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育重要性的講話(通用3篇)

關於教育重要性的講話 篇1

各位家長,各位老師,你們好!

關於教育重要性的講話(通用3篇)

我是七年級(2)班小米的媽媽。

這次兒子期會考試得了個第一名,領導交給我一個上台發言的光榮任務,我很惶恐,一是因為自己從來沒有面對這麼多家長講過話,但是為了給兒子作出一個勇敢的榜樣,我克服了不喜歡上台面的懶惰思想,站到了這裏。二是兒子在七年級年級考個第一實在不是很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因為七年級年級的第一名是輪流坐莊的,隨時會冒出黑馬來,只要是認真學習的孩子都有可能考第一。所以,我不是來給各位傳授經驗的,我希望能拋磚引玉,和各位家長一起思考,一起學習,通過這次發言的機會更好地提升自己教育孩子的能力

陸可嘉進了中學以後,一直能保持良好的狀態,從升學考的年級第24名,經過6次主要考試,從第18名,第9名,第2名,一直到現在的第一名。他也許不是年級裏最聰明的孩子,但他的努力得到了所有老師和我們家長的認可。一(2)班班主任提出的班級口號是:“讓自己優秀起來,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陸可嘉算是把這條政策貫徹得不錯的一個同學。我和老公最欣慰的不是他的分數,而是他這種穩中有升的良好狀態,當然,要讓他保持這樣的發展態勢直到上哈佛大學,是我要面臨的更大挑戰。

有些家長可能要説了,你是老師,你們老師比較會教育,所以你的孩子自然優秀。可是我的兒子是我的頭生子,當初我也是啥都不懂的。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也就是説孩子是我們這輩子唯一的一個孩子,既然養下他,我想就要為他負責任,否則後患無窮啊,這個大家懂的!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我一直在學習。負責任的説:我是麻將牌都認不全的人,我也幾乎不迷韓劇,現在是信息爆炸時代,我們一天獲得的信息量相當於古人三年的信息量。你不學習,就不知道什麼是“皮鞋很忙”,在當今的中國,你想吃安全點都不得不斷學習了,更何況面對日新月異的孩子呢。我們的孩子每天從睜開眼睛到上牀睡覺,一天超過10個小時都在學習,他每天都在不斷的變化,他的知識很快就超過不學習的父母,所以有時候你訓他發現根本説不過他,大道理他比你懂,遇到不平等對待,你還會奮起反抗讓你惱羞成怒束手無策。所以,要少打麻將多學習。

也有家長對我説:“你家孩子乖,你不需要費心的,我們家的是費心死了。”我跟他説:“此言差矣,我家兒子從小也不是省油的燈,況且半大小子忙死老子,怎麼能不費心呢?你只是不瞭解我們罷了,我操的心一點都不比你少,甚至比你還多!”其實面對青春期的孩子,那有不操心的,我也有為兒子生氣着急的時候。俗話説:有什麼樣的孩子就有什麼樣的父母。每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操透了心動透了腦筋的家長,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兒童的。孩子是一張白紙,如果他不笨,那麼學不好就是我們教育方法有問題。

誠然,我在學校這三年的身份有點特殊,我既是任課老師,又是潛伏在辦公室的家長。所以我每天都能從多角度觀察到形形色色的學生,老師和家長,我既能看到讓老師和家長讚不絕口蒸蒸日上的學生,又能看到無心向學素質低下到偷竊的學生,我看的更多的是孩子們讓人糾結的起起落落。在老師和母親的雙重身份下,我別在座家長想的要深一點,同時也常常反思:在這個複雜的社會形勢下,怎樣才能把孩子平安健康地養成有用的人才?

接下來我結合陸可嘉的實際情況,給大家談幾個有用的招術。

首先:不要拿自己孩子和別人孩子比。各位家長今天回去不要跟自己的孩子説:你怎麼沒考好?跟陸可嘉比差了多少多少名!以後凡是長我家陸可嘉志氣,滅自家孩子威風的話都不要説。你應該説:陸可嘉考的很好,你也可以的,他也沒長三頭六臂不是嗎?我們要學最好的別人,做最好的自己!爸爸媽媽相信你!通過努力你一定會進步的!如果孩子每次考試你都能這麼安慰他激勵他,他不上進才怪呢!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而不是批評。沒考好他已經很難過了,父母不應該再雪上加霜。

以後,凡是傷害孩子自尊的話,希望家長能動動腦筋換個花樣説,要説的既能觸動他內心又能不讓他反感,這樣,你和你的孩子就能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其實,有時候父母只要能剋制一下自己,不圖一時口快去罵孩子,就能收到孩子意想不到的回報。人之初性本善,孩子都是善良的,父母對他的愛心和誠意能轉化為他們學習的動力。少罵多誇,必定變乖。只誇不罵,清華北大。

我知道,每個家庭要和諧要欣欣向榮都不容易,尤其是父親,夾在青春期的孩子和更年期的妻子中間,還要努力工作養家餬口,是很辛苦的,但是辛苦來辛苦去不都是為了孩子嗎?做爸爸的要多和孩子聊聊人生和理想,因為相對於媽媽,爸爸能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安全感,所以爸爸要不吝跟孩子多相處,爸爸的一句話有時候頂媽媽一百句。做媽媽的也不容易,既要照顧老人孩子,還要做家務,還要上班,上有老下有小,所有煩難都壓在我們中年人的肩膀上。但是更不容易的是我們的孩子,先不説學習任務有多麼重,就每天5點半起牀就很辛苦了,5點半,放在冬天就是天還沒亮,風裏來雨裏去,成績好倒也罷了,成績不好還要受到家長和老師兩座大山的壓迫,所以説成績差的同學是最最不容易的,希望不要一開家長會回去就責備,一和老師接觸就説孩子不是。你要換位思考,換你超過8小時屁股不離板凳,吃着食堂難吃的飯菜,忍受着急劇的生理變化,做那麼多的作業,還要受你罵,他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能受得了嗎?孩子被罵當然不開心,他不開心就要逆反,跟你唱反調,你説往東偏往西的。

所以家有國中生,家長要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用平等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孩子,尊重自己的孩子。多多感受他的不容易,給他安慰和鼓勵,激發他的鬥志。

其次,家長不要只盯分數。

我發現現在很多孩子不愛學習,甚至厭學,其實學習本質上不是一件折磨人的事,而是變未知為已知的喜悦,是實現自己夢想的方法,是苦中有樂的事情,所以,父母要讓孩子喜歡學習,就不要只盯着他的分數和排名,而是引導他怎麼喜歡上學習和怎麼努力,你要給他目標和動力,這需要家長自己有一個目標,你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和他聊過以後想從事的職業嗎?有沒有讓他想過拿到了工資怎麼用,想買些什麼?這些對未來的憧憬不但是孩子學習的動力,也是我們做父母的辛勤工作的動力。當我們不把成績和排名視為學習的唯一價值時,一個美好的理想就是他的學習推動力,這是很管用的“目標式”培養法。我們的孩子十三四歲,正是可塑性強的時候,也是建立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時候,也是能理解父母疾苦體會父母辛勞的時候,國中三年,他們還在我們身邊,這關鍵的三年,你不好好抓緊將來也許會後悔終身。再過兩年多一點,他們就要去外地上學了,和父母相聚的時間將會非常少,將一個未滿18歲的孩子放在外面讀書,你放心嗎?所以現在起就要和他養成交流溝通習慣,不要錯失這樣的好時機。能常和父母交流的孩子不會學壞。

我們家一直不太注重孩子的分數,國小時我沒有去問過分數。三年級起,對他的語數外三門功課我就不輔導了,到了國中我就更不去過問了,學習是他自己和老師的事情,我不會去瞎教,干擾老師的教學計劃。但是對於孩子人格的培養我一直很注重。當他兩年後離開我獨立生活,培養他適應突然進入的陌生環境,處理好全新的師生關係,建立好自己的朋友網絡,判斷和處理好紛繁複雜的事故才是更重要的。

前不久,最讓我開心的事情不是他又考了個好成績,而是學會照顧人了。有一個比他小一點的夥伴到我家來玩後,我兒子很負責任地送他回家,這事被我知道後,趕緊表揚他:“你學會照顧人了,這比你考第一名還讓媽媽開心啊”但凡他有一點進步,我就趕緊表揚,讓他知道那些行為是好的,也是自己今後一直要保持的。考試成績出來我也經常告誡他:“要低調,要沉穩,不能驕傲,説話要注意,不能貶低同學傷了同學自尊,情商比智商還重要,要處理好和同學的關係,幫助班級其他同學一起進步,這樣你才能水漲船高,因為幫助別人能讓自己進步更快。”生活中,我也是這樣做的,身教重於言教。

講兒子,給我三天三夜也講不完,可是領導只給我半個小時的時間,那麼我就到此為止了,我給大家推薦幾本書,這幾本教育孩子的書能給我們帶來啟發。一本是《哈佛老媽的教育筆記》。還有一本是李開復的《世界因你而不同》還有一本是澳大利亞的力克。胡哲寫的《生命不設限》。

最後衷心祝願在座各位的子女成為棟樑和英才,大家一起努力!謝謝大家!

關於教育重要性的講話 篇2

哈佛大學培養學生的首要目的是(培養好人),品德第一。“德育”不是政治信仰教育,而是對社會的責任感,對弱勢羣體的同情,對他人的隱私和權利的尊重,對不同生活方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包容,“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堅決扞衞你有不同觀點的權利”,遵守法律,懷有良心、堅守良知,等等。沒有這個修養,社會就不健康,就做不到邪不壓正。奶粉事件就是良心出了問題。“德育”還包括“科學品德”:要有“拿一打皇冠也換不走好奇心”的求知精神,“吾愛吾師更愛真理”的求真追求、“堅持真理不惜成為全民公敵”的英勇人格。教育的目的,在於讓我們創造出自我。一下有關教育家名人故事

一:俞敏洪,一個農村出生的孩子。大學聯考考了三年才上了大學。卻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成就了。面對年輕人的困惑,他有話説。

不要看輕自己,不要看輕他人

我從同學們的眼光中,看到你們對未來的期待,看出對自己未來的希望,看出自己對未來的事業、成就和幸福的追求。希望同學們有這樣一個信心,這個信心就像我講座的標題所説的那樣,永遠不要用你的現狀來判斷你的未來。

人一輩子有時會犯兩個錯誤:第一個錯誤就是你會斷定自己沒什麼出息,你會説我家庭出身不好,父母都是農民,或者説我上的大學不好,不如北京大學、哈佛大學,或者説我長得太難看了,以至於根本就沒人看得上我等等,由此來斷定自己這輩子基本上沒有什麼出息。我在北大的時候,基本上就這麼斷定自己的,斷定到最後,差點兒把自己給弄死。因為自己斷定自己沒出息,變得非常得鬱悶,最後得了一場肺結核。

第二個錯誤是什麼呢?同學們,我們常常會判斷別人失誤,比如説你看到周圍某個人,好像顯得挺木訥的,這個人成績也不怎麼樣,也沒人喜歡,你就斷定説,這個傢伙這輩子沒什麼出息。

所以,這輩子最容易犯的兩個錯誤是:一是覺得自己這輩子可能不會有大的作為;另一個是料定別人不會有作為。

面向未來,通常會有兩種人:一種人是自己想要有所作為,並且堅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未來會有所作為;還有一種是從心底裏不相信自己會有所作為的人。同學們想一想,未來成功的會是哪一種人?一定是前面的一種人。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因為人是這樣的動物,就是心有多大,你就能走多遠。你要是想走遍世界的話,你的心必須要向世界走。我為什麼今天還能站在這兒和大家講話呢?就是因為我從小就有一種感覺,這個感覺就是越過地平線,走向遠方的一種渴望,我希望自己能夠不斷地穿越。就像中國着名的企業家、萬科集團的王石一樣,他想要不斷爬到世界最高峯,爬了一次,還想爬第二次。他知道,每一次征服都給自己帶來一次新的高度,就是這種感覺。

同學們,你們現在就談論自己有沒有成就還太早了。人生不是百米賽跑,如果是百米賽跑,你比我早跑一兩秒鐘,我可能就追不上你了,因為總共就一百米。人生是看不到頭的馬拉松,你一走就是一百年的路程。現在我們只要注意身體健康,心情愉快,平時注意養成良好的習慣,基本上活到一百歲是不成問題的。同學們,拼的是耐力,拼的是專注,拼的是持久,拼的就是這些東西。也就是説,你現在有多少跟別的同學的落差,完全是微不足道的事情。

努力為自己爭取公平的機會

我們自己成長的道路是我們自己來選的,跟你的.大學沒什麼關係。有同學説,我身邊沒有資源,我的同學都是什麼部長的兒子,隔壁的是市委書記的女兒,他們倆還隔着我眉來眼去,就是沒我什麼事。還有同學説,這個世界、這個社會真不公平,別人有的東西我都沒有,你看他身上穿的名牌服裝,我就沒有,他用的是蘋果電腦,我就沒有,他用的是iPhone,我連手機都買不起。這都不是你能抱怨的,為什麼?因為這個社會本來就沒有公平過,從有人類歷史以來,只要一旦有剩餘的物品,就從來沒有公平過。即使在原始社會,剩餘的物品都給那個最厲害的老猴子了。

資源再分配首先需要你自己成功。你如果自己都不成功,你分配什麼啊?你就等着別人分配給你。一個等待別人分配給你的生活是不值得你過的。

關於孔子的二:有次孔子受困在陳蔡一帶的地區,有七天的時間沒有嘗過米飯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顏回討來一些米煮稀飯。飯快要熟的時候,孔子看見顏回居然用手抓取鍋中的飯吃。

孔子故意裝作沒有看見,當顏回進來請孔子吃飯時,孔子站起來説:剛才孟李祖先告訴我,食物要先獻給尊長才能進食,豈可自己先吃呢?

顏回一聽,連忙解釋説:夫子誤會了,剛才我是因看見有煤灰掉到鍋中,所以把弄髒的飯粒拿起來吃了。

孔子歎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時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時候。

三:孔子的弟子子羔,名叫高柴,他在衞國從政期間,曾經對一個人用個砍斷腳的刖(yue)刑。

衞國君臣發生動亂的時候,子羔要逃走,來到城門,發現城門已經關閉了。守門的人就是那個曾經被子羔砍斷腳的那個人。

那人説:“在那邊城牆上有個缺口,可以逃走。”

子羔説:“君子不能從缺口過去。”

那人説:“另外那一邊有個洞口,可以逃走。”

子羔説:“君子不能鑽洞逃走。”

那人説:“這裏有一間房子可以躲避。”

於是,子羔進入了那座房子。追兵過去之後,子羔要離開,對那個受刑的人説:“我不能損害國君制訂的法令,因而用刑砍斷了您的腳。我現在逃難,這是您報仇報怨的好時候,您為什麼還會幫助我逃避災難呢?”

那人説:“砍斷我的腳,本來就是因為我犯了罪,那是無可奈何的事情。當初您審判臣的時候,一開始先根據法律尋找減輕臣刑罰的方法,是想要讓臣免於法律的懲罰,這是臣很明白的;在審判完了定罪的時候,要確定刑罰了,您很莊重傷感,都可以從表情上顯現出來,這個也是臣很明白的。您不是因為私情而要對臣徇私舞弊,只是因為有天生的仁人之心,才會自然而然地這樣做。這是臣要使您逃避災難的原因。”

孔子聽説之後説:“善於做官吏的人,盡力樹立起自己的品德;不善於做官的人,總是會多構成怨敵。用公正之心來指導自己的言行,大概可以説子羔做到了。”

從這些可以看出,教育是多麼重要,教育是人們必不可少的對嗎?大家要履行公民受教育的權利,再者,受教育也公民的義務,既然這樣,為什麼不好好珍惜呢。

關於教育重要性的講話 篇3

各位領導、同仁:大家好!

在抽測或各項比賽排名上,與其説經驗分享,倒不如説進行個自我分析,闡明我的觀點和態度。

一小,在縣城範圍説,生源無疑是最好的,師資也是最好的,如果排名第一,那是應該的,排在第二或其它,感覺或多或少會有些問題。近年來,我們學校在競賽分數上,並沒有顯出優勢。最初,我也有些擔憂,不知道是不是哪裏出現了問題,對孩子的發展會不會有不好的影響?於是主動進行過一些調研和思考,通過一些數據分析和學生髮展跟蹤、家長社會反應以及一些教育學者專家等的意見,我越來越清晰國小教育的發展方向,基本上能做到不慌不忙、安安靜靜地儘量做一些教育本來要做的事情。

上學年末,我對比了要參與全縣質量檢測的五年級成績和只是統一考試評卷但不參與考評的六年級成績,發現很多值得分析的現象,(特別是這一學年的六年級的分數差距和上一年的五年級比發生了非常明顯的變化),然後跟老師談,我們看到了什麼?我們的教育是為了全力以赴衝刺一次比賽的成績嗎?哪一種狀態是我們更有必要去追求的?

多年來,我的觀點一直是無論分數好與差,在國小階段都不是應該重點關注的事情。——考得差的時候我是這麼説的,學校考評倒數的時候我也是這麼説的,可能會有老師或朋友認為我是強詞奪理、自我安慰、盲目樂觀。當看到自然狀態下的六年級成績呈現後(不參與考評的六年級各項分數都在全縣前茅),我請老師們自己去分析,是不是仍然一個道理?不唯分數並不是否認分數的意義,分數可以幫助我們分析自己的教學狀況,瞭解孩子的差異,是一種教學自我診斷和提供新的教學方向的重要工具,但絕不能捨本逐末,忽視學生的身心發展而去讓他們變成應試的機器,我反對不尊重學生的主體需求、犧牲孩子的身心健康去追求分數——我贊成合理安排、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自願投入時間把抽測當一場短暫而好玩的比賽那樣去對待的狀態,我贊成我們的老師要有把分數和排名踩在腳下的勇氣——你只管去思考真正的教育怎麼做,每一堂課怎麼上好,如何在工作時間內對每一個孩子負責——如果你是這麼做的,考砸了跟你無關。我們應該而且可以心無旁騖地專注那應該做的事情,儘量不要被評價左右,不要因暫時的失利而懷疑自我。如果一所學校、一個教師被分數牽住了鼻子,就失去了教育的自由和潤澤。

我理解當前形勢下教育行政部門以及校長不得不用分數和排名去管理學校和教師的難處。教育無法脱離現實環境而遺世獨立,如果沒有分數和排名,在投入和師資等都無法滿足需求的情況下,教育的評價更加困難,學校和老師如果不圍着分數轉,又能做些什麼?教育要走向哪裏?……

我不敢説自己就知道了教育的真理,但是,我能清楚學校和教師可為的空間在哪裏。我們想做的事情在今年《橫峯報》的團拜詞裏寫着:“我校的教育目標是為學生一生的幸福而奠基,讓學校成為師生的精神家園和成長樂園。‘文化’是一所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體現,是我校師生追求的方向。文化不是短時間的衝刺跑來的,不是超強度超負荷地透支生命,也不是被動地聽指揮,更不是控制和掠奪;而是日漸一日更加氣定神閒,是工作時的熱情充實,是工作外的自由和舒展,是追求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處和精神生活的獨立和智趣……由衷希望我們的學校能培養人格獨立完整、熱愛學習思考、互相尊重合作、健康快樂的師生,成為一所有人文底藴、國際視野的優質學校。”分數應該是這樣的教育下的副產品,絕不是目標。

如何能做怎樣的教育,那是一個很大的話題,這裏給大家看看我們學校教師的一份假期作業和我寫的一篇20xx教師閲讀倡議文章。(PPT出示)這些事情都指向教師的精神成長,最終會作用在我們的孩子身上。

或許,在本來應該是抽測成績經驗分享或反思的發言主題上進行這樣的闡述會有些文不對題,但我很希望我的這些想法能更多地被我們的教育主管部門領導和教育同仁們以及學校的老師理解和支持。實際上,我也發現我們學校的做法得到了教育局和教研室領導的充分肯定和認可,特別是社會、家長和一些教育學者專家給了我很多的指導和鼓勵,他們覺得我們學校的探索是可貴的,是值得堅持下去的。學校裏,一個個逐漸成長起來的教師和學生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人們適應傳統的世界,不是着眼於實用性的知識和技能,而是要去喚醒學生的力量,培養他們自我學習的主動性,抽象的歸納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們在目前無法預料的種種未來局勢中,自我做出有意義的選擇。”這是德國二百年前的教育宣言,我非常喜歡如此理解教育的目的。

慢一點兒,緩一點兒,方向正一點兒,這便是我繼續前行的目標。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