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教學反思

今天,我學習了《新課程教學反思的問題與對策》深有感觸,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新課程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途徑。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過一個教師成長的簡要公式:經驗 +反思=成長,這個公式揭示了反思對於教師成長的重要意義。我國著名教育 家葉瀾教授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大學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教師從每天都在進行的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中發現自身的教學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提升自身的專業化水平。反思,是汲取經驗教訓的最有效手段。是使教師成為專家型教師的一種方式和途徑。而在繁忙的工作中堅持反思,本身就是專家型教師的一個普遍特徵。新課程強調教學反思:一方面,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另一方面,教學反思可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隨着課改的不斷推進,教學反思越來越被廣大學校、教師所關注和重視。我們一線教師都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教學反思,以期改善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然而,並不是每一位教師對 教學反思都能準確把握,我就是這樣,我在當前的大學實踐中,教學反思存在着一些問題。1、 不願反思 把寫教學反思看作是一種額外的負擔,是浪費時間,往往為了應付學校領導檢查才勉強胡亂應付完成。2、 無效反思

無效反思即無成效的反思。反思不深刻。反思效果低效,甚致無效。大量的反思只停留在對一些大學、教學現象的描述上,而對現象背後的教育理念、對學生發展水平的影響、課程目標的落實情況、教材的運用、學生綜合能力的變化、今後教學的影響等方面的思考卻不是很多。也有些 只注重課堂教學效果的思考,而從根本上忽視了對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作深層次反思。3、 重教學方法,輕教育觀念。主要表現為反思的範圍很狹窄,反思的層次也很低。4、全面而不深刻、零散而不繫統

就是內容方面較為全面,從成功之處、不足之處、今後改進等角度進行論述,所有的教學反思都轉來轉去離不開同一話題,套話空話連篇,顯然過於機械化、模式化,而且這種遍地開大學、面面俱到的反思往往因時間、精力的有限,而缺乏具體性、針對性、鮮活性和深刻性。今後努力方向:

1:端正思想,明確反思目的。教學反思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把自己作為研究對象,研究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實踐,反省自己的教育實踐、教育觀念、教育行為和教育效果,以便對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進行及時調整,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反思的目的是為了總結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提高教學質量。反思中談到的優點與不足,都是積累的資料、研究的素材,不應該作為考核與評價的依據。教師要客觀地、實事求是地反思課堂,並且要用學而不厭、從善如流的態度聽取同行的意見,收集教學信息,將同行的意見和自己的感悟一併寫入教學反思中。2:提高認識,勤於反思。首先,要提高認識。一方面,教師自身的發展離不開教學反思。教師反思能力的養成是確保教師不斷再學習的基本條件。教師在個人反思或集體反思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個人或他人的優缺點,從而拓寬專業視野,激發不斷追求、不斷超越的動機。另一方面,新課程本身的發展需要教學反思。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一項任務艱鉅而複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個需要在實踐中逐步實驗、不斷完善的體系。教師是改革活動的具體實施者,新課程要求教師積極參與到課程的開發、實施、評價等過程中來,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反思,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其次,要勤於反思,堅持反思。目前,農村教師的課業負擔普通偏重,這是不爭的事實。一名教師(特別是骨幹教師)同時任教幾個學科的情況還比較普遍,但這不是迴避教學反思的藉口,只要想在業務上有所進取,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就能找到時間進行反思。教師不僅要有反思的意識,還要經常性地認真總結經驗,把自己在課堂實踐中的一些想法、做法、體會、感受等用反思日記或問題單等形式及時記錄下來,逐漸積累資料便於今後對比、分析、總結。3:加強學習,掌握反思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提高反思能力。教師的反思能力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是自我監控能力,就是對專業的自我檢查、判斷、評價、設計的能力。二是教學監控能力,就是對教學活動的內容、對象和過程進行計劃、安排、評價、反饋、調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