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魯藏布大峽谷反思總結(精選17篇)

雅魯藏布大峽谷反思總結 篇1

這篇課文為我們描繪的是大自然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雅魯藏布大峽谷。課文首先介紹了雅魯藏布大峽谷所處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與珠穆朗瑪峯為鄰。接着,課文列舉確切的數字,與世界上其他幾個著名大峽谷進行比較,説明了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第一大峽谷這一無可爭辯的事實。然後,課文從大峽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樣性等方面描繪了峽谷的奇異景觀。在這一部分,作者運用了“從……到……”的排比句式,氣勢非凡,讓人感到雅魯藏布大峽谷的自然景觀真如神來之筆。

雅魯藏布大峽谷反思總結(精選17篇)

讀罷此文,猶如走進了神奇美麗的畫卷之中,擁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學習這篇課文,一是要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雅魯藏布大峽谷有哪些壯麗景觀;二是要邊讀書邊想象畫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發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主要引導學生通過自學自讀來感受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神奇與美麗。但可能受文章具有説明文的特性的影響,學生在剛開始讀時往往缺乏興趣,尤其是第二自然段的內容。在反覆朗讀推敲課文之後,學生們才漸漸地喜歡上這篇課文,尤其是對三四兩個自然段的有關大峽谷奇異景觀的介紹更是喜愛有加。我自我感覺本課的最大敗筆之處就是未能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幫助學生理解一些比較難以理解的抽象化的東西,來促進學生通過想象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雅魯藏布大峽谷反思總結 篇2

我首先由學生最熟悉的西藏事物來導入課題,然後讓學生從整體感受全文內容,很多學生用上“壯觀”、“絢麗”“奇異”這樣的詞語來概括自己對課文的印象。研讀課文時,我緊緊抓住“神奇”這條主線教學,藉助“讀”去感受語言的精彩,去感知作者用語言描繪的壯美景緻,去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由於本篇文章對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學生對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整體印象比較明確,為此,我又教給學生學習用列提綱的方法來進一步瞭解課文內容,學生根據提綱迅速選擇自己感受深的內容來品讀,並且在我的引導下,從文中找到重點詞語來概括自己的感受。

在細品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神奇與美麗時,我讓學生充分的與文本對話,在讀文中感受,在感受中讀文,就像在品一杯香茶,反覆的體會、回味,從中真正感受到雅魯藏布大峽谷一地四季的神奇與壯麗,使學生內心中達到真正的驚歎。接着,學生通過具體的數字,形象的比較,説明雅魯藏布大峽谷才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之最。學生讀的真,感受的切,激動之餘,我又進行了三次激情的引讀,把課堂氣氛引向了高潮。

學生的情感不言而遇,震撼人心的宣誓,致使師生產生共鳴,從而使學生激情充沛,讓我們真正感受到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最後我給足學生想象的空間,站在山顛,你最想説什麼?學生能於大自然融為一體,猶如走進了神奇美麗的畫卷之中,擁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這是讓我最感動的。

雅魯藏布大峽谷反思總結 篇3

這是一篇充滿科學性、知識性、情趣盎然的説明文,文章介紹了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神奇而美麗,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驚歎和心中無比自豪與喜悦的感情。課文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探索、瞭解的興趣。因此,我就從激趣入手,利用學生們求知的好奇心,採用探索、尋奇的方式,逐步揭開雅魯藏布大峽谷神祕的面紗。

這節課教完了,我覺得有遺憾的地方,如:本節課在聯繫上下文推想文中重點詞語的內涵上體現的較弱,如果能進一步加強詞語的理解,對學生深入體會文章主旨有更大的促進作用,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基礎語言;在補充有關雅魯藏布大峽谷的資料上比較有限,課堂上對文章內容的相應擴展和延伸,會更好的幫助學生體會其神奇與壯麗,並且使得課文的知識量也有一定的擴充,更能激發學生課下對雅魯藏布大峽谷的進一步探索和學習,將課堂進行無限的延伸。

今後教學中我會從這些不足之處進一步摸索求進,找到與孩子們共創造的愉快課堂。

雅魯藏布大峽谷反思總結 篇4

本次班會開的很成功,班會的目的已經到達,成功地讓讓學生體會到了教師這些年的辛苦。

一、對活動主題的反思

通過今天的教育,孩子們學會了尊重理解老師,這也是我想達到的效果。如今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嬌生慣養,當老師批評自己時,容易出現逆反心理,不理解老師對自己的好,但是在播放汶川地震老師為救自己的學生而犧牲的畫面時,我清晰地看到許多孩子不禁流下了淚水,當緊接着放教師平時辛苦工作的 PPT時,學生的心理出現了波動,我想這一定能觸發他們年幼無知的心靈,此時孩子們的情緒也被調動了,他們有很多內心感受以及想説的話對老師表達,他們被深深地感染着,已經意識到對老師的尊敬之情。

遺憾的是,我對課堂生成性的把握不夠,當有學生説出曾經對老師有過誤解時並沒有加以引導,沒有讓學生説出什麼時候心裏是怎麼誤會老師的,也許課堂的精彩就在此,但是我錯過了對學生的引導,這也許是教育孩子最好的事蹟

二、對活動目標的反思

本次活動的教育目標基本實現,同學們通過向老師鮮花的環節表達了對老師的感恩之情,看到老師辛苦工作的視頻,同學們都很感動,同時在活動中增進老師與同學們的感情與默契,讓辛勤操勞的老師們放鬆一下心情。通過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教師工作的艱辛和崇高,從心產生對教師的崇敬之情,以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為載體,引導學生以小組形式開展活動,把尊師重教化作一種自覺行動,從而使學生的道德品質提升到新的高度。

三、對活動內容的反思

主持人開場白,在向老師鮮花的同時播放《獻給老師的歌》背景音樂,目的是渲染本次班會的氣氛,使同學們進入狀態,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奠慰屍魂——為祭汶川地震中為學生而獻出生命的教師,在這個環節,學生比較激動,有的孩子甚至無法剋制的抽涕起來,班級的氣氛很沉重,大家都對犧牲的教師表現出沉痛的悲傷,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用製作好的PPT

播放各科教師忙碌工作時的照片,這時學生看到每天熟悉的身影,看到老師的辛苦,忙碌,都很感動;漫談尊師:學生自主發言,陳述和老師之間的點點滴滴,在這個環節活動目標得到實現,大家踴躍發言,學生都老師的深切的愛得到表達;師生互動遊戲:猜詞,增進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但是由於這個環節很難組織好,考慮的也少,在活動中花去了很多的時間,出乎意料之外,值得欣慰的是老師和學生的距離變近了;

四、活動後的收穫

本次班會從開始到最後我準備了很長時間,活動的成功召開和結束讓我倍感欣慰。在觀看教師辛苦工作時的視頻時,學生了解到老師平時的辛苦,大家由此有很多感受,學生在談論與老師之間的點點滴滴時,有的學生在談到以前誤會老師甚至哭了起來,並保證以後一定會改正,從而使本次班會的活動的目標得到實現。在本次班會上,讓我看到了一羣可愛的孩子,同時也體會到當老師走進學生內心時的那份欣喜,教師是個讓人們尊敬的職業,同時也讓我感受到身上的單子很重很重,在交給他們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他們德、智、體、美全面的發展。雖然我現在只是一名實習教師,卻同樣讓我感受到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重大職責,也更加熱愛這個職業。所以以後我要多積累各方面的知識,等待着真正作為教師站在講台上的那一天!

雅魯藏布大峽谷反思總結 篇5

通過《望嶽》這堂古詩歌教學,發現以下弊端: 1、形式與內容和諧統一才是完美這堂課,我開發了網絡、音響、錄音磁帶等多種課程資源,但我本人對課件的製作不夠熟練,詩歌內容和課堂內容是美的,但課件的配製未能與課堂內容起到助燃作用,僅是一種點綴。個別學生未能準確選出合適的曲目,這就要求我自己不僅會教語文,還需提高藝術修養,對學生進行音樂方面的指導,因為文藝不分家。只有讓學生真正認識到音樂的魅力,他才會自覺地把詩歌和音樂完美結合起來,從而領悟到純文學和流行音樂互相融合的精妙。 2、探究問題,不迴避困難。

反思起來,我在詩詞格律等方面還憑習慣直接 給了知識,而沒有通過探究學習掌握。在備課時,我考慮到課堂時間的問題和詩詞格律難度大的問題,決定在課堂上對此不作過多探討。雖然在課堂引導學生歸納古詩詞的特點,為下一步的仿寫作準備、作指導。大部分學生答出了古詩詞的特點,但在仿寫詩歌時並不能很好的運用詩詞的知識。我認為課後還需給學生講清楚詩詞的平仄押韻的要求,雖然這不在《課程標準》要求之內,但根據學生需求,適當讓學生了解一些語文知識還是必要的,否則將給學生留下誤區。

雖然這堂課結束了,但時常聽到學生吟唱自己譜曲的古詩詞,在作文中看到學生恰倒好處的仿寫一兩句古詩,我感到很欣慰,從這個角度來説,採取吟唱、仿寫的方法來教古詩是可行的,是深受學生歡迎的。同時我認為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給了教師一個更為廣闊的天空,給了教師展示教學個性的平台,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更為自由的空間,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到與同伴合作探究的快樂,體會到自己自主學習獲得成功的幸福。一位語文教育前輩曾説過,在學生的幸福中,我們感覺到自己生命的延續;在學生的快樂中,我們深深體會到自己語文教育的成功。我以此來勉勵自己 。

雅魯藏布大峽谷反思總結 篇6

《燈光》是一篇閲讀課文。教學本課,我注意對學生進行“展開豐富的想象”的運用訓練。課文第二大段是由景生情,追憶戰爭年代的一樁往事,是全文重點,我指導學生以“燈光”為線索分小組討論:1、在戰鬥間隙,郝副營長為什麼藉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視着書上的插圖?他沉思什麼,憧憬什麼?2、課文哪些地方是寫具體的事物?哪些地方是聯想?通過對以上問題的討論,使學生深刻理解郝副營長的高尚精神世界,但由於本課時代背景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

因此,在課堂上,我用了很多時間去講解當時的環境,這與閲讀課文的教學思想相違背。我應該在課前引導學生去收集有關資料,讓他們學會收集資料,為第二單元的讀寫例話“注意收集有關的資料”作準備。在這節課中,我努力的嘗試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主動的去探索課文中藴含的內容、意境、思想。傳統教學中,教學的備課、上課關注的並不是學生的學習狀態,經常以成人的心態去看待學生的想法和情感。把自己的看法強加給學生。

上課時總是把自己的教案像背台詞一樣,全然不顧學生接受與不接受。在這節課中我給學生創設了參與和表現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發揮小組的合作性,以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文本之間的交互作用,讓學生有機會在課堂上表現自己。保證了學生在課堂上有足夠的活動時間和空間,有足夠的時間讀書、思考、説話。這張“優秀小組評選單”是我在洋思中學的“講學稿”中得到的啟示,我覺得這樣能幫助學生集中理解課文。從課堂效果看,學生真正領會到了革命先烈們無私的奉獻精神,激發出了學生心靈深處最細膩的感受。

雅魯藏布大峽谷反思總結 篇7

《海洋-----21世紀的希望》這是一篇有關海洋的説明文,文章告訴我們海洋與人類有着密切的關係,21世紀人類已經迎來開發、利用海洋的新時代,海洋成了人類21世紀的希望。

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有幾點值得欣慰:首先,課前讓學生閲讀與海洋有關的書籍,收集質料,拉近了學生與海洋之間的距離。為學生走進課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其次,三次讀的要求是逐步提高的,從自由讀到默讀,再到瀏覽。體現了讀的三個層次,學生讀書的能力得到逐步提高。第三,檢查初讀時,改變方式,用“送給機會”的方式,變“要我讀”為“我要讀”。並在讀中滲透競爭的意識,讓學生學習把握機會,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為下面學習《最大的麥穗》一課領悟主題,做好鋪墊。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參與的熱情很高,就連學困生也積極參與,給我的觸動很大。我堅信“興趣是最後的老師”。第四,第一自然段的朗讀指導針對性強,學生朗讀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但本節課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第一,課堂用語的嚴密性。如:“段”與“自然段”的區別。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比較單一,今後應多積累一些這方面的語言。其次,對教材的把握如何做到“人”與“工具”的統一。如: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我只關注讓學生聯繫實際,理解、感悟人類與海洋之間的密切關係,體會本段中的擬人手法的運用,卻忽視了這兩句話中,還存在“正反對比”的説明方法,及“但是”這個詞在這兩句話中所起到的作用-------轉折連接。教學中,我沒能及時抓住這個語言文字的訓練點,讓學生學習這種方法進行仿寫。而在讓學生看圖片感受大海給人類帶來可怕的災難時,我又忽視對學生進行“珍愛生命、關注環保”這方面人文思想的教育。

通過這次教學,我深刻地體會到在分析把握教材時,不但要重視文本內容的把握,人文內涵的領悟,思想情感的教育和人格精神的培養。但也要重視語文形式的理解、運用的訓練,將語言形式與語言內容溶為一體,一箭雙鵰,做到“工具”共“人文”一色。

雅魯藏布大峽谷反思總結 篇8

為了更深刻地認識人物性格,理解人物精神風貌,我想到了多媒體,在這課的資源中,有一段視頻,作者在東籬下采菊,悠然自適的情形,我讓同學們觀看,品味人物的精神境界,我由此又想到了一句話並告訴同學們:是真名世自風流,作者有才學而不拘禮法,活得自然,活得灑脱。

本課學生不僅學會從課文本身理解人物,也體會到這是一種社會生活狀態,是贊是否,同學看法不一,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再想到當今社會,我不知不覺對學生的人生觀進行着一些滲透。

學生需要開擴的視野,需要有對生活的認識和思考,這是我在教學本課的一點粗淺認識。

雅魯藏布大峽谷反思總結 篇9

一年級小朋友課堂自制力比較差,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比較短,所以需要在課堂上不斷變換形式,讓學生保持新鮮感,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教學iuü內容我多采用了故事的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如畫的風景中,在清澈的小河裏,透過小魚、烏龜、螞蟻的神態,孩子們想象着它們之間的故事,感受着友善、助人為樂的融融暖意,老師巧妙地將感受字母i、u、ü的發音融合在故事的講述中,引導孩子不知不覺走進字母i、u、ü的學習殿堂。接着,在對這三種動物的仔細觀察感覺中,讓孩子發現新學字母的讀音與動物名稱是那麼相近,字母形狀與動物形象是那麼相似。藉着這些可愛的動物,原本抽象無味的符號變得形象可親了,大腦掌管的音和形的不同區域統一起來了。如果説字母的音和形像兩顆珠子的話,圖畫就是一條紅線,將珠兒串了起來,成了可愛的鏈兒。從此,孩子們不會再將珠兒隨便遺失。

再説六個單韻母的鞏固複習,若僅讓學生比比讀讀,那將是多麼索然無味呵!這時,遊戲,使它們生動起來了。當然,這首先要求我們老師能用孩子的眼光來看這些字母,看到的不單單是字母、符號,而是一個個生動可感的形象。iuü教學結合故事講課還有個特點就是可以根據各項知識點的特點把故事連起來,讓學生覺得有完整性而且聽起來有趣味性。

雅魯藏布大峽谷反思總結 篇10

這節課我利用,品讀結合、讀議結合,學習課文。利用小組合作質疑提出問題,答案從文本中去找,在文中寫出感受體會。然後填寫表格。學生的自主學習方式多樣,活動時間佔一節課的三分之二。在讀議這一環節,學生的讀很到位,有節奏、有韻味,自信、放得開。文章前四小節通過強烈的反差,學生對失去美景、失去美好生活,產生了痛惜、憤恨之情。這些情感,融入到學生的朗讀中,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

最後一節的希望與祈盼中有一個“……”,這是詩歌中的最後一個標點符號,我覺得這個省略號意味深長,它省略的不僅僅是無限美好的希望,更是千千萬萬人對和平的祈盼。抓住“……”,讓學生在讀中去感悟,讓學生讀出發自肺腑的呼喚,讓學生感受到,要有我們這樣的環境上課,是多麼不容易。祈盼世界和平常駐我家。從而引導學生珍惜現在的學習生活。

由於教學時間調空不當,學生的議我做得還不到位,學生説的少了些。如果填表格這一內容去掉,直接彙報時間就會充裕了,學生説的也就多了。後面的自主感悟、換位整合也就能充分展開了,學生也就能淋漓盡致的表達自己的感受。今後,我應倍加努力鑽研、探索、提高自身素養。

雅魯藏布大峽谷反思總結 篇11

明天下午第三節課是班會課,這節課我打算和學生一起探討三個問題:

一、尋找我身邊的感動

1.同學之間:班級義工、張笑天、趙本正、張永慶、萬立鑫……

2.班集體內的好苗頭:一週以來的新變化;

3.我們的老師:早來晚走,日夜操勞;

4.我們的父母:為我們的學習、成長提供一切後勤保障。

二、發出一條倡議

22人幫21人計劃,一對一輔導,以自願為原則,以真幫助為核心,以有真效果為目標。

三、高效完成各項事務

如:作業、訂正、背誦、抄寫、整理筆記、錯題本等。

期望通過這樣的活動,把學生的學習熱情、集體主義精神等推向高潮,掀起一股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局面。

過程及反思:

本節課的精彩在第一模塊。

具體操作是,我先結合我半個多學期以來對班級的觀察,列舉一些令人感動的人和事, 如義工中的吳月、熊琪、黎林添嬌、李伊沅、韓玉潔等,他們無私地為班級做貢獻,張永慶和趙本正兩位班長為班級工作犧牲好自己許多時間,張笑天、萬立鑫等同學近來的表現都在進步,值得表揚,他們由原來的貪玩,應付作業到現在的專心學習,從不拖欠作業,而且書寫也都變得很認真,其實他們這樣做也是在為班級做貢獻;老師們都十分地敬業,他們早來晚走,日夜為我們操勞,英語老師每天都要批幾份作業,她跟前用過的廢舊練筆有幾十枝,這些都是她對我們辛勤培育的見證;家長為我們做好一切後勤保障;各學科的科代表盡職盡責地做好相關學科的服務……

同學們在我的引導下,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每個同學都説出了令自己感動的人和事,我們所有的人聽得都非常認識和仔細,其中孫瑞同學説,令我感動的是在我骨折後,全班同學都給我寫慰問信,老師也給我寫信慰問我,大家還給我送來了好多禮物,在我住院期間做手術時候老師經常打電話給我,幫助我豎立信心和勇氣,這些我將終生難忘。

張永慶説:最讓我感動的時全班同學近來的變化,同學們從期會考試中醒悟過來,現在對自己的要求都非常嚴格,我們班的課堂紀律和作業情況都有了很大的轉變,這讓我看到了我們班的希望。她説着説着,眼晴裏的淚水就流了出來,因為這些良好的局面裏面凝聚了她的許多智慧和汗水。這時坐在她旁邊的陳雨嬌默默地給她遞過來一張面巾紙,由於她們都坐在前排,她們的動作好多同學沒有發現,但我卻看得非常清楚,於是我就當時全班同學的面把這個動作説了出來,我説:“什麼事情令我們感動,在同學流淚的時候,靜悄悄地遞上一張面巾紙,這就是令人感動的。陳雨嬌同學平時沉默寡言,可是她卻有一顆關愛同學的真心,這就值得我們全班成員一起學習。她的動作就詮釋了什麼叫有愛心,什麼叫讓別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還有好多同學説:最令我感動的是教英語的範老師,她每天都非常用心地在教我們學習英語,而且還犧牲休息時間幫英語暫時落後的同學補習。有的説我在同學表現不好的時候耐心地和他們談心,引導和幫助他們轉變。

有的同學説:讓我感動的是張永慶,她是真心為班集體好,她剛和的眼淚也不會白流,我們都會極力地配合她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情,為班集體的進步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學們説得非常真誠,這個環節的設計起到很好的作用,首先,這樣的活動教會同學們要用欣賞地眼光去觀察周圍的人和事,要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去生活;其次,它對增強班級的凝聚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學們通過自己的述説和傾聽,真正得感受到了集體的温暖,同學們個個都要為班集體做貢獻,這種效果的獲得很可貴;第三,這樣的活動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

第二模塊

在第一模塊的成功組織的基礎上,第二模塊的組織就顯得容易多了。同學們對集體和對同學的真誠的心被點燃起來,做其他所有的事情都是很容易的事情了。名小組在我的倡議之下很快成立幫扶小分隊,每組6人前3名幫後3名,每人幫一個人,這樣一幫一在3分鐘內就結好隊子了,大家都很真心地在分小隊,提要求,作記錄。

當然這件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老師的一段時間的監督和引導。

第三模塊

結全我自身的經歷和國小部朱華萍老師的QQ簽名上的一句話談高效學習的事情。

我和同學們講,我在電腦前一坐,不知不覺兩、三上小時就過去了,以前看電視也是這樣,後來我關掉了電視,在我看書的時候也會關掉電腦,手機調到靜音狀態,這樣效率就會很高。朱華萍老師在她的QQ簽名下寫道:想看書卻總是沒有時間?其實多看點書最好的辦法就是離開網絡,下決心每天留出半小時或1小時的閲讀時間,關電腦,關手機,開始看書,看完書做隨手做些記錄。

所以我提議,大家在寫作業的時候一定不要把手機放在身邊,關機或者調到震動檔放在遠離自己的地方,關掉電視和電腦,專心地學習,這樣效率就會高得驚人。同學們對我的建議聽得很認真,相信大多數的孩子回家後會嘗試我的建議。

雅魯藏布大峽谷反思總結 篇12

讓學生在課堂交流獨立完成作業的情況,有疑問的提出來一起解決。在交流的同時還及時補充相關的內容。比如:課件中顯示的兩首詩。於是課後佈置讓學生再去找同人詩(同一個詩人寫的不同詩)和同類詩(比如都是寫春天或花等同一類的詩句)等。

接着在課堂上帶着學生學習《詩經·采薇》等四首古詩,準確的説是一詩、一詞、一曲。不但要求背誦默寫,而且要求掌握字詞的意思,並結合一些《詩經》的內容,豐富詩歌的內容。比如:《詩經》包括風、雅、頌三部分。詩、詞、曲有什麼不同。詩歌按韻律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近體詩可分為絕句和律詩等。同時理清詩歌的發展軌跡,使學生對詩歌有了整體的感知。在此基礎上進行古為今用的訓練,讓古詩走進我們的作文中,收效很大。在學現代詩《太陽的話》和《白樺》時,我讓學生採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説説:“你讀了這兩首詩有什麼感受或收穫?”在學生的互相交流中明白詩歌的一些獨特表達方法,有豐富的想象和恰當的比喻等。最後總結古詩與現代詩的區別與聯繫,另外通過仿寫進行拓展,學生對現代詩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詩歌世界,感受詩歌的魅力。

雅魯藏布大峽谷反思總結 篇13

文章對劉老師的細緻描寫,加上飽含深情的文字,強烈的表達了作者對老師的思念之情。但作者為什麼如此想念劉老師?劉老師放飛的風箏意義何在?作者坎坷的經歷和最終能取得成功,是受到了劉老師的影響,和劉老師是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在文章的最後我加入對作者生平的介紹,學生就不難理解了。並起到了深化主題,提升人物形象的作用,也讓劉老師的形象深深烙在學生的心裏。真心地希望自己也能像劉老師一樣,放飛孩子們理想的風箏……

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在敍述事例時,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等細節進行生動細膩地刻畫,耐人尋味。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這些細節,咀嚼品析,反覆朗讀,深入理解人物的內在品質。如第一件事抓表情“笑”,讀出“笑”背後堅強樂觀的精神;第二件事領悟劉老師敬業執著的精神;第三件事抓表情“顯出甜蜜的笑”和追風箏時的動作、語言,逐層解讀,使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文章的第最後小結是作者直接表達對劉老師讚美和思念。通過理解劉老師放飛的不只是風箏,而是放飛自己的理想,理解課題叫“理想的風箏”;第二層次理解劉老師放飛的不只是自己的理想,還放飛着我們的理想,從而理解我走上歷史學系的學習;第三層次結合作者的生平經歷,理解劉老師給予他一生的影響。

雅魯藏布大峽谷反思總結 篇14

《3的倍數的特徵》看似一節知識簡單的課,但從教學實際來看,是我想得過於簡單了,教師注重的不應該僅僅是對知識的掌握,更應該使學生站在跳板上學習數學,關注數學思維的發展 。

“3的倍數的特徵”屬於數論的範疇,離學生的生活較遠,有一定的難度。而2、5的倍數的特徵是學生學習這一課的基礎。所以,在教學“3的倍數的特徵”時,我首先以學生原有認知為基礎,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利用學生剛學完“2、5的倍數的特徵”產生的負遷移,直接拋出問題,激活了學生的原有認知,學生自然而然地會將“2、5的倍數的特徵”遷移到“3的倍數的特徵”的問題中,由此產生認知衝突,萌發疑問,激發強烈的探究慾望,因此學生很快進入問題情境,猜測、否定、反思、觀察、討論,使得大部分學生漸漸進入了探究者的角色。

雅魯藏布大峽谷反思總結 篇15

詩歌前四小節的敍述結構比較相似,都是先講美麗的自然景物本來應該是怎樣的美麗:然後通過“可是”轉折,描述現實狀況。在原有美好與寧靜的景象與遭受戰爭破壞的景象的對比中,發出一聲聲痛心的疑問:“這究竟是為什麼?”因此在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學習詩歌的第一小節,初步體會詩歌所表述的情感後,再讓學生模仿第一小節的學習方法合作學習第二、第三、第四小節,並通過提問題的形式檢驗學生的自學情況。然後通過回顧前四小節的內容,體會詩中四次提到的 “這究竟是為什麼?”所表的情感,為學習詩中第五小節內容鋪墊了痛恨戰爭的感情基礎,最後與作者產生共鳴:停止戰爭,呼籲和平。整堂課的教學基本能夠按着自己的思路順利完成,但其中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

1、這是一篇閲讀課文,應該放手讓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詩歌情感。基於學生的特點,我還是選擇了“扶、放、收”的方法,所以課堂中學生讀的機會就相對少了。

2、學生在提問題的環節中,問題內容比較浮淺,只是居於自己對字面的理解來進行提問的,不會沒有深入挖掘詩歌內涵。

3、針對這節課,我還安排了多種形式的練習題,但由於時間關係,沒有展示給學生,覺得和可惜。

4、詩歌結尾處,學生情感沒有得到進一步的昇華。

5、課前準備不夠充分,課堂語言不夠豐富。

雅魯藏布大峽谷反思總結 篇16

《風箏》一文的結尾是意味深長的: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尋找我們的幸福鳥……尤其結尾的“……”,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遐想空間。幸福鳥究竟找到沒有?小夥伴們還會傷心嗎?他們還會充滿希望嗎?找到了小夥伴們會怎樣?找不到又會怎樣?他們僅僅是在尋找一隻風箏嗎……,一個省略號,包含的內容實在是太豐富。不同的學生,會有自己不同的理解與感悟。在學生不同感悟的交流碰撞中,我們會得到更多。

空白是有待師生去發現、填充的活動空間。為學生的情感、思維世界提供了廣闊且具多種可能的空間,在較大程度上將尊重文本、尊重學生、尊重教師三者和諧地融合在一起。空白點的發掘有着多種方法,以上幾法只是就《風箏》這篇課文而言。空白,依託教材,但卻不侷限於教材,甚至超越教材。挖掘出了文本中的空白,就等於在課堂交往中給學生提供了展示的空間。具體來説,就是讓學生在空白這一空間中有充分展現的自由,思維情感既有所依託,又沒有限制。文本中的空白,便是我們所尋求的這樣的空間。一個又一個的空白,可以讓課堂交往持續不斷地進行下去,而空白的流動性、生成性更可以讓課堂交往豐富多彩。

雅魯藏布大峽谷反思總結 篇17

《假如沒有灰塵》這篇説明文語言準確、生動,知識性、趣味性很強。作者運用了假設、列數字、對比等説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動形象地説明了灰塵與人類的重要關係。

新課程理念指出:教學過程是學生的過程,教師必須充分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讓學生自己活動,從而發現知識,獲得知識,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真正讓教師的“講壇”變成學生的“學壇”。略讀課文的教學更應遵循這一原則。在教學《假如沒胡灰塵》一課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放手讓學生去“讀”:語文教學就要創設一種想讀就讀,會讀就讀的場面,讓學生在“讀”中去感悟、體驗。在課堂上我花了許多時間讓學生去“讀”,讀懂讀透。因此,為後邊的交流打下了基礎。

2、放手讓學生去“問”:教學過程中,許多學生能主動去提問題,通過提問,通過思考,不僅讓學生更主動地去學習,更帶動了其他學生去思考、提問。

3、放手讓學生去“講”:通過“讀”和“問”,學生有了自己的認識,我讓學生放開膽,主動表達自己的認識和見解。通過這樣的交流,學生有了充分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

4、放手讓學生去“評”:教學過程中,我鼓勵學生參與評點、爭論,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實現。

5、放手讓學生去“練”:課後練筆很重要,我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與相關的資料進行練筆——以第一人稱寫寫灰塵。不僅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有助於學生個性的張揚。

教學過程其實也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我們要學會放手,放手讓學生去做,雖然本課教學過程還有很多遺憾,但是也帶給我許多啟發,使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夠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