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方法心得體會(精選7篇)

有效教學方法心得體會 篇1

教學方法得當與否對教學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通過認真閲讀《有效教學方法》一書,尤其是期中有關促成有效教學的五種關鍵行為之後,深有感觸,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以前也在相關的教育教學書籍中看到過關於課堂教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強調教學的藝術性,課堂教學的效率問題,可是更多的流於理論上的説教,讓人無法真正瞭解課堂教學的有關細節的琢磨與把握。讀了該書一部分內容,尤如在我為師的道路上亮起一盞燈,的確是受益多多。

有效教學方法心得體會(精選7篇)

雖然教育界提倡素質教育提了好多年,可是不變的的會考大學聯考選拔制度,還無法讓學校從根本上實現由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變。但有效教學方法一書並不是在空談什麼素質教育,而是實實在在的在告訴我們如何成為一名真正能發揮自身價值的教師。以下就自己所讀的關於五種教學的關鍵行為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關於清晰授課,在看這部分內容前,想當然的認為這絕非難事,應該容易做到。看過書之後才清楚要做到清晰授課自己還有很大差距。一方面,由於對教材的熟悉程度存在欠缺,那麼在授課的過程中重點和難點並不突出,對此講解的還不夠充分,而且對於教學中所採用的教學手段過於單調;另一方面,沒有很好地去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這樣使得所提出的問題缺乏足夠的針對性。無論是課堂提問還是規律性的檢查作業在弄清學生是否掌握了與任務相關的先前知識方面做的都不夠好。

關於多樣化教學的理解和運用還存在偏差,雖然有時候在課堂教學中試圖利用各種手段去活躍課堂氣氛,可是發現一旦氣氛活躍起來了學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有少數同學會把注意力轉移出課堂,這樣便需要老師花時間去維持課堂紀律,也就是説,要解決多樣化教學和集中學生注意力的矛盾還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的揣摩和探索。

教師的任務導向應該是為學生提供較多的機會去學習那些將要評估的材料,而不應該把過多的時間浪費在與教學內容無關的事情上,對教學中可能發生的影響教學的事件有一個預測和行之有效的處理方法。對授課內容在時間上有做出合理安排,這樣才能夠充分有效的傳授教學內容,使得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有價值有意義的知識。

學生的注意力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係非常密切,即使教師講解的再精彩再投入,而學生沒有集中注意力去認真學的話,教師做的也是無用功。對照書中的內容結合自己的實踐,我覺得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一是要在講解知識的同時關注學生的反應,恰當的時候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並對其回答更多的作出肯定的評價。二是要在平時要有對課堂紀律的一個嚴格要求,禁止出現那些講話、睡覺等影響課堂教學的行為出現。當然在運用教師的強制力的同時,不能忽視跟學生的感性交流,為教學贏得一個相互尊重的的環境與氛圍。學生在學習中如果不斷的得到成功的證明,必然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在接上來的學習中他們會更有熱情更有全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而且易於取得好成績,心理學上稱之為自我效能感的培養和建立。相反,他們總是遇到失敗的情況的話,則會影響到他們的自信心,嚴重的會讓他們喪失取得好成績的信心,和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採用的題目應該適應大多數學生的理解水平和能力要求,使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正確的答案,確保較高的成功率,以此來增強學生在學習上的自我效能感。

有效教學方法心得體會 篇2

由於個人業務成長的需要,我利用課餘時間閲讀了教育類的書《有效教學方法》。仔細閲讀後,深深地體會到作為老師若想把教育理論應用於教學實踐,將教學原則成功地運用到課堂教學過程之中,要具備相當的素質。

閲讀至有關促成“有效教學的幾種關鍵行為之後”,我深有感觸,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1、清晰授課:突出教學重點時,教學語言要易於理解;概念教學時要清晰、規範;規律教學時要使學生能按邏輯的順序逐步理解;實驗教學和習題教學要讓學生明晰步驟與方法。

2、多樣化教學:本人依據理解提出以下三種方法

第一,教師提問。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掌握提問的藝術、精細設計提問的環節、調控課堂的氣氛等。

第二,學生回答。可以是口頭的表達,也可以是書面上的,對於觀點或解題思路不一致的地方,教師引導學生辯論、討論,讓學生在碰撞的過程中將所學知識認識清楚。此外,利用多媒體還可以將學生回答問題的信息予以放大,既使學生有積極參與的意識,又讓學生有成就感。

第三,小組合作。合作為個人成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氛圍,小組成員內的合作將學生的行為集中在完成教學中的既定任務。而小組與小組之間,通過相互競爭、相互“較勁”,可大大提高教學效益。

3、任務導向:教師提出待定課題,佈置給全體同學或分解成多個不同的“單元”,以任務的形式,因“任務而導”的時間越多,學生的學習機會就越多,學生的成功率可能更高。

4、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這一關鍵行為,致力於增加學生學習學術性科目的時間。它與教師的任務導向和內容覆蓋面相關。教師的任務導向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去學習那些將要評估的材料。

如何辦呢?教學刺激之後立即誘發理想行為;在一種非評價性的氣氛中提供反饋機會;必要時使用個人活動和小組活動;使用有意義的口頭表揚;監督課堂作業,在獨立完成練習期間頻繁地檢查進展情況。

5、確保學生成功率。學生學習的成功率,是指學生理解和準確完成練習的比率。教師要在有限時間內,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發展。在每組教學刺激後,要安排練習或問題討論,使大多數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只有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學生才能得到發展。學習的本質屬性是自主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是教師的職責。有效學習必然是自主學習,有效教學策略也就是培養學生自主性的教學策略。

不可否認,有效教學方法一書並不是在空談什麼素質教育,而是在告訴我們如何成為一名真正能發揮自身價值的教師。

有效教學方法心得體會 篇3

利用課餘時間,閲讀了《有效教學方法》,我受到了很大啟發。我覺得老師若想把認真準備的課付諸實施,把教學原則成功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還必須達到上好課的一些基本要求:

一、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內容正確、方法得當、組織嚴密,學生興趣濃厚、課堂氣氛熱烈。

1、目標明確。

我覺得,目標明確是指上課時老師明白這堂課要掌握些什麼知識和技能,要養成些什麼行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樣的態度,要學會什麼方法,等等,也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我認為師生的活動都應圍繞教學目標展開、進行,上課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有時插入課外內容,為了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可以把內容引申出去,都會起到事半功倍。但有時漫無目的地講,對學生就會分散注意力,教師的教學任務就難以完成。

2、內容正確、重點突出。

我感悟,在一節課教師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重點內容的教學上,不要對所有任務和所有內容平均使用時間和精力,對細枝末節的知識可以蜻蜓點水地一帶而過,但對重點知識、概念和原理要花力氣教學,重點知識要引導學生弄懂、弄清、熟練掌握。

還有教師講授的知識還必須是科學的、確鑿的、符合邏輯的,技能或行為要符合規範,並且應該要求學生作出的反應同樣是正確的,如果不正確,教師就要及時予以糾正。在學生心目中的教師往往是崇高的、萬能的,他們會向教師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我們對待學生的疑問應保持謙虛、認真、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要輕易作出沒有把握的回答。當沒有把握回答問題時,我們可以按照《有效教學方法》説:“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是否有哪位同學能回答?”“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我打算查些資料弄明白之後再回答你們”“對這個問題恐怕要看看有關材料,我和你們共同學習”。因為我體會到教師的虛心、嚴謹的治學態度能感染學生,使他們潛移默化、逐漸形成科學的態度。

3、方法得當。

教師應該根據教學任務、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選擇較佳的方法進行教學,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善於選擇方法,創造性加以運用,力求使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這又是《有效教學方法》中的好方法,因為方法本身無所謂好壞,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範圍,上課運用的方法要與教學情境相適合。譬如,對尚未定論的爭議問題,可以用小組討論法;為了讓學生認識一個他們不熟悉的物件的形狀,採用講述來描述,不如用演示法更加直觀,等等。

4、學生興趣濃厚,課堂氣氛熱烈。

通過學習知道,一節課應自始至終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是否得到發揮取決於教師的啟發和引導,在課上要邊教邊觀察學生的反應,根據學生的反應調節自己的教學。一旦發現學生反映漠然、注意力分散,要立刻找原因,發揮教學機智,通過調整內容、方法、管理三個方面去激起學生的積極狀態,如果內容太深了,就該儘量的淺顯的方式來揭示的本質;如果進程太慢了,就該立刻加快來完成;如果學生太疲勞了,就該改個方法,如改講授為議論或談話,甚至講個與為課題有關的故事。

二、閲讀教學要着眼於幾個“點”來優化教學。

1、把握本文的基點

各篇課文的基點各異,教師在解讀文本的時候要能準確地把握課文的基點,準確把握課文的價值取向。雖説“一千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畢竟還是“哈姆雷特”,而不會變成“孫悟空”。因此準確解讀文本是課堂教學的前提。

2、找準課堂切入點

就教學來説,找到個性化教學的視角,這是有效教學的關鍵所在。因為這樣可以使一堂課的教學內容相對集中,學生學得相對透徹。一篇優秀的文章,總有那種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點”——關鍵的詞語、文眼、警句、過渡段、文題,等等。在正確把握文本的基礎上,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從教材中“掏出”極寶貴的可教因素,通過二度創作,精心設計,突破一點,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促使學生的思維的觸角深入到文本的內核,從而讓課堂成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場所。比如有位老師上的《天鵝的故事》,緊緊抓住“感動”一詞,讓學生與文本親密接觸,感動老天鵝,感動天鵝羣,感動老人,最後感動讀者,感動所有的人,讓人們懂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體會到天鵝的頑強和團結精神。

3、捕捉情感興奮點

有效的教學在於能夠了解學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更重要的是,學生的“需要”和“差異”往往並不限於知識水平,而在於求知熱情。這就需要教師不僅要考慮“我應該講什麼知識”,還要考慮“我應該如何讓他對這些知識有熱情”,善於培植學生的興奮點,不斷地激發和引導學生就某個問題進行質疑、討論、爭辯和探索。教師的教學智慧和教學藝術,就表現在如何合理而有效地點擊到學生願意興奮、能夠興奮的關鍵點和關節點上,從而不斷推動學生智力和思維水平向更高的層次發展.

4、創設思維生成點

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尋求知識生成、知識擴展的發散點,善於打開學生思維的空間,釋放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開發學生沉睡的潛能。尋求發散點,並有效進行思維的發散,要求教師具有開放的思維方式和廣闊的知識背景。在具體的操作上,可以利用課文所留出的“空白點”,開展創造性閲讀活動;可以利用課文主題的“相似點”,開展拓展性閲讀活動;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未知領域,抓住“知識盲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探究熱情,指導他們進行研究性閲讀活動;可以找到與其他學科、與社會生活的“交叉點”,組織學生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等。如在教學《特殊的葬禮》一課時,聯繫課文內容,讓學生試試寫寫菲格雷總統飽含深情,動人心絃的演講稿。一是能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情感,同時也對學生的語言進行了訓練,實現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效統一。

有效教學意味着“想方設法”地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有效的發展。為了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有效的發展,教師需要在上課之前做好準備,這種準備活動就是“教學設計”。怎樣的教學設計有效呢?這篇短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切入點。的確,有效的教學設計不應該糾纏於細枝末節,而應該宏觀地看待教材,瞻前顧後地分析教材,深入淺出地鑽研教材。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超越,在吸納教材的基礎上揚棄。教學設計的過程,是把教材轉變成學材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恰如其分地把握教材,從而把教材變成學生自己可以進行探究的學材,使學生能夠逐步自主發展,教師的價值與智慧也主要體現在這一轉變的過程中。

總之,《有效教學方法》一書給我的啟示良多,我將在今後的教學中,本着書的原則方法不斷加以實踐,從而深化對這一教學方法的認識,使聾校語文課堂成為真正為效的課堂!

有效教學方法心得體會 篇4

在課堂上,有時常感到課堂時間不夠用,甚至有時還會完成不了教學任務,總結其最大問題就在於授課不夠清晰與直接,有時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有時講話超出了學生的理解水平,有時則削弱了教材內容呈現的清晰度,往往講得滿頭大汗卻達不到理想的效果。閲讀《有效教學方法》後,我受到了很大啟發,我覺得老師若想把認真準備的課付諸實施,把教學原則成功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還必須達到上好課的一些基本要求: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內容正確、方法得當、組織嚴密,學生興趣濃厚、課堂氣氛熱烈。

一、目標明確。

我覺得,目標明確是指上課時老師明白這堂課要掌握些什麼知識和技能,要養成些什麼行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樣的態度,要學會什麼方法,等等,也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我認為師生的活動都應圍繞教學目標展開、進行,上課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有時插入課外內容,為了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可以把內容引申出去,都會起到事半功倍。但有時漫無目的地講,對學生就會分散注意力,教師的教學任務就難以完成。

二、內容正確、重點突出。

我感悟,在一節課教師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重點內容的教學上,不要對所有任務和所有內容平均使用時間和精力,對細枝末節的知識可以蜻蜓點水地一帶而過,但對重點知識、概念和原理要花力氣教學,重點知識要引導學生弄懂、弄清、熟練掌握。

還有教師講授的知識還必須是科學的、確鑿的、符合邏輯的,技能或行為要符合規範,並且應該要求學生作出的反應同樣是正確的,如果不正確,教師就要及時予以糾正。在學生心目中的教師往往是崇高的、萬能的,他們會向教師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我們對待學生的疑問應保持謙虛、認真、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要輕易作出沒有把握的回答。當沒有把握回答問題時,我們可以按照《有效教學方法》説:“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是否有哪位同學能回答?”“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我打算查些資料弄明白之後再回答你們”“對這個問題恐怕要看看有關材料,我和你們共同學習”。因為我體會到教師的虛心、嚴謹的治學態度能感染學生,使他們潛移默化、逐漸形成科學的態度。

三、方法得當。

教師應該根據教學任務、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選擇較佳的方法進行教學,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善於選擇方法,創造性加以運用,力求使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這又是《有效教學方法》中的好方法,因為方法本身無所謂好壞,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範圍,上課運用的方法要與教學情境相適合。譬如,對尚未定論的爭議問題,可以用小組討論法;為了讓學生認識一個他們不熟悉的物件的形狀,採用講述來描述,不如用演示法更加直觀,等等。

四、學生興趣濃厚,課堂氣氛熱烈。

通過學習知道,一節課應自始至終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是否得到發揮取決於教師的啟發和引導,在課上要邊教邊觀察學生的反應,根據學生的反應調節自己的教學。一旦發現學生反映漠然、注意力分散,要立刻找原因,發揮教學機智,通過調整內容、方法、管理三個方面去激起學生的積極狀態,如果內容太深了,就該儘量的淺顯的方式來揭示的本質;如果進程太慢了,就該立刻加快來完成;如果學生太疲勞了,就該改個方法,如改講授為議論或談話,甚至講個與為課題有關的故事。

教學是藝術,是無止境的,教師要把課上得如同藝術創造的精品,實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意識地長期追求和探索。

有效教學方法心得體會 篇5

這種教學模式有利於最大限度地減少差生面,使教育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按照韓立福教授的教學模式,課堂上學生要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學生要在組內合作學習,學生要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要與小組的其他同學交流研究,所有學生在課堂上始終處在比較亢奮的、非常主動積極的學習狀態,學習效率提高了,差生自然就減少了。反觀過去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習方式單一,教師對於學困生往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大多使這些學困生處在被忽略的邊緣狀態,久而久之,學生的問題越來越多,有問題的學生也越來越多。由於另外,每個小組都有一名學科長,相當於過去的科代表,一般來説,科代表要比其他同學學的好一點,設置學科長,表面看是多幾個科代表,實際上是激發學生內在的榮譽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意味着有更多的學生學習本學科的積極性和興趣增加了,對教師而言不會增加多少工作量,對學生來説影響深遠。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而言,短期是學習能力學習成績的提高,從學生個人今後的學習、生活、工作來看,其長期的影響是積極向上的,無法估量的。從這個角度説,學習推廣韓立福教授的有效教學模式是一件為裏則一中學生造福的大好事。

另外,這種教學法與我們五六年級部研究的管道管理有機結合,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有效教學方法心得體會 篇6

閲讀完韓立福教授的《有效教學法》一書後,我受益匪淺。現總結如下:

一、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

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還是無效?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

鑑於此,在新課程背景下實施有效教學,教師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

1、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理念是靈魂。教學理念是指導教學行為的思想觀念和精神追求。對於教師來説,具有明確的先進的教學理念,應該是基本的素質要求。在推行新課程中,教師必須以新觀念來實施新課程。

2、豐富個人知識儲備。課堂上,如果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廣度,那麼教學就會膚淺,學生學習就無法深入。可見,作為新課程直接實施者的教師,一定要不斷學習和探索,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內涵。知識的厚度增加了,課堂就能深入淺出,左右逢源。

3、做一個有反思力的教師。葉瀾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話: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教師應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實現專業成長。

其次,要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可以從課前的準備、課堂的組織、課後的練習等幾個環節來提高實效性。

(一)課前的有效準備

大凡成功的課必定是充分準備的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有效的備課必須體現出:

目標的有效:清晰、簡明。目標是方向,方向正確才能保證有的放矢,教學目標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學任務難以在有限的時間完成。備課時制定明確、具體、科學的教學目標,圍繞目標確立重點,優化教法,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內容的有效:適量、適度。一節課教師講多少內容,並沒有明確的規定,講多了學生嚼不爛,講少了學生又不夠吃。教師要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學原則,科學地安排與搭配教材內容,合理地組織各部分的練習,不能“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圖便”。

教法的有效:靈活、恰當。同一教學內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會不同,教必須致力於“導”,服務於“學”。優化教學方法要從實際的教學內容、教材特點、學生情況出發,揚長避短選用教法。教法貼切,教學方法有效。

(二)課堂的有效組織

時間組織恰到好處。教學各部分的時間分配,教者在備課時應預計,講課時要調控。但有時候,因為課堂上不變的因素較多,也許不是重點內容的教學卻佔用了一些時間,這時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課的角度來安排時間。不言而喻,課堂教學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任務越好,浪費的時間越少,課的密度越大,教學質量就越高。

教學組織面向全體學生。一位好的教師應該得到全體學生的尊敬與愛戴,一位好的教師應該使所有學生都受益。在課堂教學中,各環節的安排要儘可能以全體學生的參與為基礎,以個別提問、小組交流、課堂檢測等多種形式來了解大多數學生學習的情況。

(三)課後的有效練習

課後練習不在多,貴在精。現在有的教師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大搞題海戰,使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反覆的抄寫上,思維與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練習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學情,因課設計練習,讓學生在訓練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二、上好課的基礎

我覺得老師若想把認真準備的課付諸實施,把教學原則成功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還必須達到上好課的一些基本要求: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內容正確、方法得當,表達清晰、組織嚴密、課堂氣氛熱烈。

1、重點突出,是指在一節課上教師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點內容的教學上,不要對所有任務和所有內容平均使用時間和精力,對細枝末節的知識可以蜻蜓點水地一帶而過,對重點知識、概念和原理要花力氣教學,對重點要引導學生弄懂、弄清、熟練掌握。

2、內容正確,是指教師教授的知識必須是科學的、確鑿的、符合邏輯的,技能或行為要符合規範,並且應該要求學生作出的反應同樣是正確的,如果不正確,教師就要及時予以糾正,學生心目中的教師往往是崇高的、萬能的,他們會向教師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對待學生的疑問應持謙虛、認真、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要輕易作出沒有把握的回答。當教師沒有把握回答問題時,教師可以説:“ 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是否有哪位同學能回答?”“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我打算查些資料弄明白之後再回答你們”“ 我對這個問題沒有研究,是否可以請教___老師?”“ 對這個問題恐怕要看看有關材料,我和你們共同學習”,教師的虛心、嚴謹的治學態度能感染學生,使他們潛移默化、逐漸形成科學的態度。

3、方法得當,是指教師根據教學任務、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選擇較佳的方法進行教學,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善於選擇方法,創造性加以運用,力求使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方法本身無所謂好壞,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範圍,教師上課運用的方法要與教學情境相適合。譬如,對尚未定論的爭議問題,與芒用講授法,不如用小組討論法;為了讓學生認識一個他們不熟悉的物件的形狀,採用講述來描述,不如用演示法更加直觀,等等。

4、組織嚴密,是指課的進程次序分明、有條不紊,課的節奏緊湊,不同任務變換時速度自然,課堂秩序好。教師要有一定的組織才幹,取得學生的積極配合,才能做到組織嚴密。

5、氣氛熱烈,是指課應自始至終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是否得到發揮取決於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教師在課上要邊教邊觀察學生的反應,根據學生的反應調節自己的教學。一旦發現學生反映漠然、注意力分散,要立刻找原因,發揮教學機智,通過調整內容、方法、管理三個方面去激起學生的積極狀態,如果內容太深了,就該儘量的淺顯的方式來揭示的本質;如果進程太慢了,就該立刻加快來完成;如果學生太疲勞了,就該改個方法,如改講授為議論或談話,甚至講個與為課題有關的故事。

教學是藝術,是無止境的,教師要把課上得如同藝術創造的精品,實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意識地長期追求和探索。有效教學法給當代的教育注入了活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關注學生,力求課堂實現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方法心得體會 篇7

閲讀完韓立福教授的《有效教學法》一書後,我受益匪淺。現總結如下:

一、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

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還是無效?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

鑑於此,在新課程背景下實施有效教學,教師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

1、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理念是靈魂。教學理念是指導教學行為的思想觀念和精神追求。對於教師來説,具有明確的先進的教學理念,應該是基本的素質要求。在推行新課程中,教師必須以新觀念來實施新課程。

2、豐富個人知識儲備。課堂上,如果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廣度,那麼教學就會膚淺,學生學習就無法深入。可見,作為新課程直接實施者的教師,一定要不斷學習和探索,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內涵。知識的厚度增加了,課堂就能深入淺出,左右逢源。

3、做一個有反思力的教師。葉瀾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話: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教師應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實現專業成長。

其次,要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可以從課前的準備、課堂的組織、課後的練習等幾個環節來提高實效性。

(一)課前的有效準備

大凡成功的課必定是充分準備的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有效的備課必須體現出:

目標的有效:清晰、簡明。目標是方向,方向正確才能保證有的放矢,教學目標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學任務難以在有限的時間完成。備課時制定明確、具體、科學的教學目標,圍繞目標確立重點,優化教法,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內容的有效:適量、適度。一節課教師講多少內容,並沒有明確的規定,講多了學生嚼不爛,講少了學生又不夠吃。教師要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學原則,科學地安排與搭配教材內容,合理地組織各部分的練習,不能“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圖便”。

教法的有效:靈活、恰當。同一教學內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會不同,教必須致力於“導”,服務於“學”。優化教學方法要從實際的教學內容、教材特點、學生情況出發,揚長避短選用教法。教法貼切,教學方法有效。

(二)課堂的有效組織

時間組織恰到好處。教學各部分的時間分配,教者在備課時應預計,講課時要調控。但有時候,因為課堂上不變的因素較多,也許不是重點內容的教學卻佔用了一些時間,這時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課的角度來安排時間。不言而喻,課堂教學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任務越好,浪費的時間越少,課的密度越大,教學質量就越高。

教學組織面向全體學生。一位好的教師應該得到全體學生的尊敬與愛戴,一位好的教師應該使所有學生都受益。在課堂教學中,各環節的安排要儘可能以全體學生的參與為基礎,以個別提問、小組交流、課堂檢測等多種形式來了解大多數學生學習的情況。

(三)課後的有效練習

課後練習不在多,貴在精。現在有的教師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大搞題海戰,使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反覆的抄寫上,思維與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練習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學情,因課設計練習,讓學生在訓練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二、上好課的基礎

我覺得老師若想把認真準備的課付諸實施,把教學原則成功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還必須達到上好課的一些基本要求: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內容正確、方法得當,表達清晰、組織嚴密、課堂氣氛熱烈。

1、重點突出,是指在一節課上教師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點內容的教學上,不要對所有任務和所有內容平均使用時間和精力,對細枝末節的知識可以蜻蜓點水地一帶而過,對重點知識、概念和原理要花力氣教學,對重點要引導學生弄懂、弄清、熟練掌握。

2、內容正確,是指教師教授的知識必須是科學的、確鑿的、符合邏輯的,技能或行為要符合規範,並且應該要求學生作出的反應同樣是正確的,如果不正確,教師就要及時予以糾正,學生心目中的教師往往是崇高的、萬能的,他們會向教師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對待學生的疑問應持謙虛、認真、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要輕易作出沒有把握的回答。當教師沒有把握回答問題時,教師可以説:“ 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是否有哪位同學能回答?”“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我打算查些資料弄明白之後再回答你們”“ 我對這個問題沒有研究,是否可以請教×××老師?”“ 對這個問題恐怕要看看有關材料,我和你們共同學習”,教師的虛心、嚴謹的治學態度能感染學生,使他們潛移默化、逐漸形成科學的態度。

3、方法得當,是指教師根據教學任務、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選擇較佳的方法進行教學,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善於選擇方法,創造性加以運用,力求使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方法本身無所謂好壞,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範圍,教師上課運用的方法要與教學情境相適合。譬如,對尚未定論的爭議問題,與芒用講授法,不如用小組討論法;為了讓學生認識一個他們不熟悉的物件的形狀,採用講述來描述,不如用演示法更加直觀,等等。

4、組織嚴密,是指課的進程次序分明、有條不紊,課的節奏緊湊,不同任務變換時速度自然,課堂秩序好。教師要有一定的組織才幹,取得學生的積極配合,才能做到組織嚴密。

5、氣氛熱烈,是指課應自始至終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是否得到發揮取決於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教師在課上要邊教邊觀察學生的反應,根據學生的反應調節自己的教學。一旦發現學生反映漠然、注意力分散,要立刻找原因,發揮教學機智,通過調整內容、方法、管理三個方面去激起學生的積極狀態,如果內容太深了,就該儘量的淺顯的方式來揭示的本質;如果進程太慢了,就該立刻加快來完成;如果學生太疲勞了,就該改個方法,如改講授為議論或談話,甚至講個與為課題有關的故事。

教學是藝術,是無止境的,教師要把課上得如同藝術創造的精品,實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意識地長期追求和探索。有效教學法給當代的教育注入了活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關注學生,力求課堂實現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