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露珠》課文反思(精選5篇)

《小露珠》課文反思 篇1

在教學中,為了突出它的美,我想了很多辦法:

《小露珠》課文反思(精選5篇)

1、結合插圖,情境表演,突出形象美。課文中活蹦亂跳的小青蛙、翩翩起舞的小蝴蝶、天真可愛的小蟋蟀,人情味十足的喇叭花等等都給了孩子鮮明的印象,激起了孩子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學中,我讓孩子們觀察圖畫,感受小動物們的可愛。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不忘讓孩子們有感情朗讀與情境表演,感受不同的小動物不同的人物形象,品味形象美。

2、故事的意境美。從夜幕降臨小露珠開始形成,受到各種小動物們的讚美,到無聲地滋潤、裝點植物,與植物們依依惜別,字裏行間處處流露着濃濃的人情味。為了感受這種意境,我給邊學邊編動作進行朗讀,並且通過看視頻,感受小露珠的無私奉獻精神,孩子們被深深地吸引和感動,為以後進行想像作文奠定了基礎。

3、語言美。文章裏面的佳詞妙句處處閃現着光芒,值得學生積累,比如形容鑽石的閃亮、珍珠的圓潤、小露珠的光彩熠熠、植物們的生機勃勃等等,讓學生領略了語言文字的精妙。為了幫助孩子們學習吸收語言,我讓孩子們邊讀邊圈畫重點詞語,反覆品讀,反覆比較不同詞語的不同用法,從而通過反覆體悟達到理解吸收的目的。比如,比較“明亮”與“閃亮”,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形象。還比如,設計了仿寫3-5小節的寫法,通過比較與思考獲取不同對象需用不同詞語的信息。

《小露珠》課文反思 篇2

課上完了,成功與失敗現在已不再重要了,而從中的所得與所失是值得我去思考的。通過這次的教學,我看到了自己在語文教學中的不足,也看到了自己與語文課改的距離,下面簡談我的兩點感受:

一、讓“自主”的理念更好地在課堂中落實

“自 主”已成為課改以來我們常用的一詞,在課堂教學中體現自主,在學生學習方式上追求自主。可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體現這一理念,已是我們很多老師長久以來思索探 究的事。我這次執教的《小露珠》一課,自主的理念就未體現到位,執教時,我順着文本思路走,沒有讓學生在自主閲讀提問,自主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教學。對於這 種童話型的課還應更注重情景的創設,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以少而精的,富有思維含量的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

二、讓朗讀在指導中進步

朗 讀指導是閲讀教學的重點,如何有效地進行朗讀,是學生能否讀好書的關鍵,在教本課時,我採用了引讀、領讀、自讀等方式,可最後學生讀書效果卻沒有明顯好 轉。在評課時,幾位老師指出,朗讀要做到三步:一是讀要有目的,二讀要有指導,三讀要有進步。對於一句話的朗讀,要達到讀好的目的,主要要指出讀好哪些 詞,重點訓練詞的朗讀。在學生朗讀的同時還要給出可行的評價,在指導中進步,在進步中達到目的。

《小露珠》課文反思 篇3

但是在具體的操作中,有些環節上我的語言和對學生的評價還稍顯瑣碎。課堂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是:

1、 指導學生朗讀的層次不清。在教學小動物的對話,我採用由扶到放的指導方法。我覺得我自己的思路是比較清晰的,可學生似乎不明白要讀到什麼位置,不明白我的 要求,從課堂實效看卻沒有我想像的那樣好。我仔細分析,或許是課堂上我缺少了對學生適時的點撥和評價。指導學生朗讀不到位,學生對課文的朗讀略帶唱讀現 象,這對於要把課文讀得很美是一種挑戰。

2、在課堂教學中,我發現孩子的語言表達的能力不是特別的強,多數的學生站起來就説一句,我覺得我對學生的發言沒有一個整合的過程,在學生髮言之後,我應該讓學生把剛才的發言總結起來説一段話,對孩子進行及時的評價。

3、我對上課時各環節之間的過渡不夠熟悉,操作起來有點緊張。班級中還有些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不高,我沒能夠及時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這是我本節課最大的遺憾!

《小露珠》課文反思 篇4

《伯牙絕弦》是國小六年級唯一的一篇文言文,故事感人至深,卻只有5句話,77個字,而這77個字裏卻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感人肺腑的故事。它是知音難求的人生寫照,是人們在孤獨中尋求温暖的見證,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靈的呼喚。把重點放在文言語感的初步感知和對故事本身的體味上,通過誦讀、體驗、對話、聯想,走進這場悲劇,理解這個寓言,聆聽這聲歎息,見證這種尋求,嚮往這份美好……

本文是文言文,是學生第二次碰到文言文,對於文言文的特點和理解方法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把重點放在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先把課文的字詞理解了,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再進行對“知音”的解讀。

理解課文開始,我就引導學生就課題的“絕弦”展開思考,理解其含義,告訴學生翻譯文言文要學會變通,用熟悉的表達方式把意思表述清楚。然後花了一定時間對課文進行熟讀,瞭解故事的大概,在這基礎上,引出問題,從而探索課文。

古文教學,本人覺得朗讀是一大特點,因此,教學中,注重了朗讀。理解課文我首先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流利,特別是對難讀的三句話:“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謂/世/再無知音”進行了指導,目的是為了學生在朗讀古文時能注意停頓恰當,讀出古文的韻味來。在理解課文時我把理解與朗讀相結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話的同時,也注重了指導朗讀。文章的前半部分,要讀出稱讚的語氣,讀出知音歡聚的那份融洽與幸福;文章的後半部分,指導學生帶着對伯牙寂寞、孤獨,絕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讀。在教學尾聲之時通過播放《高山流水》音樂,讓典雅流暢的琴音款款地浸潤學生的心靈,再讓學生在音樂聲中試着背誦課文,會更好地增強課文的表現力,讓文言文那優美的韻味深深地植根在學生心中。

在教學過程中,我進行了適當的拓展延伸:“既然伯牙善鼓琴,那麼他的琴聲中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琴聲裏還會有哪些場景?能照樣子説上幾個動人的場景嗎?”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基礎上,再對“皎皎明月,依依楊柳,裊裊炊煙……”這樣的場景進行“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鍾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感悟朗讀,有效地調動學生去讀書、去思考,步步深入,準確地演繹着文本中豐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跡的教學中,讓學生明白了所謂的知音,就是那個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

一堂課下來,首先一點,覺得在對古文的朗讀指導中,還欠缺教學方法,學生可能是把古文給讀正確了,讀順了,但古文的韻味還沒讀到位,應該在教學中慢慢滲透;其二,在理解課文時,對課堂中生成的關注度還不到位,有時,忙於趕時間,就匆匆過場,這可能跟自身的素養有很大的關係。總之,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今後,要在自己的課堂中好好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同時也希望同行們能多提寶貴意見

。審視自己的這堂課,有着點滴收穫,也有些許不足,總結自我以待提高,反思自我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每次面對新的文本,我首先考慮的不是設計,而是反反覆覆地對文本進行透視: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選自《列子·湯問》,敍述了發生在春秋時代的一段千古流傳的故事。俞伯牙善於鼓琴,鍾子期善於悟琴,伯牙以子期為知音。後來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絕,將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由於這個傳説,人們把非常瞭解自己特長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樂曲高妙或知心朋友。

本文是文言文,學生初次見識文言文,對於文言文的特點和理解方法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這篇文章提出了兩個學習方向:一是學會藉助註釋和字典等工具書進行自主學習,理解文意,同時指導學生感悟文言文朗讀的節奏和韻味;二是引導學生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舉及其此舉背後隱喻的涵義——子期一死,伯牙為何摔琴?因為知音難覓,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無知音,因此也不必再來鼓琴。

閲讀這個文本,“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是一場人生的悲劇,是一個人生的寓言,是知音難求的人生歎息,是人們在孤獨中尋求温暖的見證,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靈的呼喚。把重點放在文言語感的初步感知和對故事本身的體味上,通過誦讀、體驗、對話、聯想,走進這場悲劇,理解這個寓言,聆聽這聲歎息,見證這種尋求,嚮往這份美好……

對於文言文的朗讀問題,我考慮到學生只是通過教師範讀的聆聽是無法準確感受文言文朗讀的音韻與節奏,為此通過課件把朗讀節奏的劃分展示出來。同時課件的主體內容力求恰到好處地點撥學生、啟發學生,不求花哨而求簡潔明瞭,在課件中我把每個關鍵環節的語句、字詞通過動畫出示和顏色的變換達到提高學生認知的情緒。在教學尾聲之時通過播放《高山流水》音樂,讓典雅流暢的琴音款款地浸潤學生的心靈,再讓學生在音樂聲中朗讀課文,會更好地增強課文的表現力,讓文言文那優美的韻味深深地植根在學生心中。可以説課件的運用為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這篇課文本來的教學思路我從閆學老師的課堂實錄上有所借鑑,但是畢竟東西不是自己的,用着也不順手,總是不能把那話説利索。但我有個習慣,備課的時候多寫幾次教案,哪怕是重新抄一份也好,因為每次都能有新的靈感加進來,幾易其稿,索性徹底改為自己的東西了,這樣才舒服。經過於老師的反覆斟酌,在多個環節進行了精心的設計,使得在教學中顯得整堂課環環相扣,緊扣中心而又層次分明。充分的準備使自己能對課上的每個環節爛熟於胸,所以便於在課上隨機地改變取捨的方向,保證了課堂質量的完整和流暢。

理解課文開始,我就引導學生就課題的“絕弦”展開討論,理解其含義,告訴學生翻譯文言文要學會變通,用熟悉的表達方式把意思表述清楚。同時,我以“説俞伯牙是當時楚國有名的音樂家,那作為一個有名的音樂家,為什麼在事業最頂峯的時候不再彈琴了呢?老師相信繼續學習課文大家就會對“絕弦”這個詞乃至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這樣一個問題激疑,設置懸念,之後在理解完課文後再向學生提問:“在這裏,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這‘終身不復鼓’的僅僅是琴嗎?”讓學生真正明白課題“絕弦”的深刻含義。

教學中,把理解與朗讀相結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話的同時,我也注重了朗讀的結合體味:文章的前半部分,指導學生要讀出稱讚的語氣,讀出知音歡聚的那份融洽與歡樂;文章的後半部分,指導學生帶着對伯牙寂寞、孤獨,絕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讀。

教學中,進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們知道俞伯牙是當時楚國有名的音樂家,那作為一個有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聲還會表現那些動人的場景呢?”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基礎上,再對“皎皎明月,依依楊柳,萋萋芳草,裊裊炊煙……”這樣的場景進行感悟朗讀,有效地調動學生去讀書、去思考,步步深入又準確地演繹着文本中豐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跡的教學中,讓學生明白了所謂的知音,就是那個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我和學生既各自感受着,又互相感染着,美好的情愫在課堂悄然流淌,不知不覺進入了知音的精神世界。

教學中,追求本色語文,紮實、有效地體現語文課所承載的內涵。不走過場,不耍花架子,滲透對文本閲讀和理解的能力方法的指導,不僅僅説清楚,也要能準確地翻譯過來。為此,在課前我為每桌都準備了字典等工具書,真正讓學生在自學文章的句子時能沉下心來,進入文本閲讀,體現語文學習的效果。

與學生配合交流愈發成熟自然,是我在這堂課中的一個收穫。我能真正走進學生當中,課前與學生親切、隨意地交流,和學生共同進行古詩背誦競賽,完全打消了學生因為臨時抽班級而產生的陌生感,使得課上學生也能積極參與到“新”語文老師給他們上的課中。學生們的素質也是很高的,課堂上他們都能積極參與到誦讀、體驗、對話、聯想中,恰倒好處地配合着我,也給了我極大的信心。

但是認真總結這堂課的教學,還有着許多不足之處,需要我進一步努力提高:

學生初識文言文,朗讀不是很到位,我的範讀起到了引領的作用,但是在範讀之後,沒有引導學生把朗讀的節奏在書上劃出來,在學生朗讀的時候,個別不到位的斷句也沒有及時指出。種.種原因,使得在後面的學習中仍出現了有朗讀不準確的現象,如果做到了以上這些,就能很好地避免學生斷句讀錯的現象了。

課堂調控的能力有待於加強。當學生髮言不是很充分的時候,我的過渡語言沒有很好地激發起學生回答的慾望,隨機應變能力不夠,沒有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熱情,使得課堂上學生髮言略顯集中,關注了一部分學生,但也忽視了一些學生的學習效果。

教學語言的精練需要進一步提高。個別的時候,我的語言還有些碎,沒有達到最凝練的效果,影響了課的精彩。

因為是新的授課形式,無法提前佈置學生準備,所以學生對伯牙子期的相關閲讀鏈接無法通過自主預習做到,我在教學設計中曾加進了延伸閲讀一方面內容,由我給學生講述伯牙在子期墓前作短歌悼念並決然摔琴的一段故事,同時給學生深情朗讀博牙所做短歌,讓學生更進一步感悟“知音”情深,理解“伯牙絕弦”。但可惜因為時間的關係,在授課結束之際,我不得不忍痛割捨。沒有讓學生由文本瞭解更多的知識,這也是我本節課的一個遺憾。

課堂上我比以往表現放鬆了許多、灑脱了許多,懷念李玉學老師,是他的多次指點讓我懂得了男老師上課就要有一份瀟灑勁、一份精神氣。課堂上我比以往講話自如了許多、清楚了許多,感謝以前曾經為我指導課的盛華、崔繼明等老師,是她們讓我記住了備課不要放過每個細節,包括一句評價學生的語言也要做到心中有數;課堂上我比以往自信了許多,感謝於曉冬老師,是她的精彩設計、耐心指導、持久鼓勵,讓我在教學中有了更好的表現。

《小露珠》課文反思 篇5

曾經,這個故事被編教材編委會刪除了,但是,這學期又選編進了教材中。不過,教材的其他地方沒有任何改動,比如這個單元的“詞語盤點”中的“讀讀記記”裏收錄了《大瀑布的葬禮》(已刪除)詞語,這課裏沒有任何詞語沒有收錄其中。我們的教材編委會到底有沒有認真校正過呢?有點疑惑,也讓人覺得可怕。

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美國總統為了保護森林的鹿,下令捕殺以鹿為捕食對象的野獸,結果,鹿大量繁殖,缺少食物,最後疾病流行,只剩下了幾千只鹿苟延殘喘。這個故事告訴人類應該遵守自然之道,不要認為破壞自然界的生態平衡。

這篇課文是我第一次執教,課前我反覆讀了幾遍課文。結果這兩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槍聲在森林中迴盪。在敵人冰冷的槍口下,狼接連發出慘叫,一命嗚呼。”讀到這裏的時候我彷彿看見狼正以憤怒、哀怨的眼神看着拿着槍的人類,而且還在詛咒人類!狼雖然是非常殘忍無情、殺傷力大的動物,但是,任何強大的動物人類都有足夠的能力和辦法去對付它們。可以這樣説,在人類面前,動物都是渺小的,柔弱、無助的。這也讓我聯想到,人類不論多強大,在自然面前,永遠是渺小的無助的。狼也好,其他捕食鹿的動物也好,它們同樣是森林的動物,是活生生的生命。人類毫無節制憐憫的捕殺,結果給森林造成了災難。因此,我覺得這個故事不僅告訴我們人類要遵守自然之道,也要敬畏生命。

上課的時候,我讓孩子們圍繞這幾個問題來自學:“課文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大批的狼被捕殺後,造成了什麼後果,原因是什麼?你讀了這篇課文後,有什麼體會?”引導孩子們交流的時候,我特別引導孩子們朗讀了那個讓我感觸頗深的句子,讓孩子們談談自己的感受。沒想到孩子們談的非常好,他們有的説,從這個句子中看出槍的無情,也就是人類的無情。有的説,他們體會到了狼的可憐,在那一刻,狼的殘忍無情都蕩然無存了。……在這裏我告訴孩子們:“孩子們,的確是這樣,狼也是一種可憐的動物。它們生活在森林裏,以小動物為捕食對象,他們的存在是合理的,是符合大自然生存發展規律的。因此,我們人類對自然界裏的任何一種動物、植物、生命都應該承認,應該敬畏所有的生命。”不知道孩子們聽動了多少,但是我知道,從今起,他們不會單純去判斷一種動物植物的善惡益害。

一直不能忘記這個片段,“弘一法師在圓寂前,再三叮囑弟子把他的遺體裝龕時,在龕的四個腳下各墊上一個碗,碗中裝水,以免螞蟻蟲子爬上遺體後在火化時被無辜燒死。”我總是為弘一法師對於生命深徹的憐憫與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動。我知道,我的孩子們暫時不能體會到生命的高貴與幸福,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們能做個善良的人,能做個能珍惜生命的人,能做個能享受生活的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