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非必要不返鄉倡議書(精選4篇)

2023非必要不返鄉倡議書 篇1

春節將近,多個省份陸續發出“春節期間非必要不返鄉”的倡議,鼓勵企事業單位安排職工彈性休假、就地過年,更是拿出了形式多樣的“暖政”“實招”等“後續服務”來“留人”“留心”,使“就地過年”成為了熱詞。

2023非必要不返鄉倡議書(精選4篇)

誠意滿滿,拿出“心安之處即故鄉”的“安心”舉措。“就地過年”是減少人員長距離流動和大規模聚集,築牢疫情防控屏障的必要之舉。為“留人”就地過年,不少地區拿出“真金白銀”推出一攬子政策,發“留崗紅包”“過年禮包”“新年紅包”,“以薪留工”給現金補貼,派電子消費券、旅遊券等大招頻出,各顯神通。積極關心關照在家鄉過年的留守老人與兒童,發愛心大禮包、寄送當地特產等,細緻入微做好安撫工作,以人性化的舉措,更貼心的配套服務和人文關懷保障,讓在外家庭成員“留得放心”“留得安心”。

創意十足,營造“天涯若比鄰”的“暖心”氛圍。春節文化和情感根脈,使回家過年成為每個中國人心中抹不去的情結,“鄉愁”如何安放,是對“就地過年”“後續服務”的考驗。不少地方和企業提供適合的、富有家鄉特色的“年”味活動,以傳統文藝表演、才藝比拼等形式的“精神食糧”,為那些“外來者”帶來家鄉的年味,體驗到“家在遠方,情在身旁”,用家的温暖吹散“異鄉人”的鄉愁。積極提供“網絡拜年”支持,與天涯海角的親人們“線上拜年、見屏如面”,實現“線上團圓”,紓解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樂享“雲端”春節文化。

順勢應時,夯實“從此他鄉是故鄉”的“穩心”保障。對於一座城市的異鄉人來説,是以客人的身份就地過年,還是以家人、主人的身份過年,是考驗一個城市是否真正能夠安穩人心的關鍵。長期留住“打工人”,需要的不僅是“紅包”,更是城市的“包容度”。而當前因疫情而倡議就地過年的偶然,或許能夠成為很多城市展現未來吸引力的一個窗口,進一步落實降低落户門檻、均衡公共服務等政策,也許以今年這個春節為起點,一些城市就開始成為那些“候鳥”真正的家。

2023非必要不返鄉倡議書 篇2

近期,全國各地相繼出現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零星散發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織疊加,29個省份發出“就地過年”倡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7部門印發在全國開展“迎新春送温暖、穩崗留工”專項行動的通知,鼓勵引導農民工等務工人員春節期間安心留在就業地。

每逢佳節倍思親,時至春節情更濃。春節回家過年,是中國人千百年來形成的傳統風俗,是難以割捨的濃烈情懷。年關將至,但目前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寒冷的天氣、臨近春節的人員頻繁流動,迫使疫情防控之弦不得不繃緊崩實。“回家過年”還是“就地過年”成為擺在異鄉人面前的一道必選題,更是給政府的一道節前“加試題”。“就地過年”不是簡單發發倡議就行了,各地各級要做好“就地過年”的穩心、安心、暖心工作,給異鄉人來一份“年味套餐”,過一個安全、祥和、温暖的春節。

宣傳引導“出實招”,讓大家穩心留下來。各級政府要當好疫情的“預報員”,利用好互聯網、大數據等科技手段,及時準確地做好疫情信息公開,對疫情態勢進行科學研判,梳理風險點,掌握風險動態,做好科學引導工作,提高羣眾對疫情防控的重視程度,解開羣眾“返鄉心結”,認識到“就地過年”的必要性。出台各項服務保障政策,發放給企業就業補貼、給外地員工“留崗紅包”、為租户減租、減免門票等“過年大禮包”,用“真金白銀”鼓勵和支持外地務工人員“就地過年”。企業要以崗留工、以薪留人,發放“過年禮包”,合理安排生產、錯峯放假調休,適當提高補貼標準,落實好工資、休假等待遇保障,留住員工“就地過年”。

守住防疫“安全線”,讓大家安心過新年。面對目前嚴峻複雜的疫情防控形勢和春節期間的反彈風險,各級政府要持續緊繃疫情防控這根弦不放鬆,堅持防控意識不變、標準不降、力度不減,完善統籌協調、聯防聯控、羣防羣控、應急響應、力量物資配備等機制,構築起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織密疫情防控網,對返鄉人員進行網格化管理,縣、鄉鎮、村(社區)、網格四級聯動,細化明確疫情防控責任分工,確保每一項工作、每一個環節都能責任到人,落到實處。堅持底線思維,堅持“外防輸入”與“內防反彈”兩手抓,做好常態監測,嚴防死守、持續用力,緊盯重點場所、重點機構、重點人羣,確保“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當好“年味服務員”,讓大家暖心過好年。各級政府要未雨綢繆,深入調研、提前研判“就地過年”帶來的需求和消費高峯,保障節日裏的各方面需求,確保羣眾的“菜籃子”和“米袋子”穩價供應,水、電、網等基本生活所需要有所保障,醫療、購物、交通等基礎生活保障穩步運行。籌備好節日的“精神食糧”,組織多種形式的“送温暖”和集體過年活動,如組織協商、慰問職工、開展線上才藝比拼等形式,豐富不返鄉職工的春節假期。深入開展慰問走訪,關注重點人羣的過年情況,積極關照在家鄉過年的留守老人與兒童,通過開展送年貨、年夜飯等活動,做好安撫工作,讓他們在沒有更多親人陪伴的情況下也能過個好年。各級公共服務機構“不斷線”“不打烊”,讓“一網通辦”“一網統管”運轉得更快捷暢通,及時協商調解勞動糾紛、工資糾紛,依法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維護勞動關係和諧穩定。

2023非必要不返鄉倡議書 篇3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鞏固來之不易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人社部等七部門印發通知,於1月21日至3月底在全國範圍內開展“迎新春送温暖、穩崗留工”專項行動,鼓勵引導農民工等務工人員留在就業地安心過年,為重點企業和其他春節期間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單位提供用工保障,組織農村勞動力春節後有序外出務工,確保員工健康安全、企業生產有序、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面對“回家過年”還是“就地過年”的選擇題,各級黨委政府應轉變角色定位,從被選擇者變為主動參與者,在安置留守人員方面擔起主體責任,考慮實際困難,關心基本需求,用以人為本的核心思路,讓外地務工人員從內心深處“能留、肯留、想留”,紮實做好“就地過年”的服務工作。

堅持以“薪”留人,完善制度保障,讓務工人員“能留”。外地務工人員返鄉除了“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思鄉之情,還有因為工程結束、團隊撤離等原因而導致“身無立錐之地”的“不能留”情景。因此,完善制度保障,做好外地務工人員的基本保障至關重要。要主動搭建溝通渠道,深入基層瞭解外地人員的實際訴求和實際困難。同時,要根據反饋問題,持續完善“就地過年”的配套制度,壓實用人單位的主體責任,為外地人員提供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便利,為“能留”提供基礎條件,比如,江蘇省漣水縣對省外員工留下過節,縣財政將按500元/人發放一次性補貼,讓外地務工人員感受到觸手可及的實惠。

堅持以“情”留人,提升服務質量,讓務工人員“肯留”。各級黨委政府既是外來人員“就地過年”的倡導者,必須全面提升服務質量,讓外地務工人員毫不猶豫地“肯留”。要主動表彰堅守崗位的先進個人,讓外地員工有榮譽感和歸屬感,鼓勵他們為本地發展繼續貢獻力量。要引導企業探索春節職工活動,為“就地過年”員工準備“彈性休假”“免費當地遊”“公司春晚”等各類福利和文娛活動,讓外地務工人員在外工作之餘能夠體驗同樣的春節和不一樣的“年味”,讓他們度過一個意義非凡又幹貨滿滿的新年。

堅持以“心”留人,積極宣傳教育,讓務工人員“想留”。制度落實離不開羣眾支持,羣眾支持離不開宣傳教育。外地務工人員就地過年,離不開內心細緻的宣傳教育,要讓羣眾知道政策,避免“口惠而實不至”的尷尬,讓外地務工人員從內心深處“想留”。要活用宣傳標語,通過簡單實際的語言,將複雜的政策化為簡單的俗語,持續推進宣傳的深度和廣度。例如貴州省遵義市在各大廠區張貼“與其返鄉隔離十四天,不如留遵多賺四五千!”“回家是冒險,錢包還會扁!”等暖心標語,將留住政策和返鄉風險等信息説到了外地務工人員的心坎裏,吸引了眾多外地職工報名留廠。

2023非必要不返鄉倡議書 篇4

近期,全國幾個地區出現了散發的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病例的分散性、人口聚集流動性以及新冠病毒的變異性給疫情防控工作增添了難度和壓力。即將到來的春運這一特殊時期,大批大學生和城市務工人員返鄉形成的人口流動頻繁,加劇了疫情防控形勢的嚴峻性,給新冠病毒的傳播提供了途徑。在國家衞健委的呼籲下,二十多個省份地區鼓勵“就地過年”,引導務工人員春節期間留在工作地過年。

宣傳鼓勵“留下來”,穩心穩崗過新年。“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父母思念遠在他鄉的兒女,兒女也掛念千里之外的爹孃,親情是中華兒女幾千年都割捨不掉的情感。讓進城務工人員“留下來”,首先要讓心留下來。各級政府要加大宣傳力度,鼓勵引導務工人員“就地過年”,提高防護意識,對政府的防疫工作多配合一點,對“就地過年”的倡議多理解一點。各級政府積極宣傳“就地過年”的重要意義,並出台更多“留人穩崗”有效措施,發放“留崗”補貼、“就地過年”消費補貼、異地務工人員租房補貼、落實企業春節生產加班三倍工資的發放,落實企業合理安排生產、休假。

嚴守安全“防護線”,安心就地過好年。“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我國疫情面臨着國內國外兩道防疫關卡的嚴峻形勢,目前減少我國國內人員流動、加強歸國人員實施嚴格疫情管控,堅持“內防反彈”和“外防輸入”兩手抓,嚴防死守,給全國人民築牢“防護線”。各級政府要時刻繃緊疫情防控的弦,保持謹小慎微的防控意識,持續對重點人羣的檢測跟蹤,對返鄉人員實施網格化管理,落實返鄉人員持核酸陰性檢測證明出行,堅持“14+7”居家檢測措施。各級政府對企業“留人穩崗”做好監督指導工作,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意識,落實好企業生產、辦公、居住場所消毒殺菌工作,保障好“就地過年”人員的生活物資充足。

網絡團聚“思鄉情”,暖心相連過歡年。“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進城務工人員為了家人可以過上更富裕的生活奔赴離家千里的大城市獨自拼搏,每當華燈初上總是止不住對家的嚮往和對親人的思念。各級政府不但要讓“就地過年”人員在物質上得到保障,還要在精神上得到滿足。各級政府要對“就地過年”人員多一些關懷,深入企業給留在生產第一線的務工人員帶去慰問、送去温暖,同時也要積極關愛農村留守老人和兒童,組織開展幫留守老人“除舊塵,煥新顏”清潔打掃活動、給留守兒童送新衣、送年貨,鼓勵全國人民實行“網絡團年飯”“網絡拜新年”,“千里親情一網牽”,讓每一個小家都過上温暖有愛的新年。

“就地過年”是對自己生命健康的尊重,是對家人生命安全的守護,是對國家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既要高度重視疫情防控,也要照顧人民歡度新年,既要多一分警惕,也要多一分年味,安全防護不能丟,傳統風俗也不能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