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兩則教學反思(通用16篇)

寓言兩則教學反思 篇1

“揠苗助長”、“守株待兔”都是古人做的蠢事,但這樣的事今天仍然存在,違反規律,急於求成,這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不是普遍存在着嗎?不努力做事,心存僥倖,這樣的人在我們的生活中不也普遍存在着嗎?因此,本文仍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我們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不妨結合現實生活進行感悟。

寓言兩則教學反思(通用16篇)

(一)識字寫字

1.識字指導。學習本課生字,要鼓勵學生採用多種方法主動獨立識字。如:(1)帶詞識字。在默讀時畫出生字和生字所帶的詞語,反覆讀幾遍,然後可多組幾個新的詞語鞏固對字音與字義的認識。要提醒學生注意,本課要認的生字中,“喘、守、撞、樁、鋤”都是翹舌音,“竄、此”是平舌音。(2)動作模擬識字。如“喘”,作“喘氣”狀。(3)結合生活經驗識字。如,“撞”,下課了猛跑就容易“撞傷”人。(4)熟字加偏旁識字。如,“樁、竄、鋤”。但要注意“竄(cuàn)跟“竄(chuàn)”、“鋤(ch)”跟“助(zh)”讀音的區別。

學生自學後可讓他們互相交流好的識字方法。教師表揚個性有創意的識字方法。

2.寫字指導。(1)寫正確。“丟”字是上下結構的字,中間的豎不能與下邊的撇摺合寫成一筆,“焦”上的“隹”字是四橫,不能少寫一橫。“算”字中間是“目”,不是“日”,可以這樣提醒學生:計算要用眼睛。“費”字上面的“弗”要先寫“弓”字,再寫撇、豎。“望”字上面的“亡”字的變形寫法,豎折改為豎提,右邊沒有點。 (2)寫美觀。“守”字的寶蓋應大一點,下面“寸”字的橫不宜超出寶蓋的兩邊。而“丟、算”二字下面的橫卻要寫長,以突出主筆。“費”字上邊的“弗”字上邊的“弗”應儘量寫扁,給下邊的“貝”字留下空當。

(二)朗讀感悟。

1.要繼續練習默讀課文,在默讀中感知課文內容,並感悟一些詞句的意思。兩則寓言的教學都可以讓學生默讀,然後引導學生按順序説説課文的大意,以檢查默讀的效果。

2.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詞句和寓意。

(1)學習《揠苗助長》。第一自然段要把那個人巴望禾苗長高的焦急心情讀出來。在讀中可以通過換詞比較法感悟“巴望”一詞,表現那個人非常盼望,非常急切的心情。對“焦急、轉來轉去、自言自語”等詞語,可聯繫“巴望”一詞,在一邊讀一邊做動作中感悟。第二自然段裏的“終於”一詞,説明那個人想辦法想了很長時間。“一棵一棵往高裏拔,從中午一直忙到太陽落山,弄得筋疲力盡。”説明那個人拔苗花了不少時間,人累得一點力氣也沒有了。朗讀這一段時要重點讀出“終於”與“筋疲力盡”的感覺。讀第三自然段時,要把那個人又累又高興的樣子讀出來。讀第四自然段,要讀出結果的意外,也可適當帶有嘲諷的語氣。

之後,教師要啟發學生思考討論:那個人為什麼費了那麼多力氣,但結果禾苗全都枯死了呢?教師可在歸納學生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悟出寓意。

(2)學習《守株待兔》。讀第一自然段,感知兔子撞死在樹樁上是一件極偶然的事情。要重點理解“竄”的意思。可通過“忽然”一詞表現出事情的意外。有條件的可通過演示兔子“竄”出來的動畫課件幫助學生理解。讀第二自然段可帶點嘲笑的口吻。對課後“泡泡”裏的問題:“我想對種田的人説……”可用角色表演法落實。讓學生在表演中勸説種田人,在表演中自悟寓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積累運用

1.在感悟的基礎上,積累寓言、揠苗助長、巴望、焦急、自言自語、筋疲力盡、喘氣、一截、白費、守株待兔、樂滋滋、鋤頭、撞死、樹樁、從此等詞語。

2.課後“讀讀想想”的練習,是讓學生感悟句子表達的具體性與準確性。

三個句子去掉帶點的詞語後,意思和原來的句子不大一樣了。第一個句子去掉“好像”一詞後,就是肯定禾苗沒有長高的意思了,而原句表達的意思是説禾苗實際是在長的,只是由於長得慢,那個感覺不到禾苗在長。第二個句子去掉“焦急地”以後,那個人在田邊怎樣地轉來轉去就不具體了,就不能表達出他非常急切的心情。第三個句子裏的“整天”是説種田人一天到晚地等着,可見他十分愚蠢。去掉這個詞後,種田人什麼時間坐在樹樁旁等着就不清楚了。

3.讓學生説説在學習上和生活中是否見到過類似“揠苗助長、守株待兔”這樣的事。

寓言兩則教學反思 篇2

1、目標明確,方法落實:

瞭解故事,讀懂寓言所藴涵的道理,這既是寓言學習的主要目標,也是寓言學習的方法,老師把學習的目標與方法清晰地教給孩子,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紮實進行,落實有效。從題目激趣導入,探究“寓言”的意思,以關鍵問題為切入點,引導理解故事內容,感悟寓言的道理,並創設平台,多次引導學生把讀懂故事內容與感悟故事藴涵的道理交織深化,使目標的落實紮實到位。

2、循環反覆,螺旋深化:

簡單的環節,訓練卻絕不簡單,訓練在反覆中提高。

第一,教學中多次結合具體的語境進行生字詞的學習:在課文中整體認讀、在具體的語句中讀準確、在探究中理解生字詞的意思。反覆的認知重現,對孩子學習掌握生字是積極的,

第二,讀故事,悟出道理,卻沒有“到此為止”,而是多次的相互碰撞:讀故事,體會人物的心理;懂道理,找語句體會;創設口語交際訓練平台,把故事與道理相融合,每一次的碰撞都是一次深化提升,

3、結合教材特點,選擇學法,但切入點的問題缺少討論的價值:

這節課環節清楚緊湊,老師以“問題:養羊人兩次丟羊的原因分別是什麼?先自己在文中找,再在小組裏交流。還有就是老師對養羊人有一種評價,不知對不對,待你們解決完第一個問題後告訴你們,幫我分析一下。”為切入點,引導孩子讀故事,在生生的合作學習和師生的交流探究中,巧妙的使孩子讀懂了故事,體會了寓意。這種探究合作學習在此運用得如此自然與高效。體現了三維目標的“過程與方法”,但是我覺得作為切入點的問題過於簡單,因此關於這個問題的小組討論的意義不大。

4、教學無小事,更應關注細節:

課後,學生向我指出課堂上我出現的問題,例如:甲同學在讀“則”時,發音不準,我沒有及時糾正;乙同學在對養羊人評價時,説了一個同學們不理解的成語,教師忽視了這一環節,含糊而過,給同學帶來了學習上的陰影。這些只是學生給我提出的,可能還有一些細節出現了紕漏,作為“當局者”的我也沒有意識到,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悉心聆聽、快速分析、及時指出。

寓言兩則教學反思 篇3

《紀昌學射》是一篇寓言故事,內容短小精悍,是第八組課文的第一篇,按照本單元要求:能簡單複述課文主要內容,我決定以本課為例,重點訓練學生的概括主要內容能力

在自由讀課文之前我就提出要求邊讀邊思考這則寓言主要講了什麼內容。我知道班上概括主要內容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很多同學都是基本上把課文讀一遍,沒有詳略沒有概括,這是很讓我頭疼的問題,於是,我在課件上打出課文的提綱,引導學生按照順序將內容説完整。紀昌向射箭高手飛衞學習射箭,飛衞讓他先……後……最後……終於成了……有了這個提綱,學生在概括的時候有了一定的方向性,我讓學生自由説一説,再指名説,同桌互説,用多種方式讓孩子説,並一再強調這是按故事的原因、經過、結果概括的主要內容,大家一定要記住並好好地使用這種方法。訓練之後,大部分學生能夠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對於中段的孩子來説,概括文章大意還存在一些困難,但如果沒有經過訓練,等到五六年級就會遇到更到的困難,所以,對學生概括能力的提高顯得非常重要。

寓言兩則教學反思 篇4

在設計這篇課文時,我從兩方面來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一是從課文的內容入手,二是從感悟紀昌的品質入手。定好了思路,又覺得如果這樣把課上完,完成教學任務,就顯得課上得太平淡了。那麼如何上出自己的亮點,上得特別一些,也就是如何讓自己的教學課堂更能體現新課程理念。所以我設計本課的兩大亮點。

第一亮點,常言到“學源於思,思源於疑”。好的問題能一石激起千層浪,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能激發學生去探索問題,解決問題興趣。我們都知道課題是課文的眼睛,所以我抓住課題,讓學生根據課題質疑,課上學生也能夠抓住文眼提出了好幾個問題,如:紀昌向誰學習射箭?學得怎麼樣?紀昌是怎樣學習射箭的?等等,達到預期的效果。

第二亮點,學生是學習技能的人和學習生活本領的人,而方法是打開認識窗户的鑰匙。這就要求教師在課上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也要教學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對學生今後的學習起到關鍵性的作用。所以在引導學生概括課文內容時,當學生基本上能把課文的內容説出來,我再補充,並教給學生概括課文內容的方法。那就是在讀書中要於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語,這樣就能夠很好的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了。這一亮點課上也得到很好的體現。

教學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遺憾藝術。整節課雖然達成預期的效果,但是還存在一些遺憾。如給學生讀的時間不是很多;教學語言不夠充滿激情,不能夠很好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對學生評價的語言,雖然用了但是顯得蒼白無力。

今後,在教學中一定加強自己在教學語言這方面的訓練。

寓言兩則教學反思 篇5

《紀昌學射》是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第一篇課文29課《寓言兩則》中的第一則。這則寓言講的是紀昌學習射箭,飛衞告訴他先要下功夫練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個目標,不能眨一眨”;二是“練得能夠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紀昌一一照做。等練好了眼力,飛衞才開始教他開弓放箭。後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動的事闡明瞭無論學什麼技藝,都要從學習這門技藝的基本功入手。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還可以體會到學習者的恆心和毅力對學習結果的重要作用。

“學源於思,思源於疑”。好的問題能一石激起千層浪,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能激發學生去探索問題,解決問題興趣。我們都知道課題是課文的眼睛,所以在教學時我抓住課題,讓學生根據課題質疑,課上學生也能夠抓住文眼提出了好幾個問題,如:紀昌向誰學習射箭?紀昌是怎樣學習射箭的?從問題入手,對學習這篇課文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扁鵲治病》是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第一篇課文29課《寓言兩則》中的第二則。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要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意見”這樣一個道理。

教學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遺憾藝術。雖然在備課時,我做了充分的準備,整節課也達成預期的效果,但在教學過程中,仍存在着不足之,但是還存在一些遺憾。如給學生讀的時間不是很多;教學語言不夠充滿激情,不能夠很好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對學生評價的語言,雖然用了但是顯得蒼白無力。

今後,在教學中一定加強自己在教學語言這方面的訓練。

寓言兩則教學反思 篇6

對於集體備課的理解,我目前的定位是個人對整個單元課文的把握加上同教材的老師的看法互相補充,以實現資源的共享。一個單元的課文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會更有利於教學效果的優化。而這需要教師提前用心地去研讀課文,去思考。在此,我把自己對於第二組課文粗淺的思考記錄在下。

本組教材是以“以誠待人”為專題編寫的。課文的內容生動、感人,從不同的角度讚美了誠實、守信等道德規範,使學生懂得誠實、守信比金錢、財富更重要;要用自己的勞動去維護個人的尊嚴;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講究認真,講究實在;遇事要將心比心,多為別人想想等。整組課文充滿豐富的人文內涵。4篇課文的語言簡潔生動,敍事條理清楚,尤其是對人物語言、行動、外貌等描寫,十分逼真,這些都是孩子們學習語文的好材料。

集體備課反思5篇教學反思《中彩那天》這篇文章我認為以下幾個點是要抓的。1、這個道德難題指的是什麼?為什麼説這是一個難題?從這個難中去體會父親的掙扎以及偉大;2、體會開頭與結尾之間的呼應關係;3、為什麼説中彩那天父親打電話的時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時刻?理解這個“富有”的特殊意義;4、展開想象,把車子還了之後家裏各人的想法、語言、神態等幾方面寫成一段話,用上多種對話形式。

《萬年牢》是一篇略讀課文,應引導學生在閲讀提示的基礎上自己去學習課文,重點是理解三個萬年牢的不同含義以及三者之間的聯繫,另外中心詞反覆出現也是寫文章的一個方法,這點也應該讓學生明白。

在學了這兩篇課文之後,可以佈置寫一篇讀後感,談一談人如何抵制住各種誘惑,堅守自己的道德準則。

《尊嚴》和《將心比心》這兩篇課文除了要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外,重點是體會文中描寫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的句子,從中感悟人物形象。讓學生明白言語文字皆是有情之物,表達怎樣的情感,塑造怎樣的形象,用怎樣的語言表述才合適。

而本次習作內容為説説心裏話,我想把它作為一篇日記來做個簡單的指導,而因為我對單元作文的定位(在本單元的閲讀課中就要引導學生領會相應的寫作方法,在習作時回顧並學習運用,提高學生在作文思維拓展及結構行文上的能力),我把本單元的作文內容改為:成長過程中的一件事。竊以為這個內容比較符合本組課文的人文主題,而且此類寫事作文正好結合本組課文中關於人物外貌、動作和語言的閲讀體悟來引導學生如何通過此類描寫塑造人物形象,表達情感。另外積累一些富含人生哲理的名句,並學會運用。

寓言兩則教學反思 篇7

在《白鵝》這篇課文中,作者重點表現的是白鵝的性格特點----高傲.文章為了表現這一特點,大量運用了對比等手段從叫聲,步態,吃相中表現鵝的高傲.

因為缺乏媒體手段的直觀感受,在上這課內容時,我總感覺學生對錶現鵝叫聲的幾個詞語“厲聲呵斥、厲聲叫囂、引吭大叫”理解的還不夠透徹。對了,我何不讓他們比較一下這三個詞的不同點呢?一開始學生沉默了一會,然後面露難色地直直地盯着我,我憋不住了,便提示説:“你們可以從聲音的大小、距離的遠近比較一下,看看有什麼變化?”聰明的孩子一思索就出來了:呵斥距離最近,聲音相對來説要稍微輕些;叫囂樣子更兇,聲音更大;大叫由於距離遠,聲音就更響了。 “這些詞照道理都用在認為不好的地方,這兒是不是作者對鵝的這種做法不滿呢?”“當然不是,感謝還來不及呢!它這樣做是為了保護主人。”我一驚,一語驚人呀!“那鵝要是會説話,它會説些什麼呢?”我順勢引導到。學生稍加思索就有了很多的答案,有的説:“小偷,你別想進來,有我在呢!。”有的説:“主人快出來看看哪,有人來了!”“快滾出去,誰讓你進來了?我的主人不在,不許你靠近一步……”還繪聲繪色的表演了起來。是呀,就是因為這樣,鵝的主人告訴我養鵝等於養狗,果真沒錯。

“現在在你的眼裏這是一隻怎樣的白鵝?”“它是一隻忠於職守的白鵝。”“它是一隻忠於主人的鵝。”“做事認真的鵝。”“它是一隻了不起的白鵝。”真是會讀書呀,把作者要告訴大家的都説出來了,真了不起!我不禁誇獎起來。“這時你對它產生一種什麼感情?”“喜愛之情。”孩子們脱口而出。“除了喜愛還有什麼呢?”我不滿足於這一點了,學生稍作考慮就説:“還有欽佩,佩服。”這些看似貶義的詞句,實則誇獎呢!是呀,這是一隻了不起的白鵝。就讓我們用喜愛而又欽佩的語氣來讀這一段..

寓言兩則教學反思 篇8

《西門豹》這篇課文所講的故事發生在戰國時代,講的是魏王派西門豹管理鄴這個地方,西門豹巧施妙計,和羣眾一起破除迷信,興修水利,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歷史故事,刻畫了一個為老百姓做好事,辦實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讚揚了他反對迷信、尊重科學的品質。

這篇課文的篇幅雖然比較長,但是文章有一條明確的主線,那就是西門豹調查——除害——開渠。重點是西門豹是調查和除害的過程,如果掌握了這兩點,那麼學生也就掌握了整篇課文。我的要求是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所以理解這條主線就成了我上課的一個重點。

本課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通過大量運用人物對話,展開情節,表現人物。因此讓學生充分體會人物對話是他們理解課文、把握主要內容的重要途徑。課文的對話主要有以下特點:

1、以對話反映故事內容。

西門豹剛到鄴時,看到土地荒廢,人煙稀少,人民生活十分困難,於是進行調查。他找了一位老大爺,通過他的“四問”與老大爺的“回答”,簡單明瞭的知道了當地窮困的主要原因。

以上內容集中在1—8自然段,在講解課文時,我先讓學生自己通過讀課文概況西門豹的“四問”;然後根據老大爺的回答,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問題的答案。我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如果他們是西門豹,看到當地人民的窮苦生活,他們會怎麼做。通過角色體驗,讓他們加深印象並初步思考如何改善這個局面。

2、以對話表現人物機智。

讓學生仔細品讀課文第9自然段西門豹的話語,然後體會他話語下面的潛台詞。

他説:“河伯真靈啊”!真的是相信河伯的靈驗嗎?真的是賞識給河伯娶妻的有用嗎?

不是的,他實際上是欲擒故縱。

他説:“我也送新娘”。真的是去參與給河伯辦喜事嗎?不是的。他要借送新娘懲辦巫婆和官紳的計劃早就想好了。這樣説,只是為了不打草驚蛇。

西門豹的這些話語都表現了人物的機巧和智慧,需要學生仔細、反覆體會。

3、以對話揭示矛盾鬥爭。

“麻煩你去跟河伯説一聲,説我要選個漂亮的,過幾天就送去。”

西門豹藉口新娘不漂亮,以再選新娘為理由,讓巫婆去跟河伯説一聲,讓衞士把巫婆扔進漳河裏。

“巫婆怎麼還不回來,麻煩你去催一催吧。”

接着,西門豹又藉口讓官紳頭子去催一下巫婆,又把官紳頭子投進了漳河。

“怎麼還不回來,請你們去催催吧!”

“起來吧。看樣子是河伯把他們留下了。你們都回去吧。”

他並沒有直接戳穿壞人的騙局,而是用既幽默又客氣的話語,採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策略,展開了針鋒相對的鬥爭。

他為什麼這麼做呢?主要目的是為了揭穿巫婆和官紳們的騙局,進而教育當地的百姓,這是本課講解的一個重點,也是學生理解的一個難點。

西門豹和巫婆及官紳們的對話及行動都是在當地老百姓在場的情況下進行的,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給老百姓們看的。

既然當初是巫婆説河伯是漳河的神,每年都要娶一個年輕漂亮的媳婦,否則漳河就會發大水,淹掉老百姓的田地;當地的官紳也出面給河伯辦喜事。西門豹就順水推舟的假裝真的相信真有河伯,而且巫婆及官紳和河伯的關係也很熟,讓他們去和河伯説一聲也很合適。所以,把巫婆及官紳頭子投進了漳河。如果他們能安全返回,説明真的有河伯;如果他們都沒有回來,那麼他們先前所説的河伯娶媳婦都是騙人的,迷信自然破除了。

“老百姓最後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紳都是騙錢害人的”。老百姓得到了教育,巫婆及官紳等一干壞人也到了應有的懲處。

通過品讀課文中的人物對話,學生們基本都理解了課文內容。本來,我還想讓學生通過扮演角色來演一下這個故事,那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會更深一步。但是因為時間有限而沒有演成。這是一個遺憾,希望有機會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再進一步完善。

寓言兩則教學反思 篇9

朱信峯

《圓明園的毀滅》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九冊教材中第七單元的一篇閲讀課文,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課文所介紹的內容都已消失,無法再現,引導學生讀文,感受,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的景觀就成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經過40分鐘的組織教學和引導,我有以下幾點初淺的感受:

一、思路清晰,前後呼應。

(一)走近圓明園——從雨果給巴萊特上尉的信入手,讓學生談感受,激發情感。

(二)走進圓明園—— 抓住課文中的三個評價圓明園的句子“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學習“圓明園的輝煌的過去”和“圓明園的毀滅”的部分,讓學生感受到“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三) 走出圓明園——學完課文,配樂出示圓明園殘址,拓展昇華,想象寫話:假如你就站在圓明園廢墟旁,你會説些什麼?最後再以雨果的話結束本課。教學思路簡明清晰,前後呼應。

二、感性認識,激發情感。

為了達到本課的情感目標,突破重難點,我在課前蒐集了大量有關圓明園的資料,向學生展示了當年圓明園的輝煌之處: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使學生親眼目睹,親身感受它作為萬園之園的獨特魅力,從而萌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只有“愛之深”,才會“恨之切”。在教學過程中我分三步使用這些影象材料:一是在課前五分鐘進行滲透式傳播;二是在學習第五自然段時觀看火燒圓明園的視頻,推動學生情感的噴發;三是在初略學習課文2、3、4自然段時結合朗讀觀看相應的圖片。豐富而感性的影象教材拉近了學生和教材的距離,看到圖片後學生們都震驚了,播放圓明園在大火中被焚燒的影視資料,學生的惋惜、憤恨之情油然而生,最後一部分的感情朗讀就無需過多指導了。

三、以讀為本,讀中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古人也説:“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突出語文課“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熟讀成誦,在讀中感悟”的特點,課堂上留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採用自由讀、指名讀、默讀、齊讀、範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讓同學們帶着自己體會到的通過朗讀表達出來。通過給學生時間朗讀,體會作者怎樣表情達意,使學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喚起愛國熱情,惋惜、痛恨之情,從而更進一步體驗情感,與作者產生強烈共鳴。

四、拓展文本,融入理解。

在學生、教師、文本間經歷了一番深刻的對話後,我引導學生引入了圓明園毀滅的真實史料,有關於“掠走的資料”和關於“毀壞的資料”,請學生讀了後説説心裏、是什麼滋味?由此引發了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

不足之處:

1.“想象園中的美景進行説話”這個教學環節學生的想象過於蒼白。

2.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完全調動起來,師生互動還不夠到位。

教學《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讓我體會到課堂教學要重視教師的“教”向學生的“學”的轉變,只有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才能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寓言兩則教學反思 篇10

一、在生活化的課堂中用數學

怎樣才能讓孩子們感覺到,數學是一門看得見,摸得着,又用得上的學科,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數學遊戲,是我這節課考慮的最大的問題。新教材最大的特點就是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景出發,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生活離不開數學。但如何運用這些條件,創造性地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使數學教學更加貼近生活實際,是要我們教師作出進一步思考的。本課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把“生活經驗中的角”逐步提升為“數學上的角”。因此,在喚起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動態的過程把這些角抽象出來,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感知數學上的“角”的形象。而這些“數學上的角”跟學生“經驗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異,也會在他們的心理產生一種認知上的衝突,也正是這種衝突將激勵着學生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比較與發現中。

二、在活動化的課堂中做數學

弗賴登塔爾曾經説過:“學一個活動的最好方法是做。”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十分重視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訓練,讓學生在實踐中感知,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按照操作的不同目的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激發學生自願參加,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國小生的特點是“聽過了,便忘記了;看過了,便記住了;做過了,便真正掌握了。”在教學角時,問題主要是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畫直角,畫直角比畫一般的角,難度要大一些,兩條邊的方向不能隨便定,只能根據三角板上的直角來決定怎麼畫,有了一定的限制,畫直角的方法比畫一般角的方法難度加大啦,這時我特別強調學生直角的頂點必須是尖的,直角也有兩條邊組成,不能沿着三角板畫成三角形,另外強調直角符號必須是方方正正的,不要畫成弧線。二是在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時,學生不會旋轉三角板上的直角來驗證。所以我通過黑板上演示和課件上形象直觀的動態演示的方法相結合,讓學生知道怎麼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同時也在比較中得出,這個角比直角大還是比直角小。但是我覺得要想讓每個同學都學會判斷、比較的方法,還得讓學生親自操作,在做中學習數學,掌握方法。所以我讓學生多次演示,加深理解。

總之,在國小數學教學中開展這種“體驗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置身於一定的情境中,調用各種感官去體驗、感受;注重實踐,多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具體形象的問題情境,才能填補學生經驗的不足,從而促進學生在體驗中感悟。

寓言兩則教學反思 篇11

上完《桃花心木》這一課,對講讀課文的教學我又有了新的認識。

一、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 在預習的基礎上,我先讓學生默讀課文,然後説説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再讓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針對學生的疑問,我及時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去尋找答案,發現問題,老師及時進行點撥。討論以後,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基本明瞭,弄清了課文主要寫的什麼。對種樹人的一些奇怪做法有了初步認識,對種樹人的語言也有了新的看法,獲得了人生新的感悟。

二、讓學生學會品讀課文的重點句段 課文中有不少富含哲理,意藴深刻的語句,要讓學生聯繫上下文反覆研讀。例如: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就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還有不少類似的句子,要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討論交流,認識語句的深刻含義。

三、讓學生深刻領悟文章主旨 文章雖然説的是桃花心木,説的是種樹人的奇怪動作,奇怪語言,更深層的含義是説人在不確定中生活,經歷風雨和磨難,就能成為意志堅強,大有作為的人。這種借物喻人的寫法,是本文昇華主旨的特點。我在教學中及時滲入品德教育,國小生也受到良好的人生觀的教育。

寓言兩則教學反思 篇12

幼兒喜歡聽故事,通過聽故事,能養成幼兒良好的品德,幫助幼兒發展語言。

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説,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讓幼兒字字聽的清楚,節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講述故事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小班的的語言表達起輔助的作用。

講故事時,要換方式多講幾遍,激發幼兒傾聽的積極性。我在講述第一遍時就直接用上掛圖,結果發現有的幼兒開始把注意集中在掛圖上,對故事的傾聽興趣不高,在給幼兒第二,三遍講述過程中還是簡單的用了掛圖的形式,沒變換方式,以至在講述第二遍的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兒開始互相説話,因此整個活動來看效果不明顯。其實現在來看,一般講第一遍的時候,可以不用直觀的教具為宜,因為直觀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不利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

在提問中,要根據小班幼兒的心理髮展水平,只能提一些簡單,細小的問題。而不能像中大班的那樣提出一連串的問題,讓他們連貫的回答,而我忽視了到小班的水平,提了一些不容易或者説根本回答不上的問題,其實作為教師要引導幼兒去回答,答案雖然長些,但不要求一個幼兒連貫的回答,教師自己或請智力較高的幼兒示範,再讓幼兒按順序聯繫連貫的講述,這樣的效果會要幼兒跟容易接受、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對於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錯的了的幼兒,不應該表示厭煩,而要肯定他們願意回答。教師應該是啟發和提示,儘量幫助幼兒自己找到正確的答案,總之,要讓全體幼兒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以提高語言能力。

寓言兩則教學反思 篇13

數學的教學目標,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到一些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知識、思維與方法,解決現實問題。同時感受到數學的意義和價值。我們要樹立一種大數學的教學觀,這就要我們的教學空間開放,不僅要在課堂教學時努力體現從問題情景出發,建立模型,應用與推廣基本流程。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動逐步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繫。更重要的是安排多種可供選擇的教學活動,例如:課前的調查與實踐,課後的數學探究和實踐活動,寫數學筆記等。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發現數學,探究數學和應用數學。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今後一定要多參加其他教師的觀摩課,在觀摩時應該多分析其他教師是如何組織教學的。他們為什麼這樣組織教學?假如讓我來上這節課,我的課堂環節和課堂效果與他們的課堂效果比結果如何,他們有哪些優點可以借鑑,有哪些失誤之處可以改之。如果遇到課堂偶發事件,我會如何處理……通過這樣的反思分析從他的教學中得到啟發,從而提高自己的課堂效果。

另外,要經常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如果每次都是簡單做一做,學生很快就會有厭煩情緒。所以在引導學生這樣做時,要給予其恰當的鼓勵和啟示、評價。讓學生體會到自己這樣做的好處,使他們在這樣做的過程中得到激勵和啟示,並在後面的學習中有成功感。所以要大力表揚那些認真思考的同學,如對於一道難題,不管是自己解決還是和別人共同解決出來的,我都會讓學生理清一下思路,思考這類題的解法,如果學生不會解,聽老師講解後明白了,我會讓學生反思一下原因,為什麼當時不會解,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學生只有對自己進行反思總結,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使學生領悟生活和學習思想、方法,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寓言兩則教學反思 篇14

一、學生為主體的意識體現得十分清楚,比較充分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體現了以人為本

整堂課中,幾乎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提出什麼問題,主要通過學生的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偉壯觀。如在讀、議、品的環節裏,我始終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線,學生喜歡哪句我便導哪句,打破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模式,而改為學生學,老師導,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教師主導性。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在訓練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民主意識也比較強,經常轉換角色,作為學生中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使課堂氣氛更加和諧,學生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學習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學習的效率也隨之得到提高。如在學生讀得有滋味時,老師也參與他們的朗讀。在讀的片段裏我讓學生先當老師,自己當學生!學生讀之後自己再讀,把自己當作了學生參與到學生朗讀中,學生再反過來評老師的朗讀,從學生的評議中,我巧妙地指導了學生的朗讀。這樣教師轉變角色,作為學生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這種改變一種形式進行朗讀示範,使學生感到親切,融洽了師生感情。加上我適時地對學生進行鼓勵,使學生願讀、樂讀、愛讀,極大地激發起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在和諧的氣氛和環節設計中學生很自然地又學到了朗讀和理解課文的技巧──帶上動作表演讀能理解詞語的意思。這種別出心裁的形式,得到的效果遠遠勝過常規的讀法。這樣的教學方法可稱得上獨具匠心,效果很好。

二、整堂課充分重視朗讀和背誦積累的訓練和指導,注重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實施並落實語文五好目標,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

以讀為本,熟讀成誦,是中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在課堂教學中我儘量抓住機會,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如齊讀、男女賽讀、表演讀、配樂讀等,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容,如讓學生談談“你為什麼喜歡這句?”,培養學生的語感,落實五好目標中的“朗讀好”。在“句子比較”這一環節裏,通過不同語氣的朗讀,感受課文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性,並且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積累課文中好的語言材料。熟讀自然就能成誦,好的語句讀熟了,有意識地讓學生背背,強化一下記憶,並有針對性地設計一道填空文段讓學生口頭回答,同時也落實學生的“口才好”,更可以有效地促進語言的積累。

三、恰當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必須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為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服務。這堂課採用了錄音和錄像手段。首先播放江潮來時的錄音,有悶雷滾動的聲音,也有山崩地裂的響聲,讓學生想象,説説自己聽到了什麼,達到“入境”的效果。接着播放潮來時的錄像,第一次整體觀潮,對大潮先有感性認識;第二次結合有關語句相機觀看錄像,讓學生感受觀潮時的氣氛,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第三次讓學生邊看錄像邊背誦,既幫助學生理解,又能促進記憶。可以説,這節課的情境教學法落到實處,也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從整堂課的教學可以看到,學生通過充分讀,學生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讀中展示;通過自己領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通過自由評,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讀中感悟,議中深入”,學生不僅讀懂了課文,而且體會到祖國山河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學生在通過聽力訓練時明白了按順序、抓特點的寫作方法,這一難點也得到突破。總的來講,本課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讀、悟、品的環節中耗時過多,積累語言這一練的環節因時間把握不夠,如句子比較、背文方法的指導、成語積累的訓練就稍嫌不足了。我想可能是我教學設計安排的容量是否過多,因時間的問題我在教學時就臨時作了一些調整或縮簡,以後在設計和教學中還需注意到這些因素,畢竟設計時可能總想到要盡善盡美,但實施起來還是會有很多的變數。另外略顯不足的是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氣氛跟平時的課堂相比還顯得不夠活躍,除了客觀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學感染力還有待於提高。俗話説,玉有瑕疵,人無完人。通過了這次教學,有滿意之處,也有不足的地方,但它們都將是我的收穫,我的所得。

寓言兩則教學反思 篇15

新課標下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就國中階段的學生所研究的題目來説,結論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學生去探究,去發現,是想叫他們去體驗和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同時獲取知識。所以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充分動腦、動手、動口過程中主動積極的學,千萬不要只關注結論的正確與否,甚至急於得出結論。

教學反思三:善用學生實驗及趣味實驗。

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實驗時候,連最不學習的學生也會目不轉睛的看着實驗,物理教材中有許多學生實驗及有趣小實驗,既生動又形象,能使學生在分工合作,觀察、記錄、分析、描述、討論等過程中獲得與概念、規律相聯繫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探索新知識。千萬不要因實驗儀器或教學進度的原因放棄實驗,而失去一個讓學生動手的機會。有趣小實驗更能發揮這種作用。

例如:在講述壓強一節時,我用以玻璃片蓋住裝滿水的杯子,然後倒過來,發現玻璃片並不會象我們所想的一樣掉落在地上,而是象杯子有吸引力一樣被緊緊的吸在杯子上面了;激發他們探究新知識的積極性,讓教學內容事先以一種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出來,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營造一個寬鬆愉悦的學習環境,使學習的內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講慣性一節時,我先給大家演示一下慣性小球的實驗,然後讓他們自己做一下,來體會一下,把筆或者文具盒放在一張紙上,迅速抽出紙張時發現放在紙上的物體並沒有隨紙一起運動,再一次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迫使其回到課本中找到答案。

在講授聲音的發生時,可讓學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喉嚨,讓學生驚奇的發現原來每天都聽到的聲音是由聲帶的振動而產生的等等,這樣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掌握物理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瞭解這些知識的實用價值,懂得在社會中如何對待和應用這些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和應用能力。

總之,物理知識和科學技術、社會生活息息相關。關注現代物理科學技術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動向,都能使使學生真正瞭解到物理知識的實用價值,使物理教學過程成為學生愉悦的情感體驗過程,讓學生感悟到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的奇妙和規律,從而激發學生勇於探索科學知識的最大潛能,真正實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寓言兩則教學反思 篇16

作為教師不講公開課是不完美的,作為青年教師不講公開課是不成熟的。

自從接受這次公開課任務以來,我的生活是充實的,是忙碌的。我要講的課題是《蘭亭集序》,首先我專研教材,把課文和課下注釋反反覆覆地看了又看,然後把教參反覆研究,接着利用電腦查找所有和本課有關的資料,最後形成自己的教學方案,並結合學生實際操作,讓同教研組的有經驗的老教師提意見,再進一步修改,如此反覆幾次,才確定下來。回首這個過程真累,但心中很坦然,因為我對這課的內容已瞭然於心。

新課標要求《蘭亭集序》一課時搞定,怎樣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任務,我認真地做了分析。文章的第一、二自然段交代盛會的時間、地點、原由,與會人物、周圍環境,以及流觴的情景,天氣好,視野廣,人心樂,盛會難得。課文中沒有生僻的字詞,學生根據課下注釋能理解文章,所以我把這部分的重點設置為朗讀、背誦。語文課堂應該是書聲琅琅,齊讀、齊背、單獨背誦,加強學生的集中注意力,同時也訓練學生的記憶力,讓學生在課堂上在短時間內緊張起來,高效率地完成教學目標。遺憾的是,由於學生預習時間有限,僅僅把課文內容結合課下注釋通了一遍,甚至還有一些個別字詞還不大明白,課堂上給的時間不多,達到大面積背誦的目標完成的不好。在作者欣賞者詩情畫意的良辰美景時,筆鋒一收,轉向對樂與憂,生與死的感慨,產生“痛”和“悲”的感情。對於沉浸在幸福之中的高中生來説,這種感情來的有點突兀,甚至有點不可思議。所以我會放慢速度,先讓學生領悟課文的具體語句,真正理解作者因何而痛。讓學生從課文的具體語句説起,再用自己的話概括。這樣反覆,學生自然就理解文章內容了,所謂的難點也水到渠成的解決了。迴歸文本,理解文本,再分析感慨,才能層層遞進的如剝筍般理解文章。真不愧是河師大附中的同學,在老師的點撥下,同學們的回答很精彩,一個又一個的回答把問題講解的很透徹,真正明白作者為什麼借用古人的話感慨“死生亦大矣”。

作者已感慨人生短暫,死生無常,為何還要進一步“悲”呢?在這裏很容易理解到“悲觀”,所以在此插進時代背景的介紹,讓學生明白當時士大夫的人生觀,崇尚老莊思想,大談玄理,不務實際,思想虛無,寄情山水,笑傲山野,思想消極,行動無為,如海上浮萍隨波逐流。此時再問“悲”什麼就有來由了。通過和古人的溝通產生共鳴,都深知人生短暫,世事無常。而對當時士大夫“一死生,齊彭殤”的思想給予批判,同時暗示自己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悲歎人生短暫,努力大有作為。且不必説曹操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也不必説“人生易老,天難老”,就是雷鋒也説過“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在當時王羲之能發出如此的感慨,不應看做是消極思想,而是積極的,難能可貴的。同時也給學生上了一課,怎樣把握有限的青春,讓生活更精彩。這其中滲透着思想教育,情感教育。

在充分備教材,備學生的基礎上,我這樣進行教學,滿滿四十分鐘也算是有張有弛。仔細思考,這課還需改進。本文是一篇序言,在理清文章思路、情感的基礎上,再把能體現“序”這種文體的語句從文中找一下,學生就更清楚文章的思路,以及這種文體的表達方式。就不會讓學生死記硬背去掌握“序”這種文體的定義了。

既然是作公開課,不免想秀的完美些,精彩點,但對於一些細節可能會考慮不周,歡迎各位專家和同行多提寶貴意見,讓我成長的更高、更快、更強壯。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