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閲讀心得(精選5篇)

明朝那些事兒閲讀心得 篇1

今天去入職,發現只是辦一些手續,明天才正式上班。閒了半天,補一下以前要寫的文章吧。

明朝那些事兒閲讀心得(精選5篇)

以前對王守仁這個人的印象只限於書本上對他唯心主義哲學的批判,但是讀了《明朝那些事兒》中對王守仁各種事跡的介紹以後,發現以前實在是太低估他了。列寧説“聰明的唯心主義與愚蠢的唯物主義更接近聰明的唯物主義”。其實,我覺得王守仁的理論比“聰明的唯心主義”還要高一個層次。這一篇先寫他理論的形成,下一篇寫怎麼用它來指導實踐。

王守仁早年和當時的其他書生一樣,是學習朱熹理論的。朱熹的核心思想是“存天理,去人慾”。天理指世界萬事萬物中統一的規律,人慾指人的慾望、感情等感性思維。用現代的話講,朱熹的思想是認為人慾是導致社會混亂、犯罪等不良現象的源頭,應該加以剋制。而天理符合事物發展規律,按規律辦事能推動社會進步。所以我們要努力認識、掌握天理,用天理來剋制人慾中向不良方向發展的趨勢。

王守仁在學習朱熹理論的時候,覺得似乎這種理論和現實不能很好的吻合,但是又找不到具體哪裏不對,於是就邁上了漫長的探索之路,最後形成自己的一套哲學,命名為心學。幾乎影響了往後明朝的所有歷史,並給現代人也帶來無數啟迪。

這裏無法説明王守仁的所有探索歷程,只摘選幾個我影響特別深的。

王守仁在沒有頭緒的日子裏,到處遊歷。又一次拜訪了一位遠近聞名的得道高僧----某個寺廟的方丈。兩人聊了很久,交流哲學認識,可是總是談不到一起去,最後陷入了長時間沉默。然後王守仁問:家裏還有人嗎?方丈答:有,老母親尚在。王:想念否?方丈又沉默了很久,長歎一聲:怎能不想?然後矛盾又痛苦得表示慚愧,因為他認為這表示自己修行不夠。王大聲叱之:思念父母是人之常情,你想念母親是天經地義的,為什麼要完全剋制並感到慚愧呢?結果,那個方丈直接捲鋪蓋,回老家,看母親,不當和尚了。然後王守仁當然是遭到寺廟的反感:居然把方丈給説得還俗了,這還了得!然後被趕出門。

通過這件事。王守仁認為,人的感情和慾望是很基本,很根深蒂固地存在的。要完全抵制,做到去人慾,反而是不合乎客觀規律的。

那麼什麼是天理呢?為什麼天理不能完全化解人慾呢?王守仁不知道,因為朱熹對天理的解釋也是“道可道,非常道”,含糊其詞,讓人意會。王守仁在經過了長時間的探求,並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不斷思考,終於在他人生很不得志的階段中眼前一亮,哈哈大笑,給出了自己的解釋:天理就是人慾,人慾就是天理,兩者是一回事。心學由此誕生。

大凡這種説萬事萬物統一規律的理論,表述方式總是似是似無,人們的理解也千差萬別。比如對論語的理解一直有很多分支。真可畏“道可道,非常道”。

我來説説自己的看法。“天理就是人慾”的意思是,“天理”(客觀規律)是由人來認識到的,所以融入了人的思維,成為了“人慾”(主觀思維)的一部分。通俗點,我們人都有理智和感情。理智就是人對“天理”的認識。但是理智和感情都是人的思考方式,兩者本質上都是人的想法,所以在某種層面上應該是相通的。

最初,小時候,我自己也很提倡理智,反感毫無理由地通過感情來做判斷。後來,又發現其實感情是比理智更復雜的思維活動,因為理智的東西用計算機模擬比較容易,而感情基本無法模擬。所以覺得應該在兩者之間尋找平衡。認為,具體到細節的事情上,主要遵從理智的判斷,在戰略大方向的把握上,需要順應整個社會、整個世界的感情發展。不過我始終無法找到理智和感情的聯繫。在看到王守仁的“天理就是人慾”這句話時,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以上是我現在的感想,不知道過若干年以後會有什麼變化。

明朝那些事兒閲讀心得 篇2

今天終於讀完了當年明月的大作《明朝那些事兒》,總共七冊,共計96萬字。書的內容是從朱元璋的出生講起,到崇禎皇帝自縊明朝滅亡,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整本書都是以小説的筆法,通俗、易懂且很富有幽默感。真是非常欽佩作者當年明月,能用那麼簡單的語言(這個説實話很難)來描繪一個朝代的那麼複雜歷史。回想起在上學期間學校教授的歷史課本,只能用膚淺、平庸和隨波逐流來修飾,而且對於某些歷史事實缺乏考證和獨立的見解,鄙視!

其實自從大學畢業以後就很少去用心讀一本書,特別是長篇小説或者是歷史題材的,不是自己不感興趣,而是因為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在大學裏埋頭苦讀(老師水平真的一般,只能埋頭苦讀)的是自己的專業書,為的是找一份好的工作;工作後讀的是行業書籍,為的是幹好自己的工作。另外,也怪自己是搞“挨踢”的,知識更新換代太快了。

然而,現在工作穩定了點,但是經常出差。出差路上有時候確實很無聊,特別是乘飛機出差的時候,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很痛苦。思來想去還是找本書看吧,看什麼書呢?專業書和行業書我是不看了,看了想吐!後來在網上看到《明朝那些事兒》比較火,想想朱元璋是自己的老鄉,明朝的歷史自己確實知之甚少。於是下決心買一本好好看看,就這樣,在導遊當年明月的指引下,我踏上了明朝旅遊的征途。

呵呵,當年明月這個導遊僱的還是很划算的,在他的陪同下我度過了一個快樂、悲傷、激動、憤怒、遺憾和感慨的旅途,真是受益匪淺啊!我也想以一種簡單的方式來談談的`我的讀後感:

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創業艱難,守業更艱苦。朱元璋經過近二十年的刀光劍影、血雨腥風創立了大明王朝,而他的子孫們用了近200年的時間來堅守這份家業,期間王朝幾近覆沒,興衰波盪起伏。

這本書,讓我懂得要獲得多大的成功,就得付出多大的代價。從朱元璋的經歷可以看出:童年時期生活困苦;少年時期親眼看着父母餓死,然後為了生存沿街乞討、四處漂泊,到皇覺寺當和尚被人欺凌,“每一個孤獨的夜晚,他只能獨坐在柴房中,看着窗外的天空,思念着只與自己相處了十餘年的父母”;成年後被迫參加起義軍,南征北戰、槍林彈雨,從一具具屍體上爬向自己的目標。

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官場如戰場且勝似戰場,是一個國家最高智商的猛人之間的鬥爭場所。呵呵,看看楊廷和、徐階、于謙、張居正的經歷就明白了。

這本書,讓我懂得事物是有使用期限或者叫生命週期或者叫氣數的,明朝就相當於一個公司,到後期無論崇禎帝怎樣努力也最終走向了倒閉,只能説氣數已盡!但是,我要向崇禎帝致敬,他是個好皇帝、一個明君,一個堅持不懈和肯負責任的人。然而,什麼事物是沒有期限的呢?我認為是思想,例如,王守仁的心學:"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最好,讓我用楊慎的《臨江仙》來表達我最後的心情:"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明朝那些事兒閲讀心得 篇3

最近,我閲讀了《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作者風趣幽默的話語令我十分喜愛這部書。作者對人物的刻畫入木三分,對鬥爭的描述淋漓盡致,對情節的把握爐火純青,真的很令我欽佩。在書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朱元璋了,一個出身於農民世家的人,竟然能成功當上皇帝。

朱元璋小時候深受元朝的腐敗統治之苦,家中十分貧苦,在中國曆的皇帝中,大概是的一無所有的貧農,是通過造反才擁有了天下。放牛、做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簡單的簡歷。沒受過教育,卻能直接帶領千軍萬馬爭奪王位,是個軍事天才,也是個人事管理天才。對於這種情況,我有自己的看法:平靜的湖面,練不出不畏風浪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寧靜的世界,找不出真正的英雄,朱元璋就是在如此惡劣的情況下,成為一個偉大的霸主。正是青少年時期的艱苦經歷磨鍊了朱元璋,使他變得老成而有心計。

朱元璋最令我佩服的是他的各種本領:果斷、讓朱元璋能在危險的情況下做出最正確的判斷;堅持、能讓他在僵持時打破僵局;冷靜、能讓他有準確的策略。這三樣寶物、合起來,能讓你在戰場上完美地指揮出應敵的方法,假如任何事中,都具備果斷、冷靜和堅持會讓你在困境中發現機會。在這三個本領前,相信無論怎樣的困難都回迎刃而解,最後將登上成功的彼岸。

朱元璋還教會了我自信,他曾經説過“我相信我是對的”。在通往勝利之門的路上,你會撿到很多鑰匙,這些鑰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閃閃,但只有一把才能打開那扇勝利之門。當你引領大軍作戰,當百萬生靈的一切掌握在你的手中,當你只有一次嘗試的機會,沒有多少人能不緊張,而在戰爭中,只有一個時機是最適合的,如果失敗了,你將失去一切。但朱元璋卻在關鍵時刻毫不緊張,他相信了自己的決定,是自信,使他一步一步地走向皇位。

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高尚的人説話,我讀了《明朝那些事兒》後,朱元璋成為了我生活中的老師,他教會了我果斷、冷靜、堅持、自信等等必會的本領,他彷彿和我説:亂世之中本身是沒有天才,但只要有了各種本領,你就是一定會成功,本領能助你登上成功的高峯。

明朝那些事兒閲讀心得 篇4

上文説到讀書,結果第一本要讀得《平凡的世界》沒借到,索性讀了熱門的《明朝那些事兒》,早就知道新浪網上炒的火熱的這本書卻一直不屑一讀,今天發現目光太短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所以説羣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由於只借到了2,所以我只好從朱棣開始瞭解明朝的那些事兒,原來對明朝的概念只停留在宦官當道,現在倒是有些立體感了,原來諾大的北京城就是從朱棣開始興建的,明朝的產物“東廠”是因為辦公地點設在東華門而改稱“東廠”,就是現在的王府井大街附近,而且那裏現在還有一個東廠衚衕,嘿嘿,歷史真的就在腳下,誰想到當年一個特務機構的辦公地點現在遍地是黃金啊。

另外書中還提到了鄭和七下西洋的歷史,猛的發現奧運開幕式上也呈現了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不是吹噓咱歷史上曾多麼輝煌,是説咱中國人多麼厚道,當年那麼強都沒搶鄰居地盤,舉着“探訪好朋友、問候好鄰居、結識好夥伴”的大旗和這些小國友好交流、和平相處,順帶做點生意,最終是要與那個“和”字呼應,好厲害的導演,咋那麼深邃呢?

書中還提到一人讓我很欽佩的一人---楊溥,不是因為他的才高八斗而是一種精神。當皇帝以勾結太子為名將它關入大牢,面對做不穿的牢底以及隨時砍頭的危險他卻用不停讀書的方式度過這牢中難熬的日日夜夜,十年後皇上得知他在牢中不停地讀書後重用此人,後成為一代名臣。我曾想若是我們在圖書館不停地看它十年書,是不是我們一定會功成名就?沒準,只是有誰能做到呢?

明朝那些事兒閲讀心得 篇5

小時候,我就喜歡看書。當時,我主要看一些有趣而又易懂的童話和小故事。大了一點後,我又把興趣轉移到動植物類型的書上。到了中高年級也就是現在,我對歷史類書籍產生了狂熱的愛好。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一本歷史類的書籍——《明朝那些事兒》。

這稱得上是一部非常好的歷史類書籍。它的作者明月以生動詼諧的筆鋒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大統一的'強盛的文明帝國從崛起到如日中天再到衰亡和沉沒的悲壯歷程,還原了巨大的歷史落差與戲劇性的帝國命運。在元末上演了一出龍爭虎鬥、你死我活的情景劇,充分地體現了人性的黑暗與貪婪,戰場的恐怖與無情。書中的每一行每一頁都充滿着智慧謀略,陽謀政治的風骨,奮發惕厲、強勢生存的精神和生存競技場上的豪邁與落魄。體現出中國古代文明的英雄氣概和本色靈魂。

也正是在這本書上,我讀到了亂世的羣雄逐鹿與太平盛世的風調雨順。還讀到了朱元璋鐵腕肅貪、鄭和七下西洋、仁宣盛世、孝宗重振大明等足以令中華人民所驕傲的故事。又認識了陰謀、政治的技巧足以令人大驚失色的徐階、張居正等人和在戰場上大顯神威的徐達、孫承宗。他們就像大明的利劍和調節器一樣,使明朝歷史更加豐富精彩與動人。這本書同樣毫不客氣地指出明朝法律和政治上的嚴重漏洞與缺陷。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震撼了。一個完美帝國的風光,需要如此多的辛酸和淚水作為鋪墊啊!讀完了《明朝那些事兒》之後,我更加敬佩那些給中國留下豐富文化的古代帝國和創造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