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禮儀(通用17篇)

文明禮儀 篇1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於是立刻從坐着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裏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裏,“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後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文明禮儀(通用17篇)

文明禮儀 篇2

下面是我們身邊的不文明現象

1、辦好的黑板報,有的同學在上面亂塗亂畫。

2、再來看看我們的課桌,本來好好的課桌被我們同學貼得五花八門、刻得面目全非,可能這桌不是你刻的,但也反映了我們先前坐在這的同學的不文明行為;

3、下課的時候,走廊外面總有那麼一些人在打打鬧鬧, 滿嘴髒話, 上課隨便講話, 甚至有的人不尊重老師; 開門的時候總那麼一些人不先敲門,不用手而用腳.

4、看看我們校園的地面情況,食品包裝袋,小紙團,果皮等隨地可見,沒有丟到垃圾筒裏; 看看這些好端端的門被某些同學踢的都是洞;廁所的牆壁上的腳印;

有的人騎車橫衝直撞, 在公共過道上打球,你在打的時候可以很開心,可你曾感受過行人的那份提心吊膽嗎?

大家知道文明禮儀有哪些嗎?

1、 尊師的禮儀:尊重教師是每一個學生的起碼禮貌。路上或不同場合見到老師要點頭示意問好,或微笑行注目禮。進老師辦公室要輕輕釦門或喊報告。在課堂上要注重禮儀,回答問題要自然大方,聲音要清晰,做好上下課與課中的禮儀。

2、 學生的形象禮儀:中學生正處於求學階段,着裝方面應樸素大方、活潑整潔為主。校內以校服為主。女生髮式以簡潔易沖洗梳理為宜,不燙髮、染髮。男生的髮型要保持整齊、乾淨以富有朝氣的短髮為主。不留長髮、不染髮。平時不留長指甲,女生不化粧、不塗指甲油。

3、對同學的禮儀:相互尊重與幫助。要坦誠相見,相互溝通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寬容理解,善為人意。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對人處事要胸懷要寬,度量要廣。同學們之間講究禮貌。多用敬語,養成良好習慣。

4、 家庭禮儀:上學、放學或外出回家,都應向長輩打招呼;客人來訪,要熱情地接待。客人告辭時,應起身相送。長輩休息時,不要輕易打擾他們,長輩病了,要勤問候、多問候。

外表的美是暫時的,真正的美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一種氣質,自信、善良、平靜就是美,它不光使你自己光彩照人、充滿魅力,還能感染別人,讓別人感受到快樂、幸福。

我們要提高自身素質,自覺與不文明現象做鬥爭,讓這些行為成為過去,自覺遵守《七(2)班日常規章制度》,同學們都要自覺地按照這一規定約束自己,爭當文明學生還要做到以下幾點:

1、語言文明、禮貌待人,不説粗話、髒話,不打架罵人,講普通話,用禮貌語,態度和藹,友愛同學、尊敬師長、孝敬父母。

2、舉止文明,情趣健康,不賭博,不參加封建迷信活動,不看色情、兇殺、迷信的書刊、影視片,不進營業性網吧、舞廳。

3、講究衞生,保護環境,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廢棄物,不毀壞花草樹木。

4、遵紀守法,嚴格遵守中學生行為規範和文明守則,遵守交通規則,不亂穿馬路,不闖紅燈,不騎車帶人,走路要在人行道。不在教室內吃零食和飲用除礦泉水外的飲料。在校不帶手機、隨身聽、mp3、把精力集中到學習中來。

5、愛護公物,遵守公德。不亂塗抹、亂刻畫,遵守公共秩序,愛護公用設施,不在公共場所喧譁、起鬨。

6、志願活動,積極參與。積極參加“志願者”服務隊配合社區做好護綠和保潔工作

同學們,言行舉止有禮貌,能使人與人之間少一份苦惱,多一份快樂;少一份冷漠,多一份温情;少一份庸俗,多一份高尚。讓我們在這個美好光明的季節裏,撒下文明之種,栽下禮儀之花,從現在做起,從每一個細節做起,做一個文雅、和氣、謙遜的人。讓校園因我們更青春,讓春天因我們更温暖!

文明禮儀 篇3

玉帛成干戈

公元前592年,當時的齊國國君齊頃公在朝堂接見來自晉國、魯國、衞國和曹國的使臣,各國使臣都帶來了墨玉、幣帛等貴重禮品獻給齊頃公。獻禮的時候,齊頃公向下一看,只見晉國的亞卿鬱克是個獨眼,魯國的上卿是個禿頭,衞國的上卿孫良夫是個跛腳,而曹國的大夫公子首則是個駝背,不禁暗自發笑:怎麼四國是使臣都是有毛病的。

當晚,齊頃公見到自己的母親蕭夫人,便把白天看到的四個人當笑話説給蕭夫人聽。蕭夫人一聽便樂了,執意要親眼見識一下。正好第二天是齊頃公設宴招待各國使臣的日子,於是便答應,讓蕭夫人屆時躲在帷帳的後面觀看。第二天,當四國使臣的車子一起到達,眾人依次入廳時,蕭夫人掀開帷帳向外望,一看到四個使臣便忍不住大笑了起來,她的隨從也個個笑得前仰後合。笑聲驚動了眾使者,當他們弄明白原來是齊頃公為了讓母親尋開心,特意做了這樣的安排時,個個怒不可遏,不辭而別。四國使臣約定各自回國請兵伐齊,血洗在齊國所受的恥辱。四年後,四國聯合起來討伐齊國,齊國不敵,大敗,齊頃公只得講和,這便是春秋時著名的“鞍之戰”。

文明禮儀 篇4

夏天到了,天氣越來越熱了,人們的品行素質也降低了幾分。 許許多多的人,因天氣炎熱,面不去耐心的等待紅綠燈,有的人有時還有那幾秒就等不下去了,危險很有可能就發生在那一剎那。城市裏,街道上,第個地方都可以聽到高分貝的聲音,有時在電影院看電影時,還聽到別人在大聲喊叫,那時你肯定會感到很煩,但你有沒有想過你如果這樣做,別人的感受。

街上兩旁都栽有許多枇杷樹,夏天到了,枇杷還沒熟,許多人都等不及了,有的人搬來梯子把枇杷摘下來,有的人直接就爬上樹摘,他們這樣做,不僅破壞了共公財產,還失去了文明禮儀。而在校園裏走道旁的枇杷樹早就結滿了許許多多又大又黃的枇杷,也無人問津。

朋友們,讓我們行動起來,一起創建文明城市,保護環境,遵守交通規則,禮貌待人,讓文明禮儀伴我們健康成長。

文明禮儀 篇5

文明,是每個人不可缺少的美德,當然,偉人也不例外,現在我就給大家講講偉人和平民間文明的故事。

有一天,著名馬克思主義者列寧下樓,正巧碰上了一位清潔女工,女工手裏端着一盆水。那位女工一見是偉人,連忙退到一邊給列寧讓路。列寧微笑着,説:“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經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這個字説得很重、很親切,這位女工將崇拜的目光投向了他,便上樓了。文明用語,能使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樑。

偉人講文明,那我們普通人要不要講文明呢?答案是:絕對要!為什麼呢?下面請看事例:

有一天,一位女青年穿了一身長裙乘公共汽車上班,上車的時候,女青年的長裙拖在了上車的踏板上,身後跟着一位國小生,國小生沒看見女青年的長裙,不慎踩着了。女青年回頭一看,國小生慚愧地低下了頭,説:“姐姐,對不起,我沒有看到您的裙子,所以踩着了。”女青年微笑着説:“沒關係的,是我的裙子太長了。”由此可見,一句文明話可以化解人與人之間可能會出現的矛盾,增進互相理解。

文明,是一種美德;講文明,世界會變得更美好。

文明禮儀 篇6

一、稱謂禮儀

1、對父母、長輩不能直呼姓名,要用標準稱呼。

2、對兄、弟、姐、妹不要連姓帶名稱呼。

二、問候禮儀

向父母、長輩問候致意,要按不同的時間和場合使用不同的問候語。

1、早起後,問爸爸(媽媽)早上好。

2、睡覺前,祝爸爸(媽媽)晚安。

3、過生日:祝長輩生日快樂,身體健康

4、過節時:祝爸爸(媽媽)節日愉快。

5、外出時:祝爸爸(媽媽)一路平安。

6、歸來時:爸爸(媽媽)回來啦。

三、就餐禮儀

1、吃飯前,要幫父母、長輩做放置碗筷,搬放凳子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吃飯時,讓長輩先入座。要等父母長輩先開始吃,才拿起碗筷吃飯。

3、吃飯時,不狼吞虎嚥,不無故講話,不隨意走動,菜渣殘骨不要亂扔。不要對着餐桌咳嗽打噴嚏。

4、若長輩給自己添飯夾菜,要説謝謝。若比父母、長輩先吃完飯,要請父母、長輩“慢吃”。

5、吃飯後,要幫助父母收洗碗筷、抹餐桌凳等。

四、穿着禮儀

1、儀表整潔大方,着裝樸素得體,不穿奇裝異服。

2、女同學提倡理短髮,不燙髮;男同學理髮理學生頭,不留長髮,不理分頭。

3、不化粧,不佩戴飾物,不穿中高跟皮鞋,不穿背心和拖鞋進學校。

4.按學校規定穿校服。

五、尊師禮儀

1、見到師長,早上問早,中午問好,放學回家説再見。

2、進出校門、上下樓梯時遇見老師,應讓老師先行。

3、進辦公室要喊報告,聽到“請進”後方可進入,離開時應向老師説“再見”。

4、發現老師的錯處要有禮貌地指出。

5、課堂上發言要先舉手,回答問題要起立。

六、同學交往禮儀

1、同學交往要學會使用“請、你好、謝謝、對不起、沒關係、別客氣、再見”等禮貌用語。

2、同學間相見要互相問候、招呼或點頭。

3、與同學説話語調要平和,聽同學説話要專心,不輕易打斷別人的話。

4、向同學請教問題,問前要用謙語,問後要道謝。

5、不給同學取綽號,要主動幫助有困難的和身有殘疾的同學。

七、升旗禮儀

1、升旗時,要身穿校服,儀態莊重,脱帽肅立,行隊禮。

2、唱國歌時要嚴肅、準確,聲音要洪亮。

3、認真聽國旗下的講話。

八、活動禮儀

1、參加集體活動要準時,遵守秩序,不隨意走動,不隨便説話。

2、在大會上發言時,要先向師長、同學或聽眾致禮,發言結束時要道謝。

3、觀看演出要提前入場,觀看時聚精會神,要適時、適度鼓掌,不起鬨,不喝倒彩。主持人宣佈演出或比賽結束後,有秩序地退場。

4、活動中不吃零食,不在場內留下雜物。野外活動要集體收拾處理垃圾,保護好環境衞生。

九、接待禮儀

1、有親戚、朋友、老師、同學來訪,要熱情接待,主動招呼,接提親人或朋友手中的物品等。

2、對來客要主動讓座、端茶送水,接遞物品要用雙手。

3、客人走時要起身道別,要送到門口。

文明禮儀 篇7

一、注意角色轉換。每個人都有許多不同的角色,女性在家是妻子,男性在家是丈夫,在單位可能是骨幹或領導,在商場可能是“時尚達人”或“上帝”,因此,行為和説話要根據不同的場合及時轉換角色,千萬不要“千篇一律”或“張冠李戴”,否則,會給自己帶來很多尷尬。

二、遇事多商量,生活細節要講究。夫妻之間應相互信任。不論是有關家庭的決策,還是一方個人工作上的困惑或大的計劃,都不應一個人説了算。很多人在婚後,以為“打扮給誰看呀”,就特別不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甚至顯得邋遢,因此,無論是婚前還是婚後,都要一如既往地注意自己的儀表,這既是對對方的愛,也會使自己在各種場合更加自信,更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三、要堅持男女平等,切莫惟我獨尊。由於受我國“男尊女卑”傳統文化的影響,一部分丈夫習慣耍威風,對妻子發號施令,不顧妻子自尊,粗暴無理,甚至大打出手。而有的女性,由於從小嬌生慣養,養成了惟我獨尊的習氣,眼中沒有他人,結了婚,總想改變丈夫,不能同等對待公婆和自己的父母。也有的女性缺乏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四自”精神,懦弱自卑、依賴思想嚴重,不能堅持原則,從而導致自己在家中沒有地位。如此種種,夫妻關係必然很難和睦。

四、要共同承擔家務勞動。丈夫不應該把家務都推給妻子,即使再忙,在適當的時候,幫妻子做一些家務活,也説明了你對她的關心、對家庭的責任心,無疑會使感情更加默契。而妻子也不應該嬌氣,把自己能做的事都推給丈夫。在家庭生活中,夫妻雙方可以對家務事做出不同的分工,這樣做起來就會有條有理,忙而不亂,並在共同的勞動中增進感情。

五、要善於發現對方的優點。鼓勵對方的進步,學會寬容和包容對方,不要總盯着對方的缺點。

六、夫妻對話最忌諱的是敷衍。因此,言語間要透着温馨、親切和親情,如果再注意些幽默含蓄,不僅可以避免矛盾,還可以營造出輕鬆浪漫的家庭氛圍。

七、儘量避免爭吵,學會退一步。夫妻一旦有吵架的苗頭,另一方不要馬上反駁、對抗,要學會避讓,待對方情緒穩定後,再與其交換看法,否則只會越吵越激烈。

八、夫妻爭吵不可避免時,要就事論事。切忌口出穢言、胡攪蠻纏、翻舊賬,甚至人身攻擊。否則,每一次小小的爭執都會蔓延成一場大的爭吵。

九、爭吵時,想一想對方的好處。 想對方的好處是醫治自己因爭吵而引起心痛的良藥,它可以淡化自己的想法,對自己的觀點少一分堅持。

十、不讓外人介入爭吵。夫妻爭吵應內部解決,不能讓親戚朋友、父母或兄弟姐妹介入,更不能主動找他們施以援手,否則,會使矛盾更加激化。

文明禮儀 篇8

起一片廢紙,還校園一份乾淨;繞路一小點,還小草一份安寧;少説一句骯髒的話語,還自己內心深處的文明天地。

老師來了,敬個隊禮;可以看出你有禮貌;同學摔倒了,趕忙去扶,表現出了你心靈的美好……任何一件小事,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以看出一個人所擁有的優良品質。

講文明,懂禮貌是做人的基本準則,文明禮貌不僅可以給他人帶來和諧,更重要的是可以給自己帶來快樂、幸福。禮貌是道德的外衣,道德是禮貌的內涵;文明是素質的皮襖,素質是文明的靈魂。古人云:‘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所以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從小事做起,不要只做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

培根曾説過:“把美的形象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現實不就這樣嗎?所以我們人人都應該樹立講究文明的良好意識,努力改變不文明的習慣,以身作則,讓更多的人加入講文明,懂禮貌的行為中。

時光的車輪把我們帶到了21世紀,作為21世紀的建設者,民族的希望,我們更應該與文明禮貌為伴,讓文明禮貌成為新風尚、新風潮。

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做文明人,做禮貌人,不論何時,不論何地,心中永遠牢記的是:講文明、懂禮貌。

文明禮儀 篇9

文明禮儀處處可見,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們所忽略。所以我們要把文明禮儀融入到現實生活中去。文明禮儀要注重平時,從小培養,形成良好習慣。

首先,我們要孝敬父母。父母花了無數心血,撫育我們成長,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我們要永遠記住父母的恩情,對父母要有禮貌。

其次,我們要友愛助人。人與人之間要友好相處,當別人有困難時,應伸出援助之手。人人都需要友愛和幫助。

第三,我們要謙恭禮讓。謙恭禮讓就是在人際交往中有謙虛的態度,尊重別人,對人恭敬,懂得禮貌,

第四,我們要做到誠實守信,不能欺騙人。

第五,我們要嚴己寬人。我們都熟悉“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這句話。“嚴於律己”的意思就是要嚴格要求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寬以待人”的意思就是要多多理解別人、包容別人和原諒別人的過失。

著名文學家歌德説:“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的確,人們總是根據你的言談舉止評價你。讓我們大家都提高自己的禮儀意識,重視禮儀。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逐步養成文明禮儀習慣,成為有氣質、有風度、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

文明禮儀 篇10

同學們,你們知道文明禮儀是什麼嗎?它是路上同學相遇時的微笑,是遇到困難時的熱情幫助,是不小心撞到同學時的一聲“對不起”,是遇到垃圾彎腰撿起放進垃圾桶的舉動……

一個講文明的學生才有一顆潔淨的心。然而,在這美麗的校園裏,總有一些不和諧的事情:寬大的操場上總是有我們隨手扔下的廢紙在迎風飛舞;長長的走廊裏總響起一些不和諧的爭吵聲刺入我們的耳朵裏……這不但違反了國小生的文明禮儀,還破壞了學校為我們提供的和諧環境。所以我想向全校學生髮出以下建議:一: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廢紙。二:要愛護公共財產,不破壞桌椅。三:在課上、做操等活動都應該遵守紀律。四:要尊敬師長,同學之間要團結互相幫助,禮貌待人,要講文明話……

文明禮儀還不止這麼多,我們要從現在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爭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學生!

文明禮儀 篇11

從前,吐谷渾國的國王阿豺有20個兒子。他這20個兒子個個都很有本領,難分上下。可是他們自恃本領高強,都不把別人放在眼裏,認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平時20個兒子常常明爭暗鬥,見面就互相譏諷,在背後也總愛説對方的壞話。

阿豺見到兒子們這種互不相容的情況,很是擔心,他明白敵人很容易利用這種不睦的局面來各個擊破,那樣一來國家的安危就懸於一線了。阿豺常常利用各種機會和場合來苦口婆心地教導兒子們停止互相攻擊、傾軋,要相互團結友愛。可是兒子們對父親的話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表面上裝作遵從教誨,實際上並沒放在心上,還是依然我行我素。

阿豺的年紀一天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會很久了。可是自己死後,兒子們怎麼辦呢?再沒有人能教誨他們、調解他們之間的矛盾了,那國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嗎?究竟用什麼辦法才能讓他們懂得要團結起來呢?阿豺越來越憂心忡忡。

有一天,久病在牀的阿豺預感到死神就要降臨了,他也終於有了主意。他把兒子們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們説:“你們每個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兒子們不知何故,但還是照辦了。阿豺又叫過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説:“你隨便拾一支箭折斷它。”慕利延順手撿起身邊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斷了。阿豺又説:“現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來,把它們捆在一起,再試着折斷。”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咬牙彎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騰得滿頭大汗,始終也沒能將箭捆折斷。

阿豺緩緩地轉向兒子們,語重心長地開口説道:“你們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輕輕一折就斷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怎麼也折不斷。你們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鬥氣,單獨行動,很容易遭到失敗,只有20個人聯合起來,齊心協力,才會產生無比巨大的力量,可以戰勝一切,保障國家的安全。這就是團結的力量啊!”

兒子們終於領悟了父親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為,都悔恨地流着淚説:“父親,我們明白了,您就放心吧!”

阿豺見兒子們真的懂了,欣慰地點了下頭,閉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折箭的道理告訴我們:團結就是力量,只有團結起來,才會產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一切困難。

文明禮儀 篇12

一、尊老愛幼,文明誠信,熱心社區公益。

二、愛惜學習用品,培養勤儉節約優良品德。

三、種植花草,空氣清新,綠化美化家庭環境。

四、為了自己和孩子的健康,家長不吸煙、酗酒。

五、節約用水、用電,合理使用能源。

六、鍛鍊身體,熱愛愛動,家裏定期大掃除。

七、靜心學習盡情玩,傾聽訴説善溝通。

八、家長不打麻將,不迷信,不迷戀網絡。

九、不穿名牌不進行攀比。

十、言行舉止懂得感恩,時時奉獻自己愛心。 十一、講究食物搭配,營養科學合理。

十二、有奇思妙想要讚賞,不怕失敗迎挑戰。 十三、説話辦事守信用,沒有打罵只有愛。 十四、安全防護記心上,珍愛生命不言棄。 十五、謙虛謹慎,不急不躁。

十六、鄰里互幫互助,團結友愛。

文明禮儀 篇13

劉備三請諸葛亮

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青年時代躬耕於隆中,並苦讀經書,熟悉歷朝興衰的歷史,潛心鑽研兵法。他常以春秋戰國時的管仲、樂毅自比,是難得的一位將才、謀士,自稱“卧龍”。善於網羅人才的劉備聞知,高興地説:“我需要這樣的人才!”並表示哪怕山高路遠,行走不便,也非親自去請他不可。

深冬的一天,劉備帶着關羽、張飛,到隆中邀請諸葛亮。誰知諸葛亮恰好不在家,劉備只好掃興而歸。

劉備回到新野,不斷派人到隆中打聽諸葛亮何時在家。當打聽到諸葛亮外出已經回到家時,劉備當即決定二請諸葛。這時,張飛不以為然地説:“一個平民百姓,派個武士把他叫來就得了,犯不着讓你一再去請。”

劉備説:“諸葛亮是當代大賢,怎麼能隨便派個人去叫他呢?你還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劉備説服了張飛,叫上關羽,三人騎馬直奔隆中而去。

這一天,北風呼嘯,大雪紛飛,冷得實在教人難忍。張飛對着劉備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説。”劉備卻説:“賢弟,咱們冒此大風雪,不怕山高路遠,去請諸葛,不正表明了我們的一片誠意嗎?”三人繼續往前趕路。不料,這一次劉備又未見到諸葛亮,只好寫了一封信託諸葛亮的弟弟轉交,説明來意,並表示擇日再訪。

第二年春天,劉備更衣備馬,決定第三次去拜訪諸葛亮。張飛、關羽竭力勸阻。關羽説:“我們兩次相請,都未見到他,想必他徒有虛名,不敢前來相見。”張飛更是帶着輕蔑的口吻説:“我們已仁至義盡,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不來,我就將他綁來見你。”劉備連忙説道:“不得無禮,沒有誠意哪能請到賢人呢?”

劉備三人飛馬直奔隆中,來到諸葛亮的草廬前。此時諸葛亮正在午睡。劉備唯恐打擾諸葛亮,不顧路途疲勞,屏聲斂氣地站在門外靜候,直到諸葛亮醒來才敢求見。劉備見了諸葛亮,説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訪,今日如願,實是平生之大幸!”諸葛亮説:“蒙將軍不棄,三顧茅廬,真叫我過意不去。亮年幼不才,恐怕讓將軍失望。”劉備卻誠懇地説:“我不度德量力,想為天下伸張正義,振興漢室。由於智術短淺,時至今日,尚未達到目的,望先生多多指教。”劉備謙虛的態度,誠懇的情意,使諸葛亮很受感動。於是諸葛亮終於答應了劉備的請求,懷着統一全國的政治抱負,離開了隆中茅廬,出任劉備的軍師。他忠心耿耿地輔佐劉備,為“三國鼎立”局面的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

文明禮儀 篇14

一、稱謂禮儀

1、對父母、長輩不能直呼姓名,要用標準稱呼。

2、對兄、弟、姐、妹不要連姓帶名稱呼。

二、問候禮儀

向父母、長輩問候致意,要按不同的時間和場合使用不同的問候語。

1、早起後,問爸爸(媽媽)早上好。

2、睡覺前,祝爸爸(媽媽)晚安。

3、過生日:祝長輩生日快樂,身體健康

4、過節時:祝爸爸(媽媽)節日愉快。

5、外出時:祝爸爸(媽媽)一路平安。

6、歸來時:爸爸(媽媽)回來啦。

三、就餐禮儀  

1、吃飯前,要幫父母、長輩做放置碗筷,搬放凳子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吃飯時,讓長輩先入座。要等父母長輩先開始吃,才拿起碗筷吃飯。

3、吃飯時,不狼吞虎嚥,不無故講話,不隨意走動,菜渣殘骨不要亂扔。不要對着餐桌咳嗽打噴嚏。

4、若長輩給自己添飯夾菜,要説謝謝。若比父母、長輩先吃完飯,要請父母、長輩“慢吃”。

5、吃飯後,要幫助父母收洗碗筷、抹餐桌凳等。

四、穿着禮儀

1、儀表整潔大方,着裝樸素得體,不穿奇裝異服。

2、女同學提倡理短髮,不燙髮;男同學理髮理學生頭,不留長髮,不理分頭。

3、不化粧,不佩戴飾物,不穿中高跟皮鞋,不穿背心和拖鞋進學校。

4.按學校規定穿校服。

五、尊師禮儀

1、見到師長,早上問早,中午問好,放學回家説再見。

2、進出校門、上下樓梯時遇見老師,應讓老師先行。

3、進辦公室要喊報告,聽到“請進”後方可進入,離開時應向老師説“再見”。

4、發現老師的錯處要有禮貌地指出。

5、課堂上發言要先舉手,回答問題要起立。

文明禮儀 篇15

我國是一個有着幾千年的文明古國,禮儀大邦。自古以來就倡導“禮治”,將禮儀謙恥作為立國之本。文明禮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由禮儀所體現出來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像給老幼病殘讓座,像幫助盲人過馬路,再比如送迷路的小朋友回家,這是一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但也正是因為這些小事,才能讓我們真正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温情,才足以證明中國是個名副其實的禮儀之邦。

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應該遵守一定的文明禮儀原則:一是敬人的原則。尊敬他人,是人際交往獲得成功的重要保證,也是禮儀的核心。敬人的原則,就是要求在運用禮儀時,務必將對交往對象的恭敬與重視放在首位,切勿傷害對方的自尊心。二是自律的原則。自律,就是要克己,慎重;就是要在運用禮儀時,積極主動,自覺自願,表裏如一,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不允許妄自菲薄,自輕自賤;也不能人前人後不一樣,生人熟人面前不相同。三是適度的原則。運用禮儀,與做其他事情一樣,講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且應當牢記過猶不及。所謂適度,就是要求在運用禮儀時,既要掌握普遍規律,又要針對具體情況,認真得體,掌握分寸,不能做得過了頭,也不能做得不到位。四是真誠的原則。應用禮儀,必須誠心誠意,待人以誠。這樣去做,待人友好與敬意才易於為他人所接受。不允許在運用禮儀時逢場作戲,言行不一,口是心非,投機取巧,做假騙人,這就是真誠的原則的含義。

現在全社會都在提倡學、用文明禮儀,文明禮儀活動成為全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演講、作文、漫畫、徵文、專刊等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也在不斷開展,在社會、家庭、校園都湧現出許多文明禮儀的標兵。但在這與此同時,也讓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國家全社會都在提倡學習文明禮儀,運用文明禮儀,各行各業都在開展文明禮儀活動。然而,為什麼在不斷的倡導學習中,仍然有許多非文明禮儀的行為發生?是我們倡導的力度不夠?還是我們的意識有問題呢?所以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尤其是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更應該進行深刻的反思。

我們學習文明禮儀,不應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實到我們的行動上。管住自己的嘴,不説髒話,管住自己的手,不亂扔垃圾。人人樹立起“文明禮儀,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的意識。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自己的身邊小事做起,把文明禮儀真正融入我們的生活之中,讓文明禮儀真正伴隨我們成長。

文明禮儀 篇16

1.升國旗時,你能肅立,行注目禮嗎?(   )

A.能        B.有時       C.不能

2.你平時説髒話嗎?(    )

A.不説     B.很少説      C.常説

3.路上見到老師,你會主動上前問好嗎?(    )

A.是           B.有時           C.不

4.你有過破壞公物、亂扔粉筆的行為嗎?(    )

A.沒有         B.有過         C.經常

5.你能和同學友好相處、並互相幫助嗎?(    )

A.是的        B.很少        C.沒有

6.你能按時獨立完成作業,不抄襲別人作業嗎?

(    )

A.能            B.有時       C.不能

7.參加各種集會能準時到達,安靜聽講嗎?(    )

A.能        B.有時         C.不能

8.你在家經常幫父母幹家務活嗎?(    )

A經常         B有時         C從來不

9.離開宿舍時,你會關好門窗,熄燈再走人嗎?(  ) A經常會       B有時會       C、從來不

10.做公交車時你會給有需要的人讓座嗎?(    )

A經常會       B有時會       C從來不

説明:選擇“A”得3分,選擇“B”得2分,選擇“C”得1分。 請同學們做完測試題後把自己的分數如實的合計出來。

文明禮儀 篇17

我國的禮儀可謂是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於世。其《三字經》、《弟子規》等就是古人留下的精華。禮儀可以改變人的一生,可以讓生活充滿自信。禮儀是社會交往中是用頻率較高的日常禮節。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上,要想讓別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學會尊重別人。

先來談談古代講禮儀的人吧!晏子訪問別的國度,在回國的路上看見一個人,通過交流得知這個人是從齊國被抓來做苦力的,晏子見他言行舉止不凡,邊幫他贖了身,並讓他通自己一同回國。但到了齊國後,那個人氣沖沖地對晏子説:“大夫幫我贖了身,我自然感激不盡,但大夫一路上對我不聞不問,我還不如回去做我的苦力好。晏子沒想到他有這樣的豪言壯志,邊趕忙道歉,還懇請他留下來。後來那個人做了齊國的大臣。為齊國做了很多的貢獻。

“禮儀”可不僅僅是兩個字那麼簡單,而是非常耐人尋味的,值得我們去深深體會、細細研究的。禮儀包含了很多方面:見到長輩、老師應該彎腰行禮並問好;不管做什麼長輩站着就不應該坐着;與別人交接東西時應該雙手接送;長輩吩咐事情時不要答應得很晚;父母教育的話要洗耳恭聽;別人的東西再漂亮、再喜歡不應該私自的拿走……

禮儀是我們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能力。在家庭、學校和各類公共場所,禮儀無處不在。禮儀可以説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細微之處見精神,做一個講文明懂禮儀的學生就要從點滴做起,養成良好的習慣。同學們,讓我們都行動起來吧!爭做一名講文明懂禮儀的國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