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讀書心得(精選11篇)

四世同堂讀書心得 篇1

對有現在人來説,“四世同堂”是家庭和睦、子孫滿堂的代名詞,它是一種幸福,一種美好:老人含飴弄孫,悠閒自在;小孩子輕鬆愉快、茁壯成長。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就是描寫了一個北京普通老百姓祁老太爺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但不幸的是,由於戰爭,他的這種幸福被敵人強行奪走。

四世同堂讀書心得(精選11篇)

這場戰爭直到今天提起來仍令人毛骨悚然,它就是日本侵華戰爭。日本侵華,對於我們每個人都不陌生,日本侵略這在中華大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想必每一箇中國人都能夠倒背如流。但是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的罪行真的震撼了你的心嗎?

説實話,在沒讀這本書之前,面對南京大屠殺,面對那冰冷的“30萬”,除了感慨日本人的野蠻外,我便無其他的感覺。畢竟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畢竟我沒有經歷那一場屠殺。直到我讀了這本書,直到錢默吟入我的視線。他善良、友好,雖然貧窮,卻不肯為五斗米折腰。作為一個文弱的詩人,平時連一隻螞蟻都不肯踩死。就是這樣一個人,在被日本軍帶走以後,被拉去做電椅,被用皮鞭抽,臉被打腫後,連東西都看不清,嘴裏的牙齒所剩無幾。更可悲的是,兒子在他被捕後因病去世,妻子不堪打擊而自殺身亡。這就是侵華,日本侵略者在把“亡國奴”的稱謂強加給中國人之後,硬是把幸福的家庭搞得家破人亡,把平平凡凡的人摧殘得不成人形。

看着錢默吟那被折磨的不成人形的模樣,聽着那皮鞭落下、皮肉裂開的聲音,心裏冒出一陣鑽心的痛。對於這一段屈辱的歷史,我們不能忘卻,而且我們也更應該清楚,國亡了,又何去談幸福和尊嚴!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中國人是有骨氣的,中國人是勇於反抗的。抗日戰爭的勝利離不開千千萬萬個愛國青年。書中描寫了這樣一羣人,像瑞全一樣,受過教育,有愛國心,懷揣着一股激情,不甘心當亡國奴,奔赴戰爭前線,為人民謀幸福;像瑞宣一樣,為了家庭忍辱負重,在敵人的魔爪下鬥爭着,拯救着那些被敵人壓迫的人。他們不僅要把自己的家艱難的維持下去,而且還要忍受着亡國的折磨。他們的身體雖在家裏,但心早已飛到了戰爭的前線。正因為這樣,才有了抗日戰爭的勝利;也正因為這樣,中華民族才能歷經五千年而不衰,毅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中國的未來掌握在我們手裏,作為祖國的接班人,我們要時刻牢記使命,艱苦奮鬥,積極地奉獻祖國。只有國家富強,我們才會有尊嚴,我們才不會受欺侮。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韓國人民紛紛把自己的錢財存入銀行,通過這種方式來幫助國家渡過難關。國難當頭,最能反映出來的就是一個國家人民的愛國心。然而對於我們國家來説,情況就不容樂觀了。書中描繪了這樣的一羣中國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漢奸。像冠曉荷一樣,像瑞豐一樣,為了發達,出賣靈魂,出賣尊嚴,甘心做敵人的走狗。他們抓住亡國的機會,盡享榮華富貴。他們是我們五千年文化下產生的恥辱,是我們永遠唾棄的對象。我們要時刻警醒自己,不要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做一個有尊嚴,有骨氣,內心坦蕩蕩的中國人。

四世同堂讀書心得 篇2

北京太大也太神祕。我用了我人生頭十九年的歲月也只是比沒到過北京的人知道的略多一點兒。利用假期,我看以北京為背景的小説。我讀書不純,因為我不是因為喜讀書兒讀書,我是有動機的。但我的動機卻又很單純:只想在有人取笑我不像北京人的時候,我可以道出一些不為眾人所知的,幫我挽回些“北京人的面子”。

讀北京的故事,我能想到的最有資歷的作者就是老舍了(因為我能想到的作者本就很少)。最終選定了的是反映抗日時期小羊圈衚衕生活的《四世同堂》。

雖然有些小動機,但這次讀書也真讓我知道了很多“新鮮事兒”。比如天安門前的廣場久已有之,我在這之前都愚蠢的以為它是新中國的後話;又比如知道了一種叫“冰碗兒”的小吃。那是一種消夏冷飲,有類似冰激凌的功效:純潔的瓷碗兒上先墊好一層剔透又玲瓏的冰塊兒,再鋪上青青的滴着露的嫩荷葉。瓷碗、冰塊、荷葉,這三樣兒,好就好像化粧的“打底”,真正的主角兒才要出場呢。核桃仁兒,菱角仁兒,杏仁兒,藕片兒舒舒服服的躺在荷葉為辱,冰塊為墊,瓷碗為板的冰牀上。件件都是清新,口口盡是爽脆。這是白玉,水晶和翡翠聯袂捧出的藝術珍品。我雖沒親眼見過,也未親口嘗過,但是書中的文字已在我的腦袋裏繪出了形象,流出了滋味兒。

可是再怎麼説,畢竟我是喝北京的水長大的(雖然不知道是不是永定河水,反正必定是北京的水)。不是有説“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麼?所以我的北京生活與書中的正常人家的相比較,應該相同多過相異吧。這也許也正是我看的入迷的原因。不僅是“知新”更有“温故”的作用。

四世同堂讀書心得 篇3

看完了整本書之後,我不禁佩服起老舍的偉大,十分樸實的語言,卻有一種十分好的代入感。寥寥數筆之間,生動形象地勾勒出一位位人物,實在是讓人驚歎不已。

這個故事發生的地點是在北平裏面的一個小村莊;小羊圈裏,主要講述了在小羊圈裏幾户人家的悲歡離合。描述地理的句子雖然不多,感覺能夠使人在腦子裏就想象出小羊圈的模樣,看着書,腦子裏好像在播放一幕幕無聲的電影似的,體會着書中人物的喜怒哀樂,着實令人回味無窮。

讓我驚訝的,不僅僅是老舍的寫作功底與樸素的語句,還有老舍對待戰爭的客觀。這本書裏,從剛開始就提到了住一號門的日本老婆婆,她從剛開始就一點也不贊成日本侵略中國,異常是在抗戰勝利之後,當住三號門的日本家庭把門給封上之時,她卻把門大大的打開,想用自我的一點點力量,來向中國道歉,向在戰爭中受到不公平待遇甚至是失去生命的中國人道歉。老舍並沒有大幅度的讚揚日本人,更沒有盲目愛國;,大幅度的貶低日本人,而是站在一箇中立的,客觀的角度,站在人性的角度,解讀了一位日本老奶奶的心聲。

《四世同堂》這本書,圍繞這一個小村莊裏邊的幾户人家展開故事,時而令人歎氣,時而令人憤慨,時而令人興奮,時而令人自豪。當全部看完之時,感覺好像五味陳雜都集於一心,如果你再看一遍,想法肯定就跟你第一遍看的時候完全不一樣。

它是一本值得令人翻來覆去看一遍又一遍的好書,並且語言不難懂,小學生也能夠看。此刻,就再讓我看一遍吧,可能,寫出來讀後感跟這一篇也完全不一樣呢。

四世同堂讀書心得 篇4

高中的時候,看過茶館的話劇,那個時候覺得老舍先生的東西還真是意識流啊,情節太零散,找不着主旨,後來問我娘,我娘説,老舍的東西可不就是看不懂麼,於是我就對老舍的東西死了心了。誰知道後來我家黃磊拍了四世同堂的電視劇,於是想説拿本書來惡補一下。

老舍在序裏面寫,這本書是他寫的的一本了,等到看完了全本,我着實的認同這一點,真的是一部很好的小説。  其實在最開始描述整個大家庭狀況的時候,小説還是挺平淡的,小羊圈裏的人物也挺多的,甚至都記不清都有誰,不過隨着故事的發展,幾乎每個人的命運都得到了交代,並且結合着他們的家境,性格,形成了一個個獨立可是又緊密相連的故事。

而老舍對於北平人,或者説是老北京人的描述,是非常到位甚至傳神的,那種慵懶,自在,風雅,還帶一點不想生事的懦弱,都是北平人,那些淪落了的皇族底下的人,那些在皇城根下土生土長的人們,在炮火和壓迫之下,卻有着不同的表現,一類是吃日本飯,做日本官,想方設法飛黃騰達的漢奸們,另外一類是拋棄了琴棋書畫奮不顧身戰鬥的錢先生們。  應當説,錢先生在四世同堂這部小説裏面是一個標誌性的人物,就像冠曉荷大赤包是漢奸的代表性人物一樣,錢先生是一個由儒雅平和的老先生,變身成為戰鬥機一樣對敵人冷酷的革命者,在北平這樣一座死城裏,因為有了這些錢先生們,才使得一部分人的心還活着,也正式因為有錢先生,抗戰的最後才會有高第等人的覺醒和反擊。

書中的男主人公,瑞宣,起初的時候我總覺得他太過懦弱,雖然他有思想,有理智,有氣節,可是也許是在幾千年的家庭觀下,他走不出那個家庭的牢籠,去為更加偉大的事業奮鬥,而他那種文人特有的,對於名聲的執着也是讓我有寫不齒的,尤其是在書的快結尾,老三瑞全讓他去做老師,鼓舞學生的時候,他卻為了怕別人當他是漢奸而想要拒絕,好在最後瑞宣還是做了他該做的事情,成為了另一個錢先生。

老實説,雖然在書的前半段,北平淪陷了,日本人用一種可笑又可恨的策略來統治它,但可能是看過關於抗戰的東西太多了,心中還是沒有心潮澎湃的感覺,但是到了後半段,尤其是天佑死的時候,心中的不甘和恨卻被一層一層的激了起來,因為他是那麼一個,跟斗爭、反抗等字眼毫不相關的人,他是老老實實的生意人,甚至是想要忍辱偷生就可以了的人,卻被日本人逼死了,死的那麼冤枉和不體面。

到最後,抗戰快要勝利的時候,本來以為不會再有人死了,這個時候,一個家庭裏面最象徵未來的妞子死了,因為不肯吃共和麪,其實開始這個小女孩不肯吃的時候,我還覺得她嬌生慣養和不懂得體諒,可是當妞子餓死了,我才發現是自己怪錯了,孩子並沒有錯,錯的不是那些發給人們共和麪,還不許老人孩子去領糧食的日本人麼?

最後説説祁老爺子和韻梅吧,這兩個人,在一個大家庭裏必不可少的當家者和操持者,恰恰是在舊社會裏面最應該頑固不化和傳統的人,但是這部小説裏卻不是,我常常因為祁老爺子對瑞豐的瞧不起,或者是韻梅的深明大義感到驚奇,雖然總覺得他們在書中的戲份並不多,可是卻又覺得是缺一不可的存在,所以再後來,當瑞宣終於承認韻梅是他的好媳婦,是他該相親相愛的人的時候,我也感到了欣慰。

通讀全書,由最開始的平淡,到被壓迫,到爆發,到最後的勝利,其實是一部血淚史,寫出了一些人認識到自己的過程,也有一些如李四爺、長順一般身不由己但又明白事理的人的結局,在危難中,是最能見到一個人的本質的,當北平人裏冠曉荷越來越少,錢先生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們就勝利了。

四世同堂讀書心得 篇5

去年生日同學送的《四世同堂》,三部,一年過後,有點慚愧,才看了一部!開始看時,就想着到時候看完了能寫篇讀後感,就像國中還是高中那時候常寫的讀後感。此刻擺在自我的牀頭,卻總有些原因,讓你靜不下心看第二部,那就先寫寫感受,看後事如何?

第一部,《惶惑》。瑞宣、瑞豐、瑞全,祁家的三兄弟,有着不一樣的性格,走着不一樣的道路。

記得當時看到瑞宣的一段獨白時,就發了一個動態,那一刻的自我就是瑞宣。文章寫道:瑞宣認識他自我,他覺得他的才力,智慧,氣魄,全沒有什麼足以傲人的地方,他只能儘可能的對事對人盡到他的心,他的力。他不肯用壞習氣減少他的石子的堅硬與力量。他明白在人世間,他的盡心盡力的結果與影響差不多等於把一個石子投在大海里,可是他並不肯所以而把石子可惜的藏在懷中,或隨便的擲在一灘臭水裏。

當然,我不是瑞宣,我不可能遭遇這樣的狀態。可是就像瑞宣認識了他自我一樣,我彷彿也看到了自我。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自我做事不夠細心謹慎,也沒多大的智慧與才氣,從小到大,最怕填你的特長是什麼?最怕問你擅長什麼?普普通通、平平淡淡。可是,卻總有那麼一股勁,堅持着自我,保留着初心,我還能做點什麼,我至少還能夠改變點什麼,我覺得,人就是要這樣吧!

哪怕你只是在做一件很小的事,連你都不覺得它重要,可是,做了,好過走向一條相反的道路。或許,就是因為大多都是這樣的人,大多人都有着相同的一個初心,大多的初心都是朝着一個好的未來,此刻我的眼裏,我們的眼裏,大多都是完美。

四世同堂讀書心得 篇6

對有些現在人來説,“四世同堂”是家庭和睦、子孫滿堂的代名詞,它是一種幸福,一種美好:老人含飴弄孫,悠閒自在;小孩子輕鬆愉快、茁壯成長。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就是描寫了一個北京普通老百姓祁老太爺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但不幸的是,由於戰爭,他的這種幸福被敵人強行奪走。

這場戰爭直到今天提起來仍令人毛骨悚然,它就是日本侵華戰爭。日本侵華,對於我們每個人都不陌生,日本侵略這在中華大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想必每一箇中國人都能夠倒背如流。但是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的罪行真的震撼了你的心嗎?

説實話,在沒讀這本書之前,面對南京_,面對那冰冷的“30萬”,除了感慨日本人的野蠻外,我便無其他的感覺。畢竟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畢竟我沒有經歷那一場屠殺。直到我讀了這本書,直到錢默吟入我的視線。他善良、友好,雖然貧窮,卻不肯為五斗米折腰。作為一個文弱的詩人,平時連一隻螞蟻都不肯踩死。就是這樣一個人,在被日本軍帶走以後,被拉去做電椅,被用皮鞭抽,臉被打腫後,連東西都看不清,嘴裏的牙齒所剩無幾。更可悲的是,兒子在他被捕後因病去世,妻子不堪打擊而自殺身亡。這就是侵華,日本侵略者在把“亡國奴”的稱謂強加給中國人之後,硬是把幸福的家庭搞得家破人亡,把平平凡凡的人摧殘得不成人形。

看着錢默吟那被折磨的不成人形的模樣,聽着那皮鞭落下、皮肉裂開的聲音,心裏冒出一陣鑽心的痛。對於這一段屈辱的歷史,我們不能忘卻,而且我們也更應該清楚,國亡了,我們何去談幸福和尊嚴!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中國人是有骨氣的,中國人是勇於反抗的。抗日戰爭的勝利離不開千千萬萬個愛國青年。書中描寫了這樣一羣人,像瑞全一樣,受過教育,有愛國心,懷揣着一股激情,不甘心當亡國奴,奔赴戰爭前線,為人民謀幸福;像瑞宣一樣,為了家庭忍辱負重,在敵人的魔爪下鬥爭着,拯救着那些被敵人壓迫的人。他們不僅要把自己的家艱難的維持下去,而且還要忍受着亡國的折磨。他們的身體雖在家裏,但心早已飛到了戰爭的前線。正因為這樣,才有了抗日戰爭的勝利;也正因為這樣,中華民族才能歷經五千年而不衰,毅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中國的未來掌握在我們手裏,作為祖國的接班人,我們要時刻牢記使命,艱苦奮鬥,積極地奉獻祖國。只有國家富強,我們才會有尊嚴,我們才不會受欺侮。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韓國人民紛紛把自己的錢財存入銀行,通過這種方式來幫助國家渡過難關。國難當頭,最能反映出來的就是一個國家人民的愛國心。然而對於我們國家來説,情況就不容樂觀了。書中描繪了這樣的一羣中國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漢_。像冠曉荷一樣,像瑞豐一樣,為了發達,出賣靈魂,出賣尊嚴,甘心做敵人的走狗。他們抓住亡國的機會,盡享榮華富貴。他們是我們五千年文化下產生的恥辱,是我們永遠唾棄的對象。我們要時刻警醒自己,不要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做一個有尊嚴,有骨氣,內心坦蕩蕩的中國人。

四世同堂讀書心得 篇7

我曾以為自己瞭解日本侵華的這段歷史但直至閲讀了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我才明白之前的那些瞭解是多幺的淺薄。老舍先生在這部作品中,用平實無華的字句和真實細膩的描寫令我彷彿置身於那段中國的土地被侵略者踐踏、中國人的尊嚴被凌辱、中國人的生活被摧殘的戰爭歲月。作為一名中國人,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種切膚之痛,這種痛不僅震撼了我的心靈,喚醒了我內心深處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懷,也令我對中華民族遭受的這段屈辱的歷史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深刻的思考。

再現真實的歷史洗滌人類的靈魂

《四世同堂》這部作品橫跨整個抗日戰爭時期但是所發生的一切卻不曾離開小羊圈衚衕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區區一個小羊圈衚衕各型各色的人物卻已然代表了當時時代背景下的千千萬萬不同心態的中國人,整部作品實則為中國那個年代的一個縮影。在老舍的筆下每個人物既平凡渺小又特徵鮮明也正因如此他們的喜怒哀樂和人生際遇才最真實、最普遍和最有代表性。老舍先生正是通過對小羊圈衚衕中各種文化層次的代表性人物如英勇抗敵的錢老大和祁老叁沒有受過多少教育卻不堪受侵略者欺壓的棚匠老劉、小文、小崔、孫七為了飛黃騰達而淪為民族和國家罪人的大赤包、藍東陽,只因貪戀享樂就甘心對殺害自己親人的兇手們俯首貼耳的瑞豐、冠曉荷以及封閉自守、知足苟安的祁老人等等的精心塑造和細緻入微的刻畫,一方面歌頌、弘揚了中國人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毅勇敢的民族氣節另一方面也鞭撻、譴責了那些出賣國家利益的民族罪人,同時也對那些苟且偷生、麻木不仁的思想進行了批評。

眾所周知,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犯下了令人髮指的罪行,但是與很多作家不同的是,老舍先生並沒有用一些咬牙切齒的激烈言辭痛駡他們而是用一些舉重若輕的詞語,透過描述北平淪陷後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和畸形的世態,揭露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作者對待歷史客觀理性的態度和精湛純熟的寫作技巧,使這部經典着作更具真實感。

《四世同堂》可稱得上是一部最底層百姓的抗日史。閲讀此書,我的靈魂似乎得到了一次洗滌。作者在這部小説中,以對善、惡、美、醜的褒揚和批判警示了世人:歷史就是一面鏡子,它會照射出你的靈魂。

文化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根源

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文化。文化不僅僅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特徵,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決定一個民族或國家的命運。老舍先生在揭示當時社會一些人性的醜陋和墮落的同時,也着重於從文化的層面探究何以一個有幾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會被欺凌的塬因。作者將中華民族遭此劫難的問題的根源指向了中國封建古老的家族思想。在封建社會的中國,家是封建禮教的堡壘,它包含了等級觀念、宗法祖訓、風俗習慣、倫理道德、四世同堂等諸多內容。祁老人、韻梅都是封建傳統觀念的受害者,連祁瑞宣這個博士,在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裡,思想也無法衝破這個封建禮教的堡壘。老舍先生對以北京文化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的深刻剖析,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值得我們傳承和弘揚的部份,但是也有腐朽和落後。只有吸取其精華,摒棄其束縛人們、阻礙社會進步的糟粕,中華民族才會真正地強大起來。

維護和平是人類共同的責任

《四世同堂》完成於抗日戰爭結束不久的1948年,當時的老舍先生就可以超越民族的仇恨,在書中宣揚了人性中的善良和寬恕,這是我對老舍先生的由衷敬佩之處。

書中抗爭精神的代表---錢先生,曾經想為孫子起名叫〞仇〝,但是最後卻在面臨敵人死亡威脅的時候,還是順從了自己天性中善良和寬恕的一面,在獄中為孫子起名為〞善〝﹔剛剛經歷了喪女之痛的祁瑞宣竟然能夠保護日本老人﹔那些被傷害、被侮辱了的人們放棄了本可以實行的復仇,而選擇了理智和禮貌。這些人物只是平民百姓,但是他們卻讓我看到了人性中的美好,我為此而深受感動。老舍先生不但讓我從另一個全新的角度對抗日戰爭、對中國以及中國人有了真切而客觀的認識,也令我懂得了和平的可貴和重要。

瞭解歷史不是為了宣揚仇恨,而是為了讓人們更加懂得珍愛和平。希望我們讀完此書後都能夠放下心中的那塊沉重,以客觀理性的態度對待歷史,以積極正面的態度發展未來。人類需要和平,維護和平應該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

《四世同堂》是值得每一代中國人閲讀的經典着作,是值得每一箇中國人珍藏的民族記憶。

四世同堂讀書心得 篇8

老舍先生一向是一個令人敬佩深愛的作家,生活在動亂年代的老舍先生,他的一生遭受了太多的苦難,正是這些波折的經歷給了老舍先生創作的源泉,所以他的作品總能反映出時代的印痕,鍼砭事實,把當代人們的遭遇和感受融於作品,發人深省,成為時代的標籤。而在老舍先生眾多的薈萃中我們不得不提到的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中國現代長篇小説經典名著—《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這部小説是以盧溝橋事變爆發、北平淪陷為背景,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形象、真切地描繪了以小羊圈衚衕住户為代表的各個階層、各色人等的榮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深刻的反映出了廣大人民羣眾在日軍欺凌下的悲慘命運,同時譴責了賣國附敵者的醜陋。老舍以戰爭下的人性為筆觸,為我們揭露了當時陰暗的社會。那種時代的烙痕成為讀者不能磨滅的記憶。而通過人性醜惡餘善良的對比,作者讚美了反抗侵略的勇敢無畏的人們,也鞭笞了賣國求榮的醜惡。在《四世同堂》裏,我們看到了像祁老大爺這樣正直,懂得民族大義與國家榮辱的令人肅然起敬的長者;我們看到了不屈不撓、深明大義的祁瑞宣;也看到了賣國求榮、貪圖安逸的祁瑞豐;更看到了熱血青年祁瑞全。一切不同人物的描寫都深刻的反映出了那個動盪年代下的人物、社會的縮影,或英勇不屈、忠貞報國,或苟且偷生、賣國求榮。在《四世同堂》裏發生的一切,作者無非是在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一個民族的落後將會遭遇怎樣的結局。

國破家必破。這個是我在《四世同堂》裏看到的另一個道理。一個家族是不可能在國破的情況下依舊昌盛的,國破家必亡。就像小説裏描寫的一樣,一個四世同堂之家最終也在侵略者的鐵騎下、在戰爭的摧殘下徹底的崩塌。我想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尚且如此,在戰爭中走向了瓦解,更何況那些千千萬萬的小家和小我呢?弱國無強家,只有把個人的榮辱和家族的興衰和國家的命運系在一起,才能真正的求得生存之道,才能得到全面的昇華。戰爭永遠都是可怕的,它是對人性的一個全面的考驗和挖掘,在生死的較量中我們往往最容易迷失了自我,做出錯誤的判斷。而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像祁瑞宣、祁瑞全這樣的剛正不阿?還是像祁瑞豐這樣淪為走狗,出賣自己的國家、出賣自己的民族只為保全生命的完整?《四世同堂》為我們揭示的社會和生命太深刻也太沉重了,我們永遠不敢設身處地的去想象,永遠不敢面對在那種環境下的真實的自我掙扎。然而這就是老舍,一個飽經滄桑的偉大作家,他用有力的一支筆為我們刻畫出一個如此沉重的世界,絕對值得我們用心去體會和品讀。

四世同堂讀書心得 篇9

我合上書,老舍的《四世同堂》就這樣讀完了。這樣就結束了麼?書中那淒涼悲壯的感覺仍然揮之不去,我總覺得還應有什麼。

這本書講述了在北平淪陷的八年中,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小羊圈衚衕中各色人物的遭遇。在日寇鐵蹄下,那黑白顛倒,暗無天日的世界。當時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人們的惶惑與軟弱,民族的精神與氣節……在作者的筆下展現的淋漓盡致。

小羊圈這個地方是北平城的一個縮影,那各個階級的人民是北平廣大平民的代表。老舍是着重並且擅長寫人的,他寫的真,寫的活。在《四世同堂》這部小説裏,他刻畫了六十多個人物。

不願得罪人,一心只想慶得了八十大壽的祁老太爺;有文化又愛國卻無法拋下家人的中學教員祁瑞宣;忠厚善良的商人祁天佑;滿腔豪情的熱血青年祁瑞全;膽小怕事卻無聊的祁瑞豐;無怨無悔的韻梅;樂於助人的李四爺;無恥狠毒的冠曉荷、藍東陽、大赤包、胖菊子、高亦陀等人。還有拉車的,唱戲的,抽大煙的,妓女等等。

在那樣的世道下,祁老太爺悲痛,無奈,知道了反抗,他説:就是一口鍋,也別生在這個年代呀!忠厚老實的人被逼得跳河,無辜善良的人被殘忍迫害,單純的少女一步步墮落;一個隱士詩人被逼成了革命鬥士,奸詐狡猾的小人卻橫行當道……

八年的風雨飄搖,戰爭給人民帶來了無盡的苦難,給中國大地留下了斑斑傷痕。

小説中有愛國情懷的人塑造的很好,漢奸形象尤其飽滿。在太平日子中,他們沒有權沒有勢,日本人打過來了,要改朝換代了,他們就忙着巴結。連名字都改成了日本味兒的,他們心甘情願的當日本人的走狗,無論何時都畢恭畢敬的,見到日本人都賠上笑臉,鞠大於九十度的躬。當別地有了反抗戰爭時,他們惶惑不安;,當中國城池淪陷後,他們反倒組織各種人遊行慶祝。但他們的死不但沒能讓人感到痛快,反而讓人覺得悲哀。大赤包在獄中都瘋叫着她是“冠所長”,冠曉荷被活埋前都對日本人卑躬屈膝。

這是中國人可悲的一面。在利誘威逼,高官權勢之下,喪失氣節。曾經拳打漢奸的金三爺,因為日本人帶來的生意好轉而感激,他甚至出賣了錢默吟先生。年輕貌美的招弟,墮落成一個出賣肉體的女人,卻還以此為榮。這無疑是貪念作祟,以致自掘墳墓,最終等待他們的只有死亡。

當抗戰終於勝利。人們已經不怎麼能高興起來了。年幼的妞子餓死,祁老人抱着屍體像去找衚衕裏的日本老太婆,衚衕中的一些人想要報復,當大家把持不住的時候。

瑞宣站了出來:

“她,是咱們的朋友。”

一句振聾發聵的話,不得不讚歎老舍的目光長遠。

無論如何,那都已是歷史,但我不禁想到,我們離他還有多遠,現在社會上貪婪,軟弱,利益薰心的人,在當時或許就是一個漢奸。而我們,假若處在當時的社會又會是哪一種人?怎樣的人?

四世同堂讀書心得 篇10

春節期間,在辭歲的鞭炮聲裏,在光影搖曳的燭光下,我拿起老舍先生的小説《四世同堂》一頁頁的讀了起來,透過紙頁,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展現在眼前。

小羊圈衚衕,闖進了一夥強盜,祁老人一輩子生活在這裏,他一生無求,只想把這個四世同堂的日子過下去,然而,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兒子不堪受辱投湖自盡,二孫子投敵死於非命,二孫媳婦投靠漢奸染病而亡,重孫女也餓死了。他的鄰居錢詩人是典型的舊式文人,一家人深居簡出,最終家破人亡。拉羊車養家的小崔死於日寇的屠刀之下。

京華之地,皇城根下,餓民奪食,混合面吃的人東倒西歪,半死不活的被拉到郊外,迎接他們的是早已挖好的大坑,大坑裏黑壓壓的人都想逃命,日本人邊撒石灰邊填土,成百上千的人就這樣失去了生命。

讀到這裏我深切的明白了什麼叫落後就要捱打,什麼叫苟且偷生。

品讀這部恢弘鉅著,猶如眼前展開了一幅歷史長卷。國破家亡,城春草深,面對強敵,有的人奮起反抗,如瑞豐參加抗日隊伍;年邁的李四爺與敵人以死相拼。也有如冠曉荷,大赤包之流成了不齒的漢奸,最後或瘋死,或活埋。

八年抗戰勝利之後,小羊圈衚衕的人們彷彿從地獄走出迎接這一天。他們想到衚衕裏還住着一户日本人,然後,日本老太太兒子被徵入軍中戰死,兒媳婦也被抓去做了慰安婦不知下落,她也是戰爭的受害者,她對中國人民充滿了同情,此時她也想把日本投降這一喜訊告訴衚衕裏的中國人。當衚衕裏的人們看到日本人怒火萬丈,想大打出手的時候,祁老人的大孫子瑞軒向大家解釋,她是咱們的朋友。正是這一句話把日本人民和日本軍國主義劃分的清清楚楚,人民的心是相通的。

戰後日本軍國主義陰魂不散,時時在干擾着中日人民的友誼,參拜靖國神社,不承認南京大屠殺,修改教科書,這一切帳應該算到那些妄圖重現軍國主義的愚蠢的人身上。

歷史是由人民來創造的,未來屬於愛好和平的人們,只要人民原意生活在一個和諧的世界歷,軍國主義的螳臂是阻擋不了滾滾向前的歷史車輪的。

掩卷推窗,旭日臨門,滿眼喜慶,讓我正覺得生活的可愛和美好。

四世同堂讀書心得 篇11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作品,以前對於老舍先生只讀過印在語文課本上的《茶館》的片段,與大學時期看的《駱駝祥子》,閲讀《駱駝祥子》的時候並沒有太多的生活閲歷,以至於當時並沒有理解很深,對於故事也只是單單按作小説來理解。

《四世同堂》是我今年讀到的這些書裏面最好的一本,雖然書很長,合計字數有一百多萬,但是這本書讀後的體驗遠遠超過那些一百多萬的網絡小説,所以我誠懇的建議,如果有讀書習慣的朋友,可以把這本書買下來或者下載下來看看。

1故事

《四世同堂》講述了北京一個不起眼的衚衕小羊圈,裏面住着的一羣人在日本入侵中國以後所遭遇的種.種磨難。而書名的《四世同堂》主要指的是小羊圈裏面最有福氣的祁家(這個福氣指四世同堂)。

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叫《惶惑》是指日軍剛剛入侵中國的時候,北平老百姓心中的迷惑與不解,比如祁家老爺子的看看米缸夠不夠三個月之類的描述,對於戰爭大家都沒有太多的瞭解,很多人和祁老先生一樣覺得或者三個月就過去了,日軍就會退出北平。到底要不要反抗,到底要不要順從,大家心裏都沒有一個底,要逃出北平吧,萬一沒幾天又和平了,讀書的丟了學歷,工作的丟了飯碗。要不要做日偽的官員呢,做了吧怕沒幾天好日子又要撤職,還落個漢奸走狗的壞名聲,不做吧又害怕丟了撈油水的活路。

第二部分叫《偷生》這部分非常的壓抑,也是出現了日偽官員狗咬狗的情景,百姓的生活開始拮据,但至少都可以沒有尊嚴唯唯諾諾的活下去,而人民也開始意識到和平無望,必須自己反抗。

第三部分叫《饑荒》這一部分故事,也是戰爭最後的殘酷,不管對於日軍還是北平城裏的居民,生活變得困窘不堪,大街上是不是都是餓死的民眾,而住在1號屋中的日本家庭,也因為戰爭變得妻離子散,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而這本書的一大亮點,在於通過祁瑞宣與日本老太太的對話與交流,展示出老舍先生對於大愛的描述,這本書寫的是戰火紛飛的北平城,但是它並一味不強調仇恨與敵視,它只是站在普通人的角度客觀的描述了戰爭的殘酷,戰爭對於中國人民造成了莫大的傷害,對於入侵者也帶來了傷害。

2中國人

小羊圈最初住的都是中國人,各種各樣的中國人,而書中對於每一位人物的描述都是細緻的,對於冠先生的執迷不悔,對於大赤包的張狂,對於錢先生的傲骨,對於祁瑞豐的軟弱無能都有着面面俱到的描述。

小羊圈裏面的人,好似就是整個中國人的臉譜化,生旦淨末醜,樣樣皆有,對於一心靠攏日本人的冠先生,對於一心靠攏冠先生的祁瑞豐,那醜惡的嘴臉簡直讓人想下手抽他,但是卻又只能歎息,千人千面,每一個人都有自己覺得對錯的地方,無端指責最後不過害了自己,況且很多東西已經形成講也沒有意義。

文中的北平人帶着高傲,帶着順從,帶着委屈,卻也熬過了春夏秋冬,留下來藏着一腔怒火希望着自己的犧牲換得一家老少的平安,離開的忍着家庭的思念將一腔熱血獻國家,但是所謂國破家亡,沒有國的保護,家不過是誰都可以闖進來燒殺搶劫的地方。

如果為什麼現在的中國藝人動不動就好萊塢走一走,是因為演技好好於三十年前,還是長得更好看了,其實質不過是國家強大,市場大。

最後留下來看着家的,捨不得走的,最終還是負了使命,家裏不是餓死,就是受辱而死,而誰也不敢出頭,因為出頭只會導致更多的死亡,然後就這樣不停的忍着忍着,一直到忍無可忍。

3受辱

常二爺進城買藥不知道城裏只能用偽幣而受辱被罰了跪,回去以後一病不起,告誡孩子要給自己報仇;祁天佑經營着家裏的布店,卻因為日本人的錯誤,受辱在街上游街大喊自己是奸商,然後氣不過跳湖自盡。

中國人有着自己的尺度,或者説叫做骨氣,有時候這些骨氣並沒有讓我們站起來反抗,至少也不會應允我們軟弱的跪下。

而現實中的老舍先生,在動亂中受辱,同樣選擇了跳湖自盡,國之棟樑,如此有着大愛,有着文采的大師最終卻是在那樣的一個環境中告別了自己的生命。

我們以為最壞的事情結束了,卻沒有發現依舊是在薄冰之上。

4家庭

書名的《四世同堂》而書中卻在對於中國人的家庭觀念進行批評,多少人放不下家庭,最終不得不眼睜睜看着家破人亡,卻連反抗的力量都沒有了。

中國的家庭觀荒.唐的取了父母在,不遠遊而滑稽的去掉了遊必有方。

祁老爺子聽聞三兒子被大兒子弄出城去了,第一反應是大兒子破壞了家庭的完整性,每一個家庭都有是一把枷鎖,為了妻子,為了兒子,為了上面的老人,所以都不能離開家去抗日,然後孫七死了、小崔死了、祁天佑死了、小妞兒死了。

家是每一個人的港灣,但是家不應該成為不問是非只講感情的黑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