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素寫字》教學反思(精選19篇)

《懷素寫字》教學反思 篇1

課文的2、3自然段是重點段,在教學中我注意抓重點段進行理解和學習課文主人翁懷素的寫字方法。即從表示先後的詞語入手進行品讀,瞭解懷素練字的步驟,還有設置坡度幫助學生進行背誦的練習,使得誦讀到背誦水到渠成。

《懷素寫字》教學反思(精選19篇)

此外,我讓學生當即模仿懷素的寫字方法來練習本課的生字,讓學生寫字練字環節與閲讀教學、寫字教學巧妙結合一起,與學生實際結合。這是我們低年級閲讀教學的特點與重點,我想這更是提高我們低年級閲讀教學的一次嘗試。

另外我們的學生正在學習寫日記,我指導學生學習課文中作者描寫懷素寫字的段落,正確運用一些表示順序的詞如“先、再、然後、接着、最後……”這樣既能把事情説清楚又有條理。

“教學總是一門充滿遺憾的藝術!”在本課教學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有些問題的設計缺少鋪墊與坡度,顯得過於瑣碎等。這些在以後的教學中都要不斷改進與探索。

《懷素寫字》教學反思 篇2

《懷素寫字》介紹了唐代大書法家懷素小時候勤奮練字的故事,對激勵學生髮憤學習,刻苦練字,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有着積極的影響,符合了一年級學生初學寫字的具體情況。緊緊圍繞“懷素寫字非常認真、練字十分刻苦”展開,一些句式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語言特點,對積累和運用具有很強的實際意義。

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就是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教學時,我抓住一些關鍵詞,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如指導朗讀:“懷素寫字非常認真”這句,我首先問學生:能不能去掉“非常”,變成“懷素寫字認真”?學生説“不可以”之後又進行了一組換詞訓練,讓學生説一説還可以怎麼説,比如“懷素寫字很認真”,“懷素寫字特別認真”、“懷素寫字很認真”等,讓學生在換詞中體會到懷素是一個非常認真的孩子,有了這樣的認識,再讓學生自己去讀一讀,體會一下,在指名朗讀時,孩子們的感情就自然出來了。

《懷素寫字》教學反思 篇3

課堂上,為了激發學生情感,我出示了圖片。一是懷素小時候在木板上認真寫字的摸樣;二是懷素長大之後在牆上揮毫的樣子。由説圖入手,分別引入對課文第一段、第四段的學習,不僅感受了懷素所寫的字的形神美,更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情感——好奇心:為什麼懷素可以寫這樣一手好字呢?從而為進一步學習埋下伏筆,也使倒敍式教學設計得以實施,即先知果,後探因。在孩子們心中產生了積極因素,提高教學實效。

課文的理解重點是理解懷素練字的方法。我想如果引導學生很好利用懷素寫字的方法, 相信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於是在寫字教學這塊,我打破了以往慣用的常法,套用了懷素寫字的故事激勵引導學生。“同學們,想不想當懷素那樣的大書法家呀?”“想呀!” “那懷素是怎樣成為大書法家的呢?他是怎麼練字的呢?”學生很流利地答出懷素練字的方法。此時我適時地激勵學生:懷素成為一個書法家是多麼不容易呀,他是多麼得認真和刻苦呀!今天,老師想看看大家像不像小書法家的樣子。 這節課讓我們也用懷素寫字的方法來練字, 先看清字的形狀,記住字的筆順,再一筆一畫照着寫。 學生個個低頭觀察字形,接着又認真學習筆順,看着那一張張那嚴肅認真的小面孔,我欣慰地笑了。 這課的生字,孩子們寫得特別工整。我覺得孩子們都是喜歡被激勵的,尤其是老師充滿無限真誠關愛的激勵。

《懷素寫字》教學反思 篇4

在今天的語文課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通讀課文,找出作者觀點的句子,看作者是如何理解“不求甚解” 的,並強調是觀點而非中心論點,學生的積極性立馬比平時要高出許多,因為他們不必擔心自己會找錯。學生有找的是“不死摳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為某一局部而放棄了整體”,有點是找“不求甚解四字的含義,有兩層:一是表示虛心,目的在於勸誡學者不要驕傲自負,以為什麼書一讀就懂,實際上不一定真正體會得了書中的真意,還是老老實實承認自己只是不求甚解為好;二是説明讀書的方法,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後貫通,瞭解大意”。當學生找出這兩處時,我再進一步啟發他們這兩個同學找的有沒有共同的地方,區別又在哪裏。這樣學生就在討論辨析中瞭解了作者的本意。從而掌握了本文乃是為了駁斥一些人對不求甚解的錯誤理解而談談自己的看法。

當我們知道了文章是闡述不求甚解的兩層意思,那麼接下來我們就看看作者是如何説不求甚解是一種虛心的學習態度,文章哪些地方談這一點的。學生自然就會從陶淵明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則欣然忘食”中感悟這原來是一種虛心的求學態度,而普列漢諾夫的求甚解不過是自以為是,敢説自己讀懂讀透原文的人乃是一種狂妄自大的人,一如《紅樓夢》,我們總是每讀一次,理解就多了一份,永遠如此。所以陶淵明並非是淺嘗輒止,而是虛心呀。至於 “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後貫通,瞭解大意”,文章説得就更易懂了,學生很容易就從諸葛亮的讀書中領會理解,再輔以陸象山的語錄,就更是清楚明白。這樣學生很快就整理出本文的思路。最後不用我説學生已經很容易的看出本文的論證方法,舉例對比引用。一節課的時間,上完了一篇課文,學生積極參與,認真思考,在討論中辨析,很輕鬆的瞭解了作者的觀點、文章的思路和論證的方法。我認為我是運用了馬南?的“觀其大略”“不求甚解”來教讀這篇課文,效果還不錯。

《懷素寫字》教學反思 篇5

《山中訪友》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一篇文質兼美、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動展現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單元主要內容為“感受自然”。本課的特殊之處在於作者以他獨特的觀察視角,採用聯想和想象,賦予山中萬物以人的情感。文章字字璣珠,句句含情,讀來朗朗上口,情真意切,給人美的享受。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 ——古橋、樹林、山泉……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使讀者頓生身臨其境之感,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我在教學本課的時候,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注重讓學生欣賞文章畫面美,感受作者美好情懷,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品味文章清新優美的語言,感受作者對“山中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並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作為教學重點。六年級學生雖然已經接觸了一些散文,但對散文的特點還不能深入理解。不過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朗讀能力,可以通過朗讀感受文章語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達的感情。同時國小生想象力豐富,善於模仿,通過閲讀體驗可以和作者產生一定的情感共鳴。

針對本課構思奇特、想象豐富,文字優美的特點,我通過感情誦讀法:教學生讀散文,注重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引導學生入境悟情、審美學文,通過朗讀,把學生帶入課文意境,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從而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通過音樂渲染、圖像再現、語言描述等形式,讓學生觀察思索,入境悟情。數據本文想象奇特浪漫的特點,讓學生在誦讀基礎上展開想象,體會文章特色。最後進行仿寫訓練法:運用第二人稱及擬人、想象等手法介紹一兩個你自然界的朋友,説清楚以他為朋友的原因,培養寫作能力。在感受的基礎上進行練習,是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同時也是對知識方法的一種靈活的運用,在這個過程中使知識得到豐富,能力得到提高。

在課文分析時,用第三段做例子,重點講解。其他的段落,學生自己讀,先説説這一段落該用什麼語氣語調來朗讀,再讓他根據自己的理解與體會朗讀出來。然後説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此過程中,爭取讓每一個學生髮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表達自己的機會。

最後強調,文章字裏行間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作者構思新奇,想象豐富,充滿童心童趣。以“山中訪友”為題,讓人感到更加親切,使景與我融為一體。讀者時時會被作者的童心打動,時時被流淌在字裏行間的激情感染,我們與大自然是這樣的貼近,甚至會融為一體,又怎麼能不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呢?來引起共鳴

進行本課,在仿寫時處理的比較粗糙。朗讀的時候學生對感情的把握也不是很好。説明學生的個性化體驗不夠,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有足夠的重視。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範文2  本單元主要內容為“感受自然”。本課的特殊之處在於作者以他獨特的觀察視角,採用聯想和想象,賦予山中萬物以人的情感。文章字字璣珠,句句含情,讀來朗朗上口,情真意切,給人美的享受。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 ——古橋、樹林、山泉……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使讀者頓生身臨其境之感,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我在教學本課的時候,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注重讓學生欣賞文章畫面美,感受作者美好情懷,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品味文章清新優美的語言,感受作者對“山中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並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作為教學重點。六年級學生雖然已經接觸了一些散文,但對散文的特點還不能深入理解。不過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朗讀能力,可以通過朗讀感受文章語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達的感情。同時國小生想象力豐富,善於模仿,通過閲讀體驗可以和作者產生一定的情感共鳴。

針對本課構思奇特、想象豐富,文字優美的特點,我通過感情誦讀法:教學生讀散文,注重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引導學生入境悟情、審美學文,通過朗讀,把學生帶入課文意境,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從而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通過音樂渲染、圖像再現、語言描述等形式,讓學生觀察思索,入境悟情。數據本文想象奇特浪漫的特點,讓學生在誦讀基礎上展開想象,體會文章特色。最後進行仿寫訓練法:運用第二人稱及擬人、想象等手法介紹一兩個你自然界的朋友,説清楚以他為朋友的原因,培養寫作能力。在感受的基礎上進行練習,是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同時也是對知識方法的一種靈活的運用,在這個過程中使知識得到豐富,能力得到提高。

在課文分析時,用第三段做例子,重點講解。其他的段落,學生自己讀,先説説這一段落該用什麼語氣語調來朗讀,再讓他根據自己的理解與體會朗讀出來。然後説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此過程中,爭取讓每一個學生髮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表達自己的機會。

最後強調,文章字裏行間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作者構思新奇,想象豐富,充滿童心童趣。以“山中訪友”為題,讓人感到更加親切,使景與我融為一體。讀者時時會被作者的童心打動,時時被流淌在字裏行間的激情感染,我們與大自然是這樣的貼近,甚至會融為一體,又怎麼能不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呢?來引起共鳴

進行本課,在仿寫時處理的比較粗糙。朗讀的時候學生對感情的把握也不是很好。説明學生的個性化體驗不夠,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有足夠的重視。

《懷素寫字》教學反思 篇6

《假如》是新教材二年級語文課文中的一首兒童詩,主要內容是借馬良這枝神筆,表達少年兒童的美好心願。

一葉一知秋,一花一世界,小小的課堂,表達的是一份小小的心願。文本是靜止的,但因為師生之間的互動,所以文本有了鮮活的生命。課堂的魅力也許正在此。

音樂與文本的結合,特別是朗讀的時候,利用的好,它會營造出一種和諧的氣氛,進而觸動學生的內心世界。從培養學生認真的聽他人讀課文的習慣上來説,音樂的出現,所起的作用反而是畫蛇添足了。再則,當學生讀課文並不熟悉的情況下,音樂所起的作用究竟能產生多少作用?我覺得問題的關鍵是落實好對文本的教學。

課堂的教學要善於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引導。課堂是充滿變數的,教師無論設計出怎樣的教學思路,在教學的經過中都是要產生許多變化,而面對這些無法預料的變化,對我們教師提出了很高的應變要求。

《懷素寫字》教學反思 篇7

本首歌曲結構短小,內涵深刻,感情真摯,但因為有切分節奏的反覆運用與出現,使歌曲曲調委婉,並不能讓學生朗朗上口。所以在讀歌詞的環節中,我把帶有襯詞的“光啊哈嗬”這兩小節提出來着重指導。從一路的朗讀歌詞到詞曲演唱,孩子們始終被美妙的歌曲本身所吸引着。末了,為了讓學生能更深入的瞭解蒙古風情,我加入了蒙古舞蹈基本動作的學習。在學習之前,我先告訴學生,蒙古舞蹈的動作大多來源於日常生活,然後展示幾個舞蹈動作,讓學生來猜舞蹈動作的出處,這樣的一種互動,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參與和學習的慾望,他們十分願意接受。雖説四年級的孩子顯然不再像低段的學生那般放得開,有了害羞的情愫,但我始終覺得,只要講台上的老師也真正放開了自己,音樂的氛圍是可以傳染的,如同今天這堂課,他們能隨着音樂,合着拍子大方地舒展着自己的身體,我看他們律動得一點都不比我拘謹,反而很快活很意猶未盡。最後的拓展部分我由蒙古族人民介紹美景“大雁湖”,引出我們介紹我們的家鄉----夷陵區,聆聽並輕聲哼唱《這是一個好地方》,滲透“愛家鄉”的情感主題。

這節課學生和我都很盡興,上的十分的順利與流暢。但是,在指導歌曲難點“光啊哈嗬”這兩小節節奏時,我重點只引導學生讀出了節奏,但這兩小節的旋律在音高上還有一個大跨度的大跳,我卻沒有更深一步的加入旋律的演唱,所以到最後,很多學生都沒能用準確的音準唱好這首歌曲,這也是這節課最大的失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把歌曲深度的挖掘,歌曲細節的處理,做為教學的重中之重,讓我的課堂不僅要充滿歡歌笑舞,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裏高效率的汲取音樂營養。

《懷素寫字》教學反思 篇8

最初選這首詩來上示範課,我的心裏是直打鼓的。古代詩歌怎樣教?我想很多一線的老師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困惑。如果只是從應試的角度來看,這首詩只要求會背 會默則已,花不了多少時間。但是《錢塘湖春行》這樣一首經典的七言律詩,如果想讓從字詞、意藴、情感等等角度引導學生去細細品悟的話,一節課四十五分鐘還 遠遠不夠。如何在四十五分鐘內引領學生真正地走入白居易筆下錢塘湖的早春美景,引領學生體味到詩人內心的情愫,這是我在備課中首先考慮的因素。

因此在設定教學目標的時候,確定了以下幾個目標:品讀詩歌音律之美,品析詩歌的語言之美,品味詩歌的情感之美,並能當堂背誦全詩。而把品析詩歌的語言之美,品味詩歌的情感之美做為教學的重點來處理。從上完這堂課之後的反饋來看,我的這個教學目標還是基本完成了。

楊特説過:教師要用睿智的課堂謀略和手段吸引學生,這是引領學親近詩歌的有效途徑。於是我在課堂幾個環節的處理上還是下了一定的功夫並起到了意想不到的 效果。首先在課堂的導入環節我僅用了一分鐘左右的時間有這樣的語句“大家一定很好奇今天老師會帶給大家一段怎樣的語文之旅呢?那現在請大家閉上眼睛插上想 像的翅膀隨着老師的聲音一起開始我們這短短的四十五分鐘的旅程吧。”簡潔明瞭而富有詩意帶學生們進入情境。而接下來的環節處理上我先是教師自己範讀一遍這 首詩,但是不讀詩題從而讓學生去猜想,從而引出詩題。因為“聽”詩,不僅僅是聽覺方面的活動,而且是心靈感官的互動。這個“聽”字是想像的過程,是創造的 過程,還是一個“想詩的過程。因為大大地調到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好奇心。於是在大致對錢塘湖及與錢塘湖相關名人名詩做了一個簡介之後,在學生沒有翻看書本, 沒有預習的前提下,我用教師範讀學生默寫的方式來糾正學生易錯易混的字。從而引出學生對詩中關鍵字詞的品析。應該説這個環節的處理也着一定的新意,由學生 提出問題,以學定教,而不是讓課堂跟着既定的教案走。

楊特在她的《引領學生親近現代詩歌》中説到:“詩歌是人類寶貴的情緒、情感在瞬間 的靈光閃現。教師要引導和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感悟能力、審美體驗,還要用研究的眼光解讀文本,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與文本對話,讓學生在詩的世界裏體驗、 薰陶……”她還説到:“詩歌是用語言搭建的房子,讓靈魂在裏面居住。詩歌中對情感的表現是最為重要的,但最終還要回歸到語言上。學習語言,理解作品的詩 意,教師要帶領學生真正走進文本。”所以最後在引導學生對作者情感的把握上,我選擇仍然是走進文本,採用了比較法,將本詩的頷聯、頸聯去掉,把七言律詩變 成七言絕句,問學生這樣的修改好不好。然後就引導學生細細地去品讀這兩聯的“幾處”、“誰家”、“爭”、“啄”等關鍵字詞。應該説還是基本契合了走進文本 的精神。

在反思本課的一些亮點之後,我更看到的這節課的缺憾。

一、部分教學環節的設置有頭無尾。第一環節以默寫來糾錯這種設計較新穎,但是卻缺少了學生展示的環節,而是自己包辦代替將易錯的字加以提煉。如果此時教者能夠在進行調查學生默寫正確率之後,讓錯誤率較高的學生上黑板來展示效果會更好。從而才能達到糾錯的效果。

二、作者介紹這一環節的插入是一敗筆,我不應該放在糾錯環節之後,而是應該放在教師第一次範讀之後,在介紹杭州的“風流太守”之一的蘇軾之後就順理成章地引出白居易的其人其事。

三、關於詩歌朗讀的指導上,所教授的方法導致學生朗讀機械化了。因此在指導朗讀方法上是否還需要教授學生如何劃分節秦,如何停頓。這是值得商榷的地方。 其實通過這節課的實踐來看,在正確引導學生去品析語言和品味詩人的感情之後,學生自能體會出詩歌的音律美。此外,在朗讀活動方面,學生的齊讀過多,缺乏太 多的變化。所以,在以後的朗讀活動中除了齊讀、男、女生讀、個人讀之外,還可以進行另樣的組合,比如説戴眼鏡的同學讀、系白鞋帶的同學讀,還可以是短頭髮 或是扎辮子的同學讀……另外,在做教師示範朗讀的時候應該選取一着合宜的音樂,這樣更能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

四、楊特説:“詩歌就像一 幅國畫,它是留白的。”同樣,語文課堂也應該是留白的藝術。這堂課,做為教師的講授還是過多,留給學生想像的時間和空間則相對少了。比如説最後一個品析詞 語進而品味作者感情的環節上,如果我只是示範性地指出“幾處”這個詞的妙處何在,剩下的就交給學生去討論,去品讀,效果會更好。這才是真正的讓學生走進文 本。

《錢塘湖春行》這一堂課雖然有一定的亮點,同時也充滿了缺憾。其實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但不管怎樣,我理想中的課堂是審美的課堂,詩意的課堂。這是我的追求目標.

《懷素寫字》教學反思 篇9

在上節課的學習中,對於如何點亮小燈泡,學生已獲得了一定的經驗。在這節課中主要是使學生學會使用新的裝置——小燈座和電池盒,用導線連接完整的電路。並在使用這些裝置建立電路和探索更多小燈泡亮起來的過程中,學生將獲得更多地建立電路的經驗。

根據這樣的理念,我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採取了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教學方法,首先讓學生設計組裝點亮一個小燈泡的電路,掌握電池盒、小燈座和導線的安裝和連接方法,畫出簡單的線路圖,形成一個簡單電路的概念。但是由於學具袋中的學具質量不是很好,導致很多學生在安裝小燈座和電池盒時,時間用去了一大半,而且個別小組沒有成功安裝好,因為有些材料被折斷了。後來讓學生點亮一個小燈泡,並畫出簡單電路圖時,大部分學生顯得很是困難,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玩上面,根本沒有按着教師的要求去做。個別畫出來的電路圖也是不準確的,導線沒有畫直,小燈泡畫得不準確,電池盒也畫出來。沒有真正形成簡單電路的概念,所以我只好臨時改變教學流程,將下面的內容安排在下節課。

今天我承接上節課留下來的內容又上了一堂課,指導老師也來聽我的課。總感覺整個教學流程不是很好,學生方應慢、交流部積極;而且對於上節課的知識學生掌握的不是很到位。存在的主要問題:1、指導組裝用電器時,注意點強調未到位,使個別實驗組在安裝電路時小燈泡沒有亮,未找出原因。2、學生在用不同的方法使多個小燈泡發亮的實驗操作後,才展示其中一組連接的實物圖,這並不能代表全班學生的做法,太過侷限。學生的電路圖畫的不規範,沒能及時的糾正。

所以在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怎樣用不同的方法,讓更多的小燈泡亮起來時,他們實驗的很慢,顯得交流的時間很緊迫。後來指導老師給了我一些意見:1、不要讓一個小組中的一個學生來畫電路圖,讓他們先都畫着實是看,在讓他們動手做實驗;或者是讓完成好的小組立刻上黑板畫出電路圖,接着跟大家一起交流畫出來的那些連接方法是相同的,哪些方法是不同的,並指出不同在哪裏,讓學生對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有個初步的瞭解。同時也可使學生意識到使兩隻小燈泡亮起來可以有兩種方法,並讓學生嘗試去試試第二種方法。

《懷素寫字》教學反思 篇10

在具體教學中,我借本課讓學生學習對人物的外貌描寫,知道外貌描寫包括人物的五官、長相、身材、穿着、打扮等,先讓學生找出文中相關的句子讀一讀,然後讓學生就地取材用兩三句話説説自己的同桌,學生饒有興趣,很有成就感,學習興趣更濃。另外抓住重點段也就是最後一個自然段裏的重點句子:“約翰家不是沒有錢,”以及“他的父母也不是不愛他,”同時出示課文插圖2,讓學生找出文中相關句子讀一讀,藉機進行作文訓練:如何把句子寫“具體”,以“冷”為例,要求所説的句子中不能含有這個字,例如學生説的句子:“下雪了,老爺爺呆在家裏烤火,路上叔叔阿姨們都戴上了手套、圍巾、帽子,人們的嘴裏都能吐出白霧了……”接着分析句式,這是兩個雙重否定句,告訴學生雙重否定句就是肯定的意思,讓學生照樣子説幾個這樣的句子,然後加大難度,讓學生聯繫生活用“不是……不是……而是……”説句子,有些學生很會活學活用。最後情感昇華,“因為這樣更利於他的成長”,結合課文內容和自己的經歷,同學們自己揭題“成長”,並談談自己的看法以及收穫。

國家語文課程標準中説到閲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課標中還提到,在閲讀教學中,為了幫助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法和修辭知識。在這一堂課中,我和我的學生們都有所收穫,我們都得到了“成長”。

《懷素寫字》教學反思 篇11

本課是長春版教材國小語文第七冊第十一版塊《考驗》一組課文中的第一課。課文講的是在一個風雪交加的日子,歐陽老師帶領同學們在空曠的操場上經歷風雪考驗,站立五分鐘的事。這一課在同學的心目中是”永遠的一課”。在教學本課時,我重點引導學生深入感悟課文內容,向課文的主人公學習,從小磨鍊自己的品格,使自己勇敢的接受考驗,獲得成功。

這節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課上興趣很濃、感悟很深。對作者表達的感情能有一定的感悟。當學生的情感已經被激發起來時,我應該抓住時機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去讀。多讀、讀透,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昇華情感。這節語文課我十分注重讓學生在讀中培養語感和進行情感體驗,尤其是語言文字的閲讀訓練和思維訓練融為一體,充分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究,還有創造性地想象、創造性地朗讀,做到了張弛有度、收放自如,有的放矢。本節課為學生創設的這些“機會”,為學生創造性閲讀開闢一片“綠洲”。學生擁有這片“綠洲”,自然就敢想、敢説、敢創造了,那麼,我們的課堂教學也就自然“活”起來了。

我想一位老師在課堂上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主要的是引導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可以適應社會,獨立生存的人?人生在世,都要經歷一些考驗。經受住了考驗,我們才能逐漸走向成功。而《永遠的一課》這篇文章不僅僅是讓孩子們印象深刻。也給作為老師的我以深深的震撼。教育是什麼?如果所有的老師都有把眼光放在學生是否學會文化知識上,那麼我們的教育只能是重複着過去的老路,如何開拓?如何創新?是我們作為教育人必須考慮的問題。我想教育的關鍵還是鍛鍊學生的品格,只有學會挑戰自我,磨勵自我,才會逐步走向成功。

《懷素寫字》教學反思 篇12

在聆聽專家指導後,我對第二小節的設計做了如下的調整:

緊扣詞句:感受設計之難

1、創造這樣一個最佳路徑來,容易嗎?請同學們字讀課文的1、2兩小節,看看到底有多難?

交流。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路徑設計很困難?主要緊扣1、2兩小節中的一些詞句。相機出示句子。

★對迪斯尼樂園各景點之間的道路安排,他已經修改了50多次,沒有一次是讓他滿意的。接到催促電報,他心裏更加焦躁。巴黎的慶典一結束,他就讓司機駕車帶他去了地中海海濱。他想清理一下思緒,爭取在回國前把方案定下來。

(討論:修改了什麼?多少次?你體會到什麼?)

★格羅培斯從事建築研究40多年……大傷腦筋。

大家能不能想象一下,格羅培斯當時是怎麼想的?讀到這兒,大家有問題嗎?

▲格羅培斯是一個世界建築設計大師,從事建築研究已經40多年,攻克過無數個建築方面的難題,為什麼路徑設計卻讓他大傷腦筋?

▲比起迪斯尼樂園的設計,路徑的設計應該是微不足道的,簡直可以説是“小菜一碟”,為什麼會讓他傷腦筋?

(景點之間的道路設計並非如一般人所説的“微不足道”,而是與整體設計密切相關,是有機組成部分;因為他追求的不是“設計出”,而是“最佳”。)

2、那這樣一個令大師大傷腦經的路徑設計又是怎樣設計出來的呢?下面讓我們跟隨格羅培斯來到法國南部的葡萄園,一起來揭開心中的疑惑。

因為只有讓學生充分感受設計之難,才能凸現後面設計之妙,這是文本第三處對比之處。

通過這次活動,讓我明確了今後努力的方向,我會加強學習,刻苦鑽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懷素寫字》教學反思 篇13

在本節課中結合新課改的要求和教學實踐,我能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採用遊戲和chant等活動方式,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語言活動中輸入語言。我還注重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採用小組合作和個人展示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既培養學生的個性,也培養了他們在小組活動中相互合作、相互溝通和交流的能力。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點遺憾,首先在聽錄音時能把學生的錄音作業放給學生聽效果就會更好了。再次在學完fridge這個單詞時,發現一男孩把手舉起來我沒能及時提問,課下了解原來他是想提出問題。如果在課堂上解決這個問題學生會更感興趣的,學生也會有成就感,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如果再讓我執教這節課,我會關注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我會繼續尋求培養學生有效的學習方式。從而優化教學過程使課堂更有效。

總之,我要繼續改善自己的教學行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培養學生自學習慣和創新意識;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提高每個學生的整體素質。只要用心去思考、去探索、去總結、去反思,就一定會找到適合自己教學的路子,取得優異成績。

《懷素寫字》教學反思 篇14

成功之處在於:

1、樸實:這是一堂探討概念性的課,本着每位學生都能掌握的原則,上這堂課我沒有設計比較花炮的東西,而是比較實在地把學生所要掌握的內容一點一點的教給他們,從學生的掌握情況看,這是一堂比較成功的課。

2、課堂設計:本堂課先介紹了餘角的概念以及互為餘角的性質,再通過類比的方法得出補角的概念以及互為補角的性質。最後在總結的時候,我採取的是列表格的形式,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清楚的看出互為餘角與補角的區別和聯繫,更能讓學生的知識系統化和完整化;最後一道題目看誰最聰明的設計,一下子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們都爭先恐後的回答,並想出了很多好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又發散了他們的思維,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問題聯繫了起來,讓學生覺得學數學時很有用的。

不足之處在於:

1、板書:在書寫板書上,不怎麼具體,板書上應該有本節課的重點內容,而我在寫板書的時候,具體的重點內容不明確,也有一些沒寫上去。板書問題是我這個學期一直存在的比較嚴重的一個問題,今後在教學上應該更加註意這方面的書寫。2、學生的動手實踐:本節課學生的動手實踐比較少,互為餘角的性質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應該讓學生自己合作學習來得出,這樣才能加深對此性質的理解,並能很好的掌握;得出互為補角的性質時也應讓學生自己得出。可以説在一定程度上我還沒有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在今後教學中,我也應該多讓學生動手實踐,充分的相信學生。

《懷素寫字》教學反思 篇15

一、 教材地位

《立方根》八年級數學上學期《實數》第二節《立方根》第一課時的內容。立方根(1)的內容,是在學習了算術平方根、平方根的有關概念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本節從內容上看與上一節平方根的內容基本平行,主要研究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從知識的展開順序上看也基本相同,本節也是先從具體的計算出發歸納給出立方根的概念,然後討論立方與開立方的互逆關係,研究立方根的特徵。

二、 好的地方

1、本節課,我能很順利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駕馭整個課堂,使用一些激勵性的語言,把整個課堂調動的比較活躍,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比較高,能到前面展示自己,並且表現的很好,得到成功的體驗,這也給學生樹立了自信心,對後面的學習更加積極,也更想表現自己。

2、本節課的課容量很大,在引導學生類比平方根的概念的基礎上,通過實際問題的引入,自己歸納出立方根的概念,經過例1的教學,學生進一步理解概念;通過兩個探究,得到立方根的性質和被開方數的取值範圍及立方根是它本身的數有1、-1和0,在學生掌握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質的基礎上做了大量的練習,完成了書中的課後練習和課後習題的1、2、3。

3、通過我在課堂上的觀察、瞭解,通過學生做練習的表現和做題情況,通過班主任老師對坐在後面的後進生的觀察反饋,知道學生對本節課的掌握還是不錯的,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第二天我又問了一部分學生對《立方根(1)》這節課的學習感覺怎麼樣,都會嗎?學生也都反映都會,聽的挺清楚,覺得挺簡單的。後面的後進生做的練習也挺不錯的,寫的都對,上課還回答了好幾次問題,都説的挺棒的。

4、教學中我對例2的要求規定了三點:先讀出下列各式,説明表示的意義,再求值。既鍛鍊了學生的語言,又強化了立方根的概念,最後完成求值,完成解答。從中也是給學生滲透一種學習方法,強化讀題的重要性,要明確題意,才能求解。其實,這也是通過這段時間聽指導老師陸春老師的課學到的,要感謝陸老師。

5、在講明中a的取值範圍時,我是在得到立方根的性質:一個正數有一個正的立方根;一個負數有一個 負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之後,讓學生思考a的取值範圍是什麼,學生根據性質正數、負數和0都有立方根,自然而然的就可以得到a的取值範圍,這樣很自然,學生也很容易理解,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

二、不足之處

1、教學中我總是以我的意識為轉移,課堂上按着我設計好的路線行駛,不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能把學生放出去,總是攥在自己的手裏,我覺得學生應該會的、容易的就少講,覺得不好理解的就多講,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定,把學生放出去,掌控好他們,最後再收回來。

2、教學中我受自己的意識影響,缺少原理性的東西,缺少對定義的挖掘,有些地方沒有抓住定義去進一步解釋,缺少讓學生思考,去想的時間過程,讓學生知道本質的東西有利於學生理解(我總覺得學生都會了就不用過多解釋了)。

3、教學中沒有把平方根的相關知識列出來,所以對於立方根和平方根的類比就不顯得充分、鮮明,我都是用語言來表述的,以後再上這節課時應該在黑板上寫出來,會更好。

4、在教學中,對立方和開立方這一對互逆運算體現的不夠,應該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立方運算的結果是冪,開立方的結果是立方根。

三、疑惑的地方

教學中,我一直認為,學生都會的東西,就沒有必要再去解釋、説明、講解,我覺得學生都會的地方還要去給解釋,再講,是在浪費時間,學生也不想再聽(這是學生的意見)。

四、感受與思考:

1、學生預習習慣的養成,學習方法的培育,是培養自學能力的有效途徑。

2、學生理解的效果,取決於教師根據學生的經驗,作出的恰當的啟發引導,以及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程度,包含主動性、過程性。

3、課堂難度和速度往往以中游學生為標尺,如何培養優生、幫助後進生?怎樣去操作?特別是後進生人羣數量龐大,而且又要面對考試評比,課堂應當怎麼辦?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懷素寫字》教學反思 篇16

本節課我採用開放式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發展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過程。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教學中,我給學生創設了許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機會,使學生在交流和分享探索結果的快樂中,主動學習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數學方法。第一個教學環節,完全放給學生,學生根據主體圖,自主提出問題,學生根據生活實際提出了不同問題(有一步的,有兩步的)。學生們積極動腦,思維活躍。在解決問題的環節中,讓學生積極開動腦筋,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研究出了多種多樣的解決方法,即加減混合、帶小括號。正是因為給了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學生把自己最原始的想法展現了出來。解決問題要體現出學生思維的個性,這一點特別重要,往往思維的火花就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的。為了更好地體現這一點,我採用開放式的課堂教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學習熱情高漲,學生的思維打開了,競相展示自己的想法,在這一過程中有很多閃光點。例如:教學例1,有一個學生想出了16+13=29,“16”不是題中直接給出的條件,而是學生在心中將第一步計算出來的得數直接應用到了算式中,這時,其他學生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16是22-6得出的,而你在算式中沒有表示出來,這樣解答不行……通過其他學生的補充,這名學生很快修正了自己的問題。再如:從教材的編排來看,例1處理加減混合,例2處理連減和小括號。但今天,學生在解決木偶戲的過程中就想出了帶小括號的解答方法,這在試講的過程中是沒有出現過的,於是例1、例2的重難點內容,學生全部在例1中通過自學自悟理解、掌握了。

此外,本節課中我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導向功能,通過課堂教學的過程性的評價語言以及學生的自我評價,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促進了學生的發展,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懷素寫字》教學反思 篇17

本文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學生對這篇童話很感興趣,引發了他們很多方面的思考。在教學中,學生的發言,遠遠超出了我預想的範圍。於是我開始思考,如何應對教學中的“變”。

一、 教學設計因學生的提問而“變”。

在教學《醜小鴨》這課時,我是用課前看有關醜小鴨故事的方式激趣導入新課的。故事放到一半時,我對學生説:“我們要上課了,故事只能看到這了,你還想了解醜小鴨的哪些事?”在上課前我也曾設想過學生會提哪些問題,比如醜小鴨以後的命運會如何?後來大家喜歡醜小鴨了嗎?可學生提的問題和我原來設想的完全不同。他們有的説“想知道醜小鴨為什麼這麼醜?”

有的説“醜小鴨為什麼會變成白天鵝呀?”有的説“醜小鴨會找到他的天鵝媽媽嗎?”還有的説“天鵝蛋為什麼會跑到鴨媽媽那?”顯然,學生提出的這些問題,就是他們學習課文的興趣所在,如果不理會他們的問題,依舊按照老師設計的教學思路走,就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也會使提問環節形同虛設,肯定不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在教學中必須及時調整教學設計,把學生的問題巧妙的融合到預定的教學設計中。我設計的教學思路是請學生談談通過讀課文,都瞭解了醜小鴨的哪些事,讓學生以讀悟情。

當學生説到知道醜小鴨長得很醜時,我就適時將問題推出,問:“醜小鴨為什麼這麼醜哇?”學生説他的樣子醜,和別的鴨子不一樣,和鴨子比,他個又大,嘴又扁,羽毛還是灰色的。

難怪哥哥姐姐欺負他,公雞啄他,連養鴨的小姑娘也討厭他。還有的説,他根本不是隻鴨子,是隻小天鵝。這時我又順勢引出課前的問題“醜小鴨顯然不是隻鴨子,那天鵝蛋為什麼會跑到鴨媽媽那裏?”

這兩個問題都是學生提出的,所以他們特別感興趣,思維活躍,發言積極。有的同學説,是天鵝媽媽粗心,把蛋下在了鴨窩裏;有的同學説,是鴨媽媽好心幫天鵝媽媽孵蛋;還有的同學説,是因為天鵝媽媽要到南方去過冬,來不及照顧小天鵝了。我肯定了學生的説法,告訴他們,天鵝是一種候鳥,和大雁一樣每到秋天都要到南方過冬,他們都是集體一起活動的,天鵝媽媽必須和隊伍一起走,不能掉隊,也許就這樣留下了這個天鵝蛋。這樣,不但使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還向學生潛移默化的滲透了個人要服從集體的意識。

以學生為主體,適時的改變教學思路,也增強了教師自身的駕馭課堂,駕馭教材的能力和應變能力,這個“變”,“變”得有價值。

《懷素寫字》教學反思 篇18

今天上了《船長》一課,課文寫了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爾威船長所在的“諾曼底”號與“瑪麗”號巨輪相撞,致使“諾曼底”號被撞了一個大口子,即將沉沒,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船長鎮定自若,指揮乘客和船員逃生,最後大家得救了,而船長自己卻和輪船一起沉入大海。表現了船長忠於職守、捨己為人的高貴品質,讀了令人感動不已。

課始,我從課題入手,讀了課題就知道,本文是一篇寫人的文章,讓學生説説,寫人的文章一般怎麼寫。即通過事件表現人物的精神品質。那麼本文通過寫怎樣的一件事表現了船長的什麼精神品質呢?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把閲讀和習作教學緊密聯繫在一起。對於課文的生字,我重點指導寫“薄”、“艦”,指導學生理解“巍然屹立”等詞語的意思。學完生字詞後,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並及時指正。然後讓學生説説課文大意。本文基本可按“遇險”“救援”“殉職”的順序來理解。

《懷素寫字》教學反思 篇19

肯定的地方:

1.利用學生的生活感受和多媒體輔助教學,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

2.注重知識的前後聯繫,引導學生思考本課學習與前兩節知識的聯繫,做到新舊知識的融會貫通。課堂設置了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效果較好,能幫助學生如何思考問題並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3.學習中注重了基礎知識的強化和讀圖、識圖析圖、能力的培養。

有待改進的地方:

1.應充分留給學生多的活動時間和自主探究的機會。

2.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差生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