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仲永讀後感600字(精選17篇)

傷仲永讀後感600字 篇1

讀完了《傷仲永》這一篇文章,我的心裏感觸很深,受益匪淺,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反覆讀完這篇文章之後的感受。

傷仲永讀後感600字(精選17篇)

《傷仲永》的主要敍述了:方仲永從小天資聰穎,受到同縣人們的讚賞,被人邀請前去做客題詩。他的父親見有利可圖,便不再讓仲永讀書學習,帶着仲永四處做客,謀取小利。因為仲永每天跟着父親四處拜訪客人,他父親不讓仲永學習,所以後來,仲永就慢慢變得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差別了。

一個具有神童般智慧的方仲永,最終“泯然眾人矣”,成為了一個平凡的人,這其中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最為主要的原因是父親、眾人等只顧眼前利益。假如父親不是為“利其然也”所困,不牽着仲永“環謁於邑人”,假如眾人不追星捧月般地花錢求仲永題詩,假如秀才們能將自己讀書的辛苦與讀書的樂趣講述給仲永聽,鼓勵仲永讀書學習…那麼仲永完全有可能“如虎添翼”,成為國家之棟樑。”仲永父親目光短淺,只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不考慮仲永長遠的發展,導致了仲永由一個天資聰明的神童卻“泯然眾人矣”!

由方仲永的事例也讓我想到了,現在的父母們應該吸取方仲永這個事例,對於自己的子女應該嚴格要求和教育,要重視教育,不要認為書沒有用。高爾基曾經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只有不斷的努力學習,才可能進步,才可能有成就。連方仲永那樣的神童不學習都成了平凡人,何況本來就是平凡人的我們呢?孩子的學習與大人的期望目的是有一定關係的,如果只是朝着利益方面想的話,那麼孩子的觀念也會隨着大人們變動,必須要為他們帶來一個好的開始,指引他們正確的學習目標。

作為學生的我們更應該懂得只有讀書才能為我們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我們要積極主動的去學習,不能輕言的放棄。想一想我們學過的一句詩:“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方塘”由於源頭的活水,源源不斷輸入,所以永不枯竭,永不陳腐,永遠清澈。同樣道理,如果一個人能夠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汲取知識,不斷充實自己,那麼就能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和極強的創造力。

我沒有像方仲永那樣的天賦,我只是受到他的啟發,覺得我應該要更加努力學習才行。我不想成為一個平庸的人,我不是天才,所以我要靠後天的彌補。也奉勸各位同學們,不管你們是普通人還是天才,都不要再重複仲永的悲劇了!

傷仲永讀後感600字 篇2

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們的才能雖有差別,但主要來自於勤奮學習。《傷仲永》一文給我的啟示是:一個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賦,但如果不努力學習,也很難取得真正的成就。

仲永的故事是這樣的:並非書香子弟的方仲永5歲時便能“指物作詩,立就”,並“自為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觀者”,因而揚名邑中。到了十二三歲,才氣漸減,“令作詩,不能稱前之所聞。”到了成年,竟“泯然眾人矣”.

一個天資聰穎的神童,因為被唯利是圖的父親每天帶着四處走訪,而不讓他學習,使得“神童”竟淪為一個默默無聞的“庸人”!這能不叫人扼腕歎惜嗎?神童泯然眾人,責任在於他父親,原因是“不使學”.像方仲永這樣的天才,由於後天沒有好好學習,尚且要成為普通的人,那麼,那些本來就普普通通的人,如果不學習,豈不是連一個普通的庸人還不如嗎?

所以説,才能來自於勤奮學習!“神童”由於後天不好好學習而淪為“庸人”的,在歷史上屢見不鮮;而本來不是“神童”、“天才”,但由於堅持不懈地奮發努力,而成為舉世聞名的科學家、發明家的卻大有人在。

牛頓不是神童,但他終身勤奮學習,終於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愛因斯坦不是神童,大學考了兩次才被錄取,畢業後到一家專利局當了7年職員,他在艱苦的條件下頑強學習和工作,終於奠定了相對論的基礎。

不僅在科學上如此,在文學藝術上也是如此。不論是誰只要付出和他們同樣艱辛的努力,都能取得這樣或那樣的成就。作家狄更斯、巴爾扎克等人的成功,同樣深刻地説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才能來自勤奮學習!

傷仲永讀後感600字 篇3

《傷仲永》講的是一個天才變庸才的故事,其目的是為了告誡我們是不是天才都要努力學習。

小的時候我的腦袋就被灌輸了諸如“天才來自勤奮”、“天才是1%的天分加99%的汗水”的思想。所以,我對這個故事的主旨並不“感冒”,這與“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的道理是一樣的。

真正令我感興趣的是仲永為什麼會心甘情願地被“不使學”,被選擇人生?僅僅是因為年幼不懂事?還是説懼怕父親的權威?仲永的才能是在五歲時被發現的,隨後這天分便被其父親當作搖錢樹,一搖就是十幾年。這麼多個無趣的年頭裏,仲永是怎麼想的,是否反抗過,我們無從得知。但從最後仲永變成庸才這一事實中,我大致可以推測:仲永已經麻木了,對人生已經沒有追求,認為自己就是給父親謀取利益的存在,接受了這不公的命運,最終才會“泯然眾人矣”.

仲永父親固然是錯的,但這並不意味仲永就沒有可指責之處了。雖然,仲永並不熱愛吟詩作賦,不然怎麼會讓自己的詩被當作謀取錢財的工具?怎麼會在四處訪客的無趣生活裏渾渾噩噩地虛度光陰?曾經聽過這麼一句話:人如果不想做一件事,會去找一千個理由;人倘若想去做一件事,會去想一千個辦法。仲永如果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他就不可能甘願淪為賺錢的傀儡,不可能讓父親的“陰謀”得逞。

人只會做夢是可怕的事;人不會做夢是更可怕的事。仲永是個不會做夢的人,他僅僅是空有天分罷了,所以他最終也不過是一個“眾人”而已。

現在的我們並不需要揹負太多太過於沉重的東西,為何不趁現在好好做一美夢,然後明晨迎着朝陽去追尋它,這樣活着不是很浪漫嗎?

傷仲永讀後感600字 篇4

讀了王安石先生的《傷仲永》,我的感觸很深,方仲永這個天才,竟然會最終變為一個普通人,我們對他的遭遇僅僅只有惋惜和同情嗎?恐怕還應有一些對方仲永父親和縣人的批評吧,他們為了自己的一些小利益卻為社會損失了一個人才。這對社會造成的危害,難道比自己的利益更重要嗎?王安石寫這片文章的目的應當不只是這個,還有對天才的看法。

天才,顧名思義:從上天那裏得到了才華的人。天才,當然比普通人要優秀很多,只要稍加教育,學習,就能成為一個社會難得的人才。但為什麼方仲永最終成為了一個普通人。甚至連普通人都不如呢?這是因為他沒有接受後天的教育,沒有進步,只是原地踏步,而別人卻都在努力奮鬥,不斷進步,最終他只有被超過。天生的才能固然很重要,但後天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後天的教育,在好的才能也會被荒廢。反之,一個普通人,經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可能也會對社會做出很大貢獻。

要得到進步,就應當勤奮地學習。古人説:“業精於勤”.勤學是成功之母。勤能補拙。近乎智,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哪一個是不經歷勤奮的學習就得到成就,得到世人的讚揚和敬佩的呢?王獻之“用盡三缸水,一點像羲之”,最終成為大書法家。法國文學家福樓拜的書房窗臨塞納河,因燈光徹夜透明,被船伕當作漁燈,他對天才的認識“天才無非是長久的忍耐,努力吧!”最終他成為了一代大文豪。他們都並非是天生聰慧。他們的才能也不一定比方仲永優秀,他們的成功來源與他們的耐心和勤奮。

天才在於日積月累,聰明在於勤學不輟。一個人,天資再高,如果不勤奮學習,必幹不成大事業。甚至養活自己都很困難;一個人,天資一般,如果能勤奮學習,刻苦用功,必出成果。勤學是成功裏一個不可缺少的內容。或許我們並不是天才,但讓我們現在做起,努力、勤奮地學習,必能幹出一番大事業。

傷仲永讀後感600字 篇5

以前的報紙曾經報道一些天才孩子的故事:北京一個不足十歲的孩子竟然成功地改編了《西遊記》,且已交付某大出版社,正在出版;深圳一個父母均為打工者的兒童,竟把自己兩歲到六歲的經歷以日記體寫成長篇鉅著;南京一個兒童即將出版的著作也長達百萬字;而中國教育電視台報道的某個女孩子就更不得了,她國小沒畢業,九已經出版了一部專門研究美洲瑪雅文化的專著……文壇如此童星閃爍,儼然已呈現出小鬼當家的格局。

其實,像這樣的孩子有很多,有的四歲善棋,五六歲會對詩,還有六七歲就會與財主奸商鬥智,有很多都來自普通平凡家庭,如牛頓他來自一個貧窮家庭,但發表了萬有引力的觀點,愛因斯坦從小被認為腦袋有病,之後卻成為科學家,因為他們接受了後天教育,他們努力刻苦學習,方仲永跟他們比起來,差得遠。他父親利用他的天資來掙錢,還不讓他學習,一位即將成為國之棟樑的天才不見了,方仲永有“神童”變成無聲無息的普通人,真是可惜!本來他可以接受後天教育,成為一代名人,只因為他的父親貪圖一時的小利而毀掉了方仲永的美好前程,這怎不令人深思!

在很多有天資的孩子裏,是否有與方仲永命運一樣的孩子,沒有接受後天教育而泯然眾人?這不僅反映出像仲永父親一樣貪小利的人的存在,更寫出了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自此,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即使一個人的天賦卓越超羣,如果放棄後天教育,失去學習機會,也必將墮為眾人,平平無奇。

傷仲永讀後感600字 篇6

天賦是與生俱來的,但成功僅僅依靠天賦是遠遠夠的。讀完《傷仲永》一文,讓人掩卷深思,感觸頗多。古往今來,天才少年層出不窮,但真正成才並在史書上留下印記的卻寥寥無幾,他們大多因為種種原因而“泯然眾人矣”,方仲永式的例子司空見慣。其實,取得成功,下面三要素缺一不可。

要素之一:天賦

愛迪生説過:天才等於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天分。天賦是成功的基石,至關重要,天賦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善於利用自己天賦的優勢,成功就會事半功倍。方仲永自小天資過人,“竟能指物作詩立就”,成功之路已然具備良好的基礎,可他卻自恃天資聰慧而不知珍惜和利用,整天遊手好閒,最後落得類同凡人的下場。

要素之二:勤奮

有人説:智慧源於勤奮,偉大出自平凡。勤能補拙,有個叫“笨鳥先飛”的成語,講述的就是沒有天分的人如果能勤勉上進,發奮圖強,成功也並非遙不可及的道理。愛因斯坦天資一般,但經過無數次的艱苦挫折,憑着勤奮與努力,創立了相對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天資無法改變,但是我們卻能夠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和辛勤的汗水去描繪美好的未來,避免方仲永式的悲劇在自己身上重演。

要素之三:堅持

古人云:鍥而不捨,金石可鏤。成功之路是漫長的,需要持之以恆,一以貫之的堅持和努力。唐代詩人李白自小貪玩調皮,常在課時從家中溜到山間玩耍,一次,在溪澗邊看到一位老婆婆奮力打磨一根鐵棒,心生疑惑,詢問原因,老婆婆回答道:我想把它磨成一根針。“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讓李白大徹大悟,從此發奮圖強,毫不懈怠,終於成為一代“詩仙”。“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能一直堅持,往往會讓努力半途而廢,堅持了,量變終會演化為質變,成功也就唾手可得。

成功,看似可望而不可及,其實卻很簡單。當天賦、努力和堅持三要素都具備的時候,成功不就已經近在咫尺了嗎?

傷仲永讀後感600字 篇7

王安石23歲作《傷仲永》,論述了人的先天才能和後天教育與成才的關係,對吾輩教益匪淺。

天才到底是什麼?雖説餘已過不惑,但偶還是認為這是個説不清楚的問題。悲夫!“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愛迪生以為: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思之,不禁汗顏。倘若靈感不光顧,豈不是俺們的汗水都白流了?還好,姓愛的並非只他迪生一人在説話,還有個叫愛因斯坦的,這個愛也説過一句話: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談空話。再思,確也是。你可能不是天才,但你卻可能成功。如是,吾心釋然。

想俺四十餘年光陰,書也讀了些,人也見了些,神童不少,天才不多。王荊公曉得個方仲永,然其父不使學,終泯然眾人矣。哎,咱也別老拿孩子説事,你如若攤上這麼個老爸,也只能由命了!只是可惜了仲永那孩子!

俺倒也附庸風雅,與琴書畫無緣,硬是和棋搭上個邊,説到玩棋的,以前有個吳神童,有幸碰到段執政,渡洋學弈,後竟自獨步天下;又有個高麗神童李,入曹府深造,數十年也無人能敵。此二人,不可不謂天才!我們所能知道的,就是他們執着、他們進取、他們拚搏、他們堅持不懈,---總之,他們成功了,你説他們是天才也就不為過,因為他們以前確是神童!好腦殼,爹媽給的,打小又不讓咱混吃混喝,見天叫咱黑的白的,直弄得咱是天才咱怕誰!

然則卻也知曉神童若干,終未進身天才,箇中原委,莫衷一是,餘生也愚,不明就裏,乞明者明示!

傷仲永讀後感600字 篇8

有人認為成功來自於先天的資質,也有大部分人認為成功來自於後天的學習與積累。

大家一定都知道方仲永吧,他是一個具有先天資質的奇材,五歲就會作詩。但他的父親只認為他有先天的資質就夠了,不需要後天的學習與積累,所以不讓他上學。後來,鄉里人全都知道了方仲永是一個天才,於是就請方仲永的父親吃飯或給錢買方仲永的詩。方仲永的父親認為他可以靠方仲永的本事賺錢。於是他就帶着方仲永到各家各户做客,為他人寫詩賺錢。後來方仲永長大了,但他的知識並沒有增長,所以他漸漸地變得和常人一樣,後來又漸漸地不如常人了。

由此看來,只有先天的資質是無法成材的,必須要有後天的學習與積累才行。

在世界上,靠先天的資質成材的一個都沒有,但是靠後天的學習與積累成材的卻數不勝數:居里夫人、愛因斯坦、華羅庚……因此,有了先天的資質不能驕傲,要在後天的學習和積累上跟出色才行。

傷仲永讀後感600字 篇9

愛迪生曾説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而仲永的事蹟,便是這句名言最好的真實寫照。

初讀《傷仲永》這篇文言文,真有點“傷不起”.一個五歲的孩童“未嘗識書具”.竟能“書詩四首,並自為其名”,此子若稍加指導,定當出列拔萃。仲永的才能受到邑人的好評,他們“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足見仲永的天資聰慧矣。然而他的父親“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從而釀成了仲永“泯然眾人矣”的悲劇。

仲永之所以泯然眾人,主要原因在於他父親,他目光淺短,愚昧無知,貪財誤才,“不使學”的錯誤做法,耽誤了仲永大好的學習時光,最終淪為常人。仲永出生在這樣一個世隸耕的農民家庭裏,一開始便註定了結局。難道就只是其父之過也?非也非也,若不是邑人有着和眾心理,仲永的父親也不會環謁於他們,不讓仲永學習。如此説來,邑人也為“幫兇”之一。而我認為,真正的原因出在仲永本身。倘若他幼時的資質潛退是父親的錯,但他長大了卻還不懂的學習的重要性,懶惰而不思進取,不正是他自己的責任嗎?即便出生在這樣的家庭,沒有條件學習,也要去創造條件。就像一個海綿只會擠出水分,卻絲毫沒有吸進“墨汁”,也總會江郎才盡的一天的。

我們正值學習的大好時光,有着優越的學習條件,有什麼道理不好好學習呢?莫非要步了仲永的後塵,重蹈覆轍?要知道顏真卿曾説過:“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啊。我們無法決定出身,卻可以創造未來。我們無法回到昨天,卻可以把握今天。一個人的天資固然可貴,但後天的教育更為重要。付出的汗水和收穫的碩果是成正比的。

請乘理想之馬,揮鞭從此啟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

傷仲永讀後感600字 篇10

《傷仲永》這篇課文,作者通過一個簡單的故事,向我們闡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能否成長,與天資有關,更與後天所受的教育和自身的努力息息相關。這就説明了,我們必須要學習。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崖苦作舟”。或許這句耳熟能詳的哲理名句,早已讓我們的耳朵聽出繭來了,但是,它卻無時無刻不在告訴我們:在知識的海洋上,我們永遠只能吸收而不能滿足,我國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臨死前一個小時還在工作,他經常利用別人的喝咖啡時間學習,這難道還不夠嗎?我認為這是遠遠不夠的,為類從奴隸時代發明文字到現在流傳了幾千年的知識文化豈是隻用短短的“一輩子”的時間能學完的呢?

“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相信大家都聽過。沒錯,人無不是在學習中成長,沒有一個人會説自己已經把所有的知識都學會。在生活中,有些人因為取得一些成就便滿足於現狀,沉醉於一時的成功……這些人到了最後始終是落伍者。而一些人不滿足現狀,發奮學習,最終是社會的強者。可見學習是無止境,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學習。

我曾聽過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國外某大學一羣即將畢業的工程系大學生全部被一場他們全都自認為簡單的考試所考倒。這同時説明了我們將來在社會上還有許多東西要學,現在的一點知識是絕對不夠的。

或許當我們結束了九年義務教育之後,一些人將繼續學習基本知識,另一些人則要去攻讀“社會大學”,雖然道路不同,但我們都還要不斷汲取各類知識,因為學習是無止境的。

傷仲永讀後感600字 篇11

王安石的文章《傷仲永》,論述了人的先天才能和後天教育與成才的關係,對吾輩教益匪淺。

天才到底是什麼?雖説餘已過不惑,但偶還是認為這是個説不清楚的問題。悲夫!“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愛迪生以為: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思之,不禁汗顏。倘若靈感不光顧,豈不是俺們的汗水都白流了?還好,姓愛的並非只他迪生一人在説話,還有個叫愛因斯坦的,這個愛也説過一句話: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談空話。再思,確也是。你可能不是天才,但你卻可能成功。如是,吾心釋然。

想俺四十餘年光陰,書也讀了些,人也見了些,神童不少,天才不多。王荊公曉得個方仲永,然其父不使學,終泯然眾人矣。哎,咱也別老拿孩子説事,你如若攤上這麼個老爸,也只能由命了!只是可惜了仲永那孩子!

俺倒也附庸風雅,與琴書畫無緣,硬是和棋搭上個邊,説到玩棋的,以前有個吳神童,有幸碰到段執政,渡洋學弈,後竟自獨步天下;又有個高麗神童李,入曹府深造,數十年也無人能敵。此二人,不可不謂天才!我們所能知道的,就是他們執着、他們進取、他們拚搏、他們堅持不懈,---總之,他們成功了,你説他們是天才也就不為過,因為他們以前確是神童!好腦殼,爹媽給的,打小又不讓咱混吃混喝,見天叫咱黑的白的,直弄得咱是天才咱怕誰!

然則卻也知曉神童若干,終未進身天才,箇中原委,莫衷一是,餘生也愚,不明就裏,乞明者明示!

傷仲永讀後感600字 篇12

想不起是哪位詩人説過“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千古流芳的名句。但還記得起,魯迅先生説的那句“哪裏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學習上。”的確每個人做學問都要具備以上兩句所要表達的——堅強與勤奮,而且要有一個目標。因為鐵匠沒有目標,他可能只能做出遠不及寶劍的水果刀。

在《為學》中我想到了堅持與堅強,還有目標。在起初讀的時候(指老師講之前),我就覺得,窮和尚孤身一人只有一個飯碗和一個水瓶,就能到達南海,真是不可思議,況且一路上有山有河還有野獸,就更不可能了。唐玄奘到西天去取經還帶了三個徒弟一匹馬呢!到了後來我終於懂得了其中的道理,又想到了一次去爬山,目標是山頂,但我與山頂僅有一步之遙時,我選擇了放棄,就是因為我沒有堅持。我就差那麼一步。

方仲永的父親依舊是以農民的思想對待自己那麼有天賦的兒子——不使學!就是因為“利其然也”!如果他父親不讓他去上學,他自己也應該以“忽啼求之”的積極心態爭着去上學。如果這樣他也不會“泯然眾人”啦。你也可以不上學,但你可以自學,勤奮一些但不用挑燈夜戰。即使上了學不勤奮些,刻苦些,到了最後兩個字——白搭。這説明了後天教育的重要性,還體現出唯有積極向上,堅持奮鬥,勤奮努力才能成功!

偉大的科學家,當時社會人羣眼中的“瘋子”——愛因斯坦説過“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人”在我眼中只是一個有發達的大腦和會直立行走的裸猿,開啟大腦智慧的方法只有兩個“努力與堅持”。所以在學習時就要“人貴立志,事在人為”啦!

傷仲永讀後感600字 篇13

今天,讀完了《擁抱幸福的小熊》,深有感觸。

《擁抱幸福的小熊》主要內容:

給我一個哈熊的理由

擁抱小熊就是擁抱幸福

在一個女孩苦澀的成長歲月中

在她心靈的祕密花園裏

演繹着怎樣一個浪漫而温馨的童話呢

小念在童年時代,家庭遭遇重大變故,變成一個自閉的女孩。陪伴和慰藉着她的,是一隻熊公仔,還有一個有點特別的男同學霍雨欣。在一場車禍之後,倖免於難的小念,丟失了陪伴着她的小熊。但她認識了醫院裏年輕的林醫生。林醫生送給她温暖的微笑,還有泰迪熊,並告訴她:”擁抱泰迪就是擁抱幸福!“小念出院以後,生活越發灰暗起來。在學校她受盡欺負,度日如年。她很想念林醫生,經常偷偷地去看望他,並且在霍雨欣的幫助和鼓勵下,一直以孩子氣的信念期待着林醫生曾許諾的小熊和幸福……林醫生是個偉大的預言家,又或許,是小念孩子氣十足的固執和天真的信念感動了天使,終於有一天,童話般的奇蹟發生了…… 這是一個浪漫而温馨的人間童話,也是一個與信念有關的純愛故事。

憨厚笨拙、温和馴良、毛絨絨、圓潤又貼心的小熊不但鑽進可愛的故事裏,而且不失為閲讀的佐餐佳品。仔細閲讀本書,你會發現,你的嘴角在不經意間,上揚。

《擁抱幸福的小熊》讓我明白了,世間還是有真情在的,總有像林醫生,霍雨欣他們那樣不計較個人利益、沒有任何私心、幫助別人而不求回報的人。

《擁抱幸福的小熊》還教會我,生活是不可能一帆風順的,在通往夢想的道路時,會遇到很多的困難,路也是會很難走的,但是,只要我們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種種艱辛,一切的不幸都會過去的。幸福其實不僅僅指小熊,生活裏還有許許多多的幸福在我們身邊,等待着我們去發現。

回想我們這一代人,有幸活在和平安樂的社會中,很多還是家裏的獨子獨女,被父母寵愛得就像個個小皇帝小公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失去了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如同温室裏的花朵,放到外面便經不起風雨,受不得幹?螅?齙揭壞憒煺劬鴕貨瓴徽瘢?晃兑攬扛改福?揮兇約旱姆較潁?揮欣硐耄慈綰謂庸?副駁娜鬆?鵓媯?綰蚊娑苑繚頗?獾納?羈佳椋考詞苟蛟私盜伲?頤且材芟蛩?謊?賂頤娑裕?嶁拍苡當?腋5男⌒藶穡

信念在人心中有着無比重要的力量,任何人,心中擁有堅定的信念才能克服一切挫折與困難,有着堅定信念的小念因此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我永遠忘不了她,忘不了這本書《擁抱幸福的小熊》。

傷仲永讀後感600字 篇14

《老虎哈雷》講述了一隻看似威猛的老虎,居然是年老的宋大媽一手抱大的。如今,哈雷在馬戲團悠閒自得地生活着,高導演想讓哈雷學會鑽火圈這個節目,可偏偏哈雷最怕的就是火,怎麼也不肯鑽,在那萬般無奈之下,只好請來了哈雷的母親——以前看守動物園的宋大媽來教哈雷鑽火圈,可也無濟於事。於是,高導演便想用十塊錢把宋大媽打發走,可宋大媽卻靈機一動,閃過一條妙計,高導演對她的話半信半疑。最後,宋大媽假裝一哭,哈雷趕緊奮不顧身地鑽過火圈。為此,宋大媽還得到了每月一千元的獎金作為報酬呢。

看完了這個故事,我心裏大為感動。想起宋大媽的兩個孩子——老虎哈雷和親生兒子,兩者比起來,顯然有着天壤之別:哈雷作為一隻動物,為了不讓曾經收養過它的主人傷心難過,硬是憑着對主人的愛,不僅不給母親增添麻煩,還克服內心的恐懼,戰勝自我,不顧安危鑽過了火圈,並且給“母親”掙養老金;而親生兒子卻賭博、吸毒、喝酒、吸煙……樣樣壞事都少不了他,連母親的生活費都拿來揮霍,還談什麼孝敬父母!

請別把動物不當回事,其實,有時候,動物的感情比人類還要強烈、濃厚。人類有一些事情還不及動物呢!想想生活中,有時,我們一點兒不如意就會對爸爸媽媽耍小脾氣;有時,還會讓爸爸媽媽為我們的學習操心。爸爸媽媽還要上班工作,多麼勞累呀!

在這裏,我想和大家説:“行動起來吧,體現出人類和動物的不同;行動起來吧,向老虎哈雷一樣孝敬父母;行動起來吧,讓祖國的未來更加文明、美好!”

傷仲永讀後感600字 篇15

我很喜歡沈石溪寫的動物小説,他寫的小説裏的動物是那樣有趣,那樣感情豐富。暑假裏,我接到我借到了《老虎哈雷》這本書,我津津有味地看完了這本書,我被老虎哈雷的行動感動了。

哈雷是馬戲團裏的一隻老虎,哈雷的媽媽產下哈雷後就死了。哈雷是飼養員宋大媽一手帶大的。而宋大媽的兒子交了一些壞朋友開始吸毒,他有幾次到動物園裏向宋大媽要錢,宋大媽不給,因為她的工資只夠生活費,他就向宋大媽拳打腳踢,哈雷看見了,它不顧一切地衝向鐵籠,向宋大媽的兒子大聲吼叫,宋大媽的兒子這才離開。後來,哈雷要表演鑽火圈,哈雷怕火怎麼也不敢鑽。團長讓宋大媽走到火圈另一端大哭起來,奇蹟發生了,哈雷毫不猶豫一下子從火圈內鑽進去,走到宋大媽身邊,用舌頭舔她,節目表演成功了。於是馬戲團一月給她一千元工資,宋大媽也過上了好日子。

這本書告訴我們:要知恩圖報,我們要回報所有幫助我們的人,老虎都能做到,更何況高智商的我們呢?我們要回報自己的父母,讓他們的辛勤養育得到安慰;我們要用好成績回報老師,讓老師知道他們辛辛苦苦培育我們,他們的汗水沒有白費;我們要回報好朋友,是他們在自己孤單時讓我們得到快樂……現在有些孩子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這樣的孩子將來怎麼回報父母?有的孩子大手大腳地向父母要錢買零食吃,這樣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差,以後怎麼回報父母呢!

知恩圖報是人最基本的美德,“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無論我們身處何境,都不能放棄這種美德——知恩圖報。

傷仲永讀後感600字 篇16

讀完這篇課文後,我懂了什麼叫偉大,什麼叫愛國。

詹天佑是我國著名的愛國工程師,從北京到張家口這一段鐵路是在他的指揮下完成的。無論是居庸關還是八達嶺,怎麼樣的困難都被他無畏的解決了。

我真的不得不由衷的敬佩他。他對工作要求認真,不敢一點兒馬虎,記得他常勉勵工作人員:“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説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他對工作極負責,一絲不苟,只為了為祖國爭光,這精神真令我讚歎不已。他對祖國懷着一顆堅定的心,那對祖國崇高的敬意使我更加佩服。

在腦海裏,印象更深的是這麼一句話: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這種精神,這種信心,推動着詹天佑,鼓舞着他,使他永不放棄、永不退縮,他面對鐵路艱鉅的漫漫長路,總會抱以堅定、自信的心態,度過重重難關,勇往直前,這才叫真正的愛國、敬國。

在面對帝國主義的嘲笑與譏諷,唯他不怕;在隧道重重難關面前,唯他站了起來;在青龍橋的陡坡前,唯他創造新方法使火車爬上山。這位偉大而又愛國的人,這響亮的名字,永遠的刻在中國歷史的銘牌上。他,叫詹天佑。

傷仲永讀後感600字 篇17

大家都知道朱自清是位詩人,也是一個散文家,又是一名學述界的學者。

《荷塘月色》算的上是名篇,使人久久不忘,就在於寫出了景緻。

“沿着荷塘,是一條曲曲折折的小煤路”讀到此處,我的腦際中不知不覺的浮現出一條小路,曲曲折折。

“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羣居,也愛獨處。”這一句話看似矛盾,並非矛盾,朱自清先生是從不同的角度來描寫的,使人耐人尋味。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直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瀉字用的極好,如果換成我們的話,可以用個散落就已經不錯了。它值得我們去學習。

“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此段運用了對比手法。使人情不自禁的想起夜空中懸掛的月亮的月光使黑影也變得斑駁起來。

《荷塘月色》中有許多地方還運用比喻,排比,對比等修辭手法。甚至梁元帝的《採蓮賦》也被朱自清運用到恰到好處,結尾還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

《荷塘月色》寫的好。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寫得很好,他雖然只活了50歲,但是散文領域留下的遺產,值得我們去學習和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