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制度改革的影響

變化一: 城鄉户口統一 再無城裏人和農村人區別

户籍制度改革的影響

《意見》指出:建立城鄉統一的户口登記制度。取消農業户口與非農業户口性質區分和由此衍生的藍印户口等户口類型,統一登記為居民户口,體現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記管理功能。

《意見》中的最大亮點,莫過於建立城鄉統一的户口登記制度。“這意味着將不再區分農村娃與城市娃,標誌着城裏人和農村人身份上的統一,打破了幾十年來城鄉分割的户籍壁壘,是社會發展的一大進步。”公安部副部長黃明表示,户口登記制度統一後,將不再以農業户口與非農業户口為依據區分農村人與城裏人,改為根據居住地的不同來區分城鎮人口和農村人口,根據從事的職業區分農業人口與非農業人口。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院長段成榮認為,取消户口城鄉分割,實行統一的户口登記,這對於我們消除城鄉歧視、城鄉二元分割起到一個制度上的釜底抽薪的奠定性作用。它從根上會影響人們對生活的長遠安排和預期,從而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包括消費行為。此外,段成榮指出,今後把這種城鄉之間,城市和農村之間的內部能夠整個盤活起來,實際上空間、社會中都需要有這樣一種流動來帶動整個社會的活力,通過這種活力的增加,給大家創造更多的機會,給大家提升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變化二:實行居住證制度 分層級享受不同公共服務

《意見》指出:以居住證為載體,建立健全與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掛鈎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

對於居住證制度設計的目的,公安部副部長黃明説,建立居住證制度,是一個過渡性的制度安排,主要是為了建立健全與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掛鈎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解決那些已經在城鎮就業居住但未落户的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實際困難。

“這是個‘分層級享受不同公共服務’的設計,為農村轉移勞動力在城市的生活提供上升的空間。農村轉移勞動力在不同的年齡段有對公共服務不同的需求,隨着他們持有居住證時間的加長,居住證能享受的公共服務也在增加。”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葉裕民説。

居住證與公共服務相掛鈎,而居住證相對於户口則更容易取得,只需要在設區的市級以上城市居住半年以上即可申請。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太元表示,居住證是外地居民、農村居民合法平穩轉變為本地人、城鎮人的制度階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未全面實現前,推行居住證制度,至少是能對部分資源和服務給予法律保障。

變化三:建立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 保障福利落到實處

《意見》指出:將建設和完善覆蓋全國人口、以公民身份號碼為唯一標識、以人口基礎信息為基準的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

段成榮指出,這一整套制度建立起來,至少有兩個突出的好處:

一是作為政府,掌握管理對象和服務對象的信息,可以使他在時間、空間、對象、數量、結構、質量都能夠更有效、更有針對性地實施管理和服務。

二是從個人的角度來講,其實這一整套的制度,去登記也好,在信息庫裏面把信息錄入進去,這是非常好的。他強調:“人口信息管理這一整套,就把我們説的怎麼樣保障大家進城享受到的那些東西能夠落到實處,否則就是一個空的。”

變化四:2020年,一億左右農業人口實現“市民夢”

《意見》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有效支撐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依法保障公民權利,以人為本、科學高效、規範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户。

1億左右人口落户城鎮是此次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目的在於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讓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真正實現“市民夢”,融入城市社會,提升人民羣眾生活水平和質量。”公安部副部長黃明説。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認為,這項改革的根本好處是勞動力可以較少受户籍限制,更加自由流動。如流動人口可以實現較為充分的就業,其結果將是推動他們更加大量地創造社會財富。預計新政落實後,對經濟平穩增長極為有利,至少能再幫助我國經濟的增長延續20年以上。

針對農民落户城鎮後福利變化的問題,《意見》專門指出,現階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作為農民進城落户的條件。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胡定寰指出,此次户籍制度改革是建立一個平台,讓農村居民自己有一個很好的選擇。也不是説户籍開放一定是農民覺得城市好,現在反過來了,好多城市裏的人還覺得農村好。

變化五:積分落户制 特大城市户口不一定更好拿

《意見》指出:改進城區人口500萬以上的城市現行落户政策,建立完善積分落户制度。根據綜合承載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具有合法穩定就業和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連續居住年限等為主要指標,合理設置積分分值。

北上廣等特大城市一直是“一户難求”,如何才能落户是公眾關注焦點。此次《意見》明確提出特大城市建立完善積分落户制度,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陸傑華表示,雖然北京已經明確要推行積分落户制度,但並不代表落户北京將會變得容易。意見中在談到積分落户制度時,還有綜合承載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這一限定,而目前包括北京在內的特大城市可承載空間已經非常有限了,嚴格控制人口規模將會是積分落户政策的重要導向。

王太元也同樣認為,建立落户積分制的城市,落户的條件、過程透明瞭,公眾辦理的難度降低了,但實際落户可能性也許反而降低了。因為真正完全透明的制度建立之後,管理者難於暗箱操作,託人講情甚至行賄等辦法就不好用了。

雖然落户北上廣不一定更容易,但是段成榮指出:“通過放開,給大家提供一種機會和條件,具備什麼樣的資格和符合什麼樣的條件就可以進城落户,這樣就使得我們在進城發展機會上增加了更多的通道、更多的機會。從整個社會角度來講,把中國社會流動人口不暢通的管道拓寬,從單行道把它拓成雙向兩車道、雙向四車道,甚至有沒有可能雙向八車道,慢慢地擴大。”

變化六:公共服務均等化 城裏生活更有尊嚴

《意見》指出:堅持統籌配套、提供基本保障。統籌推進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擴大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保障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

“此次户籍改革不僅是户籍制度本身的改革,還是有關教育、醫藥、養老等多方面配套的改革。”黃明認為這是此次改革的一個鮮明特點。

段成榮説:這次文件裏特別強調了農業、農民轉型以後,進城後的基本公共服務,包括就業、子女教育、社會保障、養老、住房保障等等,這使得農民和農業轉型在進城之後,在城裏有基本的生存和發展的條件,甚至按照大家説的能夠有尊嚴、逐漸比較體面地在城市裏面生存下去,能夠發展起來,這可以提供一個很好的基礎。

對於公眾極為關注的教育問題,《意見》明確要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隨遷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權利。

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表示,教育部門將做四方面工作:一是指導各地把常住人口,包括隨遷子女納入到區域教育的發展規劃之中;二是要求各地要按照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校的人數來撥付教育經費;三是要求各省市因地制宜,合理確定隨遷子女入學政策,保障他們能夠平等地接受教育;四是要不斷完善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

改革難點:農民工市民化門檻高 公共服務所需資金短缺

此次改革之所以振奮人心,是因為觸及了許多難啃的“硬骨頭”。黃明指出,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項系統複雜的工程、一項基本的制度,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面臨的難題也很多,主要是我國人口眾多,城鄉、區域、大小城市之間的發展差距比較大,難以平衡;許多的福利待遇與户籍制度長期掛鈎,難以剝離;各類羣體的利益訴求多元多樣,難以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