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遊反思總結(精選23篇)

記承天寺夜遊反思總結 篇1

課堂時間有限,一節課的關注點不應該是面面俱到的。教師一點要捨得捨棄。按照傳統的教法,《記承天寺夜遊》的教學點可以有很多:理解重點詞句;欣賞文中的寫月色的句子,體會作者的心境;結合作者在黃州的經歷,探究“閒人”的內藴……但在45分鐘時間內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那麼就只能選擇其中最有價值的一點來教學,來挖掘。最初我本想通過探究“閒”的含義來把握蘇軾豁達的心境,繼而領悟其人生態度。但試上了之後卻很難把握,課堂給人的感覺就是思路混亂,成了一鍋糨糊。教研組的老師馬上給我指出了這個問題,告訴我一堂課的思路必須有條理,否則課堂重點就不突出了。在歷經幾次調整之後,我就把重點定位在賞析景語,體會情語。

記承天寺夜遊反思總結(精選23篇)

在文言積累方面,我設計了兩個環節:一是立足課內掌握重點字詞句的含義;二是注重文言語名的積累。我覺得這兩個環節是成功的,我把學生分成兩大陣營,進行分組競賽,學生能在短時間內掌握重點字詞句,而且課外有關描寫月亮詩句,也説得相當多。有點感覺不是的是學生不能像經常一樣自如興奮,而在要求學生説出有關月亮的詩句時,我想我完全可以讓一部分同學聲情並茂的朗讀,而我僅讓學生説出而已,這在教學處理上過於淺顯。

記承天寺夜遊反思總結 篇2

《記承天寺夜遊》是蘇軾的一篇小品文。寫於蘇軾被貶黃州期間。全文僅80餘字,卻運用記敍、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創造了一個清冷皎潔的藝術世界,傳達了作者豁達樂觀的心境。本文語言乾淨利索而又極富表現力,可以説是寫景抒情的精品。對於學生陶冶情操、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來説,本文是學生學習的典範。為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瞭解背景,初步感知。為了避免閲讀的隨意性,讓學生少走彎路,我課前向學生布置了蒐集提蘇軾資料的作業,導學鋪墊。這些資料告訴學生蘇軾被貶黃州後的文學成就,“黃州成就了蘇軾,蘇軾又成就了黃州”。學生通過思考得出許多發現:一是蘇軾文學才能高,二是他心胸曠達,能夠做到身在逆境依然有所作為。為下面的理解蘇軾的感情打下鋪墊。

二、以讀促感,二度感知。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誦讀對理解文章能起到“舉足輕重 ”的作用。《記承天寺夜遊》是蘇軾的一篇經典美文,學生在反覆吟誦中感受到作品的張力,體會到了文言詞句的豐富之美、意韻之妙,加深了理解,陶冶了情操,培養了能力,提高了素養。這樣的朗讀把學生推向了與文本直接對話的情境

三、以問導思,理解人物。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通過設計彈性問題,有助於師生互動,動態生成,發展學生的思維,進一步體驗作者的情感,感悟作品的意境,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設置“為什麼蘇軾被貶黃州還能欣賞到如此空明的月色美景呢? ”“透過這空明的月色,你看到了一個有着怎樣人生態度的蘇東坡?”黃州是蘇軾最重要的人生驛站,被貶的苦難如重錘敲擊着他的心靈,更像雕塑家塑造了他的精神世界!在人生的低谷他完成了自己豁達樂觀人生觀的塑造,達到了自己創作的巔峯!

總結以上幾個環節的設計,環環相扣由淺入深,由表及裏,與學生的認識規律相符,通過這一課學習,學生不僅感受到月夜美景,還感悟到了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分析過程中,學生愉快的合作學習,多角度的展開思維活動,並且學會了辯證的看待問題,與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是利於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發展的。

記承天寺夜遊反思總結 篇3

本節課為新課程教學展示課。對於文言文教學,我一直注重誦讀和積累,常用競賽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接到開課任務後,我就想對一年來的文言文教學作一個歸納總結,來體現我的文言文教學。於是在本節課我作了以下的設計:誦讀──積累──感悟──拓展重點體現在誦讀上:整體感知時,我設計了自由放聲朗讀、聽讀,有感情朗讀、譯讀師生朗讀比賽;在精讀課文時,我設計了默讀,重點句品讀和聲情並茂朗讀;最後以學生背誦全文歸結。

整節課以讀貫穿課堂,在讀中感知,在讀中讀懂讀透文本,最後在閲讀中與作者對話,不僅讀懂作者,而且走進作者的心靈深處。我覺得本節課的課是成功的,因為在各種不同形式朗讀中,學生比較順利地走進了文本,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但遺憾的是我準備不充分,在各部分銜接中比較生澀,課堂語言比較粗糙,當堂激勵和隨機深入引導不能達到水到渠成,更要命的是可能自己誦讀不夠熟練,竟然卡帶,雖無傷大雅,但可見準備不充分。

記承天寺夜遊反思總結 篇4

《jqx》一課計劃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教學內容定為學習jqx的讀法寫法及學會拼讀jqx的音節。有了前車之鑑,所以教學中將jqx與ü相拼的規律作為教學重難點。分析孩子易錯點:一是學生容易忘記省寫ü上的兩點;二是不知為什麼要省寫ü上的兩點;三是學會了省寫規則後,又將其它聲母與ü相拼時也去掉ü上兩點,造成拼讀錯誤,為了攻破這些難點,這節課的設計思路是: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創造性地使用多種教學形式,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去獲取知識,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我設計了三大教學環節:一發音認形,二拼讀,三探究與ü相拼的規律。在完成了第一和第二環節之後,重點探究j、q、x與ü相拼的規律,我為引起學生注意力在黑板前突然問道:“我是誰?”無聊的問題引起孩子們的注意,看看我要出什麼花招,看後,不以為然的回答:“你是許老師唄。”“再看。”齊聲答:“許老師。”“我要變身了,看看我是誰?”這是伸出兩個拳頭放在頭頂上方,高興地喊道:“小v。”

於是我開始了小v的自我介紹“大家好,我是小v,他們總説我是愛哭鬼(帶着哭腔説),其實只要和jqxy在一起遊戲,我就會變得堅強,他們是我最好的朋友。”我繪聲繪色地講完故事後,從學生們臉上的表情能夠看出他們已經明白了問題的答案。趁熱打鐵把ü變到了黑板上j- ü-jü,剛寫完,孩子們立刻發表意見了“老師給ü見q不哭了要去點”。我急忙改錯j- u -j u,改寫完後,“這次對了吧?”話音剛落,引起了孩子們的爭論,有的説對了,有的説錯了,“我已經給ü差點眼淚了啊?”有個孩子立即反駁“他和j在一起時擦掉眼淚,前一個不是還沒和j在一起呢嗎?”我裝作恍然大悟“哦,是啊!”其他學生也被一語驚醒。之後順利的完成了qx的板書。板書後在一聲響亮的“沒錯!”聲中,jqx與ü相拼時省寫ü上兩點的規則便深深地印入了學生的腦海之中。於是我讓學生認真拼讀。結束了本次教學。

記承天寺夜遊反思總結 篇5

本節課我得到一點啟示:對七年級學生而言,文言詞彙的積累和文言翻譯這一環節還是尤為重要的。我深知古文言文教學定要與時俱進,但一篇文章如果你連它怎麼翻譯都一點搞不懂的話,那其它的什麼理解分析就更談不上了,因為古言文不像現代大那麼簡明易懂,掌握翻譯方法還是必要的,我覺得在以後的教學過程申我應該在這方面下點功夫。

就《童趣》這篇課文的翻譯而言,針對學生對古言文翻譯一無所知的情況,有必要詳細講解有關文言文翻譯的方法,比如換字,加字這樣的翻譯方法,應該從大中多舉例子進行講解,讓學生認識到原來文言文的翻譯並沒有想象中的難,文言文跟現代漢語聯繫還是很密切的,這樣學生就能樹立信心,培養對文吉文的興趣。另外對重點字詞的翻譯也應當詳細講解,通過字詞的教學,使學生打好學習文言文的基礎。這些做法都是易於操作、實用有效的。

此外,我覺得上課時應顯示出十足的激情和豪情,要讓自已先熱情飽滿,語調抑揚頓挫,表情豐富,才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充滿激情,充滿靈動,使整個課堂活躍起來。

記承天寺夜遊反思總結 篇6

一、板畫巧創情境。

要想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童話故事裏,我利用現有的資源——黑板,用鮮豔的畫筆畫出了美麗的圖畫,創設出了醜小鴨出生的地方以及他的兄弟姐妹的圖片。之後又出示醜小鴨的圖片,我的設計意圖是:這麼美的地方、這麼美的小鴨,更襯托出醜小鴨的“醜”。醜小鴨的醜一下子映就在了孩子們的頭腦中,也為後面的學習埋下了伏筆。

二、醜鴨變美鵝

當我把醜小鴨的圖片和天鵝的圖片放在一起的,問學生:“醜小鴨後來就變成了這樣的天鵝,難以置信吧?” 學生們也説是的。我又説;“是呀,就連他自己也不相信這會是真的,那麼書中的哪句話寫出了醜小鴨的疑惑?”學生們一下子就找到了那句話:這難道是我自己的影子嗎?反覆讓學生品讀,品味這句話,品味出醜小鴨的心理活動。

三、感悟醜鴨的苦痛

“當我們和醜小鴨正沉醉在他變成天鵝後的喜悦中,當我們發出“這真是一隻美麗的天鵝呀!”這樣嘖嘖的讚歎聲時,有誰會想到他曾經受過的苦難,他曾經受到的屈辱,是那樣的令人心碎。讓我們再回到故事中,看看他都受到了哪些苦難和屈辱。”當我引出這樣的話語之後,孩子們一下子就進入到情境之中。然後投入地閲讀起來。醜小鴨受欺辱的部分,也是本課最精彩的部分。我放在了第二課時學習,這一部分的學習,我們基本上是在讀中悟,在悟中讀,讀與悟有機地結合。孩子們被故事情節感動着,被醜小鴨的命運牽着心,我被孩子們感動着,這節課處處有情,處處生情。我想這就是童話故事的魅力,這就是安徒生的魅力。

四、由醜小鴨——安徒生

故事講到這兒,課上到這兒 ,也許可以結束了。我話鋒一轉,説:“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寫出如此感人故事的作者——童話之父安徒生吧,其實醜小鴨的命運就是他的命運,就是他真實的寫照.”於是我向學生介紹了安徒生的生平,並把他真實的故事和醜小鴨相對照,讓學生感悟的更深。也由衷地從心底裏讚歎這位童話之父,以此激起學生們閲讀的興趣。最後我又説; “ 安徒生的童話故事還有很多,課後我們再去閲讀他的其他作品,看看還有哪些故事更精彩更感人。”

學到這兒,也該結束了,我之所以很用心地設計此課,很用心地反思此課,是因為我覺得我們的孩子太需要被感動,我們的孩子太需要閲讀,太需要悦讀了。

記承天寺夜遊反思總結 篇7

我必須好好反思總結一下自己的課堂教學。這一節公開課讓我體會了作為一名國中教師的酸甜苦辣。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語文教學略簡單于其它科目,但經過這一次公開課徹底讓我明白了做一名教師難,做一名語文教師更難,做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更是難上加難。

首先是教案編寫方面的。以前實習的時候,我的指導老師就和我説過,不同的教師對同一篇文章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只要在仔細研讀教材的前提下不要把最主要的東西丟了就行。一篇文章就像是一條小溪,有的教師從中舀一勺“教”給他的學生,有的則有兩勺、三勺。所以説不同的教師能給學生的東西是不一樣的。現在我也明白了寫教案的目的只是讓老師做到心中有數,你並不一定非要按着教案上寫的一步步來教。因為教案是死的,而我們人是活的,真正意義上的教案是可以不分課時的。而教案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關鍵的是在課堂上如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這一點對我們新教師來説是説很難的!

記承天寺夜遊反思總結 篇8

教師每教一篇課文.不能硬性規定在一定時間內完成任務.因為課堂是動態的,充滿着變數,而且,教師的理想期望和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有可能存在差距.教師在時間的支配上應有更大的靈活的處理空間.充分發揮教材的文本價值取向,讓學生在學習一篇課文後,觸動內心深處的情感,在感受人物品質的同時淨化和提升自己的內在品質。通過學情評估,能更準確地瞭解教師在處理教材時的定位及達成的效果,幫助教師提高處理教材和落實教學目標的有效性。

1、把握文本特色,重視情感體驗。

整個教學過程能夠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地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品味,在讀中感悟,用自己的情感體驗映照作者的內心世界,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三讀,一速讀感知老王形象,二跳讀感受老王品質,三細讀精讀感人片段,領悟作者情感。

2、立足語言品味,穿插寫作指導。

課堂教學能夠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與重難點,讓學生選擇一個片段,結合自己的感悟説出感動的原因,並想具體説説是哪個字打動了你。由事情到細節到句子到詞語,逐步提升情感領悟。由賞析語言到情感體驗逐步提升,並對如何寫人給予學生適當指導,既重視了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又訓練了學生語言運用和表達能力。

3、面向全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

在恰當地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同時,運用了高效課堂模式,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側重學生的自我感知、自我體會,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有些不愛發言的學生也舉起了手,並説出了他們獨特的想法。

在教學設計中有四個問題需要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可是我們有六個小組,於是我就設計讓學生們搶題,提高他們的競爭意識,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

同時這堂課但也存在着不足。因將兩課時內容壓縮為一課時完成,在時間安排上有些力不從心,如給學生討論的時間不夠充分,有些問題挖掘不深,結論下得過早;整個教學過程有些前鬆後緊,這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記承天寺夜遊反思總結 篇9

教學時,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好好品析,讓學生體會情感。

課文在追溯那難忘的往事時,出現了好些“血”,“淚”的詞語,比如:“失去了唯一的親人”,“失去媽媽”,“失去雙腿”中的三個“失去”,充分説明了朝鮮人民為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獻出了自己的一切,乃至親人的生命。又如“雪中送炭”説明大娘冒死送打糕的原因;“同歸於盡”體現了小金花的媽媽痛恨敵人、熱愛志願軍的感情;“噩耗”反襯小金花的剛強;“倒在血泊裏”、“代價”説明朝鮮人民為志願軍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通過琢磨詞句,讓學生品味、推敲,感受其感情色彩,引起學生“內心體驗”。讓他們深深體會到朝鮮人民對志願軍戰士那山高海深的、不是親人卻似親人的感情。

教師應成為學生閲讀的導師、課堂閲讀的組織者、促進者,而不是居高臨下控制信息的專制的權威。教師應該積極營造親密和諧的氣氛,激發學生閲讀的興趣,引導他們掌握閲讀的方法,把“點撥”、“啟發”、“引導”、“激勵”留給自己,把“閲讀”、“體味”、“品味”、“感悟”還給學生。

記承天寺夜遊反思總結 篇10

今天上午,我和孩子們一起對《山雀》一課的生字進行了學習,

《山雀》教學反思 和諧國小 胡豔霞。

今年我們伊濱區的語文教學採取的是學習山西太谷“二十四教學模式”之“主題單元教學模式”。它分為五個板塊:課內課外,自主預習;主題探究,品析寫法;組文聯讀,內化寫法;泛讀拓展,豐富積累;主題表達,習作遷移。與之前的語文教學有些差別,我們都是邊研究邊學習邊發現問題。

我講授的是第一模塊:課內課外,自主預習。因為三年級孩子較小,自主預習學習能力還比較差勁,所以我打算預習這一塊先放在課內,帶領孩子們預習課文,生字組詞和整理預習單。經過近三週的學習,孩子們已經初步掌握了預習的流程,但還有一小部分同學生字組詞不會,找不到易寫錯的字,不會概括課文內容,離最終的完全放手需要一段時間,所以我得繼續幫助引導他們,不怕現在耽誤時間,就怕將來拖後腿、吃虧。

《山雀》是語文S版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一課。第二單元的主題是“人與動物”,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這一單元,養成善於觀察,用心思考的習慣。一上課我和孩子們先來學習第二單元導讀,讓他們明確單元任務。因為有了目標,學習才會有好的方向,順利達到預期的目的。然後,我和孩子們一起整理預習單,我在黑板上寫,孩子們邊説邊在本子上記錄。從生字的字、形、詞語理解到課文主要內容,資料的整理。我一點不敢放鬆,邊寫邊轉,孩子們也學得很認真,整節課下來,感覺收穫挺大的。聽課老師們也一致説基礎就得紮紮實實、穩穩妥妥的,只有教給了方法,才會有後來的自學收穫。“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期待着孩子們自學的成果,期待着新的課改的成功!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新的起點,新的課改,新的方法,我們也會有新的收穫。

記承天寺夜遊反思總結 篇11

《秋天的圖畫》是二年級上冊第一組教材的第一篇課文,作者運用比擬的手法,表現秋天豐收的美好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與讚美。

在本課教學中,我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尊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原則每個環節都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 多種形式認識字,培養識字能力

本課要認識8個字,會寫8個生字,在教學過程中,先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分析字形,利用學過的識字方法,加一加,減一減,形聲字,順口溜這些方式識記,這些方法趣味性強,調動了學生的識字興趣。

2、 注重朗讀能力的培養

“閲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教師可依據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領悟其中的感情。在本課教學中,我抓住“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這個句子引導學生體會感悟秋天的美。首先我讓學生自由讀,然後閉眼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然後把自己的感受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呢。

但是,在朗讀感悟過程中,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我讓學生喜歡哪句讀哪句,並想想為什麼喜歡。大部分學生都喜歡“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至於為什麼喜歡,孩子們卻説不出來,這是我沒有預料到的。接下來就要靠教師的引導了,可是我只是抓住了描寫顏色的詞語,讓學生去感受秋天的色彩,沒能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那麼在我這節課當中,就可以這樣設計:先讓學生自由讀,然後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學生的腦海中閃現出一幅幅形象的畫面,然後根據學生的回答,在恰當的時候運用多媒體出示一些與文章內容相關的圖片,這樣學生就能感受到豐收的喜悦。通過梨與燈籠,蘋果與臉頰,稻子與大海,高粱與火把的對比感受秋天的美麗,體會語言文字的生動形象,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領悟語言文字的美。接下來再讓孩子們讀,孩子們一定能讀出自己的感受了。當孩子們理解了這美麗的豐收的熱鬧情景時,以“誰使秋天這樣美麗?”將豐收的景象轉到豐收的原因,這樣孩子們對勤勞的人們的讚美之情也會油然而生了,還可以讓學生説説你想對這些勤勞的人們的話,由此加深了孩子們對勞動者的敬佩之情。這樣學生自然就能讀出對勞動人們的讚美之情了。

記承天寺夜遊反思總結 篇12

起初,作者把珍珠鳥掛在“異常茂盛”的“生着長長垂蔓的法國吊蘭”中間,為它營造了“深幽的叢林一樣安全”的環境,鳥兒才傳出“笛兒”般的叫聲。接着,小鳥出生了,愛鳥的作者該是多麼好奇啊!可作者卻“決不掀開葉片往裏看”,連“添食加水”時也“不睜大眼睛”驚動它們。於是,鳥兒漸漸把“小腦袋從葉間探出來”。作者所做的這一切,是對鳥兒的愛,體現在對鳥兒生活習性的充分尊重。

小鳥在“屋裏飛來飛去”,“落在櫃頂上”、“書架上”、“畫框上”、“啄大文豪的名字”、“撞燈繩”,可作者卻“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飛。這裏體現了作者的包容,是愛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即對鳥兒的充分理解和寬容。

鳥兒膽子越來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顫動的筆尖”,而“我”卻“不動聲色”,“默默享受這小傢伙親近的情意”,以至於“我”“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這時,鳥兒接近“我”,“我”接近鳥兒,這濃濃的愛意,是一種勾通,是零距離的接觸,是一種互為欣賞。

直到有一天,鳥兒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種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的人鳥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層次的愛——“信賴”。這種“美好的境界”不是每個人隨時隨處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對鳥兒的“不一般”的愛,才有了“信賴”,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運。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找到以上相關的句段反覆體會、交流。從中感受到那些描寫“我”為鳥兒做了些什麼的語段是有層次的,作者對鳥兒“不一般”的愛,體現在他順乎了鳥的習性和天性,在“尊重——理解——寬容——勾通——欣賞——信賴”的層層深入的情感體味中,學生對課文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這種感悟由淺入深,除了對本義、引伸義、深層含義的理解,也有對“不言之義”的領會。

記承天寺夜遊反思總結 篇13

這篇課文為我們描繪的是大自然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雅魯藏布大峽谷。課文首先介紹了雅魯藏布大峽谷所處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與珠穆朗瑪峯為鄰。接着,課文列舉確切的數字,與世界上其他幾個著名大峽谷進行比較,説明了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第一大峽谷這一無可爭辯的事實。然後,課文從大峽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樣性等方面描繪了峽谷的奇異景觀。在這一部分,作者運用了“從……到……”的排比句式,氣勢非凡,讓人感到雅魯藏布大峽谷的自然景觀真如神來之筆。

讀罷此文,猶如走進了神奇美麗的畫卷之中,擁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學習這篇課文,一是要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雅魯藏布大峽谷有哪些壯麗景觀;二是要邊讀書邊想象畫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發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主要引導學生通過自學自讀來感受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神奇與美麗。但可能受文章具有説明文的特性的影響,學生在剛開始讀時往往缺乏興趣,尤其是第二自然段的內容。在反覆朗讀推敲課文之後,學生們才漸漸地喜歡上這篇課文,尤其是對三四兩個自然段的有關大峽谷奇異景觀的介紹更是喜愛有加。我自我感覺本課的最大敗筆之處就是未能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幫助學生理解一些比較難以理解的抽象化的東西,來促進學生通過想象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記承天寺夜遊反思總結 篇14

課堂上,我讓學生自己編兒歌,記住聲母。啟發孩子們自己編兒歌,可以讓學生體驗成功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的角色也由“領唱”變成了“伴奏”,把舞台讓給了學生。

但由於種種原因這節課也暴露了諸多的問題。透過問題,引起我的思考是:

對 發音的訓練強化的不夠,教師光範讀還不行,還要注意領讀,要體現由領到放的過程。學習漢語拼音主要是培養學生認讀和拼讀的能力,以及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 字,糾正方音。很多孩子認識聲母bpmf,但是他們不知道發音要領,有很多學生髮音還不夠準確。例如聲母的bp的發音都應該是又輕又短,而許多孩子發音又 重又長,這是不正確的,我着重對學生進行了指導。但是學生的練習發音給的時間也少。只注重可個別同學,對全體照顧的不夠。當然這節課在聲母與韻母拼讀上還 有問題。對學生來講,這個階段的拼讀只是剛接觸,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根據組合的音節,進行拼讀訓練要強化。從課堂的反映來看,學生對拼讀有難度,教師沒 有注意傾聽學生的發音,有的學生沒有讀準,老師沒有及時的發現,對於難拼的教師也沒有反覆的強調,這是比較遺憾的地方。

記承天寺夜遊反思總結 篇15

《難忘的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國小語文五年級的一篇閲讀課.

回顧課堂,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激趣導入,在歌曲中感受愛國之情

上課伊始,我首先播放了《七子之歌---澳門》,接着,又讓學生聽了《我的中國心》這一首愛國歌曲,使學生初步感受到了中國人民那赤誠的愛國之情.這種初感,為下面的深悟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緊抓"感情"主線,讀中感悟.

為真正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我決定拋開煩瑣的講,而是抓住"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在課文中的三次不同意義的出現,讓學生在讀中悟,在讀中思,在讀中賞,在讀中化.讀,使孩子們感受到了中國台灣師生那嚴肅認真,富有感情,火熱而真摯的心;讀,讓孩子們明白了中國台灣人民對祖國的深厚而濃郁的愛;讀,更讓孩子體驗到了中國台灣與祖國之間永遠也割捨不斷的親情;讀,還讓孩子們的那顆純樸的愛國之心沸騰了!這樣的讀,給語文增添了無窮的魅力;這樣的讀,讓語文課承載了生命的湧動!

記承天寺夜遊反思總結 篇16

從教材本身來看,老教材體現出較抽象簡約化的風格,較多的呈現出數學結論性的知識,而新教材更體現出生動具體生活化的風格。教材呈現方式的變化,並不會改變數學教學的本質,那就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從數學的角度以數學的思維面對生活世界。作為數學教師就要通過數學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面對新教材,教師要根據新課程標準來解讀教材,更重要的是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教學。

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面對這一教材,我思考的是作為教師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因為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而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説,提出問題的思維要求遠比解決一個問題的要求要高得多。我們懷念老教材是因為只需要讓學生解決問題書本上提出問題就可以了,其結果是隻要學生能夠解答出來即可。而新教材更關注學生的數學思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自己提出問題。

記承天寺夜遊反思總結 篇17

對文中個別字的註釋,本來是易掌握的,只要課上老師講解,學生做筆記或參考文中的註解,再課下自習,完全可以自行解決。可是,學生根本不自覺學習,不注重文中的註解,沒有很好地去理會,對知識的掌握就不牢固,離開了課本就無法給解釋。今後應讓學生自主學習,要求多看看文中所做的註解,首先弄懂個別字的註解,接下來是句子的翻譯。教師可以在習題上讓學生多練。

第一課時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梳理課文大意,文言文教學學生最感枯燥的往往是疏通文意環節,對於基礎相對較弱的學生更甚。若老師指定學生翻譯,要麼啞口無言,要麼不動腦筋拿着參考書照念;若以老師串講為主,學生便無所事事,亦不願主動記筆記。對於這一問題,在教學中,可以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課下注釋翻譯,然後各小組在質疑相關的字詞句,教師加以點撥,設置此環節的目的就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最好要求把重點翻譯的句子抄寫,加深印象。如: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②清榮峻茂,良多趣味。等…… 反思四、回答問題。本文從不同的季節對“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景象做了描寫。

理會文章先寫山,後寫水,寫水分,着重讓學生體會“夏水暴漲,湍急”“春冬水落潭清,風景秀麗”“秋寒猿嘯,氣氛淒涼蕭殺”的奇異景象;不同季節應多讀成誦,只有多讀才能理解深刻,光靠老師傳授,沒有多少個學生能記憶猶新,到複習時還是要依靠老師 。我覺得傳授他們知識的同時更應該教會他們怎樣去學習,只有對文言文有了學習上的眉目,才能產生興趣,學習上也輕鬆,不至於很快忘卻,複習時候甚是陌生,難度自然加大。教好學復好習和考好試密切相關,只要師生配合,把握好每一個環節,教和學都能達到效果。

記承天寺夜遊反思總結 篇18

我在教學《jq__ 》時,首先讓孩子們觀察聲母jq__的表音表形圖,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觀察的能力,為了讓孩子們記住jq__的發音,我耐心引導他們只要把“母雞的‘雞’發短音就是聲母j的發音了; 把‘氣球’的‘氣’讀一聲,讀得短一些,輕一些,就是聲母q的讀音;把‘西瓜的西’讀得短一些,輕一些就是聲母__的發音。然後自編兒歌記住jq__的形:母雞母雞,jjj。左上半圓,qqq。打個叉叉,______。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己來嘗試編兒歌記住拼音字母。在教學jq__與相拼去點規則時,讓學生熟記兒歌:“j q __真淘氣,從不和u在一起,它們和ü來相拼,見了 帽子就摘去。”或“小ü遇見j q __,去掉兩點還讀ü。”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而且因為是自己編的,記憶也猶為深刻。實踐證明,讓學生自己創編兒歌學拼音,不僅能讓枯燥的拼音課變得有趣味性,而且還能發展學生的語言,從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漢語拼音在國小階段是學生識字的開始,很難。我要不斷地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去摸索,不斷地嘗試新的方法,希望能找到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的新方法,讓學生們輕鬆的學習拼音,牢固的掌握拼音。

記承天寺夜遊反思總結 篇19

在教學中我們應提倡“新舊貫通”或叫“相互遷移”。其實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如:pen----pencil-----pencil-box , day----today----monday----tuesday----yesterday,all---tall---ball----small 等等。

英國著名語言家c.e 埃克斯利説:“教英語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引起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那種方法。”我們在單詞教學中不能一味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應嘗試運用多種形式巧記。如採用兒歌、猜謎語、簡筆畫等形式。

學習單詞的目的是為了運用詞彙,並能正確運用到筆頭表達之中。在英語教學中創設一定的語言情景,使學生宛如置於一種真實的語言環境中,就能使學生自然而然使用所學習詞彙來表達他們的思想感情,從而達到學以至用的效果。如:七年級上冊unit3的教學,我們可以讓學生帶全家照來學校,讓學生相互介紹自己的家人,讓學生在運用中掌握單詞與句型。

記承天寺夜遊反思總結 篇20

語文課要上成語言文字訓練課,首先須突出“讀”的訓練。在本堂課,我根據課文內容精心安排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齊讀、有感情朗讀等多種形式,特別是重點段落的反覆朗讀,大大增加學生感受語言的機會,促進理解,促使感情共鳴,使語言文字中藴含着的思想感情,達到深化理解的目的。其次,要進行思維訓練。本文理解中心思想的過程,實質上也是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的思維過程,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層層深入,思維也漸漸深入,對問題的認識就會逐漸深化。尤其是通過本課所設計的根據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三個不知道”的訓練,可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強化對思想內涵的理解深度。

再通過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讓學生討論解決兩個問題:⑴寫白楊樹的生活環境有何作用?⑵寫白楊樹的特點有何特色?我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和作者交流,與教師商討,向同伴彙報……並使學生懂得,前者寫白楊樹的生活環境是起烘托作用,而寫白楊樹並非直接描寫景物,而是通過人物説的話,間接地寫出白楊的特點。

記承天寺夜遊反思總結 篇21

《北京》是我們祖國的首都,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我想作為每個中華兒女都應該知道。但作為國小二年級的學生來説,他們雖然對北京略知一二,但北京到底有哪些美麗的地方"美"在哪裏如果沒有去過北京的孩子或沒有父母幫助認識北京的孩子可能都不是很清楚吧!但讓這些孩子能更直觀地認識北京,讓其心走進北京,熱愛北京。我想這是一個語文老師教會孩子學會熱愛祖國,熱愛祖國燦爛悠久的歷史的第一步吧!在教學過程中,我便把"朗讀指導"與"美景展示"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課件欣賞美麗的北京的同時,再讀相關文字,邊讀邊想書上所描寫的是否和課件展示的一樣,做到"圖文並茂",使學生對北京的認識由抽象到直觀,由表象到內化。這樣就能更好的"讀",更深透的"悟"。

在本次教學中,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遵循語文教學的原則。從整體—部分—整體。如教學中我要求學生一邊讀書一邊看課文插圖,快速瀏覽全文,然後用一個詞或一個句子來描述自己眼中的"北京"。當學生初知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後,我再引導學生快速閲讀,邊讀邊找文中寫到了北京的哪些地方美麗當學生找出北京這些具有代表性的美麗地方後,我再引導學生學習文中是怎樣來把這些美麗的地方寫具體的。最後讓學生回顧全文,感受北京的美,從心底發出讚歎:北京真美呀!我們愛北京!我們愛祖國的首都!就這樣遵循從整體-部分-再回歸整體的教學原則,也遵循了低年級學生對事物認識,瞭解的認知規律。同時也讓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情感的深化水到渠成。

2,能抓住文中重點詞句進行感悟理解文本。我在執教本課時,重點引導安門廣場是北京的標誌,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它不僅有悠久的歷史,而且有恢弘的氣魄。它是中華民族一路成長的見證。集歷史氛圍與現代氣息於一身。孩子們都知道北京天安門的升旗儀式非常的莊嚴肅穆,但其場面到底是怎樣的北京的天安門廣場很寬闊,可是它到底有多大北京還有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紀念碑",可是這紀念碑的作用等都不清楚。我想對於這些光憑老師的解説和學生的讀悟是很難讓學生真切感受其內涵的。我便充分利用信息資源,通過播放萬眾矚目下的天安門升旗儀式讓學生了解天安門的"莊嚴";把天安門廣場與我們的學校作比較,讓學生感受其大;展示雄偉高大的"紀念碑"並讓學生知道其作用。讓學生對其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後,再讓學生去讀文,這樣自然用情於文中。不需要生硬的指導,學生就會飽含深情地讀出對北京的讚美與熱愛。在此後的景點學習中,我採用了放手讓學生讀悟去理解課文。這樣不拘一格,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教學確實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沒有絕對的完美。當然對於我來説,遺憾就會更多。首先是教學中的時間安排不是很合理。在我的教學設計中我還設計了一個"暢想未來北京"的環節,因為時間關係,不能進行;其次是作為二年級的學生來説,應該把説寫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親身感悟的同時,由説到寫,哪怕只寫一句話,讓孩子在聽,説,讀,寫中培養多方面的語文能力。

總之,我認為這節課是一節真實,平實的課,雖然不盡完美,但一定能讓學生學有所獲。

記承天寺夜遊反思總結 篇22

我記得我從一篇文章中看到過這樣一段話:“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所以説“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本節課我努力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雖然《燈祭》一文從題目來看它的感情基調就是悲傷的,而我在教學設計時反道而行之,把課堂情感主基調定在幸福快樂上上,因為我覺得只有學生們感覺到有父親的快樂和幸福,才能感同身受失去父親的痛苦。

因此在教學時我過於重視了學生的情感態度目標的達成——語文的“人文性”,而忽視了它的“工具性”。對於作者的寫作技巧,語言表達等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知識引導的少。比如“因為有了年……年則妖嬈迷人了。”這段排比句式的寫法對錶達作者情感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可是我引導沒有引導孩子去領會這種句式表達上的作用,忽略了語文知識的積累,因為我們學語文就是為了用語文,文本是例子,是學生用語文的例子,所以我們的課堂不能光顧着情感體現而忽視了語文能力的培養。

記承天寺夜遊反思總結 篇23

傳統的串講式文言文教學法已經不適應時代要求,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設計使陳舊的文言文課堂散發出濃郁的文化氣息。學生從僵化的學習中解放出來,饒有興味的吮吸着傳統文化的營養,與遠古的原創大師進行着精神對話,相信,通過文言文教學,學生定能增加對國學的認識,增強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

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所以我把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和理解文意的學習內容交給了學生,並且要落實在學案上,這樣能夯實基礎。學生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論語》十則的字面意思並不難,但要解讀出深意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所以我讓學生看了一段于丹教授解讀《論語》的視頻。在於丹教授的啟發下,我又結合學生的生活適時的引導,學生的思維慢慢活躍了,思路開闊了。囿於學生的閲歷,雖然談得不夠深刻,但已大膽地説出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如到三十歲時要立一番什麼樣的事業,到六十歲時會有怎樣的思想境界,都有了大膽地想象。平時生活中有哪些做到了“仁”和 “禮”等,談得真實而又具體。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在短短一節四十五分鐘的課堂上是無法理解透徹的,但是我們已經收穫了一點智慧的火花和認真閲讀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