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師讀後感(精選3篇)

有效教師讀後感 篇1

同樣是一節課40分鐘,為什麼有的老師效率高呢?怎樣才能打造出高效課堂呢?這就需要有效的老師,只有有效的教師才能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效教師》這本我們提供了有效教學的基本理念和實踐指導。

有效教師讀後感(精選3篇)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學生所獲得了具體的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老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

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就像國小語文教學生識字一樣,要求學生掌握10個生字,學生記住了10個字,我們説完成教學任務了,如果學生在能用他們組詞,造句,那這就是高效。

我認為,在 “有效的課堂”、 “有效的教學”, “有效的作業”中,落實這一系列“有效”的,恰恰是我們老師,只有有效的教師才能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為學生量身打造有效的作業。怎樣才能成為一名“有效”的老師呢?

第一,教師必須對教育事業熱情、對學生摯愛,散發出教師的智慧的光芒。“教育需要熱情,需要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更談不上成為一名有效教師。我們不要埋怨我們的環境不好,埋怨我們的學生不好教,我們要反思,是不是我們的方法太少?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充實自己。

第二,“合作交流”是新課程的重要目標。作為教師更應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義。多與學生交流、交往,你會更容易走進學生的世界;多與同事合作交流,你會得到更多身邊的長者、名師的指名和幫助。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深知當前教育的諸多弊端:師生壓力大,學生厭學等。通過學習《有效教師》,督促我從以下幾方面努力改進自己的教學: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對學生的期不要太高、講究課堂管理的技巧、講究評價的方法。

第三,成為有效教師的關鍵就是學會有效反思。在教育教學中,批判的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依據,通過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的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的思索與修正,從而不斷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教師要善與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進行反思,也要善於通過閲讀思考反思比較自己的實踐效果,從其中發現差距。

第四、教育的本源是愛的教育。在學生面前老師就是他們的一面鏡子,鏡子裏的我們要給學生更科學、更豐富、更健康的世界,這樣現實生活中他們會把世界看得更加豐富多彩、更有愛意。

有效教師讀後感 篇2

今天閲讀了《有效教師》第一、二單元內容,它主要寫了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對學生的摯愛,散發着教師的智慧的光芒。讀着讀着,我似乎又回到了那激情燃燒的“師範歲月”,——“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走”“為教育事業奮鬥終身”,教師的這些響亮美譽和口號依稀在耳邊迴盪。此時,回想想這曾經的豪言壯語,看到這曾經的語言文字,我心潮澎湃,特別是我讀到魏書生説的一句話,使我的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憾,他説:“我的工作是在學生的心裏開闢一片綠地,插撒上真善美的種子。我想,這世界上,如果由於我的存在而多了一顆真誠、善良、美好的心靈,那我便獲得了人生的幸福,有了一份生存的價值。”多麼樸實,多麼温馨的話語,多麼令人嚮往的境界。對呀!教師是平凡的,但何嘗不是“高尚的平凡”呢!

季羨林先生在《遙遠的懷念》一文中憶及自己的老師時説:“……我卻越來越多地回憶起過去的老師來,感激之情,在內心深處油然而生。我今天的這一點點知識,有哪一樣,不歸功於我的老師呢?……”你看,一位好老師對一個人的成長是何等的重要!一位好老師對一個人心靈的影響是多麼深遠!就我們而言,求學的生涯中也肯定遇到過許多好老師。也許他們教多少知識,我們己不記得了,但他們的音容笑貌、言行舉止、待人接物的方式一定依舊銘刻心中。這就是有效教師的人格特徵,有效教師形成的基礎就是其人格特徵。

蘇霍姆林斯基説:“教育是人與人心靈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觸。”教育教學過程實質上就是教師與學生心智和情感交流的過程,人格賦予教師的言、行、情、態等活動和形象的一種品位,教師正是以這種品位來薰陶學生的,同時也實踐着對事業的追求。《有效教師》一書在“有效教師形成的基礎”中這樣寫道——胸懷理想,矢志從教;熱愛事業,追求卓越;以德立教,奉獻中積累;樂學善學,學而不厭;悦納自我,自強不息;童稚之心與長者風範;平和之心與堅韌精神;坦誠開敞,善於交往。這段話, 在教我們如何當一個好教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

一、做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

海納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無邊,有效教師,就應該是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向書本學習,向優秀者學習,甚至向我們的學生學習

抽點時間,讀讀書,是一種幸福,是一種樂趣,更是一種享受,或走在哲理的小徑上,或踏上經典名著之旅,或走進文字雋永的名家散文……讀書,是每一次積累的感動,讀書,是每一回潤物細無聲的洗禮,最是書香能致遠。黃永玉教授在《憑自己的高興讀書》一文中有這樣幾句頗耐人尋味的話:“一位長者曾對我説過的話,幾十年後依然記憶猶新。這位長者告誡我説:‘一定要讀書,不讀書而觀察生活等於零,因為你沒有文化,沒有消化生活的胃。’”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許多名師的成長之路證明了這一點,團結的力量大,集體的智慧永遠大於個體。新形勢下,教師間的合作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就像在我們的“快樂老家”,每位老師開敞胸襟,樂於溝通,資源共享,工作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身邊長者的悉心指點和着力培養,離不開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坦誠相對,相到溝通,相互扶持。所以我們要以平和的心態,踏踏實實地做人和工作,才有真真實實的收穫。

查有樑先生對教育教研總結了這樣一段妙語:“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研然後知美。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知美,然後能自創也。”我們要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者,學習、學習,再學習,引千道清泉,集百家之長,提升自己,充實自己,因為機會永遠是給有準備的人的。

二、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者

“經驗+反思=成長”是學者波斯納提出的一個教師成長公式,葉瀾説:“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老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是的,一名有效教師,紮實苦幹的精神和態度是基礎,而學會不斷地自我反思則是必由之路。教師不只是一個“課程”的旁觀者、執行者、行動者,教師本人必須是課程的參與者、開發者、研究者。

“人只有在創造和奮鬥中生活才算活得瀟灑;度過有意義,有貢獻的人生,算有了人生真正的自由。”著名特級教師張化萬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他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在國小語文教學的田地上耕耘了36 個春秋。仔細翻閲這厚實的人生,就會發現一個耕耘者一滴滴辛勞的汗水和一串串遞補的腳印。

我們的大多數教師成不了大家,成不了像張萬化這樣的大師,但我想,我們勤勤懇懇地工作,紮紮實實地學習。我們的教育教學應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風格,以自己的思想給學生或多或少的影響,那便是我們最大幸福了。

當然,老師更重要的是給學生人格的薰陶,用思想陶冶學子的心靈,“千學萬學學説真話,千教萬教教做真人。”在我們這所有着百年文化底藴的實小,在我們這所有着優良傳統的實小,一代代的前輩為我們做出了榜樣,一位位同行正在為我們做出典型。莊子説:“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作為教育沃土上的一名園丁,我們更要厚積“水”和“風”,做一名有思想的教者,以負教育教學的“大舟和大翼”。

三、做一個寬容的智者

在《中國教師缺什麼》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很欣賞:土地寬容了種子,才擁有了收穫;大海寬容了江沙,才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雲霞,才擁有了神采;人生寬容了遺憾,才擁用了未來。承認學生間的差異,承認學生的未完成狀態。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你會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悦,寬容地對待人生,你會活得更加快樂、豁達。正如魏書生説的:“埋怨環境不好,是我們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是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學生不好教,是我們方法太少。”如果能用寬容的心對待一切,那麼,你就是生活的智者。“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李鎮西老師在《做最好的老師》一書的序言中寫了這樣一首詩——

你也許不是最聰明,但你可以最勤奮;

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

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

因此,

你若是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工人;

你若是營業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佳的營業員;

你若是醫生,就要當醫術最高的醫生;

你若是教師,就要當最負責任的教師。

老師們,讓我們從閲讀開始,做有效教師!

從行動開始,做學者、教者、智者,做最負責任的老師!

有效教師讀後感 篇3

近日,讀了中國小教師校本研修教材《有效教師》一書,真的讓我從中領會了許多知識,獲得了許多感悟。

《有效教師》這本書關注的是學校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注重過程,書中字裏行間流露着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對學生的摯愛,散發着教師的智慧的光芒。學習之後,受益匪淺,我決心沿着名師走過的足跡,尋找自己前進的方向,獲取自己進取的途徑與經驗。在這本書中對我感觸最深的還是怎樣成為一名有效的教師。

有效教師,首先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豐厚的學科知識、突出的教育教學能力。

據我瞭解,人們評價教師首先是看他人品怎麼樣,然後才看他課堂上的表現,這就是要求教師成為道德上的楷模。為什麼呢?因為人們希望教師時時處處是學生的榜樣。其次能力強往往也成為衡量好老師的標準,以往這樣的標準對於大多數教師來説,是可望不可即的,學校不是光靠幾個道德模範教師,而是靠更多的教師提高服務質量、教學質量。而有效教師呢,“他的個人品性方面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雖然可能他並不帶病工作或無私奉獻;一個有效教師一定是有能力的,雖然可能他也不是什麼一流人才。”這樣的理論,讓有效教師首先成為了人,一個與學生平等對話的人,一個可以擁有正常生活的現代人。他在努力做人、努力工作的同時,也可以享受天倫之樂,可以享受豐富多彩的現代生活,做一個完完整整的人,一個快樂時尚的人。作為一名普通教師,讀到這裏,霎時覺得心裏輕鬆多了,原來,只要努力,我也可以成為好老師的。

有效教師,其次要對自己的工作具有反思態度和積極探索的能力,成為研究者。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作為優秀的教師就要深入地研究教材,探索最能適合自身教學及學生學習的方式、方法。也許這樣的教與學才是最有效的,也是最實用的。好的教師總是思考他們的所作所為,作一個反思的實踐者,具備反思自己實踐、自己質疑的能力。

有效教師,還要善於和學生、同事、領導、社區、家庭溝通與聯繫,做個成功的教育合作者,要有博大而熾熱的愛。名言説:“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是的,對於教師來説,愛是不可須臾或缺的,只有以摯愛奠基,教師才會傾盡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熱情,甚至生命獻給它所熱愛的事業和學生。名師魏書生,李吉林都向教育、向學生獻上了最寶貴,最有價值的愛。這也是他們實現人生價值,人生追求的原動力。我也要像他們一樣,把我全部的愛與熱情獻給我的學生,我所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

有效教師還要是一個樂學善學的智者。現代社會是需要終身學習的社會。教師更是需要不斷學習的職業。陶行知先生説過:“教師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為一名教師必須成為學生的源頭活水,必須通過不斷的學習,向書本、向實踐、向各種信息渠道學,引千道清泉、聚萬座富礦、集百家之長,豐富自己,充實自己,才能用自己淵博的學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發展學生的興趣。成為學生的“活字典”和“百科書庫”將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有效的教師必須具有可信任感。在學生看來,有效的教師是值得依賴。教師的可信與否決定於學生。教師的知識、經驗、教育水平或地位,所有這些都可能保證教師具有可信性,事實上,只有學生認為你可信,你才可信。

怎樣才能建立可信任感呢?以下三個因素不能不引起所有教師的重視:你的學歷證明,你傳遞給學生的信息,你的行為。你的學歷證明影響到年輕學生對你的印象,一般説來,學生都崇拜高學歷的教師,他們往往認為學歷和能力成正比,如果再有比較豐富的教學經驗作後盾,並讓學生意識到你的學歷證明才會有用;你傳遞給學生的信息、內容同樣會影響你的可信度。當你能夠向學生證明你所講的與他們的興趣和需求相關,他們就認為你是可依賴的。不過,更重要的是你的行為當你開誠佈公、誠實、公正地對待學生,公開徵求並接受學生的評價或批評,描述你的期望和所學的內容關聯,表示對學生成功感興趣或關心,你就會得到信任。正像大家所説的,可信任感必須要掙得。

有效的教師還要鼓勵與支持學生,使學生有歸屬感,滿足他們渴望得到喜愛、成功的需要。那些鼓勵學生的教師是真正尊重和相信學生能力的人。他們幫助學生獲得認同感,承認學生的努力和潛力,而不僅僅是糾正答案。因此,鼓勵與其他品質如熱心、熱情、期望成功是相聯的。通過鼓勵和支持,你可以幫助學生達到所期望的成功,即使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困難。

當學生不情願或遇到困難時,鼓勵尤為重要。鼓勵可以激勵學生去做並不情願開始的工作,或當他們遭到挫折時,可以激勵他們繼續工作。有效的教師在積極激勵的同時,還要建立和維持專業品行。他們要有條理、以任務為中心,當需要幫助學生時,還要靈活,有智力能力。他們不僅要知曉所教課程的知識,還要懂得教育學。

最後讓我們永遠擁有一顆平和之心,在這平凡的崗位上,用別人無法具有的堅韌精神開拓這片美好的沃土。教師所從事的事業真的是好瑣碎,好平凡的事,然而這種瑣碎之中卻極富創造性。所謂水滴石穿,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成就的。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有效教師我們要有平和、寧靜的柔韌,同時也要有堅實和勇氣,才能咬定青山不放鬆;才能在教育教學這條康莊大道上走得遠攀得高;才能面對現實,面對這三尺淨土之外的天空心平氣和,踏踏實實的做人和工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既不好高騖遠,也不妄自菲薄;用良好的心態,幽雅的談吐,淵博的學識來教誨我們所熱愛的孩子們;做一泉源頭活水,永遠孜孜不倦,誨人不怠,用心來關愛我們的孩子,用心來成就這平凡卻偉大的事業。讓我們真正成為一名有效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