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人際關係論文(精選5篇)

和諧人際關係論文 篇1

摘要:隨着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深入發展,和諧人際關係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本文從學校和諧人際關係的涵義及重要性、學校人際關係的現狀以及如何建立學校和諧的人際關係等幾方面探討了學校和諧人際關係狀況。

和諧人際關係論文(精選5篇)

關鍵詞:構建;和諧;人際關係

1 學校和諧人際關係的涵義及重要性

著名的心理學家丁瓚教授曾指出:“人際關係不良會導致多種身心疾病,如神經衰弱、高血壓、心臟病等。”可見人際關係對人的心理衞生與健康有着重要的影響。人際關係健康是個體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同樣,學校的良好發展也需要和諧的人際關係。學校和諧人際關係是指學校中人與人之間在各自的需要和利益得到協調實現的情況下的彼此尊重、互利共生、誠信友愛、融洽相處的狀態和關係,簡單地説就是學校中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和諧。學校和諧人際關係包括人自身的和諧和人與人之間、羣體與羣體之間關係的和諧。學校領導集體之間、教師員工之間、師生之間關係融洽,能夠激發教職工的工作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夠有效地保障教育教學成效的實現。反之,人際關係緊張、勾心鬥角、互不協作,就會形成內耗,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影響學校管理目標的實現。

2 學校人際關係現狀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是文明的金字塔。相對社會其他行業,學校與社會直接聯繫不多,教師的素質比較高,學生多數都比較可愛,善良。因此學校人際關係總體比較融洽。然而學校教育屬於意識形態範疇,其人際關係也具有明顯的社會性。當前學校學術氣氛不足,教師社交氣氛太濃,往往出現以“實現個人某個目的”為處理某種人際關係的準繩。現今一些教師為了評職稱大打出手、斯文掃地;領導在評優工作中“近親繁殖”等問題就是典型的例子。這樣就很容易引起教師之間,學生之間不和睦,師生之間,師生與校領導之間矛盾重重等。但無論如何,學校畢竟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教育教學利在當代、惠及子孫的常規理念,構成人員平均素質較高、批判及校正能力較強等因素都決定了學校人際關係具有明顯的可塑性。也就是説,構建學校良好人際關係具備可行性和必然性。

3 如何建立學校和諧人際關係

3.1 促進生生和諧人際關係

教育中利用正式羣體的巨大力量,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巧妙引導、用好非正式羣體的“首領”,把非正式羣體吸引到班級主道上來。還可充分利用非正式羣體間產生的交叉,在各羣體間架設橋樑,以促進生生和諧。在班內推行合作學習制度,可以有力地集中學生的凝聚力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後進生的轉化,有效促進同學間的友好關係。定期開展主題班會,加強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和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他人利益之間的關係,從而減少人際磨擦,增進人際和諧。經常組織活動,為學生人際交往提供廣闊的時間、空間和自由度。拉近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空間距離,縮短彼此間的心理距離。還可以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一個心胸寬廣、開朗樂觀、包容忍讓的人一定會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3.2 建立師生和諧人際關係

教師在師生關係中起主導作用,教師應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對話關係。同時教師應掌握高超的教育藝術和教育機智。及時對學生採取靈活有效的應變策略。教師還應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保持良好教學心境,面對複雜問題,能夠保持理智,做自己情緒的主人。教師要樹立教育法制觀念,使自己處理問題行為的方式控制在教育法律所規定的範圍之內。最後教師要實行民主管理, 引導學生加強自我管理,在和諧的氛圍中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如果教師能做到以上幾點,一定會與學生和諧相處。

3.3 建立師師和諧人際關係

教師之間長期共事,難免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矛盾,這些矛盾有時為利益衝突,有時表現為意見分歧,有時表現為相互誤解。但是絕大多數矛盾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是非對抗性矛盾。因此,解決這類主要用道德調節手段。如果教師之間能夠真正做到少一點埋怨,多幾分理解,關係就會融洽得多,即使出現誤解,只要檢點自己,胸懷大度,誤會也會隨着事實的澄清而逐漸消除。教師之間開展有益的競爭,必須注意,一方面要敢於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敢於冒尖;另一方面要提倡科學、求實的作風,形成自己的新方法和新見解。這種競爭與團結協作不僅不矛盾,而且還相輔相成,互相補充。只有這樣,個人才能得到提高,教育才能得到發展,教師之間的關係才能夠和諧。

3.4 建立學校領導之間的和諧關係

毛澤東同志指出: 辦教育也要看幹部。學校黨政領導班子是學校各項事業的領導核心。有沒有一支心齊氣順、團結和諧的領導班子, 一個舒心融洽、合作團結的環境,直接關係到和諧校園建設目標能否順利實現。黨政班子應榮辱與共、同舟共濟,其成員都有職、責、權,在工作中既要依法辦學、照章辦事、各負其責,又要相互信任、顧全大局,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黨政領導班子的團結和諧、和而不同、事業為重,廣大教職工才會齊心協力、奮勇拼搏, 共同推動學校事業的又好又快發展。

3.5 建立學校領導與師生的和諧關係

教師和學生是學校的主體。一方面, 校領導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依靠教職工辦學的理念,大力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切實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努力改善教師的工作、學習、生活條件。另一方面,校領導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理念,把促進學生的成長和全面發展作為辦學的根本追求,努力為學生在校學習、生活提供優良環境,把“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思想貫穿於學校工作的全過程。學校師生也要關心和支持學校的發展, 理解學校領導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所作出的努力, 積極參與學校事務管理, 勇於建言獻策, 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 同心同德共建和諧校園。

和諧人際關係論文 篇2

摘 要:人際關係對於個體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人際關係的處理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學問。而作為行政管理工作人員,由於職業和身份的特殊性,擁有和諧、健康的人際關係對仕途的發展和人生價值的實現都是至關重要的。在每天的工作中,行政管理工作者都要與很多人接觸,不僅有同一單位的領導同事,還有其他各行各業,各種各樣的人。擁有良好人際關係,與什麼人都處得來,無形中就得到了更多的助力。在西方,最早對人際關係理論進行研究的學者梅奧通過長達八年之外的霍桑實驗發一併提出了人際關係理論,並批出創造和諧的人際關係環境可以提高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工作效率。而在中國,對人際關係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的孔子。孔子在繼承和發展三代文化核心的基礎上,構建了以“天下”和諧、內“仁”外“禮”、“誠信”、“忠恕”的人際關係理論體系。千百年來孔子的人際關係理論成為中國漫長封建社會人際關係的主要指導原則和規範,即使是今天,它仍舊可以為我們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借鑑。那麼如何在工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呢?

關鍵詞:人際關係;建立方法

一、提升與他人的溝通能力

有人説:“一個人的生活和生命質量,取決於他的溝通能力以及他的影響力。”這是不無道理的。和其他任何能力一樣,溝通能力可以在後天的學習、塑造中獲得、提升。

(一)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説話,説對方感興趣的,而非自己感興趣的。

(二)學會傾聽。做到傾聽,是一種禮貌,也是一種尊敬他人的表現,傾聽讓對方喜歡自己,信賴自己。

(三)學會自我調節,健康身心。心理健康的人會樂於和別人交往,其肯定的態度總能影響所在團隊的發展,能夠把自己擺到團隊中去,以人為鏡、見賢思齊,開心的悦納自我。也不妄自菲薄,能學會在團隊中保有一個適當的位置,並會盡力做出自己的貢獻,從而贏得他人的認同、循環促進和諧人際關係的建立。

(四)尊重他人,積極與他人交流。人際關係是彼此之間的一種互動關係,自己對別人的態度將對相互之間處世的常理,對別人的尊重,同樣也將得到別人對自己的充分尊重,和諧的人際關係要求人必須尊重理解處世等方面真誠坦白地與他人交換意見,加強彼此溝通,彌補自己學習生活中的不足。

(五)樹立正確價值觀,努力培養團隊合作意識。一個人的團隊合作意識至關重要,因此在平時的工作中應積極主動參與團隊活動,儘自己最大努力培養團隊中的人際關係。

(六)避免不必要的爭論。

二、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

行政人員應該在平日裏多讀書,讀好書,多向閲歷豐富的人學習,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品質高尚,受人尊敬、喜愛的人。

(一)真誠。“坦誠為真、至誠乃善”。真誠能使交往雙方內心特實、有安全感,能促進彼此的信任,任何真正友誼的基礎都應該是彼此付出真心。

(二)謙虛。要善於發現他人的優點和長處,學會欣賞他人,多向他人學習。這樣人與人之間就容易形成彼此認同、互相促進的良好關係。

(三)熱情。陽光般的熱情能給人以温暖,摒除心頭的顧慮和擔心。增強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使人際關係變得和諧融洽。

(四)不亢不卑。很多人見到比自己高貴或自己有求於他人就會緊張,態度也就謙卑起來,適度的謙卑是應當的,但過度的謙卑則會顯得做人沒有個性,沒有原則。在生活中,我們有時要求人,有時需要迎合人,但聰明的人做這一切時,不會因此而讓別人瞧不起,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擁有

(五)講究信用。守信用,是你人生最大的資產,守信用,是你人格的保證,有了信用,就能成就一切的事情,沒有信用,任何的機會都與你無緣。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儘自己最大的力量,把它做到最好,每一次都在全力以赴,因為時光永遠不會倒流。

三、工作中的建議

(一)個人方面: 首先應具備紮實的理論功底, 獨特的人格魅力。

現今社會隨着網絡時代的發展,獲得信息的途徑很多,這也促使人們不斷努力,面對一羣滿腦新事物,新思維,滿嘴新概念、新名詞的年輕人,作為政工人員必須具有紮實的理論根底,一名優秀的政工人員,應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和工作風格。

①樹立互動觀念:發揮主體作用,建立平等交往、雙向交流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新的上下級模式。必須克服“我講你聽”,“我主你從”的老舊做法,應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特別是讓人的思想動起來、嘴巴動起來,發揮主體作用,在互動中進行體驗和交流。

②互相關心愛護,互為良師益友。關心愛護是塑造人關係的基礎,各人的家庭背景不同,性格迥異,要求上級要深入羣體當中,瞭解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關心別人,時刻為別人着想,同情送温暖,愛護、保護和發揮人的合法權益;關心人的身心健康等。在關心和愛護中感受到人性的真善美,有助於相互信任和尊重。

(二)工作方面:首先要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確保人際關係的和諧穩定。

社會心理學告訴人們人際衝突主要源於利益衝突、角色衝突和價值衝突。由於制度不規範,必然導致社會利益分配不合理、角色定位不明確,權利和義務關係矛盾重重,互相猜忌、仇視,很不友好。因此,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必須從制度着手,消除不穩定的根基。

重視文化環境建設,營造寬容、開放、多元、和諧的氛圍。現代社會是一個多元、開放的社會,隨着社會滿意度要求越來越高,隨着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漸成熟,客觀上為人的個性發展 創造了更多的條件和機會。大力弘揚素質教育,不斷提升人格、氣質修養等內在品質,培養人的創新精神,教育引導人們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樹立起追求公平正義、民主法制、安定有序、寬容和諧的良好氛圍。

在這個色彩斑斕的世界,每個生命的主宰都是其自己,想要有所改變,就要有強烈的願望。通過對人際關係的認知和理解,可以領悟到人際交往的深層含義,找到合適的方法培養我們的人際交往能力,促進我們自身的人際關係。無論在以後的工作、學習或生活中以積極的態度和行為對待人際交往,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提高自身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增強團隊成員的正義感、責任感、集體榮譽感,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創造性,實現整個目標的高效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孟昭蘭.情緒心理學. 北京大學出版社,20xx:P4-7.

[2]馬建青.大學生心理衞生. 浙江大學出版社,20xx:P89-92.

和諧人際關係論文 篇3

[摘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對大學生的成才和 發展 已不言自明。然而,大學生的人際關係正悄然發生着變化,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及問題。本文從的概念闡釋入手,分析了大學生人際關係存在的問題、影響因素、對大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並且提出了相應的政策。

[關鍵詞]人際關係 策略

一、

是指大學生在學習、 工作和生活的過程中形成的,利益與需要協調發展,尊重彼此、交流情感的這樣一種狀態和關係。

二、大學生人際交往關係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以自我為中心。這是大學生人際關係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大學期間,他們仍沉浸在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下,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正在進行着獨立走入 社會生活前的最後準備,因此很難真正適應大學的 環境和集體生活,更加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

2.人際交往缺乏主動性,並且趨向功利化。現在許多大學生缺乏交往的主動性,有的人甚至將享受孤獨作為了一種時尚,這就導致了一系列的人際交往問題。由於缺少交流的 實踐和 經驗,不少大學生出現交往困難的困境,面對人際交往常常感到緊張害怕,迴避同學,躲避交談。同時,面對當今社會激烈的競爭和就業壓力,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注重人際交往的物質性,有用即真理的實用主義價值觀受到推崇,許多大學生傾向於選擇對自己有益處的人際交往,特別是有直接的物質幫助的交往對象。

3. 網絡 的出現,使人際關係變得冷淡。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在網上與人交往,忽視了現實的羣體關係。比如,有許多大學生感到寂寞、空虛,就到網上衝浪,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網上度過,同外部世界的溝通 聯繫很少,他們用虛擬交往替代了現實的面對面的交往,這就不可避免地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模式,使人的心靈上產生隔閡,最終導致人際關係的冷漠。

4.理想中與現實中交往理念的差異。隨着大學生的民主平等意識德提高,他們更加關注人際關係中的地位平等。然而現實中的人際關係存在很多不平等的因素,尤其是物質生活貧富的差別上。例如,家庭 經濟 條件的差異,導致貧困家庭的大學生和那些生活優越的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形成了兩個不同的羣體。富有家庭的學生依仗父母有錢有權往往,往往為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的姿態,而經濟上拮据的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會產生自卑、內向等 心理。

三、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因素

1.客觀因素

家庭因素。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出現心理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家庭 教育 的誤區。現在絕大多數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長輩的呵護下成長,缺乏交往的願望,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學生們缺乏獨立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使他們容易走向極端。

社會因素。由於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也不同程度上造成了人際關係的疏遠,人情的冷漠以及拜金主義的傾向,從而影響了大學生的交往觀。在物質慾望的驅使下,有一些大學生對人生的理解僅僅停留在物慾的滿足上。另外,日新月異的網絡也引發了許多新的問題。虛擬的網絡環境容易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產生誤導。例如,有些學生對現實的人際關係不知所措,有些學生沉迷於網絡,這也容易導致大學生的道德弱化和人際關係淡化。   2.主觀因素

個性的差異。由於每個學生的成長 環境和性格特點都不同,就導致了大學生性格千差萬別,從而導致了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存在着各種各樣的問題。除此之外,就是交往認知有誤。大學時期是一個生理、 心理、思維等各方面從成長到成熟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大學生們對自己和周圍的一切還難以做出全面、合理的評價,也難對人際關係做出正確的理解,於是就會產生認識上的偏差。比如,過高或過低地估計自己和他人,這就難免產生嫉恨、衝動、暴怒等心理感受,從而影響人際關係。

四、構建大學生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意義

1.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夠促進大學生的 社會化進程

大學生要成為一個具有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社會人,離不開良好人際關係的構建。人們由於不斷的進行交往,交流思想感情,吸收有關信息,才使得個體心理由低級向高級逐漸 發展 ,實現了 自然 人到社會人的轉變。大學是個體社會化的關鍵時期,大學生們通過各種途徑學習和掌握了社會道德和行為規範,並使之得以鞏固和內化。

2.有助於正確認識自我,提高其身心素質

發揮良好人際關係,就要能正確地認識自我,認識他人。人只有通過各種交往活動才能 體會自我的交往方式,並根據自我的行為與態度對他人的影響以及他人對自我的評價來逐步認識自我。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僅能令大學生看到自己的優點,而且也能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只有一個身心健康的大學生,才能能對周圍的人持信任友好的態度,做到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才能正確處理自己和他人的關係。尤其是當產生矛盾時,和諧的人際關係能夠讓大學生及時地將負面情緒加以化解,建立起樂觀開朗、積極進取的心態。

3.促進大學生個性化的實現

人的個性有着先天遺傳因素的影響,但更為重要的是後天生活、學習 實踐和成長環境的薰陶。交往的深度直接影響個性的品質,交往的廣度直接影響個性的形式,大學生在交往中認識自我和社會、感受人生,在互助中領悟愛心與親情,在啟發中發展智力與思維,在鼓勵中戰勝困難和挫折,從而形成自己鮮明的個性特徵。

4.和諧人際關係有利於大學生更新觀念

首先,和諧人際關係有助於大學生樹立注重自我形象的觀念。注重自我形象要注意培養得體的姿態動作,要有良好的自我表現意識,要善於讓別人瞭解自己,良好的自我形象是為個人成才的必備條件。其次,積極開展人際交往有利於提高人際交往能力。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能夠使大學生充實自身生活,擴大知識面,提高認識自我和社會的能力。最後,這也有助於大學生樹立合作的觀念。 現代 社會是分工與合作並同的社會,作為當代大學生就必須學會與人進行最大限度的合作,通過合作來豐富和充實自己。

參考 文獻 :

[1]金盛華,張傑.當代社會心 理學 導論[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

[2]徐濤.論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障礙與對策[J].黑龍江高研究,20xx.

[3]張文斌.人際關係學[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xx.

[4]段建國,孟根龍等.構建大學和諧校園理論與實踐[M].北京:社會 科學 文獻出版社, 20xx.22.

[5]葉瑜輝.新時期堅持“以人為本”的青少年價值觀 教育 .福建師範大學碩士 論文 ,20xx.8.

和諧人際關係論文 篇4

【摘要】:人是社會性動物,正如馬克思所言:“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大學生的人際關係比較複雜,可以從大學生的整體來研究他們存在的種種問題,但是相對於大學生個體的心理健康而言,他們對人際關係有不同的觀念與看法,影響人際交往的主要有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從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影響人際交往障礙的主要原因有認知因素、情感因素和經濟因素,要解決這些障礙,就要從這幾個因素分析,另闢奚徑,,不僅有賴於教育觀念的轉變,更依賴於教育教學活動模式的變革。還要加強人際關係的理論學習,轉變觀念;注重人際交往的技能培養,重塑個性。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僅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指標,也是其今後事業發展與人生幸福的基石。

【關鍵詞】:大學生 人際交往 人際關係 心理

引言:隨着時代與社會的發展,現今社會人才的競爭壓力的日益增強,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由於缺乏心理承受力和適應能力,產生了種種心理困擾。其主要羣體是大學新生,剛剛進入新的學習生活環境,產生了各種心理不適應的感覺和問題。根據近四年的工作經驗,發現大約25%學生存在着心理問題,或者一直在困擾和痛苦之中煎熬,大約15%的學生需要心理諮詢,或者是老師長輩的正確引導和教育。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曾經説過:人是各種社會關係的總和,每個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於各種社會關係之中,如何理順好這些關係、如何提高生活質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問題。大學生進入學校的那一刻就已決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際關係是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肩負重任。好的人際關係有利於他們健康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利於他們順利走入社會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奉獻力量。如果不善於處理好人際關係,不僅自己的全面發展實現不了,而且難以承擔祖國所賦予的歷史責任。因此,得重視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心理。

一、人際交往的定義及其心理因素

人際交往也稱人際關係,是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關係。人際交往表現為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反映着人們尋求滿足需要的心理狀態。從動態講,人際交往是指人與人之間一切直接或間接的相互作用,但都超不出信息溝通與物質交換的範圍;從靜態講,是指人與人之間通過動態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情感聯繫。據估計,大學生每天除了睡眠外,其餘時間中有70%左右用於人際交往。有的人對成功人士進行分析,得出的結論為85%的成功人士與良好的人際關係有關。因此,人際交往對大學生起着重要作用。

人際交往的心理因素包括認知、動機、情感、態度與行為等。認知是個體對人際關係的知覺狀態,是人際關係的前提。人與人的交往首先是感知、識別、理解開始的,彼此之間不相識、不相知,就不可能建立人際關係。認知包括個體對自己與他人、他人與自己關係的瞭解與把握,它使個體能夠在交往中更好地、有針對性的調節與他人的關係。動機在人際關係中有着引發、指向和強化功能。人與人的交往總是緣於某種需要,願望與誘因。情感是人際關係的重要調節因素,人們在交往過程中,總是伴隨着一定的情感體驗,如滿意與不滿意、喜愛與厭惡等,人們正是根據自身情感體驗不斷調整人際關係。情感直接關涉着交往雙方在情感需要方面的滿足程度,即心理距離。可以説,情感是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往往被當作判斷人際關係狀態的決定性指標。態度是人際交往的重要變量,每時每刻都在表現某種態度,態度直接影響着人際關係的建立、形成與發展,例如態度與偏見、歧視的相關直接影響着人們的人際交往。

二、影響大學生人際關係的因素

在大學生之間有某些因素影響大學生的人際關係,它們一般是個體自身難以選擇和避免的,稱為客觀因素;還有某些因素特異性地影響大學生的人際關係,即個體的心理感受起了決定性作用,稱為主觀因素。

(一)客觀因素。

1.時空接近。大學生人際關係形成和存在的根本條件就是大學生個體的時空接近。只要大學生日常生活的時空充分接近,他們之間就必然產生人際關係,那些時空接近而素無往來的大學生之間並非沒有人際關係,只是人際關係較為疏遠;少有交往卻相安無事,説明他們之間的人際相處很好。時空接近,是大學生彼此瞭解和認識的前提,也是人際吸引或人際互斥的基礎。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時空接近可能成為維持良好人際關係的必要條件,也可能成為產生人際關係障礙的客觀原因。

2.態度相似。雖然態度是個體內部心理方面的,但個體之間的態度相似與否則是客觀的。態度相似,個體之間有更多的共同觀念和意趣,容易相處和交流;態度迥異,個體之間難以找到共同的話題,相處、交往多有衝撞,如不注意調整自己的行為,往往使人際關係失諧。

(二)主觀因素。

1.人際安全。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際關係能否適應,關鍵在於個體感受到的人際安全的程度。所謂人際安全是指個體在人際相處和交往中對自身狀況保持有利地位的肯定性體驗。訴説人際關係不好的大學生往往人際安全得不到保證,感到自己被別人欺負、愚弄或嘲笑,也可能是擔心自己的弱點或劣勢會暴露出來,因此,在特定的環境及人際關係中條件性地侷促不安,擔心別人詢問自己,也不敢主動與別人交往。大學生在感受不到人際安全的情境中,將會自我防禦性地退縮或迴避。

2.人際期望。人際期望就是個體對人際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心理、行為的預期和願望。這些預期純粹是個體的主觀意願,實際上是一種投射心理。人際情境制約人際期望的內容,個體對老師的期望和對同學的期望是不一樣的;人際距離決定人際期望的價值,人際距離越近,個體的人際期望價值越高。大學生在不同的人際關係中有不同內容、不同價值的期望,雖然人際期望常常是自發的、內在的和無意識的。人際期望與個體的人際關係狀況密切相關,幾乎所有人際關係不良都是個體人際期望造成的。

三、大學生人際交往的主要障礙

人際交往障礙是指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與別人進行必要的交流與溝通,個體為此感到苦惱,明顯影響個體正常生活的一類現象。這種障礙不但影響個體的人際狀況,而且使個體的整個精神方面都受到消極影響,產生自卑、孤獨、自負等情感。交往障礙的不利後果是使個體形成條件性的交往不能。由於大學生個人心理健康不同,人際關係所受到的影響因素不同,從而表現出不同的障礙。

(一)、認知障礙。

認知障礙在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中表現突出而常見,這是由青年期的交往特點所決定的。青年期自我意識迅速增強,開始了主動交往,但其社會閲歷有限,客觀環境的限制使其不能夠全面接觸社會,瞭解人的整體面貌,心理上也不成熟,因而人際交往中常又帶有理想的模型,然後據此在現實生活中尋找知己,一旦理想與現實不符,則交往產生障礙,心理出現創傷。另一個是以自我為中心。人際交往的目的在於滿足交往雙方的需要,是在互相尊重、互諒互讓,以誠相見的基礎上得以實現的。而有的大學生卻常常忽視平等、互助這樣的基本交往原則,常以自我為中心,喜歡自吹自擂、裝腔作勢、盛氣凌人、自私自利,從不考慮對方的需要,這樣的交往必定以失敗而告終。

[參考文獻]:

[1]趙德華.當代中國人際關係的文化嫂變[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xx(5).

[2]吳婭丹、賴素瑩.20 世紀90 年代以來的中國人際關係研究[J].蘭州學刊,20xx(3).

[3]黃希庭.當代中國大學生心理特點與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4]張治庫《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障礙及對策》,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18卷第1期

[5]羅建華、樑斌《試析大學生人際交往與心理健康》,羅建華樑斌雲南警官學院學報20xx年第3期

[6]姚曉燕 《當前大學生人際關係障礙問題研究》,甘肅高師學報 第8卷第1期(20xx)

和諧人際關係論文 篇5

[摘要] 大學生人際關係心理障礙已成為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首因,大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對其身心健康、個人成長有着重要意義。本文分析了大學生人際關係障礙的主要表現,並從大學生主觀能動性方面出發,對其人際關係心理障礙的克服及自我超越提出了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 大學生;人際關係;心理障礙;自我超越

人際關係是人與人之間由於交往而發生的一種心理關係。不論是親密關係、疏遠關係,還是敵對關係,統稱為人際關係[1]。因此,人際關係實際上又是反映了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距離。人際關係是人類社會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人的許多需要都在人際交往中得到滿足,它的好壞反映了人們在相互交往中物質和精神需要能否滿足的心理狀態[2]。大學生的人際關係即是在大學學習、工作、生活中發生的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關係,主要有師生關係、同學關係、朋友關係等。如果這些人際關係不順利,就意味着心理需要被剝奪,或滿足需要的願望受挫折,因而會產生孤立無援或被拋棄的感覺;反之則會因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而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和自信。

1 大學生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意義

1.1 大學生人際關係現狀

當今大學生面臨的一個最大問題不是學習和就業,而是人際交往。北京市曾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源做了3次較大規模的跟蹤調查,結果顯示,人際關係適應不良或交往不良成為誘發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首因,佔40%以上,已經超過擇業的壓力和學業的壓力[3]。

1.2 不和諧的人際關係嚴重影響大學生身心健康

建立良好而真誠的人際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心理保健途徑。和諧的人際關係可以增加自信和理解,減少心理上的不適感,實現心理平衡。大學生大多在校寄宿,同室夥伴之間的交往狀況往往決定一個學生對學校生活的滿意程度。在融洽的宿舍裏生活的同學,因人際關係和諧,往往心理健康程度高,心情舒暢,專心學習,樂於交往與助人。反之,人際關係不和諧,感情不融洽,甚至衝突、仇視,彼此勾心鬥角,心理壓力便會增大,導致壓抑、冷漠、猜疑、退縮、迴避、畏懼、敵對等消極情緒和內心體驗,嚴重阻礙其心理健康發展。

1.3 大學生職業成功離不開良好的人際關係

渴求事業成功是每個學生的追求。有人做過研究,一個人的成功,15%靠專業知識,85%靠人際交往。科學的進步與人際關係息息相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其中人際交往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選擇條件。

2 大學生在人際關係中心理障礙的主要表現

2.1 缺乏主動交流的心理能力

人際關係作為人們之間的心理活動,是主動的、相互的。部分大學生由於缺乏這種主動交流的心理能力,而對於陌生人,尤其異性,表現出害羞、主動迴避、畏縮現象。在別人面前面紅耳赤、目光緊張、心跳加快、講話吞吞吐吐、難以自我控制等。

2.2 部分學生存在內向性格

部分學生由於從小性格內向,缺少交往,不善於交際而表現為膽怯、多慮、不合羣等。在學校裏上課不敢發言,除了要好的同學外,與大多數同學很少接觸,常常獨自活動,遠離人羣,看到老師繞道而行,儘量迴避學校集體活動。通常這些學生的自尊心很強,做事力求絕對把握才行,所以不敢冒半點風險,因而多是受環境和別人主行的支配,缺乏主動性,久而久之更羞於與他人接觸。

2.3 部分學生存在自卑心理

自卑,即對自己的知識、能力、才華等作出過低的估價,進而否定自我。部分學生由於相貌、智力、受教育的程度、所處的社會地位等不如他人而產生自卑心理,自卑的人在交往中,雖有良好的願望,但是總是怕別人的輕視和拒絕,因而對自己沒有信心,很想得到別人的肯定,又常常很敏感地把別人的不快歸為自己的不當。有自卑感的人往往過分自閉,為了保護自己,常表現得非常強硬,難以讓人接近,在人際交往中變得格格不入。

2.4 心理承受能力差

一些學生由於從小在父母的關懷和愛護下長大,一遇到交往方面的挫折,如初戀失敗、當眾出醜等,就變得膽怯怕生、消極被動。

大學生應加強自我教育和自我修養,完善個性結構中的優秀品質,克服不良因素,提高人際交往能力[4]。

3 大學生人際關係心理障礙的自我超越

3.1 培養良好的人際交往意識

良好的人際交往意識對人際關係的意義非同小可。儘管大學生們每天也都處在各式各樣的交往環境中,但不是每個大學生都有良好的交往意識。不少學生只是被動地處於交往中,有的學生甚至遠離人羣、自我封閉。學校教育要幫助學生建立起勇於交往、善於交往和樹立正確的交往動機的良好交往意識,讓學生認識交往的重要性,有了良好的交往意識,才能積極主動地與人交往。

3.2 要增強自信,消除自卑

在人際交往中正確地認識自己和別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錯誤的自我估價中,對人際關係妨礙最大的,莫過於自卑。一個人一旦失去了自信,他便在交往中顯得茫然不知所措,學校培養學生在交往中應該熱情友好,以誠相待,不卑不亢,端莊而不過於矜持,謙遜而不矯飾作偽,要充分顯示自己的自信心。只有樹立完全的自信,才能完全放鬆,從而顯得坦然自若,沉着鎮定。

3.3 學會人際交往的技巧和策略

人際交往能力的欠缺也是影響人際關係的原因之一[5]。在人際交往中,語言的交流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部分大學生由於年輕氣盛,在與人進行語言交流時總是滔滔不絕地説個不停,往往忽視了傾聽對方的發言,與老師、學校領導、用人單位等交流時,若言語盛氣凌人、不注意傾聽,造成的後果及給人的印象將是不完美的。一般人在傾聽時常常出現以下情況:①很容易打斷對方講話;②發出認同對方的聲音。較佳的傾聽卻是完全沒有聲音,不能打斷對方講話,兩眼注視對方,等到對方停止發言後,再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然而,最佳理想的情況是讓對方不斷地發言,越保持傾聽,你就越握有控制權。

3.4 不要過多計較別人的評論,不因一時一事評價人

每個人為人處世受到別人的評論是很正常的,不要輕信主觀感受,不要浪費時間去揣測別人對自己的態度。人家評論,不論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都應看成是對自己的一種促進。同時也不應該以一時一事來評價一個人的好或壞,因為“借一斑而窺全貌”並不總是適合於所有人和事,個別和局部並不一定能反映全部和整體。在與人交往中應具有寬宏的胸懷,要有“讓人不為醜,饒人不為痴”的大度大量,不為社交中細小矛盾糾纏而斤斤計較。

3.5 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當你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裏,可能緊張、羞怯時,就會引起機體強烈的焦慮,並處於高度緊張的自我防衞狀態,使他人覺得你對他有一種不信任的感覺,這樣就阻礙了彼此關係的發展。例如,部分新入學的同學,由於對周圍的人和環境都缺乏瞭解,因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一種高度緊張的自我防衞狀態,直到他們熟悉了周圍的環境及同學,才真正比較放鬆,真正適應。學校教育就應該多創造一些學生交流和鍛鍊自己的機會,從而使他們能夠鎮定下來,早日融入集體生活。

4 大膽實踐,實現人際交往的良性循環

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是可以改變的,大學生可以通過後天的練習和訓練來發展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當然,純粹增加交往技能可以改善個體的人際交往狀況,但並不一定能促進個體的人際相處關係[6],大學生人際關係障礙的改善除了有賴於一定的外界環境條件之外,最主要的還是取決於大學生自己主觀的努力。在個人心態上,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的核心實際上是一個人逐漸克服“自我為中心”的過程。建立和發展深入持久的人際交往,重要的是坦誠相見,表達真實的自我。如果自己身上存在着明顯的缺點,理應努力克服和改正。這種在人際交往中不斷審視、認識自己和他人,不斷領悟人生,才是人際交往的內涵之所在。

人生的美好是人情的美好,人生的豐富是人際關係的豐富,當代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自我的發展、心理的調適、信息的溝通、各種不同層次需求的滿足,都離不開人際交往。只要大學生正確認識和重視人際交往問題,就能夠實現自我超越。

[參考文獻]

[1]彭賢.人際關係心理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xx.

[2]張朝,李天思,孫宏偉.心理學導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xx.

[3]王慶環,李丹.大學校園“人際交往”現狀調查[N].光明日報,20xx-01-18.

[4]王川平.大學生人際關係問題及應對策略[J].讀與寫雜誌,20xx,(2):88,164.

[5]劉衞民.化解高職院校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的策略[J].成人教育,20xx,(1):71-72.

[6]劉慶善.心理健康對大學生人際關係的影響[J].中國校醫,20xx,21(4):476-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