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去吧反思(通用15篇)

自己去吧反思 篇1

1、新課標明確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根據這一要求,我讓學生美美地朗讀了課文,讀書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有指名讀、有分角色讀、,更有聲情並茂地表演讀。學生讀得有滋有味,通過讀書,孩子們懂得“從小就要樹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賴父母,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的道理。

自己去吧反思(通用15篇)

2、在教學中充分運用新課程理念,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如分別用“——、﹏﹏”等符號畫出相關詞句,體現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教學思想,同時利用課件生動展示課文內容,加深學生的理解與感悟,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濃濃的學習氛圍中,輕鬆愉快地理解課文,感悟內容;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如:猴媽媽的做法對嗎?為什麼?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教師適時評價,讓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愉悦。

3、在教學過程中,我很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語言訓練、評價能力和想象能力。如:要求學生要發言,先舉手,老師同意後方可發言,而不是讓學生一窩蜂的説;在學完第一節後,有意識地讓學生用“——學會了——”的句式進行説話訓練;在指名讀完第一節後,讓學生大膽進行評價,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在學完課文後,讓學生想象“當小猴學會爬樹、小鴨學會游泳、小鷹學會飛翔的時候,它們會對自己的媽媽説些什麼?媽媽又會怎麼説呢?”,這樣,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想象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自己去吧反思 篇2

教學時,我採用了“一扶一放”的方法,看到的就是每節主題的相似性,都説明一個事情:小動物都學會了本領。在深入學習第一節之後,適時小結學習方法,並讓學生用學習第一節的方法自學第二、三節。有了第一節的學習經驗,自學第二、三節,大部分學生能迎刃而解,也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注重表揚激勵學生。當學生讀書聲音很響亮時,我馬上給予表揚肯定:你懂得真響亮;當有些小組坐得很端正時,我會熱情洋溢地説:這個組的同學坐得最端正,老師真喜歡你們;當學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精彩之極時,我更是故意提高嗓子説:你説得實在是太好了,譚老師都不如你呢。由於我運用了豐富具體的激勵性評價語言,從而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情緒高漲,學習氣氛濃厚,課堂氣氛活躍。

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件製作還有待進一步學習提高:課後,聽課老師都説我製作的課件內容與背景對比不夠鮮明。

2、時間安排欠妥:由於本人對現代教學手段的操作不嫻熟,教學設計不夠詳盡,沒能科學地把握好時間,導致有前鬆後緊的現象。

3、學文明理環節過於倉促,沒有讓學生充分地説,就急於把答案呈現給學生。

自己去吧反思 篇3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__、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自己去吧》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猴、小鴨和小鷹在____的鼓勵下,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課文內容具有普遍的現實意義,能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本課的教學以拓寬語文學習內容為主要設計理念,可把語文課堂變成編演童話劇的舞台。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和創新體驗,讓學生在合作學習與編演童話劇的實踐中學習課文。感悟課文、拓展課文。

拓寬課文內容,給課文中的對話創設生動的故事情境,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有助於理解課文對話,同時也給學生學編童話劇提供示範。運用合適的音樂有利於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增添編演童話劇的趣味性。在課文開頭,我利用課文掛圖,配上背景音樂——樂曲《快樂的小熊貓》。加以描述:森林的早晨美麗而又寧靜。河水醒來了,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唱起了歌;岸邊的小樹醒來了,伸伸懶腰,結出了鮮紅的果實;猴媽媽和小猴也醒來了,一起來到草地上做早操。小猴看見了蘋果,喜歡極了,真想摘下來,可是它還不會爬樹,該怎麼辦呢?小猴會怎樣對媽媽説?媽媽會幫助它嗎?這樣,不僅活躍了孩子的思維,也讓他們有了學習的積極性。

同時注重分角色朗讀,指導讀出小猴商量的語氣和猴媽媽鼓勵的語氣,熟練對話。啟發學生讀出恰如其分的語氣,在分角色練讀中熟練課文對話,以讀為主,以讀代講,讀中感悟,從而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自己去吧反思 篇4

讓學生自主探究,在朗讀中感悟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是這節課的成功之處。

一、讓學生自主地聽説質疑

首先我設計了一個充滿懸念的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小鴨是怎樣學會游泳的嗎?”接着學生看圖説圖意,讓學生進行聽的訓練。學生聽完故事後,教師提問:這個故事講了哪兩種動物幹什麼的事?這兩種動物是在誰的幫助下學會本領的?讓學生進行説的訓練。然後,教師讓學生來質疑,設計了這麼一個問題:你們聽了這個故事,有什麼疑問要讓大家幫你解決嗎?許多學生都紛紛提出了心中的疑難問題。比較簡單的問題,教師讓學生當場來解決;比較複雜的,又緊扣文章重點難點的疑難問題,比如:鴨媽媽為什麼不帶小鴨去游泳,而讓小鴨自己去游泳?教師就讓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

二、讓學生自主地討論交流

學生通過激烈討論交流後,得出了許多不同的答案。對於“鴨媽媽為什麼不帶小鴨去游泳,而讓小鴨自己去游泳?這個問題,有的説:“因為鴨媽媽已經到過那條小溪中游泳,知道那條小溪的水不深,不會把小鴨淹死。所以鴨媽媽不帶小鴨去游泳,而讓小鴨自己去游泳。”有的説:“因為鴨媽媽知道自己的孩子腳上的蹼已經長結實了,能撥水了。所以鴨媽媽不帶小鴨去游泳,而讓小鴨自己去游泳。”有的説:“因為鴨媽媽是要讓自己的孩子學會游泳的本領,不能總是依賴爸爸媽媽。所以鴨媽媽不帶小鴨去游泳,而讓小鴨自己去游泳。

自己去吧反思 篇5

1、讓學生自主地感情朗讀

學生在感悟課文內涵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明白在讀小鴨的話時,應該用有禮貌、請求、商量的語氣;在讀鴨媽媽的話時,應用親切、温和、鼓勵性的語氣。每個學生都讀得很有感情,好像身臨其境。

2、讓學生自主地表演課本劇

學生在感情朗讀課文之後,教師讓學生帶上頭飾表演小鴨、鴨媽媽,個個學生爭先恐後地要求上台表演。有些學生在表演時還能增加自己的一些想法做法,把小鴨、鴨媽媽的神態、動作、語言表演得非常逼真。教師又順勢引導學生明白學本領要自己努力去學,從小培養獨立生活能力,不依賴父母生活。

讓學生自主學習《自已去吧》這篇課文,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發了學生的潛能,使學生能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大膽地質疑,豐富地想象,合作地解疑,從而為新世紀培養會學習、會思考、會創造的合格人才打下基礎。

自己去吧反思 篇6

在教學中我抓住新課標要求主要從以下幾點展開教學:

1、新課標要求:學生要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和主動識字的願望和習慣。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對漢字獨特的理解和感受,運用恰當的鼓勵、引導、評價性的語言,激發學生對漢字的興趣,從而產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產生主動識字的興趣和願望。利用多種方式來識字、記字。引導學生結合字理來記字,運用象形、會意、指示、形聲等構字特點來記字;用講故事的方式來記字;生活中識字。如在識字教學中,讓學生説説自己的識字小竅門就很好。

2、巧妙創設故事情境,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教學中我為孩子創造豐富的問題情景,創設故事情境,給孩子一片空間,讓他們對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自主學習。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利用童話故事情節,指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分角色朗讀,結合具體故事情節,創設故事情境,學生與文本對話。

3、教育是給予學生以充分的發展空間,讓每個孩子都收穫肯定和讚歎。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就非常注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教師使用的評價性語言,要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讓學生的學習觀念由“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

4、語文教學中,“讀”非常重要,以讀代講,以讀去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於是,我在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讓他們愛讀、會讀,從而常讀。同時,老師要給學生提供讀的機會、空間和時間。在反覆的朗讀中,通過生生互評,師生互評,喚發學生的情感。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在心理、態度上產生的反應,積極的情感能夠使語文課堂充滿人文魅力。這節課老師憑藉多種形式的讀,充滿詩意的語言,拉近了學生與教材的距離,賦予了課文生命力,喚起了學生主動讀書的情感。在這種情感的支配下,自主學習、交流合作,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和自己獲取知識後的成功喜悦。

自己去吧反思 篇7

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質疑,然後抓住單元主題,即瞭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風情特點,也就是作者四五十年後到德國故地重遊發出的讚歎“多麼奇麗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一句的學習,進而突破其他內容的學習。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重點問題──作者在德國看到了一種怎樣奇麗的景色時,我注意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體會,感悟到生活在德國的人們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裏,聞着花香,聽着鳥語,望着一朵朵、一簇簇的鮮花,真是一種美的享受。走在這樣的街道上會令人心曠神怡、心花怒放。

同時讓學生閉眼聽朗讀想象奇麗美景。我在引導學生學完這一部分後,再放手讓學生自學民族奇特這一部分,還相機引導學生感悟並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第3自然段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然後抓住第4自然段中的“變化是有的,但美麗並沒有改變。”讓學生感悟美麗背後更深層的含義,體會作者的夢究竟寄託着他什麼樣的期待。這一思路是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順序層層展開的,體現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認識過程,從而引導學生潛心思考,

自己去吧反思 篇8

這篇課文為我們敍述了作者在德國留學時的所見所聞,文字簡練優美。通過描寫德國人種花的與眾不同,突出他們每個人都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真因為如此,他們才會將自己的花種在臨街的窗户外面,讓別人看,全文充滿了作者的真情實感。

教學課文第三節時,有一句描寫德國街景的句子,在這句句子中有“花團錦簇,奼紫嫣紅,應接不暇”這幾個詞的詞義要學生理解,這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説比較難理解。因此,在教學時,我讓學生通過看圖,讀句,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自己來解釋這些詞語。並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解釋詞義,如:找近義詞、用自己的話説説、查找字典等方法。

在解釋詞語的過程中,我認為不應是要求學生背誦字典上的註釋條,而是在讀句的基礎上理解詞語的意思,注重引導學生個性化釋詞。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聯繫完整的語境再讀句子。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讀的質量,而且讀中又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與感受。將理解詞語與指導朗讀,學習課文聯繫在一起,使學生真正做到“讀中悟,悟中讀”。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嘗試運用更多的方法讓學生來理解詞語,讓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自己去吧反思 篇9

在自己的教學設計中,有亮點也有值得探討與改進的地方。比如讓學生把小鴨的話讀出禮貌、請求的語氣。我並沒有直接自己和學生説,要讀出有禮貌的語氣,而是出示兩個句子進行比較讀。“1、媽媽,你帶我去游泳。2、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我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從“您”、“好嗎?”中,感悟到小鴨的有禮貌。不過這樣做似乎也還沒完全達到最佳效果。

我覺得如果讓學生扮演兩隻小鴨,讀一讀這兩句話,讓大家選自己喜歡的小鴨會更容易讓一年級的小朋友感到真實,比單純的字字比較,要真實的多。評價應注意促進學生的發展。評價是一個認識、教育、提高的過程,把評價交給學生,讓他們在評價他人的同時進行聆聽觀察、分析反思、組織表達,從而加深學生的體驗,促進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老師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尤其是讓生生之間進行評價時,應引導學生進行賞析性的評價,這樣會使被評價的孩子得到激勵,感受成功的喜悦;要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讓學生的學習觀念由“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

孩子在讚賞別人的優點時,也是在主動學習,積極接受。但是,我發現,我們班的孩子,還習慣性找別人的不足,這個以後還需加以引導的。總的評價自己這個教學片斷,自己覺得從學生的興趣着眼,通過朗讀、角色表演遊戲等方式,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言、接受教育、學習知識,努力讓語文課活起來,努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方面,還是比較成功的。但是,自己在把握語文課的特點方面,在抓住課文的重點語句引導學生學習體體味的內在含藴方面還是有欠缺的。語文教學,在注重了實踐、興趣、綜合的同時,不能忘掉“本”——語言文字的學習領會。這是新課程的語文教學中應該特別注意的。

自己去吧反思 篇10

這篇課文以樸實的語言,講述了作者在德國的所見、所聞、所感。通過寫德國人愛花、養花把花栽種在臨街的窗外,讓花朵朝外開放,給自己也給別人帶來享受和快樂,展現了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和諧共處的美好境界。

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儘量少講,把課堂的時空讓給學生,啟發學生自讀自悟,充分感受語言的美,想像文中的情境之美,進而感悟作者的微言大義。首先是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初步領略文章大意,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文本的慾望。接下來,組織學生通讀全篇,理清文章思路,明確文章中心,找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個中心句,藉以概括全文,把握全篇。然後,再由中心句展開,讓學生瀏覽課文,思考作者是通過哪些內容具體表達這一中心的,並找出文中精彩的詞語和句子,交流欣賞。重點理解“莞兒一笑”、“花團錦簇”、“奼紫嫣紅”、“應接不暇”,等詞語,感受文章的語言之美。這是對文章中心的展開,由點再回到面,藉以對文章進行細緻的揣摩和研究。學生在個體研讀的基礎上,再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加深對課文的認識。重點感受和理解“看花”一段。教師朗讀,學生想像。想像鮮花的美麗,體驗美好的情感,加深學生的感悟。在集體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深入領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境界。最後,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寫下自己的閲讀感悟。

課後回味,覺得朗讀指導還是不到位,滲透在字裏行間中的美,藴含在文章的思想和情感,始終沒有能夠讓學生更加充分地去領略。

自己去吧反思 篇11

《自己去吧》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鴨、小猴和小鷹在媽媽的鼓勵下,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課文內容具有普遍的現實意義,能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在教學中我抓住新課標要求主要從感知課文展開教學。

1、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不宜對課文逐字逐句分析,只需要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在朗讀中體會語感。如讀小鴨子求媽媽帶自己去游泳的內容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體會“求”的語氣。

2、大膽地讓學生讀,採用多種形式的讀。讀過以後通過老師引導,學生能繼續從讀中理解、體會,自己解決問題。

3、表演朗讀能最大限度的展示學生的表現力,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4、學生能力存在差異,理解程度會不同,應該認同閲讀和認知個性。本課我的教學側重點在教學小鴨學游泳這一自然段,通過初讀、細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的讀,在老師引導下,讓學生從讀中感悟道理。

自己去吧反思 篇12

1.整體感悟,抓住單元主題直奔重點,層層突破。

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質疑,然後抓住單元主題,即瞭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風情特點,也就是作者四五十年後到德國故地重遊發出的讚歎“多麼奇麗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一句的學習,進而突破其他內容的學習。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重點問題──作者在德國看到了一種怎樣奇麗的景色時,我注意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體會,感悟到生活在德國的人們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裏,聞着花香,聽着鳥語,望着一朵朵、一簇簇的鮮花,真是一種美的享受。走在這樣的街道上會令人心曠神怡、心花怒放。同時讓學生閉眼聽朗讀想象奇麗美景。我在引導學生學完這一部分後,再放手讓學生自學民族奇特這一部分,還相機引導學生感悟並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第3自然段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然後抓住第4自然段中的“變化是有的,但美麗並沒有改變。”讓學生感悟美麗背後更深層的含義,體會作者的夢究竟寄託着他什麼樣的期待。這一思路是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順序層層展開的,體現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認識過程,從而引導學生潛心思考,

2、以讀為本,層層推進,讀中激情。

“以讀為本”是閲讀教學的基本特徵,教學中我圍繞中心問題反覆研讀課文,將重點段句的朗讀與悟情有機融為一體,努力遵循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在品位的基礎上讀,在讀中進行想象,通過這種“層層推進”的“階梯式”感情朗讀訓練,力圖使學生融入作者的情感,把學生領進濃濃的詩意境界,讓學生把心境和感受讀出來,做到入情入境,有滋有味。

3、延伸夢的內容,再次感受德國人無私的境界。

自己去吧反思 篇13

在教授本課時,我採用了錢夢龍先生的導讀教學法。回想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認為有如下特點:整堂課的教學思路比較清晰,教學方法富於啟發性。注重了學生髮散思維的培養,鍛鍊了學生的各種能力。通過不同方式的閲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了教學的重難點。

首先,我從課題入手,讓學生看到“自己的”與“別人的”這一組反義詞,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並對本文產生了好奇心。當利用課件學習完字詞,彙報了資料後,我又以檢測的方式讓學生説説本課的主要內容。彙報時我發現學生或過於羅嗦,或抓不住重點。我引導學生抓重點段落的主要內容,然後把它們連起來。這樣,我們把第2段的“德國人養花給別人看”與第3段的體現了德國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境界連在了一起便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我給同學們介紹説,這樣的方法就是抓主要段落概括法。

這篇文章不同於一般寫景、物、風情類的文章,不是純粹描寫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樣娓娓道來,語言精練,通俗易懂又意味深長,讀起來讓人既開闊眼界,又回味無窮,頗受教育。

自己去吧反思 篇14

這是季羨林先生講述德國風景民俗精美雋永的散文。文章為學生打開了一扇異國文化的窗口,向學生展現了美麗的德國風情。

學生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一方面要了解一些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理解和積累優美語言;另一方面是要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我班的學生自小生活在城中村,受生活經驗所限,視野、見識不夠開闊豐富,德國對於他們來説遙遠而神祕。因此,在這篇課文的學習中,通過多媒體輔助課件的呈現能較容易幫助學生理解“花團錦簇、奼紫嫣紅、應接不暇”等詞語,感受德國的花美、景美,從中積累優美的詞句。

但要讓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我猜想對於學生來説還是有點困難。但是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不少學習寫景狀物類課文的閲讀經驗,相信能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自己去吧反思 篇15

1、朗讀是一種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實現學生語文能力的全面提升。對於初入學的兒童來説,讀的方法還是需要慢慢培養的。在學習《自己去吧》的過程中,着力創設情境,開展了多層次、多視角的讀。個人讀、小組讀、齊讀,指明讀、比賽讀、分角色讀,這是形式上的讀,更重要的是體驗感悟讀,注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受,並試着在朗讀中體現出來,如在體驗小鴨和鴨媽媽的對話中,因為注意了引導從不同角度去感悟,學生才會有自己獨特的體驗,才能慢慢使學生向個性朗讀的方向努力。

2、“語文的學習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課標一語道出了生活是語文學習的土壤。教學中,必須將課堂與生活進行有效地整合。本課是一篇童話,童話雖有幻想,但這幻想也是根植於現實,是生活的一種折光。小鴨和小鷹的表現就折射了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種依賴現象。低年級學生大多在父輩祖輩的全心呵護下,自己獨立做事的意識和能力都不強。因此,本課的教學中要把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密切聯繫起來,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通過親身實踐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3、在本課中,值得反思的另外一點就是,由於考慮了在時間上課文兩個故事學習的銜接性,考慮了課文與生活的整合,忽略了識字的環節,學生在這一塊的學習還是很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