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摸象》評課稿

胡媛媛老師是一位有着多年教學經驗的音樂教師,教齡十年。她所執教的《盲人摸象》一課是一首近年來新創作的優秀的、教材外歌曲。本節課在教師的精心設計與細緻地課堂教學組織下,充分體現了音樂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很好的完成了預設的教學任務。

《盲人摸象》評課稿

本課的教學突出了三個“變化”,即學生變了、教師變了、課堂變了。

第一個變化---學生變了

以前的音樂課,由於受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等諸多方面的影響,學生不太喜歡上音樂課。本節課改變了學生對音樂課的淡漠,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去上音樂課,學生喜歡上音樂課了。

學生的變化主要體現在:

1.教材內容貼近學生且富有深刻的寓意

首先,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教師以學生日常接觸的“中國寓言”為素材,深入地挖掘教學內容所承載的知識與技能和情感教育因素,這種選材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熟悉感、親切感。其次,兩首作品的選擇帶有更深刻的寓意,學生在音樂課堂中不僅學會了知識及學習的方法,更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2.學習方式多樣化

新課程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要求由原來單一性轉向多樣性。本節課教師改變了枯燥的傳授、簡單的教唱的方式,而是讓學生在聽中學、玩中學、樂中學、創中學,讓學生嘗試不同的學習方式,調動身體更多的感官參與學習,從而獲得學習中的樂趣,學生更愛音樂課了。

第二個變化—教師變了

首先,教師的觀念發生了變化。教師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改變了以往教師為主導的作用,樹立以學生為主位,以學生為主體意識。在學唱歌曲這一環節中,老師充分給學生選擇和思考的空間,讓學生自已來選擇喜歡的部分,自己來分析歌曲,自己來設計如何演唱這首歌曲,在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同時,注重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其次,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作為引導者、促進着、合作者、研究者始終關注着學生的學習、變化和發展,教學中利用引導啟發、同伴互助,互教互學等方式方法的互換,全面改善了教師一統天下的局面,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學習的方法,學會學習。

第三個變化--課堂變了

本節課課堂教學由傳統的知識性教學轉向現代化的發展性教學,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三維目標變了

新課程確立了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這是發展性教學的核心內涵,也是音樂課程推進素質教育的集中體現。本節課在課堂教學目標的確立和落實上將三維目標有機的整合,主要體現在:把情感態度價值觀做為重要目標放在首位:教師帶領學生從作品內涵的感知入手,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關注學生情感生活和情感體驗,將作品的情感與自己動情地表現融於教學之中,使學生情感得到昇華,最終實現音樂教育陶冶情操,淨化心靈的作用;把過程方法視為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從課程目標的高度突出體現了過程與方法的地位。本節課教師通過學生聆聽、感知、思考、探究、質疑、創新、實踐等豐富多彩的認識過程來獲得學習的體驗,為目標的達成提供有效的途徑;知識技能作為學習的手段:本節課涉及到的知識與技能較多,如,節奏與節拍、視唱練習、復三部曲式的理解及變現等等,教師不是將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作為音樂學習的最終目的,而是將知識的學習與學生的實踐活動(遊戲、肢體語言、畫圖譜等)有機結合,讓知識與學生的能力和諧發展。

2.課堂教學活起來了

“活”,表面上是課程的內容活、形式活、情境活,實質上是師生雙方的知識活、經驗活、能力活、情感活、精神活、生命活。只有課堂活起來,學生才有可能主動、生動、活潑的發展。本節課的課堂充滿了生命力,教師對教材進行了適當的補充、延伸、拓寬和重組,並注重了教材與社會生活、學生經驗的聯繫和融合。學生被賦予了更多的自由和權利—獨立思考、自由表達、個性展示的機會,課堂呈現出了思維活躍、情理交融、肢體感知、師生互動的景象,做到了音樂課堂真正的“活”起來。

本節課在胡老師的精心設計下,圓滿完成了預期教學目標,能夠看出學生喜歡這樣的音樂課,是一節成功的課。成功的同時我們也看出還存在的一些不足,老師還應再解放思想,在現有的基礎上繼續放手,讓孩子充分展示自主學習的空間。願胡老師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去思考、磨鍊、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