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精選17篇)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 篇1

當我手捧這本專著細細品讀之時,就好像蘇霍姆林斯基站在我的面前和我輕聲交談;當我放下書細細回味時,就好像看見他風塵僕僕地奔走於師生中間。聽着他柔和的話語,看着他忙碌的背影,我不禁被他傑出的業績和高尚的人格所感動,更多的是收穫和對自己工作的反思。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精選17篇)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一本看時“愛不釋手”,看後“百讀不厭”的好書。書中用大量的教育實踐闡述出了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教育思想,主張個性和諧發展的教育建議。通讀一遍後,最令我震驚和佩服的不是蘇霍姆林斯基所寫的那些有價值的教育原則和方法,而是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事業持之以恆的追求,幾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熱情。這種“力所能及,耕耘不息”的工作熱情和“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堅韌品質才是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瑰寶。所以我認為,要想教育出好學生,就必須先錘鍊自己的素質。教育學生要從改變自己開始!

在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有一條建議——《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關於“教師的教育素養”在這裏談到了多個方面,其中談到每一位教師要懂得一點教學的常識,而且要深知所教學科的知識。那麼如何獲得這些知識?蘇氏建議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

書中還有另一條建議——《給剛參加學校工作的教師的幾點建議》,他説年輕人要建立起自己的藏書,讓書成為自己的老師,每天去向他們請教。蘇氏建議我們每個月買三本書:(1)關於你所教的那門學科方面的科學問題的書;(2)關於可以作為青年們的學習榜樣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鬥爭事蹟的書;(3)關於人(特別是兒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靈的書(即心理學方面的書)。

作為一名教師,很可能會平庸一世,但是如果我們能努力追求,也照樣能夠成為名師和專家,創造自己的事業。很多優秀教師或教育專家,他們成功的經驗就是成為了一個真正的讀書人。這裏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讓自己成為真正的讀書愛好者。

蘇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成功,正源於他廣泛地閲讀,淵博的知識,他説:“我私人的圖書館裏,在幾間房子和走廊裏,從地板知道天花板都擺上了書架,有成千上萬冊書,我每天不讀上幾頁,有時不讀上幾行,我是無法活下去的。”所以才有了他的四十多本理論專著和幾百篇論文,才有了“學校生活的百科全書”。因此,只要我們對教育工作感興趣,只要我們堅持讀書學習,勤奮實踐,我們一定可以走出平庸,走向成功。

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讓它像潺潺小溪,充實着我們思想的江河。愛好讀書應該是教師的職業素養和習慣,就像軍人喜愛武器,孩子喜歡玩具一樣,教師的至愛應該是書籍,但只喜歡教材和教學參考書兩本書的教師是無論如何不能稱之為優秀教師的。我們讀書,要讀教育名著,與大師對話,和名家交流,學習他們的理論精髓和實踐經驗,更要學習他們的創新精神,他們對事業的執着追求和獻身精神,這些人格力量的學習將會積澱成為自己的綜合素養和能力,能夠提升我們的理想和信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

對一個教師來説最危險的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虛,缺乏精神財富的儲備。”因此,《給》這部書中曾多次寫到教師們為了給孩子更多的啟迪,自己做的大量繁雜的準備工作。如,為了讓孩子加強對詞的敏感性,開設“思維課”。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的時候,教師先自己多次去觀察感受,買相關的書籍研究,努力做到用準確生動豐富的語言更好的描述自然的細微變化。寫口頭作文千餘篇。再如,為了給各種類型的學生提供適合的閲讀書籍,教師們自己大量閲讀、寫讀書筆記,編排習題集,設置讀書角,創辦各類“特長小組”。每個教師都擁有屬於自己的一羣孩子。……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些看似簡單,説來容易的教育方法要實施非常困難,要長期堅持不懈的落實更是難上加難。但是他們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書中提到的每一個教師都是一把萬能的鑰匙,用自己豐富的精神寶庫,偉大的人格魅力,教育出一批批優秀的有用的快樂的人!

他們能做到的,我也能!我對自己説:我的學生就是我的孩子。我現在帶給他們的是什麼呢?安常習故,抱殘守缺!我想給他們什麼呢?健康快樂,聰明伶俐,寬容豁達,樂觀向上。那麼,《給》這部書中已經有了這麼多好的教育方法,就從現在開始去實踐吧!讓學生讀書,我多讀!讀教育名著,讀文藝作品,讀唐詩宋詞。讓學生寫作,我多寫!寫讀書心得,寫已背詩詞和成語。讓學生行動,我多行!看中央十台的節目,看新聞報紙。讓學生思考,我多思考!讓學生表達,我多表達!讓學生觀察,我多觀察!總之,讓學生做到的我先做到,對自己的要求永遠高於對學生的。

“行是知之始,行是知已成。”有了好方法就要堅持實施,有了目標就要不懈進取。今天的我將會以更激情飛揚的精神面貌去面對工作和生活,象蘇霍姆林斯基那樣對自己的教育事業永遠力所能及,耕耘不息!

讀書與實踐緊密結合這才是學以致用,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典範,我將以教育家為榜樣反思自己的言行,激勵自己今後的工作。將教育家的思想、精神與現行的新課程改革結合起來,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 篇2

應走在不斷閲讀積累的路上——蘇霍姆林斯基。

靜下心來品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觸動很深。不愧是教育大家,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教學出現的問題,該採取的辦法,分析得深刻、到位,對當今乃至未來的教師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啟示作用。

蘇霍姆林斯基博大精深而生動活潑的教育思想中,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就是教師應該熱愛讀書。

教師讀書到底有什麼必要?蘇霍姆林斯基舉了一個例子:

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公開課,課上得非常出色。聽課的教師們和視導員聽得入了迷,竟連做記錄也忘記了。課後,鄰校的一位教師對這位歷史教師説:“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傾注給自己的學生了。您的每一句話都具有極大的感染力。不過,我想請教您:您花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課?不止一個小時吧?”那位歷史教師説:“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説,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説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

像這位歷史老師這樣的人,談到自己的每一節課,都會説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怎樣進行這種準備呢?那就是讀書。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經常強調學生要多讀書,會讀書,反思一下,作為知識傳授者的我們平時多讀書嗎?會讀書嗎?也許部分語文教師的讀書活動還沒有學生開展得好。

提到讀書,許多老師感覺無奈:我們也想讀書啊,可是真的沒有時間啊!確實,教師每天必須做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個別學生、上交各種業務學習材料,做班主任的還有更多大大小小的事……這些事佔去了很多時間。閲讀的時間從哪裏來?畢竟每天只有24小時!

上文所談到的那位歷史老師一樣的人,他們從來不抱怨沒有空閒時間讀書,因為讀書讓他們獲益匪淺。這是很容易理解的:讀書多了,積累深厚,備課不再是死摳教科書,就能用15分鐘準備出讓人入迷的課,就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所以,我們必須調整自己的心態,讓讀書出自內心的需要。

其實,我們並非真的一點時間也擠不出來,只是我們的心倦怠了,不想去做而已。我們只是為自己的懶於閲讀找了很好的藉口。是一件美好的事,不拘形式,不拘數量,不拘內容。在辦公桌上放置一兩本感興趣的名著或者專業雜誌,一有空閒就見縫插針地讀一兩篇或一兩頁,既是學習,也是休息。在牀頭櫃上擺放幾本小説散文或喜歡的雜誌,睡前美美地讀幾頁,是一種很好的催眠呢……

我們應該確立終身讀書的觀念,自覺地多讀書,讀好書,豐富自己的讀書積累,提高自己的讀書品質,實現自身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素養的不斷提升。教師的閲讀同樣需要從課內讀到課外,不斷地擴大自己的閲讀面,進而不斷地提升自己的閲讀品質。新課程標準列出了學生課外閲讀的推薦書目,作為語文教師,如果我們自己都沒讀過,又何以去指導學生?又何以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學生?

我們要讓閲讀成為生活的必需;讓書籍成為我們的精神伴侶。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無論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無論是科技的還是人文的……一切凝聚着人類文化精神的讀物都應該進入我們的視野,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人類文明之火的傳薪者;才能把生命讀得開闊、靈動、樂觀、豁達、鮮亮;才能把人類心靈的廣袤與深邃,世界的多樣與神奇,世事的`無端與詭異,傳授給那些求知如渴的莘莘學子們。我們必須明白:讀書是心的享受,是進步的階梯,是為師的責任。

教育教學的道路上,我們要“活到老,讀到老”,不斷積累,不斷增長職業智慧,在課堂上盡顯教書育人的魅力,造就可貴的生活品質,創造一種詩意美好的人生境界。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 篇3

作為一名教師,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寫反思等,可説到收穫卻不大。有時為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必須要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應該要不斷培養自己讀書的興趣,要博覽羣書,善於對書本中的內容深入地思考。

“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盡的時候。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贏得自身的發展。只有不斷地學習、更新觀念和知識,不斷地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吸取他人之長來補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競爭力和教育教學的能力。隨着教學實踐的增加,新問題、新矛盾也接連不斷的出現,要想自己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師,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要走的路還有很長很長。因此,教師必須不斷讀書學習,從中總結更多經驗,發揚優點,改進缺點,不斷探索新的知識、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取得更好成績。

一、讀書提高內在素質。

學習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手段,終身學習是當代教師自身發展和適應職業的必由之路。"嚴謹篤學,與時俱進,活到老,學到老"是新世紀教師應有的終身學習觀。同時構建終身學習體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們必須動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各方面的優勢,讓人們切實感到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動提高自己的內在素質,真正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讀書提高教學水平。

知識是需要時時更新的,老的東西總會被淘汰的。教師肩負着教書育人的重任,如果教師不能經常的更新知識結構,不能對新知保持長久的好奇與敏鋭,教師就有可能被學生看不起,在學生眼裏成為“老古董”。這樣教師在學生眼裏就失去了威信,而威信是維繫師生關係最牢靠的鎖鏈。知識越豐富,講起課來內容就越生動有趣、海闊天空,教師的魅力在於通過活化了的知識的積澱,所形成的諸多良好的品質:個性、修養、風度、氣質、幽默感,對人的尊重的態度,以及對真理的追求與敬畏。

這本書,猶如一面鏡子,映照出了自己在教學中的很多不足。也讓我知道了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裏汲取更多的營養,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所以讓我們所有的老師都來熱愛讀書吧!為自己訂一個終身學習的計劃,為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服務,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讓自己成為一個合格並優秀的教師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 篇4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第75條“教師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中提到“教師要有學習的願望,要有對知識的渴求和理解智力活動的奧祕的志向,只有這些小路攀登,才能使你到達教育技巧的頂峯——即師生之間心靈交往的和諧的境界。

我想告訴你,年輕的朋友一個簡單而又極其複雜的教育祕訣。這個祕訣就是隻有教師關心學生的人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來説,就在於讓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我是一位勤奮的腦力勞動者,是祖國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兒女,是一個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斷取得進步的完美的人。我認為這個祕訣非常重要。

我們完全應當建立師生之間的情感橋樑。那種只要帶領孩子去玩,和孩子們一起分享快樂就行了的觀點,顯然是錯誤的。要建立與孩子間的真正友誼,是要用我們的力量,我們的思考,我們的智慧,我們的信心和我們的情操去鼓勵孩子的行為和情感。為了建立師生之間的偉大的友誼,教師必須付出巨大的精神財富。

要想建立起師生間友誼的橋樑,我們的教師必須付出真誠的、真心的愛。世界上有着各種各樣的愛,而教師對學生的愛則更加高尚。這種愛集中地反映了社會進步的要求,藴含着更加廣泛的社會意義,這種愛,是教師與學生心靈之間的一條通道,是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有了它,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愛,贏得學生的依賴,使學生樂於接受教誨,收到其最佳的教育效果。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 篇5

利用假期時間,閲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書中給教師提出不少的教學建議,每一條建議都是幫助老師解決教學中的實際遇到的問題,其中有的是用實際事例,有的是一些的理論分析,最多的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親身遇到的問題和真實教學案例,閲讀這本書,對教師教學大有益處,也是我開闊眼界,啟發非淺。

本次考試,成績出來後,有幾個孩子的成績不是很理想,家長們很着急,紛紛詢問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其中談到最多的方法就是利用假期為孩子補課。這是家長為孩子尋找的解決方案,那麼我能為孩子做些什麼呢?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的第一條建議就是“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其中主要就是討論如何看待班上學困生的問題,並給出了建議。

一、正確看待兒童成績

“學習上的成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種相對的東西:對一個學生來説,“五分”是成就的標誌,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説,“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師要善於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觀點,每個孩子的成功都是相對於自己來説的,教師應該充分地瞭解自己的學生各個方面,知曉學生的各種特點與個性,任何時候不拔高,不低估,這樣才能中肯地給予科學合理的評價,才能較好地把握學生的生長髮展方向。

二、瞭解兒童的個性需要

“不同的兒童要達到這個知識的水平和範圍,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在一年級時就已經能完全獨立地讀出和解出應用題,而另外一些孩子直到二年級末甚至三年級末才能做到這一點。教師應當善於確定:要通過怎樣的途徑,要經歷什麼樣的阻礙和困難,才能引導兒童接近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水平,以及怎樣才能在每一個學生的腦力勞動中具體地實現教學大綱的要求。”

這段話,給我的啟發很大,無論是對待優等生還是學困生,要幫助他們學習,首先就要了解他們在學習中將會遇到何種困難,這樣才能很好的指導學生的學習。

1、 瞭解學生的學習需要;

2、 明確學生在學習可能遇到的困難與障礙;

3、 積極採用個性化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

三、教師充分備課

(一)用一生去備課

書中提及一個教學案例,有一位聽課教師詢問這位講課的歷史老師可這節課需要多少時間,那位歷史教師説:“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説,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説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

蘇霍姆林斯基通過這位歷史的回答告訴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對自己所教授的學科用一生的努力去掌握,去理解,只有教師擁有豐厚的知識,才能自由應對教學中出現的各種狀況。

(二)設計符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在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以一位數學老師的教學方法為例,建議我們分層設計教學方法。教學中,將學生進行分類,依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分別給予不同的教學指導。這個方法的前提是必須對學生有深入的瞭解。

借鑑以上的建議,如何對班上學生進行輔導,有了一點想法。

1、 現階段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設置符合他能力的學習任務;

2、 學習習慣較差的學生,與家長聯繫制定家校學習習慣培養計劃,家校聯合努力糾正不良學習習慣;

3、 學習動機不足的學生,通過鼓勵機制,引發興趣;

4、讓每一個學生體驗到取得成功的個人的、人格上的歡樂。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 篇6

疫情仍然沒有結束,在家裏不斷的給自己充電,讓自己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我從中吸取了很多經驗,也將多方法和經驗用來指導自我的教育教學工作。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2條推薦,下方,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對這一條的感受。書中第22條講到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潛力、志向才能自願地建立起來。作為老師,最期望的就是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只有這樣,學生才有興趣學,才可能學好!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每個教師都在儘量喚起學生對自我所教學科的興趣,使他們入迷地酷愛這門學科。但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這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僅僅要求教師要具備高尚的人格。

蘇霍姆林斯基推薦我們要讀書,每一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我們明白的東西又太少了。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有人説,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應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盡的時候。蘇霍姆林斯基深知這一道理,所以在他的書中一向在要求教育同行們學習,學習,學習。他要求我們讀書,每一天不間斷的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鼓勵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在熱烈而緊張的勞動中抽出時間來逐漸地,一步步的積累精神財富,智力財富和教育的明智。

每一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多讀書,可以讓你變聰明,變得有智慧去戰勝對手。多讀書,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樂。所以我們要不斷地讀書,還要引導孩子們愛上讀書。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 篇7

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讓我感覺到就像一個老者再向我娓娓道來他的工作,他的點滴經歷。讓我覺得他在他平凡的工作中那種育好人的執着和用心。我覺得在前面幾條建議中,把閲讀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

在第19條建議中,他説:“閲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書上作了這樣一個比喻,學習困難的學生更需要閲讀,就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不要靠沒完沒了的補課,而要靠閲讀、閲讀、再閲讀,閲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因為閲讀能教給學生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鋭,而我們當教師的工作起來也就更容易。

這不禁讓我想到我們身邊有不少家長竭力反對自己的孩子閲讀課外書籍,而讓他們死摳書本。認為書上的學會了,學習成績自然會好起來,其實不然。學生死記硬背也不可取,因為今天會默,明天就忘,就是記住了不知道怎麼去用,也只能成為一種“死”知識。更嚴重的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慢慢失去學習興趣,產生逆反心理,最後真正淪落為後進生。而且他這章節中,他講述了一個數學老師培養學生閲讀。

這讓我更有感觸,閲讀不再是語文學科功利性的東西,而是一種培養思維的方法,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由此看來,我們教師轉變觀念是當務之急,理解素質教育的實質,為這些孩子推薦合適的讀物,讓優秀的文學作品來充實他們的頭腦,陶冶他們的情操,使他們真正成為有文化、有修養的現代文明人。

可是在我們日常的工作中發現,有許多同學他們整天都在忙於補作業,忙於訂正,根本也抽不出多少時間來進行閲讀,他們的閲讀量少,閲讀速度慢,由此循環下去,閲讀對他們來説就越來越困難,也失去了閲讀的興趣。如何保證孩子充足的閲讀時間,這也是我們老師當思考的。以後在工作中,不再認為閲讀是課外的份,可以適當對作業慢的同學少一些抄寫背誦的作業,讓他們抽出時間來閲讀,培養他們閲讀的習慣和興趣。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 篇8

利用空閒時間我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本書,收穫居然不小。

書中提到了教師要學會讚美,賞識。這不禁使我想到:讚美和賞識他人體現了一種智慧——你在欣賞他人的時候也在不斷地提升和完善着自己的人格;讚美他人體現了一種美德。

教育中,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頑皮淘氣,教師寬容笑對,節之有法;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貪玩懶散,教師堅持笑對,培養習慣;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心靈受傷,教師真誠笑對,平等交流,撫平創傷,點燃信心,托起希望……總有這樣一些畫面讓我們感動,讓我們發自內心地為之讚美!

我們的學生年齡雖小,內心卻也是豐富、敏感的,他們更需要教師的讚美,需要教師發自肺腑的真誠讚美賞識,願學生在教師們的讚美和賞識中長大,願老師們在讚美之中成熟、優秀。

教師要有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靜下心來細細的品位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讀完這本書,我對自己的這一職業有了更新的認識,“完整的人”、“稱職的員工”、“理性的教育者”、“自由職業”教師職業的這四重境界也將會是我求索路上不停的追求。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 篇9

我們應該怎麼做教師?這是我們以及社會上經常談論的話題。有時我們自己都覺得茫然,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學生。潛心閲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使我受益匪淺。

總觀全書,我將一些讀書體會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做一個真實的人,敢於露拙也敢於表現自己。

無論我們多麼優秀,和幾十個學生比起來,我們不如學生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學生在某個方面的知識可能遠比我們豐富的多,這是個事實。由於傳統的師道尊嚴,我們有時候不好意思在學生面前露拙。殊不知,這是一個誤區。學生常常會認為老師無所不知,但是孩子們現在接觸的事情我們卻不見得理解,不見得會。比如孩子們跳皮筋跳得特別棒,但是我就不會。於是在孩子們跳的時候,偶爾我也會虛心地向他們求教,興致高的時候,還會上去笨手笨腳地跳幾下。在孩子們哈哈一笑中,讓孩子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你,一個有血有肉的你,一個和他們一樣在許多方面有着這樣那樣不足的你,孩子們和你的心理距離一下子拉近了許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適當的時候慷慨激昂的來幾句演講,聲情並茂地來一段朗誦,不經意間很專業地評一下當天的動畫片,讓學生眼前一亮:原來我們的老師還有這麼一手!學生對你的好感馬上激增。總之,讓學生了解一個真實的你!

二、做一個有情趣的人

不少人説自己不會玩了,如果放兩天假,一般也就是睡個大覺。其實一個人在工作之餘要有一兩種業餘愛好,這是積極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將是多麼單調和乏味啊。我的業餘愛好是偶爾跳跳舞,很奇怪,在我心情鬱悶的時候,我會在舞曲中淨化心靈,所以在跳舞的時候我總會不説話,讓情緒靜靜地宣泄,幾曲舞跳下來,總覺得快樂已在我心中。一個有情趣的老師,他的生命質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學生的親近。誰也不願意與一個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諧地溝通。誰也不願意與一個遠離自己生活的人去溝通。

三、做一個善於反省的人。

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中國文化中有一個詞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而我們在學習時常常不考慮與人溝通並聽取別人的觀點,而無法超越自我的侷限,或不能從錯誤中學習。這不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嗎?我認為,其實,我們並不是不在學習,每天教學在第一線,每位教師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們只要多一些討論,多一些表達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寫,這不就是我們身為教師最好的學習方式嗎?葉瀾説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反思是教師成長和自我發展的基礎,教師從經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這正是反思的理論支點。教師從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學活動出發,發現分析其中的問題,並通過教師之間的合作討論來探索改進教育教學的途徑。這是充分發揮了教師自我導向學習和自主改革教學的積極性的有效途徑。反思強調以問題為中心,着眼於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反思強調“學以致用,學用結合”。因此,教師應該帶着問題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到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不足,由於教師是帶着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去學習,這就使得他的學習更有針對性、實效性,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教師通過反思,自覺地探索教育教學過程,在學中教,在教中學,這是教師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徑。

讀了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其中的新一百條建議都比較有其獨特的內涵,還需不斷地學習以充實、以發展。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 篇10

“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美麗,領着一羣小鳥,飛來飛去。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氣,説上一句話來驚天動地。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間教室放飛的是希望,撒下的是淚滴。”

一首老歌,旋律悠揚,歌詞動人,那份對老師的愛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裏。這首歌唱了這麼多年,哪知如今的我真正成了一名人民教師,我要把我心中的愛繼續傳遞下去。

我愛我的學生,但是我卻不知道怎樣愛他們。是給予無限寬容和自由馳騁的天地,還是一板一眼地嚴厲管教?這樣的困惑讓我這個新老師更加努力的學習,因為我要為孩子們打造一個温暖快樂的學習天堂。

除了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我還常麻煩一位好朋友,他就是—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他寫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就像是我的甘霖仙露,讓我遇到的問題迎刃而解。捧讀此書,不由自主地感覺這位慈祥,睿智的長者,坐在你的面前與你聊天,他的豐厚學養,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正慢慢滋潤你的心靈。此書中每談一個問題,都有生動實際的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每每翻看這本教師寶典時,從字裏行間就能感覺作者對教育滿滿的愛,這是對學生無限的關懷,是對教育事業無盡的熱忱。而這種愛是特別的,不是縱容,也不是拘禁,而是一種拿捏到位的教育藝術。

教育是愛的藝術,不僅需要老師付出愛心,更要讓學生體會到這份愛,還要他們懂得去愛別人。這一點,也是作者在此書中提到的重要一點。例如,有些孩子紀律散漫,影響他人,作者提到的解決方法就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不斷的觀察和思考中體諒他人、愛他人。所以作者把孩子們帶出教室去觀察我們身邊的世界。身邊來來往往的人們,每個人的身上都在發生着不一樣的故事,細心觀察我們就能體恤人間的喜與悲,時間長了,孩子們甚至會為花的無聲開放而欣喜,會為雨後躺在地上的一條蚯蚓而擔憂。於是他們開始為他人着想,思考着如何為所存在的環境添色,愛的光芒開始照進他們柔軟的心。如果班級的每個孩子也都能這樣體會老師,那麼老師的一個眼神或一個動作,就能讓他們明瞭老師的心情從而乖乖聽話,這一響應卻再也不同於逼迫,而是孩子們發自內心的愛。

教育是愛的藝術,不僅是對學生的愛,我們也要學會愛自己。作者的這一觀點總是讓我的心中升起一股暖流,是啊,只有我們的心情保持愉悦,我們的雙手才能奏出美妙的教育樂曲;只有我們愛惜我們的身體,我們才能在愛的舞台上帶領孩子們跳出精彩的舞步。不僅如此,我們要讓自己變得更加博學、更加睿智。我們每天要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潺潺不斷的流動,我們要給自己規劃自由閲讀的時間和空間,與智者對話,與知識共舞。

為了給孩子們創造更好的愛,作者還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議,這些都是我們在實際中非常受用的。其實,我們對孩子起初的愛就像未經雕琢的水晶石,我們在不斷的學習中將它打磨出越來越多、不同角度的切面,從而水晶反射出了五顏六色的愛的光芒。這愛是責任,是關懷,是包容,是鼓勵,是所有美好情感的凝聚。

老師的愛是一首深情的歌,點點音符像甘甜的雨滴滋潤着你和我;老師的愛是一首奉獻的歌,美妙旋律像燭光映照着你和我。讓我們這首美麗的歌,充滿愛的能量,點燃生命的希望之火!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 篇11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書中每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學中的實例,用平實生動的語言,娓娓道來。它不晦澀,通俗易懂,在樸實的語言和真實的故事中滲透進教育大師們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雖然現在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那光輝的教育思想對現在的教育工作者來説,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為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他用30多年的時間向我們闡述了教育的真諦,他閃爍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如同一場及時雨,滋潤着教育工作者乾渴的心靈!書中的許多經驗都值得我學習和反思。

文章中有談如何教書育人的,有談如何關心後進生的,有談如何提升自身素質的。其中第八十七條“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給我的啟發最為深刻。 “教育素養”首先是指教師對自己所教的學科有深刻的認識。我所從事的工作是語文教育教學工作,那麼我必須能夠分辨清楚語文這門學科的最複雜的問題,能夠分辨清楚那些處於學科思想的前沿問題。如:我應對語文教育理論的發展有所瞭解,熟悉目前語文教育領域的動態。蘇霍姆林斯基説“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的確是這樣,只有當我的知識視野無比寬廣時,在語文教育教學時,才能高瞻遠矚、才能改革創新、才能成為語文教育教學的真正能手。

文中還多次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深入地思考。”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那就是喜歡讀書的精神。”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 篇12

多少位普普通通的教師都是在《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一書的陪伴下成長起來的,又有多少位名師在談及自己的成長之路時,會講述從這位大師身上汲取的教育智慧。他就是——蘇霍姆林斯基。

蘇霍姆林斯基是蘇聯當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出生於烏克蘭共和國一個農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讀於波爾塔瓦師範學院函授部,畢業後取得中學教師證書。1948年起至去世,擔任他家鄉所在地的一所農村完全中學——巴甫雷什中學的校長。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68年起任蘇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69年獲烏克蘭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功勛教師稱號,並獲兩枚列寧勛章和1枚紅星勛章等。蘇霍姆林斯基在從事學校實際工作的同時,進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論問題的研究,寫有《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帕甫雷什中學》、《公民的誕生》等教育專著,立志從教。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一個好的學校管理者,一定要有科學而明確的教育思想。校長不應該是“行政幹部”,而應該成為教育思想家和教學論研究家,是全校教師的“教育科學和教育實踐之間的中介人”。他認為,教育思想應該以“如何促進人的發展”為核心,任何教育思想都應該來源於實踐,在充分吸收的基礎上再次加工創造,以“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或教育信念”。好的教育思想是教師集體智慧的結晶,一個優秀的學校領導必須是先進教育思想的創造者和教學工作的榜樣。他在學校管理上堅持民主的原則,採取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工作方法,將在教學和教務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彙集到一起,召集全校工作者共同討論,將結果凝練成學校的意志,再推廣到每一個學校工作者身上,成為他們身體力行的嚮導和學校認同感的一部分。恰如他所倡導的那樣,“領導普通學校的藝術就在於:用統一的教育信念把低、中、高年級的教師團結在一起,使他們共同關心學生的學習,使每個教師的個人創造像一條條永不枯竭的溪流,彙集成集體技巧、集體經驗的巨流。”

每每細讀書中的段落,大師的教育智慧,都給我以深刻的啟迪。蘇霍姆林斯基曾説:人的內心裏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但如果不向這種需求提供養料,即不積極接觸事實和現象,缺乏認識的樂趣,這種需求就會逐漸消失,求知興趣也與之一道熄滅。

教育最終的目的是喚醒人,賦予人自我學習的能力。真正合格的大學生,不是從學校裏學了多少知識,而是掌握了持續學習的有效方法。富蘭克林發現,培養一個人的自我學習能力。基本能力與知識的訓練至關重要。這些能力與知識,包括五個方面:

一是語言表達能力,能夠於公眾場合,大大方方站出來,口齒伶俐而清晰,表達自己的觀點。還能夠不插話不打岔,精確捕捉住對方話語的要點。

二是閲讀能力,會讀書而不死讀書。富蘭克林認為,書本上的文字,並不能夠表達撰寫者的思想,真正具有閲讀能力的人,要能夠讀出文字背後的人性邏輯。

三是嫻熟的寫作能力,能夠敏捷的組織文字,疏理自我,表達自己的思考及智慧。

四是認知世界抽象法則的能力,具體來説就是數學能力。能夠把現實的問題數學化、數字化,發現日常思維無法看到的真相。

五是掌握現實的物理法則,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不確定的,但不確定中卻隱含着確定性,把握住這種確定性,人才能夠獲得自由。綜上五點,構成大學學習的基礎。

構成一個人基本的能力,構成一個人知識結構的廣度。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變成單純學習知識。如果我們力求使兒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專注到功課上去,他的生活就會變得不堪忍受。他不僅應該是一個學生,而且首先應該是一個有多方面興趣、要求和願望的人。”

書中還有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沒有情感,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出偽君子。”人常説:一個人沒有知識是次品,身體不好是廢品,品德不好是危險品。可見,作為一個人,這三樣哪樣也不能夠缺,但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道德行為了。因為縱使一個人有很淵博的知識,很強壯的體魄,但如果德行敗壞,那他只會給國家社會帶來更大的危害。

現在的社會,由於正處於經濟轉型時期,各種思想潮流的侵襲,以及電視網絡等多種媒體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青少年的身心發育。青少年涉世未深,自控力差,明辨是非的能力還沒形成,極易受到暴力、金錢等不良思想的誘惑和侵蝕。再加上現在的孩子不比我們小時侯了,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父母的掌上明珠,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裏怕化了,他們在物質上都得到了充分的滿足,但精神世界卻極度空虛——沒有理想、目標,缺少責任感,自私、任性、惟我獨尊,尤為突出的是在道德行為上的嚴重缺失,既少尊師重教的意識,也缺少愛父母、友同學的心理。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關係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係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所以,道德教育刻不容緩,責任重大。

教育要做的,就是給教師和學生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個開闊無垠的精神視野,讓他們對人的內心複雜性有更為深切的體驗,不但要了解生命的偉大和宇宙的博大,而且要感受生活的豐富與人性的豐厚。感謝經典,感謝大師,正是在與經典的對話中我找到了身為教師的發展方向,在與大師的交流中找到了適合學生髮展的特色之路。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 篇13

藉着讀書活動的契機,前幾天,我閲讀了前蘇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作品——————《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覺得他的每一條建議,都是他在三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用心血和汗水換來的。都凝聚着他的聰明與智慧,都彰顯着他的熱情與博愛,都寄託着他的夢想與希望。文章中有談如何教書育人的,有談如何關心後進生的,有談如何提升自身素質的。其中有關教師的教育素養的內容對我的觸動特別大。

一位教師在他所教的基礎學科方面,如果沒有淵博的知識,就談不上教育素養。那麼怎樣才能使每一位教師不僅懂得一些教學常識,而且能夠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呢?

有一句話説得好,“要想給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這在我們教育事業中尤為重要。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必須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教師應該要不斷培養自己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善於對書本中的內容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儲備能量,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讓自己的“一桶水”永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讀好書,讀有意義的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裏汲取更多的營養,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脱“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作為一名老師,如果沒有淵博的知識,沒有較深的教育理論素養,如何勝任自己的工作呢?讀過這本書,深刻反省一下自身,真是慚愧至極。我的業餘時間大都浪費在了閒談和看微信上了。我想我應該有所改變:走進圖書館,去翻閲大量的教育理論書籍。我還應該制訂一份讀書計劃,多讀一些國內外的教育家有關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經驗方面的著作,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素養,並將好的經驗應用於教學之中。同時注意積累、總結自己教學工作中的經驗與教訓,並以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讓自己的身後也留下一串歪斜而踏實的腳印。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 篇14

閲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感受樸素的文字中透出無比高明的教育智慧,感受簡單的文字中藴藏無比睿智的教育思想,在和教育大師的心靈對話中,我找到了重新出發的理由。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國小教師而寫的。譯者根據我國的情況和需要,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從蘇氏的其他著作裏選擇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仍有一百條,統稱《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它讓教師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該這樣教。

讀着讀着,驀地就會因為某一句或一席話,使困惑我好久的疑難問題茅塞頓開,或使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學生觀。她就象是一位睿智的老者,總會在你最需要的時候,循循善誘,諄諄教誨,督促你不斷思考與反省自己的言行。

蘇霍姆林斯基所言:“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縱觀中國名師於永正、支玉恆……無不知識淵博,揮灑自如,妙手天成,上課時如磁石般吸引着學生,豐富的知識儲備總讓同行歎為觀止。全國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的成功,無非就是這麼幾點:閲讀,積累,再閲讀,再積累,反覆循環,如此而已。至於厚積薄發,不過是水到渠成而已。就如竇桂梅老師在自己的文章中寫道:讀書,已成為我精神生命中的呼吸。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裏提倡“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孩子需要需要博學的老師,更需要老師人格魅力的感染。教師教學的魅力在於博聞強識,教師人格的魅力則在於言傳身教。讀書吧,它是知識的源泉!它會使你消融困擾,滋養心靈;它會給人力量,改變人生。讓我們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

梁實秋老先生説:“讀書永遠不恨其晚,即使晚了,也比不讀強。”為了明天課堂的自信和從容,語言的優美和簡潔,讓閲讀成為我們必須的生活。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 篇15

我算是個愛讀書的人,我讀的書很雜,但最愛讀歷史類的書,也愛讀雜文,專業書籍從不敢丟,雖然也有很多是為了讀而讀,但是常常是一旦拿起,也難以釋手,讀書改變了我內心的寬度,改變了我對世界認識的深度,它讓我變得自信成熟,蘇霍姆林斯基的著述非常豐富,我沒能夠一一拜讀,即使是他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我也只是初識皮毛。不過即使如此,該書對我的影響也是震撼的,原來,教師可以這樣當的,書,是可以這樣教的!

此書給我的感觸確實很多,這裏,我僅就他的百條建議中的第一條“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談談自己的粗淺體會,即使藉此機會與大家分享,更是拋磚引玉。希望能從別人那裏學到更多精彩的東西。

以人為本“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是百條建議中的第一條,蘇霍姆林斯基將它作為100條建議中的第一條,我想是一定有他的深意的,蘇霍姆林斯基把對人——認同(也就是學生)的關注作為第一條,引導並要求我們應如何去善待每一位學生。他覺得最為重要的不應該是分數,而是去關注每位學生學習的過程。

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教師的時間從讀書中來,就像書中那位成功的歷史教師説的:“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説,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説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讀到這裏,我突然之間明白了,為什麼有的特級教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左右逢源、遊刃有餘,讓那個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而自己上課時儘管精心準備,教學環節的設計可謂精心,但在課堂上卻往往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原來,這是因為用一輩子來備課和用課前的幾個小時來備課的不用,得出的效果也不一樣。

這些建議給予了我很大幫助,讓我在課堂實際操作中更熟練,我還發現了這本書中講的最多的不是理論知識,而是真正傳授給我們一種正能量,一種動力,而這些正是來源於蘇霍姆林斯基給我們舉出的真實案例,基本都能讓我對號入座,從根本中找出病因。

我們要用心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而不是讀他人的《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讀後感。我們可以讀得很慢,在細細咀嚼中領悟些什麼;也可以就自己感興趣的某條建議與實踐結合起來反覆讀,從實踐中發現新的有價值的觀點;也可以一邊讀這部書的同時多讀讀其他的書,從比較中獲得更多與我有意的東西。像李鎮西、閆學、鄭傑他們不正是在此中閲讀中有感而發,向其學習,而有所成就,有所著作的嗎!當然別人的思想可以與我們產生共鳴,但卻絕對代替不了我們的思想,否則何來百人讀《紅樓》,就有百個黛玉形象呢?

願我們每位教師都能記住:一個月,一本書,讓閲讀成為我們行走的方式;一輩子,一節課,讓課堂成為展示你我生命價值的舞台!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 篇16

這幾天抽空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有個是十分精彩的比喻,我很喜歡,他説:“教師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我不禁想到那些後進生,他們就好象不小心丟失了翅膀的天使嗎,那些學生的心靈,不是更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加倍呵護嗎?

在我們的周圍,往往有這樣的學生,上課不認真影響紀律;成績不及格影響平均分;品行不端正影響他人;行為不規範影響集體榮譽;一句話,他們是“後進生”。於是,為師者在埋怨“後進生”的同時,更是把與“後進生”作鬥爭當作班級工作的重心,或冷嘲熱諷,或嚴盯死防,或冷落懲罰,或驅逐出“班”。總之,大家都不能容忍“後進生”的存在,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後進生會攪混“班級”!可以理解:現在學校裏都在搞各種考核,平均分、升學率、及格率是校長乃至社會關注的焦點,考核排名結果與獎金、評先、職稱直接掛鈎,與名師、名校評選直接掛鈎,與學校、老師的前程直接掛鈎試問,誰能不食人間煙火?

但,理解不等於贊同。沒有人會否認教育是一種崇高的事業,她的崇高主要體現在對現實的超越、對世俗的批判上,一味追求現實得失的教育非但無法讓人體驗崇高,反倒讓人覺得為師者是多麼功利,多麼自私,多麼目光短淺!靜下心來想一想,學校有強弱,師資水平有高低,辦學條件有差異,我們為什麼就不能容忍“後進生”的存在呢?一個後進生對班級而言是五十分之一,而對他的家庭而言卻是百分之百,哪個後進生不是父母眼中的心肝寶貝呢?哪個孩子希望自己成為“後進生”呢?他們不是一直在努力嗎?只是,被不小心折斷了自己飛翔的翅膀,有誰知道他們的痛,他們的委屈?

其實,中學生的可塑性很強。從生理、心理的角度看,他們渴望被喜歡、被注意、被關愛。而問題的根本恰恰在我們為人之師的教育者身上。由於教師的所作所為使得其他學生對差生側目而視,使得差生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怎麼做得到的總是批評、訓斥,甚至嘲笑、諷刺、漫罵,乾脆將錯就錯,破罐子破摔,竭盡搗亂之能事,叫你頭痛沒商量。

有多年教育體驗的老師都知道,當一屆屆的學生離開校園進入社會後,頭腦活絡、吃苦耐勞、善於合作、勇於創新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經的“後進生”;闊路相遇,大老遠跑過來叫聲“老師好”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經的“後進生”;逢年過節,跟你貼心地電話拜年或登門探望的'還是這些你眼中曾經的“後進生”!

一旦懂得了這個道理,我們在面對這些受傷的天使時,怎能不頓生憐愛之情呢?要關注他們,並給他們更多的愛,甚至更多的偏愛。作為教師要善於與學生一起學習,做學生們的大朋友。在課堂上,還是在生活中,都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儘可能地讓他們感到老師的關愛。這樣的次數多了,學生心裏自然對教師積存着一份親近,自然感受到了教師的一份關愛。

當我們教師用愛的心態去對待學生的每一次過失,用愛的心態去等待學生的每一次進步,用愛的目光去關注學生們的每一個閃光點,用愛的心情去讚許學生的每一份成功時,我們就贏得了學生們的心,就獲得了教育的主動權。愛的情感可以温暖一顆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頭。當學生們體驗到老師對自己的一片愛心和殷切期望時,他們就會變得如此可愛,他們的潛力是巨大的,無窮的!

願教師那暖暖的愛會讓我們的後進生再生羽翼,教師那深深的愛會讓我們的後進生象天使一樣在我們的眼前飛起!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 篇17

在20多年的教學生涯中,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崇高,也讓我領悟到了作為教師的肩上的重擔。

最近一段期間,我有時間閲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使我感受頗深。書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

有人説:讀書足以移情,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因為書中有着廣闊的世界,書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這句話説得一點也不假,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就是一次與大師的對話,與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難得的精神之旅,同時也會讓人收穫非淺。因此,教師要做到“機智”地處理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必須具備諸多素質和條件。

首先,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涵養師愛,以情促教。育人之道,愛心為先。高震東説:“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教育未能觸及人的靈魂,為能喚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成其為教育。要實現真正意義的教育,愛幾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的:“在什麼條件下知識才能觸動學生個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為一個人所珍視的智力財富和道德財富呢?只有在這樣的財富下——用形象的話來説,就是在知識的活的身體裏要有情感的血液在暢流。”記得有人説過這樣一句話: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怎樣的老師來培育,你自己就做這樣的老師吧!是的,老師,請把美好的笑容帶到學校,把對人與對世界的良好期盼帶到同事們和孩子們面前,像孩子一樣瞪着好奇的眼睛清點知識;把遊戲這一人類最古老的快樂的方式引入課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訓詞換成讚美,換成幽默;把那些塵封在角落裏的各種各樣的表情豐富在臉上,用你的腳尖輕盈地點地,聽腳步聲在走廊裏擊起快樂的迴響。那些特別的孩子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是因為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或許很有希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聖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着愛與悲憫,我們不放棄,絕不放棄。讓我們專著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户,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其實後進生同優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於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温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人格,嚴慈相濟。教師要“目中有人”切實關懷每個學生,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為每個學生的成才提供機會。人性中最寶貴的是受到別人的尊重和賞識,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體驗人生的價值,並提升這種價值,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讓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樹,把綠陰覆蓋在他們身上;讓體罰和變相體罰遠離文明的場所。當然,作為教書育人者,也不能對學生的不良現象放任自流,寬嚴有度才是愛,做到嚴慈相濟。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維,開拓眼界、拓寬思路。機智地處理課堂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實質就是或因勢利導,或拋磚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話題轉移,擺脱眼前的窘境。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敏捷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才能左右逢源,化險為夷。

第四,要有豐富的學識。有句話: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我覺得不對,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一桶水遠遠不夠,要開鑿一眼泉,有了源頭活水才能勝任今天的教學。”開鑿一眼泉,就是教師要終身學習。在當今信息化時代,知識的更新程度是驚人的。在教育教學中涉獵的範圍不能侷限於課本上的知識,還要走出課本,善於拓展相關的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融匯到教育教學活動中,保護學生愛問為什麼的好習慣,讓自己的課堂更充實、更豐富。如果教師能做到精通專業,又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並善於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和原理,就能信手拈來,馳騁自如,找到偶發事件與教學任務之間的聯繫

讀書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師更要把讀書當成生活的一部分並學以致用,時時用全新的教學理念來支撐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