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精選20篇)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1

課程標準要求在課程內容上,注重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現實.只有這樣,才真正實現"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標.這篇課文中的事情在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時常發生,極為貼近學生的生活.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一個"延伸文本"的環節:"同學們,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像巴迪這樣的事情也經常發生,可以説巴迪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就是童年的巴迪,你們願意把你們親身經歷的,看到的,聽到的告訴我們大家嗎 "學生在思索回憶的同時,藉助着課件(我課前收集關於學生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等有代表性的相片,做成的課件,還配上深情優美的音樂),自然而然就聯繫起自己平常生活中的類似經歷,回憶起身邊的相似事例,想起有關這樣的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精選20篇)

本課教學的優點我自己認為在於能根據教材的特點,不過多使用電教及其他輔助手段,教學程序也比較簡潔,重在讓學生自讀,對語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整節課都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的思維情感在課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是學生的合作者,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體現了新課程理念.與課題一樣,本節課有精彩的,也有糟糕的.糟糕的點滴也因為這節課而牢記我心.

一,忽略感情朗讀.這節課,學生自由讀,結合體會讀比較多,但感情朗讀指導被忽略了.在學生踴躍,激烈地彙報自己獨特的見解中,作為課堂組織者的我,居然被學生牽住了,而忘記了在適當處以讀促講,重要的句子,以指導感情朗讀來深化學生的理解.如講讀到作者成年的體會時,一個學生彙報了"一個作家,應該説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需要有人時常提醒你:小心,注意,總結,提高."這幾句的理解後,就可以引導感情朗讀來加深體會,這樣學生在感情朗讀,評議再讀,加深理解之後,就不會一直圍繞着這幾句談體會了,自然也節約了寶貴的時間.並且加強感情朗讀,讀議結合更緊密,更有效,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也更有深度.

二,評價激勵不夠.本堂課的氣氛不夠活躍,跟教師的激勵不夠有很大的關係.在課堂上,對於學生的回答,我的評價比較隨意,缺乏激情,自然學生的情緒也不會高漲.可見,教師的評價激勵調控着學生的情緒.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2

學會用教材教.教材只是教學的一個憑藉.學生通過對教材的學習,達到其中所藴含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就應該認真鑽研教材,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小語教材第十一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主要寫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媽媽對此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卻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極了"的鼓勵和"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長為一名著名作家,並且明白,父母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形式的愛.文章語言平實,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感受愛,理解愛,明白鼓勵與批評在成長中的作用,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課文的第二部分,有不少含義較深,具有哲理性和啟發性的句子,學生讀時,肯定會有所感,有所悟,同時也會有疑問.因此,教學時讓學生在讀,悟,寫,問,議的過程中,找出自己感觸較深的或難理解的句子,聯繫上下文或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説出自己的感受,如學生在理解"多年來,我童年時聽到的兩種聲音一直交織在我的耳際,'精彩極了''糟糕透了'……"中的"交織"這個詞有困難時,我就設計了一個想象來引導學生理解:當作者的作品連連發表,而且好評如潮時,他會怎樣對自己説;當他的文章遭到讀者的批評,拒絕時,他又會如何對自己説呢 這樣憑藉教材中的教育契機,教師好好地發掘,利用,不但體現學生突破難點的過程,還培養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又對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起了正確的導向作用.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3

關於閲讀教學,課程標準中提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這篇課文既有鮮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滲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質兼美,富有人情味,且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感體驗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淺顯生動,後一部分概括優美,個別語句含義較深,具有啟發性,給學生提供了多維的思考感悟空間.從學生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有五年多的學習經歷,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本課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接近,很容易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因此,對本課的教學,可以從"悟"字出發,着眼於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感悟.比如學生在彙報作者童年時和成年時對兩種評價的不同理解時,有的説:"小巴迪才七八歲,就想寫詩,而且去寫了,這樣的行為當然值得'精彩極了'的誇獎."有的説:"作為一個真正負責任的父親,就應該實事求是地評價,打是疼,罵是愛嘛."有的説:"作者長大後,認為自己很幸運,能擁有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是成長的經歷告訴他,這兩相極端的斷言都是愛孩子,希望孩子健康成長"……這樣的理解完全融入了自己平時對愛的感悟和理解,説得有情有理,而且個性飛揚.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4

教學《杜甫詩三首》一文,課後覺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都值得進行總結。

總體來説,那節課的效果較好,自己比較滿意。首先,自己準備的比較充分,認真揣摩教材,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想好設計的每一個問題,甚至是要説的每一句話。有了這樣的準備,在教學中發揮的就十分自如,得心應手。

其次,令自己較為滿意的地方就是讀,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多種讀,如教師範讀,讓學生受到感染。學生自瀆體會感悟,指名朗讀尋找差距,通過各種讀,讓學生認識到如何把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讀出來。

第三,詩句的理解分析,詩是高度精練的語言,是作者情感的體現。析字析詞中表達出作者語言的精練,如《春望》一詩中“破、深、濺、驚、連、抵、搔、勝,字字珠璣,準確無誤的表達出了作者的情感。在分析過程中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特點,如把“感時花濺淚”中 “濺”改為“流”、“落”,“烽火連三月”中的“連”改為“正”或“整”都不及原來的詞。原詞更能表達作者傷痛之及的情感。把連”改為“正”或“整”戰爭的時間變短了,讓人認為戰爭只有三個月,而“連”字卻能體現出三月不斷卻不只是三個月,可見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從中向學生滲透古人寫詩的態度,如講解“推敲”故事體現古人此種推敲精神。

第四,本節課對學生積極性調動的較好。教學中注意了激勵語言的使用,課堂氣氛較為輕鬆,為學生的表現創造了條件。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5

我以“教學生學會並且會學”為本,引導學生藉助語文教材和《詞語手冊》上的註釋進行學習,再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探究。半堂課後,我發現學生確實老練了許多,他們饒有興趣地和同學探討古文的深層意思,而且搖頭晃腦地朗讀,或是文縐縐地細讀,給你一種返古的感覺。隨着入情入境地流朗讀、品味,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理解也就加深了。

當學生理解了文意,深入體會本文語言精妙時,我拋出了本文的中心問題:楊氏之子的應答妙在何處?有學生馬上輕鬆地作了解答:楊氏之子也順着孔君平的思路,巧妙地用姓氏作答。這就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吧!當然,還有一個巧妙的地方,學生一下子歸納不出來,於是我把“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與“孔雀是夫子家禽”進行了對比,學生也較快地體會出了楊氏之子語言的婉轉,表現出了應有的禮貌。

教學完這篇文章後,我找到了一些教學文言文的方法。雖然粗淺,但對於今後的教學,很有幫助。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6

《絕句》這首五言絕句極其生動地描繪了一幅明淨絢麗的春色圖。這首詩畫面優美,格調柔和,寓情於景,顯示出春天蓬勃的生機和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後,愉悦閒適的心情。反覆誦讀此詩,給人一種春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覺。帶着對這首詩的喜愛,我饒有興致的開始了教學。

上課伊始的“説説關於春的成語”比賽一下子將氣氛領了上來,孩子們似乎進入了春天的世界,一雙雙小手高舉過頭,一種“春天的氣息”充滿了整個教室。

古詩教學,少不了“指導朗讀”。在遊戲導入,激發興致後,又緊接着讓孩子們自由讀詩,邊讀邊想想哪句古詩最能讓你感受到春天來了。孩子們在小組裏面大聲的朗讀着,説着自己的想法,那景象,好不熱鬧。“我覺得春風花草香這句詩最有春天的感覺,因為春風一吹,花兒都開放了,草兒也從土裏鑽了出來,探出腦袋張望這美麗的世界,到處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我覺得這就是春天”“看到這麼美的景象你的心情怎麼樣呢?”“很高興,很欣喜!”“那你能將這句詩大聲的朗讀出來嗎?”“能,……”就這樣,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下,在孩子們個性化的解讀中,我完成了對本詩的教學。讓孩子們的自主、自由的解讀代替老師的枯燥乏味的解釋,但同時又從孩子們的回答中給予指點引導,並進行朗讀的指導。

或許是自己對這首詩的喜愛,或許是孩子們的表現很好,或許是這樣的教學設計較為合理,本堂課孩子們和自己的狀態、配合都非常的默契,在“你一言、我一語”的溝通交流中,一起走進了那富有詩意的春天。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7

小孩子的思維最容易被牽引,人云亦云的。比如我們老師上課提一些導向性的問題:“這張圖美嗎?”學生肯定會迎合你回答:“美————”!課程標準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以及提倡學生質疑問難。

選入這樣的文章無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見,敢於質疑的好素材。如果我們教師只停留在“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這個科學素養的培養定位上,顯然過於膚淺。所以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設計了“朗志萬和伊琳娜有什麼區別”,旨在讓學生明白“朗志萬是科學家,他可以説是知識的權威。”然後緊緊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對待“朗志萬”提出的問題的不同態度,來引導學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發光的品質——那就是敢於向權威質疑,不輕信不盲從。

讓學生感悟這道理就是要讓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這也是動手做做看的前提,發明創造的關鍵!也是現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質啊!我們天天喊着“尊重學生”,我們可以瀟灑地把課堂對學生拱手相讓,可以允許學生自選作業……然而,你可曾想到,往往是我們老師對教材沒有深層的處理,使我們的學生失去了一次提升素養的機會啊!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8

一、令人欣喜之處

講到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時,我本打算饒有興趣地講詩人賈島“推敲煉字”的故事,爾後,再給同學們講了當年王安石是如何經過三番五次的修改才最終決定用“綠”字的,使學生聽得如痴如醉。當我問到“你認為哪個字用得最好”,原以為學生會費一番周折才會答出,誰知剛點第一個學生就一口答到“綠”,而且,給我們説了理由,把學生帶人花紅柳綠的春景中,其他學生也躍躍欲試紛紛站起來補充了同學描繪的景色,後來竟然有學生提議要畫出這幅美景,怎麼辦呢?就讓他們現場畫吧。畫家用線條、顏色表示形體,詩人則用語言來繪色繪形。高超的“畫筆”,可使“畫中有詩”,而美妙的“詩筆”又可使“詩中有畫”,從而使得詩情畫意融為一體。古詩的語言極為精煉。僅僅通過接觸語言來學習古詩,兒童對古詩畫面美的理解就會是籠統的、模糊的。學生把我們帶人古詩“詩中有畫”的意境,教師把“詩”與“畫”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通過作畫,具體而形象地再現古詩中的畫意,喚起學生豐富的聯想,從而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古詩的畫面美,板畫所畫的每一步都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內在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漁終身受用不盡。”我想:板畫設計的過程也是“授生以漁”的過程。讓學生不但能學會,還要會學。在學中體驗,在體驗中提高。這怎能不讓我欣喜?

學生通過“鐘山只隔數重山”中“數重山”看出路途比較遠,特別是交通不發達的古代,要回到家應該不近,但卻説“只隔”説明很近,看起來是矛盾的,卻不矛盾,因為詩人心早飛回家了,再遠也不覺得遠,這裏可以看出他是多麼想家呀。此時,我再通過圖畫示意、音樂與圖片的渲染、教師的語言描繪,創設多種場景,讓學生感受詩人創作的情境,從而更深刻地領悟作品所表達的情感:

詩人此時可能站在哪裏?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邊會聽到哪些聲音?

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是什麼樣的呢?我們就住在鐘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們所見到的春景告訴想家的詩人吧!

在學生體悟到詩歌藴含的情感後,再次指導個體、集體品讀:(指名説)

你有過思家的感受嗎?

你想家時心裏是什麼滋味?

詩人和你是同樣的感受,他會怎樣吟誦這首詩?

如此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促使學生想象,讓他們的情緒在情境中與詩人產生共鳴,更能體悟作品藴含的情感。

二、困惑和遺憾

“讀中求解,讀中求悟”,顧名思義,讀是解與悟的方法和前提。為迎合這次活動的主題,在教學設計上,我安排了很多的讀,但仍然無法實現讀中求解、求悟,只能從解悟入手促讀。貌似指導學生“如何讀”以促解悟,而細想,確實有些牽強。這也是我在古詩教學中存在的困惑:短短數十字,學生在不解的情況下如何讀?這樣的讀又如何促解促悟?

學生的畫,雖然説得到,可又不能很好地用畫筆把心中所想畫出來,而我的繪畫水平也太差,所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不僅是哪一科老師可以完成的,需要各科老師共同努力,而教師也要不但學習,盡力成為多面手,才會把學生帶進更好的藝術殿堂。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9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是在學生認識面積單位和會用面積單位量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我重視直觀教學,重視學生的動手實踐、合作探究和合作交流,加上生動有趣的課件,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教學伊始,我讓學生在回憶常用面積單位的基礎上,從而導入新課,提出問題。教學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得出時,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發現長方形的計算方法。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為學生創設舞台,學生交流了發現計算長方形面積與長方形長和寬之間的關係,並引導學生髮現了計算長方形面積的最好方法,但是課並沒有到此結束,而是又提出了新的問題——長×寬是否對於所有的長方形都適用?讓學生在驗證過程中,做到了學生人人蔘與教學過程,每個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並採用了不同的方法驗證了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這裏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學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我沒有把它作為例題來教學,而是在練習中,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遷移到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發展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間觀念。最後一個拓展練習,讓學生自己選擇素材,通過估估、量量、算算的方法,並讓學生靈活的選擇計算方法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新課程標準要求“重視學生通過實踐、探索、發現,主動獲取知識,領悟學習方法。”在教學中我給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嘗試、實踐,發現規律,親身體驗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主動地獲取了知識。學生輕鬆地掌握了從“猜想——實驗——發現——應用——創新”的學習數學的方法。

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習方法指導,注重思維的訓練,體現了“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教學觀。當學生意識到用面積單位直接量較大物體的面積很麻煩時,我適時提出“有沒有更簡便的求面積的方法呢?”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慾望。學生在實踐操作中自主地發現到長方形面積和長、寬的關係。再根據公式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本節課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身經歷公式的推導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突出了教學重點。利用課件演示手段,突破了教學難點,幫助學生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有效地促進了師生的發展。

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就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很有用,並重視讓學生進行體驗,感覺數學就在身邊、就在他們的生活中,使課堂氣氛輕鬆活潑。怎樣計算桌面的面積;怎樣計算籃球場游泳池的面積,是對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在此過程中,學生運用知識解決了實際問題,體驗到了數學的價值和成功的喜悦。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10

文文的做法也有過分的一面,也許平時受外界的影響,有故意親近那個女孩兒的傾向。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冷靜下來,避重就輕,轉移話題,向有利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方面去引導。這時,其他孩子會在教師讚賞文文的做法中受到啟發,大膽地表達自己對文中情感的理解。當最後我問大家,學完這篇文章想説點什麼時,孩子們紛紛説:“老師,我就是那隻喜歡撒嬌的小船。”“老師,你的懷抱就像河水一樣,我們就是那一隻只小船,在你的懷抱中成長。”“老師,我們也是好朋友。”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要樂於讚賞學生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因此,就讓我們來尊重每個孩子真實的獨特感受,捕捉課堂上的有利契機,呵護他們心中的那份愛。在他們自由表現的時候,我們會看到許多生命的亮點。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11

為使本節課更有層次性,預想將“8的組成”的教學過程設計得更能凸顯教師的指導性,而在“9的組成”這一部分賦予學生更多的主動性。通過對比,體現教師指導後學生自主運用所學方法繼續學習的過程和能力。

因此,“8的組成”這一部分第一次設計為:

【設計一】

1、師:將8個〇分成兩部分,可以怎樣分?

(學生每人動手分。師巡視,看是否正確,是否完整,是否有序。)

①.分完以後在黑板展示“ 8” 的7種組成。

師板書: 8 8 8 8 8 8 8

/ / / / / / /

1 7 2 6 3 5 4 4 5 3 6 2 7 1

②. 完整地讀一遍。

2、師:這麼多種組成,怎麼記會更快、更方便呢?

①. 學生討論。

小結出:只需記前4種,就能想出後3種。……

②. 記背這4種。

③. 鞏固記憶:對口令,找朋友……

【反思一】

試教中,發現教學過程進行得很順利,但課堂氣氛也很沉悶。究其原因,我想是由於前面在學習2---7的組成時,一直要求學生有序地分出所有組成,所以第一個要求對學生來説實在是簡單得沒有任何新意。而且教師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方式幾乎都是前一次課(“6和7的組成”)的翻版,因此學生才學得了無生趣。不禁問自己:這種順利而沉悶,順利得沒有一點思維“撞擊”的課堂是我們所追求的嗎?學生在這節課中能學到什麼與前一節課不同的東西?又能在哪些方面在原有基礎上有所進步呢?

因此,重新對“8的組成”這一部分進行了設計。不僅改變了學習方式,還考慮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經驗,以及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與需求。第二次設計如下:

【設計二】

1、師:將8個〇分成兩部分,有哪些分法?

你能把所有的分法不重複、不遺漏地都擺出來嗎?

2、小組合作操作:有人擺,有人記錄。

3、展示分法:

①、記錄了7種的:(觀察是否是有規律地記錄的)

8 8 8 8 8 8 8

/ / / / / / /

1 7 2 6 3 5 4 4 5 3 6 2 7 1

②、只記錄了4種的:

8 8 8 8

/ / / /

1 7 2 6 3 5 4 4

提問:你們(他們)為什麼只記錄4種?

可以通過你(他)們記錄的這4種想出8的全部7種分成嗎?怎樣想?

4. 記8的組成。

(略)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12

《海邊的鳥兒》這個活動的第一環節是請幼兒先傾聽海浪的聲音與海鷗的叫聲。當孩子們聽到海浪和海鷗的叫聲時頓時都非常興奮,齊聲叫喊着説:"是海浪的聲音,海鷗在叫。"從這裏就把孩子們帶進行了主題。第二環節通過幼兒的互相交流和分享來認識各種海鳥,在這一環節中就特別指出海鷗。第三環節是通過看影像資料瞭解海鷗的生活習性及外形特徵,這是最主要的一個環節,對於我來説也是最難的一個環節。為什麼説是最難的一個環節呢?是因為我自己本身對海鷗就一點也不瞭解,不管是海鷗的外形特徵還是它的生活習性都是一無所知。作為一名對海鷗一點也不瞭解的老師來説,要把關於海鷗的知識傳輸給學生是件難事。還好在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上課前查閲了一些資料,下載了一些關於海鷗的資料,才不至於不知道怎麼上這節課。

這個活動結束後自我做了深刻的反省,作為一名教師平時應該多看各種書籍,不斷增長自已的見識,常給自己充電。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13

本週我進行了《巴塘連北京》這首歌的教學。這是一首藏族歌曲,同學們對藏族比較熟悉,我首先讓學生説説他們所瞭解的藏族的生活以及藏族的風土人情,同時播放歌曲作為背景,這樣就不知不覺地對本課的歌曲旋律有了一次認識。

在接下來的教學環節中,我讓學生唱唱自己會唱的藏族歌曲,比如《北京的金山上》、《青藏高原》等,在學習當中找找並體會藏族歌曲的音調風格。同時播放了一段藏族舞蹈,還讓學生跟着音樂跳跳藏族舞蹈,從而加深印象。

在聆聽歌曲的範唱、歌曲學習、歌曲處理、歌曲演唱、以及後面的歌曲表演音樂實踐活動時,我都時時貫穿着音樂。使學生在本節課中始終在音樂的氛圍中歌唱、舞蹈、欣賞以及表演,不讓每一個環節脱離音樂。

不足之處:五年級的學生在表演和表現方面有些害羞心理,不像低年級的學生那樣敢於表現自己,因此在組織學生表演時效果不是很理想,以後要採取更好的辦法激發學生的表現能力和慾望。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14

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聯繫各學科的知識)。歷史包羅萬象,涉及中學的所有科目。如關於商鞅變法的例子,還可以聯繫到語文中的典故:“徙木賞金”、“立木為信”。數學方面,有圓周率的計算者祖沖之等。語文的課文背景是歷史,生物、數學、物理、化學的發展的歷程,是歷史;歷史的思維方法是歷史唯物主義本身就屬政治的範疇;地理與歷史更是息息相關。再次温課外知識之“故”而知新。這個“故”不是所有學生都瞭解,但恰恰是這一點是最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積極性,最讓學生有自我實現的空間,而且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歷史與現實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聯繫。例如,講到英國侵佔西藏地就可以提到《紅河谷》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表現西藏民風的純樸,武器的落後,但這種武器並沒有使他們屈服於列強,而更激起他們捍衞民族,捍衞國土的高尚氣節。講到華盛頓創建美國的赫赫戰功,同時謝絕連任,就可以提到當今熱點布什再次當選總統,但美國曆史上沒有連任三任的總統的貫例。講到《文學藝術》部分,可以提到中央2套的《鑑寶》,讓他們知道中國文化遺產的價值,還可以起到保護中華文化遺產,這也是大家不可推卸的責任。

利用這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可以使課堂教學效果顯著提高,還可以利用學生的想象力,補充老師講述的不足,便於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迅速掌握新知識。由此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學生的有意注意,活潑課堂氣氛。還可以培養學生利用掌握的知識獨立思考獲取新知並作出判斷的能力,這樣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當代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可以幫助他們疏理已知知識,而且可以糾正他們掌握的不正確的歷史信息。可以激勵他們多渠道的獲取新知識,可以鞏固舊知識;甚至可以給他們表現自我的機會。但利用這種教學方法,作為老師首先要充分,準備不然有時會無法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時還會控制不了局面。作為老師更要多渠道的瞭解時代信息。不過不要過多的引用課外知識,要善於引導學生用可能短的時間回答出要點。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15

《白鵝》是豐子愷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從白鵝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細緻地刻畫了鵝高傲的特點。作者運用對比的方法來突出白鵝的特點,用反語來表達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教材的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的教學設計以讀為重點,讓學生讀中體會、讀中感悟,並且引導學生讀出趣味來,這樣才能真正感悟白鵝的高傲特點,並從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從而達到突破重、難點的教學要求。

公開課結束後,根據老師們的評課,我覺得自己在以下方面做得比較成功。

一、充分朗讀,鼓勵學生個性化朗讀。《新課程標準》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在教學《白鵝》過程中,我給予了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在學生讀出來自己的感悟時,我及時把握時機,讓學生帶着自己的理解進行個性化朗讀。並且我也進行了示範朗讀,給予學生恰當的朗讀指導。正因為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體閲讀體驗,學生朗讀的積極性被大大激發。

二、重視基礎,紮實地進行詞語教學。這篇課文有很多四字詞語,只有讓學生理解了這些詞語才能理解課文內容。因此,我紮實地進行詞語教學,形式多樣地讓學生充分理解詞語的意思。例如:在教學第三段時,我抓住“厲聲呵斥、厲聲叫囂、引吭大叫”這三個體現白鵝叫聲特點的詞語展開教學,先讓學生從詞義中感受到白鵝叫聲之大,叫聲之兇,然後帶着這樣的感受讀好這三個詞語。又如:講到白鵝吃飯“三眼一板”時,並沒有停留在讓學生知道詞義的層面,而是通過幾個問題逐步引導,讓學生感受到白鵝吃飯的食物固定,吃飯的順序固定的,那就是“三眼一板”。

三、灌輸寫法,利用課文學習滲透寫作指導。本文運用了很多寫作方法,如先總寫後分寫、擬人、對比、反語等。在課文學習中我巧妙地滲透這些方法的學習,讓學生也能借鑑到自己的寫作中。例如:在學習鵝的叫聲、步態、吃相時,我引導學生體會“對比”這一寫法的運用。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主要有教學當中個別細微之處沒有處理好。例如:ppt課件的語言規範性問題,“找出寫白鵝特點的句子”,應該是用“描寫”。還有就是課前備課只是預設,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課堂表現進行調整,但我還是經驗不足,學生的表現超出我的預設時表現得有些急躁。

課是結束了,但留給我的思考不會結束,希望能在思考中成長。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16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愛蓮説》一課時,我從講解課題、作者入手,然後一句一句領讀,一字一字翻譯,直到文章中心、寫作方法,所有該講的,一句話也不漏掉,所有該做的課後練習,一道題也不放過。我那時所擔心的,考試時千萬別因為自己沒講到,而使學生不會做。至於對學生,我那時所關心的,是他們上課記不記筆記,下課複習不復習。有時候考完,自己也納悶:這道題明明在課堂上已經講過了,還反覆強調,一定得注意。結果還是錯得一塌糊塗,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當時更多的是責怪學生,並沒有從自身去找原因。後來,我換了一個思路: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去發現。用這種方法上完課後我才真正明白了教與學的真諦。

這堂課,學生學得輕鬆自如,主觀能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不僅把老師該教的知識自己學習了,掌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能真正用自己的頭腦去思索、去發現問題,去決定吸取或捨棄。這堂課也使我認識到,只有老師為學生服務,才是教學思想根本的轉變。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17

語文教學不是不要知識的教學,對於處於低年段的基礎教育階段,教師更應重點應用語言教學,重在言語能力的培養。但實驗新課程以來,從形式上看,課程改革後的書談化了語文訓練這一方面,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科學的訓練也是一線老師一直探討的問題。本課中我也在不斷的探索中,在理解課文時,我就充分的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如:在開頭導入,讓生觀看了錄像理解了歡慶一詞的意義後,讓生學以致用,除了説“歡慶國慶”之外,還能説歡慶什麼?有了前面成功引入的基礎,“歡慶××”這樣的説話訓練就自然水到渠成;另外,我還做課堂詞語的搭配練習,在讓學生把打亂的詞語拼成完整的句子時,學生就從中發現了怎樣搭配詞語,組織語言文字的合理性,都大膽暢談自已是如何把這些打亂的詞語找到自已的“家”:有學生説“我覺得旗幟就只能舉起,就像我們升國旗一樣慢慢往上升。”“鴿子它有翅膀,所以得用飛着!”“田野要跟金黃的果實對,因為只有田野裏才有各式各樣的果實。”……學生用稚嫩的想法説着自已的發現,讓我設計這一環節得到了意想之外的效果,適時的強化了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語文課就應當如此,發展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凸顯語文課堂的語文味。

總之,在課堂中,抓住學生對文本的體驗,給他們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空間,給他們創造一片展現想象的天地,使他們得到學習的快樂,在快樂中學習!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18

1、從題目激趣導入,提高學生對學習本課的積極性。本文的課題是很有意思的,它以三個不同意象的詞語疊加而成,細細體味,“冬陽”為文章創設了一種感傷與温暖交織的情緒基調,“童年”揭示了本文的內容主旨,而“駱駝隊”則是貫穿課文的一條線索。三個詞語的結合,不僅勾畫出了一幅記憶深處的童

年印象,而且營造出了一種深沉廣闊的意象空間和情緒空間。學生覺得有新意,他們有的説這是一首詩,有的説想到駱駝,有的説想到冬天的太陽……

2、以文中的重點句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回憶作者童年生活中的幾個片斷。如:抓住“又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又聽見緩緩悦耳的駝鈴聲。童年重臨於我的心頭。

”問作者心頭重臨了哪些童年生活的片斷呢?

3、放手讓學生以小組學習的形式,讀自己喜歡的部分。學生彙報哪部分內容,內容。其中,在“看駝嚼”片斷中,讓學生從作者對駱駝樣子的描寫體會作者觀察細緻,從作者學駱駝咀嚼,體會童年的天真與幼稚;在“談駝鈴”片斷中,抓住“我的幼稚的心靈中卻充滿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來體現作者想象豐富;在“剪駝毛”片斷中,主要讓學生體會作者對駱駝的關心;在“問駝蹤”片斷中體會作者對駱駝的思念。

4、講課中,做到有主有次,詳略得當。“看駝嚼”和“問駝蹤”兩個片斷具體講,然後讓生自己讀懂剩下兩個片斷,彙報自讀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19

《穿串鏈》這節課更討女孩子喜歡一些,整節課以孩子們的操作為主,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動手操作的機會,活動過程體現了學生在前,老師在後的學習方法。首先讓學生自己自由的進行排序,然後讓孩子自由的進行展示,在孩子展示的基礎上,老師加以總結。活動的目的基本達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簡單規律排序,個別學生還能自己設計規律對物體進行排序。雖然一些學生似乎沒有按規律排序,沒有達到活動目標,但是,他們今天通過自己的嘗試、探索、發現有規律的排序,通過欣賞他人的作品,感知了物體的規律美,在今後的活動中,他能將今天的收穫和感知表現出來,這樣就達到了目的。從本次活動中使我感悟到,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我們不能要求每一個學生都達到同一個標準,只能力求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發展。

我認為我們要認識到美術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性,這節課的目的不僅是使孩子學習按規律排序,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尋找規律、發現規律。但這節課最大的不足就是學生帶的材料太少,不能充分作品,還有的同學沒帶材料,只能在圖畫本上畫,感受太少。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20

《談生命》是冰心先生早年寫的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其中還藴含着深刻的哲理。文中時有精當的議論,但又不是理性的直説,而是將抽象的“生命”人格化,將生命流程物象化,抒情、論理交融。鑑於學生生活閲歷淺、閲讀理解有限,我在本節課的設計中,着重引導學生感知品讀課文,發現其中的美點,挖掘其中的理趣,理解作者關於生命本質的闡述。

一上課,我就提出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4點),給學生一個清楚的印象和一個明確的方向,為了達到這幾個目標,我將這一節課的設計分成四個板塊(照應教學目標)。

第一個板塊:引導學生用“整體感知”的方法學習課文,理清層次。活動是這樣的: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最能表現作者對生命感悟和認識的三句話,並以這三句話為依據,把文章劃分為四層。這篇文章在形式上沒有分段,可層次標誌卻很分明,學生只要用心讀,這四句話並不難找。通過這樣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篩選、提煉、概括信息的能力,加強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第二個板塊:引導學生用“術語點評”的方式來學習課文,探究文章的寫法。活動過程是這樣的:請你嘗試用“術語點評”的方式來學習課文,所説的“術語”,指的是文章的表達技巧,如:表達方式:記敍、説明、議論、描寫、抒情等。表現手法:象徵、襯托、對比、想象等。結構手法:照應、過渡、引出下文、總結全文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反覆、反問、設問等。這一學習活動,使學生的思維發散開來,在發現中,點評中深入學習課文,學習散文多種多樣的表達,學習散文語言的精美。

第三個板塊,引導學生理解富於深意的句子,從而理解文章內涵,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培養學生欣賞語言的能力。

第四個板塊:聯想體驗,目的是通過“仿寫”訓練,由課文拓展到現實,讓學生從更深的意義上感悟生命的美好,理解作者關於生命本質的闡釋,從而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這節課也有遺憾之處,由於課前朗讀不夠充分,課堂上朗讀也不夠多,導致學生對課文的生疏,使品讀不夠流暢,不夠充分。如果在閲讀這一環節上處理得好一些,課堂氣氛、學生表現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