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滾的玩具》評課稿

彭老師執教的《會滾的玩具》一課屬於設計·應用的學習領域,內容和形式貼近兒童生活,符合學生心理。

《會滾的玩具》評課稿

首先,從彭老師的備課、教具準備來看,都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設計。從課堂教學來看,通過靈活多樣的進行活動和組織形式,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教師能很好的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終以引導學生善於觀察的習慣,感受利用各種材料來製作所帶來的形式美感,學習製作方法,培養創新、合作能力為目標,做到教學目標明確。

彭老師整堂課的結構分如下幾塊來完成:

一、實物與遊戲導入。以學生常見的果汁瓶為例,在斜坡上進行小遊戲,導入課題。

二、觀察分析,討論構思。接着以一次性紙杯為例,逐步以遊戲的方法引導學生找出會滾的玩具的要點。學生通過一次次的實驗,觀察分析,得出結論——平衡。學生小組討論怎樣使一次性紙盤會滾,由紙杯延伸到紙盤,層層遞進。通過討論思考,得出結論——組合。並幫學生解決了怎麼樣裝飾玩具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找出裝飾玩具的裝飾手法,主動探究出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

三、思考方法,動手製作。以小組的形式先思考後製作,你想做什麼?同學間互相配合,互相幫助。

四、作品展示,知識延伸。讓學生講一講自己的創作方法和創作意圖,教師歸納總結加以評價。

在課堂上,彭老師親切自然的教態成了她特有的教學風格,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讓人感到親切、自然。應該説,這是一堂重主體、重合作、重過程、重生活、重創新的美術課,讓人感到耳目一新。本節課的亮點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教師能夠抓住學生活潑、好玩、好動的心理,利用遊戲的方法導入,在課的一開始就能夠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師這裏來,為整堂課的集中進行提供了一個前提保障。其次,在講授新課部分,豐富有效的教具,比如斜坡,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並且極大地展示了講授的基本功,也使每個學生都能從視覺上有所收穫,這種直觀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創作思路得到了極大地提高。再次,學生創作形式、材料的多樣化更好的提現了“互助互動”的學習模式帶來的收穫。它是一種同伴之間為達到一定的教育目標而展開的學習方式,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信息交流,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精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彭老師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充分實施了這一方式。

由於美術課有着不同的活動形式和評價標準,每個美術老師對美術教育的認識也是不同的,因此,我在賞評這節課的時候,認為本節課也相應的存在一些遺憾,可能是早期的現代化水平不夠,我認為可以適當地運用一些現代化教學設備,用多媒體來展示一些圖片供學生欣賞參考可能更直觀些。另外,彭老師在作品展示環節中只考慮到展示評價好的學生作品,而忽略了對較差的學生作品的點評。因為教師在評價環節中,對較差的學生作品的評價也能對學生做出很好的警示作用。

總之,彭老師的這堂美術課,為我們如何上好手工課起到了很好的示範效果,其中的很多教學環節值得我們借鑑學習,也給了我很多的啟示與自我反省的機會,對我改善今後的教學將是一個很大的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