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中的禮儀

《甄嬛傳》改編自流瀲紫所著的同名小説。該劇是講述甄嬛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單純少女成長為一個善於謀權的深宮婦人的故事。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準備的甄嬛傳中的禮儀,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甄嬛傳中的禮儀

甄嬛傳中的禮儀

一、聯盟鬥爭

《甄嬛傳》長而不贅,前後實際上包含了兩段故事:一場是甄嬛和華妃的戰爭;另一場是甄嬛和皇后的戰爭。兩場戰爭都不是單打獨鬥,而是大規模的結盟戰爭,整個後宮都被牽扯其中,無人能夠置身事外,相當於兩場世界大戰的烈度和氣勢,可謂精彩至極。

後宮政治波譎雲詭,只有聯合才能生存。皇帝剛登基時,後宮隱然呈現以皇后為首的後黨和以華妃為首的華約兩大政治聯盟,前者包括齊妃、欣常在等老人傳統勢力,後者包括麗嬪、曹貴人、餘答應等新興少壯派。後黨與華約在後宮中分庭抗禮,暗中勢同水火,相互較勁,但表面仍然一團和氣,共同維持着後宮的基本制度格局。

而剛入宮的甄嬛,面對嚴峻的安全威脅,便只能和沈眉莊、安陵容結成了緊密的三人聯盟,以相互扶持,在夾縫中尋求自保,後來這一聯盟又加入了不諳世事的淳常在。此聯盟以甄嬛為首,可稱莞系。其中甄嬛和眉莊的聯合,宛如美英聯盟,幾乎牢不可破,總是在關鍵時刻相互支援,這成為莞系力量履險如夷並且最終稱霸後宮的重要政治保證。

劇情以華妃以一丈紅懲治倒向皇后的夏常在為開始,從而拉開了華約向後黨發起全面進攻的序幕,只不過這場進攻因為莞系力量的迅速崛起而使得後宮的主要矛盾由華約與後黨轉移為華約與莞系。而後黨則從矛盾的焦點變成坐山觀虎鬥,並暗中助力實力相對較弱的莞系。

莞系力量的出現打破了後宮以皇后為首的後黨和以華妃為首的華約所形成的精妙平衡,特別是莞系力量在經過與華妃的幾輪迴合的鬥爭之後,初步顯示了力量,從此後宮中出現三足鼎立的局面。

莞系雖然和後黨也有矛盾,比如後黨中的干將齊妃就經常拿甄嬛找茬兒,但是面對強大的華約一派,勢力最弱的莞系只能和後黨結成暫時的聯盟。而華約的權力過度擴張也極大的威脅了後黨的利益。莞系都能鬥倒權勢熏天的華妃,固然因為華妃本身的弱點,更在於莞系和後黨結成了統一戰線,從而逆轉了後宮之中的實力結構。莞系實彈衝鋒在前,後黨暗中支持在後,共同覆滅了不可一世的華約一派。

而隨着華約崩潰,後宮的聯盟鬥爭迅速轉移在後黨和莞系之間展開。由於皇后比華妃心機和城府更深,與華妃的專橫跋扈相比,皇后則是綿裏藏針,也更懂得節制進退與籠絡人心,同時皇后擁有強大的制度性權力,因此,在與後黨的鬥爭中,莞系力量曾一度節節敗退。

在眉莊慘死、陵容背叛的孤立情況下,甄嬛不得不與寧嬪捐棄前嫌,結成了針對後黨的新的聯盟體系,不僅如此,甄嬛還得到了端妃和敬妃的支持,以重振旗鼓。可以説,在整個劇情之中,甄嬛是玩弄結盟遊戲的一等一高手。

而結盟可以基於共同的意識形態,比如甄嬛和眉莊的少時情誼,但更多地是基於利益需要,而在後宮中,最重要的利益需要就是生存和爭寵。同時,歷史恩怨在結盟中其實並不重要。寧嬪與甄嬛有着歷史嫌隙,但為了對付皇后,她們能夠果斷放棄歷史包袱,團結對敵,組成聯合戰線。

聯盟是國際關係鬥爭中的經典手段,上世紀70年代中美聯合抗蘇,儘管當時中美雙方都對彼此充滿了不信任,但為了抗衡實力更加強大的蘇聯,中美不得不走向聯合。莞系和後黨的聯合是如此,甄嬛和寧嬪的聯合也是如此。

二、離岸平衡手

後宮有着嚴格的等級制度,從官女子、答應、常在、貴人、嬪、妃、貴妃、皇貴妃,最後到皇后,總共有九級。但事實上,這種等級不是絕對的。唯有實力(寵信)才是絕對的。餘答應就曾藉助皇帝的寵信將高她兩級的欣常在打入慎行司,華妃更是對皇后屢屢犯上。因此,後宮的結構非常接近於當前的國際體系--國有大小,但沒有絕對的權威。

皇帝不在,後宮幾乎就是無政府狀態;皇帝即便在,後宮也不是絕對的等級制。雖然皇帝是絕對的霸權,但其權力觸角也是有限的,對後宮也難以事無鉅細。不僅如此,皇帝還得受到太后和各種規制的制約,比如皇帝自始至終都不能廢掉皇后。

在絕大多數時候,皇帝是扮演了離岸平衡手的角色,不專寵一家,而是保持後宮的權力制衡狀態,以維持後宮的穩定。

在甄嬛未進宮之前,後宮是後黨和華約的相互制衡。皇后在名義上是六宮之主,擁有強大的制度性權力,同時又有太后的支持;但華約內有皇帝寵幸、外有長兄軍功、中有盟友投靠,擁有強大的非制度性權力,不僅如此,皇帝還專門授予華妃協理六宮之權。因此,在後黨與華約的爭鬥中,後黨一度處於劣勢,皇后常常不得不忍讓三分。隨着華妃氣盛無忌,皇帝開始有所警覺,其採取的戰略步驟首先便是扶持莞系的眉莊學習後宮管理諸事,以助力皇后向華妃分權。正是因為眉莊的崛起威脅到華約勢力,被華約視為眼中釘、一舉拿下。後來,皇帝又不得不啟用甄嬛參與政事,以重新平衡華約勢力。

華妃倒台之後,皇帝同樣在莞系與後黨之間保持平衡。而皇帝最後的失敗也與其最終沒有扮演好離岸平衡手的角色有關。後黨覆滅之後,皇帝再也沒有能力扶持一個可以抗衡莞系的強大實力,從而導致後宮的權力天平發生了根本性傾覆。多元制衡格局發生變化,莞系開始一家獨大,獨掌後宮,甚至連皇帝的特勤人員血滴子都能被莞系暗中處死,可見莞系權勢已經遍及宮中各處,形成了強大的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權力網絡,皇帝本身的安全已經受到嚴重威脅,最後連皇帝本人也喪命於甄嬛和寧嬪的聯手。

在國際關係中,聰明的霸權國一定會保持其他大國之間的勢力平衡,以防止其單軍崛起威脅自身地位。美國一直是離岸平衡手的超一流扮演者,在歐洲,美國在英、德、法之間保持平衡,維持自身在歐洲的統治地位,控制歐洲一體化的進程;在亞洲,美國在中日之間、中印之間保持平衡,維持自身在亞洲的統治地位,謹防亞洲的聯合。

三、穩定後院

曠日持久的聯盟鬥爭是對戰略意志、資源動用、人力資本的一項重大考驗。但要想贏得針尖對麥芒的前台鬥爭,首先需要穩定後院。解放戰爭中,如果沒有廣大解放區所提供的源源不斷的後勤支持,三大戰役萬不可能打得如此漂亮。

甄嬛是懂得攘外必先安內的戰略高手。甄嬛首先通過韜晦無為故意放走了功利短視不忠不信的掌事太監康祿海,同時考驗了槿汐和小允子的忠心,後來又設計揪出內奸侍女花穗,不僅如此,甄嬛還通過情誘換取了温太醫的絕對忠誠,從而一舉穩定了後院。

後來,當貼身侍女、異母妹妹浣碧出現動搖之際,甄嬛也以雷霆萬鈞之勢對之曉以利害、恩威並濟,穩定了浣碧對莞系的忠心。自此,侍女、太監和太醫,構成了莞系力量最核心、最內層的穩固堡壘,這成為她在後宮權力舞台上放手搏鬥的重要法寶。即便是她被髮配到甘露寺,槿汐、浣碧和温太醫的忠誠也是其能生存下來的重要原因。

而同樣才貌雙全的沈眉莊,之所以出現重大失誤就在於後院失火。一是最親近的侍女茯苓背叛,二是最信任的太醫劉畚使害。眉莊從鼎盛時代的跌落雖然主要源於華約一派的精心算計,但堡壘卻是首先從內部攻破的。

在後宮的三強角逐之中,無論是皇后、甄嬛還是華妃都曉得經營後院的重要性。華妃的頌芝和周寧海,皇后的剪秋和江福海,都是忠心耿耿,沒出過半點差池,他們同時扮演了軍師和執行者的雙重角色。

在國際關係之中,尤其要注意後院穩定。拉美是美國的後院,從不讓人染指,古巴導彈危機證明了美國扞衞後院穩定的決心;俄羅斯現今對中國的西進一直心有戒心,因為中亞是俄羅斯的後院。而中國一直缺乏一個穩定的後院,這也是中國在國際上力不從心的重要原因。

四、提供安全保護

要想穩定後院,就必須對追隨自己的小夥伴提供絕對的安全保護。在莞系與華約和後黨的殊死搏鬥中,相互剷除派系小夥伴,也即親密侍女和太監,是一種常用的鬥爭策略。面對鐵通一塊、後院穩定的莞系力量,華妃和皇后都曾絞盡腦汁剷除其小夥伴。

在遭遇禁足之際,作為左膀右臂的流朱不惜以自刎來挽救甄嬛,流朱的犧牲是對莞系力量的沉重打擊。而更為危險的是,後黨抓住槿汐和蘇培盛對食的把柄,把槿汐打入慎行司。槿汐是宮中老人,熟悉後宮遊戲規則,而且忠誠幹練,失去槿汐將是對甄嬛的致命一擊。面對這一危局,甄嬛沒有選擇放棄槿汐,而是採取各種手段堅決保護槿汐。正是因為甄嬛選擇給手下人提供安全保護而非拋棄,才保證莞系力量歷經打擊卻始終屹立不倒。

在關鍵時刻,領導者要不符一切代價給忠誠自己的小夥伴提供安全保護,讓他們感受到安全,以安全換取忠誠,這是國際關係中的基本規則。輕易拋棄追隨者的領導者最終將因此付出代價。中國要承擔大國責任,在必要的時候要給追隨者提供安全保護。而對於投誠者,領導者也要勇於接納,比如曹貴人向莞系的背叛。

五、背叛與離間

在三大力量結盟鬥爭之中,盟友的形成與盟友的背叛一樣都是家常便飯。在劇情中,兩場大的盟友背叛直接導致了權力鬥爭格局的逆轉。一次是曹貴人背叛華約,曹貴人足智多謀,是華妃不可或缺的軍師,而且手握華妃許多重大機密,而曹貴人的背叛直接導致華妃在後來的鬥爭如盲眼蒼蠅,以致最後華約勢力的全線崩潰;另外一次是安陵容從莞系陣營中的背叛,雖然沒有從根本上逆轉莞系力量,但甄嬛的幾次險象環生,都源於安陵容的揭發和告密。

為了促成盟友間背叛行為的出現,對手通常採用離間的手段。曹貴人略施小計,便差點離間了浣碧和甄嬛;甄嬛為了離間曹貴人和華妃則耗盡了心機;而皇后為了打擊莞系,更是早早便選擇了莞系聯盟的薄弱環節--安陵容下手,經過漫長的培育和等待,終於成功離間安陵容與甄嬛。

在冷戰期間,美國一直積極致力於離間中蘇聯盟。而中國也選擇了美歐聯盟的薄弱環節法國入手,成功使得法國率先與中國改善關係。美國是當今世界上的聯盟高手,其有眾多的盟友,但美國的聯盟體系並非鐵板一塊,也有不少薄弱環節。如何通過離間手段,拆散美國的聯盟體系是中國外交的重大課題。

六、韜光養晦與搭便車

在國際關係中,當自身實力還不夠強大,或者局面模糊不清之時,暫時的甚至長期的韜光養晦、隱匿鋒芒非常必要,這有利於緩解來自強國的壓力。

莞系三姐妹初入宮時,甄嬛非常懂得韜光養晦的道理。新秀入宮,大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以儘早獲得皇帝垂愛。而甄嬛卻假稱風寒不便侍寢,隱藏深宮之中,靜觀後宮風雲變幻。

眉莊不懂得韜光養晦,最早承寵,獲得皇帝的芳心,但也成為了聯盟鬥爭中最早的犧牲品。而甄嬛韜光養晦,藉機廣結人脈清理後院,而且熟悉了後宮的遊戲規則,更重要的是避敵鋒芒。而後來的沈眉莊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也學會了韜光養晦,謙退自抑,在復出之後,收斂鋒芒,專心侍奉太后,也避開了險惡的第一線鬥爭,從而得以存活於後宮亂世。

此外,後宮老人端妃和敬妃也都是善用韜晦之計的高手,端妃長期稱病超然於後宮爭鬥之中,關鍵時刻卻能一語定乾坤,這何嘗不是一種韜光養晦?敬妃表面柔弱,面對華妃和皇后的咄咄逼人之勢,常常忍辱退讓,這是另一種韜光養晦。在刀光劍影、血雨腥風的後宮政治生活中,曾經的明星選手先後隕落,即便是一等一的權謀高手甄嬛也歷經多次起落,唯獨敬妃和端妃在後宮中始終屹立不倒,特別是到最後,眾妃嬪死的死、瘋的瘋,唯獨敬妃和端妃搭乘甄嬛大獲全勝的便車,不僅笑到了最後,而且成為皇貴太妃和太妃,不能不説是一種韜晦的智慧。

即便是勢力強大的皇后在必要時候也懂得韜晦和退讓,在華妃氣盛之時,她也不是一味蠻橫鬥狠,而是該讓則讓,不爭口舌之快。韜光養晦者通常都能收穫便車之利,在與華妃的鬥爭中,皇后任憑莞系衝鋒在前,自己韜晦在後,結果皇后搭乘了倒華成功的便車。

相反,最初的夏常在、餘答應,後來的祺貴人都是因為不知韜晦之理,一味冒進,成為敵對勢力的眼中釘。

當然,並非所有人都可以韜光養晦,處於風口浪尖的人物通常難以韜光養晦。甄嬛深知這一道理,因此在關鍵時刻,甄嬛從不吝於奮發有為,甚至主動出擊。裝神弄鬼恐嚇麗嬪、假傳信息誘陷華妃,便是甄嬛主動出擊的兩個經典案例。

韜光養晦是對戰略耐心和戰略意志的極大考驗。通常而言,崛起國都容易範急躁冒進的戰略錯誤。但是崛起國的韜光養晦也不是無限制的,當自身實力強大到一定階段,對手不會容忍其繼續韜晦,這時就需要奮發有為了。

七、選邊站隊與追隨強者

對於弱國而言,追隨強者是獲得生存的重要手段。但是在無政府狀態的國際體系中,強者通常有多個,而且相互爭奪盟友,追隨什麼樣的強者,就是對弱國智慧的考驗。同樣,在腥風血雨的後宮之中,如何選邊站隊也是一項智力活兒。

新秀剛剛入宮之時,特別是以甄嬛為代表的新人,大都不瞭解宮中既有的聯盟構成,只能謹慎保持中立,待形勢明朗之後擇良木而棲。剛入宮的夏常在就是不知後黨與華約的實力對比,以為皇后是宮中正主,站到本處於守勢的後黨一邊,殊不知協理六宮的華妃才是宮中的實際權力掌握者。結果華妃以嚴刑峻法處置了夏常在,在新進的妃嬪中立下赫赫威勢,從而阻止了後來者繼續倒向皇后。

聯盟之間充滿了分化組合。每次危機和風波,都能體現後宮嬪妃之間的選邊站隊。安陵容最初選擇依附於甄嬛,但後來倒向皇后;曹貴人依附於華妃,後來倒向莞系;齊妃自始至終依附於皇后。

祺貴人是後宮權鬥中一個後來居上的重量級選手,她擁有顯赫家世,並得皇帝寵信。祺貴人一開始對順服於鬥倒華約、如日中天的莞系,試圖與甄嬛和平共處。然而,祺貴人胸有大志,不甘於甄嬛之下,最後倒向皇后,而且也正是這個祺貴人在滴血驗親的風波之中,差點置甄嬛於死地。

追隨強者是小國外交的常態,國際關係中充滿着複雜的選邊站隊。建國初期,中國選擇一邊倒,成為蘇聯冷戰的馬前卒,在朝鮮戰場上吃了大虧。而越南同樣因為一味倒向蘇聯,被中國扇了耳光。鄧小平力主中美建交,因為他看到跟隨美國的國家最後都富了。而敬妃和端妃後來越來越倒向甄嬛,因為她們在漫長的觀察中,發現甄嬛才是這個後宮之中的最強者,而追隨強者是保護自己(尤其當自己是棋局中的弱者時)的最好方法。

八、代理人戰爭

爭風吃醋是後宮的核心主題,因為一旦獲得皇帝榮寵,權力和利益就隨之滾滾而來。而皇帝的榮寵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零和性質。因此,後宮權力鬥爭大都圍繞爭風吃醋而展開。

在莞系、後黨和華約的鬥爭之中,很多時候並不是聯盟領袖直接出面,而是使用代理人戰爭的模式。這一是可以逃避責任,二是成本也最低。莞系和華約的第一回合鬥爭,就並非華妃親自出場,而是啟用麗嬪作為馬前卒。而麗嬪由於戰鬥經驗缺乏,再加上用人不當--餘答應實在難堪重用--甫一上場便成了莞系的刀下之鬼。在這一回閤中,甄嬛與眉莊聯手運籌帷幄,再加上小允子等一干人衝鋒陷陣,可謂贏得乾脆利落,一連剪除了華約的兩個代理人。莞系清理麗嬪、華妃鬥倒沈貴人,都是代理人戰爭中的犧牲品。

後來,皇后自持身份,也是多次啟用代理人,齊妃、陵容和祺貴人先後成為皇后打擊莞系的代理人。由於祺貴人家族實力超羣,差點在滴血驗親一役中讓甄嬛就此覆沒;再加上陵容從中使壞,致使眉莊慘死,從而使莞系大傷元氣。

在國際關係中,使用和打擊代理人成為聯盟鬥爭的重要方式。美國善於使用代理人,日本和菲律賓成為美國東亞勢力的兩大代理人;而美國也善於打擊代理人,南聯盟戰爭則是美國旨在剪除俄羅斯的代理人。

九、權利讓渡

皇帝的寵信是後宮嬪妃的最大權利。作為三大派系的領導者,甄嬛、皇后和華妃都曾經進行了某種程度的權利讓渡,而不是一味壟斷所有權利。在眉莊禁足之後,甄嬛勢力單薄,需要尋求陵容的支持,為此,甄嬛不得不忍痛將陵容送入皇帝懷抱。不僅如此,甄嬛還為皇帝召幸淳常在積極提供機會,其目的都是為了通過權利分享來鞏固和強大莞系聯盟。

而皇后更是懂得權利讓渡的重要性,雖然她深愛皇帝,希望據皇帝為一己所有,但仍不得屢次對安陵容和祺貴人進行權利讓渡。皇后曾經主持了兩次大規模的宮中選秀,分別是為了制衡華約和莞系。即便是強悍霸道的華妃也在關鍵時刻不得不對貼身侍女進行權利讓渡,親手把頌芝送上皇帝的龍牀。

在國際關係中,權勢再大的國家也不能進行權利的壟斷,在必要的時候必須懂得與盟友進行權利的分享。利益均沾和權利讓渡,是國際政治生活中一項重要的原則。德國在推動歐洲一體化的過程中,多次對法國等進行權利讓渡。而權利獨享只會招來嫉恨,難以獲得更多的追隨者。中國要想成為東亞的領導者,必須懂得權利讓渡,錙銖必較的國家難以成為雄霸一方的領導者,這一點日本就是前車之鑑。

十、高壓、安撫和利誘

華妃慣以高壓威懾對手和臣服盟友,但卻很少使用安撫和利誘手段,特別是對其重要盟友曹貴人,華妃通過挾持其女温宜公主為人質,來壓制曹貴人,這是她的重大失誤,這直接導致了曹貴人破釜沉舟、反戈一擊,從而使得聲勢浩大的華約一派分崩離析。

要維持聯盟的穩定性,光靠武力威脅不夠,必要時需要利誘和安撫,這一點甄嬛和皇后要深諳其理。皇后一開始就以大度賢良、樂善好施的形象示人,贏得了齊妃和陵容的追隨和效忠。而甄嬛更是剛柔並濟的高手。在維持與眉莊的聯盟關係時,當自己得寵之時,甄嬛對眉莊極盡安撫,以防止其醋意大發,背叛聯盟;而對於手下和盟友,甄嬛更是極盡利誘拉攏。為了拉攏敬妃,甄嬛不僅對其揭發槿汐一事既往不咎,而且不惜將親身女兒朧月長留敬妃身邊。

甄嬛雖以温婉着稱,但在對付敵人之時,也不惜採用高壓和威懾手段,在滴血驗親的風波中,甄嬛一旦得理,便對肇事者進行異常嚴厲的懲罰,這一高壓手段的使用,對皇后也構成了極大的震懾。

在國際關係中,高壓、安撫和利誘是大國逐鹿的三種手段,需要交替使用。一味高壓,會帶來逆反,比如華妃之於曹貴人;一味安撫,會帶來僭越,比如皇帝之於年羹堯;一味利誘,則會帶來貪婪,比如甄嬛之於陵容。

不僅如此,針對不同的人,也需要使用不同的手段。曹貴人長期攝於高壓,需要利誘;陵容膽小怕事,需要威服;眉莊顧念舊情,需要安撫。在東南亞的棋局中,對於中國外交而言,同樣需要區別對待。有的國家需要高壓,比如菲律賓;有的國家需要安撫,比如越南;有的國家則需要利誘,比如馬來西亞。一味使用高壓,雖然能夠使人臣服一時,但最終可能導致眾叛親離。

十一、意識形態、情感

國際關係中沒有永恆不變的朋友,只有永恆不變的利益。後宮中也是如此。華妃自始至終都堅守這一信念。

皇帝和妃嬪的愛情、奴僕對主子的忠義、妃嬪間的友情,都證明是不可靠的。特別是皇帝和妃嬪的海誓山盟,非常具有虛偽性。甄嬛最初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對皇帝充滿幻想。最終,皇帝一次次的冷酷無情讓甄嬛徹底醒悟。相反,倒是沈眉莊對皇帝的本來面目認識比較徹底,知道皇帝才是這後宮中最寡情薄意之人,所以敢於率先背叛皇帝、大膽追求自我真愛。

皇帝是一個絕對的現實主義者,為了國家社稷和個人利益,很容易將愛情拋諸腦後,比如皇帝能夠很容易決定將自己的最愛獻於葛爾丹。而華妃、甄嬛和皇后之敗,均源自對皇帝有着一種情感上的期望。國際關係中,也不必對一國存在情感上的期望,最初的兄弟也會反目成仇,比如中越之間。

當然,劇中槿汐和甄嬛的主僕之義,以及甄嬛和沈眉莊的姐妹情誼,讓這一出冷冰冰的權力遊戲有了一些温情,真實的權力世界雖然不存在温情脈脈的情感,因為在叢林世界中,每個人都是自私的權力動物,但是在國際關係中,大國特別是領導國有時仍然會扛起正義的大旗,大打意識形態之牌。

在後宮之中,主僕之義、姐妹情誼、憐憫之心、正義之感有時也十分重要,儘管背後的實質是因為她們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但如果沒有這些情感和意識形態的包裝,赤裸裸的利益交換顯然會讓這齣戲顯得過於冰冷,畢竟人也是情感的動物。因此,對於中國外交而言,過於現實主義的利益原則會讓中國喪失道義的制高點。美國總是以人權和民主等價值訴求掩蓋背後的權力和利益訴求,也是讓國際關係中的權力鬥爭多了一些道德的外衣。

甄嬛傳中的朝珠禮儀

朝珠的樣式:

清代信奉佛教,念珠的使用十分普遍,因此在念珠的基礎上派生出一種新的裝飾,“朝珠”,成為禮儀式的裝飾品。

朝 珠是清代帝王百官、后妃命婦垂掛於胸前的一種珠子串飾,以珊瑚、水晶、瑪瑙、蜜蠟、翡翠、琥珀、象牙、東珠、碧玉、碧璽、玻璃、桃核、綠松石、青金石、賈 南香等材料製成。每掛朝珠用圓珠一百零八顆,穿組時每隔二十七顆,另夾入一顆大珠,整串朝珠共嵌入大珠四顆,這種大珠名謂“佛頭”。佛頭的質料通常與小珠 有所區別,以晶瑩透明者為貴,常見者有翡翠、水晶、玻璃及各種寶石。

朝 珠掛於頸部之後,佛頭的位置分別位於前、後、左、右,正好將一百零八顆珠子一分為四,故而佛頭又有“分珠”之稱。據説朝珠被分為四組,是用以象徵春、夏、 秋、冬四個季節,在朝珠最頂部的一個佛頭上,還連綴着一個塔形裝飾物,俗稱“佛頭塔”。佛頭塔下垂有寬闊的絲絛,絲絛下還裝有一個橢圓形片狀墜飾,因掛對 墜飾垂於人體身背,故稱其“背墜”,或“背雲”。搜索微信號:在朝珠的兩邊,還附有三串更小的珠子,一邊一串,另一邊兩串,每串分別用珠十枚,共三十枚。據説是為了象徵一個月中分為三旬,共三十天。這種小珠名謂“紀念”或“記念”。最值得一提的是“記念”的戴法,許多人認為這朝珠往脖子上一帶就完了,其實卻大有講究。“記念”的戴法:“記念”的戴法男女有別,兩串在左一串在右為男,兩串在右一串在左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