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陶罐和鐵罐》評課稿設計

一、簡約而靈動

國小語文《陶罐和鐵罐》評課稿設計

教學中老師主要採用了抓住對話,注重朗讀,體會人物性格特點的教學方法。在本文的教學中,老師注意強化學生的感受,以感悟人物性格為主線,淡化對課文的分析,效果很好。老師從整體入手,先讓學生初讀課文,對課文初步有個總體感知。接着,老師沒有進行細緻的分析講解,而是讓學生自己去體會人物的感受,感受陶罐和鐵罐的內心活動。最後進行分角色朗讀課文,這樣,就會把學生引入當時的情境,在情感上才會引起共鳴。

國小語文課本上有很多以對話展開情節的課文,在設計教學時,我們往往會把對話分成兩個版塊,雖然也是以讀為主要手段,但是,可能就會覺得學生進不了文本,原因就在於,把對話從具體的語境中脱離出來,脱離了具體的語境就等於斷絕了學生情感的源泉。而我們黃老師今天的的成功正是因為沒有犯這樣的錯誤。

二、紮實而有效

這是一節真實、紮實的語文課。課堂上,王老師對於生字詞的檢查正音,通過辯字四胞胎的聯繫識字,讓學生真正識字。無論從初讀時的要求,到生字的正音,詞語的理解,句子的訓練,還是理解、朗讀、説話能力的訓練,以及對學生情感的薰陶,王老師都是一步一個腳印,讓學生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益。比如“輕蔑” 的教學過程:

T:什麼是“輕蔑”?

S:……

T:你從這個詞語中讀出這是怎樣的鐵罐?

S:……

T:誰能讀一讀這樣一個輕蔑的鐵罐?

S:……

類似於這樣的教學細節在課堂中比比皆是,看得出對朗讀的處理上教者擁有非常清晰的教學思路,由文及意,由意馭讀。這樣的朗讀處理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品得語文之味,洋溢着濃濃的語文味道!

這篇課文是一則很有啟發性的寓言,通過體會陶罐和鐵罐兩個性格迥異的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的描寫,讓學生理解正確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主要把重點放在朗讀、體會人物的對話上。很明顯,讀是本節課中最重要的教學手段,教師採用了多種讀的形式,自由初讀——同桌分角色初讀對話——同桌細讀一組對話——教師指導下的情感朗讀,引讀等。本課通過對話展開情節,因此對話的朗讀是課文學習的重要內容。在指導學生學習2—9自然段即對話部分,我覺得可以用這樣八個字概括“以説促悟,以悟促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