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障礙心理諮詢案例(精選3篇)

人際關係障礙心理諮詢案例 篇1

1.來詢者基本情況及主訴

人際關係障礙心理諮詢案例(精選3篇)

某某,男,17歲,高二學生,家中有一姐姐,身高4250px左右,體態正常,無重大軀體疾病歷史,父、母親大專畢業,在機關工作,收入穩定,父母家族均無精神疾病歷史。

個人史:足月順產,家庭經濟條件一般,與爺爺奶奶同住,家裏他這一輩就他一個男孩,自己有一個姐姐,全家人自他出生就對他疼愛有加,但父親對他的要求較嚴,希望他將來可以出人頭地。自幼就性格靦腆,少説話,對於家中的陌生客人經常躲而不見。

唸書期間,在幼兒園、國小期間,夥伴就較少,不太會與人交往。但因為上學時自己聰明且非常的勤奮用功,成績從國小到國中都是很好的,雖然與別人的交往較少,但有家裏姐姐、父母、爺爺奶奶的理解和關愛,對各方面的發展,自己認為很順利。但自從考入高中、寄宿在學校,離開姐姐、父母、爺爺奶奶後,離開了自己熟悉的家庭環境,離開了能夠包容自己的爺爺奶奶、父母、姐姐,就開始感到很多的事情非常不順利,很讓自己苦惱,讓自己不知所措。

兩個月前,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用餘光看了一下前桌的女同學,發現此女同學偏着半個身子靠着桌子寫字,正巧女同學摸了一下自己的耳朵,他當時認為這影響了他,因為女同學從他的眼光裏看出“問題”才偏着半個身子寫字,同時摸耳朵是在警告他。從此,只要在餘光範圍有人,特別是異性,他就很緊張,注意力無法集中,學習沒有效果,而且很慌亂。起初只是在餘光範圍怕見到異性,後來發展到與同性、與老師交往不敢使用目光,怕人們看出他的目光有問題。從此,他基本上不與同學來往,很少參加集體活動,與同學之間感情也越來越淡漠,感覺在學校裏沒有人可以瞭解自己,信任自己,幫助自己,孤獨感和自卑感時時刻刻籠罩着自己,情緒很不穩定,時而抑鬱,時而焦慮,痛苦至極。由於情緒很不穩定使得學習精力很難集中,效果非常差,成績也急劇的下降。現在已經休學在家,與家人交往基本正常,言語較少,目光閃爍。

老師和同學都説他性格太內向,與人相處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情感,近來與人交往都不敢抬頭,老低着頭,很緊張,好象在躲避什麼。集體活動也不積極參加,基本上沒有一個可以互相傾訴的朋友和夥伴。

2.分析和診斷

心理測評結果:SCL-90測驗結果:恐怖、人際關係、焦慮、抑鬱指數超過正常範圍。

綜合分析所獲得的臨牀資料,對求助者問題持續的時間、強度和典型心理與行為異常表現的性質和嚴重程度進行分析、判斷,根據心理測驗結果和軀體疾病歷史、精神病家族歷史以及典型心理與行為異常的表現排除了精神病、神經病。

求助者的心理與行為異常表現高於心理問題的範疇。

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① 學校適應不良

② 人際交往障礙

③ 自我評價過低

3.治療與建議

1.主要諮詢方法與使用原理:行為療法、認知領悟療法、支持心理療法

來訪者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其人際交往障礙和學校環境適應不良上,人際關係問題是處在青春期中學生中最常見的心理問題,是導致各種神經症狀的主要因素。人際交往障礙影響了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是造成求助者一系列問題的主要原因。家庭教育和自身素質方面,根據對臨牀資料的收集,該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情緒不穩定、性格內向,長期寵溺的家庭生活使他較難適應獨立的學校,自理生活能力很差,形成了求助者不良的人格特徵。由於處在青春期這個特殊的生理、心理髮育時期,身心變化巨大,一方面十分渴望獲得友誼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另一方面又有很強的自我意識與獨立性,加之又是第一次離開家庭,缺乏社會生活經驗和自理能力,而求助者的整體的心理健康水平低,自我調整能力差,以致形成不正確的認識、觀念,所以難以適應新的人際交往和學校環境較為複雜的關係,導致人際交往障礙。

人際關係障礙心理諮詢案例 篇2

金某,女,16歲。金某在心理諮詢之前,和父母傾訴了自己的想法,父母感受到金某的孤單心理,卻苦於沒有方法,於是金某的父母帶金某來到了北京利方心理諮詢中心,希望郭利方老師能夠幫助自己的女兒調整好她的心理狀態。

郭利方老師先和金某的父母溝通,金某雙親都是知識分子,學校老師,家人中有親人有精神病,孩子害怕自己也會有精神病。家裏親戚之間缺少親情,金某的母親和婆婆關係不好。在金某幼時,父母因為家庭瑣事當着孩子的面吵架。郭老師然後和金某單獨做了溝通。金某開始時在私立學校上學,後來轉到公立學校後很難適應,被老師叫到辦公室説教,和同學發生過矛盾。到了高中後,學習壓力很大,周圍的人學習成績都很好,金某有壓抑的心理。金某上課時有時會手抖,喜歡自己和自己對話。金某的親戚都很優秀也很成功,金某有壓迫的心理。金某一直感覺到自己就是一個人,內心很孤獨,喜歡看書,在高處有跳樓的心理,也有吃安眠藥自殺的念頭。

郭利方老師幫助金某做了催眠,瞭解到金某潛意識裏的一些記憶和想法。運用心理學的專業知識,通過一個療程的治療,金某父母反饋的金某現在的狀況很好。

人際關係障礙心理諮詢案例 篇3

老師你好,我的問題是跟朋友或者別人一起的時候總是很緊張,不能放鬆,不是因為我喜歡他或者什麼,是因為我總覺得不知道要説什麼,總是強迫自己找些話題説説,但是就是找不出話題來,説一兩個話題就沒話説了,跟着我自己就會陷入一個很辛苦很緊張的狀態下.

所以我都不想與人接觸,因為我對着一個人都不知道要跟他説什麼才能跟他溝通,總是想説什麼,但是又想不出來要説什麼,這個太況好痛苦,我現在都不想和朋友見面的,寧願自己呆在家裏反而輕鬆多了,這應該是因為我不夠自信造成的,我自小家裏管得很嚴,現在大學剛畢業了,但是這個問題是我從小到大都一直存在的,一直纏繞了我十幾年。請幫幫我.

..

金屬質感分割線

諮詢師回覆:

你好,這位朋友:

正如你所説的,自己不夠自信,嚴格的家庭教育使你沒有多少社交的經驗和技巧.父母留在你心裏面的陰影、自我潛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使你在面對別人時不知道該如何表現自己.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角度進行分析:

1、缺乏與人交往的經驗

人的人際交往模式是小時候在原生家庭中和家人互動形成的.如果小時候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體驗,長大後也很難和人建立融洽的人際關係.

2、不夠自信

這種不自信來源自自我接納度不夠,在家庭教育模式中沒有得到父母的任何和讚揚,孩子也很難認可自己的價值. 這樣的孩子一般沒有或很少有和父母深層的情感交流,做為孩子的天性又非常需要這種親情.這對導致孩子面對父母時非常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能得到父母的認同,而父母又很少給予正面的反饋,所以孩子總是在猜測父母的心思.在壓力、恐懼和矛盾中,更加不知道自己該怎樣做才對.這是後來你的人際關係模式的原型.

3、性格方面

我自我心理學的角度看,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人格的外部有一層厚厚的殼.這種殼是在長期的壓力下形成的外界壓力、規則的內化和自我保護結構的混合體.即使以後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這個殼仍然會繼續存在. 這個殼會阻礙一個人的自發性和統一性.個體無法清晰體驗內在的情緒和感受,也無法體會他人的內心和情感,更無法體會人際關係中的真實互動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