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經濟發展前景展望

**縣經濟發展前景展望

**縣經濟發展前景展望

改革開放以來,**各族人民在歷屆縣委、政府的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貫徹執行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搶抓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扶貧開發的歷史機遇,真抓實幹,努力拼搏,實現了全縣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實力明顯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為在新世紀實現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一、經濟發展回顧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縣經濟發展大體歷經以下幾個階段。“六五”(1981—1985年)初期,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施行,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不斷增加農業投入,糧食生產喜獲豐收。年均糧食產量達71328噸。工業經濟除幾家國有企業外,尚無成型的鄉、村企業,全縣年均工業總產值不到千萬元。“七五”時期(1986—1990年),由於各種自然災害較為頻繁,糧食生產下滑,年均糧食產量為64608噸,比“六五”時期下降9.4%。進入九十年代以來,縣委、政府不斷增加農業投入,開發冬季農業,實施“温飽”工程,推廣“兩雜”良種,普及農業適用新技術,糧食增產,農民增收。

國家和省在我縣的重點工程—**電站和**電廠建成投產,一批骨幹企業在**落户,房地產開發業崛起,城鎮建設步伐明顯加快。交通運輸、郵電通迅、商業貿易等第三產業發展迅猛。2003年,全縣實現工業總產值165390萬元(其中省屬及以上工業產值129032萬元,縣屬工業產值36358萬元),比1990年增長13倍,年均增長22.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1240萬元,比1990年增長7.8倍,年均增長18.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9300萬元,比1990年增長3.6倍,年均增長12.5%。農村經濟持續發展,2003年全縣糧食總產量達111085噸,比1990年增長34.8%,年均增長2.3%,農業總產值達40308萬元,比1990年增長65.5%,年均增長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418元,是1990年的4.2倍,生產總值118529萬元,比1990年增長4.32倍,年均增長13.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789萬元,年均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68614萬元,年均增長26.7%,第三產業增加值24126萬元,年均增長10.8%,產業結構比由1990年的59.84:16.32:23.84變為21.75:57.89:20.35,第一產業逐步弱化,第二產業迅猛發展,第三產業平穩增長。

二、“十五”經濟發展趨勢

“十五”以來,根據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構想:搶抓一個機遇(西部大開發),夯實兩個基礎(農業、基礎設施),實施三大戰略(科教興縣、開放帶動、可持續發展),開發四大資源(能源、礦產、生物、旅遊),實施五大突破(結構調整、經濟總量、生態重建、扶貧開發、城鎮建設)。按照年度經濟工作確定的目標和任務,搶抓機遇,開拓進取,實現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的良好開局。**電廠4×30萬千瓦機組全部建成發電,**、**、**等規模企業相繼建成投產,農業結構調整效益顯現。“十五”開局前三年,全縣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6%,人均gdp由1918元遞增到2869元,但近期尚無大型企業在我縣落户形成新的經濟增長因素。“十五”後兩年,經濟增長速度將有所放緩。預計2004年全縣生產總值為133000萬元,比2003年增長10.5%左右,其中第一產業27500萬元,增長6%,第二產業80000萬元,增長14.2%,第三產業25500萬元,增長6%,2005年生產總值預計146500萬元,比2004年增長10%左右,其中第一產業29700萬元,增長8%,第二產業89200萬元,增長11.5%,第三產業27600萬元,增長8.5%。據此測算,“十五”期間,全縣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7%,比預期目標高0.7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年均增長2.3%,第二產業年均增長19 .4%,第三產業年均增長8%。

三、“十一五”經濟發展預測

制定“十一五”經濟發展規劃,首先要研討經濟現象發展規律,確定經濟增長因素,客觀、實際地提出經濟發展目標,“八五”、“九五”、“十五”三個五年計劃經濟發展變化情況如下:

時期

生產總值

“八五”

(1991—1995年)

“九五”(1996—2000年)

“十五”(2001—2005年)

1990年

(萬元)

1995年

(萬元)

年均增長(%)

2000年

(萬元)

年均增長(%)

2005年

(萬元)

年均增長(%)

gdp

12209

40674

14.6

76005

13.5

146500

11.7

第一產業

7306

21809

6.3

26555

3.4

29700

2.3

第二產業

1993

12616

36.2

31075

19.4

89200

19.4

第三產業

2910

6249

8.7

18375

16.5

27600

8.1

從上表可以看出,“八五”期間,我縣鄉鎮工業發展迅猛,由於期初(九o年)經濟總量小,全縣生產總值大幅增長,增速達14.6%。“九五”期末、“十五”期初,雖有**電廠按期建成投產,全縣工業產值成倍增長,但由於經濟總量逐年攀升,增速逐期遞減。“九五”比“八五”遞減1.1個百分點,“十五”比“九五”遞減1.8個百分點。到2005年,第二產業增加值將佔gdp總量的60%,“十一五”全縣經濟發展主體仍然依賴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若**二廠能在“十一五”期間爭辦建成投產,全縣經濟可保持“十五”增長態勢。否則,雖有一產、三產和縣屬工業的穩步發展,經濟總量增速會逐年下滑。下表為按高、中、低增速測算的“十一五”經濟發展目標(表中絕對數按2003年價格計算)。

增速(%)

2010年gdp(萬元)

淨增(萬元)

生產總值

11

10

8

246860

235940

215250

100360

89390

68740

第一產業

8

7

6

43640

41650

39750

13940

11950

10040

第二產業

12.5

11.3

8.6

160760

152790

134950

71560

63590

45750

第三產業

9

8.5

8

42460

41500

40550

14860

13850

12950

四、經濟發展遠景目標

2000年,全縣生產總值76005萬元,人均1918元(摺合231美元)。而全國人均達6930元(摺合835美元)。全省人均2660元(摺合320美元),我縣2000年人均gdp佔有量僅為全國的27.6%,為全省的72.2%,到2020年,全國生產總值實現翻兩番的目標,人均gdp可達3000美元。我縣人均gdp要達到3000美元,生產總值將翻4番,達到年均增長15%的超常規發展(下表)。

增速(%)

全縣gdp(萬元)

翻番(番)

人均(元)

摺合美元

9

425963

2.5

8747

1054

10

511324

2.8

10500

1265

11

612776

3

12582

1516

12.5

801480

3.4

16458

1983

15

1243938

4

25542

3077

按10%的人口自增率計算2020年總人口(48.7萬人)

按全市人均2000美元的標準,我縣必須達到年均12.5%的高增長速度,生產總值翻3.4番。根據我縣實際,生產總值按年均11%左右的速度增長,到2020年可實現翻三番的目標,人均gdp達1500美元。

全縣經濟總量小,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375人,位居全省各縣之首,在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同時,要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嚴格控制人口增長,使國民經濟總量和人均佔有量同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