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殺人事件反思(精選6篇)

學生殺人事件反思 篇1

西安大學大三學生藥家鑫在交通肇事後不僅沒及時救助傷者,反用水果刀殘忍地將傷者連刺八刀將其殺害,後因在逃逸中再次撞人,被當地羣眾抓住。警方的詢問結果讓人驚訝,藥家鑫僅僅是怕撞了農村人難纏才會將其殺死以絕後患。農村人難纏?出身幹部家庭的藥家鑫怎麼會有這種理由和想法?事情已經過去一個月了,藥家鑫的幹部父母甚至連一句安慰死者家屬的話也沒有,也就不難解釋這位大學藝術系的曾獲得獎學金又可以開車上學的‘學子’在家庭受的什麼教育。

大學生殺人事件反思(精選6篇)

死者張某年僅26歲,家裏還有幾歲的孩子。對於生命而言何其珍貴,藥家鑫喪心病狂的變態心理是如何造就的。學校裏不可能教育農民如何難纏的課程,難纏究竟是如何讓一部分人害怕到要殺人滅口。一直以來,我們的某些人出身農村,卻不尊重農民。我們都熟悉的那位長着一臉農村爹孃生就的大明星,幾乎每年都在用農民和殘疾誘取所謂的高雅藝術,灌輸的歡樂何其苦澀。曾幾何時,農民被認為是缺乏素質的的代表,什麼素質?是那種用餐巾紙擦屁股的高檔行為?還是那種混跡歡樂場的貴族嘴臉。

中國有多少農民?怕是很難確定。有多少不是農民,大家心裏清楚。農民為什麼難纏?很多人心裏最明白。新時代以來,有多少富翁是藉助欺騙農民發家的,有多少資金是從農民手裏騙取的。從三十元一個的身份證到三萬元一個的城市户口,從每人至少十元的汶川捐款到每度電上漲三分的三峽集資,農民除了默默承受這大海取水般的不痛不癢的宰割甚至連為國家貢獻的名聲也不沾邊。什麼福利.假日.養老和農民有多大關係,那些外出打工的民工一年才回家一次,還要為春運的特色承擔責任。侮辱農民覺得很容易,因為他們會默默承受。不管你説他隨地大小便還是説他影響市容,他都不會理會。但這種壓抑是可怕的,一旦爆發就不可收拾。而農民是什麼?也許是一滴水珠,也許是一片海洋。農民作為一類國家公民究竟享受了多少公平的公民待遇?相信每個人心裏都很清楚,既然明明對不住人家何必還得便宜賣乖,欺人太甚吧。

一個國家出現人民內部矛盾是正常的,但出現羣族歧視卻是可悲和可怕的。藥家鑫無非就是怕撞了農村人被勒索,難道撞了城市公民他就不跑了嗎?還是他本身就把農村人的性命看的簡單。農村人有這樣那樣的城裏人不習慣的毛病,是所處環境不同和接受文化不同造成的。相信上海修的黃金廁所就連上海市民也望而卻步,難道就憋死不成,或許就把自己裝作農民先放鬆了再説。抓到的小偷大多輕車熟路,難道都是農民?上幾日有位安全專家放言説現在的色情混亂和農民有直接原因,也是導致艾滋病的主要原因,因為農民喜歡便宜的小姐而且不講衞生。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讓離家一年的農民把血汗錢花到那些高檔的小姐身上也許還會埋怨農民搶了他們的樂子。我們除了奇怪這種愚昧的言論就是擔心社會的構造發生了根本變化,歧視農民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農民代表了貧窮和落後,愚昧和無知,這種錯誤的觀念導致的後果是一方面除了歧視和不理解,一方面會加深這種怨恨和推卸責任。

藥家鑫會為他的邏輯和行為付出代價,哪怕他當幹部的爹媽讓他不必為死者償命,他也會在以後的覺悟中後悔終生。因為他無知的動機傷害的不單是張某一家人,但他也揭露了社會組成的變態心理。但願人們覺醒,讓藥家鑫和死者的付出有一些意義。

大學生殺人事件反思 篇2

四川大學現學生殺人事件,不知道是學校的警鐘還沒有敲響還是這所百年學府最現實也最無奈的悲鳴呢——堂堂一個四川引以為傲的學校就是這樣對待愛它的的人的?

任何悲劇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應該説每個人的神經裏或多或少都會有發生變化的時候。人們在生活中受到一定的壓抑、一定的打擊,而不能排遣出來,日積月累積澱起來,埋在自己的心裏,當發展到一定程度而承載不了時,就可能以一種極端的方式爆發出來的。四川大學的殺人案的悲劇,是老師的悲劇,是學生的悲劇,也是教育的悲劇,社會的悲劇,然而最根本的是個人對於生命意義與價值理解的悲劇……

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極大地豐富和拓展了人的生活空間和領域,促進和提高了人類生活的便利性和生命的成就感,為改善人的生命質量創造了機遇和條件。

可是技術理性帶來的並不都是美好與幸福。

人類在享受自身發明創造成果的同時,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重負。人們都生活在追求成功的沉重壓力之中,而成功並不一定使他們有幸福感,相反,面對傳統文化所建構的意義世界的解體,面對瞬息萬變及複雜多樣的現代生活,不少人逐漸喪失了支撐其生命活動的價值資源和意義歸宿,從而陷入深刻的和自然疏離、和社會疏離及和上帝疏離、和人自身疏離的困境焦慮之中。

並且,當一些人成了弗洛姆所説的“貪婪的消費者”,成了“物品的奴僕”,把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置於純物質性金錢財富這種無常之有,無盡之有的基礎上時,無疑會更加痛感生活的艱辛、生命的無常和人生的痛苦,產生一種靈與肉撕裂分離的碎片感,心靈的空虛感。

另外,我們放眼觀望四周,人人被社會和文化裹脅着忙這忙那。我們追求名利,我們風潮逐浪頭,追明星趕消費求時髦,沒完沒了,以為這就是我們的生活,這就是我們的世界,殊不知這是在茫茫人潮茫茫社會中迷失了自我。在我們的心靈深處,每個人需要愛的程度比其它任何事都來得多,只是我們都忘了,我們急於追求其它的目標,比如事業、金錢和財富,我們專注地追逐休閒、娛樂,而忘了生命中更重要的事。

然而,我要説,對生命意義的追尋,對生命價值的執着,才是人的生存方式,是人之生命獨特性的特徵。

正是人的不斷超越的精神力量,才使人的生命去追求意義,嚮往理想,謀求自我價值的不斷提升。

那麼,何謂生命之“意義”、生命之“價值”呢?

狄爾泰認為,意義就是生命的體驗,是生命的本質力量在克服一切障礙,創造屬人世界中的自我肯定自我確證。

而對於“價值”,我國當代文學巨匠巴金先生曾經説過:“生命在於付出。我的心中懷有一個願望,這是沒人知道的:我願每個人都有住房,每張口都有飽飯,每顆心都得到温暖;我想擦乾每個人的眼淚,不再讓任何人拉掉別人的一根頭髮。”

可見,人在其生命活動中所感覺到的“對象的意義”,歸根到底是人所體驗到的生命自身的意義;而人所追求的生命的價值又是和生命本質力量的全部豐富性的生成一起生成的。

因此,生命的真諦,就在於它明確的目的性,正是這種目的性,摒棄了生物本能的衝動,在生存與生活基礎上,追求更高層次的“意義”,超越生命的有限,趨於精神的永恆。

然而,正如上面所言,一些人在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的理解上迷失了方向,其中尤為突出的即為當代的大學生,四川大學的殺人事件已將一些大學生在錯誤的航道上越走越遠的事實證明。

當今的大學生同以往各個時代的大學生相比,知識豐富,眼界開闊,卻缺少些激情和動力。,很多大學生思維方法簡單,思想不成熟,甚至幼稚,在現實中往往存在着許多矛盾現象。

1) 自我意識

大學生正處在向成熟轉變階段,他們開始獨立面對困難,獨立面對快樂,獨立面對社會,在各種矛盾的碰撞中,在與各種複雜問題的交戰中,他們開始走向成熟穩健。

但一些當代大學生由傳統的政治化、道德化的價值傾向轉變為以經濟為基礎的功利實用傾向,開始全面重新審視並高度重視自我價值,崇尚價值主體的自我化,有時會強調以個人利益為中心來決定其的價值取向與價值目標。

2)理想追求

當代大學生注重與自己實際利益關係密切的理想目標的實現,尊重和服從國家利益,但他們並不希望以犧牲自己的利益為代價;他們願意為社會,為他人提供幫助和服務,但也要看自己從中有無實惠;他們憧憬未來,勾畫藍圖,但首先要考慮自己置身其中的價值體現。

3)學習觀、職業觀

就業的壓力,使得許多大學生開始擺脱傳統教育的束縛,開始由單純的知識積累轉向自身能力的培養,努力提高知識技能、提高綜合素質,成為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目標。不同利益關係的出現給當代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追求提供了眾多的選擇方向,追求職業所帶來的實際利益成為求職大學生的首要目標。

4)交際觀、愛情觀、消費觀

以計算機通訊和信息技術為支持的網絡打破了傳統的人際交往的生活方式,使他們走向了跨時空、跨地域的網絡溝通時代,這一方面促進了當代大學生交往的便捷性,但這又使人際交往變得虛擬化。

一些大學生逐漸放棄了傳統的神聖愛情觀和責任婚姻觀,呈現出“物質化”趨勢,“遊戲化”味道。

一些大學生炫耀消費、超前消費、攀比消費和衝動消費,注重身份,講究情調,從而導致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的蔓延。

矛盾和誤區還有很多,但最突出的個人至上、金錢至上、享樂至上、功利至上已成這一代很多年輕人的風向標。

信仰所謂“現實”利益,過度關注自我價值的人,糾纏在“小我”的得失、悲歡中不能自拔更別説所謂的社會責任感。而自殺既是缺乏社會責任感的結果,也是缺乏社會責任感的典型表現。

一個人一旦瞭解他的地位無可替代,自然容易盡最大心力為自己的存在負起最大責任。他只要知道自己有責任為某件尚待完成的工作或某個殷盼他早歸的人而善自珍重,必定無法拋棄生命。當人身處這些痛苦與災難仍然能夠自覺地選擇某種道德及利他的行為時,他便無形中把痛苦與災難轉換成了某種人生的成就;因其有此成就,而使他在痛苦與災難之中獲得了意義與價值;因其有意義與價值,而使他有了活下去的願望與追求;因其有了這樣的願望與追求,他就有可能在最為艱難的處境下、在最痛苦的狀態裏生存下去,從而使自我的生命保有了尊嚴。因此,德育工作者應教會學生“向死”而思生,挑戰苦難而獲取歡樂,使人生活得充實而精彩。現如今首先要做的便是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意義價值觀。其中最有效的方法:

1 ) 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在大學生價值觀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2 ) 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3 ) 優化家庭教育,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圍

4 ) 加強法制建設,規範價值觀的形成

人的存在從來就不是純粹的存在,它總是牽制到意義。著名哲學家高清海教授説:“人是不會滿足於生命支配的本能的生活的,總要利用這種自然的生命去創造生活的價值和意義。人之為‘人’的本質,應該説就是一種意義性存在、價值性實體。人的生存和生活如果失去意義的引導,成為‘無意義的存在’,那就與動物的生存沒有兩樣,這是人們不堪忍受的。”

因此,人的精神性生命之美雖然源初於物質性生命中所實際獲得的自由,但精神性生命中的自由卻又高於已獲得的這種自由。正是人的不斷超越的精神力量,才使人的生命去追求意義,嚮往理想,謀求自我價值的不斷提升。

最後,虔誠期望:悲劇不再發生,也不可能發生。

大學生殺人事件反思 篇3

又是車禍,又是大學生,又有人失去生命。這一次,行兇的是大學生。當地媒體透露,學校反映藥家鑫“性格內向,平日裏寡言少語,從來沒有和同學發生過打架爭吵的事情”,甚至還因為“品學兼優”,獲得過學校頒發的乙等獎學金。

記性尚好的人們想起,差不多同期發生的“我爸是李剛”案件中,肇事者母校老師對“李衙內”的評價與藥家鑫得到的母校評價很相似:“內向、低調、不張揚”。

敏感的網友,已經嗅到了此案的一些可疑味道——案發1個多月,警方至今拒絕媒體採訪;藥家鑫高度近視;藥家鑫家境殷實。諸如此類,叫人聯想起似曾相識的關於“輪滑鞋”的爭論,想起那對在央視做痛哭流涕狀的父子。

我總覺得,發現自己的車撞人之後,藥家鑫所以會毫不猶豫地舉起殺人刀,對着受傷倒地、正試圖記住他的車牌號碼的傷者連刺8刀,不僅有“教育失敗”、“教育的次品”、“極端自私自利”、“冷血與殘酷”諸項原因,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誘因——之前的豪車以及富二代官二代撞死人之後,肇事者都得以保全性命。遠的有在哈爾濱發動寶馬車撞死人的蘇秀文,有杭州的“七十碼”胡斌,近的有江蘇新沂寶馬碾童案,還有大名鼎鼎的“我爸是李剛”案。網上搜一下,只有一個無證加醉酒駕駛撞死4人的孫偉銘被判了無期,別的都從輕發落了。只有一個叫張金柱的鄭州前警官比較“倒黴”,“栽在了新聞記者的手上”,當真抵了命。

如果前面這幾起轟動全國的“交通肇事案”能查得認真一點,判得嚴肅一點,不管什麼政協主席兒媳婦的傳言(據説是假的,但韓桂芝後來真的落了法網)、什麼富二代、什麼司機無法反應,什麼李剛門封口門抄襲門,或許,那班一坐上正駕駛座位就神知無知的混蛋,好歹也會收斂一點。不至於生出撞傷不如撞死的惡念,更不至於沒撞死乾脆殺死。

所以説,藥家鑫的殺人刀,不是他一個人舉起的。幫他一起殺人的,還有很多很多別的人——踐踏法律的人、徇私枉法的人、膽小怕事的人、拋棄正義的人。也許,他們那樣做,是為了挽回家人的性命,為了養家餬口,為了保住烏紗,甚至,僅僅為了過回安全的家常日子……

嚴峻的後果是,一條河流的源頭被污染了,上游、中游和下游的水,還乾淨得了嗎?

如果撞傷不如撞死的荒謬邏輯繼續大行其道,如果司法公正不能切實履行,殘酷無底線的可怖案件、類似藥家鑫這樣的兇嫌,永遠也不會絕跡。

大學生殺人事件反思 篇4

15日下午,成都市公安局龍泉驛區分局發佈通報稱,3月28日0時17分,成都龍泉驛區公安分局接到報警,在龍泉驛大面街道四川師範大學成龍校區學生公寓發生一起殺人案。警方已於3月28日依法將涉嫌故意殺人罪的犯罪嫌疑人滕某刑事拘留,並將依法進行處理。(中國網4月16日訊)

經調查,犯罪嫌疑人藤某與受害人蘆某為川師大學生,均為20歲,同是甘肅白銀市人,之間因生活瑣事發生矛盾。3月27日23時50分,滕某在川師成龍校區學生公寓東苑2棟學習室用當日白天從超市購買來的菜刀將蘆某殺死後,於3月28日0時17分讓同學打電話報警投案自首。

大學室友本來是老鄉,為什麼如此過不去,非要以殺害手段來處理?真的是水火不容了嗎?他們之間發生的矛盾並不嚴重,被害者在寢室裏唱歌,固然不對,如果説嫌疑犯善意地提出勸告,受害者勇敢地承認錯誤,就一定可以協商處理好的。若是處理不好,嫌疑犯報告老師,由學校處理,一定會有實際效果的。不知他們報告老師了嗎?不知寢室其他同學勸説了嗎?反映問題了嗎?當然,這只是假設,於事無補了。但是,教訓帶來的思考是必要的,對於全國廣大的大學生、高中生、國中生室友來説,要時刻注意。

20歲,正好是風華正茂的時候,兩位老鄉結下生命仇恨,一個成了刀下魂,一個面臨法律的嚴懲,教訓之嚴重,不能不讓我們深思熟慮!國小生的道德教育實踐中就明確提出,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交往,學會共處。經過10多年的教育,為什麼成了大學生的他們,還不懂得交往共處?還不懂得殺人償命呢?這樣的慘痛悲劇,對於他們的父母親人,是天大的打擊和創傷!父母含辛茹苦送他們讀書,指望着他們成人成才,有出息有作為,今後贍養老人,現在一切化為泡影,還讓父母背上沉重的包袱!

大學校園發生的寢室兇殺案件屢禁不止。同樣是20歲,同樣來自甘肅,20__年的11月,天津城建大學發生了寢室殺害案件。11月20日16時許,來自甘肅酒泉農村,20歲的二年級學生翟清鬆先是在寢室內持刀將同宿舍同學何某殺死,隨後將相鄰宿舍的同學杜某捅傷,最後把自己反鎖在一寢室內,開始自殘。

還遠一點的有駭人聽聞的馬加爵殺人案件。馬加爵20__年至20__年就讀於雲南大學生化學院生物技術專業,20__年2月13日晚殺一人,2月14日晚殺一人,2月15日再殺兩人後從昆明火車站出逃。20__年3月15日被公安部列A級通緝犯,20__年6月17日被執行死刑。另外,還有20__年復旦大學林森浩投毒案。

在大學裏讀書學習,室友是朝夕相處的夥伴,想不到的是,室友之間發生兇殺案件,卻成了被害對象,真是匪夷所思。翟清鬆與馬加爵有相同之處,都來自農村,家庭條件相當差,但是學習認真,過去時表現優秀。對於這一類學生,如何教育,如何引導他們與室友友好往來,是大學教育的當務之急。對於他們的心理輔導,應該放在首位!學校要特別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室友要關心他們,不能對這樣的貧困室友另眼相看,尤其是在平時的語言上要尊重和保護他們的心理,不能有冷嘲熱諷。

大學教育不能僅僅是知識上的教育,學業的研究,對於大學生的心理研究,心理輔導,同樣重要!要特別防止室友中的兩極分化現象,發現苗頭要報告班級和學生會,及時處理,防患於未然!大學生雖然成年了,還要加強交往、共處能力的培養,不要將自己封閉起來,要走向集體生活,走向社會,有一定的處事能力。大學生還要加強法制教育,要將法紀教育當作重要的學習內容來抓緊抓好!大學生不懂法,不懂理,就會成為危險品。大學教育,也要堅持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並舉,引導大學生先做人,後做學問。

大學生殺人事件反思 篇5

1995年清華朱令被用鉈鹽投毒,1997年,北京大學化學系王小龍用鉈鹽向同學投毒;20__年雲大馬加爵錘殺舍友;20__年,中國礦業大學常某用鉈鹽向三同學投毒;20__年,鳳岡一學生將高效氟氯氰菊酯農藥投放到桶裝水內;20__年復旦黃洋被舍友投毒,20__年南航彭某被舍友刺死„„

一個個年輕生命在大學校園逝去。這絕不只是個體生命的隕落,而是整個社會的傷痛。類似極端事件透出的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要成才應先成人,我們是否過多注重學業,而忽視了人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的本質,不僅在知識的傳授,更在於心智的健全、人格的豐滿。教育不應該視為簡單的技能培訓,切不能忽略人品而重於技能;培養健全的品格和健康的思想是前提,沒有這個前提,一切都是捨本逐末。因為品德不全而技能超眾的所謂人才,一旦誤入歧途,高學歷高智商的罪,更惡更毒,所以,幹起壞事來危害性就越大。

復旦投毒事件中,林某不擇手段地清理掉品學兼優的黃洋,“廉價”地使用卑鄙手段來清理掉自己的對手,其實,恰恰影射我們社會的現實。比如我們社會中的“逆淘汰”現象,説明人們不再顧忌手段的卑鄙了,讓自己撈到實際好處才是王道,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小人得勢、惡人當道”的社會。

著名的“路西法效應”告訴我們:人們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而作惡。即一個惡的環境,再好的種子也受之影響,最終開出惡之花來。

作為國人,都爭名奪利,樂此不疲:爭着發財,爭着買房、爭着出國、甚至要爭自己的墓地„„其實,這些人們要爭的,正是權力者制定並拋出來的,就像拋出肉骨頭一樣,給大家來爭,互吠互咬,大家一嘴狗毛才好。競爭就這樣激烈起來的!

作為校園也概莫能外,學生也要面對各種競爭:入黨要爭、獎學金要爭、貧困生名額要爭、榮譽要爭、選調生要爭、先進分子要爭、連當個班,級小小幹部也要爭,學校推薦工作的名額也要爭„„學生們就是在為爭這些榮譽,弄得耳紅面赤。

而這些各種競爭的名目,也是學校拋出來的,美其名曰是“激勵”。許多競爭的名目,實則無關人品,甚至無關學術,只是有利於學生們將來的就業與升遷。所以,這種機制根本沒法培養出什麼大師級的人物。相反,培養出一大批思想有問題的人,他們非常功利,又喜歡萬事都做絕,以確保自己在競爭中處於優勢。

例如黃洋與林某之間的恩怨,可能緣於兩人之間的競爭:兩人成績很好。不生惺惺相惜之感,反生既生瑜何生亮之歎!林某可能是為了能夠出一口被黃洋蓋住“光輝”的惡氣,選擇的方法並不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超越競爭者,而是通過違法的不正常手段幹掉競爭者。如果林某投毒屬實的話,那麼這一事件毀滅的,將是兩個風華正茂的高學歷人才,以及他們背後原本滿懷期待的父母家人,爭來爭去,竟爭得一場空。

目前,關於這類事件各種疑點的爭論,在網上已如火如荼地展開。在各種議論中,最讓我感到驚異的是一些網友對此事件和自身處境的感歎,讓人寒毛倒豎,有很多回帖稱:“我也曾想幹掉過我的室友”;“幸好我杯子隨身帶,否則早沒命了”。這些半真半假的跟帖背後,隱藏着的是大學生們在寢室人際關係中的緊張和焦慮感。

一項針對大學生寢室關係狀況的問卷調查顯示,在12所高校的數萬名大學生中,僅四成“90後”大學生對寢室關係滿意,三成大學生對寢室矛盾抱着無所謂的態度,而另有三成則認為,在學校裏最不開心的,就是寢室裏與室友們相處時產生的矛盾,這些矛盾包括睡覺關不關燈,起牀的輕重,性格衝突和財務糾葛,或甚至是別人莫名其妙的成功對自己的傷害…… 教育專家認為,造成大學生寢室關係緊張的原因大致有:這個年齡段的年輕人個性比較自我、以自我為中心不習慣別人的生活方式,不善於處理新的人際關係。這些作為人生的新課目,有的人在各種磕碰中逐漸磨合、學習並適應下來。有的,雖然不適應,但最終隱忍下來。但還有的人,沒有這麼幸運,他們不適應更不隱忍,最終以慘烈和尖鋭的方式表現出來了,甚至引發各種悲劇。曾經引人注目的馬加爵和朱令事件,就是其中最令人痛心的兩起。而還有更多沒有這麼轟動的事件,還在校園中悄然發生。而最令人感到擔心的是,包括學校在內的管理機構,都認為大學生和研究生們已經是成年人,不需要像對小孩子們那樣,在這類生活細節和瑣事上投之以過度的關注。 大學投毒事件一再發生,無疑是給全社會提了個醒。雖然,這代價,似乎太有點大了。 教育的本質,不僅在知識的傳授,更在於心智的健全、人格的豐滿。從當年的朱令到今天的黃洋,頻繁的殺人案出現在大學,我們該反思的不僅是校園!

大學生殺人事件反思 篇6

幾天前,某高校發生了一起殺人事件。由於犯案人員是我校建工學院的學生,所以在我們當中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據知情人士透露,該生因為女友移情別戀,心中忿恨難平,遂於某日尋到女友與其現任男友的所在地,將其二人殺害。回來後自知法網難逃,亦自殺身亡。

回看幾年來的新聞,大學生殺人已是一個“屢見不鮮”的現象。20__年的“馬加爵事件",馬加爵,雲南大學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殘忍的殺害了四名同班同學,被判死刑。同年,麗江女大學生張超及情人謝宏因貪圖木鴻章的錢財,將其殺害並分屍。該案件查證後,兩人均被判死刑,另外一名幫兇陳光呂被判死緩。20__年,北京大學共工學院20__級學生安然因涉嫌故意殺人罪坐在了北京市斯一種及任命法院的被告席上。據悉,安然與被害人崔某共同喜歡辦理的一位女同學,這位同學與崔某確定了戀愛關係後,安然並不死心,決定在崔某面前用自殘的方式讓其明白自己的感情。兩人發生爭執後,安然將崔某砍傷致死。

大學生殺人在今天似乎已然是一種司空見慣的行為。那作為天之驕子的他們,到底是什麼然他們那麼的殘忍,而最終滑落到犯罪的深淵裏?

社會的物質文明在高速發展,人類的精神文明雖經某些人的掩飾和美化,依然遮蓋不了它正在走下坡路的事實。在經濟進步迅猛的今天,競爭也愈來愈強,人們的心理似乎也在發生着某種扭曲。特別是在號稱“金字塔”塔尖的大學生,更是處在一個心理脆乏的時代。當然,我個人並不認為出現這樣的事情責任就應該完全歸咎於大學這樣一個環境。可以説,他們這種心理的形成是在整個大環境下產生的。

第一,是整個社會精神文明的萎縮。大家都應該感覺得到,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節奏非常得快。每個人在在忙碌着自己的事情,走在街上,我們很少關注他人。這樣就造成了一種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漠然,彼此互不相干。比方説,現在偷竊行為盛行,其實有時候那些小偷根本就沒什麼本事,但是他知道自己做了,即使有人看見,他也不會説出來的。那這樣一種現象,不是別人在傷害自己,而是自己在傷害自己,甚至是在傷害自己的子孫後世,因為是我們給他們造就了這樣一個沒有温暖感的環境。每個人都存有一份愛,這個社會不應該會很好麼?何必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但是日新月異的變化,弄得人連自己都顧不了了,哪裏又顧得了別人。

第二,是家庭生活的殘缺。這樣的現象在現在非常普遍,窮人為了掙錢,把孩子留在家裏。富人們的慾望恐怕更難滿足,為了掙更多的錢,也不將孩子置於膝下。孩子從小不在自己身邊撫養,而把它們放在隔代的祖輩身邊,都説五歲隔一代,那這樣算,爺孫倆不知要隔到多少代。觀念上的差異,還有就是過分的溺愛,都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影響。這樣的孩子很容易患上自閉症,他們有話不知道該對誰講,久而久之,就誰也不講,一個人埋在心裏,這些事情對日後他們的生活都會產生很大的負擔。過分的溺愛模糊了他們的是非觀念,也弱化了他們承受挫折的能力。這樣的人一旦走入社會,都是非常可怕的。他們沒有是非觀,就不知道該如何和人溝通。承受力不強,一旦受挫,就非常容易走極端。像我們前面有提到的“殺人”這類情況的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家庭生活,不僅僅是住在一起就算美滿,更多的是彼此能過很好的交流。一個人,父母的理解和鼓勵是很重要的。其實有很多人,他們敏感脆弱心理的形成很大一部分都是父母造成的。父母過多地考慮了自己,當然,他們這樣做也是為了整個家庭,可是,卻忽略了對孩子不良心理引導的過程。有很多的父母,尤其是文化程度低的人,説話做事過於直白。出現了一件事,他們就直説你不該怎樣,只想着自己,不考慮家裏啊什麼的,讓孩子感覺好像自己犯下了滔天大罪一樣。他們不會去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該用什麼辦法讓他們更懂事。父母都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那孩子殺了人也無怪乎他們自己都那麼難以置信了。

第三,是學校教育的問題。説起教育,我真的就不想提及。因為在我眼裏,我們的教育弊端太大了。我不止一次地説“不要對大學生的素質抱有任何希望”,事實也確實是如此。不管是大學生殺人,還是其它的什麼事,我沒有看出大學生的整體素質有多高。之所以説整體,是因為其中確實有好學生。但是,不是大學,無論你走到哪裏,到會有好人和壞人啊!當然,這也是我們教育的傑作。甚至我有時候就在想,剛入學的時候,小的時候,我們都曾經簡單和純真過。怎麼隨着自己學歷越高,人就變得越來越功利和城府了。教育,到底教會了我們什麼?是教會了我們怎樣做一個社會人吧,不過這還真有點可怕呢!

我們的學校注重的是升學率。相比之下,在對學生人格教育的方面,老師注重得也往往傾向於自己的業績,因為只有這個才是與她個人生活有密切聯繫的。我們所謂的“三好生”,只是文化課比較好而已,至於其它的方面很少有人去考究。當然了,這也已經成為了一種潛在的定律,也不會有人去質疑。高中之前,或許還靠真本事。但是大學,已然是社會的雛形。不排斥有好的,不過大多也都是“有學無品"的人。本身就不是很人性化的教育,又怎麼能教育出來個方面都優秀的學生呢?我們的教育,對學生缺少起碼的尊重,而且有失公平。誰又能説這本身不是對學生心理上的一種傷害呢?

大學生的心理,越來越經不起風霜的考驗了。戕害他們的,不是某一個環境某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