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奇石教學反思(精選13篇)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篇1

對本節課比較滿意的地方:(教學設計、重難點、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手段等方面)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精選13篇)

《黃山奇石》這篇課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寫黃山景色秀麗神奇,又有具體形象的描寫“仙桃石”, “猴子觀海”等4種奇石。作者形象生動語言文字極具感染力地把祖國的黃山奇石描寫得活靈活現!對在校的學生來講,很少有人到過黃山,沒見過黃山那種變化多端,形態各異的奇石,大多數學生缺少對黃山的直接經驗,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已 有知識和生活經驗,藉助電化教學手段,聲情並茂,生動形象地強化學生感知,努力學懂這篇課文。

如果説,思維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那麼想象則是“維繫美麗花朵生命的源泉”。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通過看圖和模擬表演來創設想像思維的情境,引導學生掌握想象思維的方法,如品味“猴子觀海”時,我引導學生説説圖中的“猴子”指的是什麼?“海”又指的是什麼?學生很快發現,“猴子”是指山頂上想猴子的一塊巨石;“海”是指山峯間像波浪一樣翻滾的雲霧。顯然人們把這兩種景象融為一體,稱為“猴子觀海”。這本身已充滿了想象的色彩,接着我又讓學生細讀重點句,從中找出“抱着”“蹲”“望”這些描寫動態的詞語,以及“一動不動”這個描寫靜態的詞語,品味想象的意境。我讓學生觀看多媒體,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有的説:“這隻蹲在山頂上的猴子被翻滾的雲海驚呆了。”有的説:“這隻猴子被眼前的雲海嚇壞了。”還有的説:“這隻猴子望着翻滾的雲海在沉思。”這時我抓注時機,讓學生將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進行即興表演,把圖中景物,由語言變為動作。以此激發興趣,強化想象思維。在此基礎上,我通過談話進一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如果這不是一隻石猴,而是一隻真猴,面對翻滾的雲海,它會想到什麼?”這是課堂立刻活躍起來,有的説:“它會想,我要是孫悟空踏着雲彩飛過去見觀世音有多好。”有的説:“我要是會游泳,跳下去遊個痛快。”還有的説:“我要是長出翅膀,飛到對岸去該多好!”就這樣,我引導學生從觀察入手,創設了想象思維的氛圍,使學生的思維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其次,新課改要求教師要有一顆慧心,做寫作資源的開發者。於是,我在指導學生品味奇石的基礎上,增加看圖聯想,給其他怪石起名字,寫“奇石”這一環節,學生在與小組討論交流之後,加上先前的語言積累,通過兒童特有的思維,寫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話語。如:有的學生寫道:“兩隻張牙舞爪的大獅子,你爭我奪的搶着一個漂亮的繡球。”再比如:“一隻雪白的天狗蹲在山頭,呆呆的望着銀盤似的月亮,它心想,我怎麼把他吃掉呢?”“一位漂亮的仙女,端坐在平台上,聚精會神地彈奏一支美妙的樂曲。”這一環節也使學生他們的個性得以舒展,靈感得以釋放,語文課堂真正成為了他們可以盡情想象和創造的樂園。

現在,我更加深深地體會到:要讓學生注重對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地去想象。還應該相信學生的能力,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把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思考留給孩子。這將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篇2

黃山的奇鬆、怪石、雲海、温泉號稱“天下四絕”。《黃山奇石》一文主要講了黃山四絕中的一絕——怪石。課題“奇”,就已向學生交代清本文所講內容,使我們知道課文要寫的是石之奇、石之怪、石之與眾不同。教材將文本安排在第一組課文中,而這組課文雖以秋天為線索,但又不侷限於秋景。教學時引導學生在感受秋天的美好,領略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的同時,還要通過文本使學生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讚歎之情。

一、 教學設計為導遊帶領遊客欣賞美景這樣一種形式。

從圖入手,先讓學生從直觀感受“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的趣味橫生;再由圖及文,指導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展開想象,這是我教學本課的主旨,以遊覽形式開始,以學生運用文本知識講解結束,有始有終。

二 、都通句子,美讀全文 。

對於剛升入二年級的學生來説,他們已能將課文中的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但要做到有感情誦讀是比較困難的,尤其對於像《黃山奇石》這樣有趣的怪石,作者又將一塊塊本無生命的石頭描繪的活靈活現、呼之欲出的美文寫的又是如此有趣,能讀出感情就困難了。因此,我把美讀課文與展開想象銜接在一起,讓孩子們在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基礎上,圖—文—想—畫—説,結合起來體會文中描繪的各種石頭的形狀,小中見大,從而感受整個黃山的神祕,產生喜愛之情。在此基礎上師—生、生—生互動讀、評;小組讀、競賽讀、展示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將學生讀文的情感引向高潮,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誦讀。至此,第六自然段中提到的“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石頭的樣子在孩子們的腦海中就有了各種各樣的形狀了。

三、 放飛想象,嘗試塗鴉。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學到這時水到渠成,我順勢引導學生在紙上畫一畫,説一説。孩子們的想象力是不可低估的,他們腦海中的天狗,獅子、仙女也像作者寫的奇石一樣,太奇了!讓你不得不歎服孩子們大膽、無拘無束的想象力了!可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畫中的狗、獅子、仙女……均沒有脱離現實生活,還沒能很好地領悟到石的形奇。

四 、挖掘教材,填補空白。

我抓住第六自然段中的省略號挖掘文本空白進行拓展,跳出課文教課文,因孩子們已深深地被黃山的奇石吸引住了,給其它石頭起的名真可謂豐富多彩:海底撈月、石海泛舟、老鷹抓小雞、凝神靜思、盼……到這裏,我覺得已將孩子們的想象力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使孩子們更驚歎於大自然的偉大、鬼斧神工了!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篇3

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説過:“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黃山奇石》是一篇寫景的文章,課文描繪了黃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麗,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讚美之情。文章構思清晰,意境優美,想象豐富,情趣橫生,給人以美的享受和薰陶。我在教學時引導學生讀文、看圖、想象黃山"四絕"的幾個鏡頭,使學生感受到了黃山奇石所具有的獨特的美,明白了黃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遊客的原因,同時也使產生了進一步瞭解與欣賞奇石的強烈願望,帶着濃厚的興趣步入對新知識的探索。因此,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再創設好一定的活動情境,就會使課堂教學處於和諧、融洽、興趣盎然的氣氛中。

讓學生自主選擇,激發其自主探究的興趣。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發現的學習。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創造性問題情境中,學生個體主動地去發現問題,並從不同地視角,通過不同的思維方式探求問題的解決方法。它最終表現為學生獨立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權利,追求人性化、個性化,儘可能變教師的“指令性”為學生的“選擇性”,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在這節課上,我首先讓學生自主選擇探究內容,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奇石研讀,然後根據學生的愛好,如有的同學喜歡朗讀,有的同學喜歡抓重點句體會句子藴涵的意思,等等。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學習,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彙報自己的學習成果。在這節課中,學生用感情朗讀、畫、抓重點詞、動作表演等形式來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他們的興趣很濃,產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另外,我注意學生的誦讀。我在課上首先讓學生範讀,然後用“誰能比他讀得好”引起學生比一比的興趣,激發讀的動力,我還用配樂讀以及齊讀等的方式,以優美的旋律感染學生,以悦耳的聲音打動學生,以動人的感情激勵學生,使他們躍躍欲試,急於參與,急於體驗,急於模仿,達到了我讓學生“想讀”的目的。

第三,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在教學中,老師應當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進行交流討論以及表達自己的意見,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這節課上我就是這麼做的,學生有了足夠的時間來進行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學習以及把自己獨到的意見、理解在全體學生面前表達出來,讓學生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內容,也能讓每一位學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對學生以後的學習有很大的激勵。雖然這節課我晚了幾分鐘下課,但看到學生在課堂上能有所收穫,我覺得很值得。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更加深深地體會到:要讓學生重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地去想象。不要把學生的思維圈在一個固定的範圍裏。相信學生,講學生不懂的,教學生困惑的,但要尊重、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可別小瞧了這些孩子!我們應該把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思考留給孩子。如果我們給孩子們一根槓桿,説不定他們真的能撬起地球!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篇4

一、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説過:“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

《黃山奇石》是一篇寫景的文章,課文描繪了黃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麗,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讚美之情。文章構思清晰,意境優美,想象豐富,情趣橫生,給人以美的享受和薰陶。我在教學時播放了黃山“四絕”的幾個鏡頭,使學生感受到了黃山奇石所具有的獨特的美,明白了黃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遊客的原因,同時也使產生了進一步瞭解與欣賞奇石的強烈願望,帶着濃厚的興趣步入對新知識的探索。因此,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再創設好一定的活動情境,就會使課堂教學處於和諧、融洽、興趣盎然的氣氛中。

二、讓學生自主選擇,激發其自主探究的興趣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發現的學習。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創造性問題情境中,學生個體主動地去發現問題,並從不同地視角,通過不同的思維方式探求問題的解決方法。它最終表現為學生獨立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權利,追求人性化、個性化,儘可能變教師的“指令性”為學生的“選擇性”,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在這節課上,我首先讓學生自主選擇探究內容,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奇石研讀,然後根據學生的愛好,如有的同學喜歡朗讀,有的同學喜歡抓重點句體會句子藴涵的意思,等等。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學習,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彙報自己的學習成果。在這節課中,學生用感情朗讀、畫、抓重點詞、動作表演等形式來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他們的興趣很濃,產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三、注意學生的誦讀

我在課上首先讓學生範讀,然後用“誰能比他讀得好”引起學生比一比的興趣,激發讀的動力,我還用配樂讀以及齊讀等的方式,以優美的旋律感染學生,以悦耳的聲音打動學生,以動人的感情激勵學生,使他們躍躍欲試,急於參與,急於體驗,急於模仿,達到了我讓學生“想讀”的目的。

四、給學生充足的時間

在教學中,老師應當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進行交流討論以及表達自己的意見,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這節課上我就是這麼做的,學生有了足夠的時間來進行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學習以及把自己獨到的意見、理解在全體學生面前表達出來,讓學生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內容,也能讓每一位學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對學生以後的學習有很大的激勵。雖然這節課我晚了幾分鐘下課,但看到學生在課堂上能有所收穫,我覺得很值得。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更加深深地體會到:要讓學生重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地去想象。不要把學生的思維圈在一個固定的範圍裏。相信學生,講學生不懂的,教學生困惑的,但要尊重、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可別小瞧了這些孩子!我們應該把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思考留給孩子。如果我們給孩子們一根槓桿,説不定他們真的能撬起地球!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篇5

《黃山奇石》這篇課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寫黃山景色秀麗神奇,又有具體形象的描寫“仙桃石”, “猴子觀海”等4種奇石。作者形象生動語言文字極具感染力地把祖國的黃山奇石描寫得活靈活現!對在校的學生來講,很少有人到過黃山,沒見過黃山那種變化多端,形態各異的奇石,大多數學生缺少對黃山的直接經驗,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已 有知識和生活經驗,藉助電化教學手段,聲情並茂,生動形象地強化學生感知,努力學懂這篇課文。

如果説,思維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那麼想象則是“維繫美麗花朵生命的源泉”。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通過看圖和模擬表演來創設想像思維的情境,引導學生掌握想象思維的方法,如品味“猴子觀海”時,我引導學生説説圖中的“猴子”指的是什麼?“海”又指的是什麼?學生很快發現,“猴子”是指山頂上想猴子的一塊巨石;“海”是指山峯間像波浪一樣翻滾的雲霧。顯然人們把這兩種景象融為一體,稱為“猴子觀海”。這本身已充滿了想象的色彩,接着我又讓學生細讀重點句,從中找出“抱着”“蹲”“望”這些描寫動態的詞語,以及“一動不動”這個描寫靜態的詞語,品味想象的意境。我讓學生觀看多媒體,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有的説:“這隻蹲在山頂上的猴子被翻滾的雲海驚呆了。”有的説:“這隻猴子被眼前的雲海嚇壞了。”還有的説:“這隻猴子望着翻滾的雲海在沉思。”這時我抓注時機,讓學生將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進行即興表演,把圖中景物,由語言變為動作。以此激發興趣,強化想象思維。在此基礎上,我通過談話進一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如果這不是一隻石猴,而是一隻真猴,面對翻滾的雲海,它會想到什麼?”這是課堂立刻活躍起來,有的説:“它會想,我要是孫悟空踏着雲彩飛過去見觀世音有多好。”有的説:“我要是會游泳,跳下去遊個痛快。”還有的説:“我要是長出翅膀,飛到對岸去該多好!”就這樣,我引導學生從觀察入手,創設了想象思維的氛圍,使學生的思維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其次,新課改要求教師要有一顆慧心,做寫作資源的開發者。於是,我在指導學生品味奇石的基礎上,增加看圖聯想,給其他怪石起名字,寫“奇石”這一環節,學生在與小組討論交流之後,加上先前的語言積累,通過兒童特有的思維,寫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話語。如:有的學生寫道:“兩隻張牙舞爪的大獅子,你爭我奪的搶着一個漂亮的繡球。”再比如:“一隻雪白的天狗蹲在山頭,呆呆的望着銀盤似的月亮,它心想,我怎麼把他吃掉呢?”“一位漂亮的仙女,端坐在平台上,聚精會神地彈奏一支美妙的樂曲。”這一環節也使學生他們的個性得以舒展,靈感得以釋放,語文課堂真正成為了他們可以盡情想象和創造的樂園。

現在,我更加深深地體會到:要讓學生注重對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地去想象。還應該相信學生的能力,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把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思考留給孩子。這將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篇6

《黃山奇石》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描述了黃山“四絕”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橫生的奇石,不是神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創造。讀着課文我們彷彿被帶到了景色秀麗神奇的黃山,似乎已經不是在閲讀課文,而是站在黃山一個個觀景台上,美美地欣賞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張張奇石圖。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每一幅圖,都是一個神奇的童話。讀了課文不由心生嚮往黃山之情,更加喜愛黃山。

作為國小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對事物充滿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知識,表現慾望較強,喜歡展示自己。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已經能夠自主學習,能夠與他人合作學習。但學生對黃山奇石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語言表達能力、對事物的細緻觀察能力也處於薄弱階段,對課文理解有一定難度。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的學習重在豐富語言,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尤其是低段教學要求,要讓學生喜歡閲讀,能感受到閲讀的樂趣,還要讓學生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由此課前我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通過觀察圖畫與理解語言文字,培養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學習課文、感受黃山石的奇妙,體會作者對黃山奇石的讚歎。喜愛黃山,嚮往去黃山看奇石。

教學重點及難點:指導學生觀察圖片,賞析優美詞句,展開合理的想象,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讚歎。

本課我主要採用的是愉快教學法。首先創設輕鬆的情境,引學生入境,愉快進文,然後引導學生在愉快的品讀中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最後再引導學生想象,使感情得到昇華。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篇7

黃山奇石以“奇”見長,在教學“猴子觀海”時,組織學生看圖學文後,請他們説説對這塊石頭的印象,然後着手進行朗讀指導。在師生平等的對話中,想不到有許多學生道出“可愛”之感。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在我國安徽省南部,那裏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無數中外遊客。今天我們來學習課文——黃山奇石,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要注重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的體驗。於是,我就讓他們懷着這塊石頭的“可愛”之情,指導學生讀出它們的神奇。學生朗讀水到渠成,真真切切。最終是學以致用。新課改要求教師要有一顆慧心,做寫作資源的開發者。學生在先前的朗讀語言積累後,通過兒童特有的思維,現學現賣,寫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話語。

我想這樣,每個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生命之花得以綻放。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篇8

《黃山奇石》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描述了黃山“四絕”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橫生的奇石,不是神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創造。讀着課文我們彷彿被帶到了景色秀麗神奇的黃山,似乎已經不是在閲讀課文,而是站在黃山一個個觀景台上,美美地欣賞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張張奇石圖。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每一幅圖,都是一個神奇的童話。讀了課文不由心生嚮往黃山之情,更加喜愛黃山。

作為國小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對事物充滿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知識,表現慾望較強,喜歡展示自己。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已經能夠自主學習,能夠與他人合作學習。但學生對黃山奇石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語言表達能力、對事物的細緻觀察能力也處於薄弱階段,對課文理解有一定難度。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的學習重在豐富語言,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尤其是低段教學要求,要讓學生喜歡閲讀,能感受到閲讀的樂趣,還要讓學生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由此課前我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通過觀察圖畫與理解語言文字,培養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學習課文、感受黃山石的奇妙,體會作者對黃山奇石的讚歎。喜愛黃山,嚮往去黃山看奇石。

教學重點及難點:指導學生觀察圖片,賞析優美詞句,展開合理的想象,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讚歎。

本課我主要採用的是愉快教學法。首先創設輕鬆的情境,引學生入境,愉快進文,然後引導學生在愉快的品讀中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最後再引導學生想象,使感情得到昇華。總體回顧有以下幾點令自己感到比較欣慰。

一、揭示課題,理解“奇”字

讀課題後,問學生:“課題中的‘奇’是什麼意思?‘奇石’是什麼樣的石頭?”然後引導學生結合課題“黃山奇石”,懂得這裏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為這樣的“奇石”只有黃山才有。此時,“奇”字吸引了學生,使他們產生了學習的興趣,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情緒基礎。

二、初讀課文,找出“奇石”

接着,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饒有興味地找出課文中寫到的黃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並暗暗驚歎,原來,黃山的“奇石”連名字都那麼有趣。那神話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雞”、“天狗”都在黃山聚會了,那童話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觀海”、“獅子搶球”也出現在黃山的山峯了。學生由此對黃山奇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三、講讀課文,欣賞“奇石”

學生真正領略黃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黃山奇石的有趣,還是在學課文之時。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導學生從三個方面來感受。第一,從外形看,它真像一個大桃子,這已經很神奇了。第二,從來源看,這麼大的石桃子人間少有,只能是從天上飛下來的吧,這就更神奇了。第三,從動詞的運用看,一“飛”一“落”把那石寫活了,那麼大一塊石頭宛如小鳥一般輕鬆自如地從天上飛來,落在了山頂的石盤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來體會“仙桃石”的奇妙與有趣,自然會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觀海”的奇妙不僅在於它的外形像一隻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這“猴子”所處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峯上。學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詞義,就會感到奇怪:這隻猴子為什麼要蹲在那麼陡、那麼險的山峯上?學生再讀課文後恍然大悟,原來猴子是為了觀看黃山秀麗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滾的雲海。細究 “翻滾的雲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處位置之奇特了。因為平時我們從下往上看,天空中的雲層通常幾乎是靜止不動的,而猴子正由於它所處的位置高,所以從上往下看到的雲,就像大海的波濤那樣上下翻滾。學生明白了這一番道理,再讀課文,肯定會為“猴子觀海”這一奇石大聲叫“絕”。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於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峯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過朗讀課文,學生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彷彿走到那裏就會有位仙人幫我們指明方向。然後引導學生表演、問答,使一個“仙”字給這塊石頭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覺得有趣極了。

“金雞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個“變”字道出的。天都峯上的幾塊巨石的形狀像只雄雞本來就很奇怪了,而太陽升起時,巨石還能“變”得金光閃閃,像只美麗的金雞,這就更令人驚奇了。讓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太陽升起時天都峯上的景象,他們便能切實感受到“金雞叫天都”的奇妙了。

四、展開想象,描寫“奇石”

為了在教學中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做到讀寫結合,在學習最後一自然段時,我增加了“看圖聯想,寫‘奇石’”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在先前的朗讀語言積累後,學習作者的方法,寫一寫“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學生能結合自己的想象,寫出自己喜歡的石頭的有趣樣子,把課堂推向了高潮。

當然教學也是遺憾的藝術,在本節課中也留給自己一些反思:如果能找到其它的怪石讓學生看圖想象,給奇石起名字,會使本節課的教學再掀一個高潮。

總之,抓住“奇”字教《黃山奇石》,讓學生既能體會到黃山風景的秀麗神奇和黃山怪石的有趣,又能體會到課文語言文字的生動和傳神。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篇9

《黃山奇石》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描述了黃山“四絕”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橫生的奇石,不是神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創造。讀着課文我們彷彿被帶到了景色秀麗神奇的黃山,似乎已經不是在閲讀課文,而是站在黃山一個個觀景台上,美美地欣賞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張張奇石圖。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每一幅圖,都是一個神奇的童話。讀了課文不由心生嚮往黃山之情,更加喜愛黃山。

作為國小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對事物充滿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知識,表現慾望較強,喜歡展示自己。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已經能夠自主學習,能夠與他人合作學習。但學生對黃山奇石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語言表達能力、對事物的細緻觀察能力也處於薄弱階段,對課文理解有一定難度。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的學習重在豐富語言,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尤其是低段教學要求,要讓學生喜歡閲讀,能感受到閲讀的樂趣,還要讓學生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由此課前我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通過觀察圖畫與理解語言文字,培養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學習課文、感受黃山石的奇妙,體會作者對黃山奇石的讚歎。喜愛黃山,嚮往去黃山看奇石。

教學重點及難點:指導學生觀察圖片,賞析優美詞句,展開合理的想象,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讚歎。

本課我主要採用的是愉快教學法。首先創設輕鬆的情境,引學生入境,愉快進文,然後引導學生在愉快的品讀中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最後再引導學生想象,使感情得到昇華。總體回顧有以下幾點令自己感到比較欣慰。

一、揭示課題,理解“奇”字

讀課題後,問學生:“課題中的‘奇’是什麼意思?‘奇石’是什麼樣的石頭?”然後引導學生結合課題“黃山奇石”,懂得這裏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為這樣的“奇石”只有黃山才有。此時,“奇”字吸引了學生,使他們產生了學習的興趣,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情緒基礎。

二、初讀課文,找出“奇石”

接着,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饒有興味地找出課文中寫到的黃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並暗暗驚歎,原來,黃山的“奇石”連名字都那麼有趣。那神話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雞”、“天狗”都在黃山聚會了,那童話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觀海”、“獅子搶球”也出現在黃山的山峯了。學生由此對黃山奇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三、講讀課文,欣賞“奇石”

學生真正領略黃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黃山奇石的有趣,還是在學課文之時。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導學生從三個方面來感受。第一,從外形看,它真像一個大桃子,這已經很神奇了。第二,從來源看,這麼大的石桃子人間少有,只能是從天上飛下來的吧,這就更神奇了。第三,從動詞的運用看,一“飛”一“落”把那石寫活了,那麼大一塊石頭宛如小鳥一般輕鬆自如地從天上飛來,落在了山頂的石盤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來體會“仙桃石”的奇妙與有趣,自然會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觀海”的奇妙不僅在於它的外形像一隻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這“猴子”所處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峯上。學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詞義,就會感到奇怪:這隻猴子為什麼要蹲在那麼陡、那麼險的山峯上?學生再讀課文後恍然大悟,原來猴子是為了觀看黃山秀麗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滾的雲海。細究 “翻滾的雲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處位置之奇特了。因為平時我們從下往上看,天空中的雲層通常幾乎是靜止不動的,而猴子正由於它所處的位置高,所以從上往下看到的雲,就像大海的波濤那樣上下翻滾。學生明白了這一番道理,再讀課文,肯定會為“猴子觀海”這一奇石大聲叫“絕”。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於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峯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過朗讀課文,學生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彷彿走到那裏就會有位仙人幫我們指明方向。然後引導學生表演、問答,使一個“仙”字給這塊石頭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覺得有趣極了。

“金雞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個“變”字道出的。天都峯上的幾塊巨石的形狀像只雄雞本來就很奇怪了,而太陽升起時,巨石還能“變”得金光閃閃,像只美麗的金雞,這就更令人驚奇了。讓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太陽升起時天都峯上的景象,他們便能切實感受到“金雞叫天都”的奇妙了。

四、展開想象,描寫“奇石”

為了在教學中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做到讀寫結合,在學習最後一自然段時,我增加了“看圖聯想,寫‘奇石’”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在先前的朗讀語言積累後,學習作者的方法,寫一寫“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學生能結合自己的想象,寫出自己喜歡的石頭的有趣樣子,把課堂推向了高潮。

當然教學也是遺憾的藝術,在本節課中也留給自己一些反思:如果能找到其它的怪石讓學生看圖想象,給奇石起名字,會使本節課的教學再掀一個高潮。

總之,抓住“奇”字教《黃山奇石》,讓學生既能體會到黃山風景的秀麗神奇和黃山怪石的有趣,又能體會到課文語言文字的生動和傳神。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篇10

一,揭示課題,理解"奇"字

讀課題後,問學生:"課題中的'奇'是什麼意思'奇石'是什麼樣的石頭"然後引導學生結合課題"黃山奇石",懂得這裏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為這樣的"奇石"只有黃山才有。此時,"奇"字吸引了學生,使他們產生了學習的興趣,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情緒基礎。

二,初讀課文,找出"奇石"

接着,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饒有興味地找出課文中寫到的黃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並暗暗驚歎,原來,黃山的"奇石"連名字都那麼有趣。那神話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雞","天狗"都在黃山聚會了,那童話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觀海","獅子搶球"也出現在黃山的山峯了。學生由此對黃山奇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篇11

黃山的奇鬆、怪石、雲海、温泉號稱“天下四絕”。《黃山奇石》一文主要講了黃山四絕中的一絕——怪石。課題“奇”,就已向學生交代清本文所講內容,使我們知道課文要寫的是石之奇、石之怪、石之與眾不同。教材將文本安排在第一組課文中,而這組課文雖以秋天為線索,但又不侷限於秋景。教學時引導學生在感受秋天的美好,領略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的同時,還要通過文本使學生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讚歎之情。

一、 教學設計為導遊帶領遊客欣賞美景這樣一種形式。

從圖入手,先讓學生從直觀感受“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的趣味橫生;再由圖及文,指導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展開想象,這是我教學本課的主旨,以遊覽形式開始,以學生運用文本知識講解結束,有始有終。

二 、都通句子,美讀全文 。

對於剛升入二年級的學生來説,他們已能將課文中的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但要做到有感情誦讀是比較困難的,尤其對於像《黃山奇石》這樣有趣的怪石,作者又將一塊塊本無生命的石頭描繪的活靈活現、呼之欲出的美文寫的又是如此有趣,能讀出感情就困難了。因此,我把美讀課文與展開想象銜接在一起,讓孩子們在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基礎上,圖—文—想—畫—説,結合起來體會文中描繪的各種石頭的形狀,小中見大,從而感受整個黃山的神祕,產生喜愛之情。在此基礎上師—生、生—生互動讀、評;小組讀、競賽讀、展示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將學生讀文的情感引向高潮,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誦讀。至此,第六自然段中提到的“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石頭的樣子在孩子們的腦海中就有了各種各樣的形狀了。

三、 放飛想象,嘗試塗鴉。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學到這時水到渠成,我順勢引導學生在紙上畫一畫,説一説。孩子們的想象力是不可低估的,他們腦海中的天狗,獅子、仙女也像作者寫的奇石一樣,太奇了!讓你不得不歎服孩子們大膽、無拘無束的想象力了!可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畫中的狗、獅子、仙女……均沒有脱離現實生活,還沒能很好地領悟到石的形奇。

四 、挖掘教材,填補空白。

我抓住第六自然段中的省略號挖掘文本空白進行拓展,跳出課文教課文,因孩子們已深深地被黃山的奇石吸引住了,給其它石頭起的名真可謂豐富多彩:海底撈月、石海泛舟、老鷹抓小雞、凝神靜思、盼……到這裏,我覺得已將孩子們的想象力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使孩子們更驚歎於大自然的偉大、鬼斧神工了!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篇12

《山谷中的謎底》是一篇敍事簡潔,説理深刻的文章。教學的重點是朗讀課文,進行詞句的訓練。謎底給人的啟示以及文章的最後一段的理解是教學的難點。教學時我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是題目的導入,理解加拿大魁北克山谷中的謎是什麼,謎底是怎樣揭開的;領會雪松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體會“既要學會抗爭,又要學會退讓”的道理;重點指導生字“惟”的寫法,並進行朗讀訓練。第二課時教學的重點理解感悟兩位旅行者所得到的啟示的話,並讓學生列舉生活中類似的例子,同時聯繫自身的實際談談體會。

在教學第一課時,我採用猜謎導入課題的方法。我説謎面“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一個學生説那是“月亮”。我説:“月亮就是這個謎語的——”“謎底”(學生異口同聲地説),於是我便在黑板上寫了“謎底”兩字,告訴學生謎底就是謎語的答案,即事物的真相。接着,我把課題補充完整,指名朗讀課題《山谷中的謎底》。理解“山谷”一詞時,畫了一幅簡筆畫,使學生頭腦中有一個山谷的直觀形象。然後引導學生從課題質疑,帶着“山谷中的謎是什麼?謎底又是什麼?”這兩個問題初讀課文。我覺得揭示課題這一環節對整堂課的教學非常重要,“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通過猜謎導入課題,給學生創設了愉快的學習氛圍;採用簡筆畫理解課題給學生一種新鮮感;從課題質疑,使學生在無疑處生疑,激發他們主動去探求知識的慾望,提高初讀課文的熱情,吸引他們非讀下去不可。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篇13

本節課要教給學生一種新的學習方法,按三個環節學習即:閲讀環節——解讀環節——拓展環節,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案例1]:

師:昨天佈置大家通過各種渠道查找有關鵝的資料,現在上來交流.

生1:我和表哥一起上網下載了幾張鵝的彩色圖片,早上剛剛打印出來.

師:太好了,你能否介紹一下你是如何在網上查找這些圖片的

生1拿着墨汁未乾的彩圖在教室裏走一圈,讓同學觀看她手中鵝的圖片,引來同學羨慕的眼光.大家爭着看着這幾隻形態各異的鵝.它們有的雪白;有的灰白混合;有的黑白混合,漂亮極了.這個同學生簡要地介紹自己查找的過程及步驟.

生2:我也上網去查到一些有關白鵝的資料,還有一則有關鵝的故事《白鵝救羅馬》.

生3:我從家裏找到了爸爸收藏品:那是一幅畫家畫的"鵝"圖,還配上詩歌呢!(説着拿出來展示給大家看)

生4:我有集郵的習慣,我查閲了集郵冊,其中有一套郵票是有關鵝的.

生5:我查到了有關鵝的成語故事《千里送鵝毛》,我講給大家聽聽.(這位同學認真地講起了成語故事)

學生身上的資源是十分豐富的,就看教師如何去開採挖掘,他們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學生們查找到這麼多的材料,這是我沒料到的.

[案例2]:

當上到拓展環節時,教師提出問題:作者筆下的白鵝他很喜歡,你們喜歡白鵝嗎從全班喊出的聲音中,我聽清了有相當一部分同説不喜歡.這是我沒設想到的,寫得這麼生動的文學作品,居然學生説不喜歡這與我原先設想的"喜歡"不一樣.此時此刻,教學機智讓我臨時改變教學計劃.我把學生分成兩種:一種是持"喜歡"態度的,另一種是持"不喜歡"態度的,然後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辯論賽,頓時課堂氣氛進入高潮.

生1:我不喜歡白鵝,因為它只是一隻家禽,吃飯時卻一副大爺的樣子,非要一口泥一口水一口飯這樣配着吃,惹得狗,雞都來偷飯吃.這樣非要一個人去伺候它吃飯,太傲慢了!

生2:我喜歡白鵝恰恰是它吃飯的樣子.雖然它只是只家禽,但就是有這種能量讓人伺候它吃飯,否則大聲呵斥.也許它吃泥也要選地方,那個地方的泥或許好吃一些,所以非要到那個地方去吃.我還喜歡它無論對誰都是大聲呵斥,不偏不倚,不像狗,見了主人就搖頭擺尾,一幅哈叭狗的樣子.(鬨堂大笑)

生1:我不喜歡它不忠誠,主人餵養它,它卻大聲呵斥,真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一陣大笑)

生2:這是它生性傲慢的表現,它雖固執,卻立場堅定,一視同仁;雖有些迂腐,卻個性張揚,質樸率直.

生1:我不喜歡它臨死了還不跑,站着咬人.其實正象作者説的:這傲慢是狂妄的,家禽中最傲人的無過於鵝,最容易抓住的也無過於鵝.

生2(急切的語氣):所謂"士可殺不可辱",白鵝臨死了還不忘咬人一口,這表示它的堅強不屈,好像我們的革命戰士.(鬨堂大笑)

生1(支支吾吾):……(同組的有點失望)

生2(高興地):我喜歡白鵝還因為它的肉很好吃,聽媽媽説鵝肉還可治風濕病呢!它的羽毛可以做成扇子.

同組的同學着急地補充:聽説它的"鵝內金"還可以做為藥引呢!

兩個同學在爭論的過程中,我很激動,處於學生中的一員.顯然,"喜歡"的一方佔了上方.我及時收住,否則不知爭辯到何時.

師(欣喜地):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喜不喜歡一種事物是個人的自由.所謂"人是可愛才顯得美",你們眼中的白鵝太可愛了,因此,白鵝的一身都是寶.

[反思]: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三中心"方式.現在,單靠教師的傳授,教材的知識已經遠遠不夠學生學習了,一個人怎和全班幾十位同學的智慧相比呢學生思維的火花一旦點燃,將碰撞出智慧與耀眼的光芒.因此,教師要善於撥動學生的心絃,充分運用來自於學生,教材之外的教學資源,進行再創造,再利用,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