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的愛》評課稿範文

《爸爸媽媽的愛》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習作教材,本課要求學生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寫一件體現父母關愛的感人小事。

《爸爸媽媽的愛》評課稿範文

作文教學一向被喻為語文教學中的半壁江山,卻也是最讓教師感到困惑和薄弱的部分,13日上午,本人有幸觀摩了沈悦老師對本課進行的寫作指導,沈老師積極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素材,並在這個過程中真正體會到父母的愛,整堂課教學目標簡明,教學思路清晰,基於生本又有所提高,是一堂值得借鑑和學習的優質課,下面本人就本課的閃光點展開具體地論述:

(一)源於生活,言之有物:

白居易曾在《與元九書》中提到,“根情,苗言,華聲,實義。”他以植物的成長過程為喻,形象系統地提出了寫作的四要素,將“情”和“義”比作內容,而“言”和“聲”喻為形式,寫作最重要的是有內容、有話可説,並能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那麼選材內容和真情實感從哪裏來呢?那就是我們的生活,只有仔細觀察現實生活,從生活實際出發,對現實生活進行思考,才能做到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沈老師作為一名新教師,卻對寫作的本質把握到位,並將其貫徹落實在寫作指導的教學過程中,實在難能可貴。

在本課的導入階段,沈老師以幻燈片的形式出示班級內同學和爸爸媽媽的生活照,並播放《魯冰花》請同學們跟着哼唱,在創造温情氛圍的同時,也有利於學生回憶和父母的點滴,初步感悟生活就是寫作的源泉;學生對於自己的生活照展示顯得興趣濃厚,注意力比較集中,一下子從下課的躁動迴歸到上課的主基調,有利於課程的繼續開展。

在寫作指導的選材環節,沈老師通過三個簡明扼要的問題和一段視頻,逐步擴展選材範圍,“每天我們父母為我們做什麼事情啊?”“回想一下,昨天、前天還發生了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情?”“請一邊看視頻一邊回憶一下你和父母的第一次,”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能力,提升學生對生活的領悟能力,使學生有話可説,有素材可寫。由於這些都是學生親身經歷的事,學生參與和表現的積極性很高,“有一次,我給媽媽洗腳,媽媽都哭了,”“有次我發高燒,是爸爸把我背到醫院去的,”“我在超市裏面走失,媽媽找到我的時候滿頭都是汗,”“前段時間我住院了,媽媽一刻都沒有離開,想吃什麼都給我做,”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可以杜絕學生習作中作文缺乏真情、語言乾巴巴、情思不見影的現象,並且可以教會學生髮現素材的途徑、找到素材的源頭。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沈老師引導學生留心生活、觀察生活,讓學生充分認識現實生活、體驗生活,從生活中積累素材,讓學生把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自己的筆墨描繪下來,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成為寫好作文的第一步,也為本課的最終寫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高於生活,提升技巧:

藝術是“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在擁有一雙發現生活的慧眼的基礎上,還需要我們的藝術加工,即形式的選擇,孔子曾在《論語·雍也》中提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這就要求寫作內容與形式的協調統一。沈老師在進行本課的教授中,不僅僅要求學生敢於表達,更重要的是是基於生本,有意識地從動作、語言、神態三個方面指導學生有關細節描寫以及遣詞造句的技巧。

在本課的習作環節,沈老師通過出示範文,引導學生髮現範文中優美的詞句可以歸納為“動作”、“語言”、“神態”三個方面,然後請學生有意識地從這三個方面來改進自己的作文,最後就這三個方面出示了一些好詞好句供學生模仿撰寫。沈老師在基於生本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寫作技巧的提高指導,給質樸的內容添磚加瓦,完成了寫作教學潤色的第二步,整個教學過程條理清晰,行雲流水。

另外,沈老師温和親切的態度、合理優美的教學語言、多樣化的評價模式、及時恰當的教學反饋,都給我們在場的新教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説,沈老師的課是一堂真實質樸、不加粉飾的優質課,但只要是真實的,就會有缺憾的,因為有缺憾恰恰是真實的指標。如在技巧指導的時候,如能將直接給學生範文改為就學生的回答繼續跟進追問,請學生就自己的事情自己深入是否效果會更好,尚有待商榷。總的來説,沈老師的寫作指導課基調清新、教學層次分明,對於我們新教師今後的教學理論和實踐活動有着重大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