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中的反思探索是教師學習能力的途徑

推動教師專業發展有許多途徑。如教師的行動研究、教育科研、教育培訓、反思教學等,其中,反思教學是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培養語文教師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的渠道和體現。美國心理學家博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我國學者林崇德教授也提出了“優秀教師=教學過程+教後反思”。這兩個公式向我們展示了:教師的成長和發展是基於日常教育教學反思基礎上進行的。相反,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沒有對經驗進行深入地思考,不把經驗上升到理性的高度,那麼,即使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能有什麼改進”。贊可夫也説過:“沒有個人的思考,沒有對自己經驗的總結,沒有對自己經驗尋根究底的精神,提高教學水平是不可思議的。”可見,反思對教師成長的重要性。

實踐中的反思探索是教師學習能力的途徑

同樣,反思教學也是教師學習能力培養的一個體現,反思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學習、探索、研究的過程,。反思的本質是自我體悟、自我判斷、自我認同,最後達到自我認識、自我超越和自我發展。那麼,如何以反思來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以反思教學來提高教師的學習能力呢?

竇桂梅老師在她的教學實踐中就特別注重教學反思的過程,她對於自己教過的每一節課都有深刻的教學反思。如她對於《再見了,親人》一課的課後反思。竇桂梅老師在三個不同的城市給不同的班級上過這一課,其前兩次上得很成功,但是第三次的課卻是“頑強”堅持下來的。雖然也得到了專家的好評,但是竇老師還是進行深刻地分析:為什麼學生反應這麼差?學生的文學底藴淺薄,表達能力欠缺,膽子太小,……如果説這是事實,那麼只讓學生來揹負起這個責任是不公平的。……我們要問問自己是否在平時的每時每刻都盡到做語文教師的責任——是否在每時每刻注意時刻讓孩子積累語言——是否在每一個細節中培養他們良好的語文能力……還有,即使如此……為什麼看到孩子沉默不言的時候,不馬上想出策略,採取小組同桌互相交流的方式,緩和緩和氣氛,再指名個別發言呢?……學生的表現僅僅是因為緊張嗎?我們之間是否也是由彼此的觀望到互相的默契呢?自己的定位是否和學生在共同的跑道上呢?為什麼固守自己的“既定方針”卻不能改變“既定戰術”順應學生呢,降低他們學習的門檻?覺得自己的教學設計精彩,擔心陷入低層次的平平淡淡,而勉為其難進行是否是缺乏應變能力的一種表現?沒有一種好的教學設計能“包打天下”,教師應該自覺掌握各種教學技巧和策略,以及應對方法,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