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問題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在農村。沒有九億農民的小康就沒有中國的小康。中國最大的問題在農村。農民富則天下富,農民穩則天下穩。農業強,則天下強。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出現了以"農村經濟發展緩慢,農民增收困難,農民負擔沉重"為核心的"三農問題"。"三農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瓶頸,對中國社會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客觀現實已經要求我們必須拿出切實有效的、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措施來解決"三農問題"。

三農問題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一、農業、農民、農村問題對經濟的影響

"三農問題"的經濟影響。中國有九億農民,農村地區的發展影響着社會經濟的各個方面。2002年9月24日,《2002年下半年主要商品供求情況分析報告》對600種主要商品的分析調查結果顯示,有528種商品將供過於求,佔總數的88%,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僅佔12%,沒有供不應求的商品。調查顯示,農業生產資料全部供過於求,農副土特產品有73.5%供過於求,工業產品有90.3%供過於求。因此,中國經濟需要擴大市場,擴大消費需求。實際上,自從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社會已經進入買方社會,社會需求嚴重不足。國家不得不採取各種政府措施來刺激需求,拉動經濟增長。而對於大中城市來説,這些供大於求的大部分商品已經飽和。而正是從90年代中期開始,農村經濟發展出現停滯狀態,農民出現增收困難,使得農村消費處於很低的水平,農村人口的人均消費是城市人口的三分之一。中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近70%,而消費額僅為全國消費總額的39%。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説農村市場的需求不足,直接導致了城市工業經濟發展的不景氣。中國有9億農民,2.1億多家庭,任何商品的家庭普及率只要提高一個百分點,就會增加200多萬台件的商品需求量。1998年,僅僅9%的農村居民有冰箱,23%有洗衣機,33%有彩電,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假如使農村家用電器的普及率與目前的城市相同,中國的家電產業還有至少10多年的高增長。而現實的情況是,不僅象汽車、電話、大屏幕彩電、電腦、熱水器等耐用品與大部分農民無緣,就是許多城市居民習以為常的日常消費品如牛奶、麪包、許多副食品等,也是農民可望而不可及的。這些產品在城市中,已經很難再開拓大的市場,所以要維持這些產業的發展,擴大農村消費市場是必然的選擇。據統計,農村居民每增加1元的消費需求,將帶動整個國民經濟新增2元的消費投資。但是,消費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