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改增改革帶來的影響

營業税改徵增值税(以下簡稱營改增)是指以前繳納營業税的應税項目改成繳納增值税,增值税只對產品或者服務的增值部分納税,減少了重複納税的環節。下文是小編收集的營業税改增值税的最新消息,歡迎閲讀!!

營改增改革帶來的影響
河南:營改增試點改革總體運行平穩 減税22.71億元

10日,從河南省税務系統新聞發佈會獲悉,河南省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改革總體運行平穩、社會反映良好。去年,全省四大行業增值税整體減税22.71億元,實現了“所有行業税負只減不增”的改革目標。

河南省國税局貨物和勞務税處處長王少華介紹,去年5月1日以來,河南省國税局紮實推進營改增改革,全省32.32萬户四大行業試點納税人順利實現營業税向增值税的轉換;全省四大行業增值税整體減税22.71億元,實現了“所有行業税負只減不增”的改革目標;全省國地税部門增設服務場所和窗口,納税人窗口評價滿意率為99.8%;全省地税部門共辦理不動產轉讓和其他個人出租不動產代徵增值税業務22.24萬筆,代徵税額6.02億元,免徵增值税34.64億元;營改增消除了不同行業、不同生產流通環節重複徵税,降低成本經濟運行成本,促進了第三產業大發展。20xx年,河南省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佔全省投資總額的48.54%,同比增長17.1%,調結構促轉型效應初顯。

“受投資週期、資本構成、管理水平、政策適應程度等多種因素影響,個別納税人出現短期內税負不減反增情況。” 王少華説,針對這一情況,國税部門開展“一對一”輔導,對症下藥,一户一策,幫助納税人改進管理、規範核算,充分享受簡易徵收、免税等優惠政策,讓納税人更快適應新税制,力爭實現由增轉減、由多增變少增,獲得更多改革紅利。

上海營改增改革:企業減負明顯 促進產業轉型

減税減負效果明顯

隨着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也步入攻堅期,進一步的穩增長需要新思路,減税成為中國積極的財政政策中的新手段。

因此,在營改增試點初期,全社會都對其寄予厚望:希望通過將增值税制度引入服務領域,消除服務業內部以及服務業與工商業之間重複徵税的弊端,實現企業特別是服務業企業結構性減税的作用。

“試點行業營改增之後,消除了營業税的重複徵税,形成完整的税收抵扣鏈,據測算,5年累計減税總額達1967.3億元。”上海市國税局、市地税局局長過劍飛表示。

這近20xx億元的減税額已相當於上海工業百強企業20xx年的納税總額。“如此大的減税體量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隨着試點範圍的不斷擴大,減税效應也進一步增強。”胡怡建説。

據統計,上海市在20xx年開啟營改增試點當年減税135.6億元;20xx年營改增試點減税額增加到251.1億元,同比增長85.18%;20xx年營改增試點在部分行業擴圍後減税額進一步增加到354億元,增長40.98%;20xx年營改增試點減税額為386.7億元,增長9.84%;20xx年4大行業全面實施營改增後,減税額度大幅增加,達839.9億元,增長117.22%。“目前,覆蓋全市73.7萬户納税人的增值税管理體系基本建成,營改增在打通產業鏈條、促進產業升級、規範行業管理等方面的外溢效應持續顯現。”過劍飛介紹。

創新發展動力增強

企業是營改增的直接受益人,而企業又是微觀經濟的主體,因此,營改增對上海經濟在轉型發展、創新增長方式方面的貢獻首先體現在微觀方面。“據調研,營改增通過對企業減負,打通了產業鏈條,增強了企業活力,推進了企業創新,完善了企業經營管理方式,培育了一批經濟增長的新動能。”胡怡建指出。

以國內知名廉價民營航空公司春秋航空為例,其因營改增進項税額抵扣政策打通了經營鏈條,運營機隊規模從20xx年的不到30架發展到現在的68架,淨利潤擴大兩倍多,實現企業總資產從20xx年底的69.7億元擴大到20xx年底的207億元的跨越式發展。

“營改增後,春秋航空的綜合税負下降約3%。以購買飛機為例,通過營改增,企業融資租賃一架飛機可以少繳納200萬元人民幣的税收。”陳可介紹。同時,隨着由營改增所帶來的融資渠道的增加,使春秋航空在這5年間擁有更充裕的資金參與企業長期固定資產投資。

無獨有偶,上海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作為以研發為主的高新技術企業也從營改增中實現了企業的轉型發展。據悉,其作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一直以來既從事研發,又從事產品銷售,基本運營模式為“做研發事,賺銷售錢”。營改增前,集團計劃將上海華為銷售剝離專注研發,把運營模式轉型成“做研發事,賺研發錢”,但由於在營業税條件下改制將加重税負而無法實現。

被納入營改增試點範圍後,上海華為轉型的障礙隨即消失。20xx年10月,上海華為調整運營方式,把銷售業務全部剝離上交總部,向總部收取研發服務費,相關營業收入繳納增值税,但可在總部抵扣。在沒有增加企業税負前提下,改制使上海華為研發中心快速發展,實現了政府、研發部門、企業多贏。税務部門數據顯示,上海華為技術有限公司20xx年繳納税收13.67億元,成為上海市排名最高的信息技術服務企業。

“華為、騰訊等明星企業20xx年在上海的技術研發中心的納税額都實現大幅增長,已成為上海第三產業實體經濟中強大的增長引擎,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過劍飛認為,“而這類企業的發展又能通過做大做強研發、設計、物流和營銷等行業,推動上海產業水平從低端走向中高端,從傳統走向現代。”

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營改增除了在微觀層面幫助企業減負,同時在宏觀層面對上海第三產業快速發展有所激勵,經濟結構得到持續優化。

來自市税務部門的數據顯示,20xx年至20xx年,第三產業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由58%提高到70.5%,呈逐年上升趨勢。

營改增促進上海產業轉型,特別是服務業發展的“魔力”來自哪裏?過劍飛解釋,首先,營改增消除了營業税制下重複徵税,減輕了服務企業税收負擔,使服務業與工商業能同等納税;其次,通過服務業對下游企業開具增值税專用發票由下游企業抵扣機制,減輕了下游工商企業税負,使服務業和工商業可以聯動發展;第三,營改增的抵扣機制消除了企業服務外包和主輔分離的税收障礙,使生產企業內部可以將服務部門獨立或者外包,從而擴大了市場的服務規模。

產業結構的優化和企業經營質量的提升還反映在税收數量和結構上。20xx年,上海税務部門組織的税收收入完成11847億元,同比增長5.5%,剔除證券交易印花税後,税收收入完成11380.6億元,同比增長15.1%。其中,剔除證券交易印花税後的第三產業税收收入完成8173.6億元,同比增長22.6%,佔全市税收收入71.8%,與第三產業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變化基本保持同步。

在5年營改增試點經驗的基礎上,上海今年要促進營改增改革紅利進一步釋放,加強營改增對促進經濟發展、培育新興產業、涵養新税源的效應分析,全面開展行業税負分析,探索建立實用有效的行業分析模型,及時全面掌握政策執行情況,為行業發展及政策完善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