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讀書心得範文

《傲慢與偏見》通篇是伊麗莎白幽默的俏皮話,可是這種強顏歡笑下,隱藏的卻是那一時代人們無盡的苦惱、不滿、遺恨。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傲慢與偏見讀書心得範文,供大家參閲!

傲慢與偏見讀書心得範文
傲慢與偏見讀書心得範文篇1

“凡是有財產的單身漢,必定需要娶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以這樣一句話作為本書的開頭,讓人不由想到這會是一部清喜劇,來講一個皆大歡喜的愛情故事。可是如若只為了消遣而讀,那麼這部《傲慢與偏見》就不會有如此長久的生命力。往往,偉大出自於平凡,奧斯丁就是將她的哲理通過愛情這一人人司空見慣的事物來表達的。乍一看,她講的是伊麗莎白。班納特與達西的愛情,但尋遍全書,確絲毫不見熱情澎湃的只言詞組。難怪《簡•愛》的作者夏綠蒂。勃朗特説奧斯丁不知激情為何物,的確,奧斯丁的作品給人的感覺最多的是理智二字。她以理智詮釋愛情,雖然沒有《呼嘯山莊》的生離死別,沒有《巴黎聖母院》的生死相隨,沒有《紅與黑》的浪漫熱烈,但其所反應的社會現實確是如此一針見血,她講的是婚姻,卻與愛情無關。

在奧斯丁生活的十八世紀末期大英帝國正處於顛峯時期,而奧斯丁卻把視線關注在英國鄉間。當時英國鄉間的生活在作者看來是愜意悠閒的,純樸中包含平凡自然,但是整個英國社會的影響力始終波及着鄉村,如勢利、炫耀、虛榮和對婚姻的看法。當時的婚姻締結的充要條件是男方有可觀的家產,女方有豐厚的嫁粧。於是他們的結合便是幸福,便會為世人所承認接收。誠然,這樣的婚姻類似於一種資產合併,以錢作為婚姻的基礎,這明智嗎?在當時的達官貴人看來這無可非議。於是一切的婚姻要門當户對,此處的門當户對確切地説應是資產相當。於是,一個已婚紳士有一兩個情婦,或是貴婦人們有幾個消遣的情人也被當時社會所默認。可婚姻仍被冠以“神聖”這一詞來修飾。注重實際的人們始終以金錢作為信條,金錢至上方為他們的聖經,為之不惜賭上一生的幸福。這樣的做法才算理智、清醒。可悲的是錢成了地位的標誌、有錢=有教養=有地位=有高尚品格=具備做丈夫的一切條件。當貴婦人或是待嫁的小姐標榜自己的地位、修養、才華、嫻靜、優雅等等的諸多美德時,她們決不會想到這一切的美德得以形成的資本是錢,她們談及金錢時,顯現出蔑視和鄙夷,卻不知自己的婚姻得以締結不是因為美德,美德只是一件附屬品,作為她們豐厚嫁粧的最讓人信服的掩飾物。人們以敷衍、奉承、阿諛來祝賀新人,祝他們有錢人終成眷屬。

在本書中有兩個人物是此種婚姻的忠實奴隸。一個是夏綠蒂,一個是韋翰。

夏綠蒂從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是注重門第、講究地位。她的父親威廉。盧卡斯爵士自稱與詹姆士宮有莫大聯繫,這樣的吹噓在鄉間鄰居間引起的轟動與崇敬已使他的虛榮心十分滿足。在這樣的薰陶下她與班納特家的財產繼承人柯林斯結了婚。柯林斯不僅為人做作、舉止粗俗,唯一可取的便是溜鬚拍馬之功。但他可以繼承班納特家的財產,且自己有一份田地和一份牧師的俸祿。僅僅為了這些,當柯林斯向伊麗莎白求婚失敗後的三天中,夏綠蒂一直借看望好友伊麗莎白為由,與柯林斯朝夕相對,終於在第三天使柯林斯向她求婚。她成了柯太太,卻不惜失掉伊麗莎白多年的友情。其實她也有不得已的地方,沒有豐厚的嫁粧意味着沒有幸福的婚姻,年齡頗大的夏綠蒂只有把握住這次對她而言難得的機會。起碼,她將來的生活有了着落,可以成為班家大宅未來的女主人。於是,她與認識不到三天的柯林斯結了婚。婚後,她不斷忍受着丈夫令人生厭的怪異行為,她唯一的安慰是使她的新家有條不紊,並在世人面前構建一個美滿的家庭。生活是殘酷的,擁有金錢的代價是失去跟多更為寶貴的東西,比如青春、愛情、幸福、快樂……

韋翰是個十足的流氓,他自恃外表軼麗,一心想通過婚姻來發家致富,可是,他忘了婚姻是相互的,金錢的交易也是相互的。他是個一窮二白的人,自是富家小姐不會光顧。但最終他還是通過不與麗迪亞結婚為要挾,向達西敲詐到了一筆可觀的收益。於是又一個婚姻,又一個為了金錢的婚姻鑄就了,這次不單出賣了幸福,還有靈魂,韋翰的靈魂被他自己徹底出賣了!婚姻既已變成手段,那幸福也是奢望了。

在本書中伊麗莎白一直是以一個正面人物來寫的,她理智、活潑、愛打趣,善於對人冷眼旁觀並直看穿其心思。書中常有她發表的見解和看法,作者通過她來表達自己的意圖和觀點,但表面上看來她是愛情的忠實追隨者,直到最終獲得真愛。但仔細想想也不難發現伊麗莎白或許説作者本身都難以逃出金錢性婚姻的怪圈。首先,作者在安排角色上讓達西擁有俊朗的外表、高尚的品格,最重要的是,無論他與伊麗莎白的情節發展多麼跌宕起伏,有一點是事實,他是一位年薪一萬英鎊的紳士,與皇家有密切聯繫,有自己的莊園、家產、田地,總而言之,達西非常非常富有。所以,伊麗莎白當初拒絕柯林斯求婚的原因很簡單——有更好更富有的在後面。同時,伊麗莎白之所以對達西改變態度的轉折點是在她看見了達西碩大的莊園之後,彭伯裏女主人的稱號無可避免的是一種誘惑。正如伊麗莎白所説,她是紳士的女兒,達西是紳士,他們是處在同一階層的。地位相差並非非常懸殊,更何況,她出自鄉紳之家,也算是半個富家小姐,小型的資產合併在所難免。她和達西的婚姻不被達西親友所接受,只因為達西原可以找一個比她富有得多的妻子罷了。

這樣的婚姻是一種悲劇,婚後所要面對的殘酷現實是免不了的。夏綠蒂在盡力扮演好一位主婦的同時卻一直懷念着深愛的昔日情人,她後悔當初因為那人的貧窮而未與之步入教堂,正如她所説:“沒有愛情的婚姻,不管因為受到尊重或者擁有殷實的家產而顯得多麼榮耀,都比不幸強不了多少。”韋翰與麗迪亞的夫妻關係名存實亡,伊麗莎白與達西相處和睦,但不斷來自鄰居、親友和珈苔琳。德。包爾夫人的冷言冷語,讓她心煩意亂。

如此的婚姻悲劇在那一時代是很普遍的。究其根本原因,很簡單——婦女地位低下。婦女沒有工作、沒有得以維持生計的能力,只有依靠婚姻這條路來為將來的生活來源做打算。這是解決將來生計的最普遍,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書中,女性的社會角色是很明顯的,即便是有錢的太太、小姐們,充當的角色也只是家庭主婦而已。社會中男尊女卑的現象十分嚴重。如班納特家中有6個小姐,可是沒有男嗣,因而,班納特家的財產不得不由班納特先生的侄子繼承。這樣致使6位班家小姐的嫁粧只有從其母親當年的嫁粧中分得,嫁粧的卑微常常使的年輕的小姐們不得不選擇一條像夏綠蒂那樣的路,通過婚姻來為自己將來的温飽作打算,自然會將婚姻視為金錢至上的買賣。如書中所描寫的,每一位太太在後半生最大的願望便是嫁女兒,讓她們未來在丈夫的資產庇護下得以生存。因而難怪郡裏一旦來了一位有錢的紳士,母親們便認定他為自己的準女婿。所以當班納特太太得知伊麗莎白拒絕柯林斯的求婚後十分氣憤,責怪女兒不明智。以柯林斯在金錢方面的條件而言,可以保證伊麗莎白將來有安定、温飽的生活,在其母親看來,放棄這樣一棵“搖錢樹”是一種無理取鬧。在她年輕的時候,也是通過婚姻來衣食無憂,現在她更有義務要求女兒們以此獲得“幸福”,沒有原因,這只是一種規律,是英國社會當時的婚姻法則。

沒有經濟能力的女性在當時的金錢社會中得以舒適生存的唯一辦法是,出生前就挑個名門旺族,但這僅憑機緣,更多不幸出生於普通家庭的,便只能向生活屈服。可悲的是,她們從不發現這是社會的弊端,而一直認為是自己出身貧寒。他們沒有選擇的權利,就像是花瓶,等着有一天被一位出手闊綽的人買走,僅憑運氣,與愛情無關。

這便是那一時代的資本主義社會,婚姻怪圈只是她金錢至上的一個體現。社會的不平等性在成了那一時代的婚姻典型,享受愛情是一種奢侈,“現實、生存、理智……”這些詞彙在每個人的頭腦中如電影般不斷地重複放映,每時每刻提醒你:錢、錢、錢……

《傲慢與偏見》通篇是伊麗莎白幽默的俏皮話,可是這種強顏歡笑下,隱藏的卻是那一時代人們無盡的苦惱、不滿、遺恨。或許不幸太多了,變成了麻木。可是令人羨慕、認可的“幸福”背後,堆砌着的又是什麼呢?是金錢、麻木、淚水、悔恨、遺憾,或許更多更多,但唯一沒有的便是真愛,彌足的真愛……

傲慢與偏見讀書心得範文篇2

以前,也許是自己讀書少,知識儲備不夠,我根本就不知道世界上還有這本書。自從看到這篇文章後,我才開始走上相識的道路。這究竟是一本怎樣的書呢?為什麼我們一生中必須要讀?難道這本書裏有十分高深的智慧或者經世求財的特殊門道?我不禁自問。

正是帶着這樣的疑問,我決定去圖書館找找這本書。後來,我很幸運,竟然在浩瀚書海里找到了這本書。翻來看時,這本書和其他的書一樣,只是一本寫男女之間愛情的書籍。不過,我還是覺得它應該有過人之處。在這強烈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決定從書中找答案。

這時,時間也不湊巧,剛好是我們期會考試的複習備考階段。但是,我也不想把它耽誤,因此,只要一有空閒時間我就用來看它,看新聞時帶着它,上自習時帶着它,課間帶着它,甚至午休時放在枕頭旁的也是它。就這樣,一個月後,我終於看完了。

當它合上最後一頁的時刻,我坐在窗户旁的椅子上,望着窗外的教學樓,長噓了一口氣。我,不僅為自己能在這麼緊張的時間裏看完它而感到高興,更為自己另一個目的而欣喜。因為,我似乎從這本書裏找到了當初的答案。

稍微回顧一下這本書的相關細節,這本書大體上是以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故事為主線的,主要講述了四對夫妻之間的相識、相知最後結為夫妻的成長曆程。當然,這四對夫妻並不是相互獨立的,相反,他們之間彼此藕斷絲連。書中的主要人物是貝內特家族的五個女兒,整本書就是在寫她們追求愛情的故事。其中,大兒女叫簡,二女兒叫伊麗莎白,三女兒叫瑪麗,四女兒叫基蒂,五女兒叫莉迪亞。雖然他們處在同一個家庭,受到家裏相同的教育,但是,不同的性格也決定了她們不同的愛情軌跡,進而決定她們不同的人生命運。一次偶然的機會,梅里郡來了特殊的客人,而且是在內瑟菲爾德莊園居住。這個特殊的客人,從此打破了梅里郡往日的寧靜,也開始動筆書寫她們五小姐未來的人生。

一個有錢的單身漢,要娶一位太太,這是一條舉世公認的道理。的確,整個書裏情節的發展始終貫穿這個脈絡的。從這本書來看,這個達西先生就是一位有錢的單身漢,並且,因為人不可能單獨存在,它是一個社會關係的整體總和。所以,以他為圓心,逐漸衍射出一個龐大的人際圈。賓利一家人,威克姆以及他所在的民兵團,還有後來的德布爾夫人和柯林斯、盧卡斯夫婦和他的女兒、加德納夫婦等這些人物都是與書中主角有聯繫的。另外,每一個女兒,都是貝內特夫人的合法財產。在這個理念的驅使下,貝內特夫人肯定是要去拜訪內瑟菲爾德莊園的。她肯定是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的。所以,本來陌生的兩大家族就逐漸認識起來,從而推動了整個故事的發展。

回顧整個故事的發展,這本書也是由四對戀人的故事為落腳點的。柯林斯和夏洛特·盧卡斯之間的夫妻關係的建立,這對夫妻完全是建立在經濟和物質條件基礎上的,第二對夫妻是莉迪亞和威克姆,一個是放蕩不羈,一個是虛偽假義;一個是痴情少女,一個是拜金主義。這樣的婚姻是純粹建立在情慾和物質上的。但是,書裏也提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夫妻。一對是伊麗莎白和達西先生,另一對是賓利和簡。這兩對夫妻是幸福的,是建立在物質和雙方自由戀愛的基礎上的。這兩對愛情,就像是夏日裏出淤泥而不染的鮮荷,亭亭玉立,不粘染一點世間污垢。這樣的愛情註定是幸福的,夫妻也註定是恩愛的。

這本書之所以會暢銷,因為它反映了整個社會的婚姻觀,並回答了困擾人們多年的問題:什麼樣的婚姻才是完美幸福的?古今中外,青睞青年男女愛情故事的書籍很多,憑大家熟知的,就有中國的《牡丹亭》《桃花扇》《梁山泊與祝英台》等膾炙人口的佳作,外國文學中也有它的一席之地,比如説,莎士比亞筆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和美國米切爾的《飄》等,這些是可見的,還有更多不出名的典籍作品。但是,為什麼這本書會入圍“一生中必須讀的三十本書”的行列?難道它所寫的愛情故事更悽美嗎?或者文章的語言文字有更高的造詣?

不是的,在我看來,主要是因為這個原因:別的書籍頂多是以一個愛情故事為主線的,而這本書則是以四對夫妻不同的命運在載體的。而且,這本書中,即使是寫四對戀人的愛情故事,作者也沒有使文章脈絡混亂不堪,相反,睿智的作者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作者在構思整篇文章佈局時,它有一個總體的思路和主線,那就是伊麗莎白和達西先生之間的愛情故事。那麼,剩下來的三對夫妻怎麼寫呢?這其中必然應該有一條線把他們連接起來。這條線,如果是作者自己編造的話,即使作者文學造詣再高,也會有一些刻板不妥之處。於是,作者就想到了人與人之間的親緣關係。本來,人就不是單獨的人,它是有一定社會關係的。所以,作者就把這個人與人之間的羈絆當作這條線來貫穿整個情節的發展。所以,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處,不過,這只是説作者文章的佈局方面而已。

另外一個原因,也是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這本書反映了當今社會或者整個人類發展史上的婚姻觀。佛語有言:“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不管是什麼,我們都能強調一葉知秋的概念。這本書,我想就很好地反映了這一點。書中的四對夫妻,並不侷限於他們本身,它反映的是社會整個婚姻觀的現實。

一種是建立在極端上的婚姻。書中,作者簡單描寫了莉迪亞和威克姆、柯林斯和夏洛特這兩對婚姻。

柯林斯的婚姻,完全是建立在理智上的,一種經濟與物質的產物,純粹是為社會現實所服務的。柯林斯之所以要結婚,是因為恩人德布爾夫人敦促的緣故,夏洛特之所以嫁給他,也是因為自己是“老姑娘”。這對婚姻,在目前的這個社會是相當普遍的。提起這樣的婚姻,不難想到社會的“相親”和“網戀”。因為生活的拮据,或者為着事業而奔波,這個本處於談婚論嫁年齡的年輕人,卻無暇顧及自己的婚姻大事。這時,他們不操心,可是他們的父母操心啊!“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作為父母的普遍想法。但是,隨着社會的飛速發展,各種社會生存壓力加大,人不可能在個人感情上花很多的時間。

但是,作為父母的,肯定希望自己家族的香火能夠代代相傳,既然兒女沒有時間,那自己總是有時間的吧!所以,才有了父母當媒人的社會鬧劇。莉迪亞和柯林斯這樣的婚姻,就是典型的“相親式”婚姻。這種婚姻是社會物質與經濟的衍生產物。它是社會對人類感情的無情干預,是社會與情感的“畸形嬰兒”。因此,社會上才有了“閃婚”、“閃離”的結局,這種把結婚當作兒戲的態度,註定是失敗的。

還有一種。那就是純粹建立在情慾上的。書中莉迪亞和威克姆的婚姻就是如此。莉迪亞,一位才只有17歲的青春少女,喜歡那些穿着紅衣服的軍官們,“一心想着坐在軍官中間,看着軍官們一個個向他拋媚眼,獻殷勤”,這樣的少女,她的情慾是很高的,同時,她也有很強的虛榮心。所以,在強大的虛榮心面前,她是很任性的,完全不會理智地做事情。情感,駕馭在理智之上,那必定就會放蕩不羈、恣意妄為。同時,這樣的少女是很痴情的,痴情到單純的地步。另外,這類的少女是很脆弱的,因為她們的不諳世事,一旦面臨危機,往往不知怎麼辦才好。對於這個社會現實,只憑着自己的性子來,當然,一個人肯定鬥不過整個社會,最終還是自己吃虧、倒黴,甚至葬送了自己的一生。這樣的愛情,在現實當中也是很常見的。比如説,社會上的拐賣少女賣淫和少女失聯現象,都能看見這種婚姻觀念的影子。她們,註定是幼稚的,註定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這樣的少女,完全是建立在自己的年輕和美貌上,她們的這種態度決定她們殘缺的一生。

一種是理智和情感上的婚姻。這種婚姻是人們所追求的,人們也一直為這樣的婚姻故事而謳歌。這種婚姻,是人們幸福生活的體現,用中國一句老話講就是“門當户對,喜接聯姻”。書中,簡和賓利、伊麗莎白和達西的婚姻就是這一種。這兩對婚姻,都進行得不是很順利。兩人因為相互間的傾慕和愛戀而走在一起,希望建立甜蜜的戀人關係。但是,社會現實是殘酷的,人既然生活在社會當中,就不可能無視社會制度,搞“私奔”,當“隱士”。畢竟,人是要生活的,人脱離了物質無法生存。嚴格地講,就是精神文明是建立在物質條件基礎上的。所以,當社會現實和個人感情發生衝突時,有什麼辦法來化解這場衝突?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包容與理解。

很多時候,一些門第和地位的關係,直接成為了個人感情發展的最大阻礙。很多方面,父母就是從這兩個方面考慮的,因為他們是過來人,對這個東西不能不重視。不過,雖然看問題的方式和路徑不一樣。但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真正幸福。所以,有了這個關鍵的基礎,再去有耐心地做父母的思想工作,開展起來就有了思路可循,用事實做證,解決問題就遊刃有餘、水到渠成。當然,由於人們“門當户對”的思想觀念較牢,在人類的發展史上,儘管遭遇到不少的插曲,但是,這種婚姻還是人類社會的主旋律。

另外,深刻的內涵固然重要,作者的文學造詣也不可小覷。語言,作為人與人之間交際的工具,它也能直接反映人們之間的性格特點。不管那篇小説,語言是最多的,也是最豐富的。俗話説,心由口聲嘛。在這本書中,不少有很俏皮幽默的語言。例如,一個舞會上,達西先生想請伊麗莎白跳舞,不過態度有些傲慢,伊麗莎白看不慣,就不領情,説了一句“我不會,你找別人去吧。”從她自己看來,這是對達西先生傲慢態度的直接回擊,也是説明自己不是那種“花花女子”,當然,後來,這種話也起到了提醒他改正態度的作用。從達西先生來看,這話是怎麼回事?我堂堂一個貴族子弟,邀請你跳舞,竟然會遭到拒絕!這個女人肯定有厲害之處!而在賓利小姐看來,由於自己一直在吃醋,所以,對伊麗莎白就產生了很大的偏見,直接導致了後面情節的發展。

最後,簡單總結一下這本書,書名為《傲慢與偏見》,它是建立在兩個人身上的。達西先生,一個出身於名門的紳士,由於從小生活寬裕,家裏富足,所以在人與人之間就自然有一種傲慢的態度在裏面。他自己可能已經習慣了,所以,根本就不覺得自己哪方面有錯。其他人對這種傲慢的態度,起初可能不喜歡,但是礙於社會階級的差距,他們也都忍讓了。而伊麗莎白比較有個性,不隨波逐流,對這個傲慢態度自然看不慣,並且下定決心讓他改掉,因此,這就自然產生了一種偏見。不過,這些都只是環境造成的,屬於表面性的,只要彼此雙方開誠佈公,、坦誠相待,這種傲慢與偏見就會化解,並且能產生意想不到的完美結局。

一位文學家曾經説過,這個社會,用感性的目光來看,它是個悲劇;用理性的目光來看,它是個喜劇。所以,不同的眼光決定了你對社會的看法,同時,不同的性格特點也決定了不同的人生。因為,一個人的行為,都是內心的外在反映。所以,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不無道理。

傲慢與偏見讀書心得範文篇3

在我讀大學的時候就有機會看《傲慢與偏見》,但説句心裏話,當時我並不認為這本書有多好,甚至只看了個開頭就放到了一邊,心想:語言如此貧乏,故事又無激動人心之處,怎麼會成為世界名著呢?

這次我是在偶然間弄到這本書,由於書的主人極力推薦,我滿腹狐疑,才決定看完之後再對此書下一個自己的定論。在這種想法推動下,我花了一些睡覺時間將它看完,於是對它的看法大為改觀。不過,我這裏所謂的改觀,並非指完完全全、徹徹底底地改變了原先的看法。我所謂的改觀,是指現在才發現它並非毫無優點。

先説説我發現的優點吧。從風格上看,它有與眾不同之處,這是毫無疑問的,大多數書都是從男性的角度看世界,即使是《簡·愛》和《呼嘯山莊》,也基本上從男性的角度來寫,而《傲慢與偏見》則明顯地充滿了女性思想色彩,包括世界觀及生活方式。這一點在寫作內容上得到最好體現:假如是男作家,寫出的作品大多具有驚險色彩(只是強弱一些的問題),而本書中,最激動人心的一段也不過是威克姆與伊麗莎白之妹私奔(而且結局並不悲慘),作者能想到的最惡劣的行徑,也只是一些人與人之間的簡單欺騙;貫穿全文的一件事就是母親如何嫁女兒。這一系列的事實,都表現了這本書的女性化,而這類書在那個時代當然極少,所以我認為這是本書極大的成功之處。

一部好的小説應當可以反映一個時代的風貌,就這一點而言,此書也表現得相當成功。讀了這本書,頭腦中不難形成當時歐洲女性社會的狀況——所有女子都以嫁出去作為一種榮譽,而不管嫁給誰,婚娶成了婦女唯一的人生目標,真正的感情既少見,又難以被理解,作者深刻揭露與批判的正是這些。

談到缺點,我想與其他書作比較:就運用語言的能力而言,它不及《基督山伯爵》;就故事的曲折豐富性而言,它不及《亂世佳人》;就表現社會現實的高度而言,它不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就人物心理描寫而言,它不及《呼嘯山莊》。雖然這些缺陷很大程度上是由它要描寫的社會現實決定的,但一本名著出現這麼多的漏洞,畢竟是太過分了。

讀完這本書,我極想將它與《亂世佳人》進行完全深入的對比。這兩本書在故事內容,情節發展上太相似了,就連人物選取也如出一轍:達西對應瑞德,伊麗莎白對應斯佳麗,賓利對應維希禮,簡對應媚蘭。前兩者間關係都由感情封凍到暖化,再到熱烈;後兩者的感情則始終如一。唯一不同之處是,前者以和平為背景,後者以戰爭為背景。所以我將《傲慢與偏見》稱為和平版《亂世佳人》,試想,讓賓利處在亂世,他必然會與維希禮一樣落魄。相反,維希禮在開始時也是十分體面的紳士。

但在感情的激烈鬥爭與轉化上,《傲慢與偏見》完全無法與《亂世佳人》對比,《亂世佳人》以戰爭為背景,那麼感情衝突自然容易表現,尤其是戰爭的宏大場面(例如亞特蘭大潰退,北軍圍城),這一幕幕都是如此激動人心,以至於讀者難以釋卷。這些對《傲慢與偏見》來説是無法達到的藝術效果。對整場戰爭及戰後的社會問題,《亂世佳人》也都表現得很成功,於是這本書的境界也就由兒女私情昇華為對國家、對社會的深刻思索,這些也是《傲慢與偏見》的匱乏的東西。

從整本書的藝術性來看,《傲慢與偏見》的確不及《亂世佳人》。但這在深刻思索後的確不難發現,也不難理解。奧斯丁作為女作家,並無太多人贊同,這當然造成了女作家在許多寫作才能上不及男作家。儘管我可以原諒這些不足,但相對於同樣的女作家夏洛蒂與艾米莉,奧斯丁也顯然有這些方面不足。所以至今我還堅信,《傲慢與偏見》的確有許多過人之處,但毛姆將它列為世界十大著名小説之一就未免言過其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