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800字讀後感(精選17篇)

三國演義800字讀後感 篇1

當我合上三國演義這本書時,心裏久久不能平靜。在這本書裏寫了許多具有正義感的人物。不過,我最敬佩的,就是諸葛亮了。

三國演義800字讀後感(精選17篇)

他十分的機智,靈敏。自從劉備請他出山後,他便專心致志地輔助劉備。當劉備在白帝城逝世之後,諸葛亮還是忠正不二的輔導劉備的兒子——劉禪。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攻打五丈原時,諸葛亮發誓一定要打敗司馬懿。在那幾年間,他一直為戰爭的事情而忙碌,不料得了肺結咳,可他在患病期間,還是一直為戰爭而勞累。直到死時,也不忘把戰後事理一一告訴自己的屬下。

諸葛亮,可歌可泣的愛國主義人士,他為一件事奮鬥到底的決心,為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寫成了一個狠毒,奸詐的陰謀家,大奸臣。曾有人評論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但我認為並不能簡簡單單地説曹操是能臣,或是奸雄。

第一,曹操很擅長打戰,在他所指揮的官渡之戰中,他以七萬精兵,大破袁紹七十萬大軍,堪稱軍事史上傑出的軍事家。

第二,曹操又是出色的政治家。治理國家是曹操的強項,他不僅愛惜人才,而且重視土地制度,糧食問題。

所以,説他是能臣沒有錯,可這不能説曹操不是奸雄。

曹操就是有“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極端唯我主義服務觀。曹操還做過許多不仁不義的事情,正是他的“謀略”使他更狡詐,他的“才幹”使他更殘暴。

曹操出於恐懼與猜忌,殺死呂伯奢一家;因為要引誘呂布,將俘虜來的羣眾當炮灰,為報父仇,攻打徐州時,軍所到之處“殺人民,發掘墳墓”。華佗的事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曹操患有嚴重的頭疼病,神醫華佗醫術高明,他只給曹操紮了一針,曹操的頭就不疼了。曹操想讓華佗留在他的身邊,專門給他看病。可是華佗立志為天下百姓解除病痛,曹操見他如此固執,便把他殺了。

其實無論曹操是“治世之能臣”,還是“亂世之奸雄。”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他為北方的統一,作出無比卓越的貢獻。

這本書真的很不錯,我還要再多看幾遍,從中吸取更多寶貴的精神財富,更多的精華。

三國演義800字讀後感 篇2

讀《三國演義》有感於司馬懿對抗諸葛亮之策略思想成功是什麼?如何才能成功?要翔實、系統地回答這兩個問題,可能需要一部《成功學》。但古今中外,卻有數不清的成功人士自己活生生的經歷證明了這樣一個定律:成功貴有恆!曾聽到一位民間哲人説過這樣一句話:成功,就是簡單的事情不斷的重複做!我國古代一位偉人又以:謀定之後,行以堅毅!作為他的座右銘。而一位著名企業的CEO也説過:……如果一個普通的倉庫管理員十幾、幾十年如一日,從未出現過丟、漏、錯、亂。我説他就是一個成功的倉管!……成功,又是如此的簡單!近來重讀名著《三國演義》,到《上方谷司馬受困 五丈原諸葛禳星》一章,不禁為諸葛亮而歎息、而扼腕、而仰天長歎:既生亮,何生懿!?為什麼呢?因為魏軍統帥司馬懿看破了以諸葛亮為統帥的蜀軍的軟肋——糧草!用他的“一以貫之”的戰略指導思想——蜀軍糧草不足,只要堅守不出,待蜀軍糧盡時大舉進攻,就可取勝!用他的“恆”和“韌”拖垮了勞師遠征、糧草不繼的蜀軍;拖死了嘔心瀝血、事必躬親的諸葛亮。最終在對抗諸葛亮六出祁山、大舉伐魏的戰爭中取得了勝利,獲得了成功!進而為以後的政歸司馬氏、三國歸晉(司馬)奠定了權力的基礎!作為一個具備政治家的素質,有着深遠戰略眼光的軍事統帥,司馬懿在蜀魏戰爭的一開始,就針對蜀軍勞師遠征,糧草補給困難的弱點制定了“避敵鋒芒,堅守不出,待其糧盡,再行反攻”的總策略,並堅定不移、自始至終地貫徹執行之。

事實證明,這一戰略是正確的、成功的。諸葛亮一出祁山攻擊曹魏,司馬懿就一針見血地指出要佔領街亭,絕蜀軍的糧道。諸葛亮也敏鋭地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在軍事會議上指出“街亭雖小,干係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軍皆休矣!”不幸的是,由於言過其實的馬謖丟了街亭,不但導致蜀軍全線敗退,還迫使諸葛亮演了一出“空城計”。諸葛亮二出祁山時,司馬懿“因自陳倉運糧甚便,以郝昭守陳倉”。結果蜀軍因久攻陳倉不下,無糧而退。

同樣的,在諸葛亮四出和五出祁山時,由於“糧草問題”,蜀國方面的苟安、李嚴散佈流言,招致蜀後主劉禪召回諸葛亮,使得兩次精心準備的征伐都半途而廢!

自蜀漢建興三年諸葛亮一出祁山始,至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六出祁山、殞命五丈原止,司馬懿用近十年的時間成就了莫大的功勛!十年的光陰,戎馬倥傯。司馬懿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恆心和意志堅持、貫徹了一個非常簡單、明確的戰略指導思想。從未因執行過程中的屢遭挫折和敗績而動搖;也從未因手下強兵悍將的不理解和激烈反對而改變!當然,為貫徹實施他的這一思想,司馬懿也採用了多種的手段,並付出了相應的代價。在諸葛亮三出祁山時,司馬懿因眾將強烈要求出戰而大敗,竟然對眾將破口大罵“汝等不知兵法,只憑血氣之勇,強欲出戰,致有此敗!……”並以開殺戒、行軍法相威脅。諸葛亮六出祁山,司馬懿上方谷僥倖逃脱之後即堅守不出。為此,他強壓心中的屈辱之火,欣然接受諸葛亮差人送來的婦人之裝,破了諸葛的激將之計;他玩弄權術,輾轉請魏主曹睿降旨,以壓制眾將的反對意見

由此可見,堅持就能成功!有志者就能成功!有恆者更能成功!祝願天下的有志者都能成功!祝願天下的有恆者都能成功!

三國演義800字讀後感 篇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揹着《臨江仙》中那膾炙人口的詩句,不禁聯想到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今年暑假,我懷着激動的心情,又翻開了那本早已看過好多遍的古典名著。這是一部以三國作為歷史背景而創作的小説,描寫了公元三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國、蜀國、吳國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一批吒叱風雲的英雄譜出一曲曲英雄的讚歌、歷史的壯歌。

《三國演義》成功地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如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諸葛亮神機妙算,周瑜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得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在《三國演義》眾多的人物中,我最敬佩的人既不是千里走單騎的雲長,也不是足智多謀的孔明,而是智勇雙全的曹操。他也許很詭詐,很霸道,但他用兵舉世無雙,拿官渡之戰為例,七萬大戰七十萬,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戰敗袁紹,使他獨霸一方。他的大度也令人敬佩,青梅煮酒時,他對劉備説:“你我並是英雄!”説得劉備不敢聽,這時曹操可以把劉備殺掉,方可安憂,但他沒有殺劉備。還有他非常注重人才,他失了一個呂韋,祭奠時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獨哭呂韋;他的謀臣郭嘉死後,他也十分痛心。如果説他是“亂世之奸雄”,但是我倒覺得他奸得真,是一個有雄才偉略的能人。

我最瞧不起的人就是劉玄德了。他這人有點言而無信“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而且是個“唐僧”——太過仁慈了,還是個十足的偽君子。當時劉備在徐州混不多久地盤讓呂布奪去,他就厚着臉皮在託庇在呂布門下,但呂布終究不信任他,他就隨曹操滅了呂布,可一到京城,他又企圖對曹操下毒手,最後在徐州反曹,失敗後投袁紹,看袁紹不行又投劉表。但劉備也有一股使人佩服的韌勁。他有屢敗屢戰的勇氣與卧薪嚐膽的精神,他也非常愛民,為了老百姓,放棄了大好的軍事重地。在生死關頭,他對老百姓不離不棄。難怪有那麼多的賢人才士和強武之人為他上刀山、下火海,真叫人不得不稱奇。

還有些人物也是我印象深刻的:不知名的賈詡,曹操初露鋒芒時幫他的郭嘉,胸懷大志的孫策,以及保護阿豆的趙雲。。。。。

讀了這本書寫英雄的書,讓我懂得了在我們遇到困難時,要有關羽勇往直前的精神,還要有孔明的足智多謀;在學習上我們要有劉備“三顧茅廬”的耐力;在交朋友上,我們要學張飛與朋友相交的豪爽,學曹操的大度!

這就是我最愛看《三國演義》的原因吧。

三國演義800字讀後感 篇4

閒來無事,捧起一卷《三國演義》,閲讀之餘被描寫的已經很熟悉的情節再次吸引,決定重温那一段膾炙人口的風雲故事。數天之後感慨頗深,記錄下來,也算是收穫。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下面我最想談談自己對三國演義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為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10、214和220xx年連續下了三道《求賢令》,反覆強調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

最值得我欣賞,是他那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着説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三國演義800字讀後感 篇5

“滾滾長江東市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個暑假。我讀了一篇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這本書主要講了在東漢末年,由漢靈帝昏庸無能,整天沉溺在酒色之中,不理國事,以張角為首的黃巾軍起義,諸侯割據。曹操、劉備、孫權三方勢力逐漸崛起,形成魏、蜀、吳三國鼎力之勢,最後三國歸晉的歷史故事。

書中塑造了謀臣武將各具特色,性格鮮明,謀臣即足智多謀又人格完美,如諸葛亮、荀或、郭嘉;武將雖勇冠三軍,卻有明顯的缺點,如無情無義的呂布,性格暴躁的張飛等。

我最欣賞的人物是劉備。他雖然沒有諸葛亮那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才華,也沒有關羽、張飛那樣:“以一敵百”的高超武藝,但是他弘毅寬厚,知人待士,攬得天下英雄豪傑----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等大將抵死相擁,神級妙算的諸葛亮畢生相助,終於成就了蜀漢大業,稱帝為三國鼎力之一足。

劉備為了讓諸葛亮當自己的軍師。冒着天寒地凍跑這麼遠的路拜訪諸葛亮,劉備連續跑了三次非常遠的路,諸葛亮為了天下百姓選擇當了劉備的軍師,,最後諸葛亮雖然幫劉備一統三國失敗了。但是劉備和諸葛亮的故事確成為了流傳千古的一段佳話。從此,三國鼎立的局面就結束了,西晉王朝終於統一了全國,中國的歷史又翻開了新的一頁

合上書,我還沉浸在三國人物的精彩故事中,其中藴藏的人生道理值得我慢慢去體會,細細去品味……..

三國演義800字讀後感 篇6

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在烽火連天的世界裏,卻引發一個又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

那正是在羅貫中筆下的着作―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內容豐富,成語眾多,雖然看起來比較麻煩,但是能讓我們真正領會作者的藝術才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講張角,張樑,張寶黃巾起義,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之後,三兄弟開始打天下,以及當中發生的事。我讀了這本書真是受益非淺,看,諸葛亮的出現使三國變得更有意義,真是進入白熱化階段。火燒新野,草船借箭,智取漢中,七擒孟獲,智取三城等都是諸葛亮的“傑作”,就連他死了的時候也機關算盡。

我總想着,若無諸葛亮,劉備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蜀國,諸葛亮的才華可謂是深不可測。他考慮周到,而且不講私情。他最喜歡用火攻。想當初,諸葛亮的隆中對,巧借東風,寫出師表,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智退司馬懿無不體現了諸葛亮的機智才華。正是因為如此,我深深的敬佩這一位先生。

在三國演義裏還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團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勢不兩立,明天卻又杯酒言歡。而且這種鬥爭滲透到生活的許多方面,連家庭,朋友等,都毫無例外地被捲入了鬥爭的漩渦,甚至成為鬥爭的工具。他們為了滿足自己權利,財產的慾望,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爭奪戰中不被消滅,總是玩弄各種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鬥角。

總之,三國演義除了給人以閲讀的愉悦與歷史的啟迪以外,它更是給有志王天下者聽的英雄史詩。正因為如此,三國演義在雄渾悲壯的格調中瀰漫與滲透着的是一種深沉的歷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三國演義800字讀後感 篇7

懷着激動的心情,我第三次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qiāng”的。像漢室劉禪,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説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談國家,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麼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

如果説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説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經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正中年時。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的)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三國演義800字讀後感 篇8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開始就是膾炙人口的詞句。沒錯,這首詞句就是出自我國古代一部歷史小説的開篇詞,它的名字叫做《三國演義》。讀完一本厚厚的《三國演義》我才真正體會到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是一個人物的歷史舞台,把許多人物刻刻畫的淋漓盡致,使我不得不掩卷長思……

《三國演義》是明清時代的一部斷代歷史小説,作者是羅貫中。《三國演義》里人物眾多,擁護什麼,反對什麼,誰是正面人物,誰是反面人物,都是很明確的。這部書主要塑造了三個典型:正面人物關羽和諸葛亮,反面人物曹操……

先説曹操,太多數人都説他奸詐,也有人總結説他“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挾天子以令諸侯”體現他做事周到。“寧我負天下人,莫使天下人負我。”這是曹操的人生哲學。但總説到底曹操也有好的方面,他還是為人熟知的傑出詩人、文學家。曹操站的地位高,形象廣,方面廣,腦子複雜,非封建史家,非世俗人所能理解。

再説關羽,他比較簡單‘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青棗,青龍偃月刀,後加上赤兔馬’關羽是神不是人,而且加上歷代加封,直封到:‘蓋天古佛’成為人神的極致,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關羽做人有忠有義。但到了三國時期,封建道德的頭一個字忠就很難完成,對忠的要求也很嚴格,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了來,這樣不但算忠,還是難得可貴的忠。

一個國君想要建立一個好的帝國就必須有一個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好忠臣,而諸葛亮諸軍士就是這麼一個人,劉備三顧茅廬請來諸葛亮。事實證明,諸葛亮也不是一個草包,他顯智慧,展英才,‘草船借箭、空城計……’充分驗證了這一點。則‘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看出諸葛亮的忠心耿耿。

光有‘忠、義、識’還不夠,還需要‘膽’就像趙雲一樣,幾乎百戰百勝,他也稱‘趙子龍’,他其實為曹操效過力,但後來歸順了劉。

我們少年就應該從小具有諸葛亮的‘識’,趙雲的‘膽’,但關羽的‘忠、義’我們似乎就不必太難為自己,做好自己本分就好了。《三國演義》裏還有義絕、奸絕、智絕。關羽見證了義絕,曹操見證了奸絕,諸葛亮見證了智絕。讀過這本《三國演義》我不僅瞭解到了歷史的流轉,還學到了很多知識,這本書真是使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800字讀後感 篇9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書——《三國演義》,它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羅貫中。書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人物:劉備、諸葛亮、孫權、曹操等等。其中我最喜歡諸葛亮,因為他足智多謀、胸懷大志,現在讓我給你講講《草船借箭》的故事。

當時,因為周瑜十分嫉妒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利用一次機會陷害諸葛亮。讓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如果諸葛亮十天之內造不出,就軍法從事。然而聰明的諸葛亮知道這是周瑜詭計,就對周瑜説三天即可。諸葛亮的好朋友魯肅知道後來勸説諸葛亮放棄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諸葛亮卻讓魯肅放心,並向他借來了二十隻船隻,六百名將士、青衣、稻草。前兩天諸葛亮什麼也沒做,第三天夜晚江面上突然起了大霧,諸葛亮命令將士馬上開船出發,前往曹操的水軍大營,行進汁曹操大營前,他命令所有將士擊鼓大叫,裝作攻打大營的樣子,曹操因為大霧,無法看清楚,不敢輕易出兵,只能命令士兵用弓箭擊退來犯之敵。頓時,箭如雨下,成千上萬支箭向諸葛亮的船隻撲來,不一會二十隻穿上的稻草人插滿了箭,諸葛亮看後,大笑,命令所有船隻返航,後來經過清點,共計有十多萬支箭,順利完成了任務。

聽了這個故事後,是不是覺得諸葛亮足智多謀,越來越佩服他呢,即避開了周瑜的無端加害,又順利的完成了任務。做人一定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三國演義800字讀後感 篇10

什麼是智慧?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很難回答。我先來給大家説一個人吧,他可是智慧的化身。猜出來了嗎?對,他就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提起諸葛亮,大家應該很熟悉吧?就是那個羽扇綸巾、手搖鵝毛扇的軍師。

話説《草船借箭》中,周瑜十分嫉妒諸葛亮,讓諸葛亮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十萬支!這可不是個小數目哦!可諸葛亮卻只用了三天時間按時交了差。你知道是為什麼嗎?原來諸葛亮利用“天時地利人和”,這十萬支箭是從曹操那裏“借”來的。哈哈,諸葛亮聰明吧?佩服!佩服!

再來説《空城計》吧!諸葛亮聽説司馬懿的浩浩大軍向西城殺來,而自己守城的將士不足三千。於是,他傳令把全城旌旗藏起來。司馬懿見城中空無一人,怕諸葛亮又有什麼鬼把戲,慌忙下令撤軍,退回漢中。你看,一場“空城計”就嚇退了敵軍。這等膽識,這等智慧,何人能及?實在佩服啊!

我雖是一名女生,可我卻非常喜歡看《三國演義》,特別喜歡諸葛亮這個人。我多想有一把諸葛亮的鵝毛扇,鵝毛扇一搖——計上心來,我多想像諸葛亮一樣聰明能幹!於是,在現實生活中,我也一次次地上演着現實版的“女諸葛亮”!哈哈!

有一次,我和姐姐一塊兒下棋。下着下着,眼看姐姐就要吃了我的“老帥”了,怎麼辦?怎麼辦?我靈機一動:“哎呦,姐,我的肚子痛!”“啊?你不要緊吧?”姐姐俯下身子,關心地問我。我趁機撞了一下桌子,棋子散了。“喲,姐姐,我的肚子好像又不疼了。不過,這棋盤已經亂掉了,我們重下吧!”姐姐看了看我狡黠的眼神,明白了:“你個小狡猾的,不過這次不能賴皮哦!”我笑了,原來姐姐早就知道了我的“小陰謀”,哎!

這些“雕蟲小技”説出來真是難為情,太不光彩了!不過,我下定決心,要多看書,因為“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嘛!我現在經常把零用錢攢起來,一看到自己喜歡的書就會買下來,然後一頭扎進書本,看個昏天暗地。我家裏的書已經有很多很多了,可我百看不厭。因為我心中有個願望:多讀書,成為像諸葛亮一樣充滿智慧的人!加油哦!

三國演義800字讀後感 篇11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書,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着小説,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説到:“話説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着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關羽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為給後人很深的印象。

現説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説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説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鼈。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還是個實幹家,曾經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800字讀後感 篇12

在幼兒園時,看的是連環畫《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個個傳奇的故事,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我還明白了俗語“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肚子在唱空城計。”……的含義。

在中低年級,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長篇歷史小説,它不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着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赤膊上陣的許褚、抬棺上戰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

國小高年級,再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義的鴻篇鉅作。對裏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不應該因為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應該因為自己的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為自己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

而我喜愛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為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

三國演義800字讀後感 篇13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説,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説到:“話説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着歷史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

説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篡了漢。曹操之才也不在眾人之下。他少時曾經飽讀詩書,滿腹經綸,明孔、孟之道,知管、樂之謀,他嘔心瀝血20xx年,精心撰寫《孟德新書》,其中之妙,一言難盡,遠不在《孫子兵法》之下啊。曹操的長歌行,短歌行,我想大家都會背裏面的很多經典詩句。曹操之智謀遠不在眾智郎話下。"望梅止渴"的千古佳話,足以看出他之智謀。曹操之孝,更是真摯可泣。董卓破後,奪得濮陽,就立刻叫人接養父來身邊盡孝,誰知,在劉表荊州地界,被劉表手下貪圖富貴者殺害,曹操聞訊,痛不欲生,立誓拿劉表人頭祭奠他父亡靈,揮兵討伐劉表,他披麻戴孝,制旗為:報仇血恨。曹操在末年,以位列人臣之極--魏王,手握兵權,朝中上下全權在他一人手中,可謂隻手遮天,呼風喚雨,無所不能了。但是,他沒有絲毫的串位之心,是他子曹丕繼位後才稱帝的。在《觀滄海》和《龜雖壽》等詩詞中也能稍稍看出此意,他並不是為了自己的天下,而是為了眾人的天下。曹操的三笑於赤壁之敗,讓人印象深刻。我想一般人在大敗之後應該是匆匆逃命,但是曹操卻想着別人的布兵。可見他的心理素質非一般人可以比擬的,誰要是學到了他的這種本領我想他無論在學習、或生活上都會受益非常。

官渡之戰主要是體現了曹操的才智和心計。在許攸來投靠時,作為一個大將軍能做到未穿鞋和衣服就跑來接見真是難能可貴,讓許攸也深為感動立刻説出了破袁之法。曹操軍中無糧之時,借糧官的命來穩定軍心。雖然很殘酷,但是卻體現了曹操的心計。

曹操這個歷史人物,雖被人稱為奸雄,但也可看出此人的滿腹才學和才智。

三國演義800字讀後感 篇14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五個時段:黃巾起義、董卓掌權、羣雄爭割、三分天下、三國歸晉。

黃巾起義始於鉅鹿人張角,因為看不慣朝政腐敗,因此發動黃巾起義。而劉、關、張就此桃園結義,為朝廷效力。不久就滅了黃巾軍。劉備的力量也一天天強起來。

皇后的哥哥何進因為誤信他人召了早有造反意思的董卓進京。結果何進被十常侍殺後,董卓就掌權了。曹操曾想殺害董卓,但不成功。董卓為拉攏人心,封袁紹為勃海太守,出讓了赤兔馬給呂布。逼得諸侯聯軍抗董,雖然敗軍了,但最後也給呂布所殺。

劉黃叔三顧茅廬後,請出“卧龍”諸葛亮。諸葛亮提出了聯吳抗曹等計劃,使劉備的大業紮下了結實的基礎。經過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曹操滅了袁紹、呂布,吳、蜀也打退了曹操。

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佔據強大的北方,劉備佔據西蜀、荊州等,孫權佔據江東。從而崛起吳、魏、蜀,三分天下。

最後,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等逐漸去世。蜀、吳都歸降魏主司馬炎,三國一統歸西晉。

這本書刻畫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威風凜凜的關羽,衝動魯莽的張飛,昏庸無能的劉禪,謹慎多疑的曹操……

其中我最喜歡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因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為劉備出謀劃策,建功立業,使他獨據一方,不愧為“卧龍”。可惜與諸葛亮平等的的“鳳雛”龐統不幸遇難落鳳坡。

《三國演義》一書還教會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使我受益匪淺:在劉備起兵七十萬水陸並進攻吳為關羽報仇時,張飛衝動鞭打兩個部將,在晚上兩個懷恨在心的部將因一怒之下殺死了酒醉未醒的張飛,一代虎將死於非命。也告誡了我不要魯莽行事,意氣用事,否則後果不堪設想。這部書的人物形象性格顯露無遺、活靈活現,也説明了我們每一個人的性格好壞都不能隱埋,所以我們要改掉缺點,每件事做的更好!

三國演義800字讀後感 篇15

我從小愛看《三國演義》,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就常捧着厚厚的《三國演義》啃,似懂非懂地沉入驚心動魄的大戰之中。

《三國演義》真不愧是我國最着名、最傑出的歷史小説,他向我們展示了精彩壯闊的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無論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還是陰險狡詐的曹操,還是心胸狹窄的周瑜、英勇善戰的關羽、趙雲……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都已深深印在我心中。

諸葛亮是我在《三國演義》中最欣賞的一個人物,他的一生鞠躬盡,死而後已,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他火燒博望坡,借東風,草船借箭,巧擺八陣圖,空城退敵、以木偶智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一個個故事打動人心,。使人難以忘懷。就拿“草船借箭”來説吧,雖然他知道周瑜妒忌他,想用造十萬支箭陷害他,可他顧全大局,豁達大度,不願意在大敵當前時與周瑜鬧翻,而是將計就計,立下軍令狀。他預測三天內必有大霧,瞭解魯肅的忠厚,知道他不會泄露借船機密,更深知曹操多疑,料定他不敢輕易出兵。諸葛亮安排草船,精心偽裝,利用大霧,“一字兒擺開”,是為了受箭的面積大、數量多;讓軍士“擂鼓吶喊”,是為了虛張聲勢,提示曹軍射箭方向;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既能增加受箭面積,使船身保持平衡,又能使回程順風順水,巧妙地利用草船“借”來十萬多支箭,粉碎了周瑜的陰謀,使周瑜自歎不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怎能不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呢?

《三國演義》真是一部百看不厭的好書,每閲讀一次,我就感覺多了一次不同的體驗,讓我收益匪淺。

三國演義800字讀後感 篇16

這個假期,我又把《三國演義》看了一遍,因為我太喜歡看了!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歷史性的長篇小説。作者是羅貫中(約1330-約1400),名本,號湖海散人。他所寫的《三國演義》是我國的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説。小説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時期吳、蜀、魏三國之間的鬥爭和興亡的一系列故事。這些故事十分精彩,其中有我最喜歡的幾個故事:過五關,斬六將、草船借箭、火燒赤壁、華容道、三顧茅廬、桃園結義……

書中刻畫了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它描寫的主要人物有曹操、劉備、孫權、關羽、張飛、諸葛亮、周瑜、魯肅等,這些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操的“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周瑜的“胸懷狹窄、忌才好勝”,諸葛亮的“料敵如神、指揮若定”、劉備為“復興漢室,復興天下”而戰、關羽“威風凜凜,智勇雙全”、趙雲“赤膽忠心,驍勇善戰”……但我最喜歡的兩個英雄是諸葛亮和趙雲。

諸葛亮是一個忠臣,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非常善於用計:“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和“空城計”……趙雲對劉備也十分忠心,驍勇善戰,在“單騎救阿斗”中,趙雲自己一個人殺了魏國好幾個猛將,為自己和小阿斗開出了一條血路,最後他們都回到劉備身邊了。

讀完了這本書, 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還要刻苦學習,立志做一個學識淵博、智勇雙全的人,成為國家的棟樑!

三國演義800字讀後感 篇17

懷着激動的心情,我翻開了古典文學名着《三國演義》。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着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着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忠。

其實,《三國演義》中的大人物、大豪傑、大英雄還有很多很多,多得觸手可及。這些人物很值得我們學習。

讀了《三國演義》之後,我覺得我似乎長大了許多,成熟了許多,不再像以前那樣自私自利了。這本書真是知識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