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育實習總結

01教育技術學本科 項曉華

中學教育實習總結

從XX年9月14日到XX年11月7日,我們分隊29個人在温州市實驗中學分校七年級年級進行教育實習。我們實習的基本內容包括五部分:課堂教學、班主任工作、教育調查、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和研究性學習課程指導。基本情況如下:

1、課堂教學:完成教案數為二份,試講次數為四次,上課節數為二節。

2、班主任工作:為期六個禮拜,主要負責兩個禮拜。

3、教育報告:選題,合作設計問卷,獨立完成一份教育調查報告。

4、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與實習學校指導師聯繫,完成指導師所指定內容的整合。本次整合內容為山川秀美——長江

5、研究性學習課程指導:為期一個月,指導七年級(7)班部分學生完成有關中學生近視課題的研究。

在這次實習中,我體會到了很多:

(一)教學體驗

二十一世紀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特徵的信息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為了使我們的接班人適應信息社會,中國小正逐步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學生逐步具有獲取信息、存儲信息、處理信息和傳遞信息的能力,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礎。 但如何上好信息技術這門課,沒有固定的模式和範本。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對中學信息技術課教學進行了嘗試。

一、活用情境和教學方法,創設和諧氛圍

教師要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因此,選取最佳的情境和教學方法,才能真正讓學生對每節課都有新鮮感。在兩次教學中,我採用情境創設的方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低年級上計算機課是件困難的事,他們大多有使用計算機、上網等經歷。但是他們的計算機知識又是不完善的,不繫統的。56個學生的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這給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講解帶來很大困難。我們的解決方法是一、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二、設計兩類任務,基礎任務和提高任務來適應不同水平的學生。

在教學實踐和與班主任的對話中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信息技術教學中,由於學生知識能力水平的差異,大多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又不感興趣,要使全體學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學習熱情,就必須鼓勵誘導學生,創設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例如在教學《網上交個好朋友》一課時,我組織學生製作迷你畫廊(一個放圖片的文件夾),課堂學習氣氛很活躍。我讓學生鼠標操作新件文件夾、找畫廊名字、複製粘貼名畫、給作品寫評語,使學生產生興趣,不斷美化自己的畫廊。還進行了互通作品的環節,讓學生在做中學會共享,瞭解共享類型及其作用。這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操作不理想的人,我解決的辦法因人而異,有時我個別指導,有時讓“小老師” 指導,當聽到老師鼓勵讚揚的話語,他們的臉上也終於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二、注重實踐,品嚐學習的樂趣

實踐操作是鞏固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一個重要環節,俗話説熟能生巧、勤能補拙,多練習,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從中品嚐到收穫的樂趣,逐漸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和榮譽感。

在教學中,我將實踐操作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給他們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創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體驗,給學生一種到達成功彼岸的力量。例如教學《個人小檔案》一課時,不是直接講解功能鍵操作,而是出示一組字符讓學生嘗試着輸入,然後給出問題,讓學生講解和示範其中的某個字符是怎麼輸入的。再給出綜合任務,要求學生嘗試寫英文自我介紹,最後將好的作品展示給其他同學看,這樣學生通過不斷練習不僅掌握了鍵盤功能鍵的使用,而且每完成一個操作,學生就會獲得一份成功的喜悦,就會從中品嚐到收穫的樂趣。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濃了,課堂教學的形式多了、新了,師生間的氛圍和諧輕鬆,教學效果也就提高了。

(二)班主任工作體會

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組織者、管理者和教育者。做好班主任工作,沒有現成的模式,只有不斷的嘗試,實踐。這是一個不斷摸索方法,積累經驗,提高素質的過程。在這六週的時間裏從七年級(七)班班主任胡賽平老師那裏我學到了很多經驗,同時我也在實踐中學着成為七班的班主任。當學生在週記裏寫到“項老師很象班主任”這句話時,我知道我對待學生的方式是對的。

1)對待學生既嚴又愛。現在的家庭一般只有一個孩子。父母、長輩對他們當然是關愛至極。在班級管理裏我們當然要以熱愛學生為基礎,但是我們對學生的愛要表現在班級管理嚴要求。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就給班級制定了班規及賞罰規則。一切按規則辦事,學生做錯了,我們要對其扣分並加以批評改正;學生做對了,我們也要給其加分,並適時的進行表揚。這樣讓學生明白什麼行為是不允許的,什麼行為是對的。長久下去,學生就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2)平等民主地對待學生,不歧視任何一個學生,哪怕是有的學生外表不大好看。前蘇聯的一位教育學家曾説:“漂亮的孩子人人都愛,愛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師真正的愛。” 我們要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讓學生享受到平等的權利。平等地對待學生就是承認每個學生的個性。我們不能因為某位學生學習反應比別人慢些,就認為他很差。有一個學生學習成績很差,體形又胖,但是她手臂力量很好,還拿過温州市鉛球三等獎呢。所以説呀,“上帝關了一扇門,又會在某個地方給你開一扇窗”。每個學生都有發展的潛力,只是發展的契機不同,途徑不同、趨向不同而已。作為班主任我們要做的是平等的對待學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鼓勵學生朝着自己的方向發展時,又要適時提醒其全面發展。

(三)專業實習體會

課程整合和研究性學習這兩項任務是我們教育技術學專業獨有的實習任務。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僅是將信息技術的東西融入到傳統課程中,而且要進行教學目標的整合,培養學生信息素養。

教學目標的整合不僅僅是讓學生獲取與該課程相關的大量信息,而且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就是要培養其對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使他們認識到不論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虛擬世界中,都是“留心處處皆學問”,並使其確立終生學習的理念。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就是要培養學生有效利用信息設備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利用信息和創造新信息的能力。為此,我在設計《山川秀美——長江》這一課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信息素養的培養。通過要求學生製作作品,彙報的形式,使學生從做中學到知識同時亦掌握和熟練信息技術獲取信息的方法。通過學生髮言時,要求其將地圖用上來,培養其讀圖能力。進而使信息技術真正整合到課程中去。

在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我體會到教師的角色與傳統課程的不同。可以説研究性學習課程中教師的角色與傳統課程中的教師角色是迥然不同的:在研究性學習課程中教師不是一個簡單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研究過程中的指導者和陪伴者。同時,認識到“對話”與教師輔導介入適度的重要性。“對話”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與學生針對研究過程中的碰到的問題進行點撥性對話,另外就是對學生在研究過程中的畏難情緒等進行安撫性對話。研究性學習是學生的研究性學習,這門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研究的一般過程和基本研究方法。所以整個過程中學生才是中心,才是任務的執行者。教師扮演的是一個指路人的角色。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密切關注學生研究過程,適時的給予點撥。同時我們也不能直接告訴學生該怎麼做,而是要求他自己嘗試着解決所碰到的問題。我們對學生的輔導只能適度的介入,而不能樣樣都管。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體會到研究的整個過程。同時也確保學生的中心地位。

在實習的六週裏,體會到了很多平時在學校裏所沒有體會到的。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體會到了當老師的快樂。在與整合指導師相互討論,商量的過程中明白了做事情要細緻,考慮要到位。在指導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對研究性學習課程中教師的角色有了深入的體會和了解。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在研究性學習這一環節中,由於這本身就是一個新的課程。沒有教材,沒有模板。我們在指導的過程中多多少少,還是在套用過去上課時老師給的一些環節。雖然在實施過程裏逐漸明白了各環節的重要性。但是還不能準確地將這種認知傳達到學生那裏,象寫反思什麼的。很多學生只是在應付作業,還沒有真正靜下心來思考。針對這些我們目前還沒有想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來解決學生主動性問題。

另外,課程整合中我們現在大多數是使用信息技術的手段來將書本上的知識進行遷移。信息技術引入,很多時候只起到電子黑板的作用。還沒有真正想出一些方法來將信息技術融入到基礎教學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尺度標準仍是我們迷惑的一大問題。

從這兩項專業實習中,我們深刻認識到了在學校學的專業知識不管是理論還是技術還不夠細緻,不夠深入。我們所學的都只是一些入門的基礎。具體到要做一份設計或一個好的課件時,我們明顯感覺到理論不夠或技術不成熟。也就是説們將理論用於實踐的能力還有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