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首份對阿拉伯國家政策文件

《中國對阿拉伯國家政策文件》13日發表。這是我國政府制定的首份對阿拉伯國家政策文件。中國中東問題專家認為,文件體現了中國對阿拉伯世界的重視,是新時期發展中阿關係的行動指南,對推動建立“全面合作、共同發展”的中阿戰略合作關係具有重要意義,為中阿關係未來穩定發展指明瞭方向。

解讀中國首份對阿拉伯國家政策文件

今年是中國開啟與阿拉伯國家外交關係60週年。自1956年5月中國同埃及建交起,至1990年,中國同全部22個阿拉伯國家建交。一甲子漫長歲月見證了中阿關係逐步走向深入,各領域合作在廣度和深度上實現歷史性跨越,成為南南合作的又一個典範。

前任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透露,事實上這一文件已經醖釀了一段時間,中阿關係十分獨特,儘管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雲變幻,雙方關係發展一直很平穩,“這其中有很多值得總結的地方”。

他認為,選擇在中阿開啟外交關係60週年之際發表這一文件,“顯示出中國對阿拉伯世界的重視,也迴應了阿拉伯國家對中國的期待”。

近年來,中東地區形勢動盪加劇,各種矛盾複雜交織。吳思科説,在處理敍利亞問題、伊朗核問題等中東事務時,中國始終堅持以《聯合國憲**》為外交準繩,積極勸和促談,主張通過政治途徑,而非制裁和武力干預解決問題。

“如今中國的主張是越來越為地區各方面政治力量理解和接受,甚至一些起初不理解中國主張的人也開始意識到中國的觀點經得起時間考驗,希望中國發揮更大的作用。”他説。

北京外國語大學阿拉伯學院院長薛慶國説,雖然阿拉伯國家之間存在衝突和矛盾,但中國與各個阿拉伯國家以及一些國家的內部各派都保持着良好的關係。“阿拉伯各國都視中國為兄弟、夥伴,這有助於中國發揮與世界其他大國不同的促進和談與合作的獨特作用。”

除了傳統的政治領域合作,這篇7600餘字的政策文件也花了相當大的篇幅規劃中阿經貿合作“路線圖”。

阿拉伯國家被稱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天然合作伙伴。在2019年於北京舉行的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上,中國曾提出中阿一同建“一帶一路”,構建以能源合作為主軸,以基礎設施建設、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為兩翼,以核能、航天衞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領域為突破口的“1+2+3”合作格局,得到阿拉伯國家的積極響應。這份政策文件進一步明確了具體合作領域。

北京大學阿語系教授吳冰冰表示,由於阿拉伯國家的綜合性與多元性,“一帶一路”倡議在各國的對接方式是靈活和多方位的。比如在資金充裕的阿聯酋、科威特等海灣國家,除傳統能源合作外,可幫助其提升投資能力,實現經濟多元化;在資金緊張、勞動力充足、基礎設施相對不發達的埃及,可着重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在動盪的敍利亞、也門,可針對民眾重建的願望,提供援助並對重建提供倡議和初步承諾等。

“如此一來,‘一帶一路’倡議在阿拉伯國家的實施將是集產能、基礎設施、融資等為一體的全方位發展與合作。”吳冰冰説。

對外經貿大學外語學院副院長丁隆認為,中國願通過帶動阿拉伯國家發展來解決它們面臨的諸多問題,最終實現穩定和繁榮,充分體現了中國的責任感,發出了“中國聲音”,提供了“中國方案”。

專家表示,文件還提及加強在反恐和去極端化領域的合作,支持阿拉伯國家反恐能力建設,並強調反對將恐怖主義同特定的民族、宗教掛鈎,體現了對伊斯蘭文明的尊重,料將贏得阿拉伯國家的積極響應。此外,中方表示願加強人文領域合作,特別是促進青年交流、宗教界人士往來等。

“疾風知勁草。”吳思科説,經過60年的不平凡發展歷程,阿拉伯世界認識到中國與他們的交往是真誠友好的,與中國合作的願望越來越強,未來中阿關係必將循着政策文件這一明確清晰的綱領不斷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