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元思書讀書心得(精選6篇)

與朱元思書讀書心得 篇1

吳均的《與朱元思書》一百四十四字描繪出富春江沿途的綺麗風光,駢文中寫景的精品。

與朱元思書讀書心得(精選6篇)

開篇以簡潔的筆觸,給人們勾畫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陽光明媚,天高雲淡,空氣清新,山色蒼翠,富陽至桐廬水上之遊的總體印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第二段寫“異水”。先抓住其“縹碧”的特點,寫出了其晶瑩清澈的靜態美:這水彷彿透明似的,可以一眼見底,連那倏來忽去的游魚,水底累累的細石,都可以一覽無餘。然後以比喻誇張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動態美:這水有時又迅猛奔騰,一瀉千里,使人感到驚心動魄。這樣描寫,靜中有動,動靜結合,顯示出了富春江水的秀麗之美和壯觀之美,突出地表現了一個“異”字。第三段寫“奇特的山”。首先從形的角度寫山勢本身之奇,奇在“負勢競上”、“爭高直指”。山本是靜止的,卻彷彿有無窮的奮發向上的生命力,它們彷彿要掙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峯”,層巒疊嶂。其次從聲的角度寫空山天籟之奇。空山幽谷之中,泉水叮咚,百鳥和鳴,知了叫個不停,猿猴啼個不住,這些歡快的聲音,匯成一曲對生命的頌歌,把這寂靜的山谷,變成一個熱鬧、和諧、歡樂、祥和的世界。山包容了這些生命,這些生命給這山以無限生氣。再次從色的角度寫山林中有日無光之奇。山外雖然晴光萬里,山中卻別有景象。作者筆鋒又從動到靜,寫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濃廕庇目,在白天也只是“有時見日”的幽暗的景象。這一段寫山之形之聲之色,都緊扣一個“奇”字。作者把動與靜、聲與色、光與影巧妙結合,為讀者描繪出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山水圖,讓讀者充發享受到了富春江兩岸的“山川之美”。

該文重在寫景,直接抒情寫志的語言很少。人們可從作者對景物的描寫中,從寥寥幾句寫觀感的語句中,領略到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潔的情懷。可以從首段“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種享受自由、無拘無束、無牽無掛的輕鬆愜意;從對山水的描寫中,體會到作者對自然、自由的熱愛,對生命力的讚頌。更令人讚賞的是,在描繪山景時,作者插入兩句觀感:“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幾句感受,不僅從側面襯托出險峯幽谷的奪人心魄的魅力,更是傳達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細細品味,作者的這種志趣,既不同於“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積極入世,又不同於“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消極遁世,它是一種對輕鬆自然的崇尚,對自由和諧的嚮往,對歡樂生命的禮讚。它比前者少了份嚴肅,多了份瀟灑,比後者少了份悲觀,多了份開朗,因而更具一份常人心態,也就更容易使人接受並感到親切。

駢文是一種講究形式的文體,《與朱元思書》保持了駢文的特點。文章後半部分大量運用對偶句, 如“泉水激石,冷冷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這就取得了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對比立意、相映成趣的表達效果,讀來朗朗上口,節奏感極強。但文章又有異於當時一般的駢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駢文形式上的束縛,體現了可貴的突破與創新。其一,在四字句、六字句中運用了“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樣的五字與四字交替運用的句式,這就避免了駢文刻板劃一的弊病,使語言顯得活潑灑脱;其二,文章前半部分幾乎沒有對偶,無異於一般散文(  尤其是第一節),後半部分則基本上都是工整的對偶句,這樣駢散結合、疏密相間的安排,  使語言靈活多變,更具韻律美;其三,文章沒有像一般駢文那樣堆砌典故,甚至故意用冷字僻字,寫景狀物,力求準確傳神,這使文章語言顯得清新自然,生動流暢,在當時以綺麗浮靡為主流的駢文中顯得卓爾不羣,超凡脱俗。

文章首段以“奇山異水, 天下獨絕”八字總領全篇,二、三兩段分承“異水”和“奇山”兩方面,環繞“獨絕”二字展開生髮和描摹,結構上綱舉目張,脈絡分明。  寫景順序上先“水”後“山”,由近及遠,逐層展開,符合“從流飄蕩”的觀景習慣,條理清楚。寫景重點上,  全文詳寫“山”略寫“水”;寫“水”的部分,詳寫靜態略寫動態;寫“山”的部分,詳寫動態略寫靜態。這樣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徵,又顯得詳略適宜,輕重有度。

讀《與朱元思書》,如讀一首好詩,因為它不僅有詞采雋永、音節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詩情;如賞一幅山水寫意,因為它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脱的畫意。

與朱元思書讀書心得 篇2

啊,美麗的富春江

富春,一個多麼美麗的名字啊!富春江一端在雄偉巍峨的黃山腳下流過,一端又牽着那堪稱是人間仙境的西子湖畔。富春江的水,清澈見底,時而湍急,時而平靜;而富春江畔的山,有的高聳入雲,有的連綿不斷。啊,這就是美麗的富春江!

此時,我細細地品讀着吳均的《與朱元思書》,自己也彷彿置身於那一片令人魂牽縈繞的山水之中了……

我隨着作者一起走進了富春江的黃昏,弄一葉扁舟,坐在舟尾,煮一壺茗茶,望着那一望無際盪漾着漣漪的江面,別有一番韻味。那黃昏中燃燒未盡的太陽將她最後的光芒射向了富春江的水面上,那火一般的晚霞盪漾在江面上,整個江面映出了太陽紅彤彤的影子,水中好像盛開着一朵豔麗的牡丹,與此起彼佛的水波相映成趣,顯得格外地妖嬈。到了水流湍急的地方,一葉小舟在水中自由地飄蕩,真是“任意東西”,好不爽快!漫漫富春江之上,望這自由不羈的一葉孤舟,那放誕浪蕩的江水,呵,真想痛飲一杯!黃昏中的江面上,迴盪着“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朗朗笑聲,是啊,這江、這水、這山、這景、這自然,不正是我們苦苦追尋的知己嗎?醉了,就任這小舟在下游的江面上緩緩飄蕩,撲向自然的懷抱,躺在江面上小睡一晌,不也能感受到人生的哲理嗎?

停船靠岸,望那一座座高山直上雲霄,巍峨高聳,有的負勢競上,有的爭高直指。遠眺蒼茫的山巒,近看腳下淵源流長、一望無盡的江水,這山水之間寄託了多少英雄豪傑的報國之志;又沉浸了多少文人墨客憂國思鄉之淚……有多少放誕不羈的靈魂,又有多少寂寞孤獨的心靈啊!

“連娟落日依山盡,寂寞寒湖蘸岸平。要識放翁新得意,蓼花多處釣舟橫。”這是陸游失意後為富春江寫的一首詩,白首為功名,他也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間了呀!

富春那的軒邈的山,有剛毅,有放誕,還有沉穩。富春那的縹碧的江水,時而令人有海闊天空之想,時而又令人彷彿進入了那紙醉金迷之境。這縹緲的江水是富春清澈的雙眸,有一抹温柔、又有幾許自由和不羈,又飽含着沉穩、剛毅,但更多的還是歷經滄桑後的傷懷,啊!這美麗的富春江,她的美也許正在於她那明眸中一絲淡淡的哀愁吧……

與朱元思書讀書心得 篇3

這篇文章是南朝山水小品中的名作,本市寫給朋友的一封信,雖然這篇文章並不是當時的信,不過作者在文中生動的將富春江近百里的秀麗風景,用一百四十多字完美的展現在眾人眼前。

文章共可分五段。

第一段,總領全文。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這句話總寫了富春江路上之景。

第二段,寫水。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字字如生,將富春江優美,壯觀的場面完整體現。

第三段,寫山。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山的蜿蜒連綿,雄偉浩蕩被作者寫的如詩如畫,引人入勝。

第四段,寫聲音。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泉水,鳥鳴,蟬叫猿啼,都是那麼動聽,美妙。

第五段,寫感觸。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欲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山水傍依,猿啼鳥鳴,一切的一切都在作者筆下流淌出來,令人悠然神往,真如:有山有水有聲音,有感有想有悟境。

與朱元思書讀書心得 篇4

宋濂自幼家境不好,沒有書可以看,但他既使是文別人借書看,依然做到了遍觀羣書。相較之下我們的條件比他好多,好上千倍上百倍,竟不知珍惜,竟學成這樣,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麼!

環境的優越與否壓根不能構成學不好的理由。試想一下,同一個時代的人馬生不是也比宋濂的學習條件好麼,不是也學的很好?宋濂的學習條件不好,甚至非常的惡劣,照樣學的很好。更説明了學習條件不是學習好壞的藉口、理由。物質生活好又怎樣,學不好也沒有用。

我認為只要努力了,認真了便可以學好!

宋濂的學習的那股勁頭也值得我們學習,如果我們有他一半的熱情,就不是現在這點可憐的分數。

還有一點,在現在的學生之中有一個很不好的通病――盲目地追求潮流和名牌,與別人攀比。而宋濂沒有注重穿着打扮。這是值得我們這個年代的人效仿的。

古代書生的信條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為了“金榜題名天下知”,為了為百姓做點好事,為了前程……只有“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了,寒窗苦讀十年,再去考取功名。現在已不像古代,但古人的精神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宋濂求學的艱辛、酸澀並非是我們這個年代的人所能全部瞭解的。

我們考試、學習上遇到失敗、挫折的時候,總是找客觀理由,但我認為學的好與壞都在於自己,在於有沒有認真。宋濂有句話我非常欣賞“其業有不精者,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學的好與壞都只是為了自己,我們應該為了學習而學習!

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學習環境,在後半學期的學習裏奮起直追,學出自己的水平!

作者在艱苦的環境下,能夠刻苦求學,可以啟示我們,只有勤奮學習才能成才,只有不畏艱難才能有所成就。作者那種不怕艱苦,勤奮學習不慕富貴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同時,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優越條件,專心學習勤奮學習,勇於戰勝各方面的困難,這樣才能學有所成。

與朱元思書讀書心得 篇5

本文是吳均寫給朋友的一封信,《與朱元思書》雖名為“書”,從內容上看則是一篇典型的山水記。

全文144字,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描繪了祖國南方秀麗江山的奇異之美,抒發了作者寄情山水、嚮往自然的情感。使人讀後確有悠然神往之感。

文章先以“風煙俱淨,天山共色。”發端,再用“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領起全文,總寫富春江的優美景色。

接着緊承“奇山異水”而分寫先逐層寫水“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這句話寫了江水的明淨可愛。

接着兩句“急湍甚劍,猛浪若奔”,給人一種氣勢磅礴的動態之美感。

次寫山“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竟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動靜結合,使人能感受到大自然那種強烈的生命節奏。

下文則轉換角度,着重寫聽覺感受。泉、鳥、蟬、猿,聲調各異,自成天籟,組成一步大自然協奏曲。

作者以鬧寫靜,顯示山中無人的幽靜,使人產生一種流連忘返,隱居山中的幽靜。

文體駢散相見,句式整齊而富有變化,是駢體文的上乘之作。

這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

與朱元思書讀書心得 篇6

這是作者寫給友人的一封書信,但與一般書信不同,沒有問候的套語和日常事務的敍述,而是一篇由清詞麗句構成的寫景小品文。該文最早見於初唐人編的《藝文類聚》,這本書在選輯作品時,往往是根據不同專題的要求進行摘錄。因此,現在我們讀到的《與朱元思書》,也許並非是吳均與朱元思信的全文,而僅是作者描繪富陽至桐廬一百多裏富春江上雄奇秀麗景緻的一段。

課文中,作者先總敍了富春江奇特秀麗的景色。“風煙俱盡,天山共色”,富春江的美景就是在這樣天朗氣清的壯麗背景中展開。“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不僅寫出了江流宛轉,隨山形而變,江上小舟,順流而下,隨流飄蕩的情形,更表現了作者陶醉於美好大自然的閒適隨意心情。“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既是作者在百里富春江上的所見所感的概括,也可以説是本文所寫山光水色的一個總體特點。下文自然就轉入對山之奇,水之異的描寫了。

平靜的江面,水之澄澈,以至千丈深的水都能見底,游魚細石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河段,水流又如疾箭,若奔馬,勢不可擋。誇張比喻中,水之異盡現。兩岸峭壁,皆生寒樹,層巒疊嶂,爭相競高,直入雲天,動態比擬中,山之奇畢呈。然後從聽覺寫泉音、鳥鳴、蟬嘶、猿叫,生機盎然的大自然交響曲,令人神往。於是,作者不禁觸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對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含蓄傳達出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最後四句,仍結在寫景上。清幽淡雅,餘音繚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