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把話説到孩子心坎上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親子溝通的重要性。但面對孩子時,我們許多脱口而出的話,卻導致與孩子越溝越不通,甚至彼此火氣越來越大!如何才能把話説到孩子的心坎上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家長如何把話説到孩子心坎上,歡迎借鑑參考。

家長如何把話説到孩子心坎上

案例一:

孩子放學回來,看到正在做飯的媽媽,委屈地説:“媽媽,下體育課的時候,我的棒球手套不見了。”

錯誤的溝通方式:

媽媽一邊炒菜一邊説:“怎麼回事,你去操場找了嗎?到失物招領處去找了嗎?跟老師説了嗎?”

孩子解釋道:“我就放在書包旁邊,一轉眼就不見了……”

媽媽一聽,又開始好心地念叨:“跟你説過多少遍,把自己東西看好,你總是丟三落四的!”

孩子生氣地説:“媽媽,你別説了!”“我説你,是為了讓你長個記性!”

正確的溝通方式:

媽媽一邊做飯,一邊把耳朵“伸”過來回應:“哦……”

孩子繼續説:“我把它放在書包旁了。”

媽媽繼續炒菜,身體微微側傾向孩子:“噢,是吧。”

“我就是怕丟了,還用書包壓了一下。要不我明天問一下看體育館的大爺,説不定他會撿到。”

媽媽立即迴應:“嗯,我覺得可以試試看。”

溝通技巧提示:

在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家長首先要全神貫注地聆聽。當手頭有事一時停不下來時,可以用簡單的“哦,噢,是嗎?這樣呀。”來回應孩子,孩子就能立刻感受到被關注。在傾訴過程中,他已經可以整理自己的思路,甚至開始尋求一些解決辦法。我們也沒有因“一心二用”而錯失與孩子溝通的機會。

案例二:

女兒沮喪地跟爸爸説:“今天我的好朋友妞妞轉學了,她去上國際學校了。”

錯誤的溝通方式:

爸爸説:“哦,沒關係的,你們班還那麼多同學呢。”

女兒開始不高興了。“不嘛,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爸爸繼續試圖安慰女兒。“你很快就會有新的好朋友的。”

但女兒卻高興不起來。

為什麼我們越説沒事、沒關係,而孩子卻越難過?

正確的溝通方式:

爸爸同情地説:“好朋友突然轉學了,你很難過吧?”

“是呀,她可是我在班上最好的朋友了!”

爸爸接着話茬説:“我知道,你們兩個挺要好的。每天一起放學,一起上英語輔導班。”

女兒也接着説:“是呀。看來我以後只能在上輔導班的時候,見到她了。”

爸爸點頭:“是呀,你們還能一起切磋英文。”

女兒有點小興奮地説:“那也不錯,我聽聽她給我講國際學校什麼樣子,看看她的英語是不是變厲害了。”

溝通技巧提示:

當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去尊重,不以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時,並能夠感受他的感受,甚至描述出他的感受作為迴應,孩子才能夠真正得到安慰。

案例三:

兒子哀求媽媽説:“媽媽,我也想要個手機。”

錯誤的溝通方式:

媽媽迴應:“小孩子要什麼手機!”

“我們班雷雷就有!”

“那是因為他家離學校遠,他媽媽用來聯絡他的。”不等兒子説話,媽媽又説道:“你拿了手機就會打遊戲,對眼睛不好,學校也不允許。”

兒子沒有善罷甘休:“我要,我就要!”

“別吵了,這個事情沒商量。”

兒子生氣了:“媽媽你真討厭!”

媽媽也生氣:“有這麼跟大人説話的嗎?”

正確的溝通方式:

媽媽拉過孩子的手,輕輕地問:“你想要個手機呀?”

兒子怯生生地説:“我們班雷雷就有,我也想要一個。”

媽媽迴應道:“是呀,要是有個手機拿在手裏,看上去多酷呀。”

兒子馬上接茬説:“是呀,那裏面還有好多遊戲。”

媽媽説道:“哦,有很多遊戲,要是那些遊戲能玩起來不傷眼睛,老師不説就好了。最好屏幕大得跟咱家電視一樣大,而且説變大就變大,然後説變小就變小能放口袋裏。”

“媽媽,我以後當發明家,就發明這東西。”兒子腦子裏已經開始構思他的新發明了。“算了,手機我先不要了,明明的那個手機就被老師沒收了。”

溝通技巧提示:

在孩子提出某些“不合理”要求時,我們不要急於講大道理,甚至言辭拒絕來建立規矩。相反,如果滿足了孩子的渴望心情,然後用幻想或誇張的描述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當孩子覺得獲得了父母的理解,就會比較容易面對現實。

小貼士

感受與行為直接相關,當孩子有了好的感受,就會有好的行為。所以如果想要孩子有好的行為,需要家長學會溝通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