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在開始教學反思(精選12篇)

從現在開始教學反思 篇1

《從現在開始》是一篇讓人忍俊不禁卻又能引人思考的童話故事,情節簡單卻充滿童趣。課文中的貓頭鷹和袋鼠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招致民怨沸騰;而小猴子卻讓大家照自己習慣的方式過日子,受到動物們的擁戴。體會課文中藴含的情趣和道理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

從現在開始教學反思(精選12篇)

本課教學設計的第一個環節是複習生字,包括讀字和讀句子兩部分,目的是複習鞏固第一課時學習的生字;第二個環節是學習新課,在情境中理解童話中藴含的道理;第三個環節是學寫生字。針對課堂教學實際情況,總結反思如下:

一 、強基固本 重視生字教學

雖然本節課以閲讀教學為主要內容,但生字教學也不能丟,而且在形式上要符合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在複習生字的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認讀生字卡片,對生字有個回憶的過程,然後將剛剛認讀過的生字放入句子中,使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對生字有更深刻的印象,繼而掌握生字。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還是很樂於這樣去複習生字的,不僅可以認識字,還可以通過讀句子的形式來培養語感,增強對生字的感悟。

在寫字的環節中,我採用了兩種不同的形式,一種是讓學生觀察四個左右結構的字,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在寫結構相同的字時還要注意的問題,使他們在寫字的同時鍛鍊了分析字形的能力;另一種形式是範寫,本節課我範寫的字是“第”字,因為這個字下半部分的筆順較複雜,學生不易掌握。通過這種層次分明、循序漸進的形式,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學到了方法。

二、創設情境 增強情感體驗

本課教學的重點在於怎樣讓學生體會文中藴含的情趣和道理,為了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我用一段歡快的音樂來導入故事,讓學生戴上動物頭飾,創設森林裏動物聚會的情境,為了與學生們融在一起,我也扮演了一個小動物,與學生們一起去體驗。通過各種輔助手段,我將學生帶入了文中童話的境界。課堂上,學生們真的把自己當成林中的小動物,他們各抒己見,用自己的體驗去感悟文中藴含的道理。

當然,通過課堂教學的實踐,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指導閲讀方面不夠到位,沒有達到教案預設的效果。課堂上,幾個動物的話讀得並不好,脱離了文本,如果在學生沒有讀好的情況下,通過範讀、齊讀等形式來幫助學生體驗角色的語氣,效果一定會更好。因為只有把文本讀熟、讀透,學生才能真切地進入文中的情境,才能製造出符合文本的課堂氣氛,文中的道理也才會自然顯現。

總之,經過對這節課的認真準備和教學實踐,我加深了對新課標的理解,瞭解了更多教學手段,鍛鍊了自身素質,受益匪淺。

從現在開始教學反思 篇2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對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起着積極的促進作用。為了在課堂上體現課標精神,我堅持以生為本,以學定教,巧設情境,努力在課堂上體現充分的自主學習,有效的合作學習和適當的探究學習。

課堂上,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開發學生學習資源,注重閲讀個性化感悟,設計自主、合作的閲讀過程。以朗讀為主線,以實踐為活動為輔助,引導學生聯繫教材,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讀讀、想想、説説、議議、演演。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閲讀實踐,通過朗讀、想象、思考,力求對文本有所感悟。

一、朗讀個性化

朗讀是閲讀教學中最經常用、最重要的手段,要把他用“活”,用“巧”,以達到促使學生理解、積累、發展語言、激發情感的作用。在這課中,朗讀的形式多種多樣:個別讀、齊讀、表演讀,把這些方式有機地融合起來,相互滲透。除此外,我還注重朗讀的評價,尊重學生意見,讀評結合,從而理解課文內容,領會課文所藴含的內容。

二、注重體驗與感悟

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且這篇文章包含着濃厚的感情色彩。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我們會驚奇地發現,“體驗”一詞前後共出現了15次,運用頻率之高,次數之多,確為罕見,由此足見其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價值。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必須積極為學生提供語文實踐的機會和時空,讓學生在自主參與閲讀實踐活動中,深入課文與閲讀材料形成“對話”,從而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例如:在教學“議論紛紛”“叫苦連天”這兩個詞時,我並沒有讓學生以詞解詞,而是注重讓學生先想想:聽了貓頭鷹的命令後你們會想些什麼,説些什麼?接着讓他們在小組裏説一説,讓學生在想、説、議中感悟到這就是“議論紛紛”和“叫苦連天”。顯然,在我們的引導下,學生與文本進行了心靈對話,走入了課文情境,與動物同命運共呼吸,急動物之所急,想動物之所想。最後有感於心、化而言之,實現了自我超越。

三、創設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情景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創設各種活潑、有趣的教學情境。如:角色扮演,通過活動讓學生去表達、感受、體悟,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運用。課堂上,我組織學生小組合作讀一讀、演一演,自主彙報交流,使學生真正擁有嘗試、合作、享受成功的實踐和機會。在小組彙報展示中,其他學生做到了很好的評議、補充,形成了生生互動積極學習的氛圍。我作為一名參與者也啟發、評價,在與生互動中真正成為國小生的學習夥伴,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四、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導向

在閲讀目標方面,我們第一個要關注的問題是閲讀中積極健康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導向,使德育目標、智育目標和美育目標能夠得到綜合的體現。本課藴含着深刻的道理,通過讀一讀、演一演、想一想、説一説等手段,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讓他們懂得尊重別人、讓被人按自己習慣的方式生活,這些都體現了閲讀教學中主體情感的投入,以及正確的價值導向。

當然本課還存在着許多不足和遺憾的地方,如:時間允許的話,在教學袋鼠那段時,應增加多種讀的方式;在最後講評生字時,應讓學生自己挑選、推薦。

從現在開始教學反思 篇3

《從現在開始》是一篇童話故事,講述的是:貓頭鷹和袋鼠,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招致“民怨沸騰”;而小猴子卻讓大家按照自己習慣的方式過日子,受到人們的擁戴。讀着《從現在開始》,除了忍俊不禁之外,還感受到濃郁的現代氣息。現代社會的人們,在享受着高度的現代文明的同時,也受到自然和人為的各種限制。人們總在爭取自身的解放,追求自由的空間。在兒童幼小的心理,他們活潑好玩,無拘無束的成長,是他們追求的生活理想,然而面臨社會的壓力以及教師和家長的束縛,他們失去童年的樂趣,以及自我的個性。這篇課文就是讓學生懂得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要尊重別人,這是和諧相處的重要條件。

教學這篇課文,我們在把握語文基本訓練的同時,主要是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通過“教”的方式引到學生“學”的方式,尊重學生個性的理解和感悟,通過情景的創設、朗讀的體驗,對話的交流,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意義,熱愛生活,尊重他人。教學的難點在於,以學論教,順學而教,根據語文學科的基本性質,緊緊的把握好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1.重視朗讀形式多樣化,強調在朗讀中感悟

課堂上,“讀”佔鰲頭,學生採用不同方式進行朗讀:個別讀,齊讀,自由讀,引讀,表演讀,充分顧及學生朗讀的主動性,多樣性,獨特性。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開發學生學習資源,讓文本的意義和作者的情感在朗讀中自行發現,自發建構起來。讀完之後説説為什麼這樣讀,這樣讀有什麼好處?説出朗讀後的個性化感悟、體驗和感受。以朗讀為主線,以實踐活動為輔助,引導學生聯繫教材,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讀活動物,以聲傳情,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角色的心理,讀出人物個性,初步培養學生的語感。如獅子大王的王者風範,貓頭鷹大王的神氣,袋鼠大王的激動,小猴大王的和氣、乾脆、機靈等等。但也有讀得不夠好的地方,有但今後加強、改進。

2、創設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情景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創設各種活潑、有趣的教學情境。如:角色扮演,通過活動讓學生去表達、感受、體悟,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運用。課堂上,我組織學生小組合作讀一讀、演一演,自主彙報交流,使學生真正擁有嘗試、合作、享受成功的實踐和機會。在小組彙報展示中,其他學生做到了很好的評議、補充,形成了生生互動積極學習的氛圍。我作為一名參與者也啟發、評價,在與生互動中真正成為國小生的學習夥伴,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3、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導向

在閲讀目標方面,我們第一個要關注的問題是閲讀中積極健康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導向,使德育目標、智育目標和美育目標能夠得到綜合的體現。本課藴含着深刻的道理,通過讀一讀、演一演、想一想、説一説等手段,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讓他們懂得尊重別人、讓被人按自己習慣的方式生活,這些都體現了閲讀教學中主體情感的投入,以及正確的價值導向。

當然本課還存在着許多不足和遺憾的地方,如:時間允許的話,在教學袋鼠那段時,應增加多種讀的方式;在最後講評生字時,應讓學生自己挑選、推薦。

從現在開始教學反思 篇4

由於我所教的學生對牽牛花的生長環境、生長特點不瞭解,如何能讓學生喜愛牽牛花,瞭解丁丁的美好願望,從而在故事中悟出那些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是這篇課文的最終設想。牽牛花不僅實現了丁丁的願望,牽牛花也給奶奶帶來了歡笑,正是小小的牽牛花,把祖孫兩代人的相互理解、相互關心的情感充分展現出來。在課文的開始,我讓學生直觀形象地瞭解牽牛花的外形及特點,自然而然地激起了學生的思考:為什麼丁丁要種牽牛花?因為丁丁和牽牛花之間有一個小祕密,你想知道嗎?用牽牛花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 作為問題引入,這一設計,既新奇又有趣,為的是捕捉孩子們好奇的心理特點,此時,閲讀課文不再是一種形式,而成了孩子們解決心中的疑問、尋找答案的途徑了,這種閲讀方式與以往的閲讀有了根本的區別,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讀書的積極性。

在現實生活中,孩子是家庭中的核心,一個孩子的身邊圍繞着二個、四個甚至更多愛他、呵護他的人,從小到大,接觸到的是大人們給予自己的一切一切,所有的這些在他們看來是應該的、理所當然的,正是這些無微不至的關懷使孩子們不懂得怎樣去理解別人、關心別人,而丁丁作為同齡的孩子,作為學生們的好朋友,他的願望就成了孩子們的教育點,結合這一教育點,丁丁種的牽牛花則成了孩子們開始關注別人的起點,你種的花擺在哪裏,為什麼?這一思維的發散,使學生擺脱課堂,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結合身邊的人説出自己與丁丁不同的美好願望,再結合課後題設計出不同年齡、不同工作的人不同願望(如環衞工人的願望,失學兒童的願望……)這一環節的設計,既參考了語文課本,又走進了相現實生活,學生的分小組討論,在交流中體會到人世間的真、善、美,使人的情感在學習之後逐步得到昇華,充分體現了語文的生活性與人文性。

從現在開始教學反思 篇5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只有運用頭腦真正地反思,才會有我們教師自身的發展,才會有學生的發展。通過我這段時間的歷史教學實踐,結合教學反思使我真正的體會到反思對一個教師成長的重要性,下面我就來談一談“反思”給我帶來的益處。

1、回顧經歷,積累經驗:

(1)賞識的目光象陽光,照到哪裏哪裏亮:

在上每節課時,我都會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平淡、或痛苦、或氣憤,在這不同的情緒中,往往藴藏着寶貴的經驗教訓。有一次,我在給七(2)班上完歷史課後,感覺非常愜意與喜悦,因為平時上課不聽講、很愛説話的兩位同學居然在那節課上從始至終保持積極狀態,後來,我仔細回憶每個細節,不禁豁然開朗:課前,我走進教室,對學生説:“哪位同學幫老師把圖片準備好?”這兩位同學就不約而同主動去做了,我在課上對她們熱愛勞動和樂於助人進行了表揚,學生報以鼓勵的掌聲。這兩位同學臉上洋溢着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課上的表現與以往也就大相徑庭了:潛心貫注的聽講,爭先恐後的發言,面紅耳赤的討論。針對他們的變化課堂上共響起5次掌聲,它緩解課堂的緊張氣氛,就象潤滑劑一樣,使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使學生感覺象做遊戲一樣,在愉快中獲得了知識。尋找閃光點真誠讚美、賞識激勵,這一條作為寶貴的工作經驗被我收入行囊,並在以後的工作中運用,成效很大。

(2)尊重和理解象明燈,指引教育邁向成功:

由於歷史學科的特點,要求識記的知識很多,在日常教學中,為了很好的鞏固所學的知識,我採取的措施是,每節課在講新授課前,總是進行小測驗,不合格的同學要受到一定的懲罰。記得有一次測驗時,有一名同學早做了“準備”,當她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動”時,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邊,輕輕的在她的桌上點了三下,這三下既有對她行為的提醒,又有對她行為的“包庇”,公佈於眾與尊重暗示中我選擇了後者。她當時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從這件小事之後,樓道中擦肩而過中多了一雙真誠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後的測驗中沒有再發生過作弊現象,而且每次都考得非常好。我在教學反思中寫下:“即便學生有錯,也要給學生留面子,也要絲毫不懷疑他們自省和改正錯誤的能力,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祕訣。”

2、發現問題,尋找方法:

有一次,在七(2)班課上,我有意識地貫徹新課標,上了一節以“討論”和“學生編演課本劇”為主線的歷史課。課前,由於我做了充分的備課和精心的課堂設計,所以我滿懷信心地走進了課堂,誰知那堂課上得亂七七糟,課堂秩序混亂不堪,課本劇的節目還沒上演就草草收場……從講台上我灰頭土臉地下來之後,在反思記錄上我這樣寫到:“這節課我耗費的精力最多,但卻上得最失敗,究竟是為什麼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請教七(3)班的幾位同學,他們告訴我説:“老師,分組討論可有學問了。首先,你得選一個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組長;其次,不能自由結組,平時混得不錯的哥們兒姐們兒坐在一起,可不就只剩下談天説地了!”我恍然大悟,此後,在課堂組織的問題上,我更加註意細節問題,把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儘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這一進步,不得不歸功於課堂反思的驅動力。

通過課堂實踐,我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反思對課堂教學的反饋指導,對教師成長至關重要。經驗+反思=成長。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於探索創新,在行動和研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師。大浪淘沙,回顧反思我不再一味重複昨天的故事,而是在今天的嘗試中變化、改進。你想跑得更快嗎?你想從眾多的競爭者之中脱穎而出嗎?那麼,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餘,請抽出一點點寶貴的時間來“反思”吧!

從現在開始教學反思 篇6

文文的做法也有過分的一面,也許平時受外界的影響,有故意親近那個女孩兒的傾向。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冷靜下來,避重就輕,轉移話題,向有利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方面去引導。這時,其他孩子會在教師讚賞文文的做法中受到啟發,大膽地表達自己對文中情感的理解。當最後我問大家,學完這篇文章想説點什麼時,孩子們紛紛説:“老師,我就是那隻喜歡撒嬌的小船。”“老師,你的懷抱就像河水一樣,我們就是那一隻只小船,在你的懷抱中成長。”“老師,我們也是好朋友。”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要樂於讚賞學生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因此,就讓我們來尊重每個孩子真實的獨特感受,捕捉課堂上的有利契機,呵護他們心中的那份愛。在他們自由表現的時候,我們會看到許多生命的亮點。

從現在開始教學反思 篇7

通過自讀、自悟,相互補充,達到生生互動的課堂效果。引讀主要安排在第十五自然段,這一段是全文的重中之重,它是老紅軍忠於革命、捨己救人的崇高品質的集中體現的段落,為了使學生更好的受到感染,我安排了兩次引讀,力求通過設計不同形式的讀來使學生感受紅軍戰士的偉大。可見,設計多種形式的閲讀更是喚起學生閲讀激情的重要形式。

正是因為教學環節設計的合理,才使學生的情感逐漸被調動起來,以至於在進行“難忘”這個教學環節時,學生才能感悟到像老紅軍這樣的戰士只是無數紅軍戰士中的一個縮影,草地的艱難只是二萬五千里長徵中的一個寫照。所以在讀那幾個故事的時侯,才會出現感人的情景。這就生成了教育資源。至此,整個長征將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他們對英雄產生的敬仰之情更加強烈。

列寧説:“沒有人的情感,則現在、過去和將來永遠也不可能有對真理的追求。”這不僅充分肯定了情感的巨大作用,而且還指明瞭一條完善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途徑。

從現在開始教學反思 篇8

一、把握了本節課重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為“在毛澤東反抗意識和政治思想形成過程中,哪些書籍、事件和人物對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導學案對這個重點只要求概述情節,沒有其它的要求。在這個章節,我要求學生朗讀,回答哪些書籍、事件、人物對毛澤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學生對“毛澤東如飢似渴地讀書”產生了深刻的印象。

二、把握了文本的細節

在分析毛澤東逃課這個情節時,學生對“效果”和“勝利”這兩個詞有所爭議,有個學生認為,“效果”在程度上是不如“勝利”的,我及時抓住這個細節,要求學生看文本,“我回到家裏以後,想不到情形有點改善。我父親比以前稍微體諒一些了,老師態度也比較温和一些。”“我的抗議行動的效果,給了我深刻的印象。”文本用的是“效果”,這讓學生的認識得到了統一,“粗體字”也讓學生認識到還是用“效果”一次比較好。

學生在回答“少年毛澤東是一個怎樣的人”時,基本都能回答“他是一個志向遠大、刻苦修身、勤奮讀書、勇於接受挑戰”的人,我要求學生能從文本中找到依據,有效地提高了學生思考、表達的能力。

三、 小組合作機制發揮得不夠好

這是本節課明顯的不足。既然分了小組合作探究,就應該充分發揮小組的合作機制,但在上課過程中,有的小組合作較好,有的小組卻合作效率低,組長的作用沒有凸顯出來;回答問題仍是成績較好的學生,後進生學習仍較被動;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時,也可充分發揮小組長的作用,不必老師事必躬親,而應努力提高課堂效率。

四、 課堂語言較隨意

我平常講課,比較注重語言“隨和、幽默”,認為這樣比較“接地氣”,但在“隨和”的同時,也往往帶有較大的“隨意性”,平時習慣了,公開課時暴露出來的問題也較明顯,這是在今後的教學中必須努力改進的。

從現在開始教學反思 篇9

《哈囉哈囉》是一首馬來西亞歌曲,曲風歡快活潑,表現出孩子們之間純真無邪的友誼,真摯無暇的情感!

本單元選用了亞洲6個國家不同風格的歌曲、樂曲,讓學生通過音樂瞭解亞洲各國音樂的歷史、風格,體裁以及與之相伴隨的種種習俗,不但可以獲得異國音樂文化知識,幫助他們鑑賞各具特色的音樂藝術,而且還可以獲得一把從側面瞭解異國社會生活的“鑰匙”。多樣化得學習意在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

整節課中學生的參與性很強,能感受歌曲歡快愉悦的情緒,並且快樂的學唱歌曲。活動中,我讓學生根據歌詞自編聲勢動作,這樣能在唱唱跳跳中熟悉歌曲旋律,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歌詞內容。儘管我在一些細節上把握的還不夠,但是,孩子們並沒有因此而失去參與活動的興趣,仍然很投入地配合着我,讓我很感動。

在進行歌曲表演時,我和學生們一起根據歌詞自編動作,意圖是讓學生體驗音樂歡快的情緒以及與同學共同歌舞的樂趣。

每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音樂課堂教學應更多地建立在參與和感受的基礎上。學生只有“動”起來才會對音樂有真正的體驗和理解。

通過本次活動學習,使同學們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幫助孩子們明辨是非,激發他們的積極情感,這樣的快樂既屬於他們也屬於我們。

從現在開始教學反思 篇10

在進入課堂教學過程前,根據課文內容,我還明確了這樣一個教學原則:充分利用好網絡及多媒體資源,但決不能把《生物入侵者》一課上成一堂生物課。這還是一篇説明文,所以必須在教學中緊扣説明文教學的基本要求,培養學生閲讀説明文的基本能力。

課堂上,我首先用自己製作的多媒體課件導入課文,這又一下子吸引了學生們的留意力。在隨後進行的課堂分組學習中,我對教學過程作了如下安排:①學生分小組自由朗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②提出問題,通過討論明確本文的説明對象,説明結構,説明方法及其作用。在這些過程中,學生熱烈的討論,正確的發言,都説明他們對於課文已相當熟悉,而這,正緣於課前充分的預習。在學生就每個問題得出結論之後,我再以電腦課件進行總結,作到了知識點的清楚明白。緊扣課文內容和結構的討論分析,使學生從語文學習的基本要求出發,把握了大綱所要求的能力和知識點。而小組討論和電腦課件的運用,則使課堂生動活躍起來。

解決了這些問題之後,加深學生們對於課文內容的理解,將抽象的生物入侵者概念變為活生生的東西,進而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當我讓學生們交流小組學習成果的時候,課堂氣氛再次活躍起來。無論是上講台交流的學生,還是其他的小組成員,都透着自信和喜悦。台上,一面展示自己製作的電腦課件,一面侃侃而談;台下,更流露着認真與躍躍欲試。奇妙的大自然展現在同學們眼前,神祕的生物入侵者變得真實生動起來。更讓我興奮的是:每一個小組都提出了防治生物入侵者的方法。其中更有小組得出了這樣的結論:除了嚴防死守,防止生物入侵者入侵之外,更應該已天敵來進行生物治理,而最重要的是保護自然,維護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當小組交流結束的時候,學生們熱烈的掌聲告訴我:這一堂課,他們有所收穫。

從現在開始教學反思 篇11

一.教學目標的制定還是較為貼切的,但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插敍的運用沒有涉及,確實是設計的一大敗筆。文章篇幅如此之長,隨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記敍,時而記眼前之事,時而憶從前往事,內容豐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錯而不零亂,都要歸功於插敍的運用。目標“感悟成長的艱難”,實現程度不夠,“艱難”沒有深品,流於淺表,不能水到渠成,效果不佳。嚴父的“果”不僅是英子上學不再遲到,還是國小畢業典禮上光榮地代表全體同學領畢業證書並致謝詞,更是日後成為一位知名作家……文本的解讀無止境。

二.活動環節自我感覺還算流暢,活動之間缺少必要的氣氛渲染,顯得很“生硬”,不自然。角色錄音音量小,該重敲的沒重敲。問題設計指向很大,不夠明確。“英子學做的事中,給她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呢?”接下來,“ 為什麼你印象最深?”如此問法,部分學生不知道從何下手,去思考,去解決問題。那麼學生回答的問題就會脱離預設,令老師招架不住,防不勝防。

三.師生互動缺乏活力、亦缺乏深層次的隨機生成。蜻蜓點水,便戛然而止。“爸爸是嚴厲的,你能理解嗎?”在學生談的時候還可以追問“你的爸爸有過類似的做法嗎?”這樣讓學生能夠聯繫實際來理解、感受,大膽的邁一步,效果會更好。按部就班地進行活動,語文課堂便失去該有的活力。學生牽着老師的鼻子走,失去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許多關鍵詞、關鍵句的理解還只停留在表面,如對爸爸的嚴厲的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起!”“掄”等的品讀,學生與老師答記者問式的就過去了,老師不能有效及時予以追問評價,當然,深層次的東西更無法挖掘。

從現在開始教學反思 篇12

《珍珠鳥》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精心撰寫的優美散文。這篇散文描寫了人鳥相親的動人歷程,揭示了“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道理,情文並茂,寓理於事。我班的孩子比較喜歡動物,對動物有愛心,所以我選擇這篇課文進行教學。從上課的情況看,我的教學有以下亮點:

一、創設情境,注重激發學生情感。開課伊始,優美的鋼琴曲在學生的耳畔縈繞,各種美麗的鳥兒圖片一張張呈現在學生的面前,一下子就把學生吸引住了。姿態萬千的鳥兒,清新、幽靜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讓人看了有種和諧的感覺。這不僅觸發了學生心底深處的感情,也為下文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

二、巧妙地找準切入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重視培養學生探究性和創造性閲讀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閲讀。而實施探究性、創造性閲讀,關鍵在於我們要把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方能引導他們去搭建自主探究和發現的平台。設計這堂課時,我沒從頭開始,而是叫學生找找“作者為什麼寫這篇文章”,由此引出“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一中心。指導學生讀這句後,我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針對這句話提出問題。學生毫不猶豫地道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團:“作者是如何得到珍珠鳥的信賴的?”“誰信賴誰?”“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將四個有價值的問題板書在了黑板上,接着抓住第一個問題:“作者是怎樣照顧和呵護珍珠鳥的?”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詞、字探究。問題是孩子們自己提出來的,所以無論是自學,還是小組合作學習,他們都非常的投入,交流時也妙語連珠。

三、結合學生的感悟,隨機指導朗讀。在交流“作者是怎樣照顧和呵護珍珠鳥”時,有一個學生談到作者稱呼珍珠鳥為“小傢伙”,突出了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愛,還結合父母平時稱他為“小傢伙”進一步説明。我覺得他體會得很獨特,隨機讓學生找到出現了“小傢伙”這個詞的句子,自己反覆朗讀體會。學生自由讀完後,我又指名讀、部分讀、齊讀,在一遍遍朗讀中,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珍珠鳥深深的愛。

四、對教材的合理拓展,為課堂增添了精彩。教學快結束時,我設計了兩個很有創意的環節:一是“給文中插圖起名”。在學生讀完第13自然段後,我出示書中的插圖,並深情地配上話語:“在作者眼裏,珍珠鳥太可愛了。小鳥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這是多麼美好的境界呀!你能試着這幅圖起個名字嗎?請寫在插圖的旁邊。”這樣,不僅訓練了學生的擴散思維,而且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培養了學生概括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起的名字五花八門:“愛”、“信賴”、“特殊的父子”、“温馨的一家人”……二是“自行編寫信賴格言”。這一環節的精心設計,從學生的精彩發言(如,“信賴是階梯,讓我們走向成功”、“信賴是一雙緊握的手,我給你力量,你給我力量”、“信賴是一座彩虹,讓我們心相連”……)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同時學生在編寫格言的時候,對自身健康品質的形成也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當然,教學中我也覺得有遺憾,最主要的是朗讀指導還少了些。這也是閲讀課文一直困惑我的一個問題。我們的閲讀課文篇幅比較長,但要求一節課完成,容量可想而之,因此,很多時候是匆匆而過。在以後的閲讀課文教學中我將不斷探索,如果各位老師有好的建議請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