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個體的教育》心得體會(通用17篇)

《面向個體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1

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每天的各種情緒都和一個詞一幫人緊密的聯繫在了一起,他們有的時候是讓人煩的“熊孩子”,有的時候又是給我驚喜,讓我富有成就感的乖學生。作為一名老師,每日我都應進行反思,反思自己做的不夠的地方,反思如何才能做的更好。這樣的反思太有必要了,但是除了反思之外還需要向老教師們學習一些他們優秀的學習經驗。讀書便是最好的一種學習,也是一種最廉價的學習方式,讀了《面向個體的教育》之後的一些膚淺的感想。

《面向個體的教育》心得體會(通用17篇)

一、放手也是一種教育

我非常喜歡書中第二章《放手才有更多的教育機會》,也非常贊同其中的觀點“不要把學生培養成和自己一樣的人。”學生本就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擁有着自己獨立的個性和獨立的愛好,也會擁有屬於自己的人生,綻放屬於自己的美好。他們不是流水線上的零件,按流程拼裝起來就好,適度張揚自己的個性本就是教育所應該帶給學生的。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明白放手也是一種教育,當然放手並不是説讓學生放任自如,而是指充分尊重並相信學生,給學生更多的時間、空間,更多的自主權,讓學生觀察、思考、發現、創造,體驗活動的樂趣,同時老師把握大的方向,在方向方面給予學生指導。

二、學會等待

儘管孩子們的變化不可能日新月異,但卻可以從他們細微的變化中發現成長的期冀。教育需要小火慢燉,成長必須慢慢拔節,只有把心態調整好,我們才能夠迴歸到教育規律的康莊大道上,走得順暢自如。

當我看到這一小段話時,我不由自主地拿起了紅筆把它劃了下來。教育是急不來的。

教育需要小火慢燉:張曉輝是去年新轉到我們班的學生,他是既調皮又聰明的孩子,課上總能聽到他與眾不同的發言,但他的調皮也很讓我頭疼,課上小動作多、閒話多―――他一個人動起來會讓全組同學都學不好,對於他的調皮,我批評過他,罰過他,但效果始終不好,堅持不了幾天,毛病依舊再犯。

一次上課,他的毛病又犯了,別人在彙報他不但不認真聽,還動手和幫扶對子打着玩,見他這樣我很生氣,剛要點他的名字訓他,可想到每次這樣做都不見效果,要想改變他必須改變方式,於是我示意彙報的同學停下,這時他還不知道我已經看見他鬧了,還在邊説邊打,聰明的他可能突然意識到了什麼,猛的抬起頭看我,這時我正在盯着他看,環顧一下四周,全班同學都在盯着他看,我不吱聲,足足堅持了1分鐘,他頭低下了,我知道他心裏肯定知道錯了,這時我也沒忙着上課,而是輕輕地説:“孩子你有什麼想説的嗎?你是個聰明的孩子,我們都願意聽你課上那精彩的發言,説説行嗎?”

“老師我不説了,上課再也不鬧了。”聽他這樣説我心裏樂開了花,可我仍舊不説話,又過了1分鐘,我對全班同學説:“老師喜歡知錯就改的孩子。”

這時我示意彙報的組長接着彙報,我們的課堂一如往常的進行着。老師們本着“不放棄,不拋棄”的原則對他展開了温暖的攻勢。這是一個留守兒童。處於叛逆期的他沒有父母的關心,沒有朋友,可以想象他有多孤單。老師們先是關心,然後是批評教育。好在他本質上心底還是很善良的。經過一個學期的恩威並用,他開始能在課堂上坐住了。也不信口開河了。有點進步老師們就趕緊的表揚。到第二個學期開始寫作業了,他隔三差五的寫幾行字,老師們又是一頓誇讚。後來我想了想,我們的學生也不這樣吧?

經過將近半年的磨合,管理,現在他不光課堂四十分鐘能坐在教室裏,作業也能完成。還經常的幫助別的同學。但是性格使然,而他自制自控能力又非常的差,要把他改變成優秀學生,我還需努力。

現在想想,為了這樣一個孩子,學校全體老師們付出了多少了的努力和心血!如果把這些精力和時間用來做別的事情上,那就會收穫滿滿!但是話説回來,也就是在這樣一羣愛心滿滿的老師身邊,他才這樣改變。

三、讀書是受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

俗話説:多讀心中有主,多寫筆下生花;又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還説: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這些話都告訴人們應該多讀書。不言而喻讀書是受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可能有人會説學生天天在學校不就是在讀書嗎?這裏所説的“書”不是指的教科書,而是鼓勵學生閲讀他們有興趣並且能夠培養他們內在文化素養的書籍。但現在的學生總是抱怨作業太多,任務太重,不喜歡讀書的人越來越多,甚至有同學認為讀書不僅讀不出錢來,還是件耗時費力的事,更有甚者嘲笑不讀書的人掙讀書人的錢。不得不説這是一種教育的可悲。我一直認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閲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閲讀水平。

很多人一直以為學生讀書就是要讀好教科書,為什麼?因為考試考的是教科書上面的內容。一種功利色彩相當強的學習氛圍在全社會沒有得到很好的遏止。雖然現在已經不再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時代,但是考上了好大學就會有好工作的思想在很多人心裏還是揮之不去的。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學生也在逐漸的喪失閲讀的興趣,也只去進行與分數相關的閲讀和學習,可是廣泛的閲讀,對構建學生健康的完善的人格,養成終身的學習習慣有着重要的意義。《面向個體的教育》中提到的十一學校開展的“閲讀都德”以及“閲讀法蘭西”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故事的傳播中,營造校園的書香氛圍,我也希望我們學校以後能夠多開展這種類型的活動。

四、幫學生選擇適合的學習方式

在我看來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是一種教育責任。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都是個性化存在的。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沒有哪一種學習方式對所有學生所有學習內容都是最佳的,只有適合的、有效的。不同的學習內容、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需要不同的學習方式。在教育的過程中要不斷的尋找並且完善,找到適合的教好他們的方法。所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應該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一種和諧、愉悦的教學氛圍和各種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

什麼是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呢,在我看來讓學生能夠產生興趣就是適合他的學習方式。興趣是動力,是源泉。因此要重視對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是我們大家的共識。

學生有興趣,必須留給學生學習的自由如同前面提到的那樣要作為老師要懂得放手。自由活動是人發展的內在依據,學生的學習也應如此。學生應當是主動的學習者。真正的學習並不是由教師傳授給學生,而是出自學生本身,我們應該讓學生自發地主動地學習,留給學生充分的自由,讓學生自己找到並發現、糾正自己的缺點。

不僅是這樣,如李希貴校長説的那樣“不同的學習內容應當選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在語文教學的課堂裏,可以試着以趣味性材料來創設問題情境。對同一個問題,如果我所提供、創造的問題情境不同,學生也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情境。從而達到不同的教學效果。這樣可以使學生不由自主地走進英語教學內容的情境,從而積極地主動思考、尋找解決的方法,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面向個體的教育》所帶給我的感觸不僅僅有這四點,也讓我明白教育和學習一樣長時間的事,不應該帶有功利心去看待他,我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我應該多看到身邊的榜樣,多拜讀經典,多向身邊的老教師進行學習,從那裏得到更多的智慧,從而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優秀的教師。

《面向個體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2

工作之餘,我對自己的教學工作進行了反思,每天上課、備課,忙忙碌碌的,深知自己能力有限,各方面還有所欠缺,也許自己的學習範圍面太封閉,但還是憑着自己認真的心態去面對,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收穫更多。我拜讀了李希貴老師的《面向個體的教育》,感悟頗深,受益匪淺。

教育的宗旨是讓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在我們的教育理想裏,真正的教育應該讓每一位學生都富有個性,都在校園裏找到自己成長的獨特之路,我以為這還是不夠的,應該加上“每一位教師”,因為好的學校教育不是僅僅面向學生個體的教育,同時也應該是面向教師個體的教育。

《面向個體的教育》一書,這本書很好讀。“好讀”有三層意思:一是,每篇的篇幅不長,基本控制在兩頁,讓讀者在閲讀時無壓力地輕鬆讀完一篇;二是李希貴校長的文筆樸實近人,沒有過多的修辭和太高深的理論,與校園生活緊密結合,其表達方式很適宜於基礎教育一線的教師閲讀和效仿;三是,豐富的教育教學實踐和其中藴含的教育教學理念令人耳目一新,會使人不由得反觀自己以及自己學校的教育教學理念和行為,併產生了新的思考。讀的過程中我不時感歎着書中關於教育的“奇思妙想”和實踐。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尤其欣賞書中隨處可見比如“取消班主任” “讓校園裏生長學生的想法”“學校狂歡節”“讓選擇成為學校的'主題詞”“學生為學生頒發獎學金”等洋溢着人文關懷的氣息.真正貫徹促進人“全面自由發展”的教育目標,幫助學生從自身實際出發思考並發現問題,進而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

説實話,我們在應對挑戰的過程中慢慢找到了一點教育的感覺,品出了一些教育的味道。而一直困擾校園的“教育不足而管理過度”的問題漸去漸遠,平等的師生關係無須呼喚便出來,學生的真實與真實的學生讓我們很容易找到教育的起點。當然,我們也遇到了從未遇到過的教育的尷尬與教育的挑戰,第一次感受到了管理的捉襟見肘,因此在這樣一個智慧奔湧、個性奪目的校園裏,必須實現從管理到領導的過渡。而要做到這一點,則必須實施包括調整組織結構在內的學校組織變革。

李希貴説:“教育永遠不可能讓所有孩子在同一個舞台上都光彩照人,也不可能以同樣的機會讓不一樣的孩子贏得同樣的成功,我們能夠具有競爭優勢的方式只有一個,就是造就一個充滿選擇的校園。”在我看來,“充滿選擇的校園”不僅是學生學會選擇,教師同樣要學會選擇。對教師而言,學會選擇就要常常問問自己:“教什麼?為什麼教?怎樣教?”這是需要每位教師窮盡一生去思考的極具個性化的教育哲學命題。對這系列問題的回答和行動,體現了教師個體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它不僅決定着教師的職業生涯,也決定着被教育者和教育的未來。這一切,我們都在進行中。儘管在很多時候和很多方面還不盡如人意,但是,至少有一點讓我們充滿信心,那就是我們已經形成了一種面向個體的教育生態。因材施教的命運從過去教師的手上轉到了學生自己的手上。選擇之下,孩子們慢慢生長出了責任心和使命感;選擇之下,他們發現了自我,喚醒了自我,我相信,他們也必然最終成就自我。

《面向個體的教育》帶給我很多的感觸,也讓我明白教育和學習一樣是長時間的事情,定會讓我們換一種理念、換一個思路,換一個視角來看我們的孩子,我要多讀書,多向周圍的老教師學習教學經驗和智慧,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優秀的教師。

《面向個體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3

樸實的話語,道出不凡的工作歷程,他們對待羣眾、對待組織、對待責任、對待人生的一言一行,生動展現了他們高尚的人格和忠於職守的人生態度。他們是我們政法人的楷模,他們這種於和平時代的英雄豪氣、英姿壯舉,不僅道出了新時代政法人的雄心抱負,更道出了當代政法人不懈的精神追求。雖然報告時長很短,但影響卻無限深遠。聆聽報告,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作為一名新時代檢察人的擔當和使命,以英模事蹟為引領,牢固樹立“立檢為公、執法為民”理念,更好地捍衞法律的尊嚴和社會的安寧。

《面向個體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4

通過聆聽公正無私的法官黃桂芬、紮根基層的“巾幗”警察熊偉、心繫百姓的刑警隊長晏愛國等模範先鋒的事蹟報告,我深刻體會到榜樣並不遙遠,榜樣就在身邊。他們是一個個忠誠履職、無私奉獻的先鋒人物,更是一股股催人奮進的前進力量。作為一名基層人民警察、一名黨員民警,我將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將從警、入黨的信念和滿腔的熱忱付之於執法為民的實際行動中,兢兢業業、無私奉獻,永遠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衞士。

《面向個體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5

今天是正式線上教學第二天,全體師生包括家長都能熱情飽滿積極參與。具體總結如下:

1.全校共有3715名學生在家長和社會共同努力下,全部參加了線上教育教學,包括在外省外縣的學生,沒有落下一人;

2.全校共有109位教師參加線上聽課學習,59位班主任均能準時到崗,江西線上指導督促。通過各備課組督察反饋情況來看,絕大部分老師聽課做了記錄,佈置了適量作業,並用多種軟件進行線上批改;

3.九年級部分班主任通過發動年輕教師,積極大膽探索,嘗試或實現本班任課教師上直播課程。這是我校今天線上教育教學呈現的最大亮點,希望今後學校多多開展這方面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培訓工作。

反饋和建議:

1.比平時上課還忙,效果不是很理想,無法實現真正監督、交流。

2.要統一開發一整套的軟件,可以佈置作業,上傳作業,批改作業。

3.目前硬件跟不上,軟件缺乏統一權威的好資源,部分家長對此有不同看法。

4.九年級未能真正實現統一線上教育教學,各班甚至各校九年級教學效果和進度參差不齊,影響了九年級會考複習進度和質量;

5.今天繼續有部分學生及家長在農村過年,鄉下條件有限,現城鄉間流動管控嚴,學生家長希望返城以便學生更好學習(學校也對此事向家長進行了溝通、解釋,家長對此還是比較焦慮)。繼昨天意見,建議局對有學生在我市鄉村過年回城進行線上學習向市指揮部建議放行方便為盼!

《面向個體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6

全國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工作開展以來,就是要清除害羣之馬,整治頑瘴痼疾,弘揚英模精神,提升素質能力。

“六大頑瘴痼疾”是指:違反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違規經商辦企業;違規參股借貸;配偶、子女及其配偶違規從事經營活動;違法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有案不立、壓案不查、有罪不究。

20xx年,中辦國辦、中央政法委、“兩高三部”(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國安部和司法部)分別印發了《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規定》《關於進一步規範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係人、中介組織接觸交往行為的若干規定》。

這“三個規定”要求對領導幹部插手干預司法、內部人員過問案件,以及與當事人、律師等不當接觸交往行為,司法人員都要主動記錄報告,並進行通報和責任追究。

通過對“六大頑瘴痼疾”“三個規定”等相關規定的學習,我認為“三個規定”等相關規定,既是防止領導幹部干預司法話活動、插手具體處理的有力舉措,也是防止司法人員走上違紀違法道路,促進公正廉潔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治本之策。”嚴格執行“三個規定”等相關規定,是防止司法人員被“圍獵”,有力保障司法公正的重要舉措。

在實際工作中,我認為深入持久做好“三個規定”執行工作,同時進一步嚴格辦案紀律、規範司法行為、提高案件質量、強化司法公正,才能形成社會信任和共識,找不找人請託説情、轉不轉遞材料,都不影響公正辦案。

公正廉潔司法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證,司法腐敗不僅嚴重損害人民羣眾切身利益,也會影響司法公信力。司法人員如果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當作自己謀取私利的工具,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

《面向個體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7

5月22日一大早,我奉命驅車向羅田縣三裏畈鎮宜林國小進發,參加全縣教學點數字教學資源全覆蓋項目應用説課比賽。一路上,我小心翼翼,因為起得太早(5:30分就出發了),一個人騎着摩托車長途跋涉,一定要注意安全才能回家。説實在話,45歲是步入老齡的分界線,所以本次教學點項目資源應用説課賽分A、B兩組進行角逐。45歲以上的教師有13人蔘加,45歲以下的11人蔘加;比賽抽籤進行,包括自我介紹、説課、評委提問三個環節。按照常規的推理,我絕不會再去湊那些熱鬧的,因為我不再年輕。然而,“家有老,是塊寶。”別小看老年教師,他們身體變老,精神不老。雖然國家在慢慢改變着爺爺奶奶教國小的歷史,但是老年教師們憑着一顆愛崗敬業的責任心,憑着多年教書生涯積澱下來的豐富經驗依然在扛着學校的大梁。有這樣一種説法,不得不讓我們老年教師也“風流”起來,因為薑還是老的辣。

有人説,如果你選擇舒坦、安逸的生活,在平地上走一輩子,那您臨終時依然在平地上;而如果您不畏艱險在高峯上攀行,儘管您只攀緣了半步,但您已經站在平地的高處了。我以一個老教師的身份,以一個農村教學點教師的身份,帶着一個創造激情生活的教育夢想,帶着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的感情,帶着渴望成為一名有理想的國小教師的豪情,堅定而執着地踏入了這次全縣教學點教師説課大比武的征程。我從事農村國小教育事業31年了,但是我覺得自己還很年輕,縱老也不能賣老。遇事要積極參與才是,結果如何不重要,重在參與,在參與中長見識,在見識之中磨礪自己。這一次説課賽場上,當然看到了很多年輕代表的火辣、靚麗、青春,但也見證了老教師們那種樸實、執着、老道的情懷。50歲以上的老齡教師能登 “大雅之堂”者居然佔據着競賽的半壁江山,實在難能可貴。在這裏,我看到了老年教師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那種黃牛般苦幹而不知疲倦吃苦耐勞精神;看到了老年教師們也看到了青年教師們把青春年華紮根於三尺講台而無怨無悔;中年教師們將家庭擱置一旁而全身心地撲在教學工作上。

在充滿艱辛和坎坷的31年中,我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改變着學校的環境。如今校園景緻幽雅、設備不斷翻新,教育改革新路子層出不窮,我們正意氣風發地邁向一個又一個更高的目標!在這裏,我看到的是大批的老教師們一顆顆純潔不老的心。一位哲人説過一番耐人尋味的話:天空收容每一片雲彩,不論其美醜,所以天空廣闊無比;高山收容每一塊巖石,不論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偉壯觀;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論其清濁,所以大海浩瀚無比。孩子就是孩子,面對孩子的失誤、缺點,我們這些戰鬥在一線的老教師們選擇了平靜與理智,和孩子們共同營造成長的温馨家園。這一切,我已經記不清了,但我知道,踏踏實實的教育人在用一件一件的小事,一點一滴的行動去履行一名教師的職責,去詮釋一名老人民教師對教育事業的忠誠。

生活的目的,不在於顯耀和享受,而在於精神上的充實和事業上的成功。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校長如是説,全體教師如是做。當我身臨其境,透過一幕幕感人的事蹟,走進它的內核時,也漸漸地理解了它的內涵,教師是平凡的,普通的:就如一顆小小的鋪路石,也只是社會中的滄海一粟,大多數的老師,都只是默默地在自己的崗位上,燃燒盡了自身全部的光和熱,再悄悄地退下。很多教師退休後依然牽掛着昔日的三尺講台,眷戀着她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教師的確是這樣清貧、潔白,沒有驚人的事蹟,沒有輝煌的成就,猶如一塊黑板,曾經寫滿了神奇,最後擦去的都是功和利.

朋友們,多少動人的故事讓我對教育事業充滿了遐想與快樂,與孩子相伴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快樂無比的。初春的迎春花豔麗無比,但它卻以淡雅清香默默傳遞着春的氣息;夏天的荷花妖豔逼人,但它卻以亭亭玉立的姿態,展示着正直的氣韻;秋日的菊花極盡張揚,但它卻在秋露霜凍中更顯得高雅清新;傲雪盛開的梅花燦爛絢麗,但它卻讓你在不經意中感受到清香幽幽,沁人心脾。老年教師教師們正如這些花朵,是那樣的平凡普通、樸實無華,然而卻以自己獨特的魅力,在教育園地書寫着無限的風流!

《面向個體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8

聆聽武校長的家庭教育講座,我頗感收益良多。其中的一個事例,尤其令我感觸深刻。

武校長講到,電力工程隊在深山中架設電纜時,由於溝深壑險,把電纜線從一座山樑扯到對面的山樑上去,極為不便。聰明的施工人員就是這樣操作的:首先放飛風箏,讓風箏落在對面山樑上。然後,把“風箏線”逐漸變得粗起來。當“風箏線”粗到足以承受電纜的重量時,最後順利地把電纜牽引過去。

這個聰明辦法令人拍案稱奇,其過程更就是耐人尋味。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風箏線’逐漸變粗”的巧妙過程,細細的風箏線能成功地牽引電纜嗎?地球人都知道,當然不能!

可就是,在教育孩子,特別就是在轉變差生的過程中,不少教師、家長恰恰忽略了那個讓“‘風箏線’逐漸變粗”的巧妙過程,急功近利,簡單粗暴,結果自然就是事與願違。

由這件我聯想到自己的一些做法。

初接班這個時,大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強,一多半男生長期不交作業……我從每天早晨組織學生搞接力賽跑做起,培養學生力爭上游的意識。這種意識,遷移到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班風班貌漸漸好轉。鑑於學生不愛學習,我就從讀故事書抓起,讓學生愛上讀書,愛上學習……

總之,辦法總會比困難多。前提嘛,就是付出足夠的愛心和耐心。

《面向個體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9

今天,我們學習朱自清的《背影》,在上課之前,我看了很多關於這堂課的資料,也記了很多,但是,仍然不知道如何才能真正上好這堂課。我不想把這樣一篇經典的文章上成現代文分析課,引不起學生的一點觸動。也不想匆匆結束這樣的文章,但是,如何教呢?看了王君的《生之痛苦與愛之艱難》,心中似乎明白了點什麼,然後又看了看王君其他時候對這篇文章的講讀,又覺得不知道如何下筆了。繼續讀書,查閲資料,文章的內容基本能夠明瞭,但是切入點仍然找不到。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新來的老師要聽課,我很惶恐,因為我真的不知道如何上好這篇文章。教案貌似寫了一大張,可是,思路不是我想要的。

硬着頭皮,開始了我的課堂。對於國中的學生,作家作品和字詞仍是需要掌握的重點,一般的家常課,不能因為有老師聽課或者片面的追求課堂效果而就忽視了這些基礎,所以,開始我讓學生們回顧朱自清的常識。很多學生都已經忘記了。七年級的時候學過朱自清的名篇《春》,文章中有對朱自清的介紹,我又用課件對這一文學常識進行了回顧,之後就是字詞的梳理。然後是我的範讀。其實,在範讀之前,我內心是有些擔憂的。但是我覺得整篇文章雖然是寫温暖的愛的,但是讀起來調子都是有點低沉,所以,我不想讓學生們在嘻嘻哈哈的狀態中去接受去品味,所以,我想用我的範讀奠定好這篇文章的感情基調,我想通過聲音告訴學生,這種偉大的愛是不容遊戲的,是不容懈怠的。範讀完了,學生的掌聲告訴我,我讀的還可以,然後就是對文章的分析,我想讓學生仔細品讀“父親”的形象。學生們的發言也很踴躍,但是,我總感覺不太如意。

下了課,想了想,學生對“父親”形象的分析多止於“關愛兒子、堅強、想念兒子”之類的分析,對於父親的艱難、傷感、悲恐、憂慮涉及不多。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的年齡和人生閲歷,另一方面也是重要的一方面,我的課堂操之過急,讓學生難以靜下心來去閲讀文本,去品味文本。

雖然,在課堂上,我對父子之間的恩怨也做了引導,也分析了賦閒在家的父親所揹負的層層重擔,但是,課堂上下來,仍是存有諸多遺憾。

“磨難中掙扎着生長的父性之美”,需要用心去感悟,用生命去體會!

明天的課,應該如何上好?如何設計?仍需靜下心來仔細的捋一捋。希望明天的課堂能夠少些遺憾。

《面向個體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10

通過學習安多縣公安局交通管理中心先進事蹟,他們長期紮根基層、甘於奉獻,幹實事、謀實效,始終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頭。他們的崇高品格催人奮進,先進事蹟鼓舞人心。我將立足崗位,自覺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擔當作為、真抓實幹,以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業績,為“人民滿意”這份崇高的、神聖的榮譽增添光彩。

《面向個體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11

3月29日下午,來自政法系統的兩名英模王紅心、李立華用樸實的語言、感人肺腑的案例、真摯的情感,從不同角度講述了他們在本職崗位的動人事蹟,他們對待羣眾、對待組織、對待責任、對待人生的一言一行,生動展現了他們高尚的人格和忠於職守的人生態度。

王紅心精心照顧孤寡老人、關愛公安英烈家屬、真心辦理信訪案件、為貧困學生尋找家人……她用行動詮釋了愛與堅持,她的愛心故事在全國生根發芽;李立華在解決執行難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憑着對工作誠懇的態度和豐富的辦案經驗,多次被評為優秀法官,在她的講述中,我看到了她純淨的內心、對工作的韌勁和勇氣,對黨和人民羣眾的忠誠。

榜樣如光,照亮前行的方向;榜樣如水,滋潤乾涸的心靈。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牢記初心使命,以英模精神為指引,向英模看齊,立足本職工作,主動擔當作為,勇於攻堅克難,弘揚釘子精神,將無限的熱忱、滿腔的熱血投入到工作中去,更好的捍衞法律的尊嚴和社會的安寧。

《面向個體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12

觀看了省高院和太鐵中院英模代表先進事蹟報告會,備受鼓舞,也備受感動。作為一名法院幹警,我們要成為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的政法尖兵,必須堅守初心鑄忠誠,奮勇擔當善作為。

我們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不斷夯實政治能力,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確保一切工作沿着正確的政治方向。要經得住考驗、守得住底線、穩得住大局,集中精力幹事創業。

忠誠是共產黨人信仰的一面“旗幟”,把忠誠擔當書寫進日復一日瑣碎的工作中,將履職盡責鐫刻在默默無聞的平凡崗位裏。沉下心、耐得煩,對照“精細、精準、精美”的工作目標,把日常工作中的一件件“小事”做細做實,於點滴處見水平,於細節處顯真章。

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要學習英模“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在實際工作中,以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求真務實、吃苦耐勞的工作作風,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

《面向個體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13

聆聽了英模們的宣講,我深深感受到,作為一名控申檢察官,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牢記初心使命,以英模精神為指引,向英模看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立足本職工作,耐心真誠地接訪,積極開展釋法説理,化解社會矛盾,用好用活國家司法救助政策,服務大局,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檢察力量。

《面向個體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14

報告會感人至深,在場的許多觀眾不時因淚水而模糊了雙眼。特別是餘秀齊的感人發言沒有誰不為之動容。他們將英模精神轉化為實際行動,切實履行好維護社會安定、保障人民安寧的職責使命,用苦幹實幹書寫無愧於黨和人民的時代答卷。

《面向個體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15

20xx年1月18和19日為期兩天的微課程教學培訓,在x市北方大廈石門會堂隆重召開。x省中國小教師微課程設計與應用培訓會暨黎加厚教授微課程專題報告會在此舉行。來自全省教體系統的教育局長、教研員、中國小校長、主任及各學科骨幹教師近800人,聆聽了x師範大學黎加厚教授《微課程教學設計與應用》的報告。黎教授是一位學識淵博、精神矍鑠、和藹可親的老人。他深入淺出的講解,幽默風趣的話語,精彩的案例,伴隨着不時傳來的陣陣掌聲,讓廣大教師們經歷了一次頭腦風暴。

在第一天的理論培訓中,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類似我縣現推廣的生本教育課堂)。這與傳統的“老師白天在教室上課、學生晚上回家做作業”的方式正好相反的課堂模式,我們稱之為“翻轉課堂”。通過對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顛倒安排,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的師生角色並對課堂時間的使用進行了重新規劃,實現了對傳統教學模式的革新。

自此,“翻轉課堂”成為教育者關注的熱點,並被加拿大的《環球郵報》評為20xx年影響課堂教學的重大技術變革。在我國,x市江津聚奎中學和x市海珠區第五中學相繼開始了翻轉課堂的教學實驗。在翻轉課堂中,信息技術和活動學習為學習者構建出個性化協作式的學習環境,有助於形成新型的學習文化。本文通過探究翻轉課堂的起源、概念與基本特徵,在分析國外實施案例的基礎上,構建出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型,並分析了實施過程中面臨的挑戰,以期為我國教學改革提供一些借鑑。

在19日這天的技術培訓中,各市區百餘名學科骨幹教師學習了製作微視頻的幾種技術,體驗了在教學平台上創建微課程,並按照分組精心設計,通力合作,分別運用衞生紙和筆、prezi和錄屏製作、手機錄像和紙筆等方法,在短短几個小時之內就創作了數十個精彩紛呈的微課程,老師們認真執着的敬業精神在這裏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這次培訓為我省的教學改革注入了豐富的時代內涵,讓全省教師又一次感受到了理念的衝擊,真正讓老師們領會到了微課程“微而精,小而奇,內容少,藴意深,從小處入手,解決一個問題”的獨特魅力。

《面向個體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16

英模事蹟報告會上,懷揣一顆愛與真誠警心的王紅心,手持公平與高效利劍的李立華,用自己的故事與行動展示了英模真正的樣子。紅心志願服務隊、李立華高效執行團隊,她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者身邊的每一個人,他們對黨忠誠、對工作無私奉獻的精神更值得我們年輕政法幹警用心去思考,用行動去實踐。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到實處,保持對黨和法律的絕對忠誠,有愛才會有堅守與付出,無關掌聲與鮮花。,無悔青春,讓每一個愛心故事都能夠有一個美好的結局。

《面向個體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17

英模精神是時代發展的豐碑,是民族精神的脊樑,更是英雄隊伍的顯著代表;弘揚英模精神是新時代的社會共識,更是公安隊伍進一步鑄牢忠誠警魂、汲取奮鬥力量的精神食糧。我們要以身邊的李來建、張仁政、賀兵等英模的英雄事蹟為學習榜樣,學習他們人民至上,一心為民的公僕情懷。

我們要學習他們的忠誠擔當、不懼困難、不怕犧牲的精神,真真正正把全心全意為人民羣眾服務落到實處,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把羣眾的每一次求助和報警接待好、處理好,讓人們羣眾在每一次求助和每一件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讓民羣眾有更多的安全感、獲得過、幸福感。建設一支人民羣眾信得過、靠得住、能放心的公安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