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陳情表讀書感悟600字(精選3篇)

關於陳情表讀書感悟600字 篇1

歷對《陳情表》有這樣的評價: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剛上完陳情表,問我的學生:“你們感動了嗎?你們流淚了嗎?”學生們很熱鬧地回答“沒有”。他們反問我,我也是否定的回答。

關於陳情表讀書感悟600字(精選3篇)

下課後我就想,我們的學生,甚至是我自己和我的同事,讀《陳情表》這樣一篇文章,都沒有了下淚的感覺,一篇感動了一代帝王,感動了一批學士的《陳情表》卻感動不了現在的我們,這是為什麼?這是我們現在人的情感比古代人要淡薄些麼?還是我們根本就已經喪失了“孝”這樣一種情感?還是有更多的原因呢?

每天坐單位的車子上班都會收聽有線廣播,有這樣一則公益廣告:關愛家人,關注社會。我們教我們的孩子去關愛家人了嗎?我們給他們關愛家人的機會了嗎?

這個雙休我們放假,我們就把女兒帶回家自己帶,早上起來她爸爸帶她出去吃早餐,她跟她爸爸説:“爸爸,我喉嚨痛,我感冒了,你爸爸要批評你的,會説你的。”星期一我去幼兒園接她,發現她真的感冒了,就問:“你感冒了呀?”她馬上回答:“我沒有説你,我奶奶説你了。”我們聽一個五歲多的孩子説這樣的話只會覺得好笑、好玩,可好笑、好玩的背後是否有一些思考呢?為什麼孩子感冒父母就要受批評了?他感冒他就認為是父母沒有照顧好,他摔跤是照看的人沒有看好,那以後不讀書是不是就是老師不好,工作不認真就是領導不好,生活不幸福就是社會不好-------那小孩自己該承擔什麼呢?她自己有什麼不好呢?我們從小就幫孩子把他們自身的問題轉嫁給別人,一個從小就習慣了把自身問題都推給父母的人,那他長大後還會自覺地承擔自己的責任、承擔家庭的責任、承擔民族的責任嗎?我們還能想着“養兒防老”嗎?他會去品味父母對他的用心嗎?他會去感激父母對他的養育嗎?他會去關心父母的需求嗎?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培養他們也去學會關心父母和家人。讓他們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讓他們明白,爸爸媽媽也是需要關心的。

我們不空談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可他是我們父母的希望,他是我們生命的延續,我們希望他能成為一個健康快樂、積極向上的人,我們希望他的一生都是平安幸福的,而這樣一個樸素的願望卻依賴於我們現在的教育。我們要讓我們的孩子學會關心父母,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

關於陳情表讀書感悟600字 篇2

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説“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們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感恩需要你用心去體會,去報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們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樣做到,暫棄某些機遇而回報親人的養育之恩。感恩是一種對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縈繞心間的情感。學會感恩,是為了擦亮蒙塵的心靈而不致麻木,學會感恩,是為了將無以為報的點滴付出永銘於心。

感恩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是一個人不可磨滅的良知,也是現代社會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現,一個人連感恩都不知曉的人必定是擁有一顆冷酷絕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隨時都會產生令人動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説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學習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給予的點點滴滴的關心與幫助,都值得我們用心去記恩,銘記那無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圖回報的惠助之恩。感恩不僅僅是為了報恩,因為有些恩澤是我們無法回報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報就能一筆還清的,惟有用純真的心靈去感動去銘刻去永記,才能真正對得起給你恩惠的人。

父母即使有一天不在了,他們還會長久地佔據在兒女的記憶裏。但這種同在更多的是睹物思人的追念和尋無覓處的黯然神傷:還有誰會呼喚你的乳名,牽掛你的冷暖,注視着你的一舉一動?

人間真情——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都值得我們回味、留戀,讓我們懂得感恩……

關於陳情表讀書感悟600字 篇3

這一週我讀了《意林》這本書,令我感受很深,但是令我印象最深刻《怕我疼,你才沒拉我》這個故事。

當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默默的為這個媽媽悲哀,這個媽媽在孩子四歲那年,被派到遙遠的鄉村支教,但是她並沒有和爸爸爭搶孩子。讀到這裏的時候,我的心裏產生了一個疑問:不知道她為什麼不和爸爸爭搶孩子?我帶着疑問讀了下去,當她回來時,孩子脱口而出的居然是阿姨這兩個字,我想媽媽肯經非常的悲傷。她開始教孩子學寫作文,但她又被派到西部執教三年,因為怕孩子傷心,就沒有告訴孩子。

當孩子18歲得時候,孩子讓爸爸帶他去西部看望媽媽,爸爸眼睛裏含滿了淚水,淚水已經悄然落下,爸爸把孩子帶到一座矮矮的山上,指着凸起的一個土堆説:你媽媽在這裏。我想當時那個孩子一定悲痛欲絕,但還子並沒有我想象的那麼悲痛,這個孩子非常的鎮定,孩子想起來了一個非常古老的傳説:兩個長得一模一樣的女人都説孩子是自己的,最後上帝看着雙手空空的女人説:孩子,這才是你媽。

讀了這篇文章,我感覺到了這位媽媽無私的精神,為了鄉村孩子可以不要自己的孩子,我也為這個媽媽感到悲哀,如果媽媽當時搶到了孩子,她就不會這麼孤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