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戲教學反思總結(精選19篇)

藏戲教學反思總結 篇1

《藏戲》是人教版國小六年級下冊第二組的一篇閲讀課文,這篇文章是介紹不同地區、不同民族自己獨特的民風民俗。我感覺學生在學這篇文章內容時,應該非常感興趣。課前我認真備課,明確教學目標。《藏戲》一文的教學目標為:1、讀讀記記有關詞語。2、默讀課文,瞭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3、學習文章準確的説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藏戲教學反思總結(精選19篇)

因為這篇文章極具民族特色,所以我課前也作了一些準備,指導學生蒐集相關的資料沒。採用了富感染力的導語將學生帶入情境,學生深受感染,然後請學生介紹自己收集到的有關藏戲的材料。接下來學生便帶着濃濃的興趣走進了文本,弄懂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學會了相關詞語。然後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質疑,然後通過合作交流解決問題,最後賞析文章,讀一讀,談一談感受,學生對此環節談得感受比較深刻,並對少數民族的民風、民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藏戲的特點這一部分,這部分內容是寫藏戲中的面具的,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角色,代表不同的感情色彩,代表一定的價值判斷和是非觀念,讓他們領略到藏戲的獨特魅力,在充分地讀這部分的基礎上,輕鬆理解了這部分內容。

本節課也存在很多不足,教師對知識拓展的還不夠,應藉此向學生多介紹一些我國不同地方的戲種、特點,從中感悟祖國文化的燦爛和魅力,沒還有質疑的問題不夠深刻,學生的參與面不夠廣,評價不夠及時等,我將在以後的課堂中逐步完善。

藏戲教學反思總結 篇2

兩則寓言故事內容,語氣都符合兒童的口味,作些簡單的點撥,寓言、童話也是文章的一種體裁。但本課的學習效果很不好,本人課前也作了充分的準備,由於學校今天正在演練突發事故的演習,都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一會兒失火警報拉響了,一會兒地震前照學習警報響了,一會兒房屋倒了……老師、學生都搞得像真有那麼回事。繞亂了所有的教學程序與教學思路,只好順其自然,乾脆改變教學思路,零時出示了閲讀要求,讓學生完全進入自主學習狀態。因為演習的干擾,學生難以靜下心來,最後本人乾脆從課文內容的表面結束了新課內容。

但在改變教法的過程中,閲讀感悟寫法,本人並沒有忽視。本文是兩則寓言,通過短小的故事,告訴人們深刻的道理,使人們受到教育,那麼又如何寫寓言呢?(學文致用這是本人在語文教學中的精神)。點撥(寫寓言一般有如下幾種方法。一般方法。寫寓言時,一般先確定寓意,也就是確定要諷刺和勸誡人們什麼。然後從生活中選取能夠表達寓意的材料,再寫作。比喻法。就是用比喻的方法或藉此喻彼,或借遠喻近,或借古喻今,或借小喻大,把深刻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會出來。例如,《龜兔賽跑》。誇張法。就是用誇張的方法寫,或把事情誇大,或把事情縮小,藉此,給人以勸誡或諷刺。例如《刻舟求劍》。擬人法。就是用擬人的方法。動物、植物或其他事物本不具有人的情感,但寫寓言時,給它們賦予人的言行,心理活動和情感等,把它們當作人來寫。例如、《小槐樹和小柳樹》

鼓勵把文中故事講給別人聽,並自編一則寓言。積累寓言故事,借鑑課文篇幅短小,內容生動的特點,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的插圖,主要抓重點詞句,分析人物的言談舉止的心理活動。讀懂課文內容,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抓課文的內在聯繫,分析因果關係,提示寓意,讓學生從中受教。(如、1、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長高。2、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3、種田人丟下鋤頭,整天坐在樹樁旁邊等着。三個句子去掉“好像、焦急地、整天”等詞後,意思和原句就不一樣了。第一句去“好像”就是肯定沒有長高的意思,與原句違背。第二名、去掉“焦急地”就不能表達出他非常急切的心情。第三句、去掉“整天 ”種田等待的時間就不具體了。)為了突破文本難點,最好引導學生參與動作,加以肢體語言好一些。比如、被拔高的禾苗為什麼會枯死?(結合生活實際,植物的生長規律,突破難點,點出主題,不能違背禾苗的生長規律。)

藏戲教學反思總結 篇3

前者是編織立體形態作品的訓練,這是一次設計製作編花籃並加以應用的完整體驗,通過這個活動使學生髮現生活中的美,培養探究精神與創造能力,享受制作成功的愉悦。

用各種材料編織而成的花籃因其取材天然、造價低廉、可隨意造型等特點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編花籃編織這門古老的手工藝歷經上千年的演進,不僅工藝與造型日趨完整、精美,材料加工也日益改進,新材料不斷湧現,現在已有各種各樣的編織機器,甚至可由電腦設計與控制生產程序。不過,手工操作仍然不可缺少,因為它是先進手段的本源。從學校教育角度來看,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的一種手段。

教學過程中,我運用問題導入,嘗試體驗,探索創新,評價拓展等教學環節,一步步逐步深入,由提出問題,演示解決或由學生解決編織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再進行新課學習,從中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精神.學習中學生編織方法掌握有些困難,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定出不同目標,以使他們在不同層次體驗到製作的樂趣.

藏戲教學反思總結 篇4

當我第一遍讀文本時,我覺得這篇作品的主旨在“環保”上:要愛護樹木,保護樹木,不應該亂加砍伐。但再讀幾遍後,我認為作為文學作品,這篇童話更為重要的,在於非常生動地敍寫並歌頌了人與人之間存在的深厚的愛意、純真忠誠的友誼。小鳥對着燈火歌唱着,樹變成火柴,這是有形的,可是當變成火光,就是無形的,小鳥為什麼還要歌唱?小鳥對着不可觸摸的,已經飄逝的火光唱歌,明明知道它已經不會回答了。這是盡心,這是牽掛,這是深厚的愛意,這是純真的友誼,這是對自己的愛負責。”雖然我對文本的解讀是到位的,但在教學中,對引導學生體會小鳥的信守諾言做得不到位,感覺太突兀了,學生還不明白。

對要進行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先進行估計,想想這一個步驟可能會用去多長時間,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會有意識的,有序地進行教學,保證教學內容的順利完成。如:《去年的樹》一般教學兩課時。我的第一次設計是這樣安排的:第一課時除了初讀課文和學習字詞外,細讀課文的前面部分,着重體會樹和鳥兒在一起的快樂,感受他們分別時的難捨難分,第二課時讀餘下的部分,感受鳥兒和大樹生死不渝的情誼。可是一試教,不得了,我上的第一課時內容太少,課顯得很單薄,不充實。於是,我又調整了我的安排,第一課時除了初讀課文和學習字詞,基本上把課文讀完,第二課時以複述故事和練筆為主。然後又去試教,感覺這樣第一課時才充實了許多。

總之,教無定法,但教學又是有規律的。通過此次活動,我從《去年的樹》這一課的設計和教學中悟出了一些新課程閲讀教學的方法,對改進自己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藏戲教學反思總結 篇5

課後我反思這節課覺得自己收穫了很多,有成功之處,也略有不足,總結反思如下:

舊瓶換新酒 楊柳發新枝——潛心文本,設計創新

本課是國中語文教材中的“元老”級課文。許多教師都上過這節課,在百度上只要輸入篇名,就有各式各樣的教學設計展示眼前,傳統的教學設計一般都要幾課時,精煉的也要兩課時,如何在九年級緊張的教學中,將“元老”級課的教學設計得更科學,更富有新意,更有實效性呢?唯有“潛心會文本”,在傳統教學環節設計上進行創新。為此就首先要找準切入課文的“點”。

在反覆研究教材後,我將切入點定在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稱呼上,於是我先讓同學找出課文對於勒稱呼的詞語,然後畫線並思考為什麼會有如此不同的稱呼,由此理出一條小説構思的情節線索——小説情節可分為于勒有錢時和沒錢時;這其間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有什麼變化?由此又理出一條人物情感變化線索——害怕→盼望→躲避。

再以“兩線”串全篇 ——小説是從人物的哪些語言、動作、表情等揭示人物的態度變化的,這樣最後挖掘出小説隱含的深刻主題思想。在品析語言同時鏈接會考考點——人物形象的分析。

同時,在每個環節的過渡上改變傳統的過渡語,而是分別以引用教參書上“本文集中表現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驟然變化,從而刻畫出他們貪婪、自私、勢利的醜陋形象。”過渡到人物形象的分析; 引用網上評論“于勒年輕時,是個浪蕩子,他是這場悲劇的罪魁禍首”過渡到挖掘小説主題;引用作者莫泊桑的“生活永遠不會像你想象的那麼美好,也不會像你想象的那麼糟糕。——莫泊桑”的語言過渡到對“我”這個人物的評析上。並且顛覆了傳統教學設計的環節,將作者莫泊桑的簡介放在本課的最後讚歎高超寫作技巧小結環節時。整個教學設計一環扣一環既流暢又有一種“舊瓶換新酒楊柳發新枝”的感覺,讓人耳目一新。

藏戲教學反思總結 篇6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初讀文章,我有點擔憂:課文時代背景與學生生活實際相差甚遠,搞不好就會上成不切合實際的喊口號的,幫學生形成一種虛假的情感。這可是誤人子弟的做法。於是,在細細琢磨中,我決定從當時的背景引入。讓學生充分了解當時歷史背景,中國所處的社會地位,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一種真實的中國背景再現。當時的中國國力不強,國民精神麻木,帝國主義在中國的領土上猖狂肆虐,"東亞病夫"稱號沉重地緊扣在我們的頭上……有了這些歷史背景的瞭解,學生就瞭解了周恩來為什麼會説:"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原因。

在與學生共同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也與我一樣走進了當時落後的中國。從文字的字裏行間,他們得到的信息是"帝國主義的無恥行經,中國這種腐敗落後的國情,讓中國的民眾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跟隨着伯父的歎息,學生也瞭解了"中華不振"的真正含義和伯父的無奈。在這種背景下,周恩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讓有志的中國人也為之一驚。

從孩子們的發言中,我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慶幸,孩子們的讀書目標都很現實,也許他們理解: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下,大家努力的目標是不一樣的。目標不一定要遠大,讓學生能真實地面對自己的生活,並有學習的動力就夠了!

藏戲教學反思總結 篇7

《大自然的啟示》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四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在教學《大自然的啟示》一課時,我在學生熟讀課文後,讓學生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學生概括起來顯得還是吃力。看的出,光利用抓各部分主要內容的方法來概括整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還是有些困難。怎麼辦呢?因為,我們此時學習的是《人類的老師》這篇文章,所以,我靈機一動,我想既然學生概括全篇困難,那就先練習概括一個自然段吧。於是,我請他們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學生説起來還是羅嗦,我引導説:瞧,雖然兩個同學概括的不是特別簡練,但你們注意到了嗎,在他們的言語中,出現了兩種很重要的事物。學生很快就答出是鯨和輪船。我把他們寫在黑板上,對學生説:看,你能結合課文,用簡單的話説説他們之間的關係嗎?學生在短暫的思考過後,順利的答出:科學家根據鯨的體型特點設計出了流線型的輪船,大大提高了輪船的航行速度。我又引導他們採用同樣的方法概括出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然後把兩段聯繫起來説就概括出了全篇的主要內容。

由這個教學片段,我想到了抓文章中的關鍵詞來概括主要內容也是一種不錯的辦法。但這個關鍵詞,最初應由教師提出。日久天長,學生就會掌握其中的技巧。

放手讓學生通過自由讀、同桌互讀、指名讀等方式達到了讀準生字字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目的。接下來我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兩篇短文的大意,並啟發學生《“打掃”森林》可採用把各部分意思連起來的方法,《人類的老師》可直接引用原文(即最後一自然段)的方法來歸納。

藏戲教學反思總結 篇8

這兩天引導學生自學語文閲讀上的古文《推敲》一文,指導了些方法,趁熱打鐵,開始引導學生學習《論語》。

教文言文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語感,增強學生的積累,提高語文素養,薰陶道德修養。眾所周知,《論語》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經典之一,而儒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我希望讓學生接受儒家文化中優秀思想的教育和薰陶,使他們在情操修養,立身處事,為人治學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引導,從而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健康堅定的價值觀和樂善好學的品格和氣度。當然也想借這些短小精煉的小短文提高學生閲讀文言文的興趣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如何學文言文,一個字:多讀。相信文言文是讀懂的,決不是老師講懂的,更不是老師分析詞法句法而懂的。在讀中進行朗讀指導,會按節奏讀,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積累語言的習慣、現實生活中學生有許多迷惘與困惑的問題,把《論語》與學生提到的問題掛上勾,對學生的啟發是很大的。把《論語》與生活結合,化難為易,化枯燥為生動,讓學生覺得《論語》其實很生活化,她離我們很近,是切合現實生存的智慧。

當然,教學中也存在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

1、由於古文中的知識點相對比較多,畢竟是七年級學生,有的同學在個別知識點可能還不夠理解。

2、學生能積極參與討論,但質疑能力還比較差,如果能讓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生自己討論來得出結論,效果會更好。

藏戲教學反思總結 篇9

《蒲公英的夢》是一則讓學生喜聞樂見的童話,講述一棵生長在城市街心公園的蒲公英深受城市惡劣環境的困擾,渴望生活在美麗的環境中,後來她的願望在夢中實現了。教育人們增強環保意識,保護我們的家園。

這篇文章是以童話的方式來告誡人們環保有多麼重要,課文內將蒲公英和椰子樹伯伯都化身為人,用人物對話的方式來引出環保問題,課文從蒲公英擔心開不了花的原因和第二天開花的現狀進行思考,結尾以夢境的形式出現,更襯托出蒲公英開花的心願只能在夢境中實現的悲痛心理。

這 篇文章內容較清晰,文體學生比較喜歡,在設計過程中運用分角色朗讀,提高學生積極性。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蒲公英擔心開不了花地原因是什麼?這樣的問題 學生在書中都能找到答案,我再用圖片的方式對環境污染的問題進行渲染,學生很快就能體會到現在的環境已經遇到了許多問題,在此處讓學生自己想象除課文中的 汽車尾氣、河流污染、噪音外還有什麼環境問題,學生思維的發散及問題的回答更能真實的反映出環境問題的刻不容緩,加強了環保意識。學生在體會了環境問題 後,就更能體會到蒲公英的擔心,讓學生作為蒲公英想象着能開出美麗的花來讀一讀最後一自然段,情景的交融能讓學生感受到蒲公英夢裏的快樂與高興。

藏戲教學反思總結 篇10

作者用充滿童趣的語言寫“我”堵住樹洞裏的小山雀,而另一隻山雀站在樹枝上不時地尖叫。“我”想象它是為了救它的朋友而掩護和傳送“信息”。這是兩隻多麼友好、聰明、有趣的山雀呀!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從中體會山雀的聰明、可愛,從而激發學生對動物的喜愛與愛護之情。

課後,我想:一直以來,我們老師都把精力放在組織課堂教學上,卻很少去精心設計作業,其實作業設計也不容忽視。今後佈置作業也得動動腦筋,多花點心思了。不然很多學生是不會認真完成的。如果在教學這課之前,我能這樣對他們説:“明天我們要學習《山雀》這一課,到時我要請同學來表演課本劇,你們想不想表演?想表演那可要把課文讀熟、讀好喲!你們回去可以先和爸爸媽媽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到時,我們看看誰是最出色的小演員,好嗎?”如此一般地“哄”學生讀書,定能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因為這種形式是學生平時最喜歡、最感興趣的。

我相信,如果每次作業我們都能精心地去設計,那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藏戲教學反思總結 篇11

伴着《燭光裏的媽媽》的音樂聲,教師飽含深情的朗讀,偉大的母愛已經深深地感染着教室裏的每一個人。別看他們只有四年級,可是對母愛的感覺並不陌生。因為他們整天都生活其中。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有這樣一段話:“在我記憶中,母親總是手裏拉着我,背上揹着妹妹,肩上再挑 100 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我們長大後,可以幹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 80 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麼重的擔子。”讀完這段話,頭腦中不知不覺地計算起來“母親 80 多斤,擔子 100 多斤,還有妹妹等。”這一“輕”一“重”讓我深受感動。文中的兩幅插圖也讓我倍受震撼:曾經,母親那麼年輕、美麗、青春、健康;而現在,她重病在身,瘦小、蒼老,絲絲白髮、歷歷深紋 ……讓孩子理解“重擔” ,經過挖掘孩子們的想象,來重點體會母親為兒女所付出的點點滴滴。在理解了“重擔”之後,再讓學生回過頭來看“翻山越嶺”這個詞,讓孩子們想象母親行走的艱難,想象烈日炎炎的夏日、寒風呼嘯的冬日,母親依然跋涉的身影,理解母親僅僅是翻過那真實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嶺嗎?在這樣的情感體驗中,母親的形象更加高大!而在反覆的誦讀中,孩子們更加動情。

課文中最後一個自然段中:我的“輕輕地搖動”,護士的“不忍離去”,“靜靜地站在邊上看着”等。我讓學生想象這一感人的情景。然後説説母親眼角流下的是怎樣的淚水,學生有感而發:母親的淚水是欣慰的淚水,是激動的淚水,是幸福的淚水……

這節課上,孩子們用一隻眼讀課文,另一隻眼感受了天下所有母親無畏、博大、無私的胸懷。讓我們深深記得: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藏戲教學反思總結 篇12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在逃難的路上,他飢寒難忍,但是他拒絕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東西,只有在幫忙幹完活以後,他才吃這份食物。後來,他留在傑克遜家裏幹活,成為莊園裏的一把好手。從這件事可以體會到,尊重自己,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

教學中,我緊緊圍繞“尊嚴”來展開,讓學生明白年輕人在什麼情況下講尊嚴,人物言行是怎樣體現尊嚴,他的勤奮,努力又如何獲得尊嚴及傑克遜大叔尊重和常識尊嚴。在設計上抓住傑克遜大叔對哈默評價的那句話,讓學生找一找,從這個切入點入手,突出了重點,自然而貼切。當學生讀完這句話時,並不理解,隨之問到為什麼大叔説哈默有尊嚴呢?哪些地方看出他是一個有尊嚴的人呢,讓學生畫一畫,把讀書的感受寫出來。這個問題既指向文章內容,又能引導學生來理解感悟內容,覆蓋的閲讀面比較大,給學生思維空間比較大,這樣有利於學生整體感悟,實現有效閲讀。

在體現學生主體性方面,做到了幾個“充分”,一個是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自學、思考。二是給學生充分發表讀書體會、對問題看法的機會。三是讓學生充分讀書,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受到薰陶感染。

藏戲教學反思總結 篇13

隨着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都在悄悄地發生變化,語文課堂逐漸“活” 了起來。我在講這一節公開課的時候,充分利用一切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上孩子們熱情高漲, 敢想敢説.真可謂是活而不亂.然而,用心觀察便能發現課堂上也存在着一些問題,值得我們反思。

課堂上,舉手積極與否是衡量學生思維是否活躍的重要標準。教師想方設法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經過訓練,學生參與課堂的意識的確增強了。但仔細觀察,難免又會發現一些問題。不少的課堂上,老師的問題剛出口,學生便急於表現自我,小手齊刷刷高高舉起,還不停地喊着“我”、“我”。如老師提出有難度的問題,學生也是這一表現。聽學生的回答,大多數是低質量、比較膚淺的。也難怪,舉手如此迅速,不是建立在精讀文本、深入思考的基礎上,見解怎麼深刻?在這節課上,我提出了問題:請學生找尋主人公杜小康生活艱苦孤獨的句子,其中有一名同學很迅速的舉起了手,回答到: 鴨子向天叫了幾聲…”在場的老師和學生都笑了.這是描寫鴨子的句子,並非是主人公的語句.課堂上孩子們舉手踴躍.但是思維沒有建立在精讀課本的基礎之上,所以出了一個大笑話.

因此,為了提高交流的質量,教師應引導學生專心傾聽,細心揣摩,深入思考,虛心接納,以免使學生養成以自我為中心、思維膚淺和淺嘗輒止的不良學習習慣。

以上這兩點,就是我這節課之後的一些思考.我希望在以後的課堂上,可以避免這樣的錯誤.使知識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同時,也要提高他們對課本的深入思考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適應課程改革的教學方式.才能真正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藏戲教學反思總結 篇14

《水墨徽州》充滿詩情畫意,徽州的美景信手拈來,從哪些詞句讀出徽州的歷史,這表面上看可以通過烏篷船、牌坊、祠堂、馬頭牆、粉牆黛瓦,潺潺流淌的小溪,看到歷史的痕跡,感悟歷史,要從這些景物的文化背景瞭解徽州的歷史,需要相關的資料,僅僅通過課堂上老師的口頭講解是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的,所以,今後的類似的課文教學一定要在預習引導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不是老師偷懶,而是在學生初讀的基礎上,加上老師的點撥提煉,學生的收穫會更大。

文化與歷史不可分,徽州文化體現在徽商、徽駱駝、新安理學、徽州篆刻、徽派版畫、徽劇、建築、徽菜等等。

藏戲教學反思總結 篇15

1.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我注意營造以讀為本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充足的朗讀課文的時間,從開課的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指名讀課文,到默讀、有感情地朗讀重點句子邊讀邊談體會,再到分角色讀,師生對讀,男女生對讀,小組合作讀等,通過這一系列不同形式的讀,讀出了層次,學生在讀中感悟到了課文所表達的師生間那真摯的情感,悟出之後再通過感情朗讀體會老師對學生的無私而深厚的愛心以及學習要專心致志的道理。

2. 本文情節感人,語句清新,語意深刻,適合進行語感訓練。在朗讀過程中注重指導學生積累詞語,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課後反思較為不足的還有:課文的插圖沒有很好的利用,這也是開學到現在自己在教學上存在的一個問題,沒有充分利用資源,讓孩子們通過直觀的插圖,來回憶一下這21歲的烏罕娜老師和10的達麗瑪之間這發生在春天的“温暖人心”的故事,若能在課末讓孩子們看着插圖再來回憶、複述一下課文內容的話,效果可能會不錯。

藏戲教學反思總結 篇16

通過教學我也有幾點思考:

1、以前教人教版教材久了,總覺得北師大版教材不如人教版教材的系統性強,練習量也不夠,存在着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北師大版教材也並非一無是處,它的編排自有它的道理。使用什麼樣的教材並非教師所能改變的,但如何使用教材,使之發揮其特長和優勢,是我們教師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

2、通過對比的學習,能增加學生解題的能力,可以讓學生靈活運用多種解決問題的策略來解題。

3、在教學中,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多種解題思路為突破口,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系統的理解和掌握。如比和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解決。這些問題其實都是可以互通的,通過對比的學習,讓學生學習到一種新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藏戲教學反思總結 篇17

《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教學難點是理解“是誰為我們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在教學第3小節中,我採用多元化聯繫,情感牽引,突破難點,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教學,我感到這堂課既有收穫,也有不足。在重視詩歌朗讀的同時,對字詞教學有些忽視,尤其是關鍵詞語的理解不夠重視。詩歌中字詞深奧,學生不容易理解,教師又不能採用以詞解詞這種簡單的方法。因此,教師在詩歌教學中如何將深奧的詞語深入淺出地教給學生,讓教學更完美。這是我想在以後的詩歌教學重點研究的問題。

藏戲教學反思總結 篇18

首先,我由歷史談起,情景導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接下來的 “讀——譯”均由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師加以引導,激發學生的求知的慾望。關於文章分析由學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先提出問題,加以整理,然後班級進行交流。學生提出的問題有:1、雖然我們知道“秦王以五百地易安陵”不是出於好心,但是我們不理解這中間究竟有什麼樣的背景?

2、安陵君和唐雎都拒絕了秦王的無理要求,分別是如何反駁的?表現出了二人有什麼不同?3、秦王在文中分別有什麼行動和語言?表現了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4、唐雎既然想刺殺秦王,為什麼不直接説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卻繞圈子説了三個刺客的事?學生在感悟、賞析詞句的過程中對課文內容有了較深的理解。

再有,本節課在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同時,注重學生基本技能和正確價值觀的培養。通過故事複述、分角色朗讀課文、為人物設計神態、動作等活動,培養學生運用對話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學生在感悟唐雎這種剛正不阿的精神的同時也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即唐雎在文中所提到的“懷怒未發,休?降於天”以及與秦王同歸於盡的想法是否值得提倡。由此學生又展開了一場小小的辯論會,各抒己見,在討論中恰到好處地解決了本節課的難點。

藏戲教學反思總結 篇19

教材簡析

《秋天的圖畫》是一幅色彩豔麗的圖畫。全文語言優美,行文流暢,作者運用比擬的手法,在色彩的搭配上以金黃、火紅為主色調,簡單幾筆,便把豐收的熱鬧情景與人們的喜悦心情描繪出來。

學習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秋天景象之美和勤勞的人們對秋天的喜愛、讚美之情。

3、喜歡秋天,願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秋天。

學習重點:

1、認識8個生字,能正確書寫8個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秋天的美,感受勤勞的人們對秋天的喜愛、讚美之情。

學習準備:

1、生字詞卡片

2、課件:秋天的風光

3、蘋果等教具。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師述:有一位神奇的畫家,他用手中的畫筆為我們畫了一幅美麗的圖畫,這就是“秋天的圖畫”(板書課題),同學們想去看看嗎?讓我們一起乘坐“紅葉號”列車開始一次愉快的旅行吧!大家檢查一下,該帶的4樣法寶(眼、口、耳、心)都帶齊了嗎?

(師)會學習的小朋友會帶上自己的眼--(生)仔細看,

(師)會學習的小朋友會帶上自己的耳--(生)認真聽

(師)會學習的小朋友會帶上自己的口--(生)大聲説

(師)最重要的是帶上自己的心,去體會秋天的美麗,好啦,老師要帶領小朋友們出發啦!

2、齊讀課題。出字謎:“四四方方一間房,裏面住着冬姑娘。”(圖)

出示“圖”字的卡片(蘋果狀),反覆讀後組詞。

二、初讀感知:

1、播放相關課件,師範讀。

2、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藏在課文中的生字娃娃,讀準字音。不會認的字請教老師、同學或文下蘋果上的拼音。

3、指名讀生字詞卡片,開火車練習讀。

4、再讀課文説説自已瞭解了什麼,最喜愛哪些句子。

5、再次播放課件,學生朗讀自己最喜愛的句子。

三、再讀理解:

1、出示圖片,圖上畫了沒結果的樹、光禿禿的莊稼地、高粱杆,

老師畫的這幅圖畫名字叫做《秋天的田野》,你們覺得怎麼樣?少了些什麼呢?

2、自己讀讀第二句話。然後用自己的話説説。

3、老師給大家準備了蘋果、梨、稻子、高粱。誰能上來貼一貼,幫老師完成這幅畫?

4、他貼的對嗎?要求學生抓住“掛起、露出、翻起、舉起”四個詞貼一貼、評一評。

5、梨樹上怎麼會掛起了燈籠?蘋果為什麼有紅紅的臉頰?

稻田裏怎麼會像大海一樣翻起波浪?難道高粱上燃起了大火?

這是怎麼回事?啟發學生體會比喻句。

師小結:這些句子都是比喻句。梨樹上的梨又大又黃,好像掛上了燈籠。

你能用“好像”説句話嗎?

6、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提示朗讀課文“四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邊讀邊想像秋天田野的美景。

7、出示課件,提示相關景物,指導學生背誦。

8、誰使秋天這樣美麗呢?自讀第四句。指名讀。

思考:勤勞的人們指的是哪些人?你想對他們説些什麼呢?

四、練習設計

1、學生畫一幅秋天的畫,課外舉辦畫展。

2、製作一份送給秋天的禮物。

板書設計

秋天的圖畫

梨樹 掛起 金黃的燈籠

蘋果 露出 紅紅的臉頰

稻海 翻起 金色的波浪

高梁 舉起 燃燒的火把

……

教學反思

本課通過創設情景展開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然地走進了課堂,和老師一起感受秋天的美麗,感受語文的魅力。忽然覺得二年級的學生彷彿一下子長大了,無論是在朗讀方面還是在課文理解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我也更加投入地進行教學,在對學生評價時,儘量採用激勵性的語句,用欣賞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很高。

這節課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學生是在不知不覺中進步的,學生是每天都在進步的,請讓我們用一顆寬容的心來對待每一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