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學反思(精選19篇)

大班教學反思 篇1

-一、活動目標的反思:活動目標在活動中起着導向的作用,目標的制定要全面,符合幼兒的實際。根據本班幼兒的的年齡特點,我制定了以下兩個個目標:

大班教學反思(精選19篇)

(1)瞭解《小黑魚》這個繪本故事的主要情節,並樂意講述。(2)嘗試在困境中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培養樂觀向上的性格。

第一個目標在活動中基本達成,幼兒能學會用老師提供的線索來閲讀,並樂意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故事。第二個目標的達成較難,因為比較籠統空洞。建議在幼兒熟悉故事內容後遷移經驗到生活中來達成。

二、 活動過程的反思:

(一)思得1.繪本的教學對幼兒來説很新穎的,尤其是小黑魚繪本幼兒都沒有接觸過,幼兒對於故事很感興趣。

2.剛開始我給幼兒提供閲讀的線索,讓幼兒帶着問題閲讀。這問題的提出,幼兒的閲讀活動就是尋找答案、揭密的過程。他們會很期待書中到底藏着什麼樣的祕密。一條條線索的提供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出來,很開心。

3.活動最後環節讓幼兒欣賞小黑魚的視頻,幼兒看着故事一起再次完整欣賞。幼兒都喜歡這樣的形式。

(二)思失:

1.教學設備的運用。在活動中,我利用幻燈片給幼兒提供線索。可惜的是沒有讓幼兒看到書本。如果幼兒在分段欣賞繪本後自己在翻一翻、看一看會更好。

2.教育契機的應變。在活動的最後小魚們把大魚趕走了,幼兒都很開心,如果教師在這時點出團結力量大,讓幼兒感受小魚團結精神會更好。

大班教學反思 篇2

因課程的安排,星期五上午我執教了一節社會活動課——《我是誰》。一開始我以為只要幼兒會念這首兒歌,課堂效果應該就會還好,但是在本次社會活動中,我忽視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讓幼兒瞭解“我”在別人眼中是不一樣的。因為我的這個不小的疏忽,所以課堂上幼兒的活躍度不太高,有些幼兒沒有用心去念,這從他們困惑的眼神中我能覺察的到。

我並沒有完全按照教材上的思路走,而是以我自己的方式、想法來上這堂課的。一開始的導入部分我就發現自己存在很大的缺點,顯得很直白。我想導入時更應該讓幼兒產生懸念,激發他們對這堂課的好奇心理,從而讓幼兒產生一種我要學、我想學的求知心態。課堂上少數幾個幼兒在座位上竊竊私語,我並沒有直接去打斷她們説悄悄話,而是用面部表情來告訴她們要好好聽老師上課,這樣才能學到本領。她們好像意識到了,小手自然而然地放在小腿上了。

通過總結、反思這次的社會活動課,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將努力解讀幼兒的心靈,走進孩子的世界,同時還要反覆琢磨教材,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幼兒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而教師是幼兒學習的引路人,因此,教師必須為幼兒創設寬鬆的心理環境,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像本次活動一樣,平時我們往往較多的考慮怎樣保持課堂紀律,怎樣去教會幼兒,因此,雖然教學活動中的每句話,每個要求都交代的清楚準確,但幼兒始終處於非常被動的學習狀態中,自然學習效率就有不高。而我們真正應該考慮的是怎樣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讓幼兒感到寬鬆,自由,敢於積極發言,因此,教師不必提出過多的要求和限制,重要的是在幼兒求知探索的學習中,多觀察,多給幼兒一些挑戰和鼓勵,並進行適時的點撥讓幼兒真正理解語言課程的本質內容。

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還要多讀、多學、多問,以此來改進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水平,在按時、按質、按量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讓自己一步步走向優秀。

大班教學反思 篇3

古人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感恩教育應該從孩子抓起。為讓幼兒懂得。為使感恩活動融入幼兒園生活,使感恩深入幼兒的內心深處,植入幼兒心田,作為即將畢業的大班孩子,想通過此次社會活動:《感恩的心》,引導幼兒體會父母、老師、同伴及周邊所有人對自己的愛,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快樂生活離不開別人的幫助,加深孩子對愛的理解,同時,也要教育幼兒學會把自己的愛積極的反饋給別人。培養孩子擁有一顆知恩、惜恩、感恩、報恩之心。

通過此活動,我意識到預設總是美好的,想像總是無可挑剔的,但能經得起檢驗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好活動。儘管自己花了大量心思設計教案、準備教具,但實施下來卻發現與預設相比,在效果上還是有所差別。為完善此活動,現進行如下反思:

在教學中,整個活動教態很好,親切自然,流程很清晰,一環扣一環,特別是活動導入部分教師運用富有感情的語言,生動的肢體動作引導幼兒觀看傾聽多媒體故事課件《鳥媽媽救小鳥》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震撼幼兒的心靈,能切入主題引發幼兒遷移自身的家庭環境,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但整個活動中,時間過長,活動內容過多,涵蓋的面太廣,所謂面面俱到,反而會導致蜻蜓點水,沒有將每個環節的教育價值挖深挖透,使活動緊湊,達到教育目標,深入幼兒心田。因此,此教學內容可拆分為兩個活動進行,活動一以瞭解父母對自己的愛,從而激發幼兒感恩父母之情,樂意用實際行動幫父母為主體,進行展開。活動可修改為第一環節讓幼兒傾聽多媒體故事課件《鳥媽媽救小鳥》導入主題,使幼兒瞭解媽媽對子女的愛是那麼的偉大,那麼的無私,給幼兒以心靈上的震憾。第二環節出示媽媽照顧自己的多媒體圖片,並請相應的幼兒向全班幼兒講述照顧的辛勞。激發幼兒遷移經驗,啟發幼兒説説自己媽媽辛勞的照顧自己的過程,體會媽媽對自己的關心與愛護。第三環節讓幼兒觀看《牛犢救母》的故事,讓幼兒瞭解小牛為救母親可以連命都不要,感受小牛的孝順之情。在此基礎上進行第四環節,讓幼兒説説自己應該如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從而能使幼兒從內心深處出發,激發幼兒的感恩之心,報恩之情。此活動就能達到教育目標,而不是流於表面,使感恩植入幼兒心房。在延伸的第二個活動中,可以讓幼兒瞭解在他們周圍除了父母在生活中會關心照顧自己,還有許多人都在幫助着自己,可引伸出身邊的老師、同伴等等,讓幼兒變小愛為大愛,感恩幫助身邊的每一個人,做到“凡是人,皆須愛”。

每一次的實踐,都是一次提高的過程,一次對弟子規精髓更加透徹的過程,只有在一層層的抽絲剝繭中掌握弟子規教學的精華所在,使弟子規教學不斷優化,不斷完善。

大班教學反思 篇4

大班的孩子對水粉畫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但瞭解的還不夠深入。本次期中開課的內容為《我眼中的恐龍》,正好是一節水粉畫,恐龍雖然深受幼兒的喜愛,但對於畫而言,無疑是一個難點,如何把握恐龍的外形特徵,色彩與線條的運用,再加上又是一節藝術領域的水粉課,使整節課充滿了難點。

我們班孩子對水粉畫的接觸不多,大多都以線描與蠟筆畫為主。為了開展本次教學活動,在前期對幼兒進行了關於恐龍的知識經驗傳授。然後我制定了活動目標:

1、通過交流、講述自己的恐龍朋友,能夠以水粉畫的形式進行表現。

2、在水粉創作表現過程中,能夠具體突出恐龍的外形特徵,並且能夠大膽用各種色彩和線條進行表現。

在教學活動中我發現我過多引導了孩子感知恐龍的外形,而忽略了藝術領域對於美得追求,孩子們都把水粉筆當做記號筆來使用,只有少部分的孩子對恐龍進行了色彩的裝飾,大部分的孩子都着重於恐龍的外形而不敢大膽的下筆,在這一方面在下次教學活動時我需要進行改善。本次教學活動孩子們的大致表現還是相當不錯的。特別在圖畫的完成度上,雖然色彩的裝飾還不是很足夠,但在線條運用上表現得還是相當不錯的。在今後活動中,會把更多的水粉畫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讓幼兒不只是單純的畫,而是在體驗美得感受。

大班教學反思 篇5

《草叢中的小老鼠》這段樂曲詼諧、歡快、跳躍,彷彿將你帶入一個無憂無慮的叢林童話世界。整個音樂分段清晰,節奏分明,每段的旋律風格迥異,易於孩子快樂、自由地想象,能隨樂表現小老鼠一天的愜意生活,針對幼兒年齡特點來説具有可感性、可接納性,我覺得相當符合幼兒園音樂欣賞的選材要求。在本次活動中通過音樂欣賞讓幼兒想象音樂,在想象的基礎上用語言和肢體動作,將音樂形象、自主地表現出來,從而達到較好地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的目的。本次活動目標為以下兩點:1、感受樂曲詼諧、歡快、跳躍的風格特點,感知小老鼠機敏可愛的音樂形象。(教學難點)2、嘗試聽辨樂曲旋律的變化,用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形象和內容。(教學重點)

1、節奏前置,難點提前突破

在活動中,我採用節奏前置感知,開展了節奏遊戲《切土豆》“切切切切切土豆”,通過師幼用手掌切土豆動作的遊戲來提前熟悉和感受節奏、表現節奏,感知樂曲中反覆出現的《草叢中的小老鼠》中典型的節奏型。練習樂曲中的典型節奏採用了樂曲先部份感知的方法,讓難點分解突破,也即為整段音樂賞析做了準備。在活動中孩子們也感到輕鬆、愉快,每個小朋友都很投入,這既激發了孩子的興趣,也集中了孩子的注意力。

2、音樂故事,幫助故事理解

讓幼兒直接欣賞感知音樂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在活動中,我藉助了音樂故事,幫助幼兒理解記憶音樂的結構和情感(講述和音樂結合的形式),根據音樂創編了這樣一個故事:森林裏住着一羣可愛的小老鼠,它們每天都會排着整齊的隊伍出去玩,可是總會有一些調皮的小老鼠跑出隊伍又跑回來。走着走着,突然聽見了“獅子”的聲音,再聽一聽,原來不是的;又聽到了“老虎”的聲音,再聽一聽,又不是的。今天的叢林很安全,它們趕緊把亂了的隊伍整理一下,開始爬上山坡,然後從高高的山坡上滑下來!小老鼠往前走啊走,它們來到了一片美麗的草地上:花兒開得美美的,很多很多的蝴蝶、蜜蜂都在跳舞,他們好開心地啊!天黑了,小老鼠們趕緊回家了!

故事情節與音樂的分段匹配,幫助了幼兒對音樂的理解,從而提升了幼兒聽辨音樂、理解音樂的能力

3、肢體遊戲,靈動表現音樂

音樂是流動的、抽象的,怎樣讓孩子感受樂曲“詼諧、歡快、跳躍的風格特點,感知小老鼠機敏可愛的音樂形象”,並能表現出來。經過反覆思考,不斷嘗試,最後,我借用“手指”、“手掌”等肢體遊戲,以生命的律動,來反映小老鼠活潑靈動的音樂形象。

4、教具使用,再添情趣魅力

在最後一個環節集體遊戲表演中,為孩子們精心設計了小老鼠的“長門牙”,孩子們粧扮成小老鼠,使幼兒在集體表現活動中更為形象,更有趣味性,整個音樂活動表演情趣盎然,大大激發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得到了極好的音樂體驗。

大班教學反思 篇6

大班階段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孩子的理解能力增強,對周圍事物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能夠積極地運用感官去探索周圍的世界。現在的幼兒大多生活在城市當中,他們對自己所處的環境較為熟悉,對於農村孩子的生活知之甚少,但卻具有強烈的好奇。《我砍倒了一顆山櫻花》這個讀本運用生動、形象的畫面,優美的語言、有趣的情節,向人們講述了“我”的童年生活。本活動有利於在閲讀中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培養幼兒的閲讀興趣,符合幼兒語言發展的需要。

本活動的主目標定位於“閲讀繪本,分享故事中“我”的童年趣事,感受童年生活的自由快樂與無限樂趣;嘗試自主閲讀,能用熟練連貫的語言講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體驗童年生活的樂趣”。因為學前閲讀的重點是閲讀畫面,理解畫面傳達的信息,讓幼兒更多地從畫面中獲取信息。幫助幼兒概括、提升、拓展經驗,符合大班幼兒的認知水平。

活動主要運用參與式的閲讀方式,既有集體閲讀(ppt),又有幼兒自主閲讀(人手一本小書),環節清晰,過渡自然,環環相扣,重點突出,具有可操作性。教師以讀本中主人公“我”的身份,帶幼兒走進“我”的童年時代,激發了幼兒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慾。

活動的開始部分以“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你看到的這個小山村是什麼樣的?”。通過觀察講述、調動幼兒已有經驗。接着教師以讀本主人公的身份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這是我小時候住過的地方,我和我的小夥伴們在這裏度過了快樂的童年,還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令人難忘的事情。今天,我給大家講一講我童年的故事”。

集體閲讀環節,教師仔細研究讀本,對繪本進行適當調整,製作成PPT。抓住重點畫面,設計核心問題,讓幼兒帶着問題觀察畫面,把“説”的機會留給孩子。生動有趣的畫面,讓幼兒體會“我”的童年生活的自由與快樂,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幼兒自主閲讀環節,給幼兒留有探索的空間,激發幼兒閲讀的興趣,符合大班幼兒的認知特點。

大班教學反思 篇7

有幸參加社會學科組的園本培訓社會學科組教學研討活動;此次研討的主題是“教學活動中學習情境的設計”,根據這一要求,我進行了選材,也看了很多社會課。最終發現繪本《勇氣》比較分合我們的研討主題,並且它講述的就是孩子在生活中遇見的一些小事,源於幼兒的生活經驗,是當下孩子們也比較缺乏勇氣,一次最終確定這一活動。

此次活動主要包含四個環節:

一、談話導入——引出勇氣。

二、勇氣的多種形式。

1、傾聽故事瞭解勇氣的多種形式。

2、回憶勇氣,加深印象

3、歸納提升,理解勇氣(這裏我第一次試上不分主次都進行了拓展,延伸到生活中。經過研討,我們組的成員一致認為,過於囉嗦,因此,這次錄像中我就勇敢、主動進行了適當延伸,其他一帶而過。)

三、遷移經驗,分享勇氣。

1、記錄繪畫。

2、幼兒交流繪畫內容。

3、教師總結。

四、結束部分。

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我主要採取了情境教學法,活動後發現了一些不足:課堂教學中,當談到某一話題,很多孩子就延伸到其他方面去;課堂比較混亂。這是我應該及時的停止,進行適時的引導,告訴幼兒認真傾聽,關注幼兒長遠發展,但是這方面,我做的還不夠。二、教師的教態語言不夠精煉。如:教學過程中平凡使用“是呀,恩”等詞。三、教師關注全體的意識不強,在教學活動中,有些幼兒目光遊離,教師沒能很好的關注全體。

社會活動很重要的一點是情感的體驗,並且我們想讓大家看到通過這節課孩子們學到了什麼。因此在試上錄像後,我們組的成員,建議把第四部分“結束部分”改為拓展延伸,即設計一個遊戲環節讓孩子真正的去體驗勇氣。設想為:一、孩子們我們知道什麼是勇氣了,想不想去體驗一下?二、在操場把很多的輪胎、平衡木擺放好,並含有一定的難度,讓孩子一個個攀爬過去。三、帶領幼兒回到教室,問他們你們覺得自己怎麼樣?在玩的過程中,你覺得哪點表現你有勇氣?是哪一種勇氣呢?

大班教學反思 篇8

“為什麼説這是一個難忘的擁抱節呢?”

幼兒紛紛舉手回答説:“因為大熊改正了缺點,有了好朋友。”

“小動物原諒了大熊,和它還是做了好朋友。”

“那我們小朋友有沒有做錯過事,有沒有和小朋友鬧過矛盾呢?此刻你們原諒他們了嗎?如果你已經原諒了他,那麼就輕輕地走過去和他擁抱一下,親一親。”

幼兒在音樂聲中,和同伴抱一抱,親一親,有些幼兒都感動地哭了出來。

此刻的幼兒多數為獨生子女,在家為龍為鳳、驕橫霸道,與小朋友相處也是自私自利、不懂謙讓。常常看到有的孩子做錯了事情還不知悔過,從而失去更多朋友。為了讓孩子們學會交往、善待朋友,我設計了《大熊的擁抱節》這一活動方案,讓幼兒在欣賞故事的同時,明白霸道的行為會讓自己失去很多朋友,使幼兒領悟到“知錯就改”還是會得到朋友的原諒的,以此教育幼兒要珍惜友誼,與同伴友好相處。

本活動中PPT的運用,給了幼兒一個驚喜,他們聽故事時個性專注,加上班得瑞的音樂背景,使故事聽起來個性有感染力。講述表演環節幼兒簡單地就掌握了故事資料,而且對主角表情、語氣拿捏得也很準確。在為大熊想辦法、改正缺點的時候,看到有的幼兒,恨不能把各種好事都説出來讓大熊去做,我理解了他們的良苦用心,最起碼一點:孩子們是善良的,是具有同情心的。以至於之後“大熊打開門,看到小動物們全來了”,小朋友們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這説明孩子們都是渴望友情,需要友誼的。最後,讓幼兒自己過一個擁抱節時,我聽到了這樣的聲音“上次是我不對,我不該搶你的玩具,你能原諒我嗎?”“當然原諒你了,我們還是好朋友呀!”説完,他們又緊緊地擁抱在一齊。我想,看到這一幕,我們這次活動的目的是圓滿完成了。

大班教學反思 篇9

今天的體育活動你我同行,我藉助了墊子讓孩子們進行遊戲,為了使幼兒能在遊戲中得到更多的樂趣,活動開始部分的熱身運動,我以集體遊戲的形式展開,幼兒跟着老師聽音樂進場。通過同伴間的互動,使幼兒的全身得到了運動。活動的第二個環節我讓幼兒自由討論墊子的多種玩法,有單人玩引導到多人合作玩,緊扣活動目標,孩子們都迫不及待的在我面前展示自己的玩法,但由於我準備的墊子太大的原因,活動中我直接讓幼兒嘗試多人合作的玩,這也是緊扣活動的目標,讓幼兒感受與同伴合作玩的樂趣,在這一環節中,我利用魔墊變變變貫穿起來,魔墊變大傘,變小河,變圍牆,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增加了遊戲的趣味性,充分發揮了幼兒做為活動主體的作用,讓幼兒在無形中身體的協調性得到了鍛鍊,感受了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在課程設計和實施的過程中,還有許多的不足,請各位評委老師給與指導,謝謝!

大班教學反思 篇10

一、設計意圖:到了大班幼兒喜歡玩有競爭的遊戲,且與同伴合作意識增強故本次《快樂做運動》活動的設計基於大班孩子這一特點,通過創設情景“螞蟻搬運糧食準備過冬”來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怎樣搬運糧食呢?導入學習重點:兩人不直接用手合夾一個球向前走的方法。通過遊戲“創設螞蟻搬運糧食所要經過的路線”,發展幼兒的跑、跨跳、平衡、鑽等綜合運動能力,培養幼兒克服困難的精神及增強同伴合作的意識。進而讓幼兒體會到遊戲的樂趣並在愉悦的遊戲中完成整個教學目標。

二、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跑、跨跳、平衡、鑽、不直接用手夾球向前走等綜合運動能力,提高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2、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和萌發同伴合作意識及克服困難的精神。

3、遵守遊戲規則。

三、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學習兩人不直接用手夾一個球向前走。

活動難點:培養幼兒克服困難的精神及增強與同伴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四、活動準備

1、牛奶箱、球、平衡木、鑽圈、“樹林”、筐筐、起點標記、箭頭標記、音樂、運動圖譜。

2、場地佈置:

五、活動過程

(一)在音樂伴奏下,師幼一起做熱身操。播放音樂《幼兒啦啦操牛奶歌》。

教師扮螞蟻媽媽,帶領幼兒(扮小螞蟻),隨音樂做熱身操《螞蟻操》。

教師指導語:孩子們,今天天氣真不錯呀!我們來鍛鍊鍛鍊吧!要求跟節奏、有力度做熱身運動。

(二)小螞蟻練本領

教師指導語:冬天就到了我們要準備過冬的糧食,請小朋友搬運糧食。導入活動學習兩人不直接用手夾一個球向前走。

1、出示球讓幼兒探索、嘗試兩人不直接用手合夾一個球,怎樣夾,球不會掉下。重點強調“不直接用手,兩人合夾一個球”。鼓勵幼兒探索可用身體的哪些部位夾球。

2、請個別幼兒示範夾球,並講解幼兒夾球的情況。

3、請幼兒找個寬鬆的地方練習兩人合夾一個球向前走,同時強調不能直接用手喔!

(三)遊戲“小螞蟻搬運糧食”

1、小朋友的本領練得真好,我們開始搬運“糧食”吧!遊戲前出示運動圖譜。教師介紹路線:從起點出發,兩人手拉手先跳過水溝,繞過樹林,再走過獨木橋、鑽過山洞,來到草地兩人一起夾好球向前走,走到筐筐處把球投入筐內,最後兩人手拉手往箭號方向跑回。

2、請兩個幼兒示範遊戲玩法。強調遊戲規則,兩人跨跳水溝、繞過樹林、往箭號方向跑回時一定要手拉手,夾球時不能直接用手,跑回後手拍下一位小朋友,自己站到隊伍的後面。遊戲繼續進行。

3、幼兒分兩組進行第一次遊戲。(兩人夾球向前走的路線較短)

4、第二次遊戲:增加難度,兩人夾球向前走的路線拉長,同時加寬“水溝”,要求幼兒克服困難與同伴合作完成。

5、第三次遊戲,兩組幼兒進行比賽,強調遊戲規則。(兩人跨跳水溝、繞過樹林、往箭號方向跑回時一定要手拉手,夾球時不能直接用手,跑回後手拍下一位小朋友,自己站到隊伍的後面。)(播放音樂甩葱歌)

(四)教師帶領幼兒做放鬆動作。

1、我們玩得真開心,小螞蟻搬運了足夠的糧食,很累了,跟教師一起做放鬆動作吧!(播放音樂“彩虹的約定”)

2、簡單講評幼兒的活動情況。同時讓幼兒感受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

3、整理材料,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本次《快樂做運動》活動的成功之一在於通過創設情景“螞蟻搬運糧食準備過冬”來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怎樣搬運糧食呢?搬運糧食要經過哪些路線呢?以此讓幼兒自然從練本領開始學習。問題情景的創設有助於促使幼兒發現本次活動的學習重點:兩人不直接用手合夾一個球向前走的方法,進而有效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成功之二在於本次活動以遊戲的形式貫穿始終,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增強跑、跨、跳、平衡、鑽、不直接用手夾球向前走等綜合運動能力。在活動中探討不同的夾球方法,同時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精神及於同伴合作的意識。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有效完成了動作技能的練習,真正讓幼兒體驗趣味體能運動的快樂。

成功之三在於教師將遊戲分層次實施,從易到難。充分運用運動圖譜,讓幼兒明白並遵守遊戲規則的前提下,遊戲進行三次:第一次夾球走的路線較短;第二次夾球走的路線拉長,且加大跨跳寬度,在遊戲中要求幼兒手拉着手共同合作完成;第三次以比賽的形式進行,到了大班幼兒喜歡玩有競爭的遊戲,且會為比賽中的夥伴喊“加油、鼓勁!”充分體現了“團結與合作”的精神。讓幼兒體會到遊戲的樂趣並在愉悦的遊戲中完成整個教學目標。

大班教學反思 篇11

——幽默對待因受挫而生氣的孩子

今天的數學活動是“找出數字的好朋友”,很多小朋友一下子就説出了黑板上的數字的好朋友,即少一和多一的數字。但是一向被爸爸媽媽捧在天上的朵朵卻連着説錯了兩個,我請她坐下來再好好想想,待會兒再請她來找別的數字的朋友,轉而請了別的小朋友。沒一會兒,坐在莉莉邊上的小朋友大聲喊道:“老師,莉莉哭了。”莉莉一直被爸爸媽媽寵着,很少受到挫折,因而一小點的挫折就讓她感覺自己很受傷很委屈,難受地哭了起來。莉莉沒有找到數字的好朋友已經是一個既定的事實,單純的鼓勵她“其實你很棒的”這樣的話就顯得蒼白無力了。正所謂從哪兒跌倒就從哪兒爬起來,我就要用幽默的語言幫助其從她跌倒的地方爬起來。

案例實錄:

教師:“呀,你們聽。數字寶寶8正在哭呢!嗚…嗚”

幼兒:“老師,哪兒有哭聲呀?”

教師:“你再仔細聽,嗚…嗚,聽見了吧!”

幼兒:“老師,好像真的有哭聲呢,我也聽見了。”

幼兒:“我好像也聽到了呢,真的有,它在哭。”

孩子們被我説的像真的一樣的描述給感染了,感覺自己真的聽到了數字8的哭聲。此時莉莉已經進入到我説的情景中,但是沒有很積極的融入,依然在旁觀。

教師:“我來問問它,為什麼哭呀?”“哦,原來是沒有好朋友了,它覺得很孤單。它還説,莉莉是她的小主人,她一定能幫它找到好朋友的。”

莉莉:“老師,對,我是8的小主人,我可以的幫它找到好朋友的。它的好朋友是7和9。”莉莉顯得很激動,也很自豪。

教師:“你們聽,數字8笑了。哈哈…哈哈,莉莉幫它找到了好朋友,它不孤單了,可以和朋友一起玩兒了。它叫我謝謝莉莉呢。”

分析:如果在莉莉受挫時教師置之不理,任由其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莉莉就有可能因為這次受挫而開始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變得不自信,對科學活動的積極性也會減弱。而教師用風趣幽默的態度設置情景,巧妙地幫助莉莉搬掉這塊絆倒自己的石頭,讓她從自己跌倒的地方站起來,重新回覆自信。

大班教學反思 篇12

(一)從活動現場孩子們的情緒熱烈、狀態良好、參與積極幾個方面來看,這個教育內容的選擇是恰當的,因為要基於孩子的經驗,因此他們能十分真實地表達自己的認識與看法,而且內容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如制訂用錢計劃對他們來講是全部的要求,此外,面隊眾多的物品及玩樂場所,他們需要全面觀察思考,做出選擇。同時,錢款又是必須限制在10元錢以內。這是一次整合現有才智的考驗,此外,在小組合作中又必須要統一意見,這對正在學習合作進程中的孩子來説,也是一次挑戰。完成以後,他們明顯的又前進了一步。

(二)教育活動設計的意圖是希望孩子通過直接體驗來學習,這是符合“教育者是活動的引領者,受教育者則是活動的體驗者”的原則。我們相信,這是二期課改新理念指引下的重要教育原則。本活動的情景設計,大大激發了孩子們參與的動機,他們不僅在活動中感受到學習的興趣,還體悟到與人合作的快樂,而且在自主體驗之後,把所獲的認知經驗內化為自身的關鍵經驗。

(三)活動的每一段落都是精彩的,因此,哪一段也捨不得刪去,以致整個活動時間過長,雖然孩子始終十分投入,但畢竟這是遺憾的地方。説明教師在設計時預計不足,特別是當最後,小組沒有用足10元錢,這是意料之外的。於是對多餘的“錢款怎麼辦”又展開了新一輪的討論,當然是可以把它列入延伸部分。問題是此題、此情、此景是容不得“適可”而止的,因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幼兒的情緒一旦冷卻以後,可能很難再次重振。

大班教學反思 篇13

由於活動時間臨近結束,我沒有出面干涉。在講評時,我把剛才看到的一幕告訴了全班小朋友,並組織幼兒討論一個玩具大家都想玩怎麼辦?幼兒反應積極,都舉起小手。然而,他們的回答大同小異:我謙讓,讓別人先玩。雖然我進行了引導,但仍沒有幼兒講出別的辦法。我詫異:這是他們真實的想法嗎?要知道,他們還只是五六歲的孩子!當我再次審視孩子們時,發現那一雙雙本應天真無邪的眼睛中流露出與他們年齡不相稱的順從。無可否認,謙讓是一種美德,但它絕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假如我們的教育只能使孩子違心的謙讓,那它不是教育的失敗嗎?

我決定展開主題活動,讓幼兒想出更好的辦法,既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又不傷害別人。在我的啟發下,幼兒提出,可兩個人一起玩、輪流玩,也可用交換、競賽等方法確定玩者。我鼓勵幼兒大膽地把這些經驗運用於實踐。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張釗想用趙-巖手裏的水彩筆,就拿了自己的書去跟他交換。趙-巖當時正畫得起勁,沒有答應。張釗不死心,耐心的把自己的書一頁頁翻給趙-巖看,還不停地介紹自己的書怎麼有意思。終於,趙-巖被吸引住了,同意了交換。

看着滿心歡喜的兩張小臉,我忽然覺得,教育不就是培養一種生活智慧嗎?當我們的孩子運用這些智慧輕鬆自如的面對生活時,他們肯定會更快樂、更自信。我想,這也是教育對多元化世界的一種應答。

區域活動時,小朋友們邊建構邊交流,心情非常愉快。王志偉小朋友突然抬起頭,好奇地問:“老師,‘節約’是什麼?是不是男人和女人約會?”接近學期尾聲,我也發現小朋友們似乎成熟了許多,對男女性別特別敏感,常常發現或是男女生勾肩搭背,或是偷偷地親一下臉,特別是王志偉小朋友,也許是家長不太管的原故,也許是言情電視看得太多的原故吧,他總是抱住幾個漂亮的小女孩時不時地親一下,所以他竟會把“節約”當成是男人和女人約會,這是一個很好的隨即教育機會,活動結束後,我就讓孩子們一起討論這個問題。

首先,我在黑板上大大地寫了兩個字“節約”,我問:“小朋友,你們認識這兩個字寶寶嗎?”大家齊聲説:“知道,是節約。”我又問:“節約是什麼意思呢?”這下象打開了話匣子,有的説:“節約用水,就是用水省一些。”有的説:“節約用電,就是要隨手關燈、關電器。”又有的説:“節約用紙,就是不要浪費白白的紙,也就保護大樹了,因為紙是用大樹做的。”我又問:“那又為什麼要節約用水、用電、用紙呢?”這時馬昕宇臉上非常嚴肅地説:“昨天,我在電視裏看見,有一個地方沒有草地、大樹,不下雨,好久沒有水了,大家快要乾死了,他們就派了五個人去尋找水,結果四個人乾死餓死了四個人,回來了一個人,而且也沒有找到水,幸虧科學家來到那裏考察後,用一架大機器鑽開地面,才在很深很深的地下找到一點水,後來他們每天用水非常節約,一個小孩不小心打翻了半碗水,大家都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頓。”這個故事一講馬上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周稜説:“剛才,沈一成就用手指摁住水龍頭,浪費了很多水。”周之惠説:“趙玲今天畫畫用了六張紙,每張紙上都畫了幾筆。”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的,小朋友把平時看到的不節約的行為都一一例舉,説着説着,小朋友們還意識到時間也應該節約,節約(珍惜)時間會學到更多本領。

可是當孩子們分散活動時,王志偉又輕輕地跟我説:“老師,媽媽就是跟爸爸説---你再這樣下去,你就去‘節約’吧。”我聽了馬上意識到剛才理解錯了,王志偉媽媽指的是“節育”而不是“節約”(可能他媽媽普通話不太準)。這該怎樣給孩子解釋呢?我隨手拿起一本《袋鼠媽媽的故事》書,跟孩子説:“你看袋鼠媽媽的袋子裏裝了幾隻小袋鼠呀?”“一隻。”“對呀,多生了寶寶媽媽的袋子就裝不下了,你媽媽生了哥哥和你,要好好照顧你們,他們也感覺很累了,所以媽媽認為生孩子也要節約,不能再生了,你懂了嗎?”王志偉歪着小腦袋想了一會兒,點點頭説:“老師,我懂了。”雖然看上去,有些似懂非懂,但是我相信有了一個大概的輪廓這個難題隨着時間的推移,孩子慢慢會清楚的。

大班教學反思 篇14

一、設計意圖:到了大班幼兒喜歡玩有競爭的遊戲,且與同伴合作意識增強故本次《快樂做運動》活動的設計基於大班孩子這一特點,通過創設情景“螞蟻搬運糧食準備過冬”來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怎樣搬運糧食呢?導入學習重點:兩人不直接用手合夾一個球向前走的方法。通過遊戲“創設螞蟻搬運糧食所要經過的路線”,發展幼兒的跑、跨跳、平衡、鑽等綜合運動能力,培養幼兒克服困難的精神及增強同伴合作的意識。進而讓幼兒體會到遊戲的樂趣並在愉悦的遊戲中完成整個教學目標。

二、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跑、跨跳、平衡、鑽、不直接用手夾球向前走等綜合運動能力,提高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2、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和萌發同伴合作意識及克服困難的精神。

3、遵守遊戲規則。

三、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學習兩人不直接用手夾一個球向前走。

活動難點:培養幼兒克服困難的精神及增強與同伴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四、活動準備

1、牛奶箱、球、平衡木、鑽圈、“樹林”、筐筐、起點標記、箭頭標記、音樂、運動圖譜。

2、場地佈置:

五、活動過程

(一)在音樂伴奏下,師幼一起做熱身操。播放音樂《幼兒啦啦操牛奶歌》。

教師扮螞蟻媽媽,帶領幼兒(扮小螞蟻),隨音樂做熱身操《螞蟻操》。

教師指導語:孩子們,今天天氣真不錯呀!我們來鍛鍊鍛鍊吧!要求跟節奏、有力度做熱身運動。

(二)小螞蟻練本領

教師指導語:冬天就到了我們要準備過冬的糧食,請小朋友搬運糧食。導入活動學習兩人不直接用手夾一個球向前走。

1、出示球讓幼兒探索、嘗試兩人不直接用手合夾一個球,怎樣夾,球不會掉下。重點強調“不直接用手,兩人合夾一個球”。鼓勵幼兒探索可用身體的哪些部位夾球。

2、請個別幼兒示範夾球,並講解幼兒夾球的情況。

3、請幼兒找個寬鬆的地方練習兩人合夾一個球向前走,同時強調不能直接用手喔!

(三)遊戲“小螞蟻搬運糧食”

1、小朋友的本領練得真好,我們開始搬運“糧食”吧!遊戲前出示運動圖譜。教師介紹路線:從起點出發,兩人手拉手先跳過水溝,繞過樹林,再走過獨木橋、鑽過山洞,來到草地兩人一起夾好球向前走,走到筐筐處把球投入筐內,最後兩人手拉手往箭號方向跑回。

2、請兩個幼兒示範遊戲玩法。強調遊戲規則,兩人跨跳水溝、繞過樹林、往箭號方向跑回時一定要手拉手,夾球時不能直接用手,跑回後手拍下一位小朋友,自己站到隊伍的後面。遊戲繼續進行。

3、幼兒分兩組進行第一次遊戲。(兩人夾球向前走的路線較短)

4、第二次遊戲:增加難度,兩人夾球向前走的路線拉長,同時加寬“水溝”,要求幼兒克服困難與同伴合作完成。

5、第三次遊戲,兩組幼兒進行比賽,強調遊戲規則。(兩人跨跳水溝、繞過樹林、往箭號方向跑回時一定要手拉手,夾球時不能直接用手,跑回後手拍下一位小朋友,自己站到隊伍的後面。)(播放音樂甩葱歌)

(四)教師帶領幼兒做放鬆動作。

1、我們玩得真開心,小螞蟻搬運了足夠的糧食,很累了,跟教師一起做放鬆動作吧!(播放音樂“彩虹的約定”)

2、簡單講評幼兒的活動情況。同時讓幼兒感受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

3、整理材料,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本次《快樂做運動》活動的成功之一在於通過創設情景“螞蟻搬運糧食準備過冬”來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怎樣搬運糧食呢?搬運糧食要經過哪些路線呢?以此讓幼兒自然從練本領開始學習。問題情景的創設有助於促使幼兒發現本次活動的學習重點:兩人不直接用手合夾一個球向前走的方法,進而有效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成功之二在於本次活動以遊戲的形式貫穿始終,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增強跑、跨、跳、平衡、鑽、不直接用手夾球向前走等綜合運動能力。在活動中探討不同的夾球方法,同時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精神及於同伴合作的意識。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有效完成了動作技能的練習,真正讓幼兒體驗趣味體能運動的快樂。

成功之三在於教師將遊戲分層次實施,從易到難。充分運用運動圖譜,讓幼兒明白並遵守遊戲規則的前提下,遊戲進行三次:第一次夾球走的路線較短;第二次夾球走的路線拉長,且加大跨跳寬度,在遊戲中要求幼兒手拉着手共同合作完成;第三次以比賽的形式進行,到了大班幼兒喜歡玩有競爭的遊戲,且會為比賽中的夥伴喊“加油、鼓勁!”充分體現了“團結與合作”的精神。讓幼兒體會到遊戲的樂趣並在愉悦的遊戲中完成整個教學目標。

大班教學反思 篇15

《寒假裏的一天》是大班保健最後一節內容,要求幼兒養成良好的進餐、睡眠、學習和遊戲這四方面的習慣。對於大班來説這四方面的要求挺簡單的,但有時候做起來比較困難,細化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當我看到課程書上的活動過程時,比較迷茫不知該如何下手。書中有表演的部分,對於大班的幼兒來説相對簡單了些,也沒什麼意義,所以我決定將教案做一些調整。以記錄單簡筆畫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幼兒更加一目瞭然。也為幼兒制定了一份從早上到晚上睡覺的一日生活計劃表,讓幼兒在制定時有所參照。

大班是孩子從幼兒園到國小之間的一個轉折期,也是孩子從遊戲階段向學習階段轉折的一個時期。這一階段的兒童在生活自理方面較前更獨立了,他們能選擇喜歡的、適合自己的衣服,能用筷子吃飯、夾菜,也能不影響別人安靜地入睡。對於我班的孩子來説知道這些習慣要求,但做起來比較困難,老是記不住。

整個活動下來,幼兒的積極性比較高,而且小眼睛一直圍繞着我的身影轉,活動比較緊湊,整體效果還是可以的。在活動一開始,我讓三名幼兒説説自己怎樣度過愉快的的一天,從早上到晚上做了哪些事情,幼兒説得太多,其他幼兒有些冷場。在中間環節我已簡筆畫的形式展現出進餐和睡覺的習慣要求,使幼兒更加的清晰明瞭。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部分。幼兒觀察的比較認真,即為下面幼兒自己繪畫學習和遊戲方面的要求做鋪墊。幼兒在繪畫時,我進行相應的指導,發現很多幼兒知道可以幹什麼,不可以幹什麼但是不太會畫出來,這點是我完全沒有想到的。在最後的環節中,我給幼兒看了其他小朋友的一日生活計劃表,太詳細沒有側重點。在今後的活動中我在教具設計方面還應在精細些,圖片精緻、合理。在幼兒方面應從幼兒出發,關注幼兒的各個方面。

大班教學反思 篇16

目標:發現物體的對稱性,根據提供的已有圖形,畫出與物體相對稱的另一半。

準備:具有兩組相對稱的圖形若干,幼兒活動材料第二冊第19頁《有趣的對稱圖案》、水彩筆。人手一張長和寬為4釐米和3釐米的彩色紙、剪刀、水彩筆。已拼插好一半對稱圖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過程:一、後面躲着誰(教師先出示已折成一半的圖形或實物,讓幼兒猜猜後面會是什麼。再是讓幼兒折對稱圖形)

二、找朋友(展示圖形片,請幼兒在提供的圖形中找找每個圖形的朋友,説説它們為什麼是朋友,再集體觀察兩個圖形的異同:形狀、顏色、圖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對稱的意義)。

三、找一半(讓幼兒説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對稱物體和自己身體上有沒有對稱的地方,指導幼兒操作活動材料,找出對稱的圖畫並塗色請幼兒觀察已經拼好一半的圖案,用相同的玩具材料拼出相對稱的另一半)。

修改後活動方案:

目標與上面同。

準備:三張對稱圖片:三角形,花朵,小鳥。

對稱及不對稱圖片若干。

操作紙每人一張:有找對稱塗色的,有畫對稱圖形的。

過程:一、猜一猜(分別出示三張對稱圖片的一半,讓幼兒猜出後面是什麼。三張全出示後引導幼兒觀察左右兩過的異同:形狀、顏色、圖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對稱的意義)。二、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張圖片,讓其尋找對稱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尋找對稱的部位)。

三、做一做(用自己的身體做對稱的動作)。

四、畫一畫(在操作紙上先找對稱圖案,再塗色對稱圖案,最後畫對稱圖案的另一半)。

活動設計的反思:

這是一個對“對稱”含義理解的活動,而“對稱”的物體、圖案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只要告訴幼兒“對稱”的條件,幼兒能容易找到,但是這種方法回到了原來的“灌輸、傳授”式,幼兒在活動中永遠是處於被動者。所以如何讓幼兒主動學,樂意去尋找發現,這是活動設計的關鍵。如今有了首席備課人,但設計的活動思路不屬於自己,要使這活動儘量減少紕漏,那就精心的構思活動方案,琢磨活動過程,把握每個活動中每個環節,活動後進行反思。因此活動前我仔細琢磨了原活動方案,總覺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應手去實施,因此對活動進行了修改調整,讓幼兒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畫一畫”的幾個環節中,引導他們發現了“對稱”所需的條件,每個環節清晰、明瞭,重點突出。

活動目標的反思:活動的目標實而在,不空不廣也不難,並已在過程中很好的體現,特別是“發現物體的對稱性”我覺得非常好,都是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而得到的正確答案。是一種主動學習的反映。

活動過程的反思:

“猜一猜”是活動的第一環節。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讓幼兒在快樂的“猜一猜”後,自己去尋找左右兩邊的異同點,這就是重點。在猜的過程中孩子們興趣高漲,因為我對幼兒的猜測答案都沒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們就特好奇,給下面的“尋找”增加了更大的興趣。在我的鼓勵下,他們都積極主動的尋找着每張圖片兩邊的相同點與不同,最終自然的發現了“對稱”的條件:形狀、顏色、大小、圖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讓他們找不同點時,我提出了一個帶有誤導性的問題:“找一找兩邊有什麼不一樣”,因此幼兒就從細微之處找不同,還真的找到了線條不直、圓圈不圓之類,沒有一個幼兒會從方向上去觀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們“看看小鳥吧朝哪邊”,幼兒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顯然這是我的提問出現了問題而導致的。這環節讓我滿意的是話比較簡潔不多,靈活的面對幼兒的“猜測”。讓我遺憾的就是:問題設計不妥,帶來了誤導或多或少的耽誤了教學活動的時間。

“找一找”是對“對稱”含義的理解後的初次應用。我就請班上學習、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兒回答,結果是多數幼兒對“對稱”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還有極少幼兒有些模糊而出現錯誤,因此就在他們的錯誤中提出問題並極時幫他們解決了問題,使幼兒更加理解了對稱的意思。“做一做”是為了增加一點趣味性,前二個環節都是以説為主,而做一做即是讓他們鞏固“對稱”的理解,又是能讓他們好動的身體能得到輕鬆片刻。雖是動的一刻,但師幼配合非常默契。

“畫一畫”的操作活動有看、想、找、塗色、畫的過程,是前面學習的綜合反映。在此中我覺得不足的是:在幼兒操作前沒有再次或是小結一下對稱條件,也沒有示範,因此很多幼兒出現了對稱的顏色沒有用上,他們只是塗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許幼兒塗色時會主意到色彩的變化與對稱。

這就是我對“有趣圖案”整個活動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細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學途徑。

大班教學反思 篇17

助跑跨跳”是幼兒園大班體育基本動作訓練之一。以往我們都是通過示範、講解和練習的方式教幼兒學習,幼兒既不瞭解學習的意義,又對單調的練習不感興趣,所以很難達到好的學習效果。去年11月,受培訓的啟發,針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體育活動目標,我班嘗試設計並開展了以學習“助跑跨跳”基本動作為主要內容、以“學做解放軍”情景遊戲為主要形式的體育活動,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播放背景音樂《小號手》――用雄壯有力的音樂和模仿動作激發幼兒學做解放軍的積極性

來到户外,我告訴孩子們玩學做解放軍遊戲,併發給他們一顆紅五星佩戴在胸前。孩子們臉上洋溢着自豪感。隨着節奏鮮明、雄壯有力的《小號手》音樂,孩子們自然地挺起胸脯抬起頭,精神抖擻地排好隊伍,開始了準備活動。在音樂的伴奏下,我帶領孩子們學着解放軍的樣子雄赳赳、氣昂昂地練習分隊走,按口令做敬禮、吹號、射擊、投彈等動作。情境逼真,具有鮮明特點的準備活動,激發了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跨戰壕運子彈”――讓孩子在體驗中領會動作要領

我以班長的身份給“戰士們”佈置了“跨戰壕運子彈”的任務。這個任務需要跨兩道“戰壕”,為了保證成功地將“子彈”運回,我讓“戰士們”自選分成兩組,嘗試跨兩種“戰壕”。孩子們一聽跨“戰壕”,都高興地跳了起來,我的任務剛佈置完,他們就分組進行了嘗試。

助跑跨跳要想獲得成功就要學會用力蹬地,向前邁腿,這是我們在備課和親身體驗中摸索出的經驗。為了讓幼兒自己感受到這一點,我用纏上綠色皺紋紙的鬆緊帶設置了兩條寬窄不同的“戰壕”(一條是60釐米,另一條是75釐米)。

在初次嘗試中,跨窄“戰壕”的孩子多是對跨跳信心不足或能力弱的孩子,但由於“戰壕”比較窄,他們跨起來比較容易;跨寬“戰壕”的孩子們因為能力強,跨起來也沒有感到太困難。為了讓他們充分體驗跨越寬窄不同的“戰壕”的方法,在第二次練習時我將這兩組幼兒調換了一下。這樣一來,一些較弱小的孩子就有些畏難。這時,我就鼓勵他們向解放軍叔叔學習不怕困難。看到老師鼓勵的目光,孩子們鼓足了勇氣站到起跑線後,聽到口令就向“戰壕”飛快地奔去。蹬地、起跳、邁腿,嘿!真棒,多數“小戰士”都跳過去了。

在試跳兩次以後,我及時組織孩子們進行交流,讓他們談談自己是怎麼跳過去的,跳寬的和跳窄的有什麼不同。他們總結了經驗,共同分享了成功的喜悦。交流時,成功跨過“戰壕”的孩子們表現得既興奮又自豪。那些沒有跳過去的孩子聽了別人的經驗也受到了啟發,有的已經開始躍躍欲試了。但是,再次試跳時,仍然有幾個孩子跳不過去。於是,我又引導他們觀察同伴的動作,分析跳不過去的原因。孩子們觀察後發現,這幾個小朋友之所以跳不過去,有的是因為離“戰壕”距離相差很遠就起跳,有的是因為跑得慢,缺乏衝勁兒,有的是因為沒邁腿。在同伴的幫助下,這幾個孩子經過總結經驗,終於勇敢地跳過了“戰壕”。

幾次嘗試之後,幼兒自己得出了結論:跨窄的不用跑得太快,跨寬的要使勁跑,用力蹬地;跨窄的輕輕一邁步,跨寬的要邁大步。

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我讓孩子們6人一組自由組合,分成4隊進行“運子彈”的比賽。比賽開始了,聽到口令後,“小戰士”就像離弦的箭一樣,飛快地跨過“戰壕”,陣地上的“小戰士”在不停地為自己的“戰友”加油,場面非常熱烈。可是,因為孩子們求勝心切,有的顧不上用力蹬地邁腿跨跳就掉進了“戰壕”,影響了動作的完成。於是,我引導幼兒重新調整了規則。新的規則規定,掉進“戰壕”的戰士所運的“子彈”不算數。這樣一來,孩子們將注意力轉向了跨越“戰壕”的動作,使遊戲真正達到了鍛鍊的目的。

“跨戰場炸碉堡”――讓幼兒在遊戲中體驗成功的喜悦

“跨戰壕炸碉堡”是這次活動的高潮。為了讓孩子充分體驗助跑跨跳的動作要領,在鞏固動作的練習中仍然感到有趣,樂於參與,也為了使大班幼兒的遊戲更具有情景性和挑戰性,我將大班冬鍛的投擲內容和跑的內容結合在這個遊戲中,以期促進幼兒上肢力量和全身協調能力的發展,讓幼兒在遊戲中感受成功的樂趣。

我們用紙箱子製作了3個能倒塌的“大碉堡”,並安上了紙做的兇相畢露的大頭敵人,然後按照大班投擲達標的距離,在碉堡前拉起了一條1米高的障礙,以促使幼兒往高往遠投擲。

“碉堡”的出現,再次激發了幼兒遊戲的積極性。他們迫不及待地要求我趕緊發佈命令,於是,我又以班長的口吻命令“小戰士們”:“前方的陣地上,碉堡上的敵人正端着槍向我們瞄準,我們怎麼辦?”“小戰士們”異口同聲地説:“炸掉它!”“對!我們要跨過‘戰壕’,跑到封鎖線前,再投‘手榴彈’炸掉“碉堡”。

一聲令下,孩子們拿起“手榴彈”輪流向“碉堡”衝去。當小朋友投出去的“手榴彈”炸倒了一個“碉堡”時,他們高興地跳了起來:“炸倒了,炸倒了!”為了增強遊戲的情境性,在第二次炸碉堡時,我又播放了《小號手》的音樂。“小戰士”聽到激昂振奮的音樂後,勁頭更足了。他們依次跨越“戰壕”,把“手榴彈”狠狠地投向了“碉堡”。“戰鬥”結束了,我與他們一起押着俘虜(拿着被炸壞的敵人的頭像)勝利而歸。

這次活動之所以得到了孩子的歡迎,並達到了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的預期目標,我想,主要得益於我們在活動前,對該動作關鍵點、幼兒特點和原有經驗的研究和把握。試想,如果我們僅靠教師的教學經驗進行示範講解,又怎能設計出為幼兒喜愛並適合其發展的活動過程和適宜的教育內容呢?

大班教學反思 篇18

隨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頒佈實施,幼教改革也全面展開。改革能否順利實施,其中幼兒園教師是關鍵。要想取得教改成功,就要求一線教師由原來的“教書匠”向“學者型”教師轉化,這也是時代對教師發出的呼喚。這一轉化過程也就是我們常常説的“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其實教師從非專業人員成為專業人員渠道很多,同行之間的交流切磋以及接受專家的指導,對幼教工作持續不斷的實驗和批判性的反思等。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幼兒園的教研幼兒園活動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對教師來講這也是最直接最方便的途徑。前些時候,我園組織教師開展了一次全園性的幼兒園教學觀摩幼兒園活動,我們中班組的教師都能認真準備,積極參與,經過三輪的評選,終於決定由中班組的老師擔任片裏的教研幼兒園活動。通過本次教研幼兒園活動的開展,我想:教師如何參與幼兒園的教研幼兒園活動,才能使自己獲得到更好的發展呢?下面我就這個問題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要明確幼兒園教研幼兒園活動的目的

教師參與幼兒園的幼兒園教學研究幼兒園活動,首先要明確,幼兒園的教研幼兒園活動不是讓教師去研究理論,而是倡導教師以自身的教育實踐為研究的核心內容,以案例開發為主要研究方式,教師通過對自身教育實踐的研究,開發出一個個適合本園特點和幼教資源優勢的高質量的幼兒園教學案例,並提升為符合《綱要》精神的教育策略,不斷實現具體教育幼兒園活動和行為與《綱要》的對接,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從而提高教師的教育幼兒園活動設計能力和教育實踐的駕御能力。

二、做好參與前的準備

幼兒園教師要通過幼兒園的教研幼兒園活動這一途徑來實現自己的專業化成長,就必須認真對待和參與園裏的教研幼兒園活動。做到參與幼兒園活動前有充分的準備。

1、首先要確定要研究的主題。有明確地幼兒園活動計劃。參與教研幼兒園活動之前要對幼兒園活動內容有所瞭解,對這一切都要作到心中有數。

2、尋求理論支持。對教育幼兒園活動的設計、實施中遇到的問題,要先學會尋求理論支持。學習相關理論後,要嘗試分析問題,並在實踐中進行幼兒園活動設計、實驗,如果實驗效果理想,就要及時總結成功的經驗;如果實驗不成功,也要找出問題所在,捋一捋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並及時地把問題記錄下來,再去尋找理論,再實踐。在這反反覆覆地學習、實踐過程中,要及時捕捉髮生在孩子身上的一切有價值的行為,多寫觀察記錄,多思考,或許問題就能解決。自己的研究能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也會得以鍛鍊和提高。

三、積極參與教研幼兒園活動

幼兒園的教研幼兒園活動是用集體的智慧來解決個人的困惑,教師們相互啟發,相互促進,每個人的發言,看似在幫助他人,其實也是對自身教育觀念和行為的一次提高。在教研幼兒園活動中,不同思想觀點的相互碰撞,常常會產生新的思想火花,有時還會迸發出奇妙的靈感。這對教師開拓思路、轉變觀念很有幫助。所以教師一定要抓住這樣的機會,積極、有效地參與其中。

1、仔細聆聽。首先聽清、聽懂主持人的開場白,這裏面往往包含着很多重要的信息。再聽教師們的發言。聽聽大家的理解、認識,與自己有何不同,説不定哪位老師的某句話,就能點開自己的“疑點”,使自己產生“頓悟”。同時還要思考誰的觀點更科學,更能解決自己存在的問題,並問個為什麼,要弄清這樣做的理由、依據是什麼。這樣自己在以後的教育實踐中才能靈活地處理所遇到的相關問題。

2、適時地提出自己的問題。幼兒園活動之中大家的談話還沒有解開自己的疑惑,就要適時地提出自己的問題,並積極參與討論。其實在平時的工作實踐中,我們也經常看到教師們在觀摩、分析、研討甚至在閒聊中獲得一個又一個金點子,得到一個又一個啟示。幼兒園的教研幼兒園活動就是給教師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引導教師們有目的有計劃地與同行商討在教育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教研幼兒園活動研討會上,把自己的問題提出來,主動與老師們交談,向大家請教,同事之間面對面地討論辨析,你一言我一語使問題越辯越明。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談出來,如果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對自己也是一次很大鼓舞,更重要的是使自己有價值的內隱思想外化和明朗。這樣參與研究的每個成員之間相互幫助、優勢互補、形成合力,通過真誠地對話與交流,集體的互動,每個人都能從多角度多層面看問題。再説個人智慧相對於集體智慧而言終究是狹隘的。因此,任何一位幼兒教師無論自己多麼勤奮,倘若缺乏與同事的交流切磋,缺乏專家的指導,都不可能獲得最大程度的有效發展。

3、積極投身教育實踐。作為幼兒園教研幼兒園活動的教育幼兒園活動設計、實踐仍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這樣的教育幼兒園活動設計是大家共同研究的結果,執教的教師一般也是比較有實踐能力的。教師們要注意看的是:執教教師是怎樣擺脱舊的教育模式的影響,把大家研究的新成果與孩子們的興趣和實際經驗結合在一起,來促進孩子們的發展。而且特別要注意觀察幼兒園活動過幼兒園教師如何參與幼兒園的教研幼兒園活動中孩子們的反應,看看這種設計哪些地方有利於促進孩子的發展,還有哪些地方有待調整和改進。在此基礎上自己不妨也設計一個幼兒園活動,並付諸實踐。從自己的實踐中再反思、再總結經驗,只有這樣才能找到最適合孩子們發展需要的教育方案,也只有這樣自己的教育幼兒園教學的設計能力和實踐能力才能不斷提升。

四、幼兒園活動後的反思實踐

教師們通過參與幼兒園教研幼兒園活動,更深入地理解了《綱要》的精神、提高了各種能力。觀摩、交流、研討等幼兒園活動傳播了新的教育思想,宣傳了新的教育觀念,促進了教師教育觀念向教育行為的轉化。但真正要把在教研幼兒園活動中的新觀念、新認識,內化為自己的教育觀念,變成自己的實際的教育幼兒園教學能力,還要靠教師及時地總結。只有適時總結反思、提煉、形成正確的認識,才能使自己從一個平台躍上另一個更高的平台。獲得了新觀念、新認識以後,還要回過頭來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實踐,在教育實踐中進行持續不斷的實驗和反思,努力追求教育實踐的合理化、最優化。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根據幼兒教育的發展,根據社會對幼兒教師的要求不斷地發展自己,完善自己。才能在幼兒獲益、教育質量提升的同時,自己獲得切實有效的發展。另外,教師在參與的過程中,口頭表達能力、組織能力、總結能力設計教育幼兒園活動的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均得到了鍛鍊和提高。在這樣的教研幼兒園活動中,還有專家或骨幹教師的引領,全體教師的共同參與,在研究過程中比較容易地達到研究目的,還能使教師產生一種愉悦的感受。

教師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專業成長的空間是無限的,成熟是相對的,成長則是絕對的。這需要教師們在長期的教育幼兒園教學實踐中不懈地學習,艱苦的實踐,才能不斷完善,儘快成長。

大班教學反思 篇19

由於活動時間臨近結束,我沒有出面干涉。在講評時,我把剛才看到的一幕告訴了全班小朋友,並組織幼兒討論一個玩具大家都想玩怎麼辦?幼兒反應積極,都舉起小手。然而,他們的回答大同小異:我謙讓,讓別人先玩。雖然我進行了引導,但仍沒有幼兒講出別的辦法。我詫異:這是他們真實的想法嗎?要知道,他們還只是五六歲的孩子!當我再次審視孩子們時,發現那一雙雙本應天真無邪的眼睛中流露出與他們年齡不相稱的順從。無可否認,謙讓是一種美德,但它絕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假如我們的教育只能使孩子違心的謙讓,那它不是教育的失敗嗎?

我決定展開主題活動,讓幼兒想出更好的辦法,既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又不傷害別人。在我的啟發下,幼兒提出,可兩個人一起玩、輪流玩,也可用交換、競賽等方法確定玩者。我鼓勵幼兒大膽地把這些經驗運用於實踐。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張釗想用趙-巖手裏的水彩筆,就拿了自己的書去跟他交換。趙-巖當時正畫得起勁,沒有答應。張釗不死心,耐心的把自己的書一頁頁翻給趙-巖看,還不停地介紹自己的書怎麼有意思。終於,趙-巖被吸引住了,同意了交換。

看着滿心歡喜的兩張小臉,我忽然覺得,教育不就是培養一種生活智慧嗎?當我們的孩子運用這些智慧輕鬆自如的面對生活時,他們肯定會更快樂、更自信。我想,這也是教育對多元化世界的一種應答。

區域活動時,小朋友們邊建構邊交流,心情非常愉快。王志偉小朋友突然抬起頭,好奇地問:“老師,‘節約’是什麼?是不是男人和女人約會?”接近學期尾聲,我也發現小朋友們似乎成熟了許多,對男女性別特別敏感,常常發現或是男女生勾肩搭背,或是偷偷地親一下臉,特別是王志偉小朋友,也許是家長不太管的原故,也許是言情電視看得太多的原故吧,他總是抱住幾個漂亮的小女孩時不時地親一下,所以他竟會把“節約”當成是男人和女人約會,這是一個很好的隨即教育機會,活動結束後,我就讓孩子們一起討論這個問題。

首先,我在黑板上大大地寫了兩個字“節約”,我問:“小朋友,你們認識這兩個字寶寶嗎?”大家齊聲説:“知道,是節約。”我又問:“節約是什麼意思呢?”這下象打開了話匣子,有的説:“節約用水,就是用水省一些。”有的説:“節約用電,就是要隨手關燈、關電器。”又有的説:“節約用紙,就是不要浪費白白的紙,也就保護大樹了,因為紙是用大樹做的。”我又問:“那又為什麼要節約用水、用電、用紙呢?”這時馬昕宇臉上非常嚴肅地説:“昨天,我在電視裏看見,有一個地方沒有草地、大樹,不下雨,好久沒有水了,大家快要乾死了,他們就派了五個人去尋找水,結果四個人乾死餓死了四個人,回來了一個人,而且也沒有找到水,幸虧科學家來到那裏考察後,用一架大機器鑽開地面,才在很深很深的地下找到一點水,後來他們每天用水非常節約,一個小孩不小心打翻了半碗水,大家都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頓。”這個故事一講馬上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周稜説:“剛才,沈一成就用手指摁住水龍頭,浪費了很多水。”周之惠説:“趙玲今天畫畫用了六張紙,每張紙上都畫了幾筆。”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的,小朋友把平時看到的不節約的行為都一一例舉,説着説着,小朋友們還意識到時間也應該節約,節約(珍惜)時間會學到更多本領。

可是當孩子們分散活動時,王志偉又輕輕地跟我説:“老師,媽媽就是跟爸爸説---你再這樣下去,你就去‘節約’吧。”我聽了馬上意識到剛才理解錯了,王志偉媽媽指的是“節育”而不是“節約”(可能他媽媽普通話不太準)。這該怎樣給孩子解釋呢?我隨手拿起一本《袋鼠媽媽的故事》書,跟孩子説:“你看袋鼠媽媽的袋子裏裝了幾隻小袋鼠呀?”“一隻。”“對呀,多生了寶寶媽媽的袋子就裝不下了,你媽媽生了哥哥和你,要好好照顧你們,他們也感覺很累了,所以媽媽認為生孩子也要節約,不能再生了,你懂了嗎?”王志偉歪着小腦袋想了一會兒,點點頭説:“老師,我懂了。”雖然看上去,有些似懂非懂,但是我相信有了一個大概的輪廓這個難題隨着時間的推移,孩子慢慢會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