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教學反思(精選19篇)

《勸學》教學反思 篇1

上完比賽課《勸學》,我對自己在《勸學》一文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的反思,結合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覺得有必要對這堂課的教學進行剖析,以促進自己向更高、更遠、更有效的方向前行。

《勸學》教學反思(精選19篇)

一、 關於備課

拿到比賽課題、賽課的要求,心裏挺緊張的,長年在高三,上的都是專題複習課,感覺自己已經不懂得如何上課文,如何上好一節課。非常幸運的是,在我茫然不知所措的時候,教研室主任邢老師給我指點迷津,教會我從宏觀上去把握一篇課文,告訴我如何指導學生學一篇課文。

勸學是必修二的課文,在備課之初,我沒有借用參考書,自己以學生的身份讀了三遍課文。第一遍讀感知課文,把課文裏難讀的音、難懂的字詞勾畫出來;再讀第二遍疏通文意,調動以往的積累,思考能否通過知識遷移解決費解的字詞句;在解決疑難字句之後再讀第三遍,對整篇文章做出評價。根據賽課要求1課時,結合單元目標和課後練習,確定課堂目標和重難點。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如果根據傳統課堂的講法,1節課只能完成疏通課文的目標,沒有辦法對課文的重難點——比喻論證的方法進行透徹的講解分析。在反覆的思考之下,決定不走傳統課堂字字落實路線,而是通過運用導學案的方式,讓學生結合課文註釋提前預習,在課堂上解決比較難懂又沒有註釋的個別字詞句即可。所以最後定下的教學目標是:1、掌握文言重點字詞2、學習本文比喻論證的方法3、認識本文對學習的意義、作用、態度、方法的論述,並用以指導自己的學習。 設想的時間分配是,10分鐘對課文進行梳理,20分鐘對比喻論證進行分析,10分鐘留給學生背誦。

二、 關於課堂

在導入環節,一開始處於緊張狀態,拋出問題“你們家長是如何勸你們學習的?”沒有給學習足夠的時間進行討論,慌忙找兩個學生作答就草草總結,沒有達到導入的預期激趣效果。

課文梳理環節,我挑選了文中難懂的四個句子分析。1、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2、則知明而行無過矣;3、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4、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給學生總結了在疏通文言知識的時候可以採用的四種方法:①看字形②看註釋③聯繫以往知識進行積累④遷移成語。在這個環節進行的知識遷移都是學生以往學習過的,所以師生配合還算不錯,有點小瑕疵是沒有讓學生動筆做筆記。

課文分析環節,採用的方法是教師帶領學生精學第二段的比喻論證,看看荀子都運用了哪些生動形象的例子來説明“學不可以已”這個深刻的道理,學生再根據指導方法自學三四段,教師再進行總結歸納全文的比喻論證。

預期設想是,因為課前預習,學生都能把第二段的五個比喻論證找出來:青出於藍、冰寒於水、輮以為輪、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老師告訴學生荀子就是運用了這幾個生動形象的例子來説明學習可以提高、改變自己,進而證明學習的重要性。精講完第二段,要求學生從三四段中任找一兩個比喻論證的例子,説説它們是從哪方面論述學習。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出現了很多失誤。因為害怕時間不夠,語速過快,沒有留給學生足夠探討的時間,就急着總結歸納,老師一直在課堂上講,學生就一直被牽着走,沒有把課堂交還給學生,倉促作結。

背誦環節,指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掌握好背誦的方法進行背誦。具體做法是在先在幻燈片上提示第二段落每一句的開頭和結尾的字,讓學生面對大屏幕第一次背誦,卡殼的地方再對照課文;第二次背誦時提示再精簡,只提醒開頭一個字;第三次背誦沒有提醒,檢查學生是否能夠背誦出來。這個環節學生狀態都不錯,都能按照指導方法背誦,主動起來背誦的學生完整背誦了第二段。

《勸學》教學反思 篇2

教完整堂課,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去反思。

首先要檢討的是我的教學語言的凝練問題。身為語文教師,本身應該在語言文字的體悟和運用方面追求高精尖的要求。但是,因為平時不大注重對自我的嚴格要求,甚至在平時課堂教學中率性隨心的習慣,導致教學語言的散亂,口語太多。

第二,沒有把課堂還給學生。整堂課都只想按自己設想去完成教學任務,不給學生思考空間,沒有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教師一直在牽着學生走,學生被動接受老師的思想,沒有充分表達自己見解和意願的機會與權力。

第三,扮演課堂學習組織者的角色,卻沒有很好地組織學生對文章的各個層次思想進行挖掘。一味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而進行機械教學。沒有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一步步去挖掘文章的內在思想,所以,對《勸學》一文中飽含的作者情感的挖掘和品悟基本上處於零狀態。

第四,心理素質有待提高。課堂很倉促,教師很緊張,環節很鬆散,引導很生硬等等是自己上完課的最大感受。這些都和自己的心態有着很大的關係。過於緊張的心態讓自己在課堂上丟失了與學生之間的融洽配合,自己的優勢完全沒有發揮出來。

總之,這堂比賽課上得不盡人意,甚至是一塌糊塗。雖然多少有失落,但是值得慶幸的是自己從中發現了的不足,正視不足,反思不足。教師影響學生是需要具備豐富的學識修養和獨特的人格魅力。在組織課堂教學的時候,也就是體現一個老師是否具備嫻熟的教學藝術的時候。回首自己的教學生涯,不禁為自己知識的鄙薄而悲慨,為自己的教學態度感到羞愧。無論是基本功,還是品味能力,抑或是鑽研精神,求取能力,都讓我的慚愧萬分。

教學基本功的夯實,教學能力的全面提升,鑽研能力的提高,都將成為我教育之路上不斷奮鬥的目標,今後的教學路途中,我將紮紮實實,埋頭苦學,認真鑽研,豐富教育教學的手段及藝術性,力爭儘快成長,不負使命。

《勸學》教學反思 篇3

上完《勸學》課堂後,深刻反思,通過教學雖然在識字教學和閲讀教學中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對本節課的教學,回憶起來感到有許多不足的地方,現做一下總結反思,以便在今後的教學中加以克服。

教學本節課在備課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對人物的介紹,詳細準確。在引入課題時設計的三種方法,最後採用激趣導入法。同時本節課能注意讓學生積累好的詞句。例如:教學指導講解詩意之後,鼓勵學生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出示了格言警句。(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盛所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礪,歲月不待人。)

古文教學還要讓學生學以致用。學生不願意學習古文的原因除了需要識記的知識太多不易掌握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於許多學生認為古文與時代距離太遠,於實際生活無用。在這個問題上,我想到的就是如何讓學生覺得古文有用。首先我設計了一個翻譯的環節,把《勸學》中課文沒有選取的一段短小精悍寓意深刻的文字給學生展示出來並要求他們翻譯。這樣做的目的在於第一讓學生更全面的瞭解《勸學》及荀子的個人思想;第二在於讓學生在翻譯的過程中把剛剛學到的知識立即應用到學習中去,希望他們能感受到收穫新知的喜悦與滿足。我設計的下一個環節是學習荀子的論辯語言和思維。《勸學》是荀子論辯才華的一次集中展現,這種能力恰恰也是學生在平時寫作及生活中需要掌握的一種能力。在介紹完荀子論辯文的基本特點後,我給學生提出了一個命題“人性本善還是本惡”。提出這個命題的原因在於第一“人性本惡”是荀子的人性論的思想中心,這個中心恰恰與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孟子的“人性本善論”相左。我希望通過這個命題加深學生對儒家兩大代表人物“人性論”的理解;第二個原因在於這個命題曾經是國際大專辯論會的決賽辯題,我可以通過展示當時辯論會上的精彩辯詞讓學生對比出自己需要提高、改進的邏輯和語言。

但是發現存在着許多不足,例如,課堂講的多,對詩意理解講得過細,耽誤了時間。指導朗讀,練習朗讀時間也多,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以識字教學為主,造成時間緊張,指導寫字時時間太短。

分析原因感覺在指導學習方法,課前預習,查閲資料方面還要加強指導,培養學生利用好的方法,有利於教學任務的按時完成。

為此,今後我要在培養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上下功夫,循序漸進,耐心指導培養,保證教學任務的勝利完成。

《勸學》教學反思 篇4

《孫權勸學》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故事,全文只有一百餘字,但人物形象生動傳神、呼之欲出,在敍事方面,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緊接着就寫出結果,而不寫呂蒙如何好學、他的才略是如何長進的。在人物描寫方面,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有情味。

教學中,我採用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學習,促使學生養成自主讀書的學習習慣,學生藉助註釋和詞句理解基本內容,教師只激發,點撥。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在讀的訓練中,我以讀思結合的閲讀原則:初讀──速讀──競讀──研讀──背誦,自學效果很好,大部分學生能當堂背誦全文,提高了學生文言閲讀能力。

同時,我還注重文言文拓展訓練,因為課堂學習畢竟閲讀的範圍小,我有針對性地開展了文言文的拓展訓練《指鹿為馬》、,《哀溺》等閲讀練習,使閲讀過程中的諸多收穫得以鞏固與積累。

《勸學》教學反思 篇5

上週我在八年級年級聽了張雲雁老師一堂課,課題是《孫權勸學》。語文老師都去聽了她的課並提出了各自對這堂課的意見,聽評課之後讓我受益匪淺。

我認為本堂課的優點是:重難點突破較好;教學環節的教學設計>設計環環相扣緊跟課題;改變以往老師站在講台上,學生端坐課桌旁的課堂模式,而是分小組圍坐在一起師生平等對話;小組競爭完成學習任務,課堂氣氛分外活躍:課前收集有關讀書、學習的詩句格言的思路較好,有助於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缺點是:小組人數過多,致使小組合作過程中很多同學參與機會少;有些小組討論流於形式,學生沒有真正動起來,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或回答問題表現優劣,可先讓其他同學評點,這有助於學生聽講時更加認真並能對自己今後完成學習任務時的情況準確做出判斷。

經過聽課反思,我進一步認識到課改課堂的基本模式,而且意識到自己平時的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首先,對學生的能力估計過低,不敢放手讓他們去探索去嘗試,總是試圖教學設計>設計一個個框框把他們圈住,希望他們按照我的思路去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最後到達我的預定目標。這對於學生創新意識、自主能力的培養是極大的障礙。其次,新課改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有助於培養髮展型、學習型的人才。可我在教學中“沉”得不夠,往往是充當教材解説者的角色。總想把教材提供的知識全都灌輸給學生。細想之下,才明白知識是無窮盡的,是學不完的,教師不能以傳授知識為主要任務,而應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教會他們學習,對他們的學習成果,學習過程作出恰當而又富有激勵性的評價。再次,對一些新的教學模式,學習方法生搬硬套,結果只學到皮毛未掌握其精髓。其實,方式方法好不好,並不在於它新穎不新穎,而在於它適合不適合教材和學生。我所任教的兩個班級學生就各有特點,二班學生喜歡活躍、互動的學習方式,遊戲、競賽用於他們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一班學生則不善表現,好獨立思考,這時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就更加適合了。最後,我還感覺到自己的知識結構已經不很適合二十一世紀的學生了,因此,多接觸新鮮事物,多與學生交流,瞭解他們的想法和需求也是今後工作中不可忽視的方面。

總之,講課、聽課、評課,這一系列的教研活動對每一位教師,特別是對青年教師都是大有裨益的。我希望這一活動開展得更有活力,更有針對性,營造出更加濃厚的教研氛圍。

《勸學》教學反思 篇6

歌曲《小紅帽》一課,是音樂課改教材二年級下學期的歌曲教學課,如何讓學生掌握氣息(急吸氣)方法更好地表現歌曲的情緒,並讓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創編活動,體現新課改的教育理念。本課設計,我從教材入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教法,突破教學重點、難點,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音樂知識技能、技巧,並鼓勵學生大膽進行音樂實踐活動。

在發聲練習過程中,教師用親切的語言激發學生演唱的興趣,師:春天來了,聽!百靈鳥在放聲歌唱春天的到來,她在把這個消息報告你,報告她。她的聲音多麼的動聽!讓我們同她一起歌唱美麗的春天吧!教師範唱“啦啦啦。。。。。。”用“急吸”的方法演唱。並引導學生模仿老師的演唱方法,模仿百靈鳥清脆悦耳的聲音,用輕快的聲音,積極地咬字報告春天的到來。把小朋友盼望春天到來的心情唱出來,讓學生初步感受,模仿演唱方法。

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我首先抓住學生喜歡聽故事的這一特點,給學生富有感情的講述《小紅帽》這一童話故事,並向同學提出思考的問題:童話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同學們聽得認真,回答問題踴躍。在學生聽範唱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歌曲表現的內容。採取讓學生模唱的方法進行學習歌曲,在模唱的過程中,通過比較法、探究法選擇歌曲的演唱技巧。(急吸氣的方法)師問:哪種演唱方法更能表現歌曲的情趣?讓學生感受、體驗並選擇正確的演唱技巧來表現歌曲的情緒。在跟着老師視唱旋律中,讓學生仔細觀察樂句的特點?用對比的方法比較樂句的相同與不同。在學唱歌詞的過程中,採取多種形式進行學習(小組演唱,律動表現、獨唱等)。學生的興趣很濃。

為了激發學生的創作激情,鼓勵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我結合歌曲的特點,給學生創設音樂表現的機會,受到學生們的歡迎。師説:今天我們學習了《小紅帽》這首歡快活潑的外國兒童歌曲。下面我們要對這首歌曲進行創編活動,你可以為歌曲改編歌詞,也可以加入情節進行表演,還可以用自己製作的打擊樂為歌曲伴奏等等。看誰的思維最活躍,誰的表演最精彩,誰的想象力最豐富。 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自由組合了故事表演組、歌詞創編組、器樂表現組、續編故事表演組。學生的創作的興趣很濃,都分組進行了展示,師生進行講評。學生們在歡快的情緒中結束了音樂課。

《勸學》教學反思 篇7

電功率是國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由於內容較多,計算較複雜,要安排三節課才能完成.這一節講電功率的意義、公式及額定功率的意義及其適用條件,後繼兩節課為實驗和計算,三節課的知識內涵和深度是相同的,只是從不同方面來加強和鞏固,使學生達到對電功率的理解和掌握。

燈泡的功率隨電壓變化,而電壓變化又將引起燈絲温度變化,從而引起燈絲電阻變化,電阻變化又影響實際功率的大小,屬擴展內容,在教學中可視學生情況而定。

這節課的難點是學生對額定電壓、額定功率與實際電壓、實際功率混淆不清,解題中需把電功率公式和歐姆定律公式反覆運用,更加造成了困難。解決這一困難,一是要把有標記的燈泡接入不同電壓的演示實驗做好,二是解題中要分步計算,把每一步的已知什麼求什麼講清楚。由於以後有一節課專門講計算,因此本節課的練習應以直接用公式的簡單計算為主。

《勸學》教學反思 篇8

通過“再現式想象”讀幾位作家後,交流時我做的是讓學生用一句話評價每個作家。不合適。有點淺嘗輒止,不知道他們再現各個作家的肖像、語言、動作做得如何。時間確是不夠用了,倘若夠用,就可以找學生自己印象最深的一處描寫,再現,研究。然後作評價。

還有一種交流方式,即出示課文插圖,辨認各人各自是誰。體會其描寫的妙。

可惜下課後學生即要離場。否則可以作一下調查,反饋我的教學。我以為上完課後還可以問問學生學得如何。不過,居然有一人向我請教問題:我發現人物的多方面,應該説哪個?我最喜歡學生來問我,因為首先是他在思考,他在上進;其次他的思考總能引起我的思考,所謂教學相長。我把自己的郵箱給了他。不知他能否與我聯繫。

《勸學》教學反思 篇9

通過上完這篇課文,我有以下感受:

一、學語文,要紮紮實實。

語文就是語文,不能承載太多的東西讓學生在閲讀中尋找自己,讓學生在每一節語文課上都能學到一點就夠了。教學是,我先從整體入手,通過初讀感知文意,通過在讀感知人物特點;然後從細節入手,通過課文的重點詞句品析,逐步走進人物內心,感受人格魅力。

新課標非常重視學生的語文實踐,提倡在生活中學語文、活用語文。上課是,我努力尋找文本與生活的結合點,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進行讀、寫的訓練,達到內化語言、學以致用。

二、學語文,要輕輕鬆鬆。

在開課設計時,我以扁擔挑籮筐的形式出示課文內容,形式的簡單轉換傳遞的是新奇,換來的是學生高漲的參與熱情。整堂課沒有了學習歷史人物的枯燥乏味,而是學生們都充滿了好奇心,一步一步地進入課文的中心內容。

《勸學》教學反思 篇10

《畫角》是在學生學習了《角的度量》之後進行教學的。學生已經知道了量角的方法,對於反過來探究角的畫法興趣非常濃厚。

課前我預想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比較薄弱,因此在學習畫法時主要以教師講解,並結合講解板演為主,沒有放手讓學生去自主探索畫法。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了學生動手練習上。從課堂的效果來看,還是比較好的,但是在回家作業中出的問題卻較多,主要是畫不準,有的學生甚至把鈍角畫成了鋭角,鋭角畫成了鈍角等。仔細反思,可能是以下幾方面造成的:

1.學習畫法時,以教師講解為主,放手不夠,學生是被動的接受知識,沒有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課堂上來看學生好像已經學會了,實際由於體驗不深刻,學生並沒有把知識很好的吸收並內化,掌握得並不牢固,所以導致回家作業效果不好。

2.學生出錯最多的就是找不準數。這説明學生前面的基礎還是沒打好,對量角器上的刻度還是不熟悉,找不準數。特別是 不是整十度時,錯得更多,很多學生都少畫或多畫了10度,説明他們在畫角時,對於這個度數的取數範圍在哪裏心裏都不是很清楚。

3.學生在畫角時,內外刻度不分清。學生在畫的過程中,把內外刻度弄混的狀況也很多。這説明他們在畫角時,頭腦裏並沒有去認真想清楚該找內刻度還是外刻度,只是看到這個度數就馬上打好了點,導致本來是鋭角的畫成了鈍角,本來是鈍角的畫成了鋭角

4.有的學生使用的量角器不好。有的學生量角器上的刻度線很少,有的量角器上面圖案很多,有的量角器中心點是一個小洞,學生在重合的時候左移一點或者右移一點就會有10度的誤差等,這些也對學生的學習造成了干擾。

5.有的學生利用內圈刻度畫角,有5度的,如75度,不能直接在量角器內圈的75度的位置上打點,於是找不到記這個點的位置。他們不會在量角器上75度的位置一直向外看,有的會看的也把刻度線看歪了,偏離到別的刻度去了。還有很多學生對於內刻度的數對應外刻度的哪個數這一點並不熟悉,所以找不到點。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想有必要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如下改進:

1.在學畫法之前,可以給學生一定的自主探索的時間,使他們有一定的學習體驗,經歷學習的過程後,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會更深刻。

2.學生購買量角器時,最好選擇量角器上沒有圖案,刻度比較清楚的,這樣會更有利於量角和畫角的準確。

3.在認識量角器時,有必要讓學生知道內刻度的數對應的是外刻度的哪個數,這一點在教學時確實有所疏忽。 

4.畫角之前,一定要求學生想清楚自己畫的是鈍角還是鋭角,畫完後一定要進行檢驗。

《勸學》教學反思 篇11

又一輪主任下水課結束了。回顧我的《燈祭》一課教學,從備課到講課確實也花費了心思。備課時我沒有過多關注他人的教學設計,而是主要把精力放在了自己研讀教材上,從文本內容與學生情感的銜接點出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我校的教學研究主題“自主性課堂”出發,力求通過這節下水課為老師們展示一堂具有“自主”味的語文教學課堂。

教學結束後,感覺教學效果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尤其是課堂教學中的某些環節總覺得差那麼點勁兒,有種不解渴的感覺。下課後我先後和李校長、孫校長進行了交流,認真聽取了他們的意見。由於校長已經聯繫好第二天去漢沽第一國小進行教學交流,其中有我的這節課,所以當晚我針對兩位校長的意見加上我自己的想法對教學設計進行了一些調整,感覺第二次執教《燈祭》比下水課時教學效果有些許進步,但也不盡如人意,所以這兩天我反覆觀看我的課堂錄像,在進行不斷的思考。

《勸學》教學反思 篇12

《畫家和牧童》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出現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批評的事。課文以生動的敍述深深地吸引學生去朗讀、去品味,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畫家的虛心好學和牧童實事求是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優秀品質。

本課故事反映了學生們自己的心理情境,學生會有身臨其境的感受。通過本文的教學,我感悟出在向學生們傳授謀種理念時,首先應儘量去貼近學生們的思想,用他們的思維方式重新認識理念的本質,再用學生們容易接受的話語講述給他們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據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我在教學《畫家和牧童》時,綜合運用以讀代講的教學方式,以老師講評和學生互評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能更好的體會大畫家戴嵩在畫畫時的認真態度和向小牧童求教的虛心精神以及小牧童的勇敢。

《勸學》教學反思 篇13

這節課的目標是要讓學生學會歌曲《小酒窩》,本來主題童年就和小酒窩有些聯繫,我就根據教材從幸福的童年引出可愛的小酒窩。並且把歌曲想像成一組解讀幸福的密碼。當我説同學們的幸福都住在酒窩裏時,他們都笑了,還互相指點着看,課堂氛圍就一下子活潑了。我又提出了有密碼可以把幸福請出來時,同學們都很好奇,以至學歌時都很投入。所以,在引導學生學唱一首歌時,我認為首先要讓他們覺得這是一首好聽的歌,是他們愛唱的,這除了歌曲本身的因素外,教師的引導也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另外,由於沒有經驗,我在設計教案的時候也沒有考慮全面,以致上課的時候出現了學生提出沒有小酒窩該怎麼辦,這是根本不會料到的,我想起培訓的時候有老師説過,在上這堂課的時候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一些紅色的小圓紙,上課時發給學生,貼在臉上充當小酒窩,既可以提高學生積極性又能解決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我想下次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了。

現在的三年級沒學過譜子,所以他們要學唱一首歌還是有一定困難的。這時就是老師的教學方法在起作用了。這一點不言而喻,這首歌由於開頭兩句是一個同旋律的級進,我就採用聽一聽,找區別的方法,讓學生在無形之中熟悉歌曲的旋律。並且把歌曲中的注意點難點都放在裏面,學生再唱時就不大會犯這一類的毛病了。讓學生試着唱一唱的時候,我覺得先得讓他們聽清楚旋律,他們一旦積極性高了就唱起來特別地響,走調了也不會發現,所以得讓他們從心裏唱到輕輕地唱到用美妙的聲音歌唱。學生會唱一首歌了,他們就會特別高興,然後每個人都會唱得非常響,這時我就得提醒他們用感情來唱了,但單純地説請唱得有感情是不現實的。所以我想出來了這麼個辦法,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來説説應該要怎麼來解決。

現在缺乏經驗和這方面的見識是我最大的問題,有時課堂應急不夠機靈,出現無法自然銜接的現象,這些都有待我今後在工作中不斷努力,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思想,積極探索,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

《勸學》教學反思 篇14

《辨認方向》是《方向與路線》第一課時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學會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

本節課中,用八個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如“誰在誰的什麼方向”),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許多學生表達時都因為中心點確定不準確而剛好説反,例如:本節課中認識方向這一環節,動物園在學校的什麼方向?許多學生就説動物園在學校的西南方向,實際應該是東北方向。在課堂中出現這種情況時,我立刻意識到找準中心點至關重要,那麼怎麼樣能幫助學生更好的找準這個中心點呢?我採取了讓學生多利用方向板,嘗試多種表達方式,反覆練習的形式,課後, 我一直在思考除了以上方法,還能不能探索出更好的方法讓學生易於掌握。

《勸學》教學反思 篇15

《鄧稼先》一文的作者也是科學家,與鄧稼先有着五十年的友情。他寫鄧稼先大氣磅礴,始終以一百多年的中國近代史為背景,把鄧稼先放在國際大舞台上來寫,顯示作者博大深遠的視野,並且最大限度地凸現了一個立體的光芒四射的鄧稼先的形象。鄧稼先為民族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長期以來卻鮮為人知。因此,精心設計導語就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才能拉近學生與 “兩彈元勛”的距離。  整個教學過程呈三個板塊,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與認知規律,更符合新課改的理念。

該課的教學流程按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的教學目標來設計,並將三個緯度的教學目標有機地整合,可操作性較強,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誦讀課文,品味語言,從中感悟,受到薰陶,進而上升為語言感受能力的培養,鮮明地突出了注重知識,注重過程,同時還十分注重方法的特點,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提升人文精神,這正是當前語文新課改革應大力倡導的一種做法。

《勸學》教學反思 篇16

《世説新語》二則是同學進入國中後學到的第二篇文言文。嚴格來説是第一篇,因為前一篇《論語》六則是語錄體散文,不是完整的篇章。因此,教學本文就要注意以下幾點:1、不能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2、讓文言文與現代文聯繫起來,實現新舊知識的融合與貫通;3、根據教學要點概括文意和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評價。我把教學重點放在第三點上面,以實現教學重點難點的突破。

疏通了文意之後,我們很自然的就進入了教學的第二個環節:對文章進行賞析。對於這兩則短文的主旨,不長時間就達成了共識,即為人需要誠信。

接下來是對文中的幾個人物進行評價。對人物的評價,同學們比較陌生,一時感到無從下手。我先引導説:"對人物的評價就是對人物的看法,而你對人物的看法又必須根據人物自己的言行舉止來進行分析,必須是有根有據的,不是憑空的、盲目的。"經過討論,陸續有同學舉手表示要發言。

這一節課,老師上得很輕鬆,因為,我只是在旁邊稍微點撥一下,就創造性的對人物作了全面的深入的分析與解剖。在人物的評價操作中,讓學生學會了人物評價的方法,同時反思自己的為人準則。反思過去的教學,人物的評價要麼只是蜻蜓點水,要麼要整節進行講解和灌輸,累死老師,困死學生。現在,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學習的主體,讓他們主動來學習,讓他們在實踐中真正地自覺地操練,學以致用,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舉一反三的能力,使他們學會讀書,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正如新課程所提倡的那樣:"閲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要珍惜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把學生當做課堂的主人,起到主體的作用,讓他們插上翅膀,然後放飛。這是新課程中應有的理念。

《勸學》教學反思 篇17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探究新知識的動力,但興趣總是在一定情境中產生。為此,在新課開始時,我注意創設情境,激發參與的動機,利用聽音樂,配以學生喜歡的動畫,在引導學生觀察參與的同時,適時激疑9的後面是幾,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10的認識

10的認識教學反思教學反思。這種設計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和主動參與學習的動機,使學生學習情緒高漲,達到學習的最佳境界。

2.以遊戲形勢結束,寓教於樂。

練習的設計,也充分體現了趣味性。學完10的組成後,在找朋友與拍手組10的遊戲中鞏固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在遊戲的過程中,學生情緒高漲,不僅鞏固了學習內容,而且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結束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寓教於樂。

《勸學》教學反思 篇18

《乘法估算》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創設生活情境,突出估算教學的重點。

從計算方法的角度來看,學生長於精確計算,估算意識淡薄,對估算的作用與價值,沒有真實的體驗與感受,在認識和行為上都感到“不習慣”,常常為估算而估算。因此,我聯繫生活實際,創設小明北京之行的問題情境,將參觀動物園、觀看海豚表演、為遊人組裝自行車等有機地聯繫起來,讓學生在情境中經歷估算,不僅讓學生初步瞭解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方法,更重要的是鼓勵學生解釋估算的思路,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感悟精算與估算之間的區別與聯繫,體驗估算的價值。真正突出了估算教學的重點,即由單純的技巧性訓練轉變到估算意識的培養。

2、加強變式與比較,注重對估算策略的歸納與提升。

《課標》第一學段估算意識培養的要求是:“能結合具體的情境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在本節課中,董老師拓展了例題的內容,結合生活,創編問題,特別注重不同問題的分析與比較,如創編問題中“夠”與“不夠”的比較,原型例題與創編問題的比較,“參觀動物園”與原型例題的比較,“觀看海豚表演”與創編問題的比較,“裝配一些自行車”選擇算法的比較等等,鼓勵學生解釋估算的理由和思路。引導學生根據實際問題選擇合理的估“多”估“少”的策略,注重對估算策略的歸納與提升。從而滲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思想,讓學生根據不同的情境靈活選擇合適的算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注重預設與生成有機統一,課堂充滿活力。

預設是教學的基本要求,而教學是人與人互動的過程,因此,它又是不斷生成的過程。預設是生成的前提,而生成需要一個良好寬鬆的氛圍,沒有精心的預設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只有備課時充分估計到課堂上將發生的各種情況,考慮好應對的策略,才能捕捉和把握好課堂上稍縱即逝的生成性資源。本課例中,學生對於32個同學帶250元錢夠與不夠生成了不同的見解,不斷閃耀着學生思維的火花,學生對估算的意義及估算的侷限性的理解展現了學生的靈感,使整節課體現了預設與生成的有機統一。

《勸學》教學反思 篇19

《比尾巴教學反思》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兒歌,教案設計安排四個板塊:自由讀文、瞭解大意;隨文識字、介紹方法;看圖學文、感情朗讀;寫字指導、拓展提高。但這首兒歌很簡單,孩子們一會兒就會背了,學生雖然覺得這篇課文有趣,會背之後也就沒有新鮮感可言。因此,我把課文延伸到課外,提出:“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的特點嗎?話音剛落,孩子們就滔滔不絕地講開了,不但講了尾巴的樣子,有的還一個勁地講述尾巴的作用。比如小壁虎的尾巴,能長出新的尾巴。還有的補充松鼠尾巴的用途:松鼠的尾巴在下雨的時候能當傘用,冬天當被子蓋,從高處往下跳時還可當降落傘用。看孩子們興致勃勃,就因勢利導要求孩子們藉助課件自編兒歌。學生表現非常精彩。有的編:誰的耳朵尖,誰的耳朵圓?誰的耳朵像把扇?兔子的耳朵尖,熊貓的耳朵圓,大象的耳朵像把扇。誰的尾巴細?有的編:誰的尾巴卷?誰的尾巴像把小剪刀?水牛的尾巴細。小狗的尾巴卷。燕子的尾巴像把小剪刀。

閲讀教學不應該只想到閲讀課文,應該更多地為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想象空間。當孩子們帶着對比尾巴教學反思喜悦的感受,學完這首詩歌時,老師也為此獲得了更多地信息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