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三個火槍手讀書感悟(通用5篇)

有關三個火槍手讀書感悟 篇1

這是一本勵志小説,這是一本外國“武俠”小説,這是一本動人的小説,這是一本絕世佳作,這本書的名字叫《三個火槍手》。

有關三個火槍手讀書感悟(通用5篇)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達德尼昂,因為他智慧、義氣、勇氣並存,從來不出賣朋友,機靈的他能將一個個危險化險為夷。當然其他的人物也各有特色,阿託斯長相帥氣,波爾多斯性格多變,阿拉彌斯是一個虔誠的教徒,還有與米來狄一樣美若天仙的柏娜修……

爸爸説,中國有一部武俠小説叫《多情劍客無情劍》和《三個火槍手》嚴重相似,裏面的女主角林仙兒簡直就是米來狄的翻版,一樣的美若天仙,一樣的心如蛇蠍……

這本書揭露了人世間的美與醜、罪與惡。壞人終究會被揭開那副虛偽的面紗,好人終將會有好報

有關三個火槍手讀書感悟 篇2

《三個火槍手》很厚的一本書,讀完的時候,有點小小的成就感,沒辦法,俗人嗎,沒寫出來,讀出來也蠻高興,唉。

作為法國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文_動的重要代表人物,大仲馬在戲劇創作和小説創作領域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儘管如此,給大仲馬帶來巨大聲譽的卻是他的《基督山伯爵》、《三個火槍手》這兩部傳奇小説。

《三個火槍手》以法國國王路易十三與法國首相、紅衣主教黎塞留之間權力鬥爭為背景,以法國宮廷祕史軼聞為鋪延,描述了一段驚心動魄的傳奇故事。語言詼諧幽默,佈局獨具匠心,人物性格勾畫得栩栩如生,引人入勝。故事的結尾,四位好夥伴各自分飛,雖然結局都很好,但還是有點令人遺憾,沒辦法,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生生死死,分分合合,生活本色。於我們,珍惜現在身邊之人吧!畢竟,誰能陪誰走道生命的終點呢?

有關三個火槍手讀書感悟 篇3

在古希臘人看來道德的偉大就在於對朋友始終不渝的愛,對敵人同仇敵愾的恨。

劍術超羣的青年達達尼昂為了成為火槍手,帶着父親的一封信前往巴黎尋找國王的火槍隊隊長特雷維爾他的同鄉。在巴黎,性急而且天不怕地不怕的達達尼昂先後與阿託斯、波託斯、阿拉米斯不打不相識,與他們結成了共患難的朋友。此後又一同去為了王后的名譽到英國倫敦送信並取回那韋價值連城的鑽石墜子;為了和平參加各種戰鬥好幾回……期間,他們沒有一個人喊苦喊累叫屈。

是的,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莫過於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萬兩黃金易得,知心朋友一個也難求”。沒有友誼哪會有幹古佳話,沒有純潔的友誼哪會有管鮑之交的傳奇?管仲若沒有交到鮑叔牙這個知心朋友,這位有經天緯地之才、濟世匡時之略的天才也不可能幫助齊桓公建立霸主地位。也許早就死在歷史的長河裏了。

大仲馬讓我明白了:友情被人比喻成“嚴冬裏的炭火”、“酷暑裏的冰鎮西瓜”、“湍流中的踏腳石”“世上唯一可以通心的良藥”。這麼美好的一種東西誰不想得到呢?它是至清至純至美的,就像眼睛裏容不下一顆沙子那樣虛假、功利、醜陋的東西。

有關三個火槍手讀書感悟 篇4

這是我完整地讀過第一篇現代詩文,也是第一次讀到冰心的作品,更是第一次讀到《繁星 春水》這篇動人的大作,讀完之後,有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忽然在我的腦子裏晃動。

這篇文章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我從小就聽説的名字——冰心寫的。在小的時候,家人天天跟我講冰心奶奶的故事,可是我一直都沒有機會看她的作品,那 時的我還只懂得什麼叫古詩,還不清楚現代詩的格律與古詩詞的韻律有什麼區別。有一次,我偶然看到了《繁星 春水》這篇文章,我才知道現代詩比古代詩更生動 上口,給人的情趣更高。在不知不覺中我便迷上了現代詩。不信,您就聽我説一説《繁星 春水》這篇文章吧 !

我們先看一看這一段話:繁星閃爍着——深藍的空中,何曾聽得見他們的對話?

沉默中,微光裏,他們深深的互相頌讚了。短短的幾句,卻勾勒了一幅清幽、明麗、自然和諧的圖畫。而且,作者的想象力是這樣的神奇美妙,那冷冷的夜 空中無情感的星星尚能互相讚頌,作者十分含蓄地抒發了自己對“人類之愛”的追求。你們看一句這麼短的詩,可以體現出一種這麼偉大的精神,想必冰心奶奶在寫 時,必定苦心思考了一番。這還不算什麼呢,你們再看這幾句:

母親啊!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到他的巢裏;

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到你的懷裏。寥寥幾句,讚揚了最崇高、最無私的母愛。她熱誠讚美母愛。對母親表示了由衷的感激之情。整體聯想自然,讀來委婉柔和。

在《春水》中,有那麼一段令我久久不能忘懷。“春從微綠的小草裏和青年説:‘我的光照臨着你了,從枯冷的環境中創造你有生命的人格罷!’”詩人以 擬人的手法,告訴人們革命勝利的曙光已經來臨,人們應該熱情地去迎接未來的美好的生活,創立自己輝煌的人生。這也是詩人革命樂觀,熱情精神的寫照。

總之,我覺得冰心奶奶的詩是在茫茫夜空中閃耀着晶瑩亮澤的星星,是散落在忘河之濱的點點小花,永遠散發出沁人的馨香。

《繁星 春水》這篇作品給我的啟迪很大,她告訴我人類對愛的追求,告訴我母愛的偉大,告訴我要樂觀地對待人生……這些使我冰心奶奶這種偉大的精神和善良的品性所折服。

有關三個火槍手讀書感悟 篇5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在朗朗的誦讀聲中,我靜靜地閉上眼睛,接受這聖賢智慧的洗禮。心兒像過濾般明淨,沒有了塵世喧囂,沒有紛塵雜擾,留下來的,只有一份安寧和坦蕩。

《弟子規》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向我們講述為人子弟在家在外,待人接物和求學等時應有的禮儀規範。其中讓我感觸頗深的是“有餘力,則學文”。一個人的知識如果一直停滯不前,那麼他將被社會所淘汰。一個沒有知識的民族,將會成為精神的侏儒,以鼠目寸光看世界。“惟德學,惟才藝,不如人,當自勵”。孔子苦讀《易經》,把穿竹簡的牛皮繩磨斷了三尺,而後成為中國傳統聖賢教育的一代宗師,與之對知識永不知足的探索是分不開的。

學文需室“香”。“列典籍,有定處,讀完畢,還原處。”一個整潔有序的學習環境總會讓我們賞心悦目,並很快投入到學習中。相反,一個雜亂骯髒的學習環境只會讓人嗤之以鼻,讓自己身處其中煩躁不安。劉禹錫雖身處陋室,但“惟吾德馨”,在這樣寧靜祥和的環境裏,還“可以調素琴,閲金經”,於是陋室不陋。歸有光的項脊軒中,雖然“室僅方丈”,但“借書滿架,偃仰嘯歌”,仍有一番別緻情趣。陋室因書香而不陋,學文因書香而充實。

成學貴在專。“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如果在學習過程中心不在焉,墨就會磨偏,字就會歪歪斜斜,就難以收到顯著的成效。伯樂學相馬,顧玩所見,無非馬者,於是後來便有了“世有伯樂,然後又千里馬”之説。於濂在致東陽馬生信中説:“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這都説明一個人的成才,往往是紮根於對某一知識的專注。只有在學習過程中心無旁騖,全力以赴,才能收到顯著的成效,才能直抵成功的豐碑。

學文卻力行。“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成行,不學文,任已見,昧理真。”如果我們只懂得死啃書本知識而不付諸實踐,只知道埋頭苦幹而不去學習,那麼一切都是紙上談兵,我們永遠只能當“井底之蛙”。正如明朝大理論家王陽明,決心要“格”院子裏的竹子,結果搬了一條凳子裏想了七天最終以頭痛宣告失敗。這便啟示我們,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踐而不是空想得到,只學文不力行只會導致失敗。再放眼看,諸葛孔明便是一個懂得學文且力行的人,在赤壁之戰中,他巧借東風,草船借箭,致使曹操敗走華客道;在城牆上,他羽扇綸巾,橫賦絃琴,大擺空城計……只有懂得學文與力行相輔相成,幾步忘記學習,又能付諸實踐,我們的學習效率才能得到顯著的提高,才能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別緻的情趣,難道不是嗎?

學文需室“香”,成學貴在專,學文且力行。如果我們一開始就端正學習態度,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總結有效的學習經驗,那麼“少年成天性,習慣成自然”,在漫漫的學習過程中,我們便能苦中作樂,收穫人生道路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讓人生彰顯光彩。

“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訓致……”在朗朗的誦讀聲中,我趕走朦朧的睡意,翻開書的扉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