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激烈的掌聲想到的

上週五是期會考試。昨天遇到同行朋友z,閒聊中,隨口問起期會考試的情況。他講到五年級的語文試卷中有一道題,很多學生都做錯了。早上來到學校後,我便找出這張試卷,原題是這樣的:會場上爆發出一陣陣激動的掌聲(用修改符號在原句上修改)。

由激烈的掌聲想到的

我之所以對這道題感興趣,是因為z老師告訴我,很多做錯的學生都是把句中的“激動”改成了“激烈”,而正確的改法應該是把“激動”改為“熱烈”。聽完他的話後我告訴他,憑我的文字直覺來判斷,覺得“激烈的掌聲”似乎並沒錯。為了謹慎起見,也許我們應該再繼續查證一下,以免出現差錯。

為了驗證自己的直覺是否正確,回家後我便通過網絡進行查證。關於“激烈”的解釋,我在“百度的百科”裏找到了下面這段內容:

1. 激越高亢。《文選·蘇武之二》:“長歌正激烈,心中愴以摧。” 呂延濟 注:“激烈,聲高也。” 唐 李白《擬古》詩之二:“絃聲何激烈,風捲繞飛樑。” 明 劉基 《為詹同文題》詩:“君歌曲終響未終,我歌激烈留徵鴻。”《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七回:“其聲激烈雄壯,眾莫不瞋目奮勵,有如臨敵。”

看到上面的這段內容後,我是這樣分析的:既然“激烈”一詞可以用來形容絃聲、歌聲等聲音,那麼以此類推,“掌聲”同樣也可以用“激烈”形容。有了以上的“證據”,我更加確信自己原先的直覺是對的。之後,我立即把自己的發現和看法告訴了朋友z。

當然,我的目的並不是要他同意我的看法或認同學生的答案,而僅僅只是告訴z我對這個問題的態度和個人看法而已。因為我理解每個語文老師在教學上總有自己的顧慮。這也是語文老師經常面臨的難題:要怎樣講給學生聽。以這道題為例,如果直接告訴學生不能用“激烈”,只能用“熱烈”一詞。顯然,這樣有扼殺學生思維的可能,[蓮山 課~件]但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既不會使學生的思維產生混亂,又能在注重“標準答案”的考試中確保萬無一失。如果告訴學生,用“熱烈”和“激烈”都可以,這樣做的好處是堅持了自己的教學主張,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但這樣的做法卻需要有一點“冒險精神”——可能在評卷時因唯一的“標準答案”而丟了分。鑑於這樣的顧慮,類似這樣的問題在有些語文教師身上,有時便能看到這種不太“和諧”的情況:語文老師自己的看法是一回事,而怎麼對學生講常常又是另一回事。

下面説説我自己的一點心得,僅供若干同行朋友參考。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我也曾為上述的問題感到苦惱過,也得到過幾次教訓。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為了儘可能地做到兩者兼顧——在堅持自己教學主張的同時,又要確保學生在考試面前不吃虧。後來在教學中我便採用一些比較“折衷”的辦法。即: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開拓學生的思維,最大程度地允許答案多樣化。在此基礎上,我會和學生一起對各種解題方法進行鑑別分析,哪些方法或答案是比較有爭議或容易引發爭議的,哪些是一般人認定的標準答案。最後直截了當地告訴他們,為了適應我們無法改變的評卷規則,為了不在殘酷的升學考試競爭中吃啞巴虧,考試時還是儘可能選擇“教科書式的標準答案”。有了這樣的分析比較之後,學生一般都能心領神會。

最後,藉此“激烈的掌聲”,我想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首先,作為語文教師,對於語文教學上的問題,應該養成追根究底的習慣,該較真時就得較真,這是語文教師應有的專業素養,有懷疑精神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有懷疑精神的學生。説到底,這也是對語文教學和學生負責。另外,是對試卷編者的一點建議,即:如果有的題目只允許有一個標準答案的話,請儘量避免出現這種“有爭議”的題目。如果喜歡出這種有爭議的題目,那麼在設定評分標準時,請尊重學生的多元化思維,允許答案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