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反思(精選17篇)

《北京》反思 篇1

1、教學目標有效整合。識字、解詞、指導朗讀是本課教學的主要目標,在教學中,我沒有將這幾個目標割裂開來,而是將它們有機地融為一體。例如,在學習理解第二段介紹天安門的內容時,我先引導孩子看照片,引出“紅牆”、“黃瓦”,通過讀詞語加深對生字“瓦”的印象,然後引出“莊嚴”,告訴孩子“莊嚴”是莊重、嚴肅的感覺,讓他們結合生活經歷用莊嚴説説某一個地方、某一種場面、幫助孩子積累詞語“莊嚴的天安門、莊嚴的人民法院、莊嚴的升旗儀式、莊嚴的閲兵儀式”,既幫助孩子理解了“莊嚴”,又在反覆練説中加強了對“莊嚴”字形的識記。最後出示句子“天安門在北京城的中央,紅牆、黃瓦,又莊嚴,又美麗”,請孩子們通過朗讀把天安門的特點介紹給大家。這樣,朗讀的指導也水到渠成了!

《北京》反思(精選17篇)

2、詞語教學是本課的一大亮點。在教學中,我採用多種方式隨文理解,將語言學習跟思想內容的理解融洽結合。例如,第二段中,要理解的詞語很多,“紅牆”、“黃瓦”,我讓孩子看照片理解;“莊嚴”,在看了“紅牆”、“黃瓦”的天安門照片後,讓孩子談感覺,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説説“莊嚴的某個地方”、“莊嚴的某個場面”,將抽象的“莊嚴”演繹具體,可觸摸。再如,“寬闊”的理解,我將孩子們熟悉的寧波天一廣場與天安門進行比較,告訴孩子要10個天一廣場才抵得上一個天安門廣場,讓孩子們對天安門廣場的“大”,產生具體印象。通過多種形式自然地進行詞語教學,幫助孩子理解、積累語言。

3、句子教學有待進一步探究。本課教學十分紮實地落實了字詞教學,但句子的教學卻有所忽視。第三段中有幾個優美的長句,沒能很好地抓住句子特點,進行句子教學。例如,“立交橋的四周有綠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圖案的花壇”這句話很長,可以一步一步引導孩子理解:(1)讀句子後,問:這句話講什麼!(2)草坪和花壇在什麼地方?(3)草坪和花壇是怎麼樣的?這樣引導孩子理解句子、讀透句子,促進孩子朗讀時的邏輯停頓。句子教學方面出現的欠缺將在日後的教學中進一步摸索、探究。

《北京》反思 篇2

一、寓教於樂

邊唱、邊放映藏族人民歌舞畫面,視聽結合,效果

教師範唱曲調,並邊唱邊用2/4拍指揮圖式劃拍,做好示範。

二、創造表現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用指揮圖式劃拍,慢速度視唱前6小節。注意唱好連線(連音線、圓滑線)及樂句的完整性。

學生分組視唱後5小節,教師巡視,學生間相互交流學習。

完整地唱好全曲。注意強弱節拍感

注意連線一定要唱好,這是表現藏族歌曲風格的重要手段。

三、完美結課

用自制的道具及藏族基本舞蹈動作邊唱邊演,表達藏族同胞歡樂的情緒。今天我們又一次領略了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藏族,瞭解了他們獨特的風土人情。同學們,不同的音樂把我們感染,不同情感把我們吸引,獨特的文化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 讓我們為之讚歎,今天我們用歌聲用舞姿來感受民族文化,以後願大家通過音樂課這條紐帶繼續品位中華民族淵源文化。這首歌曲旋律不長,但是由於具有濃厚的藏族民歌的風格,所以在學習中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學唱初期用慢速視唱,可以更好的把握旋律的準確性。對切分音的掌握是旋律的難點,所以必須單獨練習。唱好連線,是表現藏族歌曲風格的重要手段。並要學生分清連音線和圓滑線的區別,使學生能更好唱技巧。

《北京》反思 篇3

課堂是學生和教師、文本對話的過程。教師富有趣味性的生動的評價語能給課堂增色不少。以往我總能給予那些朗讀動人或回答問題準確、精彩的學生以肯定、生動的評價,但對那些朗讀不到位的學生卻不知如何應對了,又不能太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只能説“哪個小朋友想跟他比比”。其實這樣對於他的朗讀指導沒有落到實處。

這次教學中針對我的這個不足點,同事們告訴我,貼合孩子心理的評語既能給孩子指出不足之處,也很有趣味,讓孩子能立馬能領悟到自己讀的不夠好的地方。比如“天安門前面是寬闊的廣場,廣場中間矗立着人民英雄紀念碑。”如果孩子讀得太快,我這樣評價道:“呀,這廣場有點小啊,這紀念碑也有點矮,誰能把它讀得又高又大?”比如“道路兩旁綠樹成陰,鮮花盛開。”孩子讀得太快了,我又可以這樣評價“這麼美的景色一晃眼就過去了,你能慢慢地讀,讓我們慢慢地欣賞嗎?”這樣形象生動的朗讀指導和評價對孩子朗讀的進步很有幫助。

《北京》反思 篇4

通過歌唱與欣賞使學生了解藏族風土人情及藏族歌舞風格,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能正確熟練演唱歌曲。

能聽出跳簡單的藏族舞的動作,並能利用舞蹈更好地學習歌曲。

唱好跨小結切分音,連音線,圓滑線。聽錄音《天路》

“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耶喂,帶我們走近人間天堂 ”。

韓紅的一曲《天路》你我耳熟能詳,也是家喻户曉。曲美、詞美、景美、意境美,在歌唱家韓紅如同天籟般的歌喉中得到了完美的演繹。

青藏高原海撥幾千米,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就在青藏高原。由於山高冰封的時間很長。公路的修築是非常困難的。每當一地的工路修築起來當地的人民的心情是非常激動。歌曲《巴塘連北京》正是這樣背景的反映。

《北京》反思 篇5

首都北京對於我班的學生來説,幾乎都沒去過。絕大部分學生缺少對北京的直接感知,這就對課文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難度。尤其是理解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激發學生熱愛首都,熱愛北京的感情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本課的難點。特別是課文的第四自然段,課文對所提到的名勝古蹟、公園、新建的高樓大廈未做詳細介紹,因此,要全面地瞭解北京,對於孩子們來説有難度。為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在引導學生紮紮實實地理解語言文字的同時,我採取的相應對策是充分運用多媒體網絡,讓學生更直觀、更準確地感受祖國首都北京的美,激發學生對北京的熱愛之情。當北京風景以及風俗民情真實地展現在學生眼前時,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學生真實、生動、形象地感受北京的偉大、美麗,同時有助於學生理解文章中重點詞語。

在課外我還收集了許多北京的圖片在課上給學生欣賞,目的是讓學生更充分的瞭解北京,當圖片播放的時候,學生們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紛紛發出讚歎,與此同時,圖片中的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景物被學生紛紛猜疑起來,如果在這裏我再向學生作一下介紹就更好了。

《北京》反思 篇6

《再見了,北京》是根據北京奧運會閉幕式的有關材料改寫的。課文選取了聖火熄滅和人們狂歡的這兩個特寫鏡頭來表現精彩絕倫的北京奧運會。喚醒留在我們心中的“北京記憶”。課文簡短優美,畫面感強,情感充盈。從全文看留念與不捨貫穿其中,“卓越、友誼和尊重的奧運精神”藴含其中。總而言之,這篇課文對二年級學生來説很難理解。

課文中生字新詞較多,如“帷幕、舷梯、深情回望、卓越、感染”等,許多句子也很難讀通。第一課時並不是很順利地上下來,生字新詞學完了,但是課文卻沒有讀多少,以致學生讀破句的很多,讀錯字的也比較多。其實剛開始在備這篇課文的時候,應該考慮到小孩子的自學能力。用幾節早讀課的時間去引導孩子先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這樣就能高效地完成課時的朗讀任務了!

《北京》反思 篇7

我覺得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應扣緊語言文字,結合圖片資料、音像資料,來還原北京奧運會閉幕式時的情景,訓練學生的語感。第二課時一開始,我就用充滿激情的導語引領學生:這裏是第29屆奧林匹克主辦城市中國北京,這裏是見證了16天拼搏奇蹟的榮耀之城,奧運北京。從奧運的聖火在北京的夜空綻放的那一刻起,16天裏我們享受了奧林匹克運動帶來的無數奇蹟與無盡的驚喜。當神聖的奧林匹克會旗與鮮豔的五星紅旗一同高高飄揚,13億中國人用真誠與熱情為奧林匹克運動點燃了燦爛的中國紅。今晚奧運的北京將再次為奧林匹克運動書寫嶄新的歷史、書寫快樂的回憶、書寫最美的祝福。

讓我們攜手並肩,一起走完這段珍貴的時間,讓我們再次用最美的笑容和熱烈的掌聲為北京的奧運故事劃上完美的句點。然後準備了些課件:鳥巢、水立方、五環旗、火花四起的北京、熊熊燃燒的奧運聖火、激動人心的領獎台、手拉手視頻。還從生活實際出發,理解深情回望、無盡的留戀與不捨……那時候學生上課很有激情,讀起書來也特別起勁。通過讀、品、再讀,讓全班同學基本意會,但是由於時間的關係,無法顧及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學生應該還在半知半解中吧。我覺得以後還要多提升他們的閲讀感悟!

《北京》反思 篇8

學完《巴塘連北京》這首歌曲後,我在5年級這個班為這首歌曲教了幾個簡單的藏族舞蹈動作,按照學生

平時上音樂課的分組,給每組學生一節課的時間對這首歌進行排練,並提示他們課後可做的道具,在下 一節課將進行表演比賽。結果,大部分的學生都很認真,就連平時上課比較調皮的男生,也很積極,雖然他們並不會跳藏族舞,動作也不是很規範,但他們集體榮譽感卻很強,表演得非常的投入。

最讓我感動的是: 孩子們竟然排練得忘記回家吃午飯,孩子們這種精神深深的感動了我。通過這次表演比賽,孩子們在體驗中對這首歌更加的熟悉了,對藏族的音樂、舞蹈風格和民族服飾也 有了更多瞭解。我覺得以後要經常進行這樣的活動,對提高孩子們學習音樂的興趣有很大幫助,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表現音樂能力。

《北京》反思 篇9

聽同事講《再見了,北京!》一課,在聽課的過程中有了自己的思路和設想,後來在自己的課堂中去驗證,有感而發,就有了這篇反思。

一、整體輸入,拎出一條情感主線

課的開始,老師激起學生的閲讀期待。

二、細讀詞語,體會情感

教師把這幾個句子出示出來,其中“緩緩、漸漸、遲遲”用紅色字體顯示,學生找到並板書“深情回望”“以微笑告別北京”等詞語。

學生逐句練習朗讀背誦。習得背誦方法。

《北京》反思 篇10

這首歌雖然短小但節奏有點難,在第一個班教學本歌曲時用了半節課才解決了本課的節奏難點,特別是最後一句 “巴塘北京緊相連”的節奏不容易把握,連續兩個切分節奏十分拗口難學。到第二個班教學時,我讓學生靜靜地多聽範唱幾遍,只花了五分鐘,學生就基本會了。這使我想到了“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的道理。

音樂教育必須遵循“以聽為中心”的原則,把全部教學活動牢固地建立在聽的基礎上。在聽唱模式中,學生首先通過聆聽歌曲的節奏、旋律、情緒等,初步認識歌曲,再進行歌曲的學習。要想啟發學生正確表現歌曲的感情,教師就必須通過範唱,讓學生對歌曲有個初步感受,從而進入歌曲的意境之中。加入欣賞藏族舞蹈,感受藏族舞蹈的魅力有助於激發學生的表現力。最後在歌唱、舞蹈的渲染中課堂氣氛逐漸達到了高潮.雖然表演不是那麼到位,但是同學們興趣盎然,到下課還意猶未盡呢!

《北京》反思 篇11

歌曲《巴塘連北京》是一首流行於四川巴塘一帶藏族聚居地區的民歌。歌曲結構十分簡練,曲調短小而又優美,節奏富於舞蹈的律動感。它又以人們喜聞樂見的民間歌舞形式,由領舞者用牛角胡或二胡在隊前領舞伴奏,男女分成兩個圈,自右向左載歌載舞,故又稱“巴塘弦子”。第二樂句的句首緊接着第一樂句的尾音,曲調在五度跳進後作了一個旋律波浪形的起伏,好似一條金色的大路逶延伸展,盡情地抒發了藏族人民嚮往首都北京和熱愛黨、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

1、巧妙導入,激發興趣。用學生耳熟能詳的音樂《青藏高原》進行導入,讓學生從畫面上了解藏族的風土人情,從一開始就調動了學習生的激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瞭解風情,舞蹈鋪墊。通過介紹讓學生進一步瞭解西藏風情,學習藏族舞的基本舞步,學生活動熱烈,積極性高,在學習舞蹈的同時,為歌曲的學習做好鋪墊。

3、學習歌曲,潤物無聲。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歌曲的音樂逐步滲透到學生的腦海中,讓歌曲學習起來輕鬆有趣,歌曲中切分節奏的難點也輕而易舉的得到了解決。

4、自由表現,共創高潮。學生在瞭解了藏族風情,學習了基本舞步,唱會了歌曲後,都表現得躍躍欲試,很有表現的慾望,設置此環節正好滿足了學生的這一願望,同時也講本課的氣氛推向了一個高潮。

5、拓展延伸,知美讚美。最後一個環節的設計,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藏族民歌,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感受民族音樂的美,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讚美之情。

《北京》反思 篇12

學生對流行歌曲和距離他們比較近的歌曲最感興趣,對於象《巴塘連北京》這樣的民族歌曲興趣不大。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用大家熟悉的流行歌曲《天路》導入,很快就吸引住了學生。通過談話、説藏族話以及看藏族風土人情的圖片,增進了學生對藏族的瞭解,彷彿走近了藏族的村寨。為保持學生的注意力,我採用了“攀登珠穆朗瑪峯比賽”的形式讓小組之間競爭,效果較為明顯。

初聽歌曲後我簡要介紹歌曲的內容及創作背景,又加深了對藏族的瞭解。通過提問,在聆聽中感受起伏的旋律象一條通往北京的金色大道,讓學生在演唱時注意旋律的起伏以及一字多音,在師生互動中引導學生一步步走進藏族,表現歌曲的感情。

多種形式的反覆演唱幫助學生把握歌曲風格,達到熟練演唱的目的。欣賞藏族舞蹈,感受藏族舞蹈的魅力還有助於激發學生的表現力。最後在歌唱、舞蹈和打擊樂器的渲染中課堂氣氛逐漸達到了高潮.雖然表演不是那麼地道,但是同學們興趣盎然,到下課還意猶未盡呢!

這首歌最難的是最後一句“巴塘北京緊相連”的節奏不容易把握。因此前面的鋪墊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學藏族話“巴扎黑”時,順帶説出“唱啊跳啊巴扎黑”,很自然地過渡到“巴塘北京緊相連”這一句,較好地解決了難點。教學中有一個班我沒有按這樣的方式練習逐步推進,結果學生很難唱好。最後又回到前面再次學習。所以突破難點方法很重要。另外,在第一個班學習這首歌時,我的教學時間顯得不夠,原因是整節課教學節奏慢了一些,經過調整後,課堂緊湊,凸顯了效果。

《北京》反思 篇13

《北京》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二組課文裏面的一篇課文。這組課文共由《識字二》《歡慶》《北京》《我們成功了》《看雪》這幾篇課文組成。全組課文都是圍繞“愛祖國”來進行選材編排的。其內容突出了歌頌祖國的悠久歷史、大好河山、燦爛文化和民族精神,其目的是培植學生愛祖國、愛首都、愛中華民族的情感。《教參》要求在本組課文的教學中要多讓學生進行朗讀,在讀中感悟文中藴涵的思想感情,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同時要求學生課前蒐集相關資料,加深對祖國的瞭解和認識,從而激發學生對祖國的讚美、熱愛之情。

《北京》是我們祖國的首都,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我想作為每個中華兒女都應該知道。但作為國小二年級的學生來説,他們雖然對北京略知一二,但北京到底有哪些美麗的地方?“美”在哪裏?如果沒有去過北京的孩子或沒有父母幫助認識北京的孩子可能都不是很清楚吧!但讓這些孩子能更直觀地認識北京,讓其心走進北京,熱愛北京。我想這是一個語文老師教會孩子學會熱愛祖國、熱愛祖國燦爛悠久的歷史的第一步吧!所以我決定選下這篇課文,在 “教學開放周”活動中,讓我自己和學生一起去更多地感受、瞭解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北京。

選定課文後,我就在想,北京雖然常掛在我們的嘴邊,其實它離我們還是很遠的,它到底是怎樣的一座城市對於孩子們來説更是模糊的。而本組課文又要求通過學習,讓學生能更直接地感受到祖國的美。

於是我在執教之前安排了自己和學生收集與“北京”有關的資料“三步曲”。我首先要學生蒐集北京的歷史資料,對“北京”這座城市的歷史有大致瞭解;接着我要學生蒐集北京到底有哪些 “美麗”的地方;最後我按課文內容有的放矢地佈置學生收集“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柏油馬路”“立交橋”、“名勝古蹟”、“優美公園”“高樓大廈”等,讓學生把對“北京”的認識從整體到部分進行“聚焦”,抓住重點對北京的美通過“窺一斑見全豹”的形式呈現出來。結果學生興趣昂然,每個孩子都通過電腦、摘抄、剪貼等多種途徑認識、瞭解了北京。

經過課前蒐集資料,學生對北京已有了許多認識和了解。在教學過程中,我便把“朗讀指導”與“美景展示”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課件欣賞美麗的北京的同時,再讀相關文字,邊讀邊想書上所描寫的是否和課件展示的一樣,做到“圖文並茂”,使學生對北京的認識由抽象到直觀,由表象到內化。這樣就能更好的“讀”,更深透的“悟”。

《北京》反思 篇14

“教什麼遠比怎麼教重要的多!”對於此話我深信不疑。一直以來,我們的詞語教學內容幾乎一成不變,無非就是出示本課綠線條和田字格里的的生字所在的生字新詞,指導學生讀讀並説説詞語的意思。

這樣的詞語教學呆板、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趣何從談起?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要學會改變!學會創新!為激發學生學習生字新詞的興趣,並更好地為學習課文服務,我們應該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發揮我們的才情與智慧,潛下心來對詞語教學的內容進行精心的設計。

《北京》反思 篇15

《北京》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二組課文裏面的一篇課文。這組課文共由《識字二》《歡慶》《北京》《我們成功了》《看雪》這幾篇課文組成。全組課文都是圍繞“愛祖國”來進行選材編排的。其內容突出了歌頌祖國的悠久歷史、大好河山、燦爛文化和民族精神,其目的是培植學生愛祖國、愛首都、愛中華民族的情感。《教參》要求在本組課文的教學中要多讓學生進行朗讀,在讀中感悟文中藴涵的思想感情,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同時要求學生課前蒐集相關資料,加深對祖國的瞭解和認識,從而激發學生對祖國的讚美、熱愛之情。

《北京》是我們祖國的首都,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我想作為每個中華兒女都應該知道。但作為國小二年級的學生來説,他們雖然對北京略知一二,但北京到底有哪些美麗的地方?“美”在哪裏?如果沒有去過北京的孩子或沒有父母幫助認識北京的孩子可能都不是很清楚吧!但讓這些孩子能更直觀地認識北京,讓其心走進北京,熱愛北京。我想這是一個語文老師教會孩子學會熱愛祖國、熱愛祖國燦爛悠久的歷史的第一步吧!所以我決定選下這篇課文,在 “教學開放周”活動中,讓我自己和學生一起去更多地感受、瞭解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北京。

選定課文後,我就在想,北京雖然常掛在我們的嘴邊,其實它離我們還是很遠的,它到底是怎樣的一座城市對於孩子們來説更是模糊的。而本組課文又要求通過學習,讓學生能更直接地感受到祖國的美。

於是我在執教之前安排了自己和學生收集與“北京”有關的資料“三步曲”。我首先要學生蒐集北京的歷史資料,對“北京”這座城市的歷史有大致瞭解;接着我要學生蒐集北京到底有哪些 “美麗”的地方;最後我按課文內容有的放矢地佈置學生收集“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柏油馬路”“立交橋”、“名勝古蹟”、“優美公園”“高樓大廈”等,讓學生把對“北京”的認識從整體到部分進行“聚焦”,抓住重點對北京的美通過“窺一斑見全豹”的形式呈現出來。結果學生興趣昂然,每個孩子都通過電腦、摘抄、剪貼等多種途徑認識、瞭解了北京。

經過課前蒐集資料,學生對北京已有了許多認識和了解。在教學過程中,我便把“朗讀指導”與“美景展示”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課件欣賞美麗的北京的同時,再讀相關文字,邊讀邊想書上所描寫的是否和課件展示的一樣,做到“圖文並茂”,使學生對北京的認識由抽象到直觀,由表象到內化。這樣就能更好的“讀”,更深透的“悟”。

《北京》反思 篇16

在這次的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在字詞得教學中,節奏不夠緊湊,花的時間過多。生字組詞朗讀的時候,可以學生先組詞,學生不能組詞的,教師再補充,這樣更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組詞應該將詞語板書,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説,看着生字讀詞語,有一定的難度。

2、課前準備沒有做好,孩子們在讀的時候並不是很順暢,速度比平時要慢幾倍,就是平時讀得好的孩子也是嗑嗑巴巴的,本應該是課前的功夫全用到課上來了,所以課進行的很慢,不能按正常的進度進行。

我想,在常規課堂教學過程中我還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改進,讓孩子們能更加輕鬆愉悦地上好每一堂課,學好每一個知識點。

《北京》反思 篇17

北京雖然常掛在我們的嘴邊,其實它離我們還是很遠的,它到底是怎樣的一座城市對於孩子們來説更是模糊的。而本組課文又要求通過學習,讓學生能更直接地感受到祖國的美。所以在上課之前我為孩子們找了視頻——魅力北京。從各方面讓孩子對北京有一個初步的印象。

課前我也讓學生蒐集北京到底有哪些“美麗”的地方;最後我按課文內容有的放矢地佈置學生收集“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柏油馬路”“立交橋”、“名勝古蹟”、“優美公園”“高樓大廈”等,讓學生把對“北京”的認識從整體到部分進行“聚焦”,抓住重點對北京的美通過“窺一斑見全豹”的形式呈現出來。結果學生興趣昂然,每個孩子都通過電腦、摘抄、剪貼等多種途徑認識、瞭解了北京。

當學生初知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後,我再引導學生快速閲讀,邊讀邊找文中寫到了北京的哪些地方美麗?當學生找出北京這些具有代表性的美麗地方後,我再引導學生學習文中是怎樣來把這些美麗的地方寫具體的。最後讓學生回顧全文,感受北京的美,從心底發出讚歎:北京真美呀!我們愛北京!我們愛祖國的首都!就這樣遵循從整體-部分-再回歸整體的教學原則,也遵循了低年級學生對事物認識、瞭解的認知規律。同時也讓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情感的深化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