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服飾禮儀場合不同你挑對衣服了嗎

英國一向注意着裝的得體與美觀,男要肩平,女要束腰,衣服平整,褲線筆挺,既要突出健美的線條,還要掩蓋身體的缺陷。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關於英國服飾禮儀,希望能夠幫到你哦!

英國服飾禮儀場合不同你挑對衣服了嗎

英國服飾禮儀

一、樸素的中世紀服飾

中世紀初期,服裝簡樸,平民貴族衣式相同。八、九世紀男式服裝有內衣外衣,衣式頗似中國古代的袍,但較緊身。褲長可將腳套進,襠短,褲帶繫於臍下。腳穿長筒或短筒襪,有時腳到腿都裹上布條。這一時期的男裝,現在看來頗有些媚氣,顯得男子腿部修長,肌肉明顯。貴族及上層人士上衣外披一件長方形或圓形斗篷,斗篷固定於一肩,或繫於胸前。貴族腰間有寬大飾帶,用以束緊衣服和佩戴寶劍,平民不準佩劍;衣料以麻布,毛織物為主。東方絲綢價格昂貴,以等量黃金計價,只有少數貴族能穿。我們可以從電影《亞瑟王》中一窺中世紀英國貴族以及武士的服裝樣式。他們穿細麻布,穿意大利產的羊毛斗篷,冬天有貂皮等貴重毛皮;平民只穿粗麻、粗毛織物。

10 世紀英國男子的緊身衣,上半貼身合體,下半是長至膝部的衣裙,寬鬆而舒展。緊身衣為套頭式。外披一件斗篷,並用一個大飾針別在胸前。這時女式服裝寬大,衣袖肥而長,頭髮蒙在披巾裏邊,身體被斗篷蒙起來。她們的內衣很長,直拖到地面,外衣到膝蓋。圓口衣袖,衣服裝飾華麗,很受拜占庭的影響。她們的頭髮用一塊麪紗蒙起,其端點重於背後直拖至地面。至12 世紀寬鬆的衣服變得瘦窄,使身體曲線得以突出。

13 世紀男女服裝趨於一致,男服還有緊身衣及各式各樣的外衣,圓餅頭飾,帽式裝飾衣袖,敞胸披肩。下面有長筒襪、靴鞋。男子戴一頂中亞式小帽。這時護身外衣流行,適合旅行穿用,這種外衣是一件敞胸大披肩,旁邊有縫,手臂可以伸出來活動。另外這時期流行封閉式馬甲式外衣,上身如馬甲,下面可長至膝下,這種無袖長衫,肩部向兩側延伸加長,就成帽式裝飾衣袖了。13 世紀勞動者的長衫長短不等。男子上衣至膝,衣袖短小,腳下有無跟鞋,褲子於腳跟處有一圓洞,以便穿脱。夏天穿寬敞麻褲,上身裸露,冬天穿短外衣和無袖套頭衣。婦女穿長袍,中間有縫,可便於勞動,收穫時裙子口袋可裝農作物。

二、華美的近代服飾

從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的畫像來看,此時英國皇室的着裝不僅富貴華麗,而且透露出享樂主義的萌芽。天鵝絨的外套上鑲嵌珍珠,頭飾華美,衣領處的蕾絲花邊與頭飾相得益彰,袖口精巧的蕾絲花邊叫人歎為觀止。整個16世紀的英國君主和貴族都是極其偏愛蕾絲的。

另外,在整個16世紀,英國人服飾最有特色的帽子可以説是達到了登峯造極的時候,英國人注重帽飾的傳統由來已久。英國婦女也將着裝熱情較大地傾注於頭飾之上,例如心形的、洞穴式的應有盡有。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用自己的頭髮在兩鬢上方各纏成一個發誓,然後分別用髮網罩住,再用一條美麗的緞帶繫牢。於是,有人曾恰當地稱其為鬢髮球。發球有大有小,最初是根據自己頭髮的多少而定,後來有了罩在發球上的金屬網,發球大小就可以隨意而定了。15世紀初葉,阿蘭德伯爵夫人,還在鬢髮球上側配裝彎曲向上的金屬絲,一方面用以支撐大面紗,另一方面又構成兩個觸角狀的外輪廓。後來,半圓球狀的鬢髮球演變為盒式,再以後又從盒式演變為貝殼形狀,上面罩以華麗的圍巾。鬢髮球和圍巾都可以按照個人意願和經濟實力,裝點上各式珍寶。

到了16世紀,貴族的頭飾加入大量文學、戲劇化色彩,極盡富貴、誇張和繁複。英國的16世紀,對後世有着深遠的影響,一向以設計大膽、前衞聞名的俄羅斯設計師瓦連京•尤達什金,在20xx年就造就了一場16世紀英國宮廷的華美視覺盛宴。大量採用了高檔絲綢和天鵝絨面料,全場偏暗的色系,只用刺繡和金銀飾品來提亮,用羽毛做成的頭飾,叫人感到驚豔不已。

17世紀的英國的服飾,虛心向法國和意大利乃至西班牙學習,,英國處於將歐陸各國優點集大成的時代。這一時期,女服也像男服那樣盛行緞帶和花邊。但是,與男子不同的是她們並沒有以緞帶取替珠寶。相反,當時最時髦的佩飾品和衣服上的裝飾,仍以珍珠為最。而且,初期女子不尚戴帽時,高高的頭飾上仍然戴着寶石。女裙的最大變化是,以往撐箍裙都需要撐箍和套環等固定物,而這時有些婦女已經免除過多的硬質物的支撐,這是一百年來第一次形成布料從腰部自然下垂到邊緣。在從肥大形向正常形過渡的過程中,婦女們常把外裙拽起,偶爾繫牢於臀部周圍,這樣其實比以前顯得更肥大。可是由於故意把襯裙露在了外面,因此又給下裳的藝術效果增添了情趣與色彩。這些襯裙都是用錦緞或其他絲織品做成的,上面襯有各種不同的顏色,有的還鑲着金邊,自然值得炫耀一番。這種風尚的流行,使得女性們將精力投入到襯裙上,以襯裙的各種質料或顏色(有時穿兩套精美襯裙)來顯示自己不落俗套。當然,儘管這樣,裙子的外形還是相當大的,有很多裙形開始向兩側延伸,事實上這是受到西班牙宮廷服飾的影響。

除此以外英國婦女對佩飾品和服裝隨件的興趣,可以説和男子相比不相上下。首先是頭飾;其次是領口顯露出來的項鍊,凡沒有穿輪狀大皺領的婦女,頸間沒有不戴項鍊的;再者手套也格外講究,而且無論男女都把手套戴在手上或拿在手裏。現今可以在幾個大博物館裏看到的手套,一般都會在深色的手腕部位繡上花紋,還有的在邊緣處鑲帶,或是綴上裝飾品。不戴手套的時候,大多是用一個舒適温暖的皮筒。這種皮筒和皮毛圍巾一起戴,不分男女。另外,上層社會曾流行無論冬夏,時髦的人都帶着扇子。

到19世紀末年,英國進入了最為繁榮的維多利亞時期。在這個時期,英國女性的服飾突出唯美、飄逸、俊秀的特點,大量運用蕾絲、細紗、荷葉邊、緞帶、蝴蝶結、多層次的蛋糕裁剪、折皺、抽褶等元素,以及立領、高腰、公主袖、羊腿袖等宮廷款式。隨着新古典主義復古風潮的盛行,這股華麗而又含蓄的柔美風格,叫人耳目一新。

蘇格蘭傳統服飾

早在兩千多年前,蘇格蘭高地上的蘇格蘭人就穿一種長及膝蓋的方格短裙,在蘇格蘭語中稱為“kilt”(基爾特)。它是一種未經過裁剪的服裝,大概有5米長,裹在人身上,在腰部扎一根腰帶,以此來達到遮蔽身體的目的。腰部以下的部分與現在的蘇格蘭短裙差不多,但是腰以上的部分則是在肩部用別針做出褶皺的效果。這種裙一般是用花呢製作的,布面設計成連續的方格,而且方格必須完全展現出來。後來演變成飾件較少的小基爾特,也被稱之為“菲裏德伯格”,是沿腰部折褶縫製的。穿這種裙子時,前面還要戴一塊橢圓形的垂巾並紮上很寬的腰帶。

蘇格蘭人視蘇格蘭短裙為“正裝”,在婚禮或者其他較為正式的場合才穿。直到現在,蘇格蘭的軍隊還把蘇格蘭短裙當成制服。男子的傳統全套服裝是:上穿黑色的呢子上裝,白色的襯衫,下穿有褶襉的方格呢短裙,再披上寬格的斗篷。頭戴黑皮毛的高帽,帽子左側插一支潔白的羽毛。腰間佩上一隻黑白相間的飾袋或有獸皮裝飾的繫於腰間的酒壺,穿着黑鞋,白鞋罩,羊毛襪。此外,蘇格蘭素有“穿蘇格蘭短裙不穿內褲”和“一‘格’一階級“的説法,是否需要穿內褲取決於天氣、個人習慣以及要出席的場合等。在蘇格蘭,不同的格子代表不同的意義,英國蘇格蘭格子註冊協會記載着幾百種不同的格子圖案,有些以姓氏命名,代表着不同的蘇格蘭家族。黑灰格被稱為“政府格”。也有特別為皇室成員定製的格子圖案,貴族的身份高貴,他們穿着的格子圖案也被稱為“貴族格”。在17世紀和18世紀,蘇格蘭高原部落之間的戰爭終年不休,戰場上的男人們便以所穿的格子圖案來辨認敵我,有點兒像現在的“軍服”。説“蘇格蘭短裙等於一部大英帝國的歷史”,真的一點兒也不誇張。

格子呢是蘇格蘭著名的毛織品,農民們用當地不同色彩、寬度的格子呢製成不同風格的服裝。有些地區的農婦或漁婦,在襯衣外穿着格子呢女裙,女裙上的口袋還繡着花卉紋樣。頭肩部再披上一條精美的披肩。

緊身胸衣

為了得到細腰,最遲在十四、五歲以前,女孩們在肉體未發育成熟時就開始整天扎着緊身胸衣束腰,只在晚上睡覺時才解下來,隨着她們對束腰習以為常,胸衣會越扎越緊,經過多年努力,儘管身體其他部分都發育正常,而腰卻細得象蜜蜂一樣,這就是所謂的“苛爾塞特教育”。

到了18世紀的巴洛克時代,包括男服在內都時興細腰身,緊身胸衣和裙撐再次流行並達到極盛,但洛可可時代的緊身胸衣在嵌入鯨鬚的數量和方向上要比巴洛克時期更為突出。在新古典主義時代(1789—1825),女裝造型變得簡練和樸素,緊身胸衣和裙撐曾一度被解除,同時腰線提高至乳下。而到了浪漫主義時代(1825—1850),女裝又重新啟用緊身胸衣,腰線迴歸到自然位置。在新洛可可時代(1850—1870),女裝繼續向束縛身材的方向發展,緊身胸衣和克里諾林裙撐是整形的必備用具。在接下來的巴斯爾時代(1870—1890),女裝在前面用緊身胸衣把胸部托起、腹部壓平,同時與後凸的臀墊和拖裾形成對比。這種極端的外形到S形時代(1890—1914)發展到極致。

洛克克時代,女裝的形式美髮展到登峯造極的程度,為了博取男性的歡心和青睞,女人們挖空心思的裝扮自己,這種努力表現在被緊身胸衣勒的纖腰和被裙撐撐大體積的下半身。為了獲得纖弱動人的腰肢,女人們不惜忍受痛苦,天天被禁錮在緊身胸衣裏。甚至連那些時髦男子也不例外。為了獲得這種理想體形,她們從身體柔軟、未成熟的少女時代開始,就日日夜夜用緊身胸衣束腰。盛裝時,更是用小一號的胸衣拼命往身上勒,致使胸腹血液流動受阻,坦露的胸口可以看見青色的血管,這也成為當時極具性感和誘惑力的重要美點之一。那些被胸衣勒得透不過氣的夫人、小姐們,為了在心理上消除這種不快,一面把領口開大,一面用扇子煽風來取得一點心理安慰,因此精巧的摺扇成為當時仕女們不可缺少的裝飾品。

帽子文化

在英國,民族服飾很有特點。首先是帽子,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英國紳士的圓頂硬禮帽——“波樂帽”(bowler*hat),它是一種硬胎圓頂呢帽,通常是黑色。傳統上英國要人、名流顯貴都要戴上這種禮帽,文藝作品中一提到B.H,讀者可以立即聯想到一位英國紳士。現在在各大城市的大街上,這種波樂帽已不多見,但並未消失。黑色圓頂硬禮帽是在正式場合戴的。英國男子在平常也喜歡戴帽子。各種各樣男式便帽,有檐的,無檐的,半截舌的帽,鴨舌帽,不一而足。世界上的警察通常戴大蓋帽,而英國警察則戴黑色窄檐帽,顯得輕便利索。

19世紀文學作品留給我們印象最深的女性裝飾,無疑是她們頭頂上插着羽毛的大帽子。在亭台樓閣大花園中寂寥度日的女人們,常常期盼舞會、賽馬會、婚禮的等社交場合以爭奇鬥豔。在這樣的場合裏,帽子彷彿無聲的語言,低眉或翹首的一剎那,傳達着地位、審美、格調和興致的千差萬別。

幾百年來,帽子給服飾可能營造的“觸目驚心”的戲劇化效果,是人們特別是女人熱衷於帽子文化的根本情緣。帽子能夠表達服飾所不能表達的內容,可以比服飾更加輕巧和容易畫龍點睛,突然間成為視覺中心。帽子可以無限誇張,無限延伸服裝的內涵。

在一般的社交場合,應選擇材質高檔、做工考究、裝飾性強的帽子。在室內可以戴無檐帽,出席户外宴會的時候宜選擇有帽檐的帽子,出席隆重的場合,如婚禮,就要戴裝飾點綴較多以及材質上乘的帽子。外出旅遊的時候,可戴休閒隨意的、色彩鮮豔的太陽帽、運動帽、草帽。工作場合可戴與服裝顏色協調、造型簡潔的貝雷帽或小檐禮帽。

英國人還認為,長臉型不宜戴高帽子,而圓臉型戴頂端微凸的帽子就比較順眼;個子矮的人戴稍凸的帽子會顯高,而小個子千萬別戴大帽子以免像個“蘑菇”!顯然,在外國人看來,英國人對帽子的講究簡直苛刻。

事實上,英國人關於帽子的禮儀,大部分和歐美其他國家差不多,只是,很多年輕男士對此並不如他們的父輩們那麼瞭解和重視。作為一名現代紳士,至少要知道,在社交場合,可以用脱帽禮向對方表示尊敬。遇到熟悉的人,如果由於雙方間相隔較遠,不能握手致意時,可以輕輕脱一下帽子,向對方微微頷首。這種常用的社交禮節,我們在西方電影裏也經常能看到。被介紹給他人或與人道別時,與朋友打招呼時,與女士、長輩、上級談話時,男士也要脱帽。向陌生女士致歉、陌生女士對你道謝、陌生人對與你同行的女士致歉時,可以舉帽或輕拍帽子示禮。在比較莊重的場合,譬如參加重要集會,男士應該脱帽。在進入室內時,男士也應該先脱下帽子表示禮貌。在觀看電影和戲劇時,為了不遮住後排觀眾的視線,一般都要自覺脱帽。在一些需要脱帽的室內場合,一般也會有專人負責存放帽子,因此,取帽時別忘了給小費。

英國軍隊最有標誌性的黑色禮帽,帽高18英寸、重1磅8盎司(相當於45釐米高、重0.68公斤),是用加拿大黑熊皮製作而成。環保團體抗議説,英國皇家御林軍的黑禮帽乃是殘害野生動物的“標誌”。皇家御林軍一度改用人造毛皮試製作黑色禮帽,但是衞士們反映,人造毛皮黑色禮帽戴在頭上氣悶,而遭遇下雨就粘在一起,不美觀。看來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尚有待開發更佳的代用品。好在加拿大黑熊皮製作的黑色禮帽很耐用,英國皇家御林軍再戴個十年八年沒有問題。

莫里斯舞蹈服飾和制服

儘管英格蘭是一個有着豐富的民間傳説和傳統的國家,但是它卻沒有十分確定的民族傳統服飾。最出名的英格蘭傳統服飾就是人們在跳莫里斯(Morris)舞時穿着的服裝。現在,在許多鄉村夏季表演民間舞蹈的時候,還能夠見到這種服裝。表演的男子們都穿着典型的傳統服飾:白襯衣、白褲子,戴一頂用氈子或者麥草做成裝飾有緞帶和鮮花的帽子,在綁腿和氈帽上有許多小鐘鈴,小鈴和緞帶的作用是避邪和祈求豐收。這種服裝的變化非常豐富,不同的地區都有些小變化,也有穿黑色襯衣、黑色褲子的,並在臉上塗黑。舞蹈道具有手杖、劍、白色手帕、鹿角、牛角以及罌粟(象徵身體健康)、麥穗(象徵豐收和富裕)等等,都帶有英格蘭傳統服裝的特色。傳統的莫里斯舞通常被當作一種儀式,含有與地球起源有關的神祕含義,表演者全部為男性,但現在也有一些女性成員。

英國人十分注重傳統禮儀,衞兵們至今仍穿着英格蘭的傳統服飾,鮮紅色上衣,黑色長褲,高頂的熊皮帽子。倫敦塔的衞兵仍穿着五百多年前猩紅色的都鐸式制服——一種紅色士兵上衣,緊領,銅釦,有綬帶,胸前有女王的王冠,戴高高的黑色熊皮帽。在節慶或王室成員駕臨時,穿金黃色制服。再次是英國人的各種傳統的工作服裝和服飾,包括:法院開庭時法官穿的黑袍、戴的假髮,教堂禮拜時牧師所披的長袍,歷屆國會開會時女王所穿的白色長裙禮服、戴的王冠(其間坐在前排的“司法貴族”穿戴黑袍假髮,“宗教貴族”着翻領紅袍),還有王宮衞士所穿的鮮豔的短外衣、黃束腰、高筒黑皮帽,倫敦塔樓衞士的黑帽、黑衣,近衞騎士的黑衣、白馬褲、黑長靴。

英國的禮儀文化

絕大多數英國人信奉基督教,只有北愛爾蘭地區的一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

英國人崇尚紳士風度和淑女風範,講究女士優先。在日常生活中,英國人注意儀表,講究穿着。男士外出進行社交活動,都要穿深色的西服,但忌戴條紋的領帶。女士則習慣穿連衣裙。

英國人見面行握手禮。切勿與英國人交叉握手,因為那樣會構成晦氣的十字架形狀,也避免交叉乾杯。

在商務談判中,英國人説話、辦事,都喜歡講傳統,重程序,十分看重談判對手的身份、風度和修養。

英國人同別人談話時,不喜歡距離過近,一般保持50釐米以上為宜。

在英國,非工作時間就是私人時間,一般不進行公事活動,若在就餐時談及公事更是犯大忌而使人生厭。

英國人送禮一般送價錢不貴但有紀念意義的物品,高級巧克力、名酒和鮮花等都是英國人的最愛之物。

忌隨便將任何英國人都稱為英國人,一般將英國人稱為不列顛人或具體稱為英格蘭人、蘇格蘭人、威爾士人等。

英國人不喜歡墨綠色,很忌諱黑貓,若有黑貓從面前經過,就認為預示這個人要遭到不幸。

英國人最忌諱打噴嚏,他們把流感視為一種大病。忌諱用人像作為商品的裝潢。

英國禮儀須知

1、相見禮儀

在英國,兩人初見,是否握手,誰先伸手,都有講究,既不會隨便的“嘿”一聲,更不會擁抱貼臉。握手是使用最多的見面禮節。英國人待人客氣禮貌,像“請”、“謝謝”、“你好”、“對不起”一類的用語,是天天不離口的,即使是家人、夫妻、至交之間,也經常使用。一般英國人之間卻不喜歡寒暄。英國其他地區的人對稱其為“英格蘭人”這一叫法反感,認為這一叫法以偏概全,抹殺了其他民族的特性,最好將其分別稱為“英格蘭人”,“蘇格蘭人”、“威爾士人”或“北愛爾蘭人”,如採用 “不列顛人”這一統稱,也行得通。

英國各地的人都好賭博,賭馬、賭狗、賭撲克牌、賭足球、玩電子賭博機。英國人還講究社會公德,近年來出現的英國足球流氓也遭到本國人的批評和蔑視。

一般的禮節是:向老年人引見年輕人;向婦女引見男子;向地位高的人引見地位低的人;婦女之間,是已婚的引見未婚的,一般人都較少與他們握手,初次見面握手時,一般是由婦女、地位高的或年紀大的先伸手,另一方再伸手。婦女握手時也不必摘下手套。當兩個人相識時,雙方只需簡單相互問候。做社交性的家庭訪問時一般不遞送名片,但送禮和進行業務訪問時需遞送名片。

無論對方的性別。英國人往往用“親愛的”稱呼別人,這只是一種習慣。對年長或地位較高的人,只稱其“先生”或 “夫人”。不帶姓,這是正式並有敬意的稱呼,其他一般情況下則帶上對方的姓,這時的稱呼可冠以職位頭銜,如“市長先生”、“祕書小姐”等。在正式場合一般要有全稱。

2、拜訪禮儀

去英國人家裏做客,最好帶點價值較低的禮品,如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工藝美術品。因服飾之類的物品涉及個人私生活,一般不用作禮品。主人常常當着客人的面打開禮品包裝,無論價值如何或其是否喜歡,都會給予熱情地讚揚或表示謝意。邀請對方吃飯或觀看戲劇、音樂、舞蹈演出,也可被視為贈送禮物。

英國人在朋友來往時喜歡請人吃茶,這種非正式的茶會少則三四人,多則數十人。其時間一般是下午四五點之問,歷時一個多小時,出席茶會時要服裝整齊,座次隨意。正式的茶會、客人可達兩三百人,要準時赴會,離開時卻不必專門去告辭、道謝。大多喝紅茶加奶和糖,也備有咖啡供選用。

邀請他人赴宴最少提前10天發出請帖,收到請柬後要儘快答覆能否出席,有變故時應儘早通知主人,解釋並道歉,席間不要勸酒,喝多少隨客人自便,宴會後可多留一會兒,在告辭握別時表示感謝,客人之間告別時可隨意,點頭示意也行。受到款待之後一定要寫信致謝。

此外,還有一般在午後1時30分左右舉行的午宴。在服裝禮儀等方面不像正式晚宴那樣嚴格,菜餚也比較簡單,這多半為業務上有聯繫的人士相聚的方式。

如宴請的客人較多,則往往採用自助餐形式的冷餐會,隨意就座,甚至不備餐桌,室內外均可舉辦。企業開張,某種活動揭幕、送往迎來等,都可舉行雞尾酒會,可達數百人,時間不超過1小時30分鐘,時限在請貼上註明。客人可隨來隨走,不安排座位,賓主都是手持一杯隨愈走動與人攀談。

3、餐飲禮儀

英國人的飲食具有“輕食重飲”的特點,他們的菜譜、食品花樣不多,油少而清淡。日常的食物除了牛奶、麪包、火腿、牛肉、甜食之外,再就是土豆、炸魚和煮菜了。其飲食禁忌,主要是不吃狗肉,因西方普遍將狗看成是家庭的成員、人類的朋友,認為吃狗肉是件殘忍的事。英國人還不吃過鹹、過辣或私汁的菜餚,燒菜不能加味精,現代英國人也吃快餐。

問英國人“吃飯了嗎?”會被視為粗俗不禮貌,就好比打聽女人的年齡一樣,是屬於個人的私事。吃飯時不要出聲,更不可高談闊論。

英國人最愛喝茶、啤酒和威士忌酒,絕大多數人嗜茶。但他們不喜歡喝中國的綠茶與花茶,而是將紅茶水加上牛奶和糖再喝。有的還加橘子、玫瑰、薄荷、檸檬等,口味多樣。他們早展6點醒來就空腹喝“被窩茶”,中午11點喝上午茶,午後喝下午茶,吃點餅乾點心,同時作為以茶會友的一種社交和休息方式,晚飯後還要再喝一次茶。更多請參考:跟着《唐頓莊園》瞭解學習英國的傳統禮儀

4、服飾禮儀

英國人講究服飾穿戴,常以衣貌取人。在服裝的面料、樣式、顏色搭配上十分在意,力求體現一種紳士淑女的風度和氣質。所謂衣着得體,一是要適合所在的場合;二是要適合自己的身份,前者是禮儀要求,後者則是約定俗成。如三件套的深色西裝和深色的套裙或素雅的連衣裙。在重視傳統服飾的同時,現代服裝也趨向舒適和多樣,在非正式的情況下,英國人的衣着還是比較隨意的,夾克、牛仔褲、T恤運動服等已逐漸成為日常服裝,與服裝相搭配的還有各色的帽子和婦女佩戴的首飾,多姿多彩,琳琅滿目。英國男人只有在家或海濱休閒時才穿涼鞋,與人相會或做客時穿涼鞋,會被認為不禮貌。

在蘇格蘭還有一種獨具特色的方格呢裙裝,這是蘇格蘭高地男子們的日常服裝,也是蘇格蘭兵團某些部隊的正式制服。它包括一條長及膝部的呢裙、一件色調與之相配的背心和一件花呢夾克、一雙長筒針織厚襪。呢裙用寬腰帶繫牢,裙腰正中懸掛一個腰包,有時在肩上還斜披一條花格呢毯,用卡子在左肩處夾住,頭上再戴頂呢帽。當粗壯的蘇格蘭男人們穿上這套服飾,在蘇格蘭風笛悦耳嚎亮的樂曲聲中,踏着小鼓的鼓點,演奏行進的時候,真是別有一番情調。

5、婚喪喜慶禮儀

一旦確立了男女雙方的關係,男方要送給女方訂婚戒指並舉行儀式。訂婚戒指一般是金質的,不鑲嵌寶石,戒指上的銘文大多隻刻上男女雙方的名字的縮寫字母。

結婚前的準備工作主要由女方負責。女方父母要印製請柬,以他們的名義通知雙方親友,女方還要佈置教堂,請人奏樂、籌備招待會。男方負責準備新娘和伴娘的花束,向伴娘和侍童表示酬謝並送禮品,支付教堂的一切費用,新郎給新娘的禮品一般是金質無縫的戒指,以象徵婚後幸福無邊無際。

在婚禮儀式上,新郎身着禮服由男濱相(伴郎)陪同,站在聖壇前等候。新娘身穿白色婚紗,在《婚札進行曲》的樂聲中,挽着她父親或兄長的手臂,由女濱相(伴娘)前導,徐徐走向聖壇,後跟侍童。牧師詢間新人是否願愈結成伴侶後,讓雙方交換結婚戒指,然後為其祈禱祝福。當婚禮結束,新人走出教堂時,親友們向他們拋灑米粒或彩紙屑,以示祝福。1994年英國《婚姻法》規定,允許在教堂以外獲得批准的地點舉行婚禮,包括名勝古蹟、飯店等地,宗教婚禮逐漸減少到 40%左右。

婚禮後還要用一個大蛋糕和香檳酒招待親友。然後去蜜月旅行。相傳古代英國人在新婚之時要喝一種用蜂蜜製成的飲料,以象徵愛情的甜美幸福。從結婚那天開始連續喝 30天,因此便把新婚的第一個月稱作“蜜月”。

收到婚禮請柬的人要儘可能去參加,不能去的要寫一封簡單的祝福信,並作必要的解釋,是否送禮可視雙方的關係及送禮人的經濟狀況而定。新人雙方的至親摯友可以用送支票的方式來代替禮品。

英國人的婚姻關係相對比較穩定。離婚不易,花費也大,而且只有婚後三年才能提出離婚,法律規定只有一種原因才允許離婚,既婚姻破裂已無法挽回。離婚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也並不總能獲得批准,法庭有責任不僅要使當事人免受痛苦,而且還要維護婚姻關係的穩定。由於離婚十分不易,許多婚姻不美滿的人如能合法分居便感到滿意了。這樣的婚姻關係只是處於暫停狀態,但這並非其中一方可以再婚;分居中的夫妻隨時都可以重歸於好。

如今英國人的喪葬禮儀也日趨簡單,一般是家人在報上刊登小啟事,説明某人的喪禮在何時何教堂舉行,參加者只能送鮮花或花圈,如果啟事中有“敬辭鮮花”的字樣,可代之以短信或名片,以表示衰悼。

喪禮前半部分在教堂舉行,由牧師主持追思禮拜。後半部分是葬禮,在墓地舉行.此時只有死者的家屬和最親近的人蔘加。以土葬為主,死者頭向東方.以示迎接日出復活之意.也有少數人舉行火葬,一般親友也只去教堂而不參加葬禮。英國人認為在大庭廣眾之下,節哀是知禮,應保持肅穆,不宜在喪禮中大聲哭嚎。

參加喪禮的人都穿黑色或顏色暗淡的服裝,男子系無花黑領帶,以示尊重喪家。

葬禮過後,喪家還有個喪期。新寡的婦女在兩三週內不見外人(除非是最親近的人),6個月內不外出拜訪,一年之內除音樂會、劇院以及摯友的小型宴會之外,不參加舞會、宴會或場面熱鬧的應酬。

6、主要民俗

元旦的新年慶祝活動在除夕之夜舉行,分為迎新宴會和舞會。午夜時分,當教堂的鐘聲敲響時,人們歡呼、親吻並祝酒高歌。還要打掃廚房以驅除惡魔,預祝新的一年美好幸福。

12月25日聖誕節是紀念上帝之子耶穌誕生的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人們互相祝福,送禮物,全家團聚。大街和商店都裝飾一新,大家都忙着選購和郵寄賀卡或禮品。每家都裝飾起聖誕樹,在晚間吃一頓豐盛的聖誕大餐,再進行娛樂活動。

4月的復活節是僅次於聖誕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以紀念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後死而復生。英國的機關、企業從耶穌受難日(星期五)就開始放假,共四天。此外還有2月14 日的“情人節”,4月1日的“愚人節”,5月末的“降靈節”,夏季的“愛丁堡國際音樂戲劇節”等。

7、商務禮儀

守時重諾,注意儀表,不要佩戴條紋領帶,交談時不要以王室為話題,儘量不要涉及英國的政治。英國商人不喜歡長時間地討價還價,除了重要談判,一般一小時就行了。在交往中最忌諱的就是不履行合同或隨意修改合同條款,英國人比較守信用,但如果發生糾紛,也常常是斤斤計效,難以通融、不肯讓步。他們的缺點是對出口的商品經常延遲交貨,應注意在合同上寫明針對其延遲而索賠的條款。

英國人的保守性格使其不易接受新品種,新包裝,不輕易接受哪怕是稍徽的改變。他們在購物時比較挑剔、希望物品完美無缺,對進口的商品哪怕出了點小毛病,也有可能提出索賠。他們還忌用人像作商品裝橫。商界人士多在七八月休假,在聖誕節、復活節也不宜進行商務活動。不要送重禮以避賄賂之嫌。

8、主要禁忌

英國人忌間私事,對此十分在意,婦女最忌諱詢問其年齡.與英國人吃飯時應儘量不使器皿水杯碰出聲音,將鹽弄灑被認為是朋友爭吵和斷交的預兆,應立即再抓些鹽從左肩拋出,以解除忌諱。

英國人將打碎鏡子視為不祥之兆,解救的方法是當月圓時,偷偷將自己口袋裏的硬幣翻個面,以“逢凶化吉”.公職人員在工作之餘忌言公務。與英國人握手道別時,不要越過兩個人拉着手去和第三個人交叉握手,因四個人交叉握手正好形成了一個十字架,會帶來不幸,在祝酒乾杯和擺放餐具時也要注意這一點。還忌諱一次為三個人點煙。用食指和中指表示“V”字勝利之意時,手心一定要朝外,手背朝外是極不禮貌的。

百合花只在葬禮上使用。與菊花一樣被英國人視為死亡象徵。孔雀和貓頭鷹被視為災難之鳥。他們厭惡黑貓,視大象為蠢笨之物。視山羊為“不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