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史問廉心得體會(精選14篇)

鑑史問廉心得體會 篇1

西晉的富豪官員們為何喜歡鬥富?唐朝何以從“貞觀之治”演變出“安史之亂”?北宋為何從一個空前富裕的盛世消失在歷史深處?

鑑史問廉心得體會(精選14篇)

眾所周知,廉政文化在中華文明史上可謂源遠流長,從先秦典籍《周禮》中提出的“六廉”概念,到魏徵、包拯、海瑞、張養浩、孫嘉淦等清官廉吏的不斷湧現,廉政文化幾乎貫穿了一部中華文明史。梳理這些豐厚的廉政文化資源,對於雷霆反腐的當下而言,不無現實意義。

和“廉政文化”相對應的就是“腐敗文化”。腐敗文化嚴重損害着黨風、政風和民風,在這種情況下,以廉政文化提高官員的防腐拒變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曾指出,研究我國反腐倡廉歷史,瞭解我國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國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敗得失,可以給人以深刻啟迪,有利於我們運用歷史智慧推進反腐倡廉建設。

在此意義上而言,中央電視台、河南省紀委和河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聯合拍攝的《鑑史問廉》,無疑是具有深刻現實意義的文化力作。如果説,河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旗下的河南影視集團之前推出的電影紀錄片《永遠的焦裕祿》為我們呈現了一位現代“廉吏”的榜樣,那麼,《鑑史問廉》則深入歷史的肌理,讓我們從歷史的鏡鑑中尋找到反腐的文化力量。從這一點而言,這部紀錄片的拍攝把作風建設和反腐倡廉推向了一個新高度。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學史可以看成敗,鑑得失,知興替。《鑑史問廉》的製作和播出正當其時,它將為建設風清氣正的官場新生態吹響嘹亮號角。

鑑史問廉心得體會 篇2

看了反腐倡廉的警示教育片後,我從中看到很多東西,也想到了很多東西。從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看,國民經濟正在高速發展,黨風廉政建設、反腐倡廉是加強黨風建設的重中之重。新情勢、新任務向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更高的要求,在這佈滿機遇與挑戰的新時期,廣大幹部職工都應當認真自覺地學習、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的有關政策方針,大力加強反腐倡廉工作,建立良好的行業作風,切實履行好監視職能。

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構成與自己對客觀事物的思惟趨向和對客觀事物的反應密切相干。因此,作為一位預備共產黨員的我,要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必須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而作為一位黨員,我們工作的目的是教書育人,為國家培養好下一代,為進步我國的綜合國力,保持社會的穩定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所有這一切就要求我們必須立足崗位、踏實工作、愛崗敬業,把做好本職工作作為我們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實際行動,讓理想和信念在崗位上閃光。

我覺得我們還應當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是每名黨員幹部的必修課,也是我們老師儲備知識最好的方式。只有不斷加強學習才能進步本身素質和能力,不學習思想就沒法進步,能力就沒法進步,就不能把學生教會、教好。有的時候我們在學習上總是靜不下心來,總是以工作忙為藉口,推三阻四,走情勢主義,結果是“只聞學習口號響,不見學習水平漲”。很多東西只有靜心研讀,才能有所思,有所獲。活生生的事實還告知我們,不學習,思想就得不到改造,心就不靜,心不靜,欲看就輕易膨脹,就謝絕不了,一碰到就輕易亂了方寸,就輕易被繩索絆倒。因此,我們必須要常常認真學習,從書本上學,從實踐中學,學到真本領,努力做一個新時期優秀的黨員。

另外,我們還要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良好傳統。最近幾年來,有一部份黨員幹部,淡忘了艱苦奮鬥作風,貪圖享受,熱衷於尋求個人和小家庭的安樂,拋棄黨紀法規,貪污腐化,走上犯法的道路。我們一定要引以為戒,要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恪守黨的宗旨,提倡節約勤儉,反對浪費浪費,始終不渝地保持和發揚艱苦奮鬥的良好傳統。

我們應當向優秀的黨員學習,如:焦裕祿、孔繁森、牛玉儒。看了《生死牛玉儒》後,讓我深有感慨。牛玉儒同道具有堅定的革命信念,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始終保持人民公僕的政治本質,他把實現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動身點和落腳點,把羣眾呼聲當作第一信號,把羣眾需要當作第一選擇,善於捉住關鍵環節實現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這不就是我們最好的楷模嗎?

我們要把奉獻在崗位,看做是自己天經地義的事情,勤勤奮懇地做好本職工作。在工作中做到正確地熟悉自己,真誠地對待他人,表現出做人的人格魅力,以此來鼓勵自己,影響他人,共同進取。

鑑史問廉心得體會 篇3

“有錢任性”是網絡的熱詞,在每一個網絡詞語流行的背後都折射出一定的社會現象。如,“且行且珍惜”、“挖掘機技術哪家強”、“也是醉了”都對應的有相應的事件背景,而“有錢任性”的流行,則代表着當下部分國人對於財富的狂熱渴望與追逐。應運而生的“炫富族”更是“亮瞎”了網民的眼睛,灼傷百姓的心。

從“微笑局長”“表哥”楊達才價格不菲的名錶、眼鏡、皮帶到南京江寧房產局長周久耕的“天價煙”,深受炫富之痛的當數中國紅十字基金會---20xx年的“郭美美炫富事件”把紅十字會逼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受到重創的紅會至今元氣大傷。不過是一個二十歲貪慕虛榮的女孩半真半假的自説自話,竟然輕而易舉就動搖了紅會多年的公信力,炫富的殺傷力不容小覷。

其實,古今中外,炫富,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昨晚在央視9套看了由中共河南省紀委、中央電視台、河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聯合攝製的8集大型歷史文化記錄片《鑑史問廉》第一集《興衰之思》,其中西晉宰相石崇與晉武帝的舅父王愷鬥富比闊的情節讓我觸目驚心。王愷多次與石崇比闊,均以失敗而告終。為了幫助舅舅,晉武帝特意送給王愷一批極為罕見的奇珍異寶,豈料石崇當場打碎這批珍寶後又拿出更為罕見的寶物讓王愷任意挑選。從皇帝到大臣,一個以奢為榮的朝代最終很快走向滅亡,也就是意料之中的結局了。

“富”原本沒錯,過上豐衣足食的好日子,這既是每個人的物質追求,也是中國夢重要的一部分。關鍵是,富從何來?

不難發現,無論是奢侈腐敗的“表哥”們,還是拎名包,穿名牌的官場“LV女神”們,那些熱衷於炫富的人大都有個共同特點---富的輕而易舉,便按捺不住急於炫耀。我們何曾見過比爾蓋茨曹德旺李嘉誠馬雲炫富---空拳創業的實幹家是沒有時間也沒有必要炫富的。一如王蒙所説,“這世上最不善良的往往是那些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的人”。

官員們拿着百姓賦予的神聖權力,中飽私囊,相互攀比,急於炫耀的原因就是自己物慾橫流的逐富心理不斷增強和防範意識的日益鬆懈,不經意間將自己的貪污腐敗行徑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當一個社會陷入“炫富”“羨富”的漩渦,把金錢作為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而不問金錢出處,人人都陷入對財富的狂熱膜拜,為了金錢不擇手段,為官者貪贓枉法,為民者見利忘義,這個社會的基石也就岌岌可危了。

炫富之痛,痛的不僅是百姓的心,更是我們無數先輩用生命換來的千秋大業!

鑑史問廉心得體會 篇4

當人們還未從上海外灘踩踏的悲痛事件中走出時,又一則報道無疑是再次刺痛了民眾的心。據報道上海外灘踩踏發生時黃浦區的部分領導正在附近吃大餐。所謂大餐,是一家高端的日本菜餐廳,該餐廳的最低消費是,每人1888元。我們在咂舌的同時不禁思量,這又是誰買單呢?不必擔心,該餐廳屬於國資,領導當然有權簽單。

也許,在當今社會,我們見識了很多為官的領導們“造富”的能力。這不,福建前州市原駱國清受賄900餘萬元,一審被判20xx年。自從以來,在反腐倡廉的工作的帶領下,很多“老虎蒼蠅”難逃法網,紛紛的得到應有的懲罰。至此,在這些現象的背後,難免會思考一個問題,為官者,德,何在?

昨日,觀看了央視九套推出的八集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鑑史問廉》第四集《道德之擇》,全片圍繞一個以廉政為核心的為官之道。《三國志.魏志.李通傳》曰“為官長當清,當慎,當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從此,清,慎,勤便用於官箴,也是對為官者最基本的要求。所謂清,慎,勤,就是為政做事要清廉,謹慎,勤勉。

片中提到清朝的于成龍,這位有着卓越的政績和廉潔刻苦一生的大臣,是如何用清,慎,勤來詮釋着“天下廉吏第一“的美名。從邊荒之地的知縣到兩江總督,他的政績自然是名留青史,而作為當權者,他得民心的程度處處在彰顯着他崇高的官德。早期,他總是拿着自己的俸祿廣施民眾,常常自己都不能吃飽,而後作為當時的兩江總督,用現在的話説自然是肥的流油的差事,就這麼個差事的當權者日常的生活卻是簡陋的無法想象,日食粗糲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終年不知肉味。百姓皆叫他於青菜。最後他死在任上,死後只有一套官服,“士民男女無少長,皆巷哭罷市。持香楮立者日數萬人,下至萊庸負販,色目,番僧也伏地哭”康熙破例親衞其撰寫碑。這是怎樣的德,才讓上至君王,下至市井百姓無不對其離去痛至心扉。

説到這裏就想起了我們偉大的領袖周恩來。他一生的豐功偉績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而他一生高尚的品德和簡樸的生活也讓他的人格魅力影響全球。為此,有了十里長街送的蕩氣迴腸,有了聯合國降半旗的禮遇與尊重。

同為百姓的父母官,有的選擇了清正廉潔,有的選擇了富貴享受,有的選擇了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有的選擇了庸碌無為甚至魚肉百姓,有的流芳百世,有的卻是遺臭萬年。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為官者擁有怎樣的德,是對自己的考驗,也是對我們中華民族百年大計步伐進度的考驗。

我們堅定信心,在我黨的領導下,越來越多的為官者選擇了“清,慎,勤”。這也不無時無刻的啟發者我們做人做事的原則和道理。所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在漫漫的發展道路上,在更多廉政的“明珠”的指引下,我們的道路將會充滿光明。

鑑史問廉心得體會 篇5

清官,歷來是百姓的追求與信仰。因為百姓總是那麼的善良,那麼的易於滿足,只要能被官吏幫到哪怕是一點點小忙,他們都會到處傳揚官吏的好處,即使別人不認同,他們也會堅定的信任下去。所以,成為一個清官,成為一個好官很容易,幫人民羣眾辦好事這就夠了。然而,要想成為一個名垂千古的清官廉吏,這就難了。因為光辦好事不行,還得把辦好事當成一種習慣,還得能解決百姓的困難,還得能公正的處理糾紛,還得讓自己和家人不貪不佔,直到生命的終點。這樣的清官是人人追捧的,因為的確很難得。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江湖好漢來投奔,王朝和馬漢在身邊。”相信二十多歲以上的人,絕大多數都對這句歌詞異常熟悉。包拯,包青天,鐵面無私,為民解憂,不畏權勢,大義滅親,讓千年後的我們仍然感懷這位古人,仍然對他持有崇高的敬意。很多人都説中國古代的百姓有一種清官情結,希望他們那個朝代有能為民請命的廉官能吏來守護他們,其實現代人依然有清官情結,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村長,一個街道辦的主任,只要是能幫助老百姓解決生活中的小麻煩,他們都會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人民心中的守護神。所以,清官還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在為政的崗位上,認認真真,兢兢業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貪不佔,那就是清官,就是好官。

或許,每個人都有一個清官夢,只是因為後來選擇的不同,而走了不同的道路,但清官的清結肯定是有的。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免不了要和政府部門的人打交道,所以跟他們打交道時多少都希望他們能很負責地幫自己的忙,而不耽誤自己的時間。過去風氣很不好,總有人把人民羣眾不當人,把自己當人,以至於人民和政府之間起了隔閡,有了矛盾。本來和諧的社會,被這些渣滓壞了風氣。這樣一來,人民對清官的期望就更強烈了,更希望清官出現,來造福一方。如今的中央領導,利劍一揮,先懲貪腐,順勢提拔清正之官,讓我們對自己的國家越來越充滿希望,對自己的未來也充滿了希望。大家不再害怕什麼了,敢在媒體或者街頭舉報貪官污吏了,這無疑讓清廉之官能夠嶄露頭角,讓他們來維持我們國家的和諧安定,讓人民羣眾能夠真正的奔小康了。所以説,生活在今天,我們是幸運的。

打擊貪腐,肅清風氣,讓清官不再是人民羣眾的追求,而是變成一種新常態吧!

鑑史問廉心得體會 篇6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清和濁常常成為忠與奸、正與邪、廉與貪以及君子與小人的代名詞。《清濁之辨》通過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故事,展示在歷史上的轉折點上清官能臣和貪官亂臣不同的人生軌跡,剖析他們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選擇,向觀眾講述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價值追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觀看了《清濁之辨》,感觸頗深。通過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故事,告訴人們什麼是清,什麼是濁,在清與濁、正與邪之間到底該作出什麼樣的抉擇?

清和濁常常形容忠與奸、正與邪、廉與貪以及君子與小人。邪不壓正,在中國人的價值觀、道德觀中,腐敗從來都是被唾棄和否定的對象。

國家的興衰、吏治的清廉與否,不僅僅決定於高居廟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級官吏,而是需要全體國人共同的努力。

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清廉、幹部清正”,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幹部清正”守住自己的節操。同時加強制度建設,真正“把權利關進制度的籠子”裏,這樣才能達到政治清明、國家安寧、和諧向上的治國目的。

看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説:“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臨刑前,監斬官湊近説:“文丞相,你現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説什麼鬼話!”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義了,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絃的《正氣歌》。

做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我們的工作內容是平凡的、普通的,我們既是各項方針政策的貫徹者和執行者,又是直接動員和組織廣大黨員羣眾進行現代化建設的領導者和實踐者,基層工作做得好不好,會直接關係到社會的穩定。每天我們與羣眾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需要我們為羣眾辦事公正、公平,以銅為鏡,可以“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鑑史問廉心得體會 篇7

學校組織觀看了《蜕變》,通過觀看,本人深刻認識到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只有認真執行黨員廉潔自律的有關規定,時刻牢築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線,克己奉公,廉潔自律,永葆共產黨員的純潔公僕本色,踏踏實實做人,清清白白為官,具體觀感有:

一、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堅定共產主義信念,觀看片中的領導幹部的腐敗案件,無不是放鬆了理論學習,理想信念發生的動搖,導致了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發生了扭曲。如周文軒、陳少嵐等領導幹部成為腐敗分子之所以落馬,究其原因:基建後勤、配額等財權、事權的集中環節,在金錢、名利誘惑下,放棄了對世界觀、人生觀的改造,不講理想、信念,只講索取,只講金錢,不講原則,從所謂的第一次打牌的“底子錢”開始,一步一步地下了水,從第一次的“下不為例”開始,次次違例違法犯罪,走進了錢權交易的深淵。因此,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從這些腐敗分子的典型案例中分析原因,受到啟發,在工作和閒餘之時,要堅持經常性的深入學習,鑽研黨的政策理論,提升自己的政策水平和理論水平,不斷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將反面案件時刻警鐘長鳴。不斷加強自我警省能力,促使自己時刻不忘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改造,不斷增強新時期自身拒腐防變的能力。

二、以案為鑑,廉潔自律

通過“蜕變”的觀看,陳少嵐、周文軒等人一些反面案例警示教育片,思想上很受教育,深刻認識到,領導幹部一旦貪慾膨脹、利慾薰心,就會喪失理想信念,在金錢面前打敗仗,一旦追逐名利,撈取功名,就會導致急功近利,貽誤事業。一旦恃權輕法,心存僥倖,就會以身試法。這些人大都有美好的童年,輝煌的青年,有成就的中年時代,在政治理論上有很高的造詣,在工作實踐上也有很豐碩的成就,但他們在改革開放的市場經濟大潮中,忘記了自己是一個共產黨員,忘記了廉潔自律等方面的各項規定,把黨和人民委以的權利為己得,為己用。不以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身不正則影子歪,不管好自己和身邊的家屬子女,所以成為了人民的罪人。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嚴格遵守中央、省委的八條規定和“四不準”,正確對待手中的權利,以苦幹為樂,以民生為本,按制度辦事,按原則辦事,真正的做好廉潔自律。

鑑史問廉心得體會 篇8

根據市紀委統一部署,近日,我局要求全體黨員幹部職工觀看八集紀錄片《鑑史問廉》。該片由中國共產黨河南省紀委、中央電視台、河南廣電出版局聯合錄製,是一部回望歷史、展示中國古代廉政文化精華的作品。通過連續觀看,我對中國厚重博大的廉政文化史有了新的學習和認識,對加強黨性修養,增強廉政意識以及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有了新的思考和感悟。我認為,作為黨員領導幹部,廉是立身之本、幹事之基,要按照要求的那樣,做一名忠誠履職、乾淨做事、勇於擔當的合格公僕。

該片第三集《清濁之辨》,向人們展示了一個個令人觸目驚心的故事,展示了歷史上清官和貪官不同的人生軌跡,剖析他們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選擇。透過該片,我體會到在貪與廉、清與濁上辨明大是大非,是一個領導幹部終生必修的課程,也是一個民族和國家進步發展的條件。國家的興衰、吏治的清廉與否,不僅僅決定於高居廟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級官吏,而是需要全體國人共同的努力。幾千年來,正是無數中國人的堅守和戮力犧牲,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才得以不斷髮展興旺。這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就源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

通過觀看該片,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廉潔的對立面就是腐敗,當廉潔的意識不能佔據主流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滑向腐敗。每一個腐敗的故事都是從廉潔意識的淡漠開始的。中國傳統文化提倡"禮尚往來",但"千里送鵝毛,禮輕仁義重",並非禮物越重,感情越深。相反,從現實的角度來講,禮物越重,越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容易將你的恩人變成罪人,容易將原本的好心變成壞事。現實生活中,不少官員就是在他人的感恩表達中模糊了廉與貪、清與濁的界限,甚至因為還不完的人情債而心生非分、滋長貪念。

那麼當代中國,什麼是清官、好官,什麼是合格的人民公僕呢?黨的以來,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出"好乾部"標準問題,認真學習、深刻領會這一重要思想,把人民需要的好乾部選拔出來、使用起來,我們黨的事業就會朝氣蓬勃、生生不息,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就會薪火相傳、蒸蒸日上。20xx年10月,對雲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黨員幹部要"對黨忠誠、個人乾淨、敢於擔當".這"三句話"是對好乾部標準的高度概括和樸素表達,為我們加強新時期幹部隊伍建設指明瞭方向,也對我們每一名領導幹部提出了明確的做人做事做官原則。

我認為,"對黨忠誠、個人乾淨、敢於擔當"與我們黨的好乾部標準是一脈相承的。儘管各個歷史時期黨對幹部的要求不同,儘管不同時代的優秀幹部各有特點,但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是始終不變的價值底色,德才兼備是始終貫穿的價值主線。"對黨忠誠、個人乾淨、敢於擔當"體現了做人做事做官的高度統一,對黨忠誠是黨員幹部的政治品格,個人乾淨是黨員幹部做人的底線,敢於擔當是黨員幹部為官的職業素質,"三句話"實質上是黨員幹部安身立命、做人做官做事的"三要素",缺一不可。這"三句話"既樸素又簡潔、既好記又易懂、既有現實性又有針對性,要求明確、擲地有聲。

通過觀看《鑑史問廉》,使我更加認識到,"對黨忠誠、個人乾淨、敢於擔當"是辯證統一的整體,涵蓋了政治建設、思想建設、業務建設、作風建設、品德建設等各個方面,更加突出了對黨員幹部的政治品格要求、黨性修養要求和職業素質要求,是對新時期好乾部標準的豐富和發展。觀看《鑑史問廉》,的確引人深思、讓人清醒。我認為要達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幹部清正",首先要做的就是"幹部清正",每一名黨員領導幹部都要守住黨性修養和清正節操,按照提出的"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五條標準和"三嚴三實"要求,把"對黨忠誠、個人乾淨、敢於擔當"作為座右銘,作為修身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融入黨性修養全過程,貫穿於工作的各方面,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做一名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好乾部。

鑑史問廉心得體會 篇9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清和濁常常成為忠與奸、正與邪、廉與貪以及君子與小人的代名詞。那麼,在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國人又是怎樣去激濁揚清、追求公平正義的呢?《清濁之辨》通過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故事,展示在歷史上的轉折點上清官能臣和貪官亂臣不同的人生軌跡,剖析他們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選擇,向觀眾講述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價值追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邪不壓正,在中國人的價值觀、道德觀中, 腐敗從來都是被唾棄和否定的對象。在貪與廉、清與濁上辨明大是大非,是一個民族和國家進步發展的條件。國家的興衰、吏治的清廉與否,不僅僅決定於高居廟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級官吏,而是需要全體國人共同的努力。中華文明的前途,取決於這個文明共同體的所有成員。幾千年來,正是無數中國人的堅守和戮力犧牲,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才得以不斷髮展興旺。這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就在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之中.

廉潔的對岸就是腐敗,當廉潔的意識不能佔據主流的時候,人們往往會不自覺的滑向腐敗的彼岸。每一個腐敗的故事都是從廉潔意識的淡漠開始的。可以説,禮物是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但是,並非禮物越重,感情越深。相反,從現實的角度來講,禮物越重,越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容易將你的恩人變成罪人,容易將原本的好意變成壞心。每一次的腐敗都是幕後的那雙“温暖”的黑手模糊了廉潔的意識,從而打開廉潔的堤口,一發而不可收拾。

今天看《鑑史問廉》,引人深思,讓人清醒。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幹部清正”,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幹部清正”守住自己的節操。同時加強制度建設,真正“把權利關進制度的籠子”裏,這樣才能達到政治清明、國家安寧、和諧向上的治國目的。

鑑史問廉心得體會 篇10

由中央電視台、河南省紀委聯合攝製的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鑑史問廉》,於1月9日起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看《鑑史問廉》,引人深思,讓人清醒。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幹部清正”,黨員領導幹部首先要遵守《廉政準則》、“八項規定”、“六條禁令”等制度。這樣才能達到政治清明、國家安寧、和諧向上的治國目的。

一是對“制度”要常懷敬畏心。《廉政準則》、“八項規定”、“六條禁令”等制度是規範黨員領導幹部的重要基礎性法規,涵蓋了行政權力行使中極易滋生腐敗的各個領域,可以説,“制度”明確了哪裏是“不能入”的禁區,哪些是不能觸的“高壓線”。如果黨員領導幹部財迷心竅、官迷心竅、色迷心竅,走入禁區,觸動“高壓線”,就必然受到黨紀國法的嚴厲懲罰,輕則名譽受損,重則身敗名裂、斷送前程、禍及家人。因此,每位黨員領導幹部必須對“制度”心存敬畏,抓好“制度”的宣傳學習,把“制度”熟記於心,全面、透徹、深入地領會其精神實質,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

二是對權力要常懷“平常心”。“制度”約束的主要對象是黨員領導幹部,規範的主要是領導幹部的從政行為。一言以蔽之,就是對權力的約束和規範,要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領導幹部要規範、正確行使自己手中的權力,就必須用一顆“平常心”看待自己手中的權力。要清楚認識到權力是柄雙刃劍。正確地行使權力,則羣眾喜,事業興,己光榮;錯誤地行使權力,甚至濫用權力,則羣眾怨,事業損,聲名敗,甚至成為人民的罪人。每一個領導幹部只有常懷這種“平常心”,牢固樹立掌權為民的思想,始終以人民羣眾的利益為出發點,自覺站在人民羣眾的立場上認識和處理問題,才能自覺當好人民的“公僕”,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工作。

三是對誘惑要常懷“明白心”。作為領導幹部,經常要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如果不能頭腦清醒,保持一顆“明白心”,就會為物慾所惑,為名利所困。領導幹部如果不能正確對待誘惑,唯利是圖、見利忘義、利令智昏,勢必走上以權謀私的邪路,最終誤黨、傷國、損民、害己。所以,作為領導幹部,要經常用“制度”為自己的行為敲警鐘。管住自己的腦,不該想的不要想;管住自己的眼,不該看的不要看;管住自己的嘴,不該吃的不要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該拿的不要拿;管住自己的腿,不該去的不要去。要像古人那樣“一日三省吾身”,正確對待個人利益,自覺防止私慾膨脹;要把羣眾利益放在首位,時刻關心羣眾的疾苦冷暖,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繫,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這樣才能做到“絕非分之想,拒非分之物”,不為物慾所惑,成為一個堂堂正正,廉潔奉公的人民公僕。

鑑史問廉心得體會 篇11

近日,我局組織全體黨員幹部觀看了《蜕變的權力》警示錄。觀後,我心情沉重,感慨萬千。

楊大為、張杏泉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工作上得心應手,深受領導器重,擁有幸福的家庭。按常理説,生活算是比較愜意的。但是隨着手中權力的增大,他們漸漸經受不住金錢抑或是美色的誘惑,為了滿足個人的私慾,最終衝破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線。歸根結底都是因為一個“貪”字。在他們的自述中,對自己當初的行為悔恨交加,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他們的反面教訓使我深深體會到,增強法律意識固不可少,但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金錢觀,也是擺在我們每個人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面對種種誘惑,個人的抵抗力首先取決於他的人生觀。他們由於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工作中逐漸迷失了方向,最終偏離自己的人生軌跡,而掉進萬丈深淵。貪婪的代價是沉重的——漫長的鐵窗生涯,破碎的家庭以及絕望的親人。當他們漫漫的鐵窗生活結束時,青春已不在,歲月已蹉跎。

理想信念的喪失,導致私慾的膨脹。他們走上違法違紀的道路,關鍵是動搖了理想信念,在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下,思想產生迷惘,滋生了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

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應該為人民服務,而一旦將人民賦予的權力變成謀取私利的工具,便會離人民越來越遠,在錯誤的泥潭越陷越深,最終也將受到黨紀國法的嚴懲。

有些官員為謀一己私利,把黨紀國法、理想信念通通拋在腦後。大錢要,小錢也要,什麼事都是錢權交易,沒有錢不辦事,有了錢好辦事。他們對自己日益膨脹的私慾不加絲毫克制,貪婪無度,最終把自己一步步地推向深淵。當他們把自己送進監獄時,遲到的懺悔是那樣的發人深省,這樣的結局真是可悲可歎。

古語有言: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們可以通過勞動來創造屬於自己的財富,來享受自己的生活,對於勞動所得,我們可以心安理得地支配。但是對於不義之財,會惶惶不可終日。在面對各種誘惑時,我們一定要有清醒的意識,貪婪是萬惡之源,一時的貪婪將會付出沉重的代價。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切勿損公肥私,為圖一時之利而斷送自己的前程。特別是對手中擁有權力的人,要經得住金錢、美色的考驗,面對種種誘惑,做到“心不動,手不癢”。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實實辦事,不是寫在紙上、掛在嘴上的空話,而應是每個黨員幹部一貫的行為準則。

鑑史問廉心得體會 篇12

問官那得清如許?為將貪慾拋開來。

八集文化紀錄片是一部全方位反映中國古代廉政文化精華的紀錄片。跟隨着《鑑史問廉》第二集《清官之念》,我走進了歷史,再次目睹清官的風采。

包拯不持一硯歸,狄仁傑斷案如神、強項令董宣據理力爭……這些一身正氣、 一身硬骨頭的清官早已在人們心中立下不朽的豐碑。縱時光流逝,斗轉星移,他們是恆星在歷史的星空熠熠生輝,照亮了世人的眼睛。

包拯有詩云:“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做鈎。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悲。史冊有遺訓,無貽來者羞。”詩的大概意思是,清心是治國的根本,正直是做人的大道。只要你是一棵參天之木,最後總會成為國家的棟樑。而好鋼是不能用在做魚鈎那樣的小用途的。倉庫裏糧食多了老鼠就會高興,草原上荒蕪了,兔子和狐狸也會發愁沒有吃的。古代的典籍中已經有很多的教訓了,作為我們千萬不要成為被歷史嘲弄的人。

包拯以其清正、清廉、清明的一生為這首詩做了最好的詮釋。他無愧於“包青天”這一稱呼。像他這樣青史留名、流芳百世的清官還有很多,海瑞就是不得不提的一個。

海瑞是一個渾身是膽、一身硬骨頭的人。他對國之忠心幾乎無人能及。向皇上上疏時,他已做好死的準備,坐在為自己準備的棺材旁他一臉坦然。一個將生死置之度外的人,他的心裏裝的是什麼?是天下百姓的疾苦,是社稷江山的安危。為官的海瑞生活極其清貧,所吃的菜都是夫人親自種的,衣服更是縫了又縫補了又補。在他老母親過生日那天,他破例買了一點肉,“海瑞買肉了”竟成了爆炸性新聞。海瑞死時,家徒四壁。得知海瑞逝世的消息,自發送行的隊伍綿延百里。

我想起前不久以身殉職的警察。張作田是連雲港市贛榆區公安分局治安大隊户政中隊中隊長。20xx年12月10日,他在南京執行公務時突發心肌梗死,經搶救無效因公犧牲,年僅38歲。12月15日清晨6時,數以千計的社會各界羣眾趕到連雲港贛榆殯儀館,含淚為警察張作田送行。

臧克家在紀念魯迅先生的一首詩《有的人》中這樣寫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為官一任,理應造福一方,要先百姓之憂,後百姓之樂而樂。這樣的清官將世世代代活在人們心裏。

那些魚肉百姓、貪婪自私的為官者無不遭到人們的唾棄。印度詩人泰戈爾説:“頂不住眼前的誘惑,就會失去未來的幸福”。那些被貪慾矇蔽雙眼的官,也許一時能享受物慾上的滿足、然而,金錢、權力、美色……就像天邊的晚霞,絢麗而易逝。浮華散盡,他們將陷入無邊的黑暗和痛苦之中。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那些騎在人民頭上的人,終被人們狠狠地摔下,終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們在慾望中生活,但不能為慾望束縛。拋棄貪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沒有堅定信念做不到,沒有無私的精神做不到,沒有決絕的勇氣做不到。

當今世界,誘惑多多。如何在誘惑面前不低頭,如何拋棄那些引人走向邪惡的慾望,考驗着我們每一個人。古人説慎獨,今人講品格。高舉起理智的旗幟。堅持做人、做官的原則,就一定能夠做到“觀庭前花開花落,望天外雲捲雲舒”。

鑑史問廉心得體會 篇13

最近在看央視播送的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鑑史問廉》,在看到《道德之擇》時感觸頗深。“上善若水”,道德的力量如水一般,數千年滌盪着每一箇中國人的心,推動着歷史車輪的前進。

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而道德是修身的最基本內容。歷史上的廉吏,節目中講到的楊震、羊續、張英、司馬光、韓愈、于成龍等,都能夠守住道德和法律的底線,慎微,節儉,做到了“清慎廉”,毫無疑問,在道德和利益面前,他們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德澤萬世,千古流芳。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作為黨員幹部,為國家之興旺,為政治之清明,為個人之立身,都要堅定地守住道德底線,崇德重禮,直道而行。

“人只一念貪私,便銷剛為柔,塞智為昏。”在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結束之際,在高壓反腐成為新常態之始,我們可以清晰地認識到,消除貪慾,根治“四風”問題,就是要求廣大黨員幹部自覺加強自身修煉,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尚的道德是生髮威信的根本所在。德是立身之本,也是為官之魂。曾説過:“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幹部一定要講修養、講道德、講廉恥,追求積極向上的生活情趣,養成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習還在去年6月河南考察時講到,“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現實,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務必把加強道德修養作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課。”這就要求廣大黨員幹部時時刻刻注重培養自己的德行,嚴格要求自身,既要求以法律為底線,也要在道德領域裏作楷模。

常修為政之德,就沒有什麼可以弄髒你;堅守住道德底線,就沒有什麼可以誘惑你。

鑑史問廉心得體會 篇14

最近,按照市紀委的要求,單位組織觀看了反腐倡廉題材的電視紀錄片《鑑史問廉》第二集《清官之念》。這一集介紹了中國歷史上幾位著名清官為政清廉、厲行反腐的事蹟,包括包拯、狄仁傑、董宣、張伯行、海瑞。這幾位清官在位時敢於反抗強權,為民做主,本人又廉潔自律,由此得到歷朝歷代政府和百姓的讚許,流芳百世。

但是,我對大力宣傳這幾個清官的做法並不以為然,清官是封建社會的產物,由於制度的原因,各個朝代的清官必然只能是很少一些人,靠這寥寥數人解決不了整個社會的問題,所以封建王朝歷朝歷代都腐敗嚴重,甚至可以説各個朝代的滅亡主要是因為腐敗造成的,即便是外敵入侵所致也是因為內部腐朽。我們今天是共產黨領導,是社會主義制度,不能只依賴個別清官淨化社會空氣,而是要制定優良的制度,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腐敗問題。

首先要擺正官員與百姓的關係,古時候官員都號稱父母官,意思他們是爹媽,百姓是孩子,而且是未滿十八歲沒有公民權的孩子,要靠他們監護,不聽話就可以扁,敢反抗就餓肚子甚至逐出家門。這樣的話官員權力就無限大,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絕對的權力必然帶來絕對的腐敗。現代社會不能這樣,在一個文明的社會裏,官員與百姓關係應該是平等的,大家都是兄弟朋友,不能自認為誰是誰的爹媽,想掂對你就掂對你,這樣不行,這還屬於封建殘餘。所以,必須要從制度上確定官民平等的關係,這也是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的三要素之一,官民不平等的社會肯定不是社會主義社會。

只是口頭上確定官民平等關係還不夠,由於官員從事的是管理工作,掌握有一定權力,所以必須限制官員的權力,就是通常所説的用制度把權力關在籠子裏。動物園的老虎是關在籠子裏的,因為不關起來它就會咬人,權力也就像老虎一樣,不關起來也會咬人。

所謂限制並不是把官員的權力剝落,因為沒有權力也就無法管理,這裏説的限制是要加強對權力的監督,讓權力的運行暴露在陽光之下。監督包括黨派的監督和輿論的監督,還有羣眾的監督,這是最重要的三大監督渠道。其他還有各種監督,比如人大對政府的監督,紀委對黨委的監督,審計的監督,等等。

如果各項監督制度確立並實行了,腐敗問題就一定會受到極大的遏制,政府就會更加清正廉潔,所以制度才是真正的青天。不過,這個任務十分艱鉅,任重而道遠,因為三十年來,國內形勢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由於錯誤政策的導致,利益集團已經坐大,而且他們已經混入黨內,或者在黨內有代理人,形成尾大不掉之勢。各種困難交織在一起,積重難返。不過,我相信習的魄力,而且他深受廣大人民羣眾的擁戴,前途還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