國際大專辯論賽觀後感【精】

看完國際大專辯論賽後你是不是有很多感受呢?寫一份觀後感吧。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國際大專辯論賽觀後感,歡迎閲讀。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辯論賽欄目!

國際大專辯論賽觀後感【精】

在課堂上觀看了20XX年國際大專辯論賽關於“錢是不是萬惡之源”的視頻,武漢大學隊與馬來西亞隊表現都相當出色,脣槍舌劍,旗鼓相當。但是最後還是馬來西亞隊笑到最後,原因一語可道破:邏輯的關聯性與合理性,這讓他們的説辭更具説服力,也獲得了評審的青睞。由於初學邏輯學這門課,所以只能簡單地探討下當中的邏輯關係,以下分別對正反雙方作分析。

首先是正方,立論時持“金錢是所有罪惡的根源”的觀點,從物質與精神兩方面,列舉例子去説明金錢能滋生極多的惡,此時正方把“所有”等同於“極多”,然後補充在《漢語大辭典》中“萬惡之源”的“萬”為“極多與大部分”的意思,而並非是“一切”的意思,這就意味着只要正方能把“大部分或極多的惡歸結於由金錢導致”這個命題成立的話,他們就能夠證明“金錢是萬惡之源”。因此,從一辯開始直到三辯,立論的建構就在於儘可能地列舉社會和歷史上各方面由金錢導致的惡,並由此得到金錢是萬惡之源。接着從內外因方面闡述一個觀點,就是“人性本善,作惡皆由金錢作祟”,從而達到論證“人所做的種種惡均由金錢魅惑,因而錢是萬惡之源”。看似緊密的邏輯其實經不起推敲,而對“萬惡之源”的“萬”字的推敲則成為了關鍵點,這些可以從反方論證中得到體現。

反方開篇立論必定是正方的否命題,即是“金錢不是所有罪惡的根源”。其次,反方由原典《提摩太》及《辭海》分別對“錢”“惡”“源”三者做出解釋,並由此得出錢並不具備作為“源”的兩個特性,這是從“源”的內涵上作出的推斷。另外反方對“萬”解讀為“一切,全”的意思,駁斥正方“極多”的意思表示,指出“有的惡不是由金錢導致”,因而“錢不是萬惡之源”,同時反方大量列舉例證支持該觀點,如“xx,屠殺等惡不是金錢使然”,亦通過請對方窮舉所有惡都由金錢導致的例子指出正方的邏輯性錯誤,即“極多”不等於“全部”。接着從邏輯上嚴格區分了惡與源的關係,從錢為中性體點明錢不具有善惡屬性,錢的誘-惑導致惡並不代表錢是惡,並以xx的例子説明,即“xx者xx婦女,並不是婦女的惡,而是xx者的惡”;第二是從錢與惡的出現時間先後的邏輯順序説明錢誕生於惡之後,因而不可能成為惡的源頭。這樣就剛好駁斥了所謂的“性善論”一説,也使得雙方的邏輯的嚴密性得到對比。最後四辯以正方“以偏概全”指出對方整套立論架構的邏輯性問題,使得整個辯論思路一目瞭然。

的確正方武漢大學隊對文字的玩味能力相當好,在辯論賽中能夠引經據典,為比賽增色不少,但反方馬來西亞隊對於邏輯的把握更勝一籌。所以一場辯論賽關鍵的不僅是華麗的詞藻,更需要的是符合現實的嚴密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