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語文默寫的教育心得

編者按:對於語文要不要默寫,相信很多老師都有自己的看法。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篇文章。

關於語文默寫的教育心得

我享過不默寫的福,更吃過不默寫的虧。

我自己讀高中時,語文老師幾乎從不默寫,課本上、考綱上要求背誦的內容,他會提醒我們自己去背,自己去寫。需要背的文章,兩三節課教完,我們基本上也就能背下來了,自己再注意一下字形,都能掌握得八九不離十。等到考試,同學們的默寫得分都還不錯。看看現在學生們疲於奔命地背誦、默寫、重默、罰抄,我越發覺得當年無需默寫真正可算是享福了。

20xx年,我初登講台,語文該怎麼教,大部分倒是繼承了我當年老師的一些理念和做法,其他的不説,在我的班級也是基本不默寫的。一篇《勸學》教完,提醒孩子們多讀幾遍,背誦,自己寫一寫個別易錯的字,也就結束了,很快就開始了下一篇課文的學習。有一天,同班的數學老師跟我講:“你從來不給學生們默寫嘛。”我很詫異:“為什麼要默寫?告訴他們要背要考,自己去背不就行了嗎?”數學老師笑着搖搖頭,走了;我也繼續上課,不默寫。很快考試了,結果讓我大吃一驚,與其他班級相比我的班均分低了好幾分,滿分10分的默寫就低人家4分。現在,我終於明白數學老師那善意的提醒了。

十多年過去了,在年復一年的語文教學過程當中,對默寫有了更多的體驗與思考。我發現,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適當的默寫檢測還是必需的。一方面,現在大多數高中生已經習慣了默寫,如果沒有默寫,很多人就沒有背書的意識和動力,沒有明確的“任務驅動”和及時的“反饋檢測”,學生就不會學習了。(可以説,從國小到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非但沒有養成,甚至可能被扼殺了)另一方面,語文學習需要不斷積累,需要背誦、記憶很多內容,適當的默寫檢測,客觀上也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養成積累的習慣,避免考前臨時抱佛腳,畢竟語文學習,功夫在平時。平時抓緊一點,總不會是壞事。

但是,默寫絕不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也不是語文教學的唯一方式,更不是提高教學質量“一抓就靈”的靈丹妙藥。在我們的教學實踐當中,默寫的功能被無限放大了。對很多高中畢業生來講,他關於語文學習最深刻的記憶可能就是默寫:默課文,默詞語,默翻譯,默答題格式、默作文套路……內容無所不包、形式層出不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重複、強化。更可怕的是,默寫之後還有罰抄,寫錯的抄寫100遍並不是天方夜譚,早已成為習慣、成為經驗,成為教師敬業、認真負責的標誌。

當然,這也不能完全怪語文老師。如今的高中,從高一到高三,考試頻繁,一月一考,早已成為“標配”,一週一考可能還算不上是“頂配”。每次一考,各種數據一目瞭然,平均分、上線率、貢獻率,全方位多層次地把你的“優勢”和“問題”揭示得體無完膚。正如一些領導所言,老師們都是要“臉面”的,如果看到自己班級的成績不好,甚至遠遠落後,那肯定是要採取一些行動的。就語文而言,如此密度的考試之下,要確保分數不那麼難看,要在一個月甚至一週之內有一些提高,默寫就成為了最好的法寶。

誰都知道,語文學習最重要的是閲讀與寫作;誰都知道,閲讀與寫作要提高,需要較長時間的積累與薰陶。然而,剛開學不久就要考試,就要“分析”,就要“比較”,就要“領先”,除了大力默寫,還有什麼更好的靈丹妙藥嗎?當我們的教學只是指向月考、週考時,誰還會去考慮什麼長遠的發展呢?這個長遠的發展,暫時先不考慮所謂終身發展吧,作為高中,總應該以大學聯考為目標吧?如今的語文大學聯考,非常注重學生的閲讀能力、文化積累和思維品質,如果三年的語文學習,充斥的是默默默,你還有多少時間是在進行真正的閲讀和思考呢?

當“一抓就靈”的默寫被“抓出血”來的時候,語文教學就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了,我們的教育也就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了。

作者:陳浩

公眾號:教書匠陳浩